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35:00
按:今天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纪念日啊!有兴趣讲讲没有?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共产党的政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政变。

1926年11月,蒋介石把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设在江西南昌后,便加紧和帝国主义、旧军阀官僚勾结,公开反共,和谐革命。1927年2月21日,他在南昌总部第14次纪念周的演讲中声称:“我是中国革命的领袖,并不仅是国民党一党的领袖,共产党是革命势力之一部分,所以共产党员有不对的地方,有强横的行动,我有干涉和制裁的责任及其权力。”3月6日,蒋介石指使驻赣州新编第一师国民党党代表倪弼枪杀了江西省总工会副委员长、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3月17日,蒋介石嗾使暴徒在九江捣毁并派兵强占左派领导的国民党市党部和市总工会。3月23日,蒋介石又指派杨虎等收买一批地痞流氓,在安徽安庆捣毁左派领导的国民党安徽省党部和安庆市党部,以及安徽省总工会和农民协会筹备处。自帝国主义在汉口、九江、南京不断用武力干涉中国革命的同时,越来越重视采用分化革命统一战线,对蒋介石的反共态度极为关注。3月26日,蒋介石到达上海,即公开表示保证与租界当局密切合作,以建立上海的法律与秩序,进一步投入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怀抱。他通过报界宣布:“决不用武力改变租界的现状,租界问题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并派员到英、美、日、法、意领事馆就南京事件表示“遗憾”,声明将“火速解决南京事件”,“解除上海工人武装”,防止出现“用武力及暴动”收回租界的事件。帝国主义者清楚地看出,蒋介石是“唯一有武力进攻激烈分子,维持这里(上海)局面的人物”,特许他带着卫兵自由出入租界,并答应以驻扎在上海的侵华军队帮助其和谐革命。他们鼓动蒋介石“迅速而果断地行动起来”,“使长江以南的区域免于沦入共产党之手”。在日本政府的督促下,蒋介石定下“整顿国民政府内部”的决心,即首先解除上海工人的武装,然后以在沪的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取代武汉派,夺取中央党部,排除共产党”。同时,蒋介石向上海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表示,在劳资问题上,“决不使上海方面有武汉态度”。大资产阶级答应在财政上给他以全力支持,并立即为蒋提供300万元资助。上海青红帮头目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组织了秘密的中华共进会和公开的上海工界联合会,充当蒋介石反共的打手。蒋介石为他们提供经费、武器,并派王柏龄、杨虎、陈群等军官将他们编成队伍。在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蒋介石加紧准备发动反革命政变。首先将没有完全受他控制的军队陆续调开或解决,而调集其嫡系部队及新近投靠过来的军阀部队接防沪宁地区。从3月底开始,蒋介石连日召集秘密会议,策划“清党”反共。3月28日,吴稚晖在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会上诬蔑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谋叛国民党”,提出对共产党“应行纠察”。随后,吴稚晖致函国民党中央监委,声称共产党“逆谋昭著,举凡中央执行委员会内叛逆有据之共产党委员及附逆委员,应予查办”。4月2日,蒋介石邀集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李宗仁、古应芬、黄绍?、吴稚晖、李石曾、陈果夫等开会,向国民党中央提出《检举共产分子文》,要求对共产党作“非常紧急处置”。汪精卫于4月1日从国外回到上海。4月3日,蒋介石发表支持汪复职的通电,并与汪秘密会谈。蒋介石主张立刻用暴力手段“清党”,汪精卫因担心这样做会使权力全部由蒋独揽,主张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来解决共产党问题。4月5日,蒋介石发布总司令部布告,要工人武装纠察队与工会一律在总司令部的管辖之下,“否则以违法叛变论,绝不容许存在”。4月8日,蒋介石指使吴稚晖、白崇禧、陈果夫等组织上海临时政治委员会,规定该会将以会议方式决定上海市一切军事、政治、财政之权,以取代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后成立的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4月9日,蒋介石发布《战时维和条例》,严禁集会、罢工、散步,并成立了淞沪维和司令部,以白崇禧、周凤岐为正、副司令。与此同时,蒋介石又利用政治欺骗手段麻痹群众。他刚到上海,对上海总工会交际部主任赵子敬说:“纠察队本应武装,断无缴械之理,如有人意欲缴械,余可担保不缴一枪一械。”4月6日,他派军乐队将一面写着“共同奋斗”4个大字的锦旗赠送给上海总工会纠察队,以表示对上海工人的“敬意”。蒋介石在一切部署就绪后,于4月9日离上海去南京,由白崇禧等监督执行其反革命政变的阴谋计划。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后,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区委对于蒋介石的某些阴谋活动是有警惕的,也采取过坚定的态度。但是,在蒋介石到上海后,共产党的政策很快发生变化。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表现了严重的右倾麻痹。3月28日,中共上海区委主席团会议宣读了陈独秀关于“要缓和反蒋”的信。之后,上海的反蒋斗争开始放松。4月5日,《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发表后,一部分共产党员十分愤慨,但许多人却误以为局势已经和缓下来。原来在武汉整装待发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一军不再东下,第六军、第二军的绝大部分服从蒋介石的命令,离开南京开往江北,使蒋介石得以控制南京。4月11日,蒋介石发出“已克复的各省一致实行清党”的密令,上海的形势骤变。

