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的历史,有必要给热血青年门扫盲---致漫长的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1:55:27
]]
]]
前面讲过,中国历史在帝王世袭政治时期,包括四个时代,即夏商周时代、秦汉晋时代、隋唐宋时代和元明清时代。这四个时代的主要事件及其历史发展变化特点见表2-6。
  这四个循环时代是根据中国历史循环发展特点和对"统一"概念的重新认识所提出来的。所谓中国"统一",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天下共主"即宗藩政治体系下多民族的统一。
  首先,"统一"是一个政权概念,"统一是国家主权和最高行政权力的集中"(2) ,没有一个能集中全国主要政权力量的政府,不能算作统一。当然,历史上中国与藩属部落或者附属邦国的政治体系,也是中国历史政治统一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政治体系,在八帝时代宽松的政治环境中逐步发展,随着"天下共主"的夏朝的建立,这种政治体系也就随之形成,一贯而至清朝结束而结束。
    其次,"统一"是一个地理概念,它必须囊括一定的地理范围,在中国,这个地理范围就是古代所谓的"天下",即中国传统地理范围。在中华传统地理范围内,完全的地理统一或者在宗藩政治体系下的地理范围同样具有统一特性。需要说明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地理范围(不包括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方国或者部落所据地域)应是中国传统历史地理的最核心部分,是中国国家历史地理的根源和基础。因此,秦始皇版图被一些学者称为"中国本部"(此称谓欠妥)。历史发展表明,中国历史上,凡能全面占据或者超过秦始皇版图者,大都具有统一特性,否则就是一个分裂政权。不过,面积超过而未占据秦始皇版图者,不能算为一中央王国政权,如历史上的匈奴、鲜卑、北魏、回纥、突厥、吐蕃、辽、金、蒙古帝国(非元朝)等,它们虽然面积接近甚至超过了秦始皇版图,但它们不是中国历史上的中央王国政权,而只能是藩属国或者分裂政权。
  第三,"统一"是一个民族共同体概念。直至西历21世纪的今天,任何国家都有一个主体民族团体,这个国家往往以这个民族的文化作为背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包括汉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所以,中国的统一不仅仅是汉民族的统一,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统一。但是,由于中国历史上宗藩政治体系的特殊性,一个中央王国与多民族藩属或者分裂政权的组合体系,往往是中国统一的主要模式。
  第四,"统一"还是一个稳定性概念。一个战乱不止、内战和边战不断、发生全局性动乱的政权无所谓统一。
  由此,所谓"统一"是一个包含政权、地理、民族共同体和稳定性在内的综合性概念。认识中国的统一特性,就必须从四个方面去把握。
  时至今天,由于认识"统一"概念的差异以及中国历史朝代循环发展特点和分裂状态下的多政权、多民族的存在,往往使人们混淆对中国历史本质的认识。黄仁宇、许倬云先生和美国汉学家费正清不约而同地提出的中国历史由第一帝国(秦汉)、第二帝国(隋唐)和第三帝国(明清)构成的理论,虽有独到之处,但不全面系统。历史学家葛剑雄先生说得好:"中国的历史不应该只是朝代的历史,更不应该只是中原王朝或汉族王朝的历史。我们应该站在今天的、中华民族的、客观的立场上看待历史上的一切政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囿于封建的、正统的、汉族的观念。" (3)因此,站在历史角度,在中华民族内部,民族没有内外之别,政权没有正僭之分。不论是多数的汉族政权还是少数的少数民族政权,不论是统一的全国政权还是孤立的、地方的或者局部的政权,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中国历史发展状态及其独特特点的历史观,才是正确的中国历史观。
--------------------------------------------------------------------------------------------------------------------------------

