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西方媒体是如何妖魔化中国的,西方主流媒体的完美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40:34
转自西西河

主流媒体的完美之作:《围城中的拉萨》

终于忍不住要翻译了。

链接在这里

更精彩的是留言板的留言

---------------------------------------

前言:这是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对西 藏 骚 乱的报道。看完我的翻译和评论,我这个帖子的意图就很显然了。我的方法是一段英文,一段中文翻译,然后是评论。西西河有规定不许全文文摘,但是内容决定形式,我要做的是把主流媒体的写作手法一点点地暴露在阳光之下。没有原文参照,读者就不好理解。还请版主高抬贵手。

开始。首先是标题

Tibet

Lhasa under siege

Mar 17th 2008 | Lhasa
From Economist.com

Our correspondent reports from Tibet

试译如下:

西 藏

《围城中的拉 萨》

2008年3月17日,拉 萨
发自Economist.com

我们的通讯员从西 藏报道


评论:这个标题里的siege用得很好很强大。特洛伊围城用siege,德军包围莫斯科也可用siege。用这个词充分地调动了读者的联想,突出表现了藏 族 人 民 的孤立无助和土 共的野蛮残暴。接下来请看图片:



评论:这个图片用的很妙。很明显是偷拍,隐隐约约地表现了万恶的土 共进行着新 闻 控 制,我们勇敢的通讯员冒着巨大的危险拍下了这历史性的时刻。注意远处土 共的军队密密麻麻,充满了压迫感,近处的废墟则显示着骚 乱后的凄凉。现实主义的白描手法在这张照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是无声胜有声。


第一段:

UNDER the gaze of troops armed with automatic rifles, bayonets and batons, residents of Lhasa’s old Tibetan quarter are now being allowed outdoors after many hours of cowering in their homes. Burnt-out buildings, smashed shop-fronts and piles of looted property are ubiquitous reminders of an orgy of anti-Chinese rioting. Lhasa is back under control, but with a heavy hand.

试译如下:
在装备着自 动 步 枪,刺 刀和警 棍的武 装 部 队的注视之下,拉 萨老 藏 区的居民们在蜷缩于家中许多小时之后,终于被允许出门了。到处烧焦的建筑物,捣毁的店面,成堆的被劫掠财产无时不在提醒着我们一场反 中 国 骚 乱的疯狂。拉 萨在高 压下恢复了控 制。

评论:首先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土 共 军 队的武装到牙齿:自 动 步 枪,刺 刀和警 棍。注意原文没有说步 枪,而是强调了自 动 步 枪。根据我在美国生活的经验,自动武器总是令人恐惧的,因为单发的武器远不如自动武器来的快捷,准确。我要打人根本不需瞄准,只需扫射即可。美国深夜电视节目常有警察与歹徒对射的实况录像,经常是隔着五六米远也打不中,因为人在运动。所以自动不自动,区别很大。

这位说了:这年头不是都是自动步枪吗?谁还用打一枪拉一下枪栓的三八大盖啊?
对啊,所以俺说的都是事实嘛。可是造成什么心理阴影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另外刺刀应该是枪支上的标准装备,警棍估计是防暴用的(你总不能指望土共的部队不带武器,一路裸奔而来吧?也不能要求他们上来就开枪吧?)。把这些一一列出来,可以强调土 共的凶残。还有部队(troops)后面的后缀连词“武装”(armed),还是在强调土共有“武装”。与武器联系在一起的时候用“armed”,这是英文中的习惯用法,完全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也可以用troops equipped with, “装备着。。。的部队”,或者直接用with,这也是符合语法的。但这样一来,土共很黄很暴力的味道就没有了。


接下来,文章强调了是老城区藏 族 聚 居 区的居民走出家门。这里有四点值得注意。

第一,文章用了一个动词“cower”。根据我常用辞典(Random House Webster’s Unabridged Dictionary, 新东方俞敏洪起家的老本钱)的解释,它的意思是“蜷缩,因为恐惧或者羞耻”(to crouch, as in fear or shame)。什么是crouch?你只需要知道《卧虎藏龙》英文是《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就行了。这个词用在这里很明显是为了表示藏 族 人 民的恐惧,想象一下巴勒斯坦人 民躲以色列的空袭的情景吧。其实在我看来,用这个词是个败笔,因为你怎么知道人家是蜷缩在一起的,你记者又没有亲眼看到。但是由于前面对土 共 军 队的细致描写,气氛已经烘托上去了,所以读者是不会注意到这个瑕疵的。顺带提一下一个18+的话题,这种烘托气氛吊胃口的手法,可以在中国古代的艳词淫诗里常见。

