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最近几期《闪电战》比较失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0:18:04
比较倒霉,写了几百字,不小心一个回退前功尽弃,不仔细说了。

《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闪》有史以来最鸡肋的文章连载。想想以前51高地师的连载简直是经典。再也见不到了。

文章开始使用一些莫名其妙的现代语。类似“还要看疗效”“很天真很无邪的苏军”(具体的文字上可能有出入,以33期坦克王牌战史里面的内容为准)。十分不适合《闪》的定位。要想看精彩的文笔倒不如买本《三联生活周刊》,或者你真有李敖的本事再卖弄。

33期坦克王牌战史里面混杂着苏军,俄国人,伊万们。。。。。。正规叫法是“苏联红军”。苏军是二战后才改称的。这样乱叫不如叫德国人“普鲁士人”好了。这个不是拍《武林外传》。战史本来就无味,但是为了添味加进去错误的调料就更无法吃了。

配图文字开始混杂带有图片编辑们的语言,33期坦克王牌战史50页下图:“趁着夜幕掩护前进的伊万们”官方叫“苏联红军”好不好?这张图真的看不出是在夜幕下前进,背景很明亮呀,行动的苏军也没看出来因为黑暗而摸索前进的样子呀。《闪》的配图和注释一直是比较值得表扬的,最近怎么也象《兵器》的配图那样开始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了。

不细说了,我希望《闪》还是和《战研》一样是我原价购买的军刊之一,而不是以后降为只买旧书。比较倒霉,写了几百字,不小心一个回退前功尽弃,不仔细说了。

《二战德国步兵师全览》:《闪》有史以来最鸡肋的文章连载。想想以前51高地师的连载简直是经典。再也见不到了。

文章开始使用一些莫名其妙的现代语。类似“还要看疗效”“很天真很无邪的苏军”(具体的文字上可能有出入,以33期坦克王牌战史里面的内容为准)。十分不适合《闪》的定位。要想看精彩的文笔倒不如买本《三联生活周刊》,或者你真有李敖的本事再卖弄。

33期坦克王牌战史里面混杂着苏军,俄国人,伊万们。。。。。。正规叫法是“苏联红军”。苏军是二战后才改称的。这样乱叫不如叫德国人“普鲁士人”好了。这个不是拍《武林外传》。战史本来就无味,但是为了添味加进去错误的调料就更无法吃了。

配图文字开始混杂带有图片编辑们的语言,33期坦克王牌战史50页下图:“趁着夜幕掩护前进的伊万们”官方叫“苏联红军”好不好?这张图真的看不出是在夜幕下前进,背景很明亮呀,行动的苏军也没看出来因为黑暗而摸索前进的样子呀。《闪》的配图和注释一直是比较值得表扬的,最近怎么也象《兵器》的配图那样开始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了。

不细说了,我希望《闪》还是和《战研》一样是我原价购买的军刊之一,而不是以后降为只买旧书。
您反映的问题我们一定会加倍注意,坚决杜绝社内人员在文字方面的方言化与自由化倾向,其实在这期出来后我们自己已经感觉到了,科尼斯佩尔的文章这次主要由新人操刀,有些习惯还未完全与本社接轨,我们会让其尽快上道。

此致。
呵呵,昨晚大概看了一遍这期的内容,某些感觉和LZ相似,坦克王牌战史一文把苏联红军写的很傻很天真
]]
当初第一眼看见是联合创作,就觉得有些纳闷,都上升到联合创作的地步了,就这水平?但以看了看,确实是联合创作,正觉得奇怪呢。
闪电战总体上说还是不错滴:victory:
果然差是没有下限的
]]
比如“兄弟”或者“弟兄”之类的,看似口语化,接近生活,好像是神来之笔,但严格意义上说来,这只是接近国产生活,或者说“乌龙山剿匪记”之类的,在欧洲日耳曼军人中也这样如法炮制,实际上不太合适。闪电一些地方有这种倾向。
原帖由 众神宫殿 于 2008-5-13 03:45 发表
您反映的问题我们一定会加倍注意,坚决杜绝社内人员在文字方面的方言化与自由化倾向,其实在这期出来后我们自己已经感觉到了,科尼斯佩尔的文章这次主要由新人操刀,有些习惯还未完全与本社接轨,我们会让其尽快上道 ...


非常感谢编辑部的反馈!非常希望保持你们的风格!严谨,原汁原味,站稳并扩张你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得到的那一片江山!
原帖由 lplook 于 2008-5-13 09:28 发表
呵呵,昨晚大概看了一遍这期的内容,某些感觉和LZ相似,坦克王牌战史一文把苏联红军写的很傻很天真



对对,就是“很傻很天真”。
原帖由 晓杨 于 2008-5-13 13:41 发表
“伊万”以及文章中其它的一些情绪化方面的词可以用,但文章中不能用得过多,毕竟是讲历史的,原文如此的话,尽量要改过来。感觉除非它这个词是在特定场合,比如德军的日志或者战报,或者一些回忆录中某一段的具体描 ...