我们所理解的统一的特点

第一,开创朝代名声显赫
  代表每个时代开始的朝代:夏、秦、隋、元都有一个名声显赫的"身世"。夏朝源自万世称颂的尧舜禹时代,秦朝源自战国七雄中最大的一"雄"--秦王国,隋朝源自迅速强大的北周帝国,元朝源自具有"世界帝国"之称的蒙古帝国。尧舜禹时代、秦王国和蒙古帝国在中国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唯独北周不为大众所注意。其实,北周也是一个在明主治下迅速崛起的强大帝国。
  北周立国于西历557年,西历560年具有雄才大略的杰出政治家周武帝(宇文邕,560-578在位)即位。572年他计杀控权乱政的大臣宇文护,实现亲政,开始励精图治,实行多方面的改革。首先,他放免战俘和奴隶,解放生产力;其次,精心策划,坚决地消灭了大行于南北朝的佛教,"民役稍稀","兵师日盛";第三,强化中央集权,果断打击世族和豪族,广辟农田,兴修水利,国家经济迅速恢复;第四,改革府兵制,加强军队建设,于577年消灭北齐,统一北方。可惜的是,就在周武帝准备"平突厥,定江南",实现全国统一的战略目标时,不幸病逝,年仅35岁。周武帝死后1年,重臣杨坚篡夺了北周军政大权,并继续推行改革。随后,杨氏在短短10年内,平定北周旧臣尉迟迥、司马消难等人的拥兵反抗、灭后梁、灭陈朝,实现了全国统一,可见北周的殷实和强大。
  当然,杨坚本人也是一个更胜于周武帝的英明的政治家,可以说他依靠强大的北周,成功地完成了周武帝的未竞事业。
  作为一个大历史循环时代的启始朝代,夏、秦、隋、元他们之间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就是说它们在中国每个循环时代的开始时期所处的地位是极其相似的。其中,特别是秦和隋的历史,更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在中国历史上,秦汉和隋唐极其相似。秦与隋都是完成统一的王朝,但又都是短命的。更巧的是,两个朝代都只有两代帝王。完成统一的国君(秦始皇和隋文帝)都是有才干的,政绩亦佳,然而继位的(秦二世和隋炀帝)都是昏庸之辈,短短的几年便激起人民的造反,从而断送江山。还有,这两个短命的王朝虽然昙花一现,但在典章制度方面都有过重大贡献。汉承秦制已是史家的共识,唐承隋制亦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这两个短命王朝之后,都是极其强盛的帝国,且分别出现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历史景观。更为奇特的是,这两个帝国都是四百余年的天下。(4)
  根据台湾史家柏杨的发现,"任何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5) 秦、隋两朝和其它没有形成大一统帝国的朝代一样,就是没有通过起瓶颈时期而夭折。这又是它们的一个共同点。
  第二,一循环三大朝代
  在中国四个大历史循环期中,每个循环时代均有三个大的统一朝代,并且三个大一统朝代由一个创始朝代和两个强盛朝代组成。三个大一统朝代中,创始朝代虽有统一天下的名声,但却历时短暂(夏朝虽然延续455年,但比起550多年的商朝短得多了);接着,第二个朝代最强、疆土最大、时间最长、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文明最发达;第三个朝代次之。
  第二个大一统朝代比创始朝代延续的时间要长得多,有人认为是因为农民起义后所建立起来的朝代寿命比分裂割据状态下统一起来的朝代要长 。(6)商、周;汉、唐;明、清等长寿命皇朝都是农民起义后建立起来的,而秦、隋、元都是在分裂割据状态下统一起来的。似乎很有道理。成吉思汗时期,虽然有一个世界性的蒙古大帝国,但在中国传统钺钟历史地理区域内,南宋及大理政权依然存在。并且其后期,已经开始分化和收缩。到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期,由于连年征战,国力衰弱,其国家势力范围已完全退缩在钺钟历史地理区域内。因此,比之后起的明、清两朝,元朝实在太短暂了,仅存续了97年。
  有历史巧合趣味的是,每个循环中最强大的朝代,即商、汉、唐、明四代,在中期都有过波折,使每个朝代的发展历史自然形成两个阶段。并且,很奇特的是,每朝前半段都政治称治,国家强盛,后半段又都不约而同地在不断的政变或者内乱中衰弱了。商朝的盘庚迁殷、汉朝的王莽篡政、唐朝的安史之乱以及明朝的瓦刺围京,是造成大一统朝代波折的直接原因。这些事件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起因于内乱。盘庚迁殷,主要是迫于"(诸)弟子或争相代立"已有"九世乱"的王室内部斗争压力,王莽则以宠臣篡位,安史之乱起于内政腐败,瓦刺是中国北方蒙古族一部,冲明朝宦官擅权乱政而起兵为乱。二是政变结果没有打破大一统格局。盘庚迁殷"结束了九世之乱",巩固了商朝政权。安史之乱虽遍及北方,逼走唐明皇,但最终被唐朝军队于七年后彻底消灭。瓦刺虽然一度俘虏了明英宗朱祁镇,围攻北京,但最终还是败北,英宗复国。就是更改国号的新莽,她最初虽以改革者的身份出现,但最后也都只存在了15年而复归于汉。
第三,大一统占中国历史的主流
  处于每个循环期第二阶段的最强盛朝代:商、汉、唐和明四个朝代共计历时1545年,占世袭政治时期全部时间的39%;处于每个循环时代第二个统一的强盛朝代:西周、西晋、北宋和前清四朝代次之,共计历时646年,占16%;在四个大循环期中12个大一统朝代,共计历时2795年,占全部世袭政治时代历史时间(3966年)的70.47%,动乱和分裂时间仅占29.53%。分裂与统一是三七开。
  这是按照一般历史朝代更替时间进行统计计算的。如果按照前面提出的"统一"概念去严格区别,虽然中国历史的"统一"时间缩短,但统一仍然是主流。下面对12个大一统朝代的统一时间作分别说明。
  夏朝:是中国"天下共主"(中央王国)加诸侯国政治形式的开始。夏朝第一任君主夏王姒启建国以后,曾大会诸侯于均台(今河南禹县至许昌之间)。夏朝历史上,有扈氏不服,平之;有穷氏为乱,定之。可见,那时的中国式的宗藩政治体系已经形成。不过,夏启以后,太康失国,寒浞篡夏,至少康复国混乱了82年。夏朝中期以后,从孔甲无道开始政衰,诸侯纷纷叛夏,又混乱了114年而最终灭国。故此,终夏一朝,真正统一时间只有259年。
  商朝:商汤(天乙)是中国第一个政治革命者,他于夏后期先后征服葛伯、洛、荆伯、韦、顾、昆吾等诸侯国,凡"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于西历前1600年灭夏建国。商经31世至帝辛(姬纣),中间虽不平稳,但未尝失国。西历前1049年周武王(姬发)大会诸侯于孟津,三年后灭商。故商朝统一时间为551年。
  西周:西历前1040年摄政周公姬旦平武庚和管叔、蔡叔之叛,西周实现完全统一。西周后期,边族犬戎、严狁、姜戎、徐戎、淮夷、荆蛮等内扰,国家负担加重。后周幽王(姬宫涅)无道,宠褒姒废申后,申后便联犬戎杀幽王,西周灭亡,时年西历前771年。西周共计统一269年。
  秦:秦始皇(嬴政)26年(前221年),秦灭六国中的最后一国--齐国,实现全国统一。后来,秦征南越,服岭南,开疆拓土,为中国奠定了核心版图。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同年刘邦、项梁、项羽起兵,过3年而秦灭。故秦统一了12年。
