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时下盛行的"争祖宗"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56:03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8-05/06/content_8111814.htm
    号称炎黄子孙祖宗的黄帝,如果地下有知,最近肯定会感到有点乱。从前祭祀他老人家,都在陕西黄陵,近来河南新郑也在祭,说是那儿才是黄帝的老家。其实,河北涿鹿也建了一处纪念黄帝的所在,说那儿是黄帝最后战胜蚩尤,奠定大局的地方。陕西官员有点不乐意了,建议国家出面,整理祭祖的乱象,言外之意,就是罢黜别家

,独尊我这儿。

    类似的问题,在别的祖宗级人物身上也有,伏羲女娲,炎帝,还有尧舜禹汤,大家也在争抢,就跟争黄帝一样,各有各的道理。各地的人文学者,忽然之间都有用武之地了,跟着本地的官员屁股后面,引经据典,各执一词,异口同声,都说自家门口这个祖宗才是真的。一时间,中华大地,遍地祖宗。反正这些遥远而名头特大的祖宗,在哪儿都找不到哪怕一丁点儿过硬的考古证据,证明这个地方就是祖宗“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或者死后葬身之所。大家争来争去,口吐白沫,所依据的,无非是那么点典籍上的记录,甚至一些虚无缥缈的民间传说,这些记录和传说又过于简略和模糊,正好留下空间,任我们这些后世子孙想象发挥,这大概要算是我们另外一些管记事的祖宗留下的遗德。

    当然,人世间,熙至攘来,无非名利二字,凡是要争的东西,其间必有好处。文化的这个小老鼠,拖出的必定是经济这个大木锨,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眼下尊孔之风甚炽,孔子已经被炒成世界的万世先师,但孔庙所在地的曲阜,却越来越像一个超级的集市,孔府一部分和颜庙,也曾被包给旅游公司,经营挣钱。孔府家酒、孔府宴酒,其实跟孔府毫无关系,只是商人弄出来的普通白酒,却顶着孔府名头热卖那么多年。有根有据,有府有庙的孔夫子命运尚且如此,那些目前还没有找到考古依据的祖宗,自然也只好为拉动各地的旅游经济做贡献了。只需建几个莫明其妙的台子和房子,刻上祖宗的名号,就可以逗引大家来此撒钱了。前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华文化城,追究其动机,无非也是抢祖宗。平心而论,他们也冤——凭什么啥凭据都没有的地方,一会儿祭黄帝,一会儿祭炎帝,而我们这里又有孔庙又有孟庙,却不能把所有的国家祭祀都拉过来?

    这种争夺,由于没有证据,也没有限制,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北京的老王麻子剪刀。老王麻子剪刀问世之后,由于产品过硬,质量好,一时畅销南北,人人爱用,结果,就冒出很多家老王麻子,为了维护品牌,原来的店铺只好在自家的招牌上加一个“真”字,变成真老王麻子剪刀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加一个真字,人家加两个,三个,真真,真真真老王麻子剪刀店。最后是任谁也搞不清到底谁是真的,真正的王麻子也就没了。那年月的剪刀品牌没有专利制度保护,现在我们的祖宗也没有专利制度确认,大家看在钱的面上,只好争,齿可。陕西的官员指望中央政府出面,维护自家的独占权,其实很傻,很天真,中央政府怎么会做这个冤大头,断这个根本断不清的官司?

    其实,我们的这些祖宗,到底是实有其人,还是历史传说,在学界还是有争论,尤其是西方学界,都属于不见棺材不流泪的主儿,不拿出点过硬的考古依据,人家不会买账。当然,作为中国人,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些远古祖宗的真实性,同样为西方不认账的殷商,不是已经被考古发现所证实了吗?出土甲骨文上的记载,同时也证明了,我们太史公的记录其实有凭有据。既然这段记载可以被证实,那么炎黄的记载也未必就一定不能被证实,说不定哪一天,我们会像发现殷墟,发现红山文化,发现良渚古城一样,发现炎黄的遗迹,尧舜禹汤的旧址。但是,前提是我们必须尊重和爱护我们的古迹,像保护自家眼睛一样,保护好我们现有的和地下可能出现的文物古迹,不能像现在有些地方政府那样,捕风捉影地热衷于造假古董,却不约而同地对本地的真古董漫不经心,甚至听任其被风吹雨打,人为毁坏;或者过度商业开发,能挣一个是一个,对新发现的考古遗迹,如果名头大,就急于开发,开放旅游,如果名头小,则不闻不问。