第二,文章强调了拉 萨的老城区藏 族 聚 居 区,这说的是事实。但是通过避开对其他城区居民的描写,让人产生错觉:这个只是针对藏 民的。所以文章处处在讲事实,但是通过有选择性地挑选事实,让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一点,并产生一种心理上的错觉。

第三,文章还提到了“许多小时“,集中体现了藏 族 人 民所忍受的不便,力图唤起读者的共鸣。我是一下子想起了找不到厕所憋尿的感觉。

第四,文章提到的是是否能够出门这样的权利,藏 民们连这种基本人权都要先获得土 共的允许,真是太凄惨了。转自西西河

主流媒体的完美之作:《围城中的拉萨》

终于忍不住要翻译了。

链接在这里。

更精彩的是留言板的留言。

---------------------------------------

前言:这是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对西 藏 骚 乱的报道。看完我的翻译和评论,我这个帖子的意图就很显然了。我的方法是一段英文,一段中文翻译,然后是评论。西西河有规定不许全文文摘,但是内容决定形式,我要做的是把主流媒体的写作手法一点点地暴露在阳光之下。没有原文参照,读者就不好理解。还请版主高抬贵手。

开始。首先是标题

Tibet

Lhasa under siege

Mar 17th 2008 | Lhasa
From Economist.com

Our correspondent reports from Tibet

试译如下:

西 藏

《围城中的拉 萨》

2008年3月17日,拉 萨
发自Economist.com

我们的通讯员从西 藏报道


评论:这个标题里的siege用得很好很强大。特洛伊围城用siege,德军包围莫斯科也可用siege。用这个词充分地调动了读者的联想,突出表现了藏 族 人 民 的孤立无助和土 共的野蛮残暴。接下来请看图片:



评论:这个图片用的很妙。很明显是偷拍,隐隐约约地表现了万恶的土 共进行着新 闻 控 制,我们勇敢的通讯员冒着巨大的危险拍下了这历史性的时刻。注意远处土 共的军队密密麻麻,充满了压迫感,近处的废墟则显示着骚 乱后的凄凉。现实主义的白描手法在这张照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是无声胜有声。


第一段:

UNDER the gaze of troops armed with automatic rifles, bayonets and batons, residents of Lhasa’s old Tibetan quarter are now being allowed outdoors after many hours of cowering in their homes. Burnt-out buildings, smashed shop-fronts and piles of looted property are ubiquitous reminders of an orgy of anti-Chinese rioting. Lhasa is back under control, but with a heavy hand.

试译如下:
在装备着自 动 步 枪,刺 刀和警 棍的武 装 部 队的注视之下,拉 萨老 藏 区的居民们在蜷缩于家中许多小时之后,终于被允许出门了。到处烧焦的建筑物,捣毁的店面,成堆的被劫掠财产无时不在提醒着我们一场反 中 国 骚 乱的疯狂。拉 萨在高 压下恢复了控 制。

评论:首先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土 共 军 队的武装到牙齿:自 动 步 枪,刺 刀和警 棍。注意原文没有说步 枪,而是强调了自 动 步 枪。根据我在美国生活的经验,自动武器总是令人恐惧的,因为单发的武器远不如自动武器来的快捷,准确。我要打人根本不需瞄准,只需扫射即可。美国深夜电视节目常有警察与歹徒对射的实况录像,经常是隔着五六米远也打不中,因为人在运动。所以自动不自动,区别很大。

