戴口罩就戴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36:42
早上在地铁上看电视新闻,好像是马斌读报,说人家戴口罩就让人家戴,没必要上升到民族自尊心的高度。人家运动员不了解情况,也不能完全怪人家运动员。我们还是要尊重人家的选择的,毕竟我们是一个“开放民主”的社会,云云。呵呵。
其实,这里面有折射出很多问题。比如:北京的空气污染过去是不是很严重?申奥的时候萨马兰奇都说很严重。再比如,人家为什么对北京的空气治理没信心?奥委会的环境评估报告发布之后,国内并没有公开其内容。我从凤凰周刊上的文章里面得知,里面好话坏话各占一半。再再比如,人家为什么一再不相信我们说的话?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吧。


顺便转贴一篇博客文章,凑满字数——咱们中国人的肺部,那也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人体器官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c19620100a750.html
记者写博,盛赞北京空气质量(图) (2008-08-04 01:44:34)
   
《纽约时报》记者写博,赞北京空气质量!(图)

张放

要看到洋记者们写点中国好的文章,真是太难了。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就是西方媒体从业者们选择新闻点的标准,与我们中国媒体从业者们的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笃信:狗咬人绝对不是新闻,相反的事情才是新闻。另外,他们也总认为,所谓写赞美文章,总有“与官方合作”的嫌疑。而新闻独立和新闻监督的精神,则恰恰与“合作”相背离。
那么,怎么就会发现了一篇很帮北京奥运会说了好听的话的文章,而且写作者居然是西方最主要媒体从业者之一?从这篇凤毛麟角的文章中,仍隐约能感觉得到西方媒体的那种传统的高傲心态,或叫牛比心态,但同时,也能感到其对北京做出的努力的无奈的认可。也正是这种牛比与无奈,成为吸引眼球的某种焦点。
文章作者今年春天来过北京。上周五从纽约再飞到北京,看那意思,是带着报道奥运会的任务而返回北京的。刚一下飞机,就遭遇jetlag(时差反应),等这家伙再一觉醒来,已经是北京时间早晨2点了。然后,就不想再睡了。好,那就有了机会看日出了。结果,不得不写道,It was beautiful。看上去很漂亮的样子。
尽管有些睡眼惺忪,但他还是感到了奥运会脚步的真正逼近而产生的某种激动。因为他跟我们中国人的感觉基本上差不多:我们好像从2001年以来,就一直处于盼望着奥运会来临的状态,只听报道奥运会,就不见其真正走来。那时,用这位西方记者仁兄的话说,“我们心里都在想,在一个正在朝世界开放的共产国家里举办奥运会,那到底会有什么不同呢?”
全世界都在看,都在不眨眼睛地看。
这位记者今年春天时,就感觉空气非常不好(我就奇了怪了,那么多驻京的老外们,也没有听说太多抱怨奥运会之前多少年来的空气质量啊!)。但他不得不承认,上周五一下飞机,那感觉真的与春天时完全不同,也真正感受到了更友好的气氛。他写道,整个他乘坐的那趟飞机上,就他一个记者。下了飞机,到行李认领处时,就有两个自愿者上前跟他打招呼,说,“媒体的吗?”他还是能感觉得到志愿者的英语说得有点费劲。他妈的,老外这是怎么了?人家都是志愿者,也不是什么英语科班出身的。能用你们的语言跟你们交流,还挑三挑四的干什么呢?
志愿者继续用他认为很差劲的英语问他要去哪里,他回答说,“North Star Media Village.”这一下子又把志愿者给为难了一把。很快,又来了五个志愿者,接着又跑过来两个。我帮这位记者算了一下,一共是9个志愿者主动要帮助他了。他看不到这是中国人对他们的一种友好表示吗?如果我们在国外参加你们的奥运会,会有9个人来一起想提供帮助吗?事情写到此,这小子还没完,居然又写道:“Then, all of a sudden, I was surrounded by a sea of volunteers who were equally perplexed with my destination”意思是,“突然间,一下子来了一大群志愿者,都对我报的去处表示困惑不解。”他还不耐烦了?!靠!没见过这么有品位的记者。
