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发布《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01:50
卫生部发布《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方案》

--------------------------------------------------------------------------------

2008年05月16日 来源:新华网  

--------------------------------------------------------------------------------


  卫生部15日发布《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方案》,方案从疫情监测、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病媒生物防制、消毒处理、化学中毒预防和处理、尸体处理、心理危机干预等9方面,指导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

  方案明确,地震发生后的最初阶段以人员抢救和伤员救治为主,此后,灾区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即应全面展开。为了及时发现灾区和灾民中发生的传染病暴发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迅速采取控制措施,应及时启动灾后应急疾病监测机制,在灾区前线救灾防病指挥部或指挥中心设立疾病监测组。

  为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各地必须搞好饮水卫生、环境卫生。方案要求,清理集中式供水的水源地,划出一定范围水源保护区,制止在此区域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并设专人看管。方案中说,将水煮沸是十分有效的灭菌方法,在有燃料的地方可采用;灾害期间最主要的饮水消毒方法是采用消毒剂灭菌;加入消毒剂后,放置30分钟,检验水中余氯应达到0.7mg/L。在灾民临时居住场所,按人口密度合理布局。应急临时厕所模式,可选择粪便与尿液分别收集的措施,尿液及时排放,粪便每日施加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各级卫生防疫部门应有具体分工,做好蚊、蝇、蚤、蜱、鼠等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的组织工作。方案要求,要有专人负责,做好杀虫灭鼠药物的集中供应、配制和分发工作,做好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常识宣传,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群众实施。

  方案指出,自然灾害遇难者的尸体一般不会引起传染病的流行,但应认真做好人与动物尸体的卫生处理。对逝者处理时必须给予充分尊重的原则;及时就地清理和尽快掩埋处理的原则;必须需要辨明身份而不能马上处理者,存放时间应尽量缩短。在城镇、村外选择好埋尸地点,在便于运输又在不影响城镇、村容的地点选择尸体掩埋地。应选择土壤结构结实、地下水位低的场所;掩埋场所还应选择地势较高的地点;埋葬地点必须远离水源地;尽量选择人口密集区的下风向。尸体清理后需要对其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可选用漂白粉液喷洒。

  为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方案还对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原则、方法、技术要点等作出指导。(记者周玮)卫生部发布《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方案》

--------------------------------------------------------------------------------

2008年05月16日 来源:新华网  

--------------------------------------------------------------------------------


  卫生部15日发布《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方案》,方案从疫情监测、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病媒生物防制、消毒处理、化学中毒预防和处理、尸体处理、心理危机干预等9方面,指导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

  方案明确,地震发生后的最初阶段以人员抢救和伤员救治为主,此后,灾区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即应全面展开。为了及时发现灾区和灾民中发生的传染病暴发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迅速采取控制措施,应及时启动灾后应急疾病监测机制,在灾区前线救灾防病指挥部或指挥中心设立疾病监测组。

  为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各地必须搞好饮水卫生、环境卫生。方案要求,清理集中式供水的水源地,划出一定范围水源保护区,制止在此区域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并设专人看管。方案中说,将水煮沸是十分有效的灭菌方法,在有燃料的地方可采用;灾害期间最主要的饮水消毒方法是采用消毒剂灭菌;加入消毒剂后,放置30分钟,检验水中余氯应达到0.7mg/L。在灾民临时居住场所,按人口密度合理布局。应急临时厕所模式,可选择粪便与尿液分别收集的措施,尿液及时排放,粪便每日施加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各级卫生防疫部门应有具体分工,做好蚊、蝇、蚤、蜱、鼠等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的组织工作。方案要求,要有专人负责,做好杀虫灭鼠药物的集中供应、配制和分发工作,做好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常识宣传,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群众实施。

  方案指出,自然灾害遇难者的尸体一般不会引起传染病的流行,但应认真做好人与动物尸体的卫生处理。对逝者处理时必须给予充分尊重的原则;及时就地清理和尽快掩埋处理的原则;必须需要辨明身份而不能马上处理者,存放时间应尽量缩短。在城镇、村外选择好埋尸地点,在便于运输又在不影响城镇、村容的地点选择尸体掩埋地。应选择土壤结构结实、地下水位低的场所;掩埋场所还应选择地势较高的地点;埋葬地点必须远离水源地;尽量选择人口密集区的下风向。尸体清理后需要对其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可选用漂白粉液喷洒。

