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兴华家人受资助用上手机 遇害人家属受冷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11:03
东南快报)

  12月28日邱兴华被执行枪决后,震惊全国的“7·16”特大杀人案已尘埃落定,但沸沸扬扬的社会舆论仍余音未了。从邱兴华案中的“情杀起因”,到“司法精神病”鉴定争论,以及社会捐款一边倒倾向邱兴华的家人,这些问题无不引发人们的思考,也部分反映了公众的特殊心态。

  11个家庭遭遇不幸




   



  被害人之一的熊万成家里有三间旧屋,屋里陈设简陋、破旧不堪。据邻居介绍,熊万成的妻子尹行巧比丈夫小好几岁,有些弱智。熊万成出事前,他在村里当会计、靠务农养家。近两年他到铁瓦殿做事,有些收入补贴家用,但日子仍过得紧巴巴,得靠妻子娘家救济。

  一想起遇害的丈夫,尹行巧就抱着9岁的儿子流眼泪,她说:“我和儿子咋办呢……”

  遇害人宋道成家也是几间旧屋,两个儿子都在外打工。案发后,宋道成的儿子回到家里处理后事。对父亲遇害,他们希望严惩凶手,也希望在生活上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帮助。  

  邱家人受到社会捐助

  与此不同的是,邱兴华的家人在案发后一直得到政府、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7月18日,汉阴县公安局民警开始在邱兴华家中守护。从这天起,邱兴华家人窘迫的生活开始有了转机。出于办案的需要,民警们从城里或者集市上买来米面油等生活物品,一部分送给邱兴华家人,另一部分则与邱兴华家人同吃。时任安康市公安局局长的秦康健第一次到邱兴华家中时,还专门带了两袋米面和其他生活用品。

  8月22日,邱兴华归案后第四天,接连有读者打电话给媒体记者,询问邱兴华家人近期的生活情况,表示有意捐款资助。

  据汉阴县公安局局长邱祖满介绍,“邱兴华归案后,鉴于邱兴华家人生活窘迫,孩子入学难,政府给予了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另外有好几个人捐款给邱兴华的家人。最初两三次,捐款人都是把汇款通过县公安局转交给邱兴华妻子的,大概有3000多元。”

  邱兴华被捕后,何冉凤带着孩子搬到了石泉县城郊区居住,房租每月100多元。9月中旬,邱兴华妻子何冉凤在一次采访中证实,她确实收到了一些外地“好心人”的捐款,大概有几千元。

  捐款不仅使邱兴华妻儿的租房和上学问题得到了缓解,也使这个家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女儿梅梅回外公家时,穿上了一套新运动装;家里人用上了手机,可以随时和外界联系;因为看电视信号不好,何冉凤专门买了一个接收器。12月28日,邱兴华二审宣判当日何冉凤再次告诉记者,她目前大约收到六七个人的捐款,大约有五六千元。

  捐助为何此热彼冷

  为何邱家人受捐助,而遇害人家属受冷落?

  据介绍,向邱兴华家人提供捐助的,多是南方福建、广东一带的人。邱祖满说,尽管邱兴华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杀人犯,但其家人生活困难是应该值得同情的,接受捐助也无可非议。但捐助状况一边倒,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公众的基本道德判断受到了挑战,这是不正常的。

  邱祖满表示,当时的一些网络舆论中,邱兴华甚至被渲染为“侠客”,这也是让人担忧的。如果公众没有基本的社会道德水平和正义感,缺乏最起码的社会常识和法律知识,人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么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准则和规范可言呢?

  受助得益“名人效应”

  安康学院心理学副教授黄路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媒体的长篇渲染,使邱兴华杀人案的主凶和家属也演绎着“名人效应”。

  黄路阳分析认为,从受害的角度来看,邱兴华的家属和被害者的家属都是凶案发生后的直接受害者,人们的捐助和同情应当是平等的,不能厚此薄彼,但由于邱案的报道几乎是一边倒,人们只记住了邱兴华的凶残及其家属的可怜,而不知道和不了解无辜受害人和家属的贫困生活。在同情心理的驱使下,人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产生直觉上的同情,为其捐款捐物也在情理之中,而同样需要同情和捐助的11名受害者的家属却被公众不自觉地忽视了,舆论的导向从某种角度说,影响了人们的心理,促使了这种令人不解的社会现象的出现。东南快报)