结果,这位老兄说,他把住的地方的地图给翻腾了出来,这下子,大概又花了15分钟时间大家一番讨论后,才终于弄明白了他要去的地方在哪儿。很快,上了车,走高速,然后,然后,……,就走进了“烟雾弥漫”的北京。他说他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上次来北京,就因为空气污染,他闹了一场病。他得了支气管炎,好一顿咳嗽,回去过了一个多月才好利索。这小子不无坏心地写道,“北京这里的医生告诉我说,‘来这里的人,个个都跟你一样,得这种病,就是坏空气闹的。’”后来,他说,北京奥组委的人,还有国际奥委会的人,以及很多其他的北京官员们,在见他时都要他放心,说,“等你再回来,天空一定是干净的。”
这正是很多其他老外们同样不能感到放心的地方。他们总认为,那万一呢,万一继续空气污染怎么办?就像头几天有西方媒体报道一样,有些外国运动员居然要带上口罩到北京来参加比赛。用东北话说,这不是苛趁谁呢吗?但老外就是老外,他妈的,人家不人管你什么,只要空气不好,那就戴口罩。这位记者仁兄果然也在自己的行李里,背来了防碳口罩。用他的话说,那得防万一啊。
但一旦进了北京,他突然感到,真要是把那个口罩给戴上的话,会激怒主办方,让人面子上挂不住,另外,全城没有一个戴的,就你自己戴,那不是傻X吗?思来索去,这家伙终于还是没好意思把口罩拿出来戴上。
终于到了驻地,他又有了新发现:志愿者与媒体记者的比例是10比1。他一下车,就一下子来了8个志愿者上前跟他打招呼。看来,太过热情,也不得好。中国人有句老话实在是应该在此复习一下:上赶子不是买卖啊!
既然凌晨2点就起来了,那就早早地去吃个早饭吧。这家伙不到6点就去了餐厅。就发现有12个志愿者盯着他看。他去弄咖啡,就冲上来三个志愿者,告诉他走错了队。他有些调侃意味地写道,志愿者告诉他,要从右边进,左边出。我想,大概是志愿者拿他当练英语的对象了吧?怎么让他这么反感呢?另外,他吃他的,你们那12个人盯着他干什么呢?其实,我也知道,如果他是学校里的外教的话,他就会完全明白中国人的行为举止。但现在看来,志愿者如果都是学校里的学生,或者才毕业不久的话,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拿每个非中国人当英语口语练习对象了。
终于吃好了,上了车,这伙计开始朝媒体中心走去。他到底开始说了些看上去很不情愿表达的话:a blue sky started to peek from the clouds. There was no fog or smog or haze in the distance.意思是,“从云彩后面,一片蓝天露头了。远处,没有尘雾,或烟雾,或阴霾。”
(居然还附带了两幅照片,这相机质量还成吗?呵呵)
我靠,真他妈的不容易啊。北京真的努力了,甭管怎么样,这是第一线的美国记者,说出来的最美的话。不就为这几句话吗?容易吗?也单双号管制了,也这么了,也那么了。看来,天下无难事,只要肯努力啊。
这记者在自己的博客里,最后也不忘记调侃一下北京:“我背包里装着口罩,走在通往媒体中心的路上,小心翼翼地开始深呼吸!这次真的跟春天来时不一样了,肺部没有产生刺疼感。空气里没有闻到那种化学品的味道。这时,我眼前出现了5个志愿者,他们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但愿北京天气永远这样好下去吧,最好的结果是,别光让洋人们的肺部不产生疼痛感,咱们中国人的肺部,那也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人体器官啊,也尽量不要因为fog,或smog,或haze而感到不舒服。还别说,不是有句话吗,曾经沧海,真难为水了哟!早上在地铁上看电视新闻,好像是马斌读报,说人家戴口罩就让人家戴,没必要上升到民族自尊心的高度。人家运动员不了解情况,也不能完全怪人家运动员。我们还是要尊重人家的选择的,毕竟我们是一个“开放民主”的社会,云云。呵呵。
其实,这里面有折射出很多问题。比如:北京的空气污染过去是不是很严重?申奥的时候萨马兰奇都说很严重。再比如,人家为什么对北京的空气治理没信心?奥委会的环境评估报告发布之后,国内并没有公开其内容。我从凤凰周刊上的文章里面得知,里面好话坏话各占一半。再再比如,人家为什么一再不相信我们说的话?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吧。


