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讨论海峡西岸经济区, 台湾/福建, 三通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5:38:58
322国民党的上台,让海西/三通等台湾概念着实火上了,估计台湾和大陆对这些概念都很火,可能在台湾比在大陆还火.

今天新浪网上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文章让我对这个话题突然间有了兴致,记得前一段时间跟跟kknight568讨论小三通,金厦大桥,我对海西经济区的前景持不太乐观的态度,
但是现在想想,海西经济区整合台湾和福建经济,恐怕是福建为数不多的好机会了,希望大家能发表自己的意见...322国民党的上台,让海西/三通等台湾概念着实火上了,估计台湾和大陆对这些概念都很火,可能在台湾比在大陆还火.

今天新浪网上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文章让我对这个话题突然间有了兴致,记得前一段时间跟跟kknight568讨论小三通,金厦大桥,我对海西经济区的前景持不太乐观的态度,
但是现在想想,海西经济区整合台湾和福建经济,恐怕是福建为数不多的好机会了,希望大家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http://news.sina.com.cn/c/2008-05-04/090615471891.shtml
小康:两岸“三通”激活海西
  海西,从地理位置上讲是祖国版图中的海峡西岸地区。

  在两岸关系开启新局面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三通”呼之欲出的临近,海西的图新和崛起,值得格外关注与期待。

  海西,预示着两岸将共同拥有一个繁荣发展的美好未来。

  ★策划:本刊编辑部 采写/《小康》记者杜娟陈勇

  2008年4月11日到13日,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中共中央总书记胡主席与“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台湾新当选的领导人之一萧万长会面。备受瞩目的“胡萧会”被称为两岸“融冰”的新迹象。

  2008年4月14日,即将出任台湾海基会董事长的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端出了两岸开放的具体内容与时间表:今年7月4日启动两岸直航,年底前天天包机直航;

  两岸清明包机首次顺利执行;开放大陆观光客赴台;开放人民币兑换新台币;放开台商对大陆投资40%的投资上限、两岸互设金融机构等也都被提上了议程;

  厦门港务、厦门空港等“三通概念股”受到投资者的密切关注;“三通”概念成为闽南楼市热炒的话题……

  随后,一批身家总额近一兆新台币的大陆地产富豪团抵达台湾,考察台湾房地产市场;

  这一切,让两岸人民都看到了全面“三通”的希望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发展可能。“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获胜后,市场都期待着两岸的经济融合会是一个潮流,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推出的时机也越来越成熟了。”一位专家指出,这可能是未来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一次重要事件。

  在实现“大三通”促进两岸交流正常化的大趋势下,海西,将会最终成为中国又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吗?

  风从海西来

  “海西区并不只是福建的海西区,它是两岸人民的海西区,更是全中国的海西区,应该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来支持海西区的建设。”

  半个世纪以来,“海禁”让历史曾经一度遗忘福建这个靠海为生的省份,虽然它曾是那么的辉煌。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第一艘铁甲战舰、第一架水上飞机以及第一只中国海军舰队……

  改革开放,福建也得风气之先。上世纪90年代,福建发展速度甚至曾一度名列全国首位。然而,近年来福建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紧迫感。福建与广东几乎同时启动改革开放,当时两省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并不是很大,但20多年后,广东省生产总值已突破2万亿元大关,经济规模相差很大。

  从地理版图上看,处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的福建,总体竞争力相对较弱,已成为两大三角洲经济区之间的“相对洼地”。环顾四周,环渤海经济区正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福建不得不从寻求突破,否则,就有落后于其它省区,甚至被“边缘化”的危险。

  2004年1月8日,时任福建省省长卢展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大胆地提出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而正是这个构想成了日后福建崛起的契机。

  “海西”,一时成了福建最热的词语。

  有关专家指出,“海西”战略与过去思路最大的不同是,福建改变过去20多年主要着眼于本省行政区划内经济建设的“行政区自我崛起”的发展路线,致力于走以省际区域对接和区域整合为内容的“经济区战略崛起”的发展路线,把福建放到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对接的意义上去认识,它可促进环海峡经济圈的发展,推动两个三角洲和环海峡经济圈的融合,福建找准了自己的定位。

  由中国建设部与福建省等合编的《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总报告》在日前完成。据透露,规划中建议福建为未来“两岸经济合作”和全面“三通”预留对接空间,在可能的公路通道、机场等设施方面进行较好的对接。

  专家评析,此规划突出两岸城市发展的“整合”理念引人关注。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表示,海西城市群规划所强调的城际关系,除了“四省受益”外,主要就是“两岸融合、三线联动”。

  其中,“四省受益”指福建和浙江、江西、广东三省的一些地区将共同受益。“两岸融合”就是海峡两岸的城市群要融合。“三线联动”指海峡西岸沿海城镇群、台湾西岸城镇群和福建中部的城市群要联合动作,走共同繁荣之路。

  “海西区并不只是福建的海西区,它是两岸人民的海西区,更是全中国的海西区,应该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来支持海西区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果没有经济的融合,就会增加和平统一的难度。”一位福建省官员说,这很大程度上也是当地政府的心声。

  两岸将走向日益深化的区域分工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10家台湾高山茶企业在哪里?不在台湾,在大陆。在农业部、国台办日前新设立的4个台湾农民创业园之一的福建漳平永福。台商李志鸿创办的鸿鼎茶业是落户永福的30家台湾高山茶企业之一。他开发了1600亩茶园,配套的加工厂厂房面积逾8000平方米,“技术和设备将与台湾完全同步。”

  在李志鸿看来,台湾有茶园管理、品种改良、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大陆则有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在台湾,拥有百亩茶园的企业已属罕见,而在永福,茶园规模多在千亩左右。“目前永福是大陆最大的台湾软枝乌龙茶生产基地,最能体现两岸农业合作优势互补、双赢共荣。”同时身为漳平市台商联谊会会长的李志鸿介绍说。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血缘相亲,气候环境相近,两岸农业合作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很强的互补性。

  1992年台商林裕胜到福清投资中成药加工业,2003年扩大经营,成立了裕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在海峡两岸福清农业合作试验区,租赁了3500亩地开发中草药种植,“我们从东南亚各国及全国各地引进高新、高价值的或野生的名贵中草药种苗,目前已种植68个药用品种,产品全部销往台湾。台湾农业产业化相对成熟,一些技术、经验也可以在这边推广。”

  从台商口中,《小康》记者听到很多关于两岸合作试验区、农民创业园的成长故事。

  “闽台农业合作发展到今天,其范畴已是涉及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的大农业,产业链条逐步延伸。”海峡两岸(福建 )农业合作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论生总结说。