说的没错,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用“伊万”,用好了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但是整篇内不分上下文情况随便使用那是最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
建议闪电战出精华本,尽管很哈德,但闪电战一本没买过.
我觉得最精彩的文章是德军野战防御、营连战术、班排战术这三篇文章,前几天却了一本,我到代理书商专门翻库存。
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虽说觉得别扭,但总归还不是路线性的问题。
专门比较了以前闪电比较好的文章,也就是说值得人回味的东西以后,感觉闪电最大的问题是在于作者群的转换,以前的Lau(当然他现在也在写,但出现的机率相当少)、司古、廖新荣,还有写导弹的(怀疑是司的又一个笔名?)勋章的等等,不管写什么,在这帮家伙的文章中,能感觉到那股子精气神来,读起来够味!也许不仅与语言水平、知识面、接触军史的时间,甚至还与年纪和人生阅历有关系。

可现在,闪电似乎是以培养自己的固定的“御用”写手(译手)或者叫御林军之类的为主吧,想法是好的,把一些题材交给他们弄,既锻炼了队伍,又为今后杂志社的进一步拓展打下坚守的人员基础,反正属于自己培养出来的且能为我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人材”吧,把主动权掌握在“我”手里;P 。意图是很好,但总的看来,单就《闪电战》来说,情况似乎不太尽人意,标题倒是起得越来越来响当当的,底色啊、标题上的图片啊,但总觉得内在的东西有些失去,表面上挺热闹的。用句前面说过的不太恰当的话,现在的一些编辑或者作者有些“轻浮”。(这不仅仅是指一些编辑的外语水平问题,也包括了中文语言组织上的问题,甚至是那种以前为闪电写东西的那帮人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般的某种说不太清楚的内在神韵之类的东西,现在的这帮人好像根子不稳。)

一不小心,又啰嗦了这么多:D
原帖由 风水宝地 于 2008-5-13 21:10 发表
建议闪电战出精华本,尽管很哈德,但闪电战一本没买过.


呵呵!说说不买的原因?
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虽说觉得别扭,但总归还不是路线性的问题。
专门比较了以前闪电比较好的文章,也就是说值得人回味的东西以后,感觉闪电最大的问题是在于作者群的转换,以前的Lau(当然他现在也在写,但出现的机率相当少)、司古、廖新荣,还有写导弹的(怀疑是司的又一个笔名?)勋章的等等,不管写什么,在这帮家伙的文章中,能感觉到那股子精气神来,读起来够味!也许不仅与语言水平、知识面、接触军史的时间,甚至还与年纪和人生阅历有关系。

可现在,闪电似乎是以培养自己的固定的“御用”写手(译手)或者叫御林军之类的为主吧,想法是好的,把一些题材交给他们弄,既锻炼了队伍,又为今后杂志社的进一步拓展打下坚守的人员基础,反正属于自己培养出来的且能为我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人材”吧,把主动权掌握在“我”手里 。意图是很好,但总的看来,单就《闪电战》来说,情况似乎不太尽人意,标题倒是起得越来越来响当当的,底色啊、标题上的图片啊,但总觉得内在的东西有些失去,表面上挺热闹的。用句前面说过的不太恰当的话,现在的一些编辑或者作者有些“轻浮”。(这不仅仅是指一些编辑的外语水平问题,也包括了中文语言组织上的问题,甚至是那种以前为闪电写东西的那帮人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般的某种说不太清楚的内在神韵之类的东西,现在的这帮人好像根子不稳。)

一不小心,又啰嗦了这么多 ;P
哦,鸡鸡的原因,不好意思,发重了?:L
原帖由 mmchen 于 2008-5-13 21:16 发表
我觉得最精彩的文章是德军野战防御、营连战术、班排战术这三篇文章,前几天却了一本,我到代理书商专门翻库存。


Osprey - Elite 160 - World War II Infantry Assault Tactics

Osprey 2008年最新出版的。

你看看早期的《闪》基本上个个都是经典。
原帖由 晓杨 于 2008-5-13 22:40 发表

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虽说觉得别扭,但总归还不是路线性的问题。
专门比较了以前闪电比较好的文章,也就是说值得人回味的东西以后,感觉闪电最大的问题是在于作者群的转换,以前的Lau(当然他现在也在写,但出现的 ...