  汉:汉武帝(刘彻)元封元年(前110年)灭南越和东越藩国,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新莽天凤4年(西历17年),吕母、王匡、王凤、马武、王常纷纷起义,国家大乱,失却统一局面。到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13年(西历37年),渐次扫灭群雄,复归统一。到汉灵帝(刘宏)光和6年(183年),黄巾起义爆发,第二年引发全局动乱而致分裂。总汉一代,共计统一274年。
  西晋: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灭东吴,国家实现一统,至晋惠帝(司马衷)永宁元年(301)年由"八王之乱"而引发天下大混战,西晋只实现全国统一21年。
  隋:隋文帝(杨坚)开皇9年(589年)灭陈,标志着动乱与分裂288年的中国又重新实现统一。至大业12年(616年),隋炀帝(杨广)游幸江都,翟让、李密起兵叛隋,天下大乱,隋朝实现统一27年。
  唐:唐高祖(李渊)建德7年(624年),唐军平定江南,突厥入寇为盟而去,中国再度实现统一。唐中期经8年"安史之乱"(755-763),唐朝由盛转衰,虽然藩镇割据,但仍奉唐为帝,并未裂居而王。吐蕃西来,进占川西、甘南部分地区,南诏西南一角,也未彻底动摇唐朝的中央王国地位。不过,自唐宣宗(李忱)大中13年(859),南诏王世龙称帝,并进占播州(今贵州遵义)、南陷安南后,西南大片独立,第二年浙东裘甫起事,内地纷乱聚起,唐朝就此崩乱而亡了。据此计算,终唐一朝,其统一计有227年。
  北宋:北宋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她于西历960年立国,宋太祖(赵匡胤)开宝8年(975)灭南唐李氏,实现全国统一。终北宋一代,东北先后有辽、金,西南有大理,西北后有西夏。但北宋仍不失为一个大一统朝代的特性。这个时代是大发明时代,中国四大发明中有三项: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都产生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是人才辈出的大时代,中国历史上许多鼎鼎大名的人物都出现在这个朝代,如王安石、范仲淹、赵普、寇准、包拯、欧阳修、三苏、司马光、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沈扩、苏颂、李械、柳永、周邦彦、毕升等等;这个时代是经济文化大繁荣的时代,历史学家吕振羽在其《中国历史讲稿》曾明确指出:宋代"处于世界最先进的地位,对世界人类的进步贡献最大。" (7)英国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李约瑟也曾说过:"每当人们研究中国文献中科学技术或技术史的任何特定问题时,总会发现宋代是主要的关键所在。"日本学者摅薮内清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明》一书中也说:
  北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文化方面,在古文复兴的同时,口语文学也兴盛起来;印刷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且发行的书籍不仅仅是儒教经典,还有历史书、诗文集等。在这里值得特别一提的是科学书籍的出版发行。可以说,自古以来没有像北宋皇帝那样重视医学的。……总之,在这个文化发达的历史潮流中,有许多惊人的成就。甚至有人认为,北宋时代可以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以至近代相比。(8)
  北宋还被20世纪末的美国人誉为人类第二个千年的"领头羊"。
  同时,从地域角度看,北宋仍拥有黄河流域及其以南至海的广大地区(与秦始皇版图略同),她仍拥有中国中央王国的核心地域,大理偏居为一藩国。宋钦宗(赵桓)靖康2年(1127)金攻入都城灭北宋以后,南宋的地域就退缩到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域大大缩小,成偏安格局。由此计算,北宋统一了152年
元:元世祖(忽必烈)至元16年(1279)灭南宋,完成统一。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至正11年(1351),刘福通、徐寿辉起义,第二年全国大乱而纷纷格局,元代统一结束。有元一代共计统一73年。
  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15年(1382),灭梁王巴匝剌瓦尔密,平定云南,完成全国统一。明思宗(朱由检)崇祯8年(1635),农民起义军13家72营几十万人会师荥阳,加之东北后金皇太极寇关要紧,全国统一局面破裂。有明一代完整统一253年。
  清: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20年平定三藩,22年(1683)清兵攻入澎湖,进入台湾,郑克爽政权投降,清朝实现全国统一。清朝完整的统治,一般认为可延续到鸦片战争前夕,而实际上,自清仁宗嘉庆皇帝即位(1796)起,全国民变四起,各种起义不断,环中国东西南北四周,西方列强陈兵国门,内乱和外患迭起。因此,可以把嘉庆帝即位年作为清朝大统局面的结束(这也是前清与后清的分界点)。由此,有清一代共计统一113年。
  综前所计,12大统朝代的实际完整统一共计2231年,占全部世袭政治时期(截止1911年)的56.25%。即使不含夏商周三代数据,后9个大统朝代的完整统一共计1152年,占秦始皇以来止于1911年的世袭政治时期54.06%,占秦始皇以来止于2003年共计2224年间的51.8%。可是我们不要忘了,按照中国宗藩政治体系的传统统一观念,那些动乱时期的大一统朝代以及东周、后清等在当时中国的"中央王国"地位是毋庸质疑的,而这些我们都未计算在严格的统一时间之内。
  可见,中国历史的大一统时间比分裂动乱的时间要长,大一统为中国历史主流。历史学家启良说:"中国文明模式的内在特质亦决定了历史必是波浪式的发展,分与合必是一种周期性的运动。但是我还必须强调的是,虽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暗含着中国文明之路的必然性,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分与合可以平分秋色,可以等量视之。我的基本看法是,'合'是中国文明的主流,或曰正题;'分'只是其歧出,或曰反题。'分'虽是中国文明的题中之义,亦为它的存在方式之一,但却同中国文明精神是相悖离的。"(9)