  在落实对台湾农民的优惠政策措施方面,福建率先进口台湾水果,率先扩大台湾农产品准入及零关税的实施,率先启动对台湾农产品紧急采购,率先设立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率先设立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率先恢复对台渔工合作业务,率先实施台湾居民在大陆申办个体工商户……这些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两地的农业交流进一步升级。

  目前,福建累计批办农业台资项目近2000个,合同利用台资24.8亿美元,农业利用台资总额继续在大陆各省区市中位居第一。台商投资福建的农业项目规模也不断扩大,平均每个农业项目合同利用台资约为180万美元,较以前12 0万美元有明显提高。

  “可以预期,两岸农业合作会更加紧密”。随着“三通”的临近,知名农业专家、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农企管理系教授段兆麟甚至希望到大陆院校授课。“将来管道正常化了,加上直航,不必经过第三地,可以大大减轻损耗率,对两岸都有好处。”

  对于日益宽松的投资环境,林裕胜也很期待,“当时我们过大陆来投资的时候,台湾当局设了很高的门槛,我们企业至少跑了三、四次才报备下来。‘三通’以后,两岸交流更通畅,到大陆来投资的门槛肯定就会降低。”

  作为批办台资农业项目在大陆各省区市中位居第一的省份,福建也在力争实现闽台农业合作质的突破。据透露,今年福建将继续推动闽台农业产业对接,台湾良种和技术引进,台湾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两岸观光休闲农业和第三产业合作,甚至是两岸产销制度的合作。

  闽台农业合作不断深入的进程只是两岸经贸合作交流的一个缩影。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将闽台经贸合作划分为三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福建就大力吸引从事中、下游工业生产的台湾中小企业到海峡西岸沿海地区设立加工出口基地,通过吸引投资扩大对台贸易,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鼓励供应原材料的台湾中上游工业生产厂商到福建拓展发展空间,21世纪初期又努力争取台湾高新技术厂商进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经贸发展规模越来越大,领域越来越深入,作用越来越重要,有力地推动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

  4月8日在厦门举行的以“台商投资大陆20年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海峡两岸经贸论坛上,全国台商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张汉文对《小康》记者表示,“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正在迈向关系更紧密的局面”。

  李非也表示,目前在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增强的背景下,海峡两岸将开始走向日益深化的区域分工,逐步建立起互利互惠、互补共存的经济合作关系。
“三通”将增强台湾在亚太地区的产业中心地位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4日09:06 《小康》杂志
  CEPA猜想

  尽管福建与台湾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但与其他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相比,经济总量仍然偏小。据福建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7年福建省GDP为9160亿元,全国排名第10,落后于大多数沿海省份,仅以微弱优势领先中部的湖北和湖南两省。

  有专家指出,闽台两地联合组成的经济体,无论经济总量还是人口总数都不逊于中国其他经济区,推进海西区建设,一来可加快本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并带动东部沿海各发达省区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全面跨越式发展,二来能有力推动台湾地区经济强劲复苏。

  “4年内,达成类似CEPA的两岸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初步意向是可以预期的”。李非教授认为,两岸的经贸往来在下半年后也许会一步步开放,他认为,“大方向是正确的,至于实施的步伐,应该稳一点,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有关专家指出,CEPA功能较为单一,便于操作;而大陆已有商谈实施CEPA的成功范例可资借鉴。

  据了解,CEPA实施以来,港澳与内地取得了双赢的明显成效,尤其是在亚洲金融风暴中遭受重创的香港,CEP A对其经济复苏更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香港股市、楼市、旅游、就业及整体经济成长均保持了稳定的上升势头。

  事实上,邻近港澳的广东省在实施内地与港澳CEPA中就发挥了其他省份无法替代的作用,并从中大受裨益。而与台湾一水相连的福建,在两岸经济整合、商谈实施两岸CEPA与共同市场中亦具有其他省份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优势,完全可能先行作为。

  台湾知名人士江丙坤曾在“海西论坛”上发表演讲指出,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经贸关系正常化的起点和未来两岸共同市场的“试点”,福建可与台湾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

  最大特色在“对台”

  贯穿福建经济发展的主线依然是得天独厚的对台优势,“要促进闽台产业深度对接,积极承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领域合作。”在今年福建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福建省长黄小晶表示。

  “政府要扩大两岸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思路,造就两岸经贸交流的特殊环境和对台经济政策的试验场所,以作为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发展方向。并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应有宏观的战略思维,从拓展对台经济关系、提高交流层次入手,落实‘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政策,有步骤地让一些带有探索性的经济合作议题,在一些地方先行先试,发挥‘政策试验’的功能。” 福建省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吴能远在接受《小康》采访时分析道。

  “海峡西岸经济区最大特色在‘对台’,但是一段时间以来还没有创造出足够的诱因吸引台商。”台北大学全球化暨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郑又平诚恳地指出,对于多数台湾人来说,海峡西岸还是一个模糊概念,对于很多台商来讲,仍然处于一知半解阶段——不甚了解其中的商机何在。这既有现在两岸信息隔离造成的原因,也有宣传力度不够的因素。他认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上行空间还很大,但是需要政府用大手笔在福建特点上加入台湾的智慧与创意,犹如市场行销产品一样,先对市场有足够了解,然后整合各种手段,进行整体营销,才能达到战略目的——形成有特色的区域经济。

  事实上,福建省政府在这方面已经下了不少“苦工”。2006年8月,福建省政府发布了《福建省“十一五”闽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和《关于实施福建省“十一五”闽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的若干意见》,对闽台产业对接的目标任务、重点及政策与协调机制等,做出了制度性、创新性安排。2008年7月4日,在全国首批周末试点直航的4个城市中,其中一个就是厦门。福建正慢慢地由原来的“先行者”转变为“示范者”。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扩大到全省;闽港八大合作平台建设和闽澳四项合作全面推进……

  “三通”将增强台湾在亚太地区的产业中心地位

  对于台湾而言,“三通”不是简单地促进两岸往来和经贸合作,而是推动“双黄金航圈”及“双营运中心”计划,“ 两岸‘三通’将增强台湾在亚太地区的产业中心地位。”有学者这样分析指出。

  事实上,早在1995年,台湾就希望利用大陆的市场和资源,使台湾扮演一个欧美与大陆的中间桥梁的角色。因而提出了“亚太营运中心计划”,推动台湾成为亚太营运管理、金融服务、产业集聚、仓储转运的平台及跨国企业的亚太营运中心。然终因构成其关键的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受阻,直接“三通”未能实现,遂告无疾而终。