4月12日凌晨,停泊在上海高昌庙的军舰上空升起了信号,早已做好准备的青红帮流氓打手,臂缠白布黑“工”字袖标,冒充工人,从租界内分头冲出,向闸北、南市、沪西、吴淞、浦东等14处工人纠察队袭击。工人纠察队奋起抵抗。双方正在激战,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蒋介石收编的孙传芳旧部)开来,以调解“工人内讧”为名,收缴工人纠察队武装,1700多支枪被缴,300多名纠察队员被打死打伤。事件发生后,上海工人和各界群众举行总罢工和示威散步,抗议反动派的血腥暴行。4月13日上午,上海烟厂、电车厂、丝厂和市政、邮务、海员及各业工人举行罢工,参加罢工的工人达20万人。上海总工会在闸北青云路广场召开有10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大会通过决议,要求:一、收回工人的武装;二、严办破坏工会的长官;三、抚恤死难烈士的家属;四、向租界帝国主义者提极严重的抗议;五、通电中央政府及全国全世界起而援助;六、军事当局负责保护上海总工会。会后,群众冒雨散步,赴宝山路第二十六军第二师司令部请愿,要求释放被捕工人,交还纠察队枪械。散步队伍长达1公里,行至宝山路三德里附近时,埋伏在里弄内的第二师士兵突然奔出,向群众开枪扫射,当场打死100多人,伤者不知其数。宝山路上一时血流成河。当天下午,反动军队占领上海总工会和工人纠察队总指挥处。接着,查封或解散革命组织和进步团体,进行疯狂的搜捕和屠杀。在事变后3天中,上海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者300多人,被捕者500多人,失踪者5000多人,优秀共产党员汪寿华、陈延年、赵世炎等光荣牺牲。4月15日,广州的国民党反动派也发动反革命政变。当日捕去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2000多人,封闭工会和团体200多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肖楚女、熊雄、李启汉等被害。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西等省也以“清党”名义,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奉系军阀也在北京捕杀共产党员。4月28日,李大钊和其他19名革命者从容就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着中国阶级关系和革命形势的重大变化。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从民族资产阶级右翼完全转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从此,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完全从革命统一战线中分裂出去。革命在部分地区遭到重大失败。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与保持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在北京,还存在奉系军阀张作霖政权。全国出现3个政权互相对峙的局面。4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蒋介石屠杀革命民众宣言》,指出“蒋介石业已变为国民革命公开的敌人,业已变为帝国主义的工具,业已变为屠杀工农和革命群众的白色恐怖的罪魁”,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团结一致,形成一个巩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线来对付与战胜帝国主义、军阀、封建资产阶级联合势力的进攻。武汉政府控制下的武汉、长沙等地召开数十万群众参加的反帝讨蒋大会,愤怒声讨蒋介石叛变革命的罪行。4月17日,武汉国民党中央发表命令,宣布开除蒋介石的国民党党籍,免去其本兼各职,“着全体将士及革命民众团体”,将蒋介石“拿解中央,按反革命罪条例惩治”。并将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所统率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方面军及总预备队划归中央军事委员会直辖指挥。这些决定得到武汉各界的一致拥护。
————————————————————————————————--
以上为百度百科内容,本菜想与大家讨论一下
1,共产国际对此事件态度?
2,中共当时有无武装反抗计划?为什么没有执行?
3,当时争取国民党“左派”为什么失败了?
4,中共与国民党左派的损失有多大?
5,此后,中共走上武装斗争道路,如果没有27年的分裂,
中共有否可能吃掉国民党,以至国民党只能通过暴力手段强力“分共”?按:今天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纪念日啊!有兴趣讲讲没有?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共产党的政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政变。