  为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方案还对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原则、方法、技术要点等作出指导。(记者周玮)
专家提醒:地震后防病要先从自己做起

--------------------------------------------------------------------------------

2008年05月16日  来源:新华网  

--------------------------------------------------------------------------------


  传染病防治专家、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慧14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地震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非常繁重。灾区群众要从自己做起,争取避免传染病流行。

  李慧说,地震后基层疾控系统往往也受到重创,物资储备受到影响。同时,因为疾病预防的压力突然激增,原有疾控系统人员远远难以满足疾病预防需求。此时,灾区群众积极开展自我预防,然后等待专业疾控人员介入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一是确保不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和水。特别是对饮用水,有条件的地区要向当地有关部门索取饮用水消毒片,消毒后煮沸再饮用。

  二是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餐具和洗脸水等。用过的餐具尽量用沸水消毒。

  三是生活垃圾和粪便等尽量远离避险地,同时不要处置在水源附近。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使用漂白粉等对周边环境进行消毒。对孳生蚊虫的积水,可以用敌敌畏等进行消毒。同时,可以投放一定的灭鼠饵料,避免老鼠造成疾病传播。

  四是对避险地周边出现的动物尸体要远离避险地和水源地深埋,对已经腐败的动物尸体,最好焚烧后再深埋。

  五是积极承担防疫职能,在发现周围亲属、朋友出现传染病症状后,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

  六是保持良好和正确的心态。地震后容易出现传染病的高发甚至暴发,但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积极主动预防,大规模传染病出现的几率并不大,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周围亲属等出现的小的传染病,只要治疗及时,也完全不会造成流行,不必因此过于紧张。(记者 宋常青)
专家分析地震后传染病容易流行的原因

--------------------------------------------------------------------------------

2008年05月16日  来源:新华网

--------------------------------------------------------------------------------


  传染病防治专家、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慧14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地震后传染病容易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震往往导致灾区的水电供应出现问题,特别是饮水问题比较突出。因为得不到自来水供应,一些灾区群众往往选择平时不喝的类似井水、泉水甚至水库里的积水等饮用。这些未进行杀菌处理的水容易导致人的感染。

  二是露天宿营。由于地震后往往伴随着大的天气变化,灾区群众在灾后心态往往也比较紧张,综合作用下,人的免疫能力相对比较差。

  三是居住环境比较差。在一些灾区群众集中的避难场所,如果生活垃圾、粪便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容易污染水源;同时,也容易孳生苍蝇等,造成细菌传播。

  四是人口密度突然加大,人员之间接触频繁,造成传染病迅速在人群之间传播。

  五是可能带来的食物污染。灾区地震后往往没有充足的食物供应,一些灾区群众可能取食过期、被水泡过的食物等,这些食物往往已经变质或受到细菌污染;在避险地区如食物保管不当,也容易被苍蝇等污染;餐具消毒不及时,也可能带来污染。

  六是积水可能带来蚊虫的孳生。

  七是一些动物在地震中死亡,尸体得不到及时处理,腐败后也容易带来污染。特别是现在温度相对较高,雨水又比较充分,需要高度关注。(记者宋常青)
专家提醒:地震后警惕四类传染病流行

--------------------------------------------------------------------------------

2008年05月16日  来源:新华网  

--------------------------------------------------------------------------------


  传染病防治专家、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慧14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提示:地震后要警惕四类传染病流行。

  李慧介绍,地震后由于洁净饮用水和食物供应受到影响,同时周边生态环境等受到破坏,如不注意,极易引起以下传染病的流行:

  第一类是肠道传染疾病,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的肠道传染疾病等。这些疾病是通过摄入了受到污染的水、食物等导致的,比如痢疾、手足口病、甲肝等,灾区群众要注意预防。

  第二类是呼吸道传染疾病。地震后人员聚集程度高,流动性大,相互之间接触频繁,容易导致麻疹、风疹和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特别是麻疹和风疹现在正处于高发期,一定要注意防范。

  第三类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地震后人员接触频繁,同时,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特别是一些灾区群众为了节省饮水,往往几个人共用一盆洗脸水或共用一条毛巾等,容易引发红眼病的暴发。

  第四类是可能出现的乙脑疫情。每年6月到8月是部分地区乙脑疫情高发的阶段,这种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这种疾病影响人的中枢系统,致死率高,容易导致痴呆等后遗症,需高度关注。(记者宋常青)
  请大家认真学习!广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