  我的这个结论与葛剑雄先生的结论有所不同,据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统一分裂与中国历史余论"一文结论,他认为从西历前221年至1998年这2219年间,952年的统一阶段占43%。如果算迄清朝结束的1911年,统一阶段占45%。"无论如何,统一的时间都比分裂的时间短"。(10) 我和他的主要区别是,北宋和755年"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他全部作为分裂时期,清朝的统一他计算到1850年,其余统一与分裂的起迄时间部分完全相同,部分略有出入。这里,仅存此一说,供有兴趣者一阅。
  第四,一循环两动乱
  仔细分析中国四大历史时期,我们发现,每个循环时代的第二个统一的强盛朝代:周、晋、宋和清四朝代无一例外地分为两节,周分为西周和东周,晋分为西晋和东晋,宋分为北宋和南宋,清分为前清和后清(详见后面分析),并且具有大一统特性的都是前半节:西周、西晋、北宋和前清,后半节东周、东晋、南宋和后清都无一例外地陷入了全局性动乱和分裂局面。
  我们还注意到,在四个世袭政治大循环期中,每个循环期均有两段具有显著不同特点的动乱和分裂时期。在第一循环代,前771年,西戎灭周后,东周名存实亡。春秋和战国前后纷纷扰扰500余年。在第二循环代,汉末出现一个三国鼎立;西晋过后,又出现连续的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分裂时期。在第三循环代,唐末有一个五代十国时期;北宋过后,又出现南宋、西夏、辽、金、蒙等国分裂时期。
  在第四循环代,按照西历20世纪流行的中国历史分期法,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作为一个重要分界点,1840年以前的清朝被视为封建社会,1840年以后至1911年被视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事实上,由于上层斗争剧烈,政治腐败,贪腐成风,"康乾盛世"末期国家衰败明显,1795爆发了湘黔苗民起义,清政府调动了云贵等七省军队围攻,才把这次起义和谐下去。接着,1796年爆发了更大规模的川楚陕白莲教起义,这一年恰恰是清高宗乾隆皇帝退位和清仁宗嘉庆皇帝即位年份。白莲教起义从开始到最终失败,历时9年,波及大半个中国,"这次大起义充分暴露了清统治阶级的弱点,沉重打击了他们的反动统治,成为清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11) 清朝在嘉庆即位以后,内外交困,各地起义不断,外强侵略与日剧增。
  1798年江西宁州农民起义;
  1802年广东博罗、永安农民起义;
  1805年英国护货兵船非法驶入广州海口;
  1809年英兵船擅自闯入虎门,并非法将带有炮械火药的兵船开至香山县洋面,300英兵公然登陆澳门,占据澳门东西炮台;
  1813年京畿和直鲁豫天理教起义,同年陕西伐木工起义;
  1816年英阿美士德使团第二次来中国,提出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等无理要求;
  1832年英商船非法驶入闽、浙、苏、鲁滨海洋面;
  1840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年;
  1842年英国逼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
  185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4-1885年法国入侵;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同年美英俄等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1911年辛亥革命。
  中国清朝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内部动乱情况下,遭受西方列强的欺凌,主权被侵,领土消割,国家陷入无休止的动乱和外强侵凌之中。因此,1796年以前的清朝应视为"前清",1796年至1911年清宣统皇帝颁布退位诏书,应视为"后清"。事实上,在西方史家心中,1793年英国使臣马嘎尔尼来中国这件事往往是东亚现代史的起点。"白氏通史"亦说:
  乾隆末期以后,"康乾盛世"之谓已徒有虚名。封建统治的腐败没落,预示着清皇朝日渐衰落的命运。封建统治的腐败没落,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乾隆朝末期以后,农民革命的烈火迅速燃遍了大江南北。白莲教川楚陕农民大起义,从嘉庆元年开始,历时9年,使清廷耗银2万万两,严重打击了封建统治。(12)
  台湾历史学家萧一山也从政治角度仔细分析了康乾时期极盛而衰的原因,很有见地。他说:
  (雍正帝)对于清朝的政治,关系很大,若没有他,康熙六十年培养国力的政绩,显示不出来,乾隆六十年好大喜功的威权,发挥不出来。他有一段话说:
  自古为政者皆言宽严相济,所谓相济者,非方欲宽而杂之以严,方欲严而杂之以宽也。惟观乎其时,审乎其势,当宽则宽,当严则严而已。……总之宽严适协其宜,乃为相济,非参杂于宽严之间,而为子莫之执中也。
  这真是超人一等的见解,不仅是他的政治哲学,也可以解释孔子的中庸之道。他儿子乾隆帝就不大懂得了。乾隆帝即位时的"大政方针"说:
  治道贵乎得中,矫枉不可过正。……圣祖久道化成,与民休息,而臣下奉行不善,多有宽纵之弊;世宗整顿积习,仁育而兼义正,臣下奉行不善,又多有严刻之弊。……天下之事,有一利必有一害,凡人之情,有所矫必有所偏,是以中道最难。
  中者,无过不及,宽严并济之道也。昔我皇考临御之初,见人心玩十曷 诸宁废弛,官吏不知公事,宵小不知畏法,势不得不加意整顿,以除积弊。乃诸臣误以圣心在于严历,诸凡奉行不善,以致政令繁苛,每事刻窍,大为闾阎之扰累。朕即位以来,深知从前奉行之不善,留心经理,不过欲减去繁苛,与民休息,而诸臣又误以为朕意在宽,遂相率而趋于纵弛。……势必至禁令废弛,奸宄复作,良善受其扰害,风俗渐就浇漓,将我皇考十三年教养整理之苦心,功亏一篑。
  他标榜一个"中"字,说是宽严并济,实际有些模棱,绝不如雍正帝标榜一个"宜"字,说宽严不参杂来得更深切。他微说雍正帝过于严厉,而自己要用中道,然吕留良案雍正并未杀曾静、张熙,他一上台就把三人杀了,谁宽乎?谁严乎?我们看乾隆六十年政治,总想模仿康熙,召试博学鸿词,及山林隐逸之士,举行千叟宴,蠲免租赋,编纂群书,尤以《四库全书》为洋洋大观,"六次南巡"为巍巍盛典。然而康熙纂书,颇有学术上之价值,如数理之提倡发挥,因他自己是内行。乾隆帝虚心好学,都不如乃祖,更无创见,只是随意改削实录,伪造历史,替祖宗朽尸上涂粉,借征书来禁书,有人比之于秦火,可以想见其谬妄了。康熙南巡为治河和镇抚,乾隆时既不治河,也无须乎镇抚,只是一味玩耍,锺事繁华,铺张扬厉,选歌征色,供亿无度,江南的老百姓苦极了。他晚年忏悔着说:"劳民伤财,实为作无益害有益。"他一身并无可取之处,学术德行不如康熙,政治能力不如雍正,但在外表上看,乾隆一朝,是清运的鼎盛时代,为什么呢?因为清朝经康、雍两朝的培植芟理,到这时才开花结果,花之盛,果之实,是园丁的功绩,而不是看花食果人的功绩。乾隆帝好像一个纨绔子弟,得了先人的丰富遗产,穷极奢侈,富丽堂皇,实际不是他手上得来的东西。我们若检视他所用的宰辅,就知道他的政治何如了。最初鄂尔泰、张廷玉都是雍正时的旧人,后来嵇氏父子(曾筠及璜)、刘氏父子(统勋及墉)虽际遇少有,而嵇氏功在河防,刘氏信任不专,尹继善也是雍正帝简用的,和舒赫德阿桂都是阃外之勋。于敏中宅心不醇,死后撤享,陈宏谋、陈世倌皆无殊绩,只有傅恒、和坤二人当国最久,宠眷最甚。傅恒因姻戚关系,乾隆帝故意捧场,大致还过得去,也没有什么成就。和坤就不同了,招权纳贿,无恶不作,吏治民风,均败坏在他一人之手,而乾隆始终信任不移,要和康熙、雍正两朝比较一下,就可知隆替升降之故:他既没有雍正杀隆科多、年羹尧的辣手,又没有康熙办鳌拜、明珠、索额图的英明,所以康、雍是政治最清明的时候,乾隆则为盛衰转变的枢纽了。(13)