顺便转贴一篇博客文章,凑满字数——咱们中国人的肺部,那也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人体器官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c19620100a750.html
记者写博,盛赞北京空气质量(图) (2008-08-04 01:44:34)
   
《纽约时报》记者写博,赞北京空气质量!(图)

张放

要看到洋记者们写点中国好的文章,真是太难了。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就是西方媒体从业者们选择新闻点的标准,与我们中国媒体从业者们的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笃信:狗咬人绝对不是新闻,相反的事情才是新闻。另外,他们也总认为,所谓写赞美文章,总有“与官方合作”的嫌疑。而新闻独立和新闻监督的精神,则恰恰与“合作”相背离。
那么,怎么就会发现了一篇很帮北京奥运会说了好听的话的文章,而且写作者居然是西方最主要媒体从业者之一?从这篇凤毛麟角的文章中,仍隐约能感觉得到西方媒体的那种传统的高傲心态,或叫牛比心态,但同时,也能感到其对北京做出的努力的无奈的认可。也正是这种牛比与无奈,成为吸引眼球的某种焦点。
文章作者今年春天来过北京。上周五从纽约再飞到北京,看那意思,是带着报道奥运会的任务而返回北京的。刚一下飞机,就遭遇jetlag(时差反应),等这家伙再一觉醒来,已经是北京时间早晨2点了。然后,就不想再睡了。好,那就有了机会看日出了。结果,不得不写道,It was beautiful。看上去很漂亮的样子。
尽管有些睡眼惺忪,但他还是感到了奥运会脚步的真正逼近而产生的某种激动。因为他跟我们中国人的感觉基本上差不多:我们好像从2001年以来,就一直处于盼望着奥运会来临的状态,只听报道奥运会,就不见其真正走来。那时,用这位西方记者仁兄的话说,“我们心里都在想,在一个正在朝世界开放的共产国家里举办奥运会,那到底会有什么不同呢?”
全世界都在看,都在不眨眼睛地看。
这位记者今年春天时,就感觉空气非常不好(我就奇了怪了,那么多驻京的老外们,也没有听说太多抱怨奥运会之前多少年来的空气质量啊!)。但他不得不承认,上周五一下飞机,那感觉真的与春天时完全不同,也真正感受到了更友好的气氛。他写道,整个他乘坐的那趟飞机上,就他一个记者。下了飞机,到行李认领处时,就有两个自愿者上前跟他打招呼,说,“媒体的吗?”他还是能感觉得到志愿者的英语说得有点费劲。他妈的,老外这是怎么了?人家都是志愿者,也不是什么英语科班出身的。能用你们的语言跟你们交流,还挑三挑四的干什么呢?
志愿者继续用他认为很差劲的英语问他要去哪里,他回答说,“North Star Media Village.”这一下子又把志愿者给为难了一把。很快,又来了五个志愿者,接着又跑过来两个。我帮这位记者算了一下,一共是9个志愿者主动要帮助他了。他看不到这是中国人对他们的一种友好表示吗?如果我们在国外参加你们的奥运会,会有9个人来一起想提供帮助吗?事情写到此,这小子还没完,居然又写道:“Then, all of a sudden, I was surrounded by a sea of volunteers who were equally perplexed with my destination”意思是,“突然间,一下子来了一大群志愿者,都对我报的去处表示困惑不解。”他还不耐烦了?!靠!没见过这么有品位的记者。
结果,这位老兄说,他把住的地方的地图给翻腾了出来,这下子,大概又花了15分钟时间大家一番讨论后,才终于弄明白了他要去的地方在哪儿。很快,上了车,走高速,然后,然后,……,就走进了“烟雾弥漫”的北京。他说他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上次来北京,就因为空气污染,他闹了一场病。他得了支气管炎,好一顿咳嗽,回去过了一个多月才好利索。这小子不无坏心地写道,“北京这里的医生告诉我说,‘来这里的人,个个都跟你一样,得这种病,就是坏空气闹的。’”后来,他说,北京奥组委的人,还有国际奥委会的人,以及很多其他的北京官员们,在见他时都要他放心,说,“等你再回来,天空一定是干净的。”