呵呵!你真是够能啰嗦的。我觉得可能年龄是个很大的问题(前提是如果具有同样的技术水平),年轻人会自我一些,岁数大些见识的多了,或者早期受传统教育的写东西会不自我一些。那篇组织装甲精英文章的估计年纪不会超过30岁。
原帖由 mop1818 于 2008-5-13 22:47 发表


呵呵!你真是够能啰嗦的。我觉得可能年龄是个很大的问题(前提是如果具有同样的技术水平),年轻人会自我一些,岁数大些见识的多了,或者早期受传统教育的写东西会不自我一些。那篇组织装甲精英文章的估计年纪不 ...

呵呵,也许快成唐僧了;P ,这正是乐趣所在嘛,思路到了那里。话说回来,不知道传统教育是什么意思,指80、90后以前的?不过,军史这与传统的教育有相当的关系,但可能关系也不是决定性的;P 年纪轻的一样也能写出老成且有底蕴的文章,关键还是度的把握,或者说是自身的“修养”问题(这个修养非彼修养,分开来看)。
对!具体到装甲王牌那篇,如果按照7成的把握来定,那个人的年纪有可能不超过32或者就是老兄猜的30,属于一腔热血那种吧,不知玩不玩荣誉勋章,或者柏林,1945?;P 另外,这里有其他人玩的吗?以前玩。
原帖由 mop1818 于 2008-5-13 22:36 发表


呵呵!说说不买的原因?

对第1期印象不怎么好,所以就一直没买.
我有个习惯:第1印象好的,以后哪怕变烂,也会惯性的买.(当然总有停的那天)
第1印象差了,以后再好也不会看.(毕竟找旧书是很累人的一件事情)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对新人的成长充满信心,也希望一直关注我们的朋友们继续保持。
原帖由 晓杨 于 2008-5-13 22:56 发表

呵呵,也许快成唐僧了;P ,这正是乐趣所在嘛,思路到了那里。话说回来,不知道传统教育是什么意思,指80、90后以前的?不过,军史这与传统的教育有相当的关系,但可能关系也不是决定性的;P 年纪轻的一样也能写出老 ...



所谓的传统教育是指60-7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受的教育。不包括78年以后的。


最近在玩CoD4,之前一般涉及二战的什么游戏都玩。
原帖由 风水宝地 于 2008-5-13 23:09 发表

对第1期印象不怎么好,所以就一直没买.
我有个习惯:第1印象好的,以后哪怕变烂,也会惯性的买.(当然总有停的那天)
第1印象差了,以后再好也不会看.(毕竟找旧书是很累人的一件事情)


刚又看了一下第一期,觉得还不错呀。介绍德军钢盔的,应该是首个比较专业的介绍德军钢盔的文章了吧。反正以前是没见过。

《闪》和《火力时代》相比显得轻量级多了。《火力时代》1-3有原来港刊的风格。《火力时代》4-6中的文章都是大部头,挺耐看的。尤其是写苏联重型坦克的那篇。

你可能不太喜欢《闪》的风格吧。
原帖由 众神宫殿 于 2008-5-13 23:38 发表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对新人的成长充满信心,也希望一直关注我们的朋友们继续保持。


呵呵!当然如果在没发给读者之前就截住就更好了。
原帖由 众神宫殿 于 2008-5-13 23:38 发表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对新人的成长充满信心,也希望一直关注我们的朋友们继续保持。


好东西当然会支持!
不过弱弱的问一下,德军陆军国防军到底有多少个师?那个全览还有多少期才能连载完呀?
那当然,新人能够尽快成长起来,闪电能有自己的生力军,尽量减少“外援”,少受制于人,做到自力更生,游刃有余最好,我要是闪电的老总,我当然也希望这样。
只是,这读者的钱包可不是试验品啊!(我是不是思想境界太低了?;P ),有的东西,要有一定的阅历和沉淀性才行,或者才能做得更好。希望这道彩虹能够早日看见,而不会老是暴风雨,或者电闪雷鸣的,读者成了试验水池中随波逐流,被动承受所谓新人编辑火力“打击”的一叶孤舟:') 。
咱们站的角度不同吧,当然希望15元的东西能够好看,还是请老司、老Lau、老廖之类的回来吧,不管什么原因,虚心或者诚心一些,出面请人家回来吧。至于确实有培养新人,完全可以先帮着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再从中慢慢发掘一些有前途的加以培养嘛。
有句话说什么来着,“心急吃不得热豆腐”还是什么的;P
新人的培养还是慢慢来的好,这和急功近利的中国足球一个道理,现在怎么样?不注重循序渐进!:@
]]
睡前一小顶!
一步三回头溜回来顶。:D
赶紧捐款去!
早就捐了,:lol ,用不着到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