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航天41所研制成功小卫星固液混合动力系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9:23:16


航天41所研制成功小卫星固液混合动力系统
http://www.china-spacenews.com     2008年03月21日 
【大字体】 【小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中国航天报 记者 宋丽芳 通讯员 王文斌
  这是一个奇迹。一个由平均年龄仅有30多岁的12个人组成的团队,仅用短短数年时间,就在塞外青城研制成功了一个重点科研项目——小卫星固液混合动力系统。国内专家评价,这是国内最先进的固液混合发动机样机。中国成为继英、美之后,第三个掌握这种技术的国家。近日,记者走进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六院,见到了这支由41所副所长孙再庸博士带领的团队。
  一次“点拨”托生出个“金娃娃”
    孙再庸开门见山地说:研制小卫星固液混合动力系统,是自己留学回国后从事的第一个项目,也是特别想做的一件事。如果把小卫星固液混合动力系统比喻为“金娃娃”,那么,“金娃娃”的诞生,需要特别感谢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栾恩杰到六院时的一次“点拨”。
  2002年的一天,栾恩杰到六院检查工作时,谈到了他不久前出访欧洲空间局时了解到的国外开展小卫星固液混合发动机研制的情况。闻听此言,院领导为之一振。这种固液发动机具有无毒、无污染等“绿色”环保特性,国外目前也仅有英国和美国掌握这种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六院领导毫不犹豫地表示:可以干。
  可以干,谁来干?在六院,41所是从事固体发动机的专业研究所,副所长孙再庸是院里唯一的“海归”博士,而且所学专业为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也只有他才能胜任这项研究。于是,从2003年8月开始,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41所,由孙再庸牵头。
  由于国内没有经验可供借鉴,孙再庸只能白手起家。他先从国外资料中找到“规定动作”,再从中苦思创新“自选动作”。半年后,从日本留学归来的硕士赵慧杰研究员及时加盟,两人一起摸索并着手撰写立项报告。他们清楚地记得,单单这份立项报告就几经波折,从41所到六院再到集团公司,光大大小小的专家评审会就达10多次,这也使得这份立项报告从“雏形”变为“成熟”。
  2004年10月,国防科工委对小卫星固液混合动力系统项目作出批示,并提供了经费支持。他们立即确定了项目目标——发展小卫星的新型姿轨控动力系统,研制多模式推力小卫星动力系统样机,掌握无氧HTPB基固体推进剂的设计、生产、使用技术,完成固液混合发动机设计性能分析及工作过程数值仿真软件的开发。
  2005年初,时任院长的贺军科将一份报纸交给他们,上面是美国研制成功“太空船一号”用固液混合动力系统的报道,以此表示对此项任务的关注。之后,新上任的院长张玉峰也对此项任务予以高度关注,从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金世学所长则从人力资源保障上为项目组开辟了“绿色通道”,此项目组最后发展成为一支以孙再庸为负责人,“海归”与“本土”高学历专业人员担当主力的“豪华阵容”。有了院领导、所领导的大力支持,项目组人员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成。
  2007年7月,塞外的一个傍晚,首台固液混合发动机样机静静地卧在六院南地试车台上,前来参加试验的项目组人员和来自协作单位人员的眼睛里都透着深深的期盼。当项目组主任设计师张永梅发出“开始录像,数据采集,点火”的指令时,瞬间,从发动机喷管喷出了红色的火焰。随后,在不同的时间设定模式下,发动机自动关机和启动11次,喷出的火焰犹如间歇绽放的礼花,分外耀