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兰战役》到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1:04:11
没看完,初步评价是:如果你恨它,买它吧,因为你今后你会爱上它!如果你爱它,那更要买它,因为,你今后会更爱它!:D 可以作为资料性的东西收藏。当然,看战役类的书,是比较枯燥的,玩这个的应该是资深军迷吧。要是哪天俄罗斯也有人出这场战役的书就好了。

只是,照片偏少,而且好像没有《山地兵》那么清晰(不过,照片注解对军官的介绍真是较详细啊,猛男们的生平跃然于纸面;P ),是不是确实是换印刷厂了?以前问过,没人回答。也有小错误,如P59页倒数第一段,叫读者见P72页弗奇中将的照片,大家翻翻看是什么;P 。另外,大将?建议还是按西欧军队的军衔来,译成上将的好,以前闪电不是按上将来译的吗?;P没看完,初步评价是:如果你恨它,买它吧,因为你今后你会爱上它!如果你爱它,那更要买它,因为,你今后会更爱它!:D 可以作为资料性的东西收藏。当然,看战役类的书,是比较枯燥的,玩这个的应该是资深军迷吧。要是哪天俄罗斯也有人出这场战役的书就好了。

只是,照片偏少,而且好像没有《山地兵》那么清晰(不过,照片注解对军官的介绍真是较详细啊,猛男们的生平跃然于纸面;P ),是不是确实是换印刷厂了?以前问过,没人回答。也有小错误,如P59页倒数第一段,叫读者见P72页弗奇中将的照片,大家翻翻看是什么;P 。另外,大将?建议还是按西欧军队的军衔来,译成上将的好,以前闪电不是按上将来译的吗?;P
还没有拆封呢!因为好多军刊包括过刊还没有来得及看呢!现在才知道军刊多了来不及看也郁闷啊!
还没有见到。
书的最后部分有点儿出乎意外,是彩页!专门介绍库尔兰各种袖带的来历、鉴别和佩带方法。内容应该是以前杂志上的(没细看),但肯定比以前的杂志上增加了几张照片。虽说杂志上曾经有过,但在专集中专门用彩页来印刷,这看来还是下了一定本钱的;P ,这样独具匠心的做法也好,使得书的资料性和收藏性更强!既有血雨腥风战斗过程,也有德军在二战中最后一种军服袖标的来龙去脉的介绍,在同一本书出现,考虑得比较周全啊。收藏上就显得更完美了,当然,我倒是希望再整一个400页的出来;P 不过,可能要在闪电社里累出人命来吧;P
闪电战杂志社应该大大扩招啊!杂志总是难产
但是,能找到莱比锡轻型巡洋舰被自己军舰撞时的这么多照片,倒是新鲜!

只是,我觉得照片没以前清晰了,因为最近有一期的闪电战杂志图片比较糟糕,觉得纳闷,就仔细看,一看,呵,原来无论是在杂志还是在增刊上都要出现的的广州伟龙印刷厂几个字儿现在没了,从31期开始,没了伟龙吧?而恰恰是从那期开始,印刷好像就有点儿问题,特别是坦克的彩绘。因此,我怀疑是换了印刷厂了,不是猜得对不对。希望老板还是把伟龙请回来吧,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在读者的嘴越来越刁了;P
虽然行文上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有时间的话,老规矩,准备还是要专门挑挑错。:D
而且,刚与伟龙印刷的《山地兵》比了比书脊上的那层胶(专业术语不知道),山地兵的那层胶就明显厚实得多,也许,厚不见得就好,但至少觉得多弄一层上去,书今后开页的机率就少一些吧。买这种价钱的军迷算是比较“疯狂”的那种吧,以后多半还要拿出来反复看的,算是爱书之人,而不是就限于看一遍后就束之高阁了。看着那么薄的书脊,觉得有点和揪心和担心。:L
俄军和苏军交替出现?只能用一个嘛,这个可能是编辑心不在焉吧:D
照片的数量还算OK吧,本来就很少,我们找了一些后来撤出了库尔兰的师的战史才找到稍微多一点点的照片。最后是尽量找那些骑士的履历配照片才将将够,不然更少。
这次还是伟龙印的,不过机长不同:b
印黑白的东西是更讲究经验和技术的,不同的机长印下来的东西也不同,这次还算OK,没有糊,但也够危险的,下次叫他们更注意。
1个帖子统共就3个人,顶的好玩么?;P
原帖由 晓杨 于 2008-7-10 21:03 发表
书的最后部分有点儿出乎意外,是彩页!专门介绍库尔兰各种袖带的来历、鉴别和佩带方法。内容应该是以前杂志上的(没细看),但肯定比以前的杂志上增加了几张照片。虽说杂志上曾经有过,但在专集中专门用彩页来印刷, ...

库尔兰袖标(袖标是比较规范的称法,不明白闪电战为啥要很外行地称呼一个袖带~~)资料本来就很少,闪电战能写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配到这些图真是非常的不容易了,原书才给搭配了70张照片,15张地图。
非常欣赏闪电战的敬业精神!
我的意思是增加一些反映日常战斗的图片。甚至关于库尔兰包围圈里平民的,他们也经历了一场灾难。:lol
5个集团军?5个方面军?
这个书是在书店发行还是报刊厅啊?
对于照片,我觉得主要是可以再增加一些生活化的东西,这本书中对于库罗夫斯基的图片采用得比较少,其中有些不乏很有味道。比如,在一幅照片,一个营的德军被调往另一处阵地,是从背面照的,右边一名德军推着自行车前行,左边的有几名德军在回头,而中间离镜头最近的那位也在边走边回头大笑,虽说没有血淋淋的场面,但是,这很精典!不知为什么不用。还有一张照片,一名老太太在城市的废墟中蹒跚而行。这也传达出了很多意境。还有一张我觉得很精典,一辆苏联的T34/76被击中起火后,坦克乘员正飞身从坦克上跃下逃跑的镜头,太珍贵了,不知为什么就不用?:L
俄罗斯的资料很多的,问题在于国内懂俄语的人太少,能参考的都是被翻成英语的俄文资料
]]
不能不说,照片的印刷质量下降了,和价格严重不符,长此以往,能掏这个钱的读者将不会再忍受。
:D 看了楼上诸位大哥的介绍,呵呵,买这本还是缓缓吧...
原帖由 许四多 于 2008-7-12 20:33 发表
:D 看了楼上诸位大哥的介绍,呵呵,买这本还是缓缓吧...

