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历史疑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19:56
周厉王被国人暴动推翻后的共和体制为什么还是回到了君王独大体制?我国历史上游牧民族的酋长联盟制为什么最后都变成了君王独裁制?比如辽的联合酋长制,比如蒙元库里尔太会议制度的消亡,还有清朝从八王议政转变成皇帝专政。为什么呢?周厉王被国人暴动推翻后的共和体制为什么还是回到了君王独大体制?我国历史上游牧民族的酋长联盟制为什么最后都变成了君王独裁制?比如辽的联合酋长制,比如蒙元库里尔太会议制度的消亡,还有清朝从八王议政转变成皇帝专政。为什么呢?
效率高吧,史载的八王议政就没聚齐过几次,蒙元就更是了,方圆万里跑一起开会:L
有个比较流行的解释是文明的特性使然。
专制较为高效,特别是在战争时期

民主其实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一些人鼓吹民主,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增加自己的被选举权利,而非真是为普罗大众的切身利益出发
或者说是东方民族的神权思想~~
或者说上层建筑必须和经济基础相适应
我记得当时的那个不算共和体制.
贵族政治有什么好
原帖由 jumin 于 2008-4-3 16:19 发表
或者说上层建筑必须和经济基础相适应

正确答案加十分

退一万步来说
当时的联络方式之落后
也不可能搞什么民主

否则只怕中华民族早就分崩离析了
地理环境决定了,古典民主是爱琴海城邦的专利。

而且周历王那会的“共和”含义和现在的也差很多,说是权臣专制还差不多。
原帖由 从此 于 2008-4-3 20:37 发表
而且周历王那会的“共和”含义和现在的也差很多,说是权臣专制还差不多。

能不能与僭主政治作个比较呢?
一个天经地义
一个名不正言不顺吧

呵呵
还是当时的政治环境决定的
分封制的时候天子的权限比封建时期小得多
共和是共伯和.:b :b :b
;P 如果说西周的短暂共和离夏之前的部落联盟制1000-2000年了,是传统因素致使其短命。那么辽、蒙古的传统一直是部落联盟制,为什么雄起不过一两代人就变成君主独大呢?

特别是蒙元,在成吉思汗之后以及库里尔太会议选举的历任大汗期间,蒙古几乎攻略了整个欧亚大陆的北部,而忽必烈废库里尔泰篡位之后,阿里不哥、海山武装反对忽必烈,术赤后裔也基本持反对态度。这个充分说明了其传统因素要求坚持选汗的能量不小啊。为什么最后是忽必烈体系胜利了呢?但是忽必烈体系胜利之后,忽必烈体系很健康么?短短的96年时间换了几任皇帝?大多数皇帝十年不到就被推翻,直到了末帝,帝位才稳定的归属一人几十年。但是元朝也因此耗尽了自己的能量,蜕变成北元去了。
原帖由 马甲1号 于 2008-4-3 21:52 发表
一个天经地义
一个名不正言不顺吧

一个天经地义------------指僭主政治?
一个名不正言不顺吧-------指权臣专制?
还是应该倒过来?老马讲讲清楚啊。
下次我把嘿啦啦找来

人家是先秦史国内的专家之一哦

真名就不透露鸟:D
嘿嘿,拍了心口的事可要落实哦。
迟迟找不来,月月你就自己顶上。
先秦可不归我管

嘿啦啦最近可能去某个墓地挖坟了,我到时候和他说
政治制度法律制度都得有技术条件的支持才行,你要把无罪推定和沉默权拿到1000年前,还不乱了套才怪了!
罗马也有类似的经历,在古代技术条件下,似乎统一的大帝国想保持统治的有效最后都转化为君主专制
真正意义上的君主绝对专制仅仅存在于短命的秦王朝。汉以降由于董仲舒等儒生的努力,君王始终要受到天道规则的制约,并辅之以丰富的图谶内容,这些神秘主义理念的传承为历次革命或谋反都提供了形上领域的支持,直到隋时才逐渐消亡。然而利用灾异、鬼神以及如宋明儒者般占据道德制高点来制约君权成为了人们的共识,也正是从儒家理想中逐渐演化出中国最早的民主思想。而这一点却是被以往学界所忽视的,他们往往将民主理念视作舶来品,这样就很容易导向西方中心主义的异端。
明清的皇帝受到的约束很少,本朝的就更少。
原帖由 aleeo 于 2008-4-5 14:33 发表
明清的皇帝受到的约束很少,本朝的就更少。

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只是表面形态,更为深层的是道义与私欲之争,而后者不光表现为君臣父子间,更发生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有“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以天下奉一人”之说,所谓众不能治众,治众者寡也。我们对君权的限制过去主要立足于“为仁由己”,但在历史大潮下儒家思孟一系的道德理想主义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私欲之泛滥收拾不住。失望的今人方试图从制度上根本避免因恶人、恶君所导致的政治风险。然而今人的努力亦并不如想象中那样成功,这就是夫子所言之“人而不仁如礼何?”任何制度都缺不了真心向善的人们来维护,须知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也没有永远时髦的理论,看来我们又当重新向宋明儒者致敬了,因为程子的“存天理,灭人欲”确实是任何制度成立的基础哪。
原帖由 chish 于 2008-4-4 23:38 发表
政治制度法律制度都得有技术条件的支持才行,你要把无罪推定和沉默权拿到1000年前,还不乱了套才怪了!