  清史专家孟森在《明清史讲义》中也说:
  内乱之原,无不出于内虐。康熙间崇奖清廉,雍正时亦勤于察吏。至乾隆则风气大坏。时方自谓极盛,殊不知乱机已遍伏环中矣。高宗(乾隆)于定新疆后,志得意满,晚更髦荒。和坤以容悦得宠,务极其玩好之娱,不恤边远疾苦,此皆盛极而衰之所由也。(14)
  因此,清仁宗(爱新觉罗.颙 琰,1796-1820在位)即位的嘉庆元年,即处于十九世纪前夜的1796年应当作为清朝发展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对外关系史的转折点。
  然而,现在中国史家,编清朝历史,一般写到1840年就突然而止,认为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为古代史,以后则为近代史,不但割断了后清历史,还没有正确区别西方侵略中国的时间界限。事实上,在16-18世纪西方国家一直在侵略中国边境,如葡萄牙、荷兰、俄罗斯等,那时因为中国正处于极盛时期,西方在世界其它地区的侵略和殖民在中国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不过,在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和瓜分完毕世界其它地区以后,西方从18世纪末开始大规模侵略中国了,其中,带领西方国家大规模侵略中国的是以英国和俄罗斯为首的两个罪恶国家集团。所以,1840年鸦片战争只不过是西方国家一系列罪恶侵略中的一个重大侵略事件而已。再说,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方面,也是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开始彻底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因此,清朝应以1796年为界,分为前清和后清,后清的历史一直延续到1911年。这才是完整的中国世袭政治历史。
  后清是"元明清时代"的第一个动乱和分裂时期。
  从1912年开始,虽然孙中山革命推翻了帝制,随后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进入了新的政党政治时期,但随后遭袁世凯窃国、北洋军阀霸政。后来,南京国民党政府独裁统治,未能使国家实现完全统一,即中国仍然未能摆脱第四循环期"动乱和分裂"阶段的延续,政党分治成为这个时代分裂的主要特点,也构成了第四循环期的第二个分裂时代。
  从积极的意义上讲,民国和共和国应该是中国历史发展从世袭政治走向民主政治的一个过渡时期。现在中国的历史发展正处在十字路口,共和国是旧循环的结束还是新循环的开始?或者不再遵循中国世袭政治的循环发展规律,而另劈道路?只有未来的历史才能做出解答。而当前,由于民国和共和国都是过去历史的继续,因此,将其列于"元明清时代"之末作为一个分裂与动乱时段,希望不致引起读者的误解。
  第五,边区民族的循环更替与发展
  前面说过,中国自夏至清都采取一种宗藩政治体系。这种政治模式,体现了一种众星共卫一个中央王国的思想。它的运作依靠两个政策给予支撑,一个是"岁币"政策,另一个是"以夷制夷"政策。
  中国中央政权对宗藩地区从汉朝开始就使用了"岁币"政策。在历史上,一些人把"岁币"政策称为是"曲意怀柔"。"曲意怀柔"四字很是得体,它准确地反映了中央政权对宗藩地区(包括分裂政权或者边族地区)的政治关系,从汉之于匈奴,到晋之于林邑、唐之于吐蕃、宋之于辽金、明之于瓦剌、清之于朝鲜越南等等,无不如此。"曲意怀柔"的直接表现就是中央政府对宗藩政治体系内的边族、分裂政权或者国家,使用"轻贡重赐"政策。如历史上中国对周边的西域诸国、朝鲜半岛国家、中南半岛国家、印度尼西亚、日本(唐以前)等国之间均是采用这种政策。"曲意怀柔"的另一个表现是使用"和亲"政策,这种政策多使用在北方和西域(包括青藏地区)边族方面,中央帝王以其"公主"下嫁边族君长头目以建立和睦关系(一般能取得短暂的和平,不过用不了多久,有时甚至公主仍健在,中央王国与边族两者之间就开事端,可见此策不是治边的根本之道)。和亲政策把"公主"和其嫁妆作为和平的交换物。因此,"和亲"也是一种"岁币"政策。
  "以夷制夷"政策有两层含义:一是,在宗藩区域,中央封其君长(传统酋长、部长或者世袭领导人),法理上宗藩区域属于中国的一部分,而实际实行自治,中央不干涉其内政。由于其长期自治,文化落后,当其军事增强时,往往骚扰边界。为此,中央政府有时支持其一部或者其它部族,削弱其统治,必要时直接进行军事打击,减少其对中央王国的侵扰;二是,在中央王国直接统治区域的边界地区,包括内附和一些叛服不定区域,中央不派官员进行统治,而直接任命其传统酋长、部长或者世袭领导人作为地方行政长官,实现地方高度自治。这样的结果是,边界地区长期独立发展,中央不统其政,在其内乱或遭外敌入侵时内附紧密,在其强大时便试图脱离宗藩体系,谋求独立。
  一句话,边界和宗藩地区政权,在其衰弱内附时,中央政府用"岁币"政策扶其弱,使其继其祀,盛其业;当其强大时,便内掠不绝,引起兵祸,中央政府又用"以夷制夷"政策,实施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打击抑制政策,使其衰弱下去。这种循环发展,随中央王朝的起伏而波动。这种历史循环过程我们可以在朝鲜半岛、中南半岛、西域以及北方地区均可以看到。
  以北方为例,在夏商周时代,北方边区民族被称为粥荤(薰育)、北羌、鬼方、猃狁、东胡、肃慎等;到秦汉晋时代,她们先后统一于匈奴、东胡、肃慎(挹娄、勿吉)、鲜卑、柔然;到隋唐宋时代,她们又先后统一于突厥、 回纥、靺鞨、室韦、辽、金、蒙古;到元明清时代,她们又先后统一于瓦剌、鞑靼、瀚海、女真、蒙古。真可谓民族更替与兴衰此起彼伏,循环往复。历史已经证明,北方民族最初都源自中国内地,而后徙迁北方,长期裂居而生不同民族称谓。她们大都发迹于今天内外蒙中东部及东北地区,成功于今天的内外蒙古广大区域,最后衰弱而被后起北方民族追击,其一部被消灭,一部南下内附,一部被迫西迁西域和中亚地区。她们就像一朵朵自东而西在中国北方漂浮而过的白云,有时繁星点点,有时如大幕片片,西去的云彩消失了,新的朝雾又自东而来,她们在中国北方历史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色彩纷呈的壮丽画卷。她们的循环发展历史是中国中央王国循环发展史的一种印证,她们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黄帝建国的争论,和小日本的搞笑历史