1926年11月,蒋介石把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设在江西南昌后,便加紧和帝国主义、旧军阀官僚勾结,公开反共,和谐革命。1927年2月21日,他在南昌总部第14次纪念周的演讲中声称:“我是中国革命的领袖,并不仅是国民党一党的领袖,共产党是革命势力之一部分,所以共产党员有不对的地方,有强横的行动,我有干涉和制裁的责任及其权力。”3月6日,蒋介石指使驻赣州新编第一师国民党党代表倪弼枪杀了江西省总工会副委员长、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3月17日,蒋介石嗾使暴徒在九江捣毁并派兵强占左派领导的国民党市党部和市总工会。3月23日,蒋介石又指派杨虎等收买一批地痞流氓,在安徽安庆捣毁左派领导的国民党安徽省党部和安庆市党部,以及安徽省总工会和农民协会筹备处。自帝国主义在汉口、九江、南京不断用武力干涉中国革命的同时,越来越重视采用分化革命统一战线,对蒋介石的反共态度极为关注。3月26日,蒋介石到达上海,即公开表示保证与租界当局密切合作,以建立上海的法律与秩序,进一步投入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怀抱。他通过报界宣布:“决不用武力改变租界的现状,租界问题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并派员到英、美、日、法、意领事馆就南京事件表示“遗憾”,声明将“火速解决南京事件”,“解除上海工人武装”,防止出现“用武力及暴动”收回租界的事件。帝国主义者清楚地看出,蒋介石是“唯一有武力进攻激烈分子,维持这里(上海)局面的人物”,特许他带着卫兵自由出入租界,并答应以驻扎在上海的侵华军队帮助其和谐革命。他们鼓动蒋介石“迅速而果断地行动起来”,“使长江以南的区域免于沦入共产党之手”。在日本政府的督促下,蒋介石定下“整顿国民政府内部”的决心,即首先解除上海工人的武装,然后以在沪的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取代武汉派,夺取中央党部,排除共产党”。同时,蒋介石向上海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表示,在劳资问题上,“决不使上海方面有武汉态度”。大资产阶级答应在财政上给他以全力支持,并立即为蒋提供300万元资助。上海青红帮头目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组织了秘密的中华共进会和公开的上海工界联合会,充当蒋介石反共的打手。蒋介石为他们提供经费、武器,并派王柏龄、杨虎、陈群等军官将他们编成队伍。在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蒋介石加紧准备发动反革命政变。首先将没有完全受他控制的军队陆续调开或解决,而调集其嫡系部队及新近投靠过来的军阀部队接防沪宁地区。从3月底开始,蒋介石连日召集秘密会议,策划“清党”反共。3月28日,吴稚晖在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会上诬蔑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谋叛国民党”,提出对共产党“应行纠察”。随后,吴稚晖致函国民党中央监委,声称共产党“逆谋昭著,举凡中央执行委员会内叛逆有据之共产党委员及附逆委员,应予查办”。4月2日,蒋介石邀集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李宗仁、古应芬、黄绍?、吴稚晖、李石曾、陈果夫等开会,向国民党中央提出《检举共产分子文》,要求对共产党作“非常紧急处置”。汪精卫于4月1日从国外回到上海。4月3日,蒋介石发表支持汪复职的通电,并与汪秘密会谈。蒋介石主张立刻用暴力手段“清党”,汪精卫因担心这样做会使权力全部由蒋独揽,主张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来解决共产党问题。4月5日,蒋介石发布总司令部布告,要工人武装纠察队与工会一律在总司令部的管辖之下,“否则以违法叛变论,绝不容许存在”。4月8日,蒋介石指使吴稚晖、白崇禧、陈果夫等组织上海临时政治委员会,规定该会将以会议方式决定上海市一切军事、政治、财政之权,以取代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后成立的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4月9日,蒋介石发布《战时维和条例》,严禁集会、罢工、散步,并成立了淞沪维和司令部,以白崇禧、周凤岐为正、副司令。与此同时,蒋介石又利用政治欺骗手段麻痹群众。他刚到上海,对上海总工会交际部主任赵子敬说:“纠察队本应武装,断无缴械之理,如有人意欲缴械,余可担保不缴一枪一械。”4月6日,他派军乐队将一面写着“共同奋斗”4个大字的锦旗赠送给上海总工会纠察队,以表示对上海工人的“敬意”。蒋介石在一切部署就绪后,于4月9日离上海去南京,由白崇禧等监督执行其反革命政变的阴谋计划。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后,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区委对于蒋介石的某些阴谋活动是有警惕的,也采取过坚定的态度。但是,在蒋介石到上海后,共产党的政策很快发生变化。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表现了严重的右倾麻痹。3月28日,中共上海区委主席团会议宣读了陈独秀关于“要缓和反蒋”的信。之后,上海的反蒋斗争开始放松。4月5日,《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发表后,一部分共产党员十分愤慨,但许多人却误以为局势已经和缓下来。原来在武汉整装待发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一军不再东下,第六军、第二军的绝大部分服从蒋介石的命令,离开南京开往江北,使蒋介石得以控制南京。4月11日,蒋介石发出“已克复的各省一致实行清党”的密令,上海的形势骤变。

4月12日凌晨,停泊在上海高昌庙的军舰上空升起了信号,早已做好准备的青红帮流氓打手,臂缠白布黑“工”字袖标,冒充工人,从租界内分头冲出,向闸北、南市、沪西、吴淞、浦东等14处工人纠察队袭击。工人纠察队奋起抵抗。双方正在激战,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蒋介石收编的孙传芳旧部)开来,以调解“工人内讧”为名,收缴工人纠察队武装,1700多支枪被缴,300多名纠察队员被打死打伤。事件发生后,上海工人和各界群众举行总罢工和示威散步,抗议反动派的血腥暴行。4月13日上午,上海烟厂、电车厂、丝厂和市政、邮务、海员及各业工人举行罢工,参加罢工的工人达20万人。上海总工会在闸北青云路广场召开有10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大会通过决议,要求:一、收回工人的武装;二、严办破坏工会的长官;三、抚恤死难烈士的家属;四、向租界帝国主义者提极严重的抗议;五、通电中央政府及全国全世界起而援助;六、军事当局负责保护上海总工会。会后,群众冒雨散步,赴宝山路第二十六军第二师司令部请愿,要求释放被捕工人,交还纠察队枪械。散步队伍长达1公里,行至宝山路三德里附近时,埋伏在里弄内的第二师士兵突然奔出,向群众开枪扫射,当场打死100多人,伤者不知其数。宝山路上一时血流成河。当天下午,反动军队占领上海总工会和工人纠察队总指挥处。接着,查封或解散革命组织和进步团体,进行疯狂的搜捕和屠杀。在事变后3天中,上海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者300多人,被捕者500多人,失踪者5000多人,优秀共产党员汪寿华、陈延年、赵世炎等光荣牺牲。4月15日,广州的国民党反动派也发动反革命政变。当日捕去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2000多人,封闭工会和团体200多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肖楚女、熊雄、李启汉等被害。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西等省也以“清党”名义,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奉系军阀也在北京捕杀共产党员。4月28日,李大钊和其他19名革命者从容就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着中国阶级关系和革命形势的重大变化。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从民族资产阶级右翼完全转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从此,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完全从革命统一战线中分裂出去。革命在部分地区遭到重大失败。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与保持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在北京,还存在奉系军阀张作霖政权。全国出现3个政权互相对峙的局面。4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蒋介石屠杀革命民众宣言》,指出“蒋介石业已变为国民革命公开的敌人,业已变为帝国主义的工具,业已变为屠杀工农和革命群众的白色恐怖的罪魁”,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团结一致,形成一个巩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线来对付与战胜帝国主义、军阀、封建资产阶级联合势力的进攻。武汉政府控制下的武汉、长沙等地召开数十万群众参加的反帝讨蒋大会,愤怒声讨蒋介石叛变革命的罪行。4月17日,武汉国民党中央发表命令,宣布开除蒋介石的国民党党籍,免去其本兼各职,“着全体将士及革命民众团体”,将蒋介石“拿解中央,按反革命罪条例惩治”。并将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所统率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方面军及总预备队划归中央军事委员会直辖指挥。这些决定得到武汉各界的一致拥护。
————————————————————————————————--
以上为百度百科内容,本菜想与大家讨论一下
1,共产国际对此事件态度?
2,中共当时有无武装反抗计划?为什么没有执行?
3,当时争取国民党“左派”为什么失败了?
4,中共与国民党左派的损失有多大?
5,此后,中共走上武装斗争道路,如果没有27年的分裂,
中共有否可能吃掉国民党,以至国民党只能通过暴力手段强力“分共”?
原因是最近,有这方面的专家要来,本菜计划找他谈这个话题,大家先说说,先谢谢了
这是个应时话题。
月冷兄的应对,要看是哪方面的专家来谈,如果是学术规范用语,一般称为武力“清党”,或者直接称为“事件”。
主要是第5个问题!
除了问题,其他内容来自百度,嘻嘻
楼帖内容是有点菜,百度的东西,讲句不太客气的话,真是90%以上不入法眼。这是题外话了。
回到主题,我觉得首先要搞清楚的一点是:“三二○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与“四一二”有没有必然联系?如果有,具体是什么?
再展开一些,是对国民党限共思想(包括左派和右派)来一个必要的收集和整理,最起码对蒋介石思想变化过程有个概括性的认识,这是学术史的基本要求。
关于共产国际的态度问题,首先要将之与苏联顾问态度既联系又有所区别开来,两者在很多时候并非步调一致。再次是最少从“中山舰事件”开始延续下来,其实最好能够从国民党改组、国共合作开始。第三是将国际代表、苏联顾问不同的人不同的态度以及所起的作用大概搞清楚。
原帖由 林苑竹 于 2008-4-12 20:50 发表
这是个应时话题。
月冷兄的应对,要看是哪方面的专家来谈,如果是学术规范用语,一般称为武力“清党”,或者直接称为“事件”。


