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哈恋”节外生枝 中航汽车系整合方案三选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16:01
http://www.eeo.com.cn/industry/real_estate/2008/06/23/104056.html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秋凤 刘伟勋


6月16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一航)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二航)重组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总经理林左鸣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筹备组组长。

这让原来二航下属哈飞汽车与东风汽车的重组一事突增迷雾。此前,东风汽车已经与哈飞汽车接洽,并发布公告表示将考虑成立合资公司。

二航一位中层透露,两大集团高层在启动战略重组前夜,曾就汽车业务“是自己做还是剥离出去”做过深入讨论,并出现不同意见。重组自己做,多年的发展难题此番也不会轻易解决;而整合剥离,又弃之可惜,毕竟有东安动力这样的优质资产在内。

据悉,此番筹备组下面成立了三个工作组,其中一个组专门负责研究两集团业务如何重组,包括汽车业务。但上述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将本就耗时已久的东风-哈飞合资项目再次推上悬而未决的境地。

三套方案

接近中航的人士透露,中航两个集团重组,汽车业务有三套方案都还在研究过程中。“前期整合的重点仍然是飞机相关业务,汽车业务在考虑之中,但要迟一段时间才会有最终定论。”

第一套方案是,完全剥离。从去年底开始,在中航系内部人员口中就流传着一个消息,一航和二航之间正在拟定重组方案,并把其中的汽车业务剥离给同一家汽车央企,而这个汽车央企很有可能就是东风。

资料显示,中航系汽车企业曾经是国内微型车的重要生产基地。其中,二航下属有哈飞汽车制造公司、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汉江汽车公司等3家汽车生产企以及生产发动机的东安汽车动力股份公司及与三菱公司合资的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等。一航汽车业务并不多,主要产品有西沃客车、金城摩托车、成飞汽车模具等。

这也是两个集团重组前夜探讨的一个重点,与其多年并不理想的汽车业务相关。二航的汽车业务中,除东安动力具有盈利能力,属于优质资产外,哈飞汽车和昌河汽车近些年的发展并不理想,甚至成为亏损大户。其间,二航也曾试图力挽汽车业务,进行多方面的尝试,例如两公司高管互换管理、聘请外援等,但效果并不明显。

业内人士分析,未来一航、二航重组的新公司将主要致力于大飞机项目,将非主营业务汽车剥离更为合理。业内人士猜测,将经营更为不乐观的昌河汽车打包到哈飞汽车和东安动力一起,“筹码”会更高一些。因为此前曾有消息显示,二航早有剥离昌河之心,无奈缺乏买家。北汽虽曾与昌河进行过接触,但迟迟不见进展。

第二套方案则完全相反,是将两集团汽车业务整合重构,继续做下去。上述人士透露,中航高层亦曾考虑将汽车业务置于新集团下,扁平化管理,寄望于提升未来发展和盈利能力。

佐证这一方案的是,此次作为筹备组组长的林左鸣曾是力主发展汽车业务的高层之一。其在一航担任总经理职务期间,曾大力为一航汽车业务谋求新路。

但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中航继续做汽车业务困难重重,“并且与国家目前主导的汽车行业整合重组思路不符”。

第三套方案则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即与汽车业务保持资本关系,但借助大型汽车集团进行经营,未来根据形势可进可退。

PSA或将出局

中航重组或将为东风、哈飞合资一事再添变数,而接近PSA的人士则透露,一心希望介入其中的PSA(法国标致雪铁龙公司)或将最终出局。

对于中航重组是否影响到东风哈飞项目,记者致电东风汽车,东风汽车宣传部张方晶表示,“目前双方仍按照已经披露的信息进展。”所谓已经披露的信息是:东安动力控股股东中航科工拟以其持有的公司有限售条件流通股股权作为出资,中航科工附属公司哈飞汽车拟以其部分汽车业务资产作为出资,共同与东风汽车公司商讨合资合作事宜。

但此后便没有了下文,业内人士猜测,这可能与中航、东风在相关汽车业务上的博弈有关。坊间传言,二航曾意欲将昌河一起打包卖给东风或与东风合作,但东风看中的是哈飞汽车在微车方面的互补性、研发能力,以及东安动力的优质资产,对于昌河则并不积极,其与哈飞业务重合,多年亏损负担过重,是东风不愿意接手的原因。

一位接近东风的人士分析,目前东风与中航在僵持阶段,一旦东风退出,不排除中航整合汽车业务自己做的可能,这样一来或将再次打开哈飞单独与PSA合资的大门。

“而这恰恰是东风不愿意看到的。为了制衡PSA,扩大产品规模,东风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机会。”该人士分析说,与哈飞单独合资无望,后又一直希望加入到东风-哈飞合资项目中的PSA或将最终出局。

“如果PSA介入,需要追加投资不算,PSA也不能拿来更畅销的车型,东风和PSA都不会做无谓的‘浪费’。因此,PSA出局可能性很大。”