由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和空间问题专家怀特合著的《诠释人类万年》这样说:
  当一些有着相近语言与文化的城邦归顺于一个统治者的权威时,便形成国邦,或者说就是一个国家。埃及是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在5000年后的今天它仍是一个国家,埃及在国家的长盛不衰方面保有无可争议的记录。……。中国北方也在黄河流域孕育了新城邦式的进步因素。和苏美尔和埃及一样,这里已形成将文明传播到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另一个独立的核心。(3)
  作者认为"埃及是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但同时他们又说:"中国……和苏美尔和埃及一样",作为一个有能力传播文明的"独立的中心"不可能是完全处于原始状态的部落。事实上,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比埃及以及苏美尔和印度都要早先出现许多。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连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其他亚细亚人民虽然也有远古的传说,但是没有真正的'历史':印度的'四吠陀经'并非历史;阿拉伯的传说固然极古,但是没有关于一个国家和它的发展。这一种国家在中国才有,而且它曾经特殊地出现。历史必须从中华帝国说起,因为根据史书的记载,中国实在是最古老的国家;它的原则又具有那一种实体性,所以它既是最古的、同时又是最新的帝国。"(4) 这句话在任何时候评价中国的历史发展状况都是合适的。中国是世界最古老的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正如中国现代的史学成果所揭示的那样,中国历史(指进入完善的国家政治文明)确实是世界最早的。然而,我们的官方"正史"却把中国夏朝以前的历史停留在传说时代,有的史书甚至把中国排在四大文明古国之最后,即按照所谓年代排在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印度之后。中国史学界也在中国国家起源问题上存在时间差极大的争论。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事实上,中国的每个朝代,都是一个国家的名称,既然承认有一个夏朝,为何又不承认其为一国呢?"创世纪"以后,既有"酋长会议",又有"部落联盟中的军事首长"以及军队等等表征国家存在的种种"工具",为何又竭力回避国家的存在呢?
  日本不可能按照公式去套自己的历史。日本在西历1世纪以前,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原始部落林立,到西历1世纪末才建立具有方国性质的国家形式,到西历5世纪下半叶国家才逐步取得统一,到7世纪中叶日本才建立像样的国家,并且是全面仿造中国辉煌的汉唐文明而建立起来的。可就是这样一个日本,却将自己的历史一直前推到西历前6世纪,即我国东周春秋周僖王姬胡齐(前681-前677年在位)时代,还若有其事地列出诸天皇世系(既没有史述,也没有考古证明),这个世系进而成为日本引以为自豪的天皇"一姓相承,万世一系"的依据。19世纪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也认为"日本自建国以来二千五百余年"。(5) 甚至,中国的很多历史学者,可以在毫不怀疑其真实性的情况下转述外国历史,而对中国历史却有这是神化、那是传说;这是谬传,那无实证的不断指责,似乎只有他们说的才是真正的历史。殊不知,日本在西历七世纪以前(即在中国唐以前)的历史,大都是出于传说;殊不知,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西历前484-425年)的《历史》(即《希波战争史》)每卷皆以女神缪司之名命名,既没按照年月顺序编年,也没以人物为中心纪传,只能是一个以故事为中心的叙事体。
  我们不主张日本式的好自尊大的历史"冒进"主义,但在史述和考古的支持下,确认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应该是我们后人的责任。我们不能说,现有的历史典籍对国家起源没有留下确切的记录,就永远让它作为历史之外的传说。
  事实上,中华民族及其中华文明自始至终都是独立而系统地发展起来的。"根据河南陕县庙底沟二期墓葬遗骸中的一些具有人种鉴别意义的头骨形态和指数分析,庙底沟人的体质特征不仅与现代蒙古种族较为接近,而且同'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各组之间,在体质上显然存在着更密切的关系。……这一事实一方面反映了庙底沟二期文化和仰韶文化人类的在体质上的连续性,同时也反映出我国黄河中下游新石器时代祖先在人种起源上的密切关系 。'(6)……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宝鸡北首岭仰韶遗址的人骨与蒙古人种 (7),与近代蒙古人各小人种关系相比,接近程度以南亚人种系较多,这就再次为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在群体人类学上和种族特征上的相对单一性,提供了考古学上的依据。"(8) 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认为,从"考古学上看,中国古文化是土生土长的,又是在与周边民族文化交流中发展的。"这里的周边民族自然是中国原始人类的不同氏族或者部族以及后裔。
  但是,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东西方从氏族到国家的转折大致都在距今六千年前;彩陶的产生,由红陶彩陶为主发展为以灰、黑陶为主的文化现象的出现也大体同步。世界三大古文明中心--西亚北非、中国为代表的东亚、中南美,经历过类似的从氏族到国家,而国家又经历过从古国到帝国的不同发展阶段。"(9) 这个思想既同美国社会科学家摩尔根"人类历史的起源相同,经验相同,进步相同"的观点一致,也和王大有先生推导的黄帝建国于距今6500年前的结论相吻合。
楼主懂人种学么???????????????????????????????????
还是到这里先学学把
http://www.sinodino.com/bbs/forumdisplay.php?fid=49
我不研究人种学,所取资料是否有争议无法保证,有错误望指正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也包含着曾经在这块广大国土上生存、繁衍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的历史。