  我觉得四一二可以和中山舰事件结合起来看,我赞同杨奎松对这两个事件之间有很复杂联系的看法。
原帖由 ytgk9999 于 2008-4-12 21:30 发表
  我觉得四一二可以和中山舰事件结合起来看,我赞同杨奎松对这两个事件之间有很复杂联系的看法。

是的,要搞清楚的就是两者是怎么联系的。对此,杨奎松偏重于研究蒋的“心路”,运用的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微观研究法,论文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
个人则认为可以结合宏观研究,即西学的定性分析,从两党成立(国民党改组)之日起,它们所共同引进的列宁主义政党理论,必然导致反目,乃党的性质使然。至于什么时候反目、反目的具体过程,则有偶然性。
清党是必然的,就是孙中山也要清党,暴力不可避免,只不过会文明点。不能仅仅从蒋身上考虑,不能仅仅从中山舰事件后考虑。
————————————————————————————————————————————
孙中山虽然容共,但也并没有容纳到接受苏联顾问实行土地革命的建议的地步。不管国民党的元老之中有多少人反对联共之举,但孙中山却胸有成竹。因为孙中山很清楚,联共的前提是由于联俄,也即是说,作为一笔政治交易,是uld 孙中山和莫斯科之间的交易,而不是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交易。中国共产党只是整个交易中的一根筹码,就好比苏联人送给孙中山的军火一样,是苏联人为孙中山找来的一批孙中山革命的"打工崽"。

中国共产党的成员加入国民党的基本前提就是为孙中山打工,即美其名曰,帮助孙中山完成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可见,一九二七年丧身于蒋介石国民党屠刀下的那批热血青年的命运,早在孙中山联俄联共时就已经被决定好了。蒋介石后来的清共在其实质上不过是以屠杀为形式的解雇行动。
月冷,你自己是怎么看的?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原帖由 qingod_2007 于 2008-4-12 21:48 发表
孙中山虽然容共,但也并没有容纳到接受苏联顾问实行土地革命的建议的地步。不管国民党的元老之中有多少人反对联共之举,但孙中山却胸有成竹。因为孙中山很清楚,联共的前提是由于联俄,也即是说,作为一笔政治交易,是uld 孙中山和莫斯科之间的交易,而不是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交易。中国共产党只是整个交易中的一根筹码,就好比苏联人送给孙中山的军火一样,是苏联人为孙中山找来的一批孙中山革命的"打工崽"。

中国共产党的成员加入国民党的基本前提就是为孙中山打工,即美其名曰,帮助孙中山完成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可见,一九二七年丧身于蒋介石国民党屠刀下的那批热血青年的命运,早在孙中山联俄联共时就已经被决定好了。蒋介石后来的清共在其实质上不过是以屠杀为形式的解雇行动。

原来你这么清楚啊,哈哈
不过客观上,孙总理的容共也给了TG壮大发展的机会,比如军事上的学习训练,军职的给予,主要人物在整体国内的政治地位提升,比如老M都当过国民政府的代理宣传部长(总理尚在的话肯定会转正的)等等。
如果让TG自然发展,很可能没有这么快。
资产阶级人物都是真实的策略性的
而我们无产阶级方面其实也是同样的,只是多少年的宣传,使得永远正确,永远坚持,毫不妥协等等变成另一种贞洁牌坊压在一些人心中,稍一触摸就会痛,稍微有点污痕就不敢相信罢了。
原帖由 落日圆 于 2008-4-12 22:26 发表
如果让TG自然发展,很可能没有这么快。

不用假设,拿国共合作前后中共的发展速度(党员人数),比较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原帖由 落日圆 于 2008-4-12 22:26 发表

原来你这么清楚啊,哈哈
不过客观上,孙总理的容共也给了TG壮大发展的机会,比如军事上的学习训练,军职的给予,主要人物在整体国内的政治地位提升,比如老M都当过国民政府的代理宣传部长(总理尚在的话肯定会转正 ...


