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问题让西方媒体“很受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5:26:37
西藏问题让西方媒体“很受伤”
毕研韬 刊发时间:2008-03-28  光明网-光明观察   在近期西藏问题上,西方部分媒体将专业操守摒弃殆尽,蜕变成赤裸裸的“宣传机器”。用中国留学生的话说,西方媒体比中国媒体的宣传手法高明多了,已达致“洗脑无痕”的境界。事实上,西方对宣传的研究远比中国深入。美国传播学者迈克尔·斯普劳尔曾说:宣传就是“暗中行事。它劝服人们,看上去却好似没有这么做。”
美国心理战专家理查德·克罗斯曼更为坦率:上乘的宣传看起来好像从未进行过一样;最好的宣传应该能让被宣传的对象沿着你所希望的方向行进,而他们却认为是自己在选择方向。

  西方媒体究竟是如何宣传的呢?总的来说,西方主流媒体不屑于造假新闻,它们报道的消息从局部看很可能是真实的。但是,这些被无限放大的“局部真实”拼凑起来的中国形象却未必是真实的。换句话说,“局部的真实”可以制造出“整体的不真实”。

  譬如说,西方媒体在提到西藏时总会说,1951年中国军队“占领”了西藏。媒体不断重复相同的信息,结果就在西方人的“集体记忆”中构建出“中国在50多年前军事占领了西藏”的“真实”,而1951年前的西藏历史似乎是一片空白。

  美国传播学者保尔·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选择性机制”说,人们倾向于接触、理解和记忆与自己的既有观点相吻合的信息。社会学家R. F. Hamilton和J. D. Wright也发现,很多知识分子会漠视与其世界观不符的数据;世俗的观点常常会影响他们的判断。

  西方媒体在报道达赖喇嘛时,常常配发他标志性微笑的照片,并反复强调他的“非暴力”主张,结果就塑造出了达赖喇嘛真诚、善良的国际形象。当人们遇到与该形象不符的信息时,往往会本能地否定新信息。加上中国政府在西方世界的“专制”形象,就导致“无论中国现在怎么说,这里没有一个人会相信。”

  在西藏问题上,西方媒体放弃了“两面俱陈”的专业原则,几乎一面倒地引用“亲西藏”人士的消息,并引用其他“亲西藏”人士的评论加以佐证。西方记者似乎忘记了中国有十三亿人。当然,这与中国的媒体策略失误不无关系。

  对于中国舆论的谴责,有西方媒体认为这是中国政府一手操纵的。甚至有人评论说,中国的网络雇佣军倾巢而出了。而我的体会是,这次中国民间似乎比中国政府感受更深、反应更快。不少中国留学生感叹说,“西方媒体实在太坏了。”于是才有了YouTube等境外互动媒体上中国留学生的强力反弹。如果西方媒体将其视为“愤青”或是“极端民族主义分子”,那说明对今天的中国实在是缺乏了解。

  传播学上有个“冲突的螺旋”现象,说一旦对对方产生负面印象,那么对方的任何言行自己都会朝负面解读。当冲突的双方都进入这种状态时,就出现了所谓“镜子意象的局面”:双方都视对方为恶魔,而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今天,中国公众和西方媒体是否已经处于这种状态?笔者的感觉是,两者之间已到了互不理解、互不接受的地步。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June T. Dreyer注意到:中国的“新传统主义”人士反对全盘西化;他们当中许多人曾在国外留学,对西方的某些方面并不认同。今天,中国有多少人曾经或正在海外学习?他们对西方媒体的感受和评价是否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当然,批评西方媒体并非意味着笔者完全认同中国媒体的表现。中国的媒体策略和新闻理念虽有些许进步,但远未能“与时俱进”,已经阻碍了中国的“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中国在西藏问题上的某些操作手法确实值得我们反省。

  令人欣慰的是,香港部分中文媒体,如《亚洲周刊》、《星岛日报》、《东方日报》等,在西藏问题上没有明显受意识形态的干扰,展示出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凸显了香港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优势。同时,西方也有部分媒体基本恪守了专业操守,所以我们不能一刀切地指责所有西方媒体。