就看见这句了,,逻辑错误,,,其他的就不用看了
写的真够长,大眼一看,还是算了,太片面了,基本属于高中课外读物,还是不浪费时间了。历史在3条主线上同时发生,延续;‘政治 经济 宗教’。你敲的这些只能算1/3的1/3。
的确1/3的1/3不到,楼上的说的很对,宗教之于政治还比较晚,而且尽量我也不涉及宗教,毕竟宗教对我们国家的历史影响不算大.对于经济,已经偏离了主题,只是扫盲贴.所选资料也不是课外读物,而且历史著作本就没有绝对的权威,如果能当课外读物我也很乐意
的确1/3的1/3不到,楼上的说的很对,宗教之于政治还比较晚,而且尽量我也不涉及宗教,毕竟宗教对我们国家的历史影响不算大.对于经济,已经偏离了主题,只是扫盲贴.所选资料也不是课外读物,而且历史著作本就没有绝对的权威,如果能当课外读物我也很乐意
似乎和民国时期的民族史观有些相似,各少数民族都是华夏族分支
扫了一眼,还有事情,没有办法多看
楼主辛苦了,虽然我对这种流水帐一样的普及有点意见,但是还是为你叫好,继续努力,带动起学习风气
历史就是为了政治服务的.
原帖由 dnacool 于 2008-3-23 23:53 发表
我不研究人种学,所取资料是否有争议无法保证,有错误望指正