原来还有所顾忌,毕竟孙反清帝有大功,替他树面大旗,破坏了他高大全的形象估计大家受不了。现在不管那么多了,互相揭露,孙总理的容共也是他政治生涯的最后一个机会,国民党的组织建设也是共产党帮助完成的,要不然更是一盘散沙。
原帖由 落日圆 于 2008-4-12 22:30 发表
资产阶级人物都是真实的策略性的
而我们无产阶级方面其实也是同样的,只是多少年的宣传,使得永远正确,永远坚持,毫不妥协等等变成另一种贞洁牌坊压在一些人心中,稍一触摸就会痛,稍微有点污痕就不敢相信罢了。


永远正确,永远坚持,毫不妥协,国民党那边还这样宣传孙,而我们承认老毛晚年的错误几十年了,
现在痛的,不敢面对现实的是国粉吧。
原帖由 月冷 于 2008-4-12 20:20 发表
原因是最近,有这方面的专家要来,本菜计划找他谈这个话题,大家先说说,先谢谢了

方便的话,直接请那位专家上CD来,我向他讨教讨教。:lol
原帖由 qingod_2007 于 2008-4-12 23:02 发表


原来还有所顾忌,毕竟孙反清帝有大功,替他树面大旗,破坏了他高大全的形象估计大家受不了。现在不管那么多了,互相揭露,孙总理的容共也是他政治生涯的最后一个机会,国民党的组织建设也是共产党帮助完成的,要 ...

应该说现在大陆这边的人所受的正面教育还没有把孙总理捧到高大全的程度,经历过蒋民国时期的人还是比较少的。

国民党的组织建设是TG帮助完成的?此点本人不敢略同,能否详细说明一下。
原帖由 qingod_2007 于 2008-4-12 23:04 发表


永远正确,永远坚持,毫不妥协,国民党那边还这样宣传孙,而我们承认老毛晚年的错误几十年了,
现在痛的,不敢面对现实的是国粉吧。

不会啦,很多人都说我是国粉。
但我绝不会将孙总理看成那样的高度,我对孙总理的憨厚单纯理想化(相对而言),成熟过程也有相当的了解。正因为我以凡人的角度来看他,才更觉伟大。同时正因为他的这些品质才团结了最大多数的人,如果他是一个下流小人的话,在逆境之中早就夭折了。

通常封建王朝结束前应当只是一些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出现,而孙总理除了鼓吹革命思想以外,还进行了探索实践,足称伟人。如果他算不上伟人的话,那我认为现代史上的政治家没一个算得上。
原帖由 落日圆 于 2008-4-12 23:38 发表

不会啦,很多人都说我是国粉。
但我绝不会将孙总理看成那样的高度,我对孙总理的憨厚单纯理想化(相对而言),成熟过程也有相当的了解。正因为我以凡人的角度来看他,才更觉伟大。同时正因为他的这些品质才团结了 ...


你要是能承认资产阶级方面其实也是同样的,只是多少年的宣传,使得永远正确,永远坚持,毫不妥协等等变成另一种贞洁牌坊压在一些人心中,稍一触摸就会痛,稍微有点污痕就不敢相信罢了。就可以了,这个贴不必再水下去了。
没人说孙是小人,不是伟人,呵呵,我们好像不是争论这个,没人敢彻底推翻孙中山,只是揭露他的一些阴暗面。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你转移得真是巧妙啊。
崇拜国民党里面的,你还算比较客观吧,不过很多时候也是标榜客观而已,感情色彩还是非常明显。
已经跑题很远了,呵呵。
]]
再转一篇,版主觉得不妥就删了吧,我没意见。
————————————————————————————————————
论国民党的清党
天下为公 @ 2006-11-25 18:23


民国十六年,在北伐战争胜利在望之时,发生了“四一二”事件,并以此为开端,中国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对其党内进行了残酷的“清党”运动。清党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将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清除出去,而迷恋军权和武力的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在此时也逐渐展现其穷凶极恶的一面,制造了一系列的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惨案,而代表中国国民党中央的汪精卫集团也在同年七月制造了“马日事变”也公开反共。国共彻底分家。这是中国革命的一大转折点。以往论者多关注于此次变量使得中共转变了斗争的方针策略,彻底否决了陈独秀的右倾路线,认识到必须掌握中国革命领导权。而忽略了“清党”运动对中国国民党自身的影响同样是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

因为中国国民党作为一个革命政党,从清党开始,公开抛弃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这一伟大的革命思想,抛弃充满政治魅力和革命精神的“三大政策”。国民党陷入了极度的思想混乱。抛弃了民众,背离了革命初衷,从而逐渐蜕变、堕落、衰败。由进步的多阶级联合革命政党,转变为反动的独裁法西斯政党。而国民党自身的党力、党权、党员都不能很好地驾驭当时庞大的国家机器,只能依靠军队的压制。因而国民政府也逐渐沦为军事独裁政府而不是党治政府。这便宣告了国民党的“精神死亡”。之后几十年的惨淡经营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更重要的是,他所要面对的是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组织力以及铁的纪律的中国共产党的竞争,放弃民众的国民党就不可能长期稳定地执政,并且无论在思想、政治、军事斗争中都是不能与中共抗衡的。因此国民党的败逃是在其清党反共时便已经注定了的。只要其不放弃对中共的敌视政策,不改变其对民众运动的恐惧,他便不可能成为中国需要的执政党。

