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TG新99的疑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8:07:31
]]
我认为以后有可能同时上~
原帖由 lixunhuan 于 2008-4-14 06:46 发表
我认为以后有可能同时上~

:Q 那要多少米啊,现在99的装备数量都不是很高,质量很价格是问题,TG的T啊..........
主动防御现在大概也是还在试验阶段。至于这个CG就没有太多参考价值了吧。
        激光压制的前提是要首先发现对方的发射平台和观瞄设备,而且它的使用也必须占用炮塔里面仅有的两个人中的一个,在战场条件下防护作用实在是堪。
        带有毫米波雷达的主动防御则可以完全自动运作,而且就算对方的发射位置没有暴露(比如巷战或者遭遇伏击),依然可以发挥作用。怎么说也比激光压制防御全面的多。
原帖由 xbill 于 2008-4-14 07:09 发表
主动防御现在大概也是还在试验阶段。至于这个CG就没有太多参考价值了吧。
        激光压制的前提是要首先发现对方的发射平台和观瞄设备,而且它的使用也必须占用炮塔里面仅有的两个人中的一个,在战场条件下防护作 ...

呵呵,高山DD的作品,是有根据的,TG研究硬杀伤系统起码在2000年以前就开始了;
主动防御在复杂地形或城市作战中的效能肯定比激光压制的高,激光压制的效能我想最好的体现在与对方坦克对抗上。
飞扬上说侧装甲防御不行,新项目马上要结成正果了
如果是引进毛子的竞技场那防攻顶就成问题,还有雷达背面有个小角度的死角是致命伤。
貌似不是炮霸就是大F说的:(激光压制)换个模样你们就不认识了~~:D :D
我觉得这图顶上的也应该是光学系统,国内的毫米波系统还做不到这么小这么精简.
那图不是已经说是PS的么……
原帖由 xbill 于 2008-4-14 07:09 发表
主动防御现在大概也是还在试验阶段。至于这个CG就没有太多参考价值了吧。
        激光压制的前提是要首先发现对方的发射平台和观瞄设备,而且它的使用也必须占用炮塔里面仅有的两个人中的一个,在战场条件下防护作 ...


按您的说法,激光压制装置需要先人工判断目标方位,然后再由人工操作对目标进行压制。那么我想问的是:既然车组成员都发现目标了,并且需要人工操作才能反击,那么直接一炮打过去岂不更好?还搞什么激光压制,这不是脱裤子放屁么?

我认为激光压制是不需要依靠人工来判断目标和进行反制的。其原理应该是:当对方瞄准我方坦克准备射击时,通常需要进行激光测距,当我方激光压制装置接收到对方测距的激光束后,就可以自动计算出对方的方位,然后先发射一束较弱的激光对目标进行测距,随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增大激光功率,破坏对方观瞄设备,使其无法进行瞄准和射击。

纯粹从原理上看,激光压制和主动防御各有所长,但激光压制优势更多。主要表现在:
1,从时间上来看,激光压制系统在对方进行激光测距时就可以进行,而主动防御则必须探测到来袭弹丸后才能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激光压制可以在敌人发射弹丸之前发挥作用,属于“防患于未然”,而主动防御只能在对方已经发射以后才能起效,属于“亡羊补牢”。显然在这方面,激光压制比主动防御要更加“主动”。
2,从反击对象来看,激光压制反击的是对方的发射装置和射手,而主动防御拦截的是对方的弹丸。一旦发射装置和射手被损毁,那么对方就基本失去了继续攻击的能力,而弹丸被拦截,对方还可以继续攻击。所谓“擒贼先擒王”,显然激光压制更好。
3,从持续作战能力看,激光装置只需要消耗电能,而主动防御系统需要消耗拦截弹,带弹量有限,一旦拦截弹用光即丧失作用。因此在这方面激光压制也更有优势。
4,从对己方附近装备及人员的误伤概率上看,主动防御系统的拦截弹爆炸杀伤范围较大,有可能误伤附近的我方装备及人员,而激光压制的激光束窄,并且只针对对方目标发射,误伤概率要小得多。