连自己都不能保证的东西,就给人扫盲?
原帖由 皮逻阁 于 2008-3-24 00:05 发表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也包含着曾经在这块广大国土上生存、繁衍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的历史。

就看见这句了,,逻辑错误,,,其他的就不用看了


这句话是《中国通史》里面的。
中国为最古老之国家,黄种人从古猿到智人一脉相承,中国为黄种人祖先家园,很好,我很喜欢。如果能论证出白种人和黑人也是从我中国起源,我中国既为世界最初形成之国,故我中国为世界万国之根本,万国皆为我中国郡县臣仆就更好了:handshake
原帖由 tomcat650093 于 2008-3-26 22:07 发表
历史就是为了政治服务的.

这是某D的理论,就像妓女说性交都是为了利益交换一样,属于自我安慰。
内容不评,态度很恶劣,随便从百度搜点东西就有资格教训别人了?你以为你是叫兽呀!
少扯谈他族,华就是华夏

中华民族就是指华夏部落的族裔.

其他所谓的东夷之类的,与华夏,与中华何关?
原帖由 多情狙击手 于 2008-3-27 21:37 发表
少扯谈他族,华就是华夏

中华民族就是指华夏部落的族裔.

其他所谓的东夷之类的,与华夏,与中华何关?


这个想法很不好。

楼主的文章很好,不过还不够好,不仅仅是黄种人,白人黑人也是出于我们汉族祖先,中华民族是世界根本,负有领导世界各民族的责任:victory: ;P :D :lol
要说点别人还好,起码东夷和华夏是融合最深的.

我说的东夷还不是说后来指女真之类的东夷。不过就现实来看,倒也是满族和汉族融合的比较深了
东夷就是我们山东这里啊。不过现在的山东人基本上都是从山西那里迁移过来的了。
至于sunyan说的满汉融合的确是这样,有些满族人已经把自己的民族改成汉族了,我们家就有一例
楼主的文章有棒子风范,比如黄种人都是华裔之类
原帖由 dnacool 于 2008-3-23 23:39 发表
接下来中国历史的政治划分(为什么要用政治划分,恩!!是个复杂的问题,一种划分方法,相对于国家的概念),大家简单的理解,就是从原始人类到有社会国家形成的历史
中国历史从国家创始到今天,已经历了65个世纪,可以分为三 ...


讲一个网络常识:你不知道你自己的水平是否比别人高。

所以每次你想给别人“扫盲”的时候,你其实就欠挨一个大耳刮子。

如果想给“热血青年”,“扫盲”那就该挨两个大耳刮子,因为冷血动物比较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