国共两党的区别

在这里谈国共两党的区别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清党的原因。

中国国民党是具有革命传统的政党,他的前身是孙中山先生于1894年建立的兴中会,之后改称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在其领导下,先进的知识分子对满清王朝、北洋军阀进行了长期坚苦卓绝的斗争。但是由于组织力量涣散直到1924年孙中山才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组。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其改组的完成。同时随着孙中山革命斗争经验的积累,斗争觉悟的提高,提出了进步的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民党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更使大批具有一定理想抱负的五四热血青年积极入党,壮大了党势。“国民党由一个封闭的精英式政党,转变为一个以大众为基础的现代动员型政党。”

而1921年成立的中共相对比较年轻,缺乏经验。由于理论的深奥,政治吸引力也不如当时的国民党。在其领导的工人运动中明显感到力量的薄弱和孤立。但是,中共毕竟是当时社会最为激进革命的政治力量,他坚持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与地主资本家进行斗争。

1924年受共产国际建立统一战线的指示影响,中共三大决定联合中国国民党进行国民革命。合作的基础是其反帝反封建的最低纲领与中国国民党的三民主义有许多相同之处。而孙中山先生也希望集中中国革命力量进行国民革命,而不希望中共作为另一革命政党与国民党争衡。这是由他的“一党专政”、“以党治国”思想决定的。(之后的国民党独裁统治也是基于此,不过已经加以篡改修正。)于是国民党决定“容纳共产分子”,双方以党内合作形式共同进行国民革命。而此时的国民党便成为中国各革命阶级的统一阵线。

但是,共产党与国民党虽然都属于革命党,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决定了共产党并不是被国民党吃掉而是合作。共产党的最高理想不是三民主义,而是共产主义。而彻底实现人民权利,争取工人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都是国民党的三民主义没有的。而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形式虽然都因袭苏共模式,但中共的组织运作显然优于国民党,甚至在国民党内部的组织建设上也是“上层国民党,下层共产党”,这是由中共党员的政治觉悟决定和中共铁的纪律保障的。而国民党由于基础组织涣散、纪律的松弛入党的随意性,使得拥有百万余党员的国民党的党力远不如只有几万党员的共产党。

共产党要求党员身体力行,国民党党员多敷衍了事。这就牵扯到党员的执行能力和工作热情问题。在这个方面共产党拥有很大的优势。

由于两党党员的基层工作存在的差别,就决定了两党在运动工农方面能力的差别。也就导致两党的思想在工农两大革命主力军中影响的深浅。

共产党的群众基础是由他的阶级立场决定的。共产党旗帜鲜明地代表工人阶级。因此能够得到起码是工人阶级的拥护。而国民党的阶级立场很模糊。他只是声称代表所有受压迫民众的利益。原因是国民党忽视中国社会的阶级分化,甚至回避“阶级”的说法。而所谓民众具体所指并不明确。在大革命时期,我们可以将其阶级立场定为代表工人、农民、中小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然而各阶级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因此我们可以断定这种同盟性质,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即使存在也是不稳定的,较为涣散的。“党内有党”本身就证明了这个党派组织的不严密。

合作中的党争——清党的原因

正因为国共两党存在着如此多的差异,就决定了国共的党内合作面临的矛盾也是在所难免的。中共是寄人篱下,弄不好要被国民党吃掉,而国民党也要顶住社会上“赤化”的压力,因此国共之间的合作是有离心力的,表现在时时出现的摩擦,比如西山会议派的出现,比如中山舰事件,比如“整理党务案”。

在思想战线上,共产党的言论占据了绝对的主导,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等等等等都是思想斗争的领袖、各革命刊物的主笔。而国民党的理论建设则局限于孙中山、戴季陶寥寥几人,甚至国民党的机关报要大量抄袭共产党的机关报。导致国民党内更加人心涣散。

又因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在组织建设上的差异,导致了两党的凝聚力的差异。国民党涣散的组织很容易被共产党控制,而中共的组织严密却令国民党望而生畏。蒋介石感慨“党内有党,无异于自取灭亡。”国民党党员对共产党的戒心也越来越重,对国民党的前途越来越失望。于是两党在合作期间虽然互有渗透,但在党员吸收上则更有利于中共。大批具有革命理想热情的国民党青年纷纷投向共产党的麾下。甚至有“国民党是中共的过渡”的说法。因此国民党的“纯粹党员”十分恐惧共产党的宣传攻势,“容共”转化为“容国”。而作为独立的革命政党,为了自身的纯洁性、独立性,“清党”成为在所难免的问题。按照当时国共两党的党力,国民党很有可能被共产党同化。

清党的结果

国民党的“清党”其实是国民党的一次迫不得已的自救行动,又要坚持新三民主义的信仰又不能被更先进的共产主义吸引,这在当时国民党党员的思想上是很难做到的。即使是蒋介石、汪精卫等在当时也常常使用共产党发明的词汇,如“左中右派”,“联共”等等。因此要保持国民党思想的纯洁性,政治地位的独立性,加强组织凝聚力,就必须对共产主义有所甄别。但是国民党的理论家又不能公开反对孙总理生前制定的三大政策。于是清党变成了很棘手的事情。蒋介石用武力将共产党强行驱逐出去,是当时比较简单的做法。但是因为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和共产党主张有很多的相同之处,所以蒋介石等又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加以歪曲篡改和诡辩。于是造成了国民党内部的思想大混乱。信仰危机空前威胁着组织涣散的国民党。