  如今,随着“三通”进程的加快,将改变两岸经贸合作的单向局面。

  据台湾媒体报道,“大选”之后,岛内出现了一股新的投资热,台湾房市出现一片庆祝行情,几乎所有期房价格陆续调涨,一些总价巨大的豪宅卖到缺房,市场还出现惜售现象。

  特别是在马英九承诺尽快如期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承诺后,岛内出现了一股旅馆等旅游设施兴建热。短短数日,台观光局就收到近10件兴建案申请。其中大陆民众赴台旅游最向往的地方阿里山、日月潭,多家旅馆早已动工兴建或扩建。

  而一度将营运总部或采购中心撤离台湾的跨国公司也开始重新在台投资与布局。在台发展多年的全球最大私人银行瑞士银行(USB)决定将台湾定位为“亚太地区前三大市场”,扩大在台投资规模,将业务向中南部发展,并于4月14日宣布台中与高雄分行开业。英特尔公司在台投资WIMAX项目日前也正式启动,并计划未来将成立1到3家新公司。欧洲商会日前发表对台湾与两岸经贸发展的建言白皮书,提出若台湾新“政府”能进一步落实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欧洲企业会考虑将大中华区总部设在台湾。

  同时,跨国公司还迅速扩大在台采购。日本索尼公司宣布决定对台采购3000亿元新台币后,东芝集团也于4月初宣布2008年对台电子产品采购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新台币。台湾东芝公司负责人表示,若未来两岸能够直航,东芝将会把各种零组件放在台湾东芝的物流中心,并在距离松山机场较近的内湖物流专区设立新的物流仓库。

  国际知名投资大师罗杰斯强调,台湾若能改变相关法规,让资金能自由进出到大陆投资,台湾有管理能力、资金优势,中国大陆有市场,“两岸结合在一起,未来发展无可限量,能征服世界”。

  链接

  截至2007年福建省引进台资企业约9500家(第三地转投除外),合同利用台资200多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30多亿美元,闽台贸易额达到506亿美元。占大陆利用台资的12%、10%和13%,在大陆各省市中名列第三位。
闽台对接“双城记”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4日09:06 《小康》杂志
  闽台对接“双城记”

  如果没有从海峡东岸转移过来的企业,福建的支柱产业难以有今天的规模。

  在电子和汽车这两大福建支柱产业中,总是能看到台商活跃的身影。这些来自海峡对岸的企业扎根在福建,和福建一起成长,铸造了当地繁荣的产业经济。而随着两岸经贸往来的越发密切,这两个产业的发展将更为迅速。

  “东南汽车城”

  青口镇是闽江边的一个乡镇。13年前,还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副食品生产基地,谁也想不到13年后这里会是全国少有的汽车组装和配套厂家的聚集地。

  而这一切,都只因有了东南汽车。

  1994年裕隆集团虽然已名列世界华人300强中的第5位,旗下所属的中华汽车、裕隆汽车的销量占据了台湾全岛汽车销量的一半,在台北市的大街上,每走几步即可见到一家汽车专营的门面。但在仅有23000平方公里的台湾岛上,狭小和拥挤的市场,极大地限制了“汽车皇后”吴舜文的鸿鹄之志。

  而此时在海峡对岸的大陆,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却由于多年的经济滑坡以及诸多方面的原因,面临着倒闭的生死关头。惟一的出路就是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广泛招商引资。

  临危受命的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凌玉章还记得这段往事,“当时,为了找到合适的‘婆家’,我们先后谈了不下十几个‘对象’,有点饥不择食的样子,仅与日本的一家汽车公司谈判就先后拿出了15套方案,最终还是没有谈成。 ”

  吴舜文与凌玉章不期而遇,双方都有相见恨晚之意。这时裕隆集团已先后派出25批250多人次,对天津、柳州、南京等地的汽车产业和投资环境进行考察并洽谈合作。

  1995年6月,吴舜文赴京,受到江泽民主席的接见,吴表达了裕隆集团欲投资福建,通过闽台合作,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决心。此后,一切进展顺利。

  1995年1月16日,凌玉章与裕隆下属的台湾中华汽车公司在福州西湖宾馆签订了《汽车合资项目意见书》,而正是这份合约完全改写了福建不能造汽车的历史。同年9月19日,双方以各占50%股份的方式,合资成立“东南(福建) 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其宗旨是“两岸携手,共同建设民族汽车工业”。这也是迄今为止经国家正式批准成立的最大的海峡两岸合资汽车企业。

  1996年7月,一辆标志着福建汽车工业新时代的轻客“得利卡”下线诞生了,而“得利卡”的市场反映更让东南一跃成为了中国第二大轻客制造生产企业,销售份额占市场的13%。

  东南汽车的成功,使台湾中华汽车在闽投资信心大增,增资6000万美元用于第二期扩建,导入轿车项目。利用“ 海峡两岸汽车工业合作”概念,东南汽车公司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了轿车生产牌照并很快生产出轿车——东南菱帅。2003 年3月21日,第一架代表福建半个世纪以来造车梦想的东南菱帅下线了,而驾驶者竟是时任福建省省长卢展工。2006年 10月26日,三菱戈蓝豪华轿车下线。这是福建生产的第一款中高级轿车。

  由于中华汽车有限公司是台湾汽车老厂,自东南汽车在青口镇落户后,长期在台湾与中华汽车默契配合的30多家汽车配件厂家也纷纷搬迁至闽侯青口镇,形成了规模宏大的“东南汽车城”。

  随着东南汽车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已有100多家配套厂众星拱月般地分布在东南汽车城周围。

  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福建汽车时代来临。东南汽车也成为“两岸经贸合作的成功典范”。

  “可以说闽台合作是福建汽车工业发展的第一个跳板和重要的基石。”

  从2000年开始,东南汽车成功吸引了戴姆勒、三菱、克莱斯勒等汽车国际巨头的注意,顺利实现了闽台合作和国际合作两个战略的平滑接轨。

  2007年,美国克莱斯勒的技术和品牌落户东南汽车,被誉为全球MPV鼻祖的克莱斯勒大捷龙、道奇凯领正是在东南汽车制造并上市。2007年6月,与戴姆勒合资合作,福建戴姆勒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诞生。2008年底,福建戴姆勒汽车公司,将完成厂房基建设备的安装,到2009年德众汽车将正式竣工投产,届时,奔驰品牌的新兴客户将在福建正式下线上市,也将以此为出口基地销往亚太市场。

  “未来两岸实现三通,我们的汽车有可能整台返销台湾,从而进一步拓宽东南汽车的市场,”东南汽车公关部副部长郭海鹰对《小康》表示,“同时将在人流、物流等方面节约成本,必将吸引更多台湾汽车零部件企业落地,从而促进两岸汽车产业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产业对接,并提升两岸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一个东南汽车项目,带领着福建汽车工业从汽车弱省走向了全国甚至全世界。

  “冠捷电子城”