    这样下去,结果是可以预测的,我们终有一天,就像争抢王麻子一样,把祖宗给挣丢了。遍地祖宗,等于没祖宗。(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8-05/06/content_8111814.htm
    号称炎黄子孙祖宗的黄帝,如果地下有知,最近肯定会感到有点乱。从前祭祀他老人家,都在陕西黄陵,近来河南新郑也在祭,说是那儿才是黄帝的老家。其实,河北涿鹿也建了一处纪念黄帝的所在,说那儿是黄帝最后战胜蚩尤,奠定大局的地方。陕西官员有点不乐意了,建议国家出面,整理祭祖的乱象,言外之意,就是罢黜别家

,独尊我这儿。

    类似的问题,在别的祖宗级人物身上也有,伏羲女娲,炎帝,还有尧舜禹汤,大家也在争抢,就跟争黄帝一样,各有各的道理。各地的人文学者,忽然之间都有用武之地了,跟着本地的官员屁股后面,引经据典,各执一词,异口同声,都说自家门口这个祖宗才是真的。一时间,中华大地,遍地祖宗。反正这些遥远而名头特大的祖宗,在哪儿都找不到哪怕一丁点儿过硬的考古证据,证明这个地方就是祖宗“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或者死后葬身之所。大家争来争去,口吐白沫,所依据的,无非是那么点典籍上的记录,甚至一些虚无缥缈的民间传说,这些记录和传说又过于简略和模糊,正好留下空间,任我们这些后世子孙想象发挥,这大概要算是我们另外一些管记事的祖宗留下的遗德。

    当然,人世间,熙至攘来,无非名利二字,凡是要争的东西,其间必有好处。文化的这个小老鼠,拖出的必定是经济这个大木锨,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眼下尊孔之风甚炽,孔子已经被炒成世界的万世先师,但孔庙所在地的曲阜,却越来越像一个超级的集市,孔府一部分和颜庙,也曾被包给旅游公司,经营挣钱。孔府家酒、孔府宴酒,其实跟孔府毫无关系,只是商人弄出来的普通白酒,却顶着孔府名头热卖那么多年。有根有据,有府有庙的孔夫子命运尚且如此,那些目前还没有找到考古依据的祖宗,自然也只好为拉动各地的旅游经济做贡献了。只需建几个莫明其妙的台子和房子,刻上祖宗的名号,就可以逗引大家来此撒钱了。前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华文化城,追究其动机,无非也是抢祖宗。平心而论,他们也冤——凭什么啥凭据都没有的地方,一会儿祭黄帝,一会儿祭炎帝,而我们这里又有孔庙又有孟庙,却不能把所有的国家祭祀都拉过来?

    这种争夺,由于没有证据,也没有限制,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北京的老王麻子剪刀。老王麻子剪刀问世之后,由于产品过硬,质量好,一时畅销南北,人人爱用,结果,就冒出很多家老王麻子,为了维护品牌,原来的店铺只好在自家的招牌上加一个“真”字,变成真老王麻子剪刀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加一个真字,人家加两个,三个,真真,真真真老王麻子剪刀店。最后是任谁也搞不清到底谁是真的,真正的王麻子也就没了。那年月的剪刀品牌没有专利制度保护,现在我们的祖宗也没有专利制度确认,大家看在钱的面上,只好争,齿可。陕西的官员指望中央政府出面,维护自家的独占权,其实很傻,很天真,中央政府怎么会做这个冤大头,断这个根本断不清的官司?

    其实,我们的这些祖宗,到底是实有其人,还是历史传说,在学界还是有争论,尤其是西方学界,都属于不见棺材不流泪的主儿,不拿出点过硬的考古依据,人家不会买账。当然,作为中国人,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些远古祖宗的真实性,同样为西方不认账的殷商,不是已经被考古发现所证实了吗?出土甲骨文上的记载,同时也证明了,我们太史公的记录其实有凭有据。既然这段记载可以被证实,那么炎黄的记载也未必就一定不能被证实,说不定哪一天,我们会像发现殷墟,发现红山文化,发现良渚古城一样,发现炎黄的遗迹,尧舜禹汤的旧址。但是,前提是我们必须尊重和爱护我们的古迹,像保护自家眼睛一样,保护好我们现有的和地下可能出现的文物古迹,不能像现在有些地方政府那样,捕风捉影地热衷于造假古董,却不约而同地对本地的真古董漫不经心,甚至听任其被风吹雨打,人为毁坏;或者过度商业开发,能挣一个是一个,对新发现的考古遗迹,如果名头大,就急于开发,开放旅游,如果名头小,则不闻不问。

    这样下去,结果是可以预测的,我们终有一天,就像争抢王麻子一样,把祖宗给挣丢了。遍地祖宗,等于没祖宗。(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五百年前是一家,争来干嘛呢
无非是个“利”字
争名夺利很正常,没什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