所以,从纯理论上讲激光压制优于硬杀伤方式的主动防御。但由于激光压制系统的资料很少,该系统成熟度如何尚不清楚。因此我只能说激光压制系统在“理论上”优于硬杀伤方式的主动防御系统,至于实际使用效果目前还无法发表意见。
当然,激光压制系统和硬杀伤的主动防御系统相比也有一个缺点:由于激光压制依靠接收对方的测距激光来发现和确定目标,那么它对于不需要进行激光测距的武器就无法发挥作用,例如RPG等。所以从理论上也不排除同一辆车辆上同时装备这两套系统,互相取长补短的可能性。
]]
激光压制的确防患未然。但是如果事先就知道威胁的位置,直接呼叫炮火或者空中支援来防患未然就好了,用不着冒着被攻击的危险进行近距离压制。
         现在的战场上对于坦克的威胁通常都是隐蔽的,坦克对坦克,大集团对冲几乎就没有什么发生的可能。激光压制设备需要压制的目标要么是难以发现的,要么是可以被其他打击手段直接消灭的。激光压制设备发挥作用的机会非常的有限,而且对隐蔽的威胁缺乏防御能力。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原帖由 happygolf 于 2008-4-14 08:59 发表
貌似不是炮霸就是大F说的:(激光压制)换个模样你们就不认识了~~:D :D

几个炮霸的供词不符啊!
xbill兄,看了您的回复,我还是有几个疑问:
1,由于激光是直线传播的,并且光束很窄,那么告警器接收到激光后,确定照射源的方向应该不难。至于目标的距离,只需要向该方向发射一束测距激光就可以精确计算出来,由于不需要硬杀伤对方目标,只是要破坏或干扰观瞄设备,那么应该可以使用宽幅激光覆盖一定的范围,对精确度要求应该比使用坦克火炮要低。
2,即使只能测出照射源大致方位,那么也不存在您所说的需要车组成员来选择启动哪一侧的烟幕装置之类的问题。
3,如果我方已经发现对方目标,并且先于对方发动攻击,那么直接用主炮攻击即可,此时使用激光压制的意义不大。
4,如果对方先于我方进行攻击,那么激光对抗装置仍然应该属于防御系统的范畴,而不是您所说的“进攻辅助武器”。
1. 不难,那么应该怎么测?告警器只是一个接受设备,就好象麦克风一样。感觉到信号很容易,精确定位就是完全另外一回事了。
2. 烟幕弹抛射装置和告警器联动的确非常简单。但是战术上的需要呢?究竟入射光源是激光测距仪、反坦克导弹的指导驾束,还是同样的激光压制设备,究竟是应该单纯做出规避机动,迅速进行火力压制,还是发射烟幕弹,每一个反应对于周围的友军有什么不同的影响,根据情况不同选择都不一样。99一共就只有10发烟幕弹,如果被激光手电筒随便照一下就齐射了,也就形同虚设了吧。
3. 发现目标了,目标处于什么状态?毫无防备还是射击前一秒?己方坦克能否保证在被摧毁之前有效毁伤目标?只要这些答案都不是完全肯定的,压制就有价值。猎歼火控的正常操作中,通常车长发现目标,交给炮长,就立刻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了。所以车长可以接触的目标会多于坦克实际攻击的目标。压制肯定是有意义的,但是基本上是在装甲车辆之间对抗的情况下。
4. 主动防御的概念本来就和攻击很重叠。就好象自卫武器都是通过伤害对方达成自卫目的的一样。但是主动防御的概念一般都是指对来袭弹药的主动干扰和摧毁,而不是对载具直接攻击。要不然地方先开炮,己方的坦克炮岂不也成了主动防御武器了。
1,光束和声波的传播特性区别很大阿,声波是向多个方向传播的,并且在传播过程中被其它物体反射的可能性很大,所以难以精确定位,但激光是向一个方向传播的,具有高方向性的特征,定位比声波容易得多,你拿麦克风来比不恰当吧。
2,不同激光的频率、振动方向、相位都不一样,要是连激光手电筒和激光测距仪都分不出来的话,那这个激光对抗装置可以直接扔进垃圾堆了。
3,炮长用主炮,车长用激光分别对目标进行压制的用法我倒是没考虑过,从理论上讲也算是可行的,不过我还是不认为这是激光对抗系统的主要使用方式。
4,主动”和“被动”,“进攻”和“防御”的确不好明确区分,这方面大家理解不同,争下去确实没有意义,这个问题就不多说了。
]]
:L :L :L :L :L :L
]]
老铁说这两样都有
王辉在98专辑里说激光压制器是随动于车长周视镜的.
    激光压制的优点是反应快.从发现目标到开炮至少要6秒,激光压制可能只要1秒.不仅可压制敌坦克,压制所有直瞄反坦克兵器都有效,还可压制敌武直,因此是很有意义的.
    关于激光告警的定位,转篇文章看看