这正是很多其他老外们同样不能感到放心的地方。他们总认为,那万一呢,万一继续空气污染怎么办?就像头几天有西方媒体报道一样,有些外国运动员居然要带上口罩到北京来参加比赛。用东北话说,这不是苛趁谁呢吗?但老外就是老外,他妈的,人家不人管你什么,只要空气不好,那就戴口罩。这位记者仁兄果然也在自己的行李里,背来了防碳口罩。用他的话说,那得防万一啊。
但一旦进了北京,他突然感到,真要是把那个口罩给戴上的话,会激怒主办方,让人面子上挂不住,另外,全城没有一个戴的,就你自己戴,那不是傻X吗?思来索去,这家伙终于还是没好意思把口罩拿出来戴上。
终于到了驻地,他又有了新发现:志愿者与媒体记者的比例是10比1。他一下车,就一下子来了8个志愿者上前跟他打招呼。看来,太过热情,也不得好。中国人有句老话实在是应该在此复习一下:上赶子不是买卖啊!
既然凌晨2点就起来了,那就早早地去吃个早饭吧。这家伙不到6点就去了餐厅。就发现有12个志愿者盯着他看。他去弄咖啡,就冲上来三个志愿者,告诉他走错了队。他有些调侃意味地写道,志愿者告诉他,要从右边进,左边出。我想,大概是志愿者拿他当练英语的对象了吧?怎么让他这么反感呢?另外,他吃他的,你们那12个人盯着他干什么呢?其实,我也知道,如果他是学校里的外教的话,他就会完全明白中国人的行为举止。但现在看来,志愿者如果都是学校里的学生,或者才毕业不久的话,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拿每个非中国人当英语口语练习对象了。
终于吃好了,上了车,这伙计开始朝媒体中心走去。他到底开始说了些看上去很不情愿表达的话:a blue sky started to peek from the clouds. There was no fog or smog or haze in the distance.意思是,“从云彩后面,一片蓝天露头了。远处,没有尘雾,或烟雾,或阴霾。”
(居然还附带了两幅照片,这相机质量还成吗?呵呵)
我靠,真他妈的不容易啊。北京真的努力了,甭管怎么样,这是第一线的美国记者,说出来的最美的话。不就为这几句话吗?容易吗?也单双号管制了,也这么了,也那么了。看来,天下无难事,只要肯努力啊。
这记者在自己的博客里,最后也不忘记调侃一下北京:“我背包里装着口罩,走在通往媒体中心的路上,小心翼翼地开始深呼吸!这次真的跟春天来时不一样了,肺部没有产生刺疼感。空气里没有闻到那种化学品的味道。这时,我眼前出现了5个志愿者,他们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但愿北京天气永远这样好下去吧,最好的结果是,别光让洋人们的肺部不产生疼痛感,咱们中国人的肺部,那也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人体器官啊,也尽量不要因为fog,或smog,或haze而感到不舒服。还别说,不是有句话吗,曾经沧海,真难为水了哟!
不管怎么说, 2次去美国的印象就是环境真tmd好
不同的地方,这环境差异好大
本地有一镇叫大荆,处在市东的偏远处
骑自行车穿一个山洞达到该镇境内,两地相差仅百多米,这空气都完全两样。
那里的空气凉爽爽的,很是清新。
每年北京不都搞马拉松吗
当时怎不带口罩啊
米国平均寿命78,中国72,差6年。

是中国人的肺特别顽强还是怎么滴?

俄罗斯污染比美国还少~但是俄罗斯是58岁~~~

健康和污染有关系~~但并不是绝对关系~~~

一个抽烟的鬼子说中国的空气污染他的肺,不是找抽是什么?有病~
原帖由 yghaoren 于 2008-8-4 11:24 发表
米国平均寿命78,中国72,差6年。

是中国人的肺特别顽强还是怎么滴?