  几千条生产线、检验、生产、打码、包装,各个尺寸、各种型号的显示器正有序地在生产线上流转……这个拥有如此大的厂房和车间的企业便是位于福清融侨经济开发区内的冠捷科技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18年来,冠捷是和福建一起成长的。”冠捷科技集团(福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宗文深有感触地说。“上世纪 80、90年代,台湾IT业开始没落,我们不得不寻找新的落脚点。”1990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将冠捷引入了福清,“当时周围还是一片荒芜,我的十几位同行来工地看了看,都表示疑问:在这种鸟不下蛋的地方,企业能做起来吗?” 作为台商第一批到大陆设厂的先驱,冠捷找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1999年10月,冠捷在香港及新加坡上市。2001年,冠捷被《商业周刊》选为企业专注经营的典范。“20 01年,我的50多位同行再次来工厂参观,他们都竖起了大拇指,说丑小鸭变成了凤凰。”吴宗文很得意当初的选择。

  2001年,冠捷将产品系列扩展到液晶显示器及纯平面影像管显示器,市场竞争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2005年在收购飞利浦公司多项业务后,冠捷紧接着又向上游拓展,先后与台湾第三和第四大液晶面板厂中华映管、瀚宇彩晶以合资设厂的形式建立策略联盟。

  随着PC周边配件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冠捷开始推出AOC等自有品牌。2008年,AOC品牌销量预计将为4 20万台,而自有品牌AOCTV的销量达100万台,其中国内市场35万台,实现12倍以上的销量,在五年之内,AO CTV将由目前的3万台提升到180万台。

  1992年,刚落户福清的冠捷电子年产量只有16万台,产值3000万美元。到2007年,年产量达到300 0万台,产值44亿美元,从400多名员工壮大为15000多人的队伍。并保持着“世界最大显示器制造商”的桂冠。“ 如今每4台桌上型电脑的显示器中,就有1台是冠捷制造的。”吴宗文骄傲地说。

  “冠捷的成功不是一家企业的成功,更重要的收获是一个产业集群的形成,”吴宗文表示,“在冠捷工厂方圆十公里内,大概已经群聚了50多家配套厂,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在液晶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有布局。”如今以冠捷为龙头的国家(福清)显示器产业园,已形成了包括显示屏、主控板、注塑、模具等在内的一条完整的显示器产业链,而且聚集了物流、营销等一批相关企业。目前,这个全球最大的电脑显示器基地的显示器出口额35.8亿美元,并已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吴宗文透露称“液晶电视将成为冠捷未来几年的发展重心。”同时,他还希望政府部门能继续加大投资环境的建设,以优惠的政策吸引规划型的人才。同时,最好能在福州的港口建设固定的国际航线,并增加长乐国际机场的航班等,加快与外界交流的速度。
迎接“三通”IT企业已做好准备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4日09:06 《小康》杂志
  迎接“三通”,IT企业已做好准备

  2008年初,福建省与中央部委签订《关于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信息产业发展的合作协议》,明确在未来5年内,在推动闽台信息产业交流合作、共建信息产业创新体系等8个方面开展合作,建设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合作的先行区。

  雨后的福州软件园,没有轰鸣的大型车间,也没有热闹的生产场面,看似普通的一栋栋办公楼却创造了福州本土软件企业每年100亿元的产值,靠的是创新能力。

  事实上,福建本土信息产业企业的突飞猛进还是近几年的事。在此之前,这一产业的发展得益于闽台合作的先行,台湾成熟的信息产业的入驻。

  目前,福州信息产业已经打造出光显示产业、软件产业、光电子产业和通讯设备制造业这四个产业集群,2007年福州高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2008年初,福州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全国信息产业高科技基地。福建信息产业的另一个中心城市厦门,也成为台湾软件企业转移的聚集地。台资的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厦门在计算机、手机和数字视听产品领域形成产业集群。目前,福州、厦门两地的信息产业规模占全省的85%以上。

  在台海形势和缓可预期的形势下,两岸产业合作通路将更顺畅,台湾地区的信息产业也必然会加速向大陆转移;并且在直航“三通”之后,两岸往来之路会“截弯取直”,近水楼台的海西在两岸信息产业合作中将扮演更重要角色。

  对此,福建本土的IT企业已经做好准备。

  “每个榕基人,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榕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星语:稳健

  星愿:他们的目标是:在2010年前,努力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又一旗帜性企业。

  “台湾地区的软件业在技术、管理、理念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榕基副总裁、技术总监陈明平对《小康》表示,“有合适的机会榕基一定会与他们合作,但一定要是有助于企业目前核心竞争力的合作。”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省到全国,最终走向世界”,按照创业之初确立的四期发展规划,榕基一步步前进着。

  1993年,榕基软件董事长鲁峰带着自己的理想,和几个大学时的同学一起创建了“榕基”——意寓希望以福建为基地,把企业办起来。

  当时的福州对于榕基还是一块完全陌生的土地。在众多企业竞争的夹缝空间中,榕基以高性价比的技术服务和软件开发合作开始了最初的积累。1996年,榕基拥有了30万元的经济基础和8名技术人员,具备了独立承担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能力。

  1998年,没有应标经验也没有前例可循的榕基公司从27家竞标公司中脱颖而出,与福建交警总队签订了全省公安交通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项目合同;接着又承担了福建省电力管理系统等项目。不长的时间,公司的年营业额突破千万、突破亿元。

  2000年的8月,一向给人以“稳健”印象的榕基提前迈进“从一省到全国”的发展阶段。目前,榕基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郑州建立了分、子公司,并在全国设立了30多个分支机构和办事处。形成了以福建为基地、辐射周边、联结中原、挺进北京的战略布局。

  接着,榕基人开始“二次创业”:从系统集成项目转移到“产品化、服务化、行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经营布局,榕基副总裁、技术总监陈明平向《小康》介绍,2007年转型已初步完成。“下一步,榕基会更加专注于核心产品的研发,其它非核心业务将外包,希望借此带动本地和其它区域信息产业的发展。”

  “我们并没有创造过一项奇迹。我们只是把我们能够做的和应该做的一件件平凡的事情扎扎实实地做好。我们做到的是每一个团结协作、刻苦勤奋的集体都可以做到的事情。”鲁峰告诉我们。

  建立一种有序协作的集体凝聚机制,是榕基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在“榕基企业”的网站上,有两个很有意思的版块 ——“榕基e星”和“生日快乐”,前者是员工自我展示的舞台,因为“每个榕基人,都是一颗闪亮的星”,后者则为当天生日的员工送去祝福。正是这样的人才、团队凝聚力推动并维持榕基大踏步前进。“榕基的核心人才相对稳定,有许多人跟随企业7、8年以上,”2001年进入榕基的陈明平也算得上榕基的老员工了。