如果是个军迷,我个人建议还是买,暇不掩瑜,机会难得,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P ,以后再买,恐怕有点儿难了。再有就是,照片看还是可以的,我只是和山地兵比较,毕竟不是看画报,主要看的还是具体内容,而内容对于大的方面,小的方面,部队在每次会战后的编制等等,都有详列,应该说是很好的资料。当然,如果是你是属于武器派,那就不用买了。;P
应该还算是闪电社的鼎力之作吧:D
对几个装甲师的介绍倒是很和我的胃口。
装兄的口味高啊 ,一来就看装甲师;P 。我都还没全部看完,不过,就看过的来说,那几个装甲师看来还真是救火队啊,要没他们以及还有当坦克用的突击炮,我看库尔兰集团军群迟早得完蛋!撑不了那么久。

按照装甲兄在超大的军衔,至少可以指挥一个突击炮营吧?;P 要是装甲兄去指挥这些装甲师,说不定会把他们的功效发挥到极致,弄一个骑士十字勋章加橡叶饰肯定没问题,不知装兄有没有这个胆识。:D 装甲部队,前进!!!
中校,听,坦克已经在外面集结完毕,听从您的指挥,去吧,用你那钢铁般的意思,挽救我们整个集团军群吧,20万官兵在等着您胜利的消息,前进!!:D
看来闪电战的粉丝都是很能说的那种哦,想想那个“我不是本垒打”
]]
不过,那辆苏联的Js-2在车间里的照片确实震憾,122口径的火炮,斜对着镜头,好家伙,挨上一炮,估计可能没几个活口。在这种装甲洪流面前,一切生物体都是渺小的!瞧那逼人的气势。

话说这装甲兄怎么就没了影儿?刚发了言,而且,组织上也刚给他委派了重任啊,这部队还得他来带吧。好歹表个态度嘛;P
原帖由 pazzainter 于 2008-7-12 22:16 发表
看来闪电战的粉丝都是很能说的那种哦,想想那个“我不是本垒打”

好东西,就是要大家分享,你要是给突击写得好,我也捧场,这一点没问题。可惜,“我不是本垒打”这家伙现在不浮面了,看看他那冗长但闪现着智慧光芒;P 的东西还挺有意思的,我怀疑他当时是不是用写字板写的。;P
原帖由 奔狼 于 2008-7-12 22:20 发表
我手上有几本朋友带来的俄罗斯出的系列书,有点类似协和的书,图为主,介绍和地图也有一些,叫“front",飞机,坦克,战场情况都有,很多国内从来没见过的图,包括大批被击毁的各种德军坦克装甲车辆的照片,有详细 ...

哦,这种俄语资料应该比较多,从空愁那儿网上下了很多,军舰之类的,军服之类的,战役之类的,下完以后,才知道是俄语的有没有库尔兰的?
原帖由 晓杨 于 2008-7-13 08:40 发表

哦,这种俄语资料应该比较多,从空愁那儿网上下了很多,军舰之类的,军服之类的,战役之类的,下完以后,才知道是俄语的有没有库尔兰的?

没看到有库尔兰的,不过这套丛书还在继续出,我现在看到的已经有4,50本了
不过,有些数据还是值得推敲,比如说苏军集中了“101个步兵师”——其实,二战中后期苏军步兵师,除了一些重点方向的和近卫步兵师能达到8000人乃至更多一些以外,一般也就4000上下,充其量更像加强了重炮兵的步兵团哪,至于3000左右的步兵师更是不稀罕哪!所以,这样看来,在这样个“次要方向”,苏军的步兵师满员率肯定没那么BT,算起来,其“兵力优势”也就不那么明显了。
闪电战的杂志向来我就是买了,看了,扔一边了,论收藏连收藏《兵器》杂志都不如:b
]]
……翻译整理的文章应该在保持原文内容的同时注意到各自的语言和用词习惯,翻译的时候把握好了就是非常好的文章,把握不好看起来就费劲了。
原帖由 lizyu 于 2008-7-13 20:36 发表
……翻译整理的文章应该在保持原文内容的同时注意到各自的语言和用词习惯,翻译的时候把握好了就是非常好的文章,把握不好看起来就费劲了。


不仅如此,有时外国人的行文结构也和国内大不一样,说起话来颠三倒四的,如果要翻给中国人看,恐怕连文章结构都要做改动。有时翻译整理一篇文章和自己写没啥区别。
原帖由 十一月党人 于 2008-7-14 08:59 发表


不仅如此,有时外国人的行文结构也和国内大不一样,说起话来颠三倒四的,如果要翻给中国人看,恐怕连文章结构都要做改动。有时翻译整理一篇文章和自己写没啥区别。

说得正确,翻东西,现在多如牛毛,但真要翻译得好,这玩意儿真得中英文要比较牛笔才行。市面上现在军刊军书的问题有些多,看着看着,有时都想提把刀去杀编辑了。[:a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