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之恋”-一个很老的话题和李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05:43
“柏林之恋”-一个很老的话题和李洹
记得80年代末看过一个日本和德国合拍的电影“柏林之恋”,电影本身的艺术水准一般,除了一个一般的跨国爱情故事以外有一点图解历史的味道,但是拍的“很日本”。
故事说,一个日本青年被陆军派到德国学习军医学,时间我记不清了,似乎是一战之前,到了德国以后他受了一些社会主义者或无政府主义者的影响(或者一种被叫做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吧),放弃了军医学习,几乎在德国靠“黑工”半流浪地生活,这种行为不为当时日本社会所接受,其母亲几乎羞愧地切腹。后来他与一个德国下层女孩产生爱情,但这似乎成了故事的副线。在此期间,他为报纸撰稿,写了一些“日本人眼中的德国”“德国人眼中的日本人”之类的豆腐干,过着吃上顿没下顿的“洗盘子”式的生活。后来,一个日本贵族来德国考察,看到了他的文章,他也被他的朋友推荐见到了这个贵族。记得这个贵族在考察克虏伯之类的工厂时,说了一句“我们以后也要这样”。这个贵族于是立即要求这个青年跟他回日本,做他的幕僚。后来的事情就很日本,经历一场内心斗争,最后这个青年还是回了日本,当时也许日本社会不接纳这种跨国恋,于是他抛弃了德国女孩,海归了,造成了一段悲剧。

今天我们知道了李洹,其实还有很多不如李洹出名的在海外的华人,知道了也许我们应该好好地用他们,外交,外贸,让这些知西者用他们的方式,也只有他们才能发挥的方式为祖国效力。不过我们也听到了一些声音,很正常听到的,比如有理智党指责李洹这样做会破坏中国的形象,还有人说,中国的道理不能用西方的话来讲。我们还是有记忆力的,多少年来,海外华人,不要说那些入了籍,拿了卡的华人,即使是留学生和在外工作的,常常受到来自国内的一些不公正诋毁,甚至侮辱,只有在这次,中国最成功的,也是唯二的外交成功之一,居然是由他们完成的。(另一个在今天有一个高潮)。长期以来,如在49年后,和改革开放以后,有几次海归小高潮,但是我们注意到,其目的,无论是三钱时代,还是尹同耀们去底特律挖人,都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下实施的,而这个用,多在技术或一次性技术经验。扩展到更长的时代,海归从政,多在边缘游走如郎咸平,或由于各种原因灰头土脸,两面不是人如龙永图。以前,就算最牛的宋子文,也是在政治上足够的灰。

我记得在某年圣诞节混乱的芝加哥机场,航班错过,把我们从伦敦送回国,同时延误的有几个中国人,其中有一位某社科院西方研究所的老兄,一路上耿耿于怀地叨唠一句话,中心思想只有一个:“这么先进的国家怎么会这样?”这次shock对他太厉害了,难以笑话。我心里拔凉拔凉的,国内的社科院,还是西方文化烟酒所的看上去很资深的研究人员,中国政府的外部事务智囊,对西方的理解竟然是这样的,竟然有这样的shock。

我不做结论应该怎么办,但是这是现状,我们现在才想起来的事,我们的宿敌在明治维新以后就做了。“柏林之恋”-一个很老的话题和李洹
记得80年代末看过一个日本和德国合拍的电影“柏林之恋”,电影本身的艺术水准一般,除了一个一般的跨国爱情故事以外有一点图解历史的味道,但是拍的“很日本”。
故事说,一个日本青年被陆军派到德国学习军医学,时间我记不清了,似乎是一战之前,到了德国以后他受了一些社会主义者或无政府主义者的影响(或者一种被叫做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吧),放弃了军医学习,几乎在德国靠“黑工”半流浪地生活,这种行为不为当时日本社会所接受,其母亲几乎羞愧地切腹。后来他与一个德国下层女孩产生爱情,但这似乎成了故事的副线。在此期间,他为报纸撰稿,写了一些“日本人眼中的德国”“德国人眼中的日本人”之类的豆腐干,过着吃上顿没下顿的“洗盘子”式的生活。后来,一个日本贵族来德国考察,看到了他的文章,他也被他的朋友推荐见到了这个贵族。记得这个贵族在考察克虏伯之类的工厂时,说了一句“我们以后也要这样”。这个贵族于是立即要求这个青年跟他回日本,做他的幕僚。后来的事情就很日本,经历一场内心斗争,最后这个青年还是回了日本,当时也许日本社会不接纳这种跨国恋,于是他抛弃了德国女孩,海归了,造成了一段悲剧。

今天我们知道了李洹,其实还有很多不如李洹出名的在海外的华人,知道了也许我们应该好好地用他们,外交,外贸,让这些知西者用他们的方式,也只有他们才能发挥的方式为祖国效力。不过我们也听到了一些声音,很正常听到的,比如有理智党指责李洹这样做会破坏中国的形象,还有人说,中国的道理不能用西方的话来讲。我们还是有记忆力的,多少年来,海外华人,不要说那些入了籍,拿了卡的华人,即使是留学生和在外工作的,常常受到来自国内的一些不公正诋毁,甚至侮辱,只有在这次,中国最成功的,也是唯二的外交成功之一,居然是由他们完成的。(另一个在今天有一个高潮)。长期以来,如在49年后,和改革开放以后,有几次海归小高潮,但是我们注意到,其目的,无论是三钱时代,还是尹同耀们去底特律挖人,都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下实施的,而这个用,多在技术或一次性技术经验。扩展到更长的时代,海归从政,多在边缘游走如郎咸平,或由于各种原因灰头土脸,两面不是人如龙永图。以前,就算最牛的宋子文,也是在政治上足够的灰。

我记得在某年圣诞节混乱的芝加哥机场,航班错过,把我们从伦敦送回国,同时延误的有几个中国人,其中有一位某社科院西方研究所的老兄,一路上耿耿于怀地叨唠一句话,中心思想只有一个:“这么先进的国家怎么会这样?”这次shock对他太厉害了,难以笑话。我心里拔凉拔凉的,国内的社科院,还是西方文化烟酒所的看上去很资深的研究人员,中国政府的外部事务智囊,对西方的理解竟然是这样的,竟然有这样的shock。

我不做结论应该怎么办,但是这是现状,我们现在才想起来的事,我们的宿敌在明治维新以后就做了。
他为什么不坦然的说:这么先进的国家“也”会这样?
圣诞节的奥黑尔,盖特威克,肯尼迪。。。全一个德性,跟广州春运一样,就是地上没垃圾:D 这就是国民素质,当然,比成田还是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