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不争气”的朝代:宋朝富国弱军之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9:58:00
按:这是对宋朝历史问题军方定的调子?
2008年03月25日 11:40解放军报【大 中 小】 【打印】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宋朝在中国历史中,总是不免与“耻”和“恨”之类的负面记忆联系在一起。也难怪,在强汉盛唐所创造的辉煌比照下,宋朝的疆域只有唐朝的一半,对外战争更是屡战屡败,北宋灭亡时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被新崛起的蒙古铁骑逼得跳海。武力衰弱,对外屈辱,就是这个王朝在历史上给后人留下的窝囊背影。

这个被人戏称为“史上最不争气”的朝代,却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生产力最发达、社会最繁荣的朝代:北宋的国民生产总值,居然是清“康乾盛世”的两倍多,都城汴梁“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集市“通宵买卖,交晓不绝”。宋朝时四大发明占三项并开始得到广泛使用。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感叹:“谈到十一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富裕文明使大宋成为当时世人仰慕的国度。

褒贬往往是由视角差异决定的,贬者关注的是军事实力和民族利益,褒者关注的是综合国力、尤其是文化成就。而这一切,又都与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有关。“陈桥兵变”起家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为提防武将像他那样“黄袍加身”,创立了文武分途、以文制武的国策,导致武将地位低下,文人地位崇高的畸形现象。赵匡胤的后代中没有出李世民这样的一代雄主,却出了徽宗这样的画家、书法家。在皇帝的表率下,大小官员平时咬文嚼字,卖弄文采,风花雪月,浅斟低唱,以附庸风雅为能事;而一遇国家危机却推诿扯皮,束手无策,甚至请神棍作法来击退敌军。这样昏聩无能的朝廷,“自作孽,不可活”。

一个时代的政治和军事总是互相影响的。宋朝的立国精神、国家政权体系和国防政策已决定了其中看不中用的军事实力。从宋朝立国开始,限制武官、防范武将是其军事制度的重要特点。宋朝重视文科的选拔,其完备的文官制度甚至为近代西方国家效仿,但对军事人才的培养几乎是零,北宋几乎没有出现开疆拓土的名将,南宋在卫国战争中锻炼出来的岳飞、韩世忠等杰出将领也多被猜疑。政治上的文官治国,全社会重文轻武,使得军人社会地位不高;经济上的发展成果,也被不合理的兵役制度造成的庞大常备军耗费得所剩无几。科技上的先进发明,在军事上的应用犹如昙花一现,没有形成持久稳定的战斗力。可以说,经济科技上的优势,始终没有成为军队建设的支撑。

宋朝所走的是一条舍弃武备建设而通过发展经济实现富裕的道路。因此,“兵虽多而战力弱,国虽富而兵不强”,自始至终受制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因为它没有强大的军力作保障,无异于一条腿走路,无异于是把自己养肥了任人宰割。苟且偷生的小朝廷要实现社会长期健康的发展和繁荣,谈何容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明朝国制仿宋而设,亡于北方外敌似乎是历史走了一个轮回。富国不等于强兵,民富国不强的民族,终将无力再立于民族之林,几百上千年前如此,几百上千年后亦如此!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这是一个立足历史经验和现实环境做出的英明决策。只有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我们选择的发展道路才不会被外部敌对势力打断,我们的经济建设才不会因之而受到影响,我们的统一大业才不会受制于人,我们发展的和平环境才不会受到各种因素的破坏。按:这是对宋朝历史问题军方定的调子?
2008年03月25日 11:40解放军报【大 中 小】 【打印】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宋朝在中国历史中,总是不免与“耻”和“恨”之类的负面记忆联系在一起。也难怪,在强汉盛唐所创造的辉煌比照下,宋朝的疆域只有唐朝的一半,对外战争更是屡战屡败,北宋灭亡时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被新崛起的蒙古铁骑逼得跳海。武力衰弱,对外屈辱,就是这个王朝在历史上给后人留下的窝囊背影。

这个被人戏称为“史上最不争气”的朝代,却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生产力最发达、社会最繁荣的朝代:北宋的国民生产总值,居然是清“康乾盛世”的两倍多,都城汴梁“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集市“通宵买卖,交晓不绝”。宋朝时四大发明占三项并开始得到广泛使用。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感叹:“谈到十一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富裕文明使大宋成为当时世人仰慕的国度。

褒贬往往是由视角差异决定的,贬者关注的是军事实力和民族利益,褒者关注的是综合国力、尤其是文化成就。而这一切,又都与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有关。“陈桥兵变”起家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为提防武将像他那样“黄袍加身”,创立了文武分途、以文制武的国策,导致武将地位低下,文人地位崇高的畸形现象。赵匡胤的后代中没有出李世民这样的一代雄主,却出了徽宗这样的画家、书法家。在皇帝的表率下,大小官员平时咬文嚼字,卖弄文采,风花雪月,浅斟低唱,以附庸风雅为能事;而一遇国家危机却推诿扯皮,束手无策,甚至请神棍作法来击退敌军。这样昏聩无能的朝廷,“自作孽,不可活”。