  走进榕基软件的办公楼,醒目的两行大字映在眼前:“用智慧共筑理想,用汗水汇聚智慧之光!”“我们国家富有大量吃苦耐劳的智力人才,只要我们能够建立一种有序协作的足够强大的集体凝聚机制,中国的信息产业必将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大有作为。”较之于理想,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对榕基来说,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网游就是一种快乐精神”——网龙公司

  星语:快乐

  星愿:对于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6岁却有着丰富开发经验的快乐团队来说,用快乐颠覆生活,打造一个虚实无界、创意无限的新天地,是他们最大的梦想。

  跟着网龙公司公关总监吴东走进福州市温泉支路58号851大楼时,已是晚上11点多,公司里依然保持着白天工作的有序繁忙,健身房里有四五个人在运动,餐厅已准备好夜宵……

  这样的办公环境和宽松的氛围,总容易被人拿来与Google相提并论。作为一家从事网络游戏研发及运营的公司,从1999年成立到2007年上市,网龙(8288.HK)的同事们,包括董事长刘德建和总裁刘路远,其实一直都埋头开发游戏,远离中国媒体,远离中国网游产业喧嚣的中心。他们以自主开发的网游感动着超过1000万的国内外游戏玩家们,并将他们的快乐精神传递给每一位玩家。

  成立之初的网龙其实不是做游戏的。一个偶然的机会几个公司高层接触到《石器时代》游戏,于是,大家取得一个共识:网游未来将有很大的市场。

  2001年3月,网龙旗下的研发团队天晴数码公司成立,组建了20人开发团队。同年4月,网龙将并购的小型个人网站改为网游资讯“17173”网站。短短2年,它便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游戏门户网站,年广告额逾千万,增长势头良好。然而网龙却上演了“壮士断腕”的一幕:2003年底,网龙以2050万美金的价格,将17173转让给搜  狐。

  忆及这件当年引起业界轰动的大事,吴东表示公司并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这让我们更加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和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游戏开发和游戏运营,而不是做媒体。”

  做中国网络游戏的原创代表。2050万美金的转让费让网龙有充足的资金转向网游的自主开发。2002年,网龙公司率先推出国内第一批自主研发的网游《幻灵游侠》,并阻击了当时网游“韩流”的风潮。2003年,成功开发第二款游戏《征服》。2004年11月,《征服》在美国市场公测,到2005年初同时在线人数已突破2万。2006年网龙斥巨资购买海外顶级3D游戏引擎“虚幻3引擎”,营业收入突破了1亿元,同年其大型魔幻网游《魔域》公测,已成为目前最受欢迎的本土网游之一。2007年,网龙又推出国内首款机甲网游《机战》,并成为《变形金刚》国内唯一合作网游,与此同时还在研发4款新游戏。

  作为国内业界十强中唯一一家总部位于福建的网游公司,网龙对海峡东岸的市场也十分看重。网龙的几款产品在台湾地区都有成功的运营。日前网龙宣布正式进军台湾市场,旗下两款主打网游作品《魔域》和《机战》的繁体版台湾地区代理运营授权正式签约两家台湾上市公司。这被认为标志着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将形成以福建为前沿阵地的发展之势。

  网龙公司自2003年以来已成功进入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6大语系的海外市场自主运营并取得亮眼业绩。此次通过台湾地区市场的代理合作,将能更加高效地扩大公司在亚洲华人地区的市场,并以此联接、打通北美、欧洲等全球网游市场。

  但对于一家创意型的企业来说,福建确实有点“偏”,动漫人才和氛围不能与上海、北京比。

  但从成立的那天起,网龙就没有离开福建福州的打算。这么多年来网龙的核心员工基本上也没有流失。为什么他们愿意在这里工作,乐此不疲?答案在于网龙公司上下,所形成的一个理念:网游就是一种快乐精神。吴东便是被这样的企业理念吸引,从上海来到网龙工作的,“企业给了大家美好的前景。海西新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网龙会获得更多的发展契机。”

  网龙的全体员工都可以使用一个配有专门教练的员工会所——“缥缈庄”,包括游泳池、攀岩壁、跆拳道馆、健身房、射箭馆、电影院和形体馆等。很多项目据说都是员工提出来的,如6米深的潜水池,员工们去海南潜水回来觉得有意思,说去海南还不如在公司玩,于是就建了;如公司的大泳池,原来池中间设有过道桥,员工说这样游太拘束了,后来就花了几百万元,拆掉重建……连福州的的士司机都知道“网龙拥有全福州最好的公司食堂”。

  网龙员工每天只需要工作7个小时,有多种上下班班车供员工选择。多余的一个小时可以去做想做的事情,摄影、打球、爬山,甚至发呆。“因为这有助于促进他们产生更多的想法。”

  网龙还把在游戏里常用的排行榜、积分等概念应用到管理中,实行游戏化的管理方式。一个员工找到一个制度上的小 bug(问题),奖300分;为“开心拓展活动”做志愿者,奖励了3000分;有员工做业余播音员,奖2万……而这些分数,积累10万,就变成了星星。这些分和星星,可以在每季度的拍卖会上转化成数码产品、电器等实物,达到一定级别后,还可以帮助职务和待遇提升。

  今年初,世界著名商业杂志《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了“2008中国潜力企业榜”,网龙公司位居第66位。公司董事长刘德建更作为封面人物接受专访,成为登上《福布斯》中文版封面的网游创业英雄第一人。

  链接

  2007年,福建信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930亿元,比2006年增长11.6%;完成出口额145亿美元,增长16.5%,软件和系统集成业销售收入五年来保持年均40%的增长,是全省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

  根据福建信息产业的“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福建全省信息产业总收入将超过60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6%以上。
一湾活水的力量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4日09:06 《小康》杂志
  一湾活水的力量

  直到罗源湾2000年被福建省政府定位为福州市深水外港,2004年被交通部升格为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的国家级深水港区,共拥罗源湾的罗源县和连江县终于迎来了“改头换面”的时机。

  为了两岸海上直接“三通”的到来,罗源湾正在加大开发建设。

  在海峡西岸,有这样一个港湾,从空中俯瞰,狭长的黄岐半岛挡住了东海的风涛,辽阔的罗源湾宛如宁静的湖泊—— 天造地设的避风港,不可多得的不冻港。

  北部同样狭长的罗源县鉴江半岛和它恰好组成一双强劲的手臂,把碧波万顷的罗源湾紧紧地搂抱在怀中,东面出海口突出部的可门岬角与虎头岬角,酷似一对大拇指,南北夹峙,形成狭窄的航门。