激光告警设备的发展过程及现状二
来源:Google 添加时间:2007-3-3 12:16:17

频带宽,能测定敌方所有可能的军用激光波长;
    低虚警、高探测概率、宽动态范围;
    有效的方向识别能力;
    反应时间短;
    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

    激光告警设备主要由激光光学接收系统、光电传感器、信号处理器、显示与告警装置等部分组成,测量敌方激光辐射源的方向、波长、脉冲重复频率等技术参数。激光光学接收系统用于截获敌方激光束、滤除大部分杂散光后将激光束会聚到光电传感器上,光电传感器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后送至信号处理器,经信号处理器处理后送至显示器,显示器可显示出目标类型、威胁等级以及方位等有关信息,并发出告警信号。还可将来袭目标的威胁信号数据通过接口装置直接送到与其交连的对抗设备中,直接启动和控制这些对抗设备。

    是一个基本而完整的激光光学系统,其光学原理是:激光束通过滤光镜后,选择了有用的工作波段,然后由接收物镜会聚到光电探测器的光敏面上。光栏的作用是限制视场。图2表示图1中光学元件的光学原理。各光学元件参数简单的关系;

    D1=2f′tgω(1)  

式中:f′:物镜的后焦距;D1:探测器光敏面直径;ω:关系系统半视场角 

    由于技术难度大成本高等原因,光电器件的光敏面尺寸一般都不能作得过大,仅为几毫米。但是,当要求光学系统的视场2很大时,就产生了矛盾。由公式(1)可知,当很大时,则就会成比例的增加,这是作不到的。为了解决大视场与小光敏面尺寸匹配的问题,可以采用场镜法等光学系统。

    场镜是位于物镜象平面或其附近的正透镜,它的作用是把视场边缘的发散光束折向光轴,以减小探测器的光敏面尺寸。

    探测器的光敏面应与系统的出瞳位置重合,两者的尺寸相等。由此,可利用小尺寸的光敏面并改善投射在其上的照度均匀性。

3 典型激光告警设备实例

    由于对激光告警、侦察接收设备要求有相当宽的动态范围,才能保证高的截获率和低的虚警率,而且还希望能获得足够多的侦察信息,以便识别和采取有效的对抗措施。因此,在设备的研制中采用了多种技术和方案。其工作原理也截然不同。激光告警设备按探测工作原理分为光谱识别型、成像型、相干识别型、全息探测型激光告警设备。

    3.1 光谱识别型激光告警接收机

    目前军用激光装备的工作波长,仅有0.85μm、1.06μm、10.6μm等有限几个。若探测装置探测到其中某个波长的激光能量,那就意味着可能存在激光威胁。这就是光谱识别型激光告警接收机的设计依据。