俄罗斯污染比美国还少~但是俄罗斯是58岁~~~

健康和污染有关系~~但并不是绝对关系~~~

一个抽烟的鬼子说中国的空气污染他的肺,不是找 ...


中国广袤的农村,环境那是不一般的好。问题是现在说得是北京。
北京的空气质量实在不怎么的,尤其是中心城区
原帖由 yghaoren 于 2008-8-4 11:24 发表
米国平均寿命78,中国72,差6年。

是中国人的肺特别顽强还是怎么滴?

俄罗斯污染比美国还少~但是俄罗斯是58岁~~~

健康和污染有关系~~但并不是绝对关系~~~

一个抽烟的鬼子说中国的空气污染他的肺,不是找 ...


各国国民如何活法和运动员对空气不适导致身体状态下降或临场不发挥是两回事。
讨论奥运会的空气质素时拿国民平均寿命说事也属于找抽型
原帖由 深涧悠蓝 于 2008-8-4 10:51 发表
不同的地方,这环境差异好大
本地有一镇叫大荆,处在市东的偏远处
骑自行车穿一个山洞达到该镇境内,两地相差仅百多米,这空气都完全两样。
那里的空气凉爽爽的,很是清新。

大荆的经济在乐清可是倒数第一的说。。。。。。。。。。。。。。。。。。
]]
原帖由 yghaoren 于 2008-8-4 11:24 发表
米国平均寿命78,中国72,差6年。

是中国人的肺特别顽强还是怎么滴?

俄罗斯污染比美国还少~但是俄罗斯是58岁~~~

健康和污染有关系~~但并不是绝对关系~~~

一个抽烟的鬼子说中国的空气污染他的肺,不是找 ...



霉国人命金贵啊...不然怎么连货币都叫霉金啊.:D
]]
北京的空气质量众所周知,再那样下去谁也受不了。不改是不行了啊
可如果拿老外们的评价来做为国内环保的源动力,是不是太贱了一点儿?:D
外国人在北京带口罩=辱华?  是这个意思吧
我是坚决支持外国人在北京戴口罩的
特别是运动员比赛中戴
我愿意捐献口罩数个表示诚意。
不用和那些家伙废话;
想戴的,使劲戴,[:a12:] [:a12:]

还有,拿空气说事,现在可以先停一下。
现在的空气质量还是不错的,哪怕是王府井地区,除了人多,。。。
我们这儿也是OY协办城市之一,夏天从进伏开始,一直半个月左右没见过蓝天,天一直是灰沉沉,这两天风比较的大,终于看见了一点儿蓝天,总算给OY一点儿面子.呵呵.外国人说什么倒是其次的,我们自己的感受可是实实在在的.
别说戴口罩,就是穿防化服来我也赞成,反正被人当傻子看;P
原帖由 yghaoren 于 2008-8-4 11:24 发表
俄罗斯污染比美国还少~但是俄罗斯是58岁~~~

这话说的就想当然了

杳无人烟的地方,比如西伯利亚北极冻土带,污染大概比美国少些(不过据说通过大气和北冰洋径流带去的重金属和农药污染也很严重),有人居住的地方,尤其是乌拉尔重工业区和一些核研究城市,污染是十分严重的
原帖由 歌剧院幽灵 于 2008-8-4 15:54 发表

这话说的就想当然了

杳无人烟的地方,比如西伯利亚北极冻土带,污染大概比美国少些(不过据说通过大气和北冰洋径流带去的重金属和农药污染也很严重),有人居住的地方,尤其是乌拉尔重工业区和一些核研究城市, ...

呵呵~污染这个东西,是全面平均指数还是区域指数,谁也不好说~

不知道底特律、洛杉矶的污染能比北京好到那里去~

不知道科比的呼吸的空气是不是经过特殊改造的
北京空气质量咋样,在这生活过几年的,谁不知道啊?有必要装吗?

显然,北京的空气治理力度不够,靠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

楼上的一位网友说得好,本来就应该自己有觉悟去大力整治,却非要“拿老外们的评价来做为国内环保的源动力”,那就是中国ZF自己犯贱,怪不得别人了
楼上现在还在北京?;P ;P
以前在,有贴身体会
原帖由 发贴看掐架 于 2008-8-4 16:13 发表
北京空气质量咋样,在这生活过几年的,谁不知道啊?有必要装吗?