(本报记者杨继伟对本文亦有贡献)http://www.eeo.com.cn/industry/real_estate/2008/06/23/104056.html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秋凤 刘伟勋


6月16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一航)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二航)重组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总经理林左鸣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筹备组组长。

这让原来二航下属哈飞汽车与东风汽车的重组一事突增迷雾。此前,东风汽车已经与哈飞汽车接洽,并发布公告表示将考虑成立合资公司。

二航一位中层透露,两大集团高层在启动战略重组前夜,曾就汽车业务“是自己做还是剥离出去”做过深入讨论,并出现不同意见。重组自己做,多年的发展难题此番也不会轻易解决;而整合剥离,又弃之可惜,毕竟有东安动力这样的优质资产在内。

据悉,此番筹备组下面成立了三个工作组,其中一个组专门负责研究两集团业务如何重组,包括汽车业务。但上述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将本就耗时已久的东风-哈飞合资项目再次推上悬而未决的境地。

三套方案

接近中航的人士透露,中航两个集团重组,汽车业务有三套方案都还在研究过程中。“前期整合的重点仍然是飞机相关业务,汽车业务在考虑之中,但要迟一段时间才会有最终定论。”

第一套方案是,完全剥离。从去年底开始,在中航系内部人员口中就流传着一个消息,一航和二航之间正在拟定重组方案,并把其中的汽车业务剥离给同一家汽车央企,而这个汽车央企很有可能就是东风。

资料显示,中航系汽车企业曾经是国内微型车的重要生产基地。其中,二航下属有哈飞汽车制造公司、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汉江汽车公司等3家汽车生产企以及生产发动机的东安汽车动力股份公司及与三菱公司合资的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等。一航汽车业务并不多,主要产品有西沃客车、金城摩托车、成飞汽车模具等。

这也是两个集团重组前夜探讨的一个重点,与其多年并不理想的汽车业务相关。二航的汽车业务中,除东安动力具有盈利能力,属于优质资产外,哈飞汽车和昌河汽车近些年的发展并不理想,甚至成为亏损大户。其间,二航也曾试图力挽汽车业务,进行多方面的尝试,例如两公司高管互换管理、聘请外援等,但效果并不明显。

业内人士分析,未来一航、二航重组的新公司将主要致力于大飞机项目,将非主营业务汽车剥离更为合理。业内人士猜测,将经营更为不乐观的昌河汽车打包到哈飞汽车和东安动力一起,“筹码”会更高一些。因为此前曾有消息显示,二航早有剥离昌河之心,无奈缺乏买家。北汽虽曾与昌河进行过接触,但迟迟不见进展。

第二套方案则完全相反,是将两集团汽车业务整合重构,继续做下去。上述人士透露,中航高层亦曾考虑将汽车业务置于新集团下,扁平化管理,寄望于提升未来发展和盈利能力。

佐证这一方案的是,此次作为筹备组组长的林左鸣曾是力主发展汽车业务的高层之一。其在一航担任总经理职务期间,曾大力为一航汽车业务谋求新路。

但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中航继续做汽车业务困难重重,“并且与国家目前主导的汽车行业整合重组思路不符”。

第三套方案则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即与汽车业务保持资本关系,但借助大型汽车集团进行经营,未来根据形势可进可退。

PSA或将出局

中航重组或将为东风、哈飞合资一事再添变数,而接近PSA的人士则透露,一心希望介入其中的PSA(法国标致雪铁龙公司)或将最终出局。

对于中航重组是否影响到东风哈飞项目,记者致电东风汽车,东风汽车宣传部张方晶表示,“目前双方仍按照已经披露的信息进展。”所谓已经披露的信息是:东安动力控股股东中航科工拟以其持有的公司有限售条件流通股股权作为出资,中航科工附属公司哈飞汽车拟以其部分汽车业务资产作为出资,共同与东风汽车公司商讨合资合作事宜。

但此后便没有了下文,业内人士猜测,这可能与中航、东风在相关汽车业务上的博弈有关。坊间传言,二航曾意欲将昌河一起打包卖给东风或与东风合作,但东风看中的是哈飞汽车在微车方面的互补性、研发能力,以及东安动力的优质资产,对于昌河则并不积极,其与哈飞业务重合,多年亏损负担过重,是东风不愿意接手的原因。

一位接近东风的人士分析,目前东风与中航在僵持阶段,一旦东风退出,不排除中航整合汽车业务自己做的可能,这样一来或将再次打开哈飞单独与PSA合资的大门。

“而这恰恰是东风不愿意看到的。为了制衡PSA,扩大产品规模,东风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机会。”该人士分析说,与哈飞单独合资无望,后又一直希望加入到东风-哈飞合资项目中的PSA或将最终出局。

“如果PSA介入,需要追加投资不算,PSA也不能拿来更畅销的车型,东风和PSA都不会做无谓的‘浪费’。因此,PSA出局可能性很大。”

(本报记者杨继伟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