    光谱识别型激光告警接收机是比较成熟的体制,它技术难度小,成本低,成为开发种类最多的激光告警器,国外在70年代就进行了型号研制,80年代已大批装备部队。它通常由探测头和处理器两个部分造成。探测头是由多个基本探测单元所组成的阵列,阵列探测单元按总体性能要求进行排列,并构成大空域监视,相邻视场间形成交叠。当某一光学通道接收到激光时,激光入射方向必定在该通道光轴两旁一定视场范围内。当相邻二通道同时收到激光时,激光入射方向必定在二通道视场角相重叠的视场范围内。

依次类推,探测部件将整个警戒空域分为若干个区间。接收到的激光脉冲由光电探测器(一般为PIN光电二极管)进行光电转换,经放大后输出电脉冲信号,经过预处理和信号处理,从包含有各种虚假的信息中实时鉴别信号,确定激光源参数并定向。激光威胁源的一些典型特征是:激光武器波长特定、脉冲持续时间较长;测距机脉冲短、重频低;指示器类似于测距机,但重频高;对抗用的激光器类似于测距机,但强度高;通信激光器是调制的连续波光源或很高重频的脉冲串。对于引导干扰机的激光告警接收机设备必须给出激光波形的详细特征,包括脉冲重复率、脉冲间隔。

    对光谱识别型激光告警设备的光学系统而言,定位分辨力特别是方位分辨力是该型设备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直接涉及系统的方案选择、系统的复杂程度和生产成本的高低。如定位分辨率为45°的激光告警光学系统,它是国内外最先研制的一种激光告警光学系统,应用于激光告警装置和激光对抗系统中。国外在70年代就进行了型号的研制,80年代已大批装备部队。国内于80年代初进行了激光报警器实验样机的研制。从最先报道的资料来看,其实验样机的定位分辨率为45°。该型的光学系统配置为:水平方向有4套均布的激光光学系统,顶上(垂直方向)有一套探测光学系统,每一套光学系统的视场为135°,相邻光学系统视场重叠45°,所以,整个水平视场被分为8个独立的视场区域,每个视场区域均为45°,如图8所示。而把俯仰(垂直)视场分为9个独立的45°视场区域。

    综上所示,该种光学配置只能指示敌方激光源的大致方向,其方位分辨率仅为45°。通过光学系统的不同排列,系统的方位分辨率可达5°。

    为精确确定入射光的方向,可利用光纤编码入射方向的激光探测光学系统。该系统在半球形传感器头部将多根光纤均匀分布在凹起的球面上并将其安装在头部内部,另一端按序聚集为一束。光纤内的光通过光学系统后,聚集在端面由许多探测器组成的探测器阵列上。通过随后的计算电路和与每根光学一一对应的探测器,可以精确确定入射光的方向。通过对各探测器的电荷求和,也可检测入射辐射的强度。通过适当的安排,比如采用光纤延迟技术,也可同时测量入射辐射的波长。

    激光告警接收机通过输入孔径探测主光束、出口散射和气溶胶散射的激光辐射。主光束辐射的激光能量呈高斯分布。一般情况下,目标上的光束直径只有几米:当发散度为±1.5mrad时,在5km远的目标上形成直径为1.5m的光斑。出口散射是由发射机光学系统的不完善或不洁净,使部分激光能量偏离主光束带来的散射。激光能量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是气溶胶散射,激光通道上的分子和大气微粒也会使部分激光能量落在主光束外,造成局部散射。光谱识别型激光告警接收机接收激光能量的方式大致有两种,即接收大气气溶胶散射的激光能量或直接拦截激光束。