为了和共产党划清界限,蒋介石采取了比较极端的做法。就是把共产党拥护的加以摈弃,共产党反对的却进行勾结联合。导致了清党以后的国民党迅速向右转,也导致了自身革命性的丧失,其革命政党的蜕变。于是原来是斗争对象的地主、大资本家,一下子成为了革命党的座上客,而广大的工人、农民被无情地抛弃了。而不要工农的“革命党”,不要工农的“革命政府”,是不可能拥有牢固全面的政治基础的。

国民党在取得北伐胜利,成为国家执政党后,声称将代表全体国民的利益,而不是像共产党只代表工农的利益,这是孙中山“全民革命”的思想的后遗症,也是其在国共合作期间政策的延续。尽管如此,阶级矛盾的尖锐性却更加暴露。国民党既要代表压迫工农的资本家和地主,又要去为受剥削的工农说话,这种自相矛盾的政策导致了两不讨好的情况,既没有让地主资本家死心塌地地支持国民党,也没有让工人农民重新信任国民党。国民党的阶级基础的丧失,也是其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而就在清党的短短几年间,国民党由一个全民参与的多阶级联合革命的革命政党,迅速变为抛弃人民一意孤行的独裁政党,倒退到比1924年以前甚至是1919年以前的国民党还要落后的政党,这种历史倒退是一个革命政党所不能承受的。我们只能说,清党以后的国民党已经死了。

清党对国民党来说,原本是要纯洁队伍,加强组织凝聚力的自救运动,但是由于合作期间国共两党主张相似,党员也互相渗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而中共为了保证其地位的纯洁性独立性,从没有将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的名单交给过国民党,因此国民党在清党令下达是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分不清跨党党员和纯粹党员,导致了斗争扩大化,人人自畏的局面,同时由于党的政策的全面右转,稍为激进的国民党员便遭到迫害,而土豪劣绅却乘机投机革命,这就是所谓党内人才的逆淘汰。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退党、脱党的有几十万之多,而就在着几十万党员中很多都是具有正义感责任心和革命理想的热血青年。这实在是国民党的最大失败!

因此,在清党之后的国民党已经病如膏肓,无可救要了!

怎样清党

如果说清党是形势所迫,势在必行,并不过分。但是到底应该如何避免发生后来的种种恶果,确实值得商榷。就是说到底应该怎样清党?

把共产党赶出去,是对的,因为国民党确实有被共产党同化、“吃掉”的危险。但是,是不是真得刀枪相对,大开杀戒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首先我们还得回到清党的源头——两党的差距上来,因为国民党的组织建设不利,革命理论建设的瘫痪,导致了共产党对国民党同化的局面。因此,作为要做国民革命领导人的国民党,首先必须强化自身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一个政党的思想是她的灵魂,三民主义在当时的中国社会确实具有空前的科学进步性,但是,三民主义只能老老实实地靠自己的理论威力来征服群众,征服知识分子,而不可能靠军队的介入,靠大批判和大压服,这些都无异于自掘坟墓!

要让三民主义者坚定三民主义的实现,坚定对三民主义的信仰,就必须要积极推进三民主义的不断革新,让三民主义的政治魅力说话,来“清党”,当时的国民党高层显然没有认识到理论的威力,并且对自身的理论魅力已经灰心丧气,甚至不敢和共产党人争论 ,生怕被共产党先声夺人地扣上反革命的帽子。

组织建设是政党的骨架,作为用先进理论为指导的革命政党,在吸收党员时,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考察审核,并长期对其进行监督规范,批评惩戒,以达到纯洁思想,捍卫信仰的目的。而国民党只是一味追求党员数量,忽视党员质量,严重影响了党的战斗力,并给党造成了沉重的人员负担。在和长一段时间里迷信军权的蒋介石等一大批国民党高层,把原本应该领导军权的党权,反置于军权之下,使得党权逐渐沦落,政党的生命力也随之日益枯竭。

这样,国民党既不搞思想建设,也不搞组织建设,只是破碗破摔地想依靠军队坐稳江山。而没有革命党员带头组织的军队就和土匪军阀是一样的,在由拥有铁一样纪律的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面前,当然是不堪一击的。这样的军事独裁政府也是必然失败的!
原帖由 qingod_2007 于 2008-4-13 00:24 发表
再转一篇,版主觉得不妥就删了吧,我没意见。
————————————————————————————————————
论国民党的清党
天下为公 @ 2006-11-25 18:23
民国十六年,在北伐战争胜利在望之时 ...

我并不喜欢删帖。
如果不涉及论坛安全,不是纯灌水或者骂人,内容偏左偏右都无所谓,我无意干涉也觉得不应该干涉,大家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当然,极左极右是不欢迎的。走极端只会也只能造成分裂。
原帖由 落日圆 于 2008-4-12 23:32 发表
应该说现在大陆这边的人所受的正面教育还没有把孙总理捧到高大全的程度,经历过蒋民国时期的人还是比较少的。
国民党的组织建设是TG帮助完成的?此点本人不敢略同,能否详细说明一下。

国民党的组织建设确实是TG帮助完成的。从改组到国民党一大召开,到基层组织和党员发展,从农运、农团军到国民军的思想政治工作,都离不开中共的鼎力襄助。涉及的方面还不少,不再一一展开了。
经历过孙民国的人是很少了,经历过蒋民国的人却不少。:lol
因意识形态的缘故,大陆一边肯定不可能把孙中山捧为高大全。过去把一方捧成伟光正,贬对方为阴丑黑的做法,早已开始修正。现在刻意抹黑、抱残守缺,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更多的反而在岛上。:D
]]
战略宏观上讲的多,微观上讲得少,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国民党的基层组织是共产党帮忙建立起来的。