  衷心希望汉藏两族人民能够加深了解、相互尊重、和睦共处。

  2008年3月27日(当地时间),于爱尔兰。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西藏问题让西方媒体“很受伤”
毕研韬 刊发时间:2008-03-28  光明网-光明观察   在近期西藏问题上,西方部分媒体将专业操守摒弃殆尽,蜕变成赤裸裸的“宣传机器”。用中国留学生的话说,西方媒体比中国媒体的宣传手法高明多了,已达致“洗脑无痕”的境界。事实上,西方对宣传的研究远比中国深入。美国传播学者迈克尔·斯普劳尔曾说:宣传就是“暗中行事。它劝服人们,看上去却好似没有这么做。”
美国心理战专家理查德·克罗斯曼更为坦率:上乘的宣传看起来好像从未进行过一样;最好的宣传应该能让被宣传的对象沿着你所希望的方向行进,而他们却认为是自己在选择方向。

  西方媒体究竟是如何宣传的呢?总的来说,西方主流媒体不屑于造假新闻,它们报道的消息从局部看很可能是真实的。但是,这些被无限放大的“局部真实”拼凑起来的中国形象却未必是真实的。换句话说,“局部的真实”可以制造出“整体的不真实”。

  譬如说,西方媒体在提到西藏时总会说,1951年中国军队“占领”了西藏。媒体不断重复相同的信息,结果就在西方人的“集体记忆”中构建出“中国在50多年前军事占领了西藏”的“真实”,而1951年前的西藏历史似乎是一片空白。

  美国传播学者保尔·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选择性机制”说,人们倾向于接触、理解和记忆与自己的既有观点相吻合的信息。社会学家R. F. Hamilton和J. D. Wright也发现,很多知识分子会漠视与其世界观不符的数据;世俗的观点常常会影响他们的判断。

  西方媒体在报道达赖喇嘛时,常常配发他标志性微笑的照片,并反复强调他的“非暴力”主张,结果就塑造出了达赖喇嘛真诚、善良的国际形象。当人们遇到与该形象不符的信息时,往往会本能地否定新信息。加上中国政府在西方世界的“专制”形象,就导致“无论中国现在怎么说,这里没有一个人会相信。”

  在西藏问题上,西方媒体放弃了“两面俱陈”的专业原则,几乎一面倒地引用“亲西藏”人士的消息,并引用其他“亲西藏”人士的评论加以佐证。西方记者似乎忘记了中国有十三亿人。当然,这与中国的媒体策略失误不无关系。

  对于中国舆论的谴责,有西方媒体认为这是中国政府一手操纵的。甚至有人评论说,中国的网络雇佣军倾巢而出了。而我的体会是,这次中国民间似乎比中国政府感受更深、反应更快。不少中国留学生感叹说,“西方媒体实在太坏了。”于是才有了YouTube等境外互动媒体上中国留学生的强力反弹。如果西方媒体将其视为“愤青”或是“极端民族主义分子”,那说明对今天的中国实在是缺乏了解。

  传播学上有个“冲突的螺旋”现象,说一旦对对方产生负面印象,那么对方的任何言行自己都会朝负面解读。当冲突的双方都进入这种状态时,就出现了所谓“镜子意象的局面”:双方都视对方为恶魔,而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今天,中国公众和西方媒体是否已经处于这种状态?笔者的感觉是,两者之间已到了互不理解、互不接受的地步。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June T. Dreyer注意到:中国的“新传统主义”人士反对全盘西化;他们当中许多人曾在国外留学,对西方的某些方面并不认同。今天,中国有多少人曾经或正在海外学习?他们对西方媒体的感受和评价是否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当然,批评西方媒体并非意味着笔者完全认同中国媒体的表现。中国的媒体策略和新闻理念虽有些许进步,但远未能“与时俱进”,已经阻碍了中国的“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中国在西藏问题上的某些操作手法确实值得我们反省。

  令人欣慰的是,香港部分中文媒体,如《亚洲周刊》、《星岛日报》、《东方日报》等,在西藏问题上没有明显受意识形态的干扰,展示出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凸显了香港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优势。同时,西方也有部分媒体基本恪守了专业操守,所以我们不能一刀切地指责所有西方媒体。

  衷心希望汉藏两族人民能够加深了解、相互尊重、和睦共处。

  2008年3月27日(当地时间),于爱尔兰。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是的,西方的宣传研究细致入微,杀人于无形。中国的国力和环境还做不到,幸好还有“人民战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