    3.1.1散射探测式激光告警设备

    它是通过接收目标表面、地面、大气气溶胶等散射的激光辐射来实现激光探测和告警。在协同作战中探测这种散射光可实现对临近车辆受到激光威胁的告警。其光学系统核心是一个特殊设计的圆锥棱镜,其内有一个下凹的锥形。制造棱镜用的材料可用光学质量好的有机玻璃。棱镜的下方是窄带干涉滤光镜和硅光电二极管探测器。菲涅耳透镜把透过窄带干涉滤光镜的光聚焦在硅光电二级探测器的光敏面上。一种通过接收大气气溶胶散射的激光能量而进行警戒、用于装甲车辆的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这种探测器装在车顶,视场向外、向下展开,好像一个锥形的罩子,将车辆完全罩住。它在垂直面上的视场宽度为6°,范围是-7°-13°;在水平方向上的视场为360°。来自任何方向、射到车辆任何部位的激光辐射,都必然要穿过这"罩子"。当激光束穿越罩子时,大气气溶胶散射的激光能量就能被探测器接收到。这种散射探测方式可以有效地警戒敌方激光束的照明,但不能确定激光源的方位。英国马可尼公司研制的空间散射光探测器,有八个光口围成一个圆形,在入光口中有栅极、折射镜,物镜及探测器等。

    散射探测式通常利用接收设备所在平台本身或平台周围大气对激光能量产生的散射进行探测,但若是利用大气散射,则与天气有关,其散射能量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因而只能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探测,对中远红外难以奏效。为了可靠截获激光束,确保不漏警,往往将直接探测和散射探测相结合,这种方法更为实用。

    3.1.2 拦截探测式激光告警设备

  采用拦截探测方式,可实现对激光源的定位。多探测器拦截警戒就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可实现对激光源定位的拦截探测方式,通常由若干个分立的光学通道和电路组成。这种接收机探测灵敏度高,视场大,且结构简单,无复杂的光学系统,成本低,但角分辨率低,只能概略判定结构入射方向。例如,挪威Simrad和英国Lasergage公司研制的RL1型激光警戒装置,它由探测头和车内的显控器两个部分组成。探测头由5个硅光电二极管探测通道组成,水平方向均布4个,分别接收来自不同方向的激光辐射,每个探测器的视场均为水平135°,垂直-20°~+67.5°,相邻二光学通道的夹角均为90°,可以探测到水平360°范围的激光辐射。相邻视场重叠45°,角分辨率45°,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将整个水平视场均匀地分成八个象限。于是,根据某个或某两个探测器接收到的激光辐射,就可确定激光源所在的象限。第5个探测器是垂直方向探测器,垂直通道的光轴指向天顶,视场135°,与水平方向的通道组合,覆盖垂直的110°空域,探测来自上方的激光辐射,图5(c)表示探测器关系通道的垂直面内的角度关系。当只有某一光学通道接收到激光时,激光入射方向必定在该通道光轴两旁±22.5°范围内;当相邻二通道同时收到激光时,激光入射方向必定在二通道视场角相重叠的45°范围内;当只有垂直通道收到激光时,激光入射方向必定在天顶两旁22.5°范围内。当垂直通道与某一水平通道同时收到激光时,激光入射俯仰角必定在二通道视场角相重叠的45°(即+22.5°~+67.5°)范围内,当只有水平通道收到激光时,激光入射俯仰角必定在-20°~+22.5°范围内。这样,探测部件就将整个警戒空域分为17个区间,水平8个,角分辨率45°;垂直3个,角分辨率45°。显示器含有9个发光二极管,可以显示出激光源的大致方位。其中8个发光二极管排成一圈,分别代表水平方向上8个45°扇形区,中央发光二极管指示接收到来自上方空中的激光辐射,这9个发光二极管将半球空间分成17个不同的概略方向来指示。每接收到一个激光脉冲时,显示器还同时发出持续2秒的音响和持续8秒的闪光告警;接收到多脉冲时,音响报警一直持续到脉冲结束为止。该设备可用于对红宝石激光器、GaAs激光器和钕激光器的告警。其主要技术指标为:探测波段0.66-1.1μm,虚警率小于1000h一次。该接收机的角度分辨率较低,只能概略判定激光入射方向,主要用于对定向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探测器附近的物体造成的二次反射往往会引起错误定向。为使入射方向不致定错,必须采取有效的二次反射抑制措施。