一个时代的政治和军事总是互相影响的。宋朝的立国精神、国家政权体系和国防政策已决定了其中看不中用的军事实力。从宋朝立国开始,限制武官、防范武将是其军事制度的重要特点。宋朝重视文科的选拔,其完备的文官制度甚至为近代西方国家效仿,但对军事人才的培养几乎是零,北宋几乎没有出现开疆拓土的名将,南宋在卫国战争中锻炼出来的岳飞、韩世忠等杰出将领也多被猜疑。政治上的文官治国,全社会重文轻武,使得军人社会地位不高;经济上的发展成果,也被不合理的兵役制度造成的庞大常备军耗费得所剩无几。科技上的先进发明,在军事上的应用犹如昙花一现,没有形成持久稳定的战斗力。可以说,经济科技上的优势,始终没有成为军队建设的支撑。

宋朝所走的是一条舍弃武备建设而通过发展经济实现富裕的道路。因此,“兵虽多而战力弱,国虽富而兵不强”,自始至终受制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因为它没有强大的军力作保障,无异于一条腿走路,无异于是把自己养肥了任人宰割。苟且偷生的小朝廷要实现社会长期健康的发展和繁荣,谈何容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明朝国制仿宋而设,亡于北方外敌似乎是历史走了一个轮回。富国不等于强兵,民富国不强的民族,终将无力再立于民族之林,几百上千年前如此,几百上千年后亦如此!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这是一个立足历史经验和现实环境做出的英明决策。只有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我们选择的发展道路才不会被外部敌对势力打断,我们的经济建设才不会因之而受到影响,我们的统一大业才不会受制于人,我们发展的和平环境才不会受到各种因素的破坏。
明朝国制仿宋而设,亡于北方外敌似乎是历史走了一个轮回;funk ;funk
我看明更像是承元制,况且明前期战斗力并不弱
明亡于李自成,清在只不过是坐收渔翁之利
内乱     才是亡国的原因
宋朝的灭亡不是因为军力不足
而是因为自尊心受损的情况下
不顾一切的战略抉择
同志们,注意,这是解放军报的文章,这个是很有意思的
原帖由 月冷 于 2008-3-25 15:45 发表
同志们,注意,这是解放军报的文章,这个是很有意思的

怕就怕这样愤青误国
北宋和南宋被辽国和金国长时间压制
以至于在金国和蒙古兴起的时候
完全丧失了理智与虎谋皮
其实当初如果放下成见支援辽国和金国,让他们作为屏障,
将金国和蒙古拖住的话
胜负犹未可知

但是事情是不能假设的
在长期的积弱之后,很容易因为自卑和积怨而让自己丧失了正确的战略判断
不要以为宋朝是最文弱的朝代
实际上她是最愤青的朝代
而她又恰恰是被愤青所害的朝代
原帖由 马甲1号 于 2008-3-25 16:04 发表
不要以为宋朝是最文弱的朝代
实际上她是最愤青的朝代
而她又恰恰是被愤青所害的朝代

汗了~~~~~可真敢说~~!!秦侩----愤青?贾世道----愤青?赵构----愤青?徽宗钦宗----愤青?岳飞----愤青?文天祥----愤青??

宋的灭亡其根本就在于重文轻武,关愤青什么事?要说宋愤?呵呵,那是褒奖它了,宋以前的各个朝代的文人佩剑出行,宋以后却只会摇着扇子附庸风雅,我到多想宋能多出几个愤青,起码骨气尚在。。。
]]
中国历史上N多昙花一现的小朝廷就这么被无视了?:@
原帖由 马甲1号 于 2008-3-25 21:47 发表

看看楼上的楼上的回复
那就是我给的答案,愤青和佩剑是是两回事
现在的愤青有几个摸过真枪的?

那你到是说说宋是被哪几个愤青给害的啊???
]]
联金反辽是宋徽宗一时的愤青所干下的蠢事,但联蒙反金则是因为金国失地之后想从南宋那里补偿回来,南宋可以说是被迫反金的。
国家安全只能靠自己,幻想倚靠外部力量,只能灭亡
原帖由 Abyss1g 于 2008-3-26 06:59 发表

一相情愿的马后炮~~~~辽金当时对宋的威胁比蒙古远远大的多。。蒙古地处偏安一隅,而且势单力薄,连国家都算不上,仅为部落联盟,远远比不上威胁了宋二百年国家安全的辽金,所以你只不过是事后放马后炮而已。。。且 ...

或许是我一开始没有说清楚
南北宋放在一起说了。。。。
呼呼
麻烦你也分开来研究,谢谢
要知道女真灭辽的时候
辽宋已经和平多年,几乎没有打过仗了
但就是文弱的愤青们内心中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思想是最严重的
当时种师道援辽抗金的设想是代表一部分军方的看法
不过大部分军方的看法和所有文官集团的看法却是乘机完成太祖太宗都没有完成的不世基业

如果阁下有兴趣,可以查一下两宋灭亡前几年的历史就可以了
至于阁下问我愤青都有谁
我觉得这个问题和“赤壁之战被歼灭的八十三万曹军都叫虾米名字”有的一拼
]]
宋的灭亡其根本就在于重文轻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