  12月28日邱兴华被执行枪决后,震惊全国的“7·16”特大杀人案已尘埃落定,但沸沸扬扬的社会舆论仍余音未了。从邱兴华案中的“情杀起因”,到“司法精神病”鉴定争论,以及社会捐款一边倒倾向邱兴华的家人,这些问题无不引发人们的思考,也部分反映了公众的特殊心态。

  11个家庭遭遇不幸




   



  被害人之一的熊万成家里有三间旧屋,屋里陈设简陋、破旧不堪。据邻居介绍,熊万成的妻子尹行巧比丈夫小好几岁,有些弱智。熊万成出事前,他在村里当会计、靠务农养家。近两年他到铁瓦殿做事,有些收入补贴家用,但日子仍过得紧巴巴,得靠妻子娘家救济。

  一想起遇害的丈夫,尹行巧就抱着9岁的儿子流眼泪,她说:“我和儿子咋办呢……”

  遇害人宋道成家也是几间旧屋,两个儿子都在外打工。案发后,宋道成的儿子回到家里处理后事。对父亲遇害,他们希望严惩凶手,也希望在生活上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帮助。  

  邱家人受到社会捐助

  与此不同的是,邱兴华的家人在案发后一直得到政府、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7月18日,汉阴县公安局民警开始在邱兴华家中守护。从这天起,邱兴华家人窘迫的生活开始有了转机。出于办案的需要,民警们从城里或者集市上买来米面油等生活物品,一部分送给邱兴华家人,另一部分则与邱兴华家人同吃。时任安康市公安局局长的秦康健第一次到邱兴华家中时,还专门带了两袋米面和其他生活用品。

  8月22日,邱兴华归案后第四天,接连有读者打电话给媒体记者,询问邱兴华家人近期的生活情况,表示有意捐款资助。

  据汉阴县公安局局长邱祖满介绍,“邱兴华归案后,鉴于邱兴华家人生活窘迫,孩子入学难,政府给予了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另外有好几个人捐款给邱兴华的家人。最初两三次,捐款人都是把汇款通过县公安局转交给邱兴华妻子的,大概有3000多元。”

  邱兴华被捕后,何冉凤带着孩子搬到了石泉县城郊区居住,房租每月100多元。9月中旬,邱兴华妻子何冉凤在一次采访中证实,她确实收到了一些外地“好心人”的捐款,大概有几千元。

  捐款不仅使邱兴华妻儿的租房和上学问题得到了缓解,也使这个家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女儿梅梅回外公家时,穿上了一套新运动装;家里人用上了手机,可以随时和外界联系;因为看电视信号不好,何冉凤专门买了一个接收器。12月28日,邱兴华二审宣判当日何冉凤再次告诉记者,她目前大约收到六七个人的捐款,大约有五六千元。

  捐助为何此热彼冷

  为何邱家人受捐助,而遇害人家属受冷落?

  据介绍,向邱兴华家人提供捐助的,多是南方福建、广东一带的人。邱祖满说,尽管邱兴华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杀人犯,但其家人生活困难是应该值得同情的,接受捐助也无可非议。但捐助状况一边倒,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公众的基本道德判断受到了挑战,这是不正常的。

  邱祖满表示,当时的一些网络舆论中,邱兴华甚至被渲染为“侠客”,这也是让人担忧的。如果公众没有基本的社会道德水平和正义感,缺乏最起码的社会常识和法律知识,人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么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准则和规范可言呢?

  受助得益“名人效应”

  安康学院心理学副教授黄路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媒体的长篇渲染,使邱兴华杀人案的主凶和家属也演绎着“名人效应”。

  黄路阳分析认为,从受害的角度来看,邱兴华的家属和被害者的家属都是凶案发生后的直接受害者,人们的捐助和同情应当是平等的,不能厚此薄彼,但由于邱案的报道几乎是一边倒,人们只记住了邱兴华的凶残及其家属的可怜,而不知道和不了解无辜受害人和家属的贫困生活。在同情心理的驱使下,人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产生直觉上的同情,为其捐款捐物也在情理之中,而同样需要同情和捐助的11名受害者的家属却被公众不自觉地忽视了,舆论的导向从某种角度说,影响了人们的心理,促使了这种令人不解的社会现象的出现。
都是妓者干的好事.
记者啊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