显然,北京的空气治理力度不够,靠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

楼上的一位网友说得好,本来就应该自己有觉悟去大力整治,却非要“拿老外们的评价来做 ...

感情核心们不住在北京啊?

核心们平时呼出吸入的玩意,和老百姓不一样啊?

大干三年北京改县,就根本解决污染了~

这样行不?
依我看,把北京所有的污染企业全部搬迁,关闭。
在投入资金在市内植树(现在那草坪费水,效果还没有树好),在内蒙治沙。
地铁等公共交通建的还是不够,建国快60年了,早干嘛去了啊?那么长时间一直都是两条地铁运行,即使现在也太少了。
给私家车加征污染税,特别是大排量车要苛重税,强迫都去使用公共交通。
]]
既然知道自己只是以前在北京
那就麻烦楼上向在北京的朋友打听一下情况再来发贴为妥
我以前在上海,还在杭州
但现在呢,上海杭州变的我已经不认识路了。
我能用以前的印象行事?
美国人就是喜欢 矫揉造作
没什么了不起
北京比周围城市的空气质量不要好太多
北京总是有低气压桑拿天 比污染还严重 让人喘气都不舒服
不过在鸟巢里的比赛中要是看见几个,那可就太油菜了。;P
引用的文章 读得真费尽。。。
扯吧!
空气污染那里没有??
法国满大街都是狗屎,没污染了就??
北京的空气比原来好多了,不过今年天气很不正常!
首先是6月份半个月都在下暴雨,7月份的桑拿天很多,今天又是,昨天则是阳光明媚!
上海的空气一样,灰蒙蒙的,南京,广州都一样!
大连青岛之类的海滨城市好很多!
那些拿空气污染说事的人纯粹是没事找抽型的!
你嫌脏,比别来啊,每人逼你不是!
每年几十万来北京旅游的老外谁成天戴口罩了!
来趟北京就能得支气管炎 ;funk
还是那句话  北京的空气质量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各国运动员情绪稳定。。。
别说人家戴口罩了,口塞都成,马嚼子更拉风。
原帖由 yghaoren 于 2008-8-4 12:14 发表


19届墨西哥奥运会呢?

高原。。。。比中国好不了那里去的空气污染,却成为世界记录被打破最多的奥运会。甚至一些田径记录沉寂了40年才被打破~~~

难道墨西哥高原反应和空气的不适更能激发运动员的激情?

...


再多看看墨西哥奥运会上耐力项目成绩,你就知道高原稀薄空气对不同运动项目成绩的利弊。


20世纪80年代,国际奥委会和举办城市才开始重视环保问题。
1993年,国际奥委会在建立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博物馆新馆的时候,就定下了不破坏周围环境的原则。当时为了保留一棵老橡树,设计者们多次修改施工方案,最终使得这棵老橡树得以保存。这一举动在国际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标志着绿色奥运的理念被正式提了出来。
1994年国际奥委会将环境列为继教育、文化之后的第三大支柱。
1996年,《奥林匹克宪章》将环境保护列入国际奥委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同年国际奥委会成立了环境委员会,并要求申办城市必须具备城市美化、环境优雅的条件。
1999年,奥林匹克环境保护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获得通过,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目标之一。

将墨西哥奥运会举办地墨西哥城的污染和北京相提并论毫无意义。
也别看着墨西哥城觉得自己委屈,1968年时奥运官员和记者还没这些概念。谁让北京是2008年举办呢。
带不带口罩,张不张嘴吃饭是西方人的自由,我们无权干涉。
寒死,北京的空气质量到底咋的啊?老看国外新闻,老说北京的空气质量很糟糕,像某些媒体还煞有其事的附上几张照片说北京奥运场馆附近上空有thick fog 和smog...
作为北京人,我认为近5年来.空气质量有明显提高.蓝天日越来越多. 极端天气还是有.但是少多了

这和北京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和工业搬迁分不开. 在国内转过不少地方..说实话,中国内陆众多不靠海大城市.比北京空气好的不多:handsh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