  相传,古时有一神女,能舒臂挑山,她想在这里移山造港,造福百姓,据说湾口的这一对岬角,就是当年神女挑来的。传说虽神奇,但寄托着人们开发罗源湾的美好理想。

  然而就是这样一块黄金宝地,却沉睡了千百年。

  罗源湾深水港作为福州外港,它的辐射能力可达福建省各地以及浙江、江西乃至全国各地。作为大陆距台湾基隆港海上距离最近的海港,仅138海里,罗源湾港区将有条件成为海峡两岸三通后的主要码头之一。

  罗源“以港兴县”

  4月18日,海峡西岸第一座30万吨级船坞——福建华东船厂在罗源县碧里乡开工,这是福建省政府确定的今年重点在建项目之一。整个工程完工之后,海峡西岸将新增造船能力100万吨/年,修船能力120艘/次,年可创产值50亿元。届时,这里将成为台湾海峡最佳修造船基地,承接台湾修造船业西移,面向全球国际船东及其船舶服务。

  如此大规模的项目在几年前的罗源是不可想像的。

  罗源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几年前,罗源湾一片沉寂,规模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当时,在罗源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年年招商,威利礼昌。”意思是每年政府都出动大量人力物力精力招商引资,却只能引进像“威利”、“ 礼昌”这样投资不足千万元的中小型企业。

  到罗源创业,是香港景城国际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翁声锦的无心插柳之举。2002年初,祖籍福州琅岐的翁声锦初定将软包装项目选址在市场比较成形的浙江。在一次招商会上,他偶然遇到了前往浙江寻找项目的罗源县领导,县领导力荐翁声锦到罗源湾投资,罗源湾诱人的港口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让他怦然心动。

  不过,初到罗源的翁声锦看到的除了渔排、海鲜、石材,什么也没有。但罗源县领导干部的真诚和热情留住了翁声锦 ——罗源湾因此多了一个福建省最大的环保薄膜高新项目。2003年底,香港景城国际控股集团筹备建设福建时代包装材料公司。2004年集团扩大投资,将公司建成软包装基地。同年随着“海西”战略的提出,这个基地被命名为“海峡西岸软包装科技园”。

  2006年5月20日,投资3亿元的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多功能降解包装薄膜)第一条生产线投产,生产线上仅8名工人,但企业每天可创造200万元产值,年产值更高达6亿元。

  “一条生产线就是一台印钞机”让翁声锦决定未来5年内再投资12亿元,引进6条国际先进BOPP生产线,将海峡西岸软包装科技园建成全国最大最强的软包装集聚产业基地。目前规划软包装科技园占地面积为1400亩,园区计划总投资规模达30亿元人民币,规划于5年内建成,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人民币。

  临港工业的发展自然离不开港口建设。早在1998年,一个台湾考察团满怀信心地前来罗源湾考察,并带来了一揽子项目,但到最后还是失望地走了,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港区建设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连一个像样的码头都没有。

  2005年,鲁能集团以雄厚的实力仅用9个月时间就建成狮岐3万吨多用途码头,从此拉开了罗源湾港口建设的序幕,创造了码头建设史上的奇迹,直接推动了亿鑫冶金、BOPP等项目的建设与投产。

  狮岐码头也从中受益。2006年7月,狮歧山3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开航,当年11月迎来了第一艘5万吨级外轮靠泊,这也是福州港开埠百年来停靠的最大散货船,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开国内码头投资史先河。

  煤、油、矿石、集装箱四大骨干货种在罗源湾年吞吐货物1000万吨。预计5年后,罗源湾集群码头吞吐总量可超过1亿吨。2007年1月7日开工投资20亿元的15万吨级将军帽码头,将成为福州港最大的散货码头。

  港口码头的建设从而促成数十个总投资逾百亿元的正在观望的大型项目的引进。据罗源县委书记吴聪先介绍,罗源县规模企业个数由2007年的122家增至134家,所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60.1%上升到67.2%。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特别是亿鑫钢铁、时代包装、源鑫水泥等3家企业完成产值22亿元,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亮点。

  如今,随着福温铁路正在罗源湾设站,同三高速公路与港区的连接,以及疏港铁路和疏港公路的建设,“罗源湾港区的项目聚集与港口开发正在呈现出良性互动、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吴聪先表示。

  “可门港,连江发展的增长极”

  从连江县城到坑园镇可门火电厂工地,水、电、路等基建沿途随处可见,远处一根红白相间的烟囱高高矗立,210 米的高度,已成为福建华电可门火电厂的地标,据说它也是福州市的最高建筑物。

  “这里以前是高110多米的山峦和大面积的滩涂,用9个月时间移山填海,1440万m3的土石方开发量,比三峡工程还大”,连江县可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孙发强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火电厂厂区4500亩的土地,完全利用山地和滩地,炸平了山头,再用炸下来的石方填平了滩涂,没有占用一分良田。

  水产业虽曾连续20多年雄踞福建省首位,但“工业短腿”一直是连江人的心头之痛。开发建设可门港是连江县梦寐以求的愿望。

  2003年12月,随着中国华电集团在可门投资建设火力发电厂,工地上每天1300多台机械的轰鸣声,打破了这个港湾千百年的沉寂。

  可门火电厂,远期计划投资540亿元人民币,装机容量1040万千瓦。该火电厂一期工程一号、二号机组已于2 006年底投产发电。2008年3月份发电量约为9亿万度。

  记者十分关心由此带来的环保问题,连江县新闻协调中心主任周羽让记者观察高耸的烟囱,“现在火电厂已投产,但并没有浓浓的黑烟。”指着不远处直径120米的两个“大罐”,孙发强则告诉记者,“这是全封闭的圆形储煤场,每一个可存18万吨煤。”据介绍,火电厂投资4亿多元——占一期工程总投资的8%——采用低氮燃烧、烟气脱硫、静电除尘、全封闭圆形储煤场、灰渣综合利用、海水直流供水冷却等新技术新措施,保证火电厂成为国际一流的环保型现代化工厂。

  据孙发强介绍,中国华电煤业集团、福建省交通运输控股有限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三方合作,将在可门港建设福建省最大的煤炭转运基地,最迟将于今年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预计年中转煤炭可达4000万吨。

  目前还有一大批大投资项目入驻,如已经签约的10、11号泊位是福建华电储运公司的通用码头、8、9号泊位是香港天龙集团集装箱码头……其它还有福建散货转运中心、临港工业区开发建设等等。“可门港是连江发展的增长极,”周羽十分看好这块宝地。

  不过让孙发强感到压力的是,“立地条件差,成本相对大,项目报批程序显得复杂,这些劣势不能及时改变,对于后起之秀的可门港来说,机会不是时时有的。”