这种接收机要在有各种电磁干扰和背景光干扰的野战环境中长时间警戒360°空域而不虚警,往往要求虚警率低到10-3/h以下。为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抗干扰措施来大幅度降低虚警率。为了排除各种人为和自然背景光源的干扰,除采用窄带滤光片和尽量减小接收视场以外,还可增加特征识别的措施。阳光、雷电、炮火闪光、探照灯光等自然或人为背景干扰远比军用激光脉冲慢,因而可以采取脉宽鉴别电路来进行特征识别。为了排除电磁干扰,除采用电磁屏蔽、去耦、接地等措施外,一个有效措施是采用多元相关探测技术。多元相关探测技术就是在一个光学通道内,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并联的探测单元,并对探测单元的输出进行相关处理。

    3.2成像型激光告警设备

    成像型激光告警设备通常采用鱼眼透镜和红外电耦合器件(CCD)器件或PSD(位置传感探测器)器件,优点是:

    视场大。采用鱼眼透镜可实现全空域的凝视监测,不需扫描,不存在由扫描而可能引起的漏探测。降低覆盖空域、减小视场后,它可使定向精度达1mrad左右。

    角分辨率高。采用CCD成像器件,象元尺寸小(um级),为精度定位提供了先决条件。

    虚警率低。采用双光道和帧减技术,消除了背景干扰,突出了激光信号,大大降低了虚警率。

    缺点是光学系统复杂,只能单波长工作且成本高,难以小型化。这种复杂的透镜组合系统通常也由探测和显控两个部件组成,探测部件采用180°视场的等距投影型广角鱼眼透镜作为物镜,视场覆盖整个上半球,可接收来自任何方向的激光辐射,接收的激光辐射,通过光学系统成像在面阵CCD上。CCD面阵产生的整帧视频信号,用快速模-数转换器就换成数字形式,存储在单帧数字存储器中。当包含背景信号和激光信号的一帧写入存储器时,即与仅包含背景信号的老的一帧用数字方法相减。帧减的结果作为一个表示位置(方位角和俯仰角)的亮点,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利用这种数字背景减去法,可以在显示器上清晰地把每个激光脉冲的位置都显示出来,并可以跟踪激光源的位置。而且,由于CCD面阵的单个光点的定位精度接近0.2μm,角分辨率通常为零点几度到几度,因此可以实现精确确定车辆射源的方位及光束特性(包括光谱特性、强度特性、偏振特性等)、时间特性、编码特性。用鱼眼透镜作为发射和接收激光辐射的飞机碰撞告警系统用鱼眼透镜接收一个半球空域范围的激光辐射,以检测飞机周围存在的危险目标,并发出告警,以便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图中,激光束通过塑料保护圆罩后,由鱼眼透镜接收,聚光镜把该激光束聚焦在光电探测器上。

    美国陆军武器对抗办公室和仙童公司共同研制的激光寻的和警戒系统"拉赫韦斯"(LAHAWS)是成像型激光告警设备的代表。系统采用了100×100面阵CCD成像器件及双通道消除背景措施,其工作原理为:由鱼眼透镜把会聚的光通过4:1分束镜分成两个光学通道,80%的光能通过窄带宽滤光片,进入CCD摄像机的靶面,其余20%再经两块分束镜和窄带滤光片进一步分成1:1的两条光学通道,各自进入一个PIN硅光电二极管探测器中,其中一个通道包含激光和背景信号,另一通道只包含背景信号,经相减放大,把PIN光电二极管的输出,经差分放大和高速阈值比较器处理后,区分出背景照明和激光辐射,产生音响及灯光指示。光电二极管有输出信号时,CCD面阵输出的视频信号进行模数变换和数字帧相减处理,消去背景,突出了激光光斑图像,由计算机解算出激光源的角度信息送火控系统或对抗系统,并在显示器上以亮点的形式显示出来。光路中采用了光学自动增益控制以防强光饱和。LAHAWS激光告警系统主要技术指标是:工作波长1.06μm;警戒空域方位360°、俯仰0°-90°;定向精度3°。