这位说了:这年头不是都是自动步枪吗?谁还用打一枪拉一下枪栓的三八大盖啊?
对啊,所以俺说的都是事实嘛。可是造成什么心理阴影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另外刺刀应该是枪支上的标准装备,警棍估计是防暴用的(你总不能指望土共的部队不带武器,一路裸奔而来吧?也不能要求他们上来就开枪吧?)。把这些一一列出来,可以强调土 共的凶残。还有部队(troops)后面的后缀连词“武装”(armed),还是在强调土共有“武装”。与武器联系在一起的时候用“armed”,这是英文中的习惯用法,完全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也可以用troops equipped with, “装备着。。。的部队”,或者直接用with,这也是符合语法的。但这样一来,土共很黄很暴力的味道就没有了。


接下来,文章强调了是老城区藏 族 聚 居 区的居民走出家门。这里有四点值得注意。

第一,文章用了一个动词“cower”。根据我常用辞典(Random House Webster’s Unabridged Dictionary, 新东方俞敏洪起家的老本钱)的解释,它的意思是“蜷缩,因为恐惧或者羞耻”(to crouch, as in fear or shame)。什么是crouch?你只需要知道《卧虎藏龙》英文是《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就行了。这个词用在这里很明显是为了表示藏 族 人 民的恐惧,想象一下巴勒斯坦人 民躲以色列的空袭的情景吧。其实在我看来,用这个词是个败笔,因为你怎么知道人家是蜷缩在一起的,你记者又没有亲眼看到。但是由于前面对土 共 军 队的细致描写,气氛已经烘托上去了,所以读者是不会注意到这个瑕疵的。顺带提一下一个18+的话题,这种烘托气氛吊胃口的手法,可以在中国古代的艳词淫诗里常见。

第二,文章强调了拉 萨的老城区藏 族 聚 居 区,这说的是事实。但是通过避开对其他城区居民的描写,让人产生错觉:这个只是针对藏 民的。所以文章处处在讲事实,但是通过有选择性地挑选事实,让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一点,并产生一种心理上的错觉。

第三,文章还提到了“许多小时“,集中体现了藏 族 人 民所忍受的不便,力图唤起读者的共鸣。我是一下子想起了找不到厕所憋尿的感觉。

第四,文章提到的是是否能够出门这样的权利,藏 民们连这种基本人权都要先获得土 共的允许,真是太凄惨了。
我倒被关到牢里来了?”
我等着雪太傅来答疑了。

通观整段,第二句的内容是关键,而第四句是总结性的画龙点睛。同时文章有意识地没有说为什么在大昭寺会有武装人员驻扎,为什么要检查朝圣者的身份证,为什么最终朝圣路线会被封闭。从我们的角度看,也许是因为这里发生过骚 乱,也许根本就是因为天黑了。作者没有写,我们无从猜测。脑海中留下的就只是这样一幅画面:暴力威胁下无奈的朝圣者。
这个世界太CNN了.
第一句的full extent和第二句的extend well into之间并无必要的联系。他给别人的印象是汉族区的灾情严重,但是即便汉 族区的灾情是最轻的,他这么写法也是对的。所以这段根本没有给出任何实质上的论述,而只写出了一个印象。
让我们看看这些所谓的倡导“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西方媒体的丑恶嘴脸:@ :@ :@
终于见到西方的残忍,,就像吃人骨的,,不留一点渣子。。

集体癫狂的西方媒体。。恶心得要死。。
原作似乎已经太监鸟……:L
原帖由 dj98dx 于 2008-3-29 11:25 发表
让我们看看这些所谓的倡导“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西方媒体的丑恶嘴脸:@ :@ :@

自由未必公正,平等未必正确……
学习英文的好教材!赶快下载,不是学英文的,很难体会这样的语言的。:D
西方媒体一向就是这种德性, 什麽和中国有关的东西就算是很正面的在他们手上写出来就令人觉得很负面. 不要对西方媒体有什麽幻想. 每次看完时代对中国的报导和评论都要讲粗话..:D
非常非常非常的不满意共产党的洗脑能力
这个大大的批评!:@ :@ :@
快点学
西方媒体几十年来一直在给老百姓洗脑
现在只有那些仇视中国的白痴才会相信这些报道.
不要忘了,很多英国传媒人有流亡藏人同学,还在大陆改革后派出留学生之前。噶举派仲巴活佛63-67年就在牛津读艺术,宗教和心理学。
太XE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