  “我们还处于港口开发的初期阶段,未来的开发起码还要两代人的努力。”孙发强直言。
温州“海西办”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4日09:06 《小康》杂志
  温州“海西办”

  在温州官员看来,温州主动融入海西,可以实现与台湾的产业对接。

  促进“先行”联动,推进两岸经贸协商机制的形成、两岸产业合作基地的构建、两岸共同市场合作平台的搭建,已成为海西20城市的共同诉求。

  “我们委里增设了海峡西岸办公室。”乍一听,这一机构还以为是福建省内所设,但它却是温州市发改委的一个专门工作机构,负责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事宜,已成立了1年多。

  在2006年9月举行的“海峡西岸区与部分省区合作座谈会”上,时任温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姜增尧表示,海西发展规划提出要“延伸两翼,对接两洲(即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拓展一线,两岸三地”等思路,都与温州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为此,在温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其它政府报告中都已明确提出,要“主动加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

  这不但可以与福建加强联系,还可通过福建加强与珠三角联系。“福建是长三角与珠三角中间的一个节点,对台优势无可比拟。”在温州官员看来,温州主动融入海西,可以实现与台湾的产业对接。

  与政府官方间的对接相比,一向以灵敏着称的温州商人则早已嗅到了来自海西的商机。

  改革开放后,温州人创造了全国瞩目的“温州模式”,而福建宁德由于受种种因素制约,经济发展滞后,成了中国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上的一个“断裂带”。

  “那时候,早晨从温州出发,经常晚上都到不了宁德,甚至还到不了相毗邻的福鼎。所以,闽浙之间虽然只隔一个分水关,很多人却称之为‘鬼门关’,谁敢把钱往那边投呢?”一位温州企业家回忆过去感叹道。

  2003年后,福宁高速公路的畅通,改变了温州与宁德相连却相隔的状况。当年底,温州至闽浙分水关的高速公路也通车了。温州人突然发现,早晨吃完早饭,驱车不用1个小时就能到福鼎。“到宁德投资去,到海西创业去!”成了温州许多客商的共识。

  福建贝斯特工业品公司在国内特种皮革行业是数一数二的名牌。原先在寸土寸金的温州,公司的厂房是租来的。

  2005年,该公司董事长张纯彬到福鼎征地30多亩投资。其在温州的一些重要上游企业,都到福鼎来投资了。靠温州最近的宁德,目前劳动力、土地、天然良港、煤电和核电项目等,都是吸引温州投资者的重要原因。

  据福建当地媒体报道,2003年以来,温州市已有5万多人、300多家企业在宁德各县市落户,总投资超过20 0亿元,其中包括7位温州市首届优秀创业企业家、5位温州功勋企业家,7家温州市50强企业。

  不只是温州,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的建设,让周边城市都发现了机遇。

  在江西,赣州市借福建对台的“五缘”优势,通过办“赣台乡镇长农业恳谈会”、“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已引入台商兴办农业企业30余家。在抚州,向莆铁路的效应开始显现,一个占地80亩的集装箱仓储物流中心即将开建;在汕头,融入海西,扩大对台经贸合作,推动对台“三通”,已摆上日程;在浙江衢州,“衢州-武夷山三日游”被作为重点推介的旅游线路,一个占地近20亩的闽浙赣皖四省边际旅游集散中心已动工……

  海峡西岸港口条件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与东岸的高雄、台中、基隆港遥相呼应。在江西,“借道出海”正成为江西人的一句时髦话。福银高速公路和向莆铁路的修建,让江西由此成为中部六省第一个因区域联盟而直接出海连接全球的省份。而温福、福厦、厦深高速铁路将连接区域内的9个港口城市,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不再是铁路末梢。

  资料

  香港

  2007年人口总数 696.31万人

  2007年本地生产总值 16125.98亿港元

  2007年人均本地生产总值 23.2836万港元

  广东

  2007年常住人口 9449万人

  2007年生产总值 30673.71亿元

  2007年人均生产总值 32713元

  台湾

  人口总数 2297.88万人

  (截至2008年3月)

  2007年本地生产总值 3645.633亿美元

  2007年人均生产总值 约1.7万美元

  福建

  2007年常住人口 3581万人

  2007年生产总值 9160.14亿元人民币

  2007年人均生产总值 25662元人民币
先佔位子:D :D :D
其实上次我谈到福建和台湾的合作, 我认为农业合作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台湾和福建的人文和物种都很类似,而且纬度都一致,所以台湾的农产品在福建的发展应该没有大问题, 而且可以肯定的讲, 农业发展可能是中国未来30发展的重点和基本点, 所以我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但是,小马同志似乎不太愿意让台湾的农业技术外流到大陆...
事實上台灣的農耕技術
不是很害怕外流
光是台灣在其他國家的農耕隊
至少5隊.....
什麼地方都不用談~
只談廈門就好了~!
很確定的已經被列為
兩岸直航的港口/機場之一了
對於廈門而言房價還會再繼續上漲
若是再加上金廈大橋
金門廈門這兩門
會迅速的上飆....
我非常个人不看好
毕竟福建人民最能体会到台海问题 对中央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上 提供了怎样的负面加成
現在還是都在評估!
但是若只是像我這種人在評估
那也到沒啥意義
但是像羅傑斯之類的....
那就意義非凡囉:D :D :D
原帖由 kknight568 于 2008-5-5 01:20 发表
事實上台灣的農耕技術
不是很害怕外流
光是台灣在其他國家的農耕隊
至少5隊.....

这个我知道,但是兴致不同的,现在一些国家都这么干,到非洲或者南美去买地或者租土地,然后用自己的技术和种子种地,出产的粮食等卖回自己的国家.
大陆早就这么干,现在粮食价格暴涨,韩国也开始到国外去种地了,估价中国大陆不会是韩国的目标,因为中国自己的耕地保护非常严格,而且对农业越来越重视.

但是,让台湾的高技术农业到大陆发展,估计台南的农民不同意,而且他们是台独的大票仓,现在国民党也在讨好他们.
你可能不知道台灣技術的來源吧!
簡單的來說....
就是拿別人的東西來改良
之後變成自己的!
你知道海南島的黑珍珠蓮霧吧
以前是排第一名的唷!
抱歉~現在已經被擠下去了!
新品種已經成功試產了~
]]
就以農業技術來說~
台灣目前的趨勢走向
是朝向質大於量~
還有所謂的"生產履歷"
也就是說水果也有身份證
原帖由 RAF 于 2008-5-5 01:38 发表

金厦大桥如果政治形势合适肯定会很快上马,但是,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这个大桥的政治意义会远大于经济意义.
金门似乎没有什么太好的产业,而且金门的基础设施跟厦门更没得比,所以所谓的两门合作其实是金门沾厦门的光 ...