3.3相干识别型激光告警设备

    激光辐射有高度的时间相干性,相干长度一般在零点几毫米到几十厘米之间,而非激光辐射的相干长度只有几微米。因此,用干涉仪作传感器就可识别激光。激光入射其上便受到调制产生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非激光入射其上则不产生干涉造成的强度调制而表现为直流背景,二者便得以区别开。这就是相干识别型激光告警设备的基本原理。

    相干识别是目前测定激光波长的最有效方法。激光辐射有高度的时间相干性,故利用干涉元件调制入射激光可确定其波长和方向。相干识别型激光告警设备用法-珀或迈克尔逊干涉仪光学系统给入射激光造成相干条件,利用形成的干涉条纹间距确定入射激光的波长,利用干涉图的横向位移量确定入射激光方向。特点是可识别波长且识别能力强,虚警率低,视场大,定向精度高。采用相干识别型激光告警设备,不仅可以区分激光和非相干光,而且可以测出入射激光的参数,如波长、入射方向等。利用法-珀干涉仪和迈克尔逊干涉仪原理的激光告警设备,是目前比较实用的相干识别型激光告警设备。前者用法-珀干涉滤波器和光电二极管作探测器;后者用球面迈克尔逊干涉仪和面阵CCD摄像机探测激光产生的同心圆环。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识别能力强,能探测激光波长和虚警低;不同点是前者视场大、定向精度高。相干识别型的主要缺点是制造工艺复杂,价格昂贵。

3.4全息探测型激光告警设备

    全息探测型激光告警设备与阵型的激光告警相比,虽均用光电二极作为传感器,但本方案却能在告警的同时,测定激光来袭方向,还可利用全息场镜的色散特性识别激光波长,与相干型激光告警接收机相比,具有电路简单,反应速度快,成本低,稳定性能好等优点,不仅被用来取代普通的光学透镜,而且,还用它来扩展光学系统的应用范围和功能。它利用全息成像对波长及激光方向的依赖性原理测定入射激光波长和入射方向,空间角度分辨度升高,不需要机械扫描,但制作工艺复杂,激光的有效透过率较低,因此灵敏度较低。

    该型告警器采用全息象限透镜,它是专门设计的暴光系统产生的全息光学元件,它分为四个象限。全息象限透镜是一种分成任意个象限的全息光学元件。它可以把入射到不同象限上的激光辐射分别成像在特定位置上,成像的位置仅由被照明的象限所决定。利用全息象限透镜确定入射激光的波长和入射方向,物镜将入射的激光会聚到位于其后焦平面处的全息象限透镜的某个象限上,全息象限透镜将激光辐射会聚到与这个象限相应的点探测器上。从而确定了激光源所在的象限。

    全息场镜将入射在其上的辐射分成4束,同时成像在4个探测器上,在每个探测器上形成光点的大小,与光辐射在场镜上的入射位置成比例。图中,物镜将入射的平行激光束会聚到位于其后焦平面处的全息镜上,形成一个光斑,在该全息场镜后面适当距离上安装4个光电探测器,使它们位于光轴的四周,并且在垂直于光轴的同一平面上。全息场镜在4个探测器的光敏面上按其光斑偏离光轴中心的不同位置形成光能强弱不同的光点,使4个探测器产生不同的输出信号,将探测器输出信号反馈给由求和线路、求差线路、除法线路构成的电子系统中进行处理,就可以确定光斑在全息场镜的位置,而光斑位置是激光束入射角的函数,因此,根据4个探测器的输出,可以非常准确地确定光源方向。
看了楼上的文章,似乎依靠激光告警接收机实现威胁的精确定位是可行的
不是天顶星技术。
高山老大的这个CG还是有根据的……各方面的消息都印证了这点。当然,未必就非常精确。
原帖由 840206 于 2008-4-15 17:07 发表
高山老大的这个CG还是有根据的……各方面的消息都印证了这点。当然,未必就非常精确。