其实当时国民党各省、县党部大多都有共产党员身影,很多甚至是共产党元先期建立的。在建立这些党部的时候,各县党部还建立了农民自卫军,这基本上都是共产党员发动起来的。

井冈山根据地最早的王佐袁文才部队其实就是这样一只农民自卫军。王佐最早是绿林,袁文才是共产党,当地建立国民党省党部的时候,袁文才招安了王佐,建立自卫军。

清党之后,自卫军就成了赤卫军,呵呵。
原帖由 月冷 于 2008-4-13 12:51 发表

   本人显然没有那么大的面子!:D 他的水平应该与杨奎松先生差不多,

水平谁高谁低的不好比较,名气大的水平未必就高。
主要是看三点:治史的态度、史料的掌握、史料的解读。
原帖由 月冷 于 2008-4-13 12:51 发表
本菜的资料正在整理,观点就是:
   国共两党都是在从苏共的学习中,发展起来的,不同的是中共学习得彻底,而且有所创新;而国民党是民主无量,独裁无胆!
学得两头都不象,也没有更好的发展孙自己的政治思路,所以国民党在27年取得上风,以至在北伐后,取得名义上全国政府地位。
实际得益苏联援助,特别是军事上,帮助很大!

你拟的这个提纲,估计3天都谈不完。
跟专家过招,最好挑史学界目前争议比较大的话题,或者就他的著作当中的一些存疑之处展开,问题越具体越好。能够把一、两点基本讲透,就已经很不错了。
像本帖这种涵盖面大、当中歧路众多的出题方式,只适合于论坛讨论,就算是写历史专题研究的网文,也是不合适的。
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他是杨奎松先生的学友吧
本菜可能有长期在他手下学习的机会,所以嘛
我的问题实际就是就是第5点,
此后,中共走上武装斗争道路,如果没有27年的分裂,
中共有否可能吃掉国民党,以至国民党只能通过暴力手段强力“分共”?
其他的是跟大家讨论的
原帖由 月冷 于 2008-4-13 14:13 发表
我的问题实际就是就是第5点,
此后,中共走上武装斗争道路,如果没有27年的分裂,
中共有否可能吃掉国民党,以至国民党只能通过暴力手段强力“分共”?

这问题恐怕不大好谈,几近于架空。:lol
或者直接问他对杨奎松论文、专著相关提法的意见,准备起来相对省事些。
做专家专访其实很累。
首先要做的就是学术史。你得把过去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论文,加上近年的学术突破,基本上先捞清楚。
做学术史的意义跟背棋谱差不多。比如布局阶段,你需要知道哪种类型哪位专家棋手是怎么下的,后来谁有哪些创新,效果怎样。
根据负负得正的原则 ,412是一次进步的行动。是在清除中国近代市场经济体制普及过程中挡在前面的绊脚石(苏联走狗),所以是万分正确的。412万岁!
原帖由 塞上云烟 于 2008-4-13 20:24 发表
根据负负得正的原则 ,412是一次进步的行动。是在清除中国近代市场经济体制普及过程中挡在前面的绊脚石(苏联走狗),所以是万分正确的。412万岁!

中国近代市场经济体制普及过程?
蒋介石真正推行过资本主义吗?你先讲讲统制经济是怎么回事。
负负得正的原则=敌人反对的,就是我们要支持的。
老竹子,你这是在拾毛泽东的牙慧呐。
当时北洋军阀反对赤化,所以老蒋也反对,这明明就是敌人反对的老蒋也反对啊!;P
]]
原帖由 塞上云烟 于 2008-4-13 22:18 发表
电脑出问题了,回帖很困难。
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到当今,从社会生产力进步的角度,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封建时代到现代,从小农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过程,所以是一部市场经济体制普及史。
其实人类从 ...

你这是在用宏观叙述来代替微观研究,不过也没所谓,我们一条一条来就是。
第一,中国经济史从来就不是经济自然发展的进程史。具体原因,我想不用多解释了。
第二,近代中国有两次机会有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一次是1927年国共合作,另一次是1946~1947年旧政协的协定。
从量的确不是进程史,而是正弦线状,轮回 史。根本原因是人口与自然负荷关系,王朝更替规律。但经济状态,是小农小交易经济。
27年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这点恐怕论坛多数人不会同意。假如 国共不分家到国民党名义统一中国,当时的苏联手里有两大王牌,一是和 老蒋规模 相当的冯玉祥部,一是共党,到时候再加上一点苏联援助,那国民党的政权都是个问题,先例是俄罗斯二月革命的资产阶级的下场。从马克思的阶级暴力学说上看,资和社根本不可能共存,妥协的例子从来没有过。
原帖由 塞上云烟 于 2008-4-13 22:18 发表
其实人类从古到今都是广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只不过古代没有工业革命后这么明显。
国民政府时代中国走的就是普及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

广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从古到今?这话颇令人费解,希望老竹子能够自圆其说,无论西方经济学也好,政治经济学也好,总得有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才好。
国民政府是如何普及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道路的呢?具体的经济制度有哪些?经济结构是怎么样的?国家资本主义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关系如何?统制经济该怎么理解?
原帖由 塞上云烟 于 2008-4-13 22:57 发表
从量的确不是进程史,而是正弦线状,轮回 史。根本原因是人口与自然负荷关系,王朝更替规律。但经济状态,是小农小交易经济。
27年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这点恐怕论坛多数人不会同意。假如 国共不分家到国民党名义统 ...

照你这么说,你还是回到了政治学和思想史的话题上来了。
什么叫轮回史?
27年走不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不用你回答了,前面的追问也不用你回答了,另外开个专题吧,我专候着呢。
本帖是人家专讲“四一二”的,不要扯得太远,你自己知道前面那个为“四一二”山呼万岁的理由站不住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