是的。必须符合社会现实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要求。
比如交通法、劳动合同法,立法原意肯定是好的,但如果太超前了,到底是保护了还是损害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呢?
弱势群体这个词汇本来就不应存在于法治社会!你说谁是弱势群体呢?我立马就可以举出反例!;P

法治社会只有相对人或者相对群体!相对是可以转化的!

题外话啊!

可以认为古代社会、自然条件制约,造成了这种状况,那么为什么古罗马的贵族共和制存在时间长,并且能多次反复(被推翻后在复辟)呢?
]]
原帖由 aleeo 于 2008-4-5 14:33 发表
明清的皇帝受到的约束很少,本朝的就更少。

明朝官员受到文官限制也不少(典型如万历立储),像清朝那样的绝对专制明朝并未推行
原帖由 老鼠笼蒸包子 于 2008-4-3 14:56 发表
周厉王被国人暴动推翻后的共和体制为什么还是回到了君王独大体制?我国历史上游牧民族的酋长联盟制为什么最后都变成了君王独裁制?比如辽的联合酋长制,比如蒙元库里尔太会议制度的消亡,还有清朝从八王议政转变成皇 ...


库里台是原始社会的残余,是N个互相不统属的大小部落打得头破血流之后喝讲茶的场所。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后,制定了《扎撒》(法典),有了国家和法律,黑社会模式就不需要了。

库里台就变成多余的东西,只是因为统一的时间太短,原来各部落势力还在,所以暂时没有取消罢了。
明代的文臣集团极其强大 。。。不然不会有大礼仪这种事出来
原帖由 国务顾问 于 2008-4-6 09:39 发表

明朝官员受到文官限制也不少(典型如万历立储),像清朝那样的绝对专制明朝并未推行

少不少要看跟谁比。跟唐宋比,那当然很少啦;跟后世比,也能说不少。但是君权强烈膨胀的主要阶段是在明朝完成的。
皇权和相权之争其实是皇权和士权之争。士大夫作为一个团体,其主导意识形态当然是道义,而皇帝作为个人,当然是以自己的欲望作为斗争目标。所以当士大夫的地位强的时候,君权受到的约束就多,比如宋朝;士大夫受到摧残的时候,君权就可以膨胀甚至独裁,比如明清。至于当代,士大夫被当作一个阶层消灭掉了。
所谓士大夫,从元朝开始就在道义上自我消灭了。
原帖由 八达岭 于 2008-4-6 12:23 发表
所谓士大夫,从元朝开始就在道义上自我消灭了。

何出此言?
集 体 附 逆
何为逆?非我族类?
元朝很晚才开科,何以附?
附逆最多的是农民。
前面不是说君主有权力,士大夫有道义吗?

士大夫从元朝起就没有道义了。

要说有道义,只有文天祥还有道义。

赵孟頫晚年号称名声显赫,“官居一品,名满天下”。但是赵孟頫之流有什么狗屁道义呢?:@

元末士大夫回家建立土围子联合元朝军队打红巾军,这笔帐后来由朱皇帝收了。:b

明朝开国后,洪武皇帝朱元璋就经常羞辱士大夫,为啥?就是因为这些所谓士大夫都是二臣,狗屁道义也没有,不修理他们,怎么建立新道义呢?

满清入关后,士大夫又集体附逆了,纪晓岚专门负责删改又中国传统书籍,有什么狗屁道义?

清末,士大夫干脆代替满清贵族和谐农民起义,比元末还不如。

到了民国,士大夫就更没道义了。
元朝好歹也是中国历史的正统之一,服从元朝就一定有错吗?元朝虐待读书人,又有多少读书人给元朝卖命呢?至于赵孟頫,他在士大夫群体中的地位跟周作人一样,后世没少鄙视他的人品。我身边就有这样看待他的。
朱元璋建立了道义。好个道义。连孟子也说是叛逆,自己要彻底独尊了。他的忠实继承人干脆杀尽天下人读书种子,敢问这是何种道义?
]]
看明史一定要搞清一个概念

洪武皇帝朱元璋是汉人反蒙人+农民反地主,

就是说民族矛盾+阶级矛盾,

阻力大,反抗力就大,杀人自然多。

这一点和大多数农民起义是不一样的。

孙中山是汉人反满人,但孙中山不反地主,动了民族结构,但是没动社会结构,所以阻力小多了,以至于海峡两案都供奉孙中山的牌位。
楼上不妨解释一下什么是天下的道义,也不妨解释一下对付农民起义有什么不妥。
而且最好论证一下对古代和对当代的双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