如果說要跳脫的話~
不如跳脫福建
變成全中國
比較容易研究
金門人70%在廈門都有房子了
這個新聞都不知道撥幾次了;funk ;funk
原帖由 kknight568 于 2008-5-5 01:38 发表
你可能不知道台灣技術的來源吧!
簡單的來說....
就是拿別人的東西來改良
之後變成自己的!
你知道海南島的黑珍珠蓮霧吧
以前是排第一名的唷!
抱歉~現在已經被擠下去了!
新品種已經成功試產了~

这个正常,我其实对农村的情况不熟悉,对农业更不熟悉,不过应该肯定的是,大陆的农业还非常落后,大陆不论如何发展,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都是大陆发展的重中之重.
所以,如果台湾能来大陆发展农业,把台湾的技术/人才/管理/种子和大陆的人力/土地/市场想结合的话,我相信未来两岸的中国人都不会饿肚子,不管粮价如何高.
当然,除了粮食外, 高价值的经济作物/水果等等的利润是很高的...
原帖由 kknight568 于 2008-5-5 01:44 发表
金門人70%在廈門都有房子了
這個新聞都不知道撥幾次了;funk ;funk

你家有没有?
原帖由 kknight568 于 2008-5-5 01:41 发表
就以農業技術來說~
台灣目前的趨勢走向
是朝向質大於量~
還有所謂的"生產履歷"
也就是說水果也有身份證

这个我知道,但是如果仅仅有质量,没有数量,怎么赚钱阿? 所以我才提到两岸合作农业...
原帖由 kknight568 于 2008-5-5 01:43 发表
如果說要跳脫的話~
不如跳脫福建
變成全中國
比較容易研究

整个中国太大,太复杂,我们这次仅仅讨论海西经济区/福建.
原帖由 RAF 于 2008-5-5 01:46 发表

这个正常,我其实对农村的情况不熟悉,对农业更不熟悉,不过应该肯定的是,大陆的农业还非常落后,大陆不论如何发展,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都是大陆发展的重中之重.
所以,如果台湾能来大陆发展农业,把台湾的技术/人才/管 ...

以台灣跟大陸而言
根本不會有糧荒的問題
尤其是稻米這方面
因為台灣跟大陸不只能自給自足
還能外銷~
現在的糧荒簡單的來說
只是稻米最大輸出國"泰國"
的問題而已
原帖由 kknight568 于 2008-5-5 01:51 发表

羡慕一下...
我也想在厦门买房子,等60岁后去厦门养老,就是不知道老婆能不能习惯厦门的气候. 我怕冷不怕热,我老婆更好相反...
原帖由 RAF 于 2008-5-5 01:58 发表

羡慕一下...
我也想在厦门买房子,等60岁后去厦门养老,就是不知道老婆能不能习惯厦门的气候. 我怕冷不怕热,我老婆更好相反...

我這樣跟你說好了~
我去廈門連一天都待不住
空氣很悶~
跟金門比起來差真多~
========================
金門公認是好山好水好無聊
========================
今天看了TVBS中芯半導體張先生的訪問
我深刻感覺到台灣半導體的產業真的很強
其中幾段話:
完整的產業鏈在台灣我當然希望他們能過來
畢竟大陸還有20幾個城市沒有高科技產業
====================================
在中芯的老員工最多才不到8年經驗
跟台灣動輒15年的經驗差距還是有得
我也希望台灣的工程師能過來
====================================
台灣的半導體產能很大但這不是台灣強的地方
最強的還是在週邊的設計~倒是台灣的缺點是大陸
沒有的~就是人才
半导体产业应该是台湾非常强大的产业,大陆根本不能比, 看CD上一些业内人士的讨论,大陆的体制也问题多多...
原帖由 kknight568 于 2008-5-5 02:00 发表

我這樣跟你說好了~
我去廈門連一天都待不住
空氣很悶~
跟金門比起來差真多~
========================
金門公認是好山好水好無聊
========================

城市大了,人口多了都这样... 我不太喜欢厦门岛内, 集美是最爱...
还台湾农业高科技!!!
很好很强大
据我所知,重庆就在等台湾一个12寸晶圆项目
原帖由 kknight568 于 2008-5-5 01:25 发表
什麼地方都不用談~
只談廈門就好了~!
很確定的已經被列為
兩岸直航的港口/機場之一了
對於廈門而言房價還會再繼續上漲
若是再加上金廈大橋
金門廈門這兩門
會迅速的上飆....

什么地方都不要谈~
只谈福州就好了~!
很确定的已经被列为
海峡西岸的首善之区了(不是“之一”)
对于福州而言房价不会继续上涨
若是再加上省政府收厦门的税,吸厦门的血
福州市周边
会更迅速的上飙````
外地人购房比例2月份呈上升趋势

  统计数据同时显示,从2月商品房购房面积量人群分类比例来看,厦门本地占59%,厦门以外占41%,其中福建省内22%,福建省外11%,境外8%。从购房人群分布来看,今年1~2月,厦门本地人购房面积占购房总量的39.75%,外地人占总量的60.25%,外地购房人群中,福建省内占大多数,占总量的34.37%。从购房均价上看,境外人士购房价最高,每平方米均价13738元,本省其他地区人群购房均价最低,均价每平方米10018元。

其实金门对厦门房产的项目冲击是有限的,国内那些炒房团力量才大呢!
海西……我想当之不看好
福建省ZF享受着好的政策,却没有好的执行措施,可惜可惜
厦门高喊二次腾飞不是一天两天了,结果现在倒好,工厂外迁的外迁,倒闭的倒闭
原帖由 zzaa119 于 2008-5-5 02:40 发表
还台湾农业高科技!!!
很好很强大

不要不信,台湾的农业和日本的有点相像,精耕细作,走的是精品路线
台湾的水果,拜气候条件和耕种精细所赐,有些的确是很好吃的
原帖由 RAF 于 2008-5-5 02:27 发表

城市大了,人口多了都这样... 我不太喜欢厦门岛内, 集美是最爱...

集美现在也不行了,乌烟瘴气的
乃是集美大学毕业的哈??
金门……有空一定去走走!
原帖由 silentgod 于 2008-5-5 10:18 发表

集美现在也不行了,乌烟瘴气的
乃是集美大学毕业的哈??
金门……有空一定去走走!

歡迎~:D
原帖由 kknight568 于 2008-5-5 11:12 发表

歡迎~:D

说真的,我不了解厦门居民去金门要有什么手续,要不早去了
是不是要团进团出??
KK,到时候你要拿你们家的特供高粱酒给我哦,十年以下的不要:D
完蛋了,两年内我去不了金门,还TMD要户口在厦门才行……我上个学,户口都迁到北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