不是『未必』……

高山正太明摆着是有意调整了一些东西……  [:a2:]
激光有它的优点但是缺点也明显,就是对无制导类以及标枪等锁定后不管武器,激光压制就失去效果,除非TG能探测来袭导弹并且用激光能摧毁导弹上面的红外制导装置(在现阶段有点天顶星的感觉),所以TG研究主动硬杀伤,是对应未来坦克受到的威胁,毕竟大部队的坦克对抗微乎其微,但是穿越TW的街道问候他们的总统是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D :D
对红外制导装置不用摧毁,干扰就可以了.听说过装战斗机上的激光干扰机
原帖由 840206 于 2008-4-15 17:07 发表
高山老大的这个CG还是有根据的……各方面的消息都印证了这点。当然,未必就非常精确。

引某位大户的话:这图是直接在真东西上CG的:D 至于什么能看,什么不能看,见仁见智
那个炮塔上的新神器是毫米波雷达还是激光反制系统啊?
原帖由 大海小鱼 于 2008-4-15 21:34 发表
对红外制导装置不用摧毁,干扰就可以了.听说过装战斗机上的激光干扰机

但是像标枪之类和欧洲的光纤制导并没有向外辐射,对付这些目标首先要解决探测问题,装上雷达后就等于主动硬杀伤的一部分了
原帖由 截击机 于 2008-4-14 06:16 发表
看新脑袋顶上换了毫米波雷达,意味着新99装了硬杀伤主动防御系统
看来TG已经放弃原来的激光压制,原因是不是激光压制不如硬杀伤?还是激光压制系统的成本过高?


http://bbs.cjdby.net/attachments/month_0804/2 ...



拜托,那图不是照片,而是CG的!

这都没看出来?
原帖由 longking 于 2008-4-16 00:48 发表



拜托,那图不是照片,而是CG的!

这都没看出来?



看吧……大家说黑话…… 来了一个不清楚状况的童鞋…… ;P
原帖由 截击机 于 2008-4-15 23:00 发表

但是像标枪之类和欧洲的光纤制导并没有向外辐射,对付这些目标首先要解决探测问题,装上雷达后就等于主动硬杀伤的一部分了

红外制导导弹都没有向外辐射.探测方法除雷达外,还有紫外光告警/激光雷达等。激光干扰不能算硬杀伤吧
原帖由 大海小鱼 于 2008-4-16 09:00 发表

红外制导导弹都没有向外辐射.探测方法除雷达外,还有紫外光告警/激光雷达等。激光干扰不能算硬杀伤吧

这个是本菜的菜点了呵呵,不过紫外光告警/激光雷达这些装备在安装在坦克身上的有效性值得怀疑,毕竟坦克使用环境比飞机不同,况且这些技术的运用后价格不知道高到什么程度,TG陆军的分到军费毕竟是少,99到现在还是一小部分,主力还是便宜的96,前面那些伪菜彩也暗示激光和主动两样都装车,看来TG还是多研究,少装备;就是最后出来的是什么,个人感觉还是主动硬杀伤机会多些.....
96式上可没有主防系统。
原帖由 xbill 于 2008-4-14 07:09 发表
主动防御现在大概也是还在试验阶段。至于这个CG就没有太多参考价值了吧。
        激光压制的前提是要首先发现对方的发射平台和观瞄设备,而且它的使用也必须占用炮塔里面仅有的两个人中的一个,在战场条件下防护作 ...



上次留言的时候我倒还没有看到“至于这个CG就没有太多参考价值了吧”这句。
不过倒也恰好和我那句“拜托,那图不是照片,而是CG的!这都没看出来?”(意思是“既然都已经明确是CG,还争论什么呢?”)相呼应。

----到底谁是“童鞋”就一目了然了吧?!
个人认为主动防御系统在复杂地形或城市作战中的效能比较高
用激光违反国际公约,共军是正义之师,保留这个能力但不首先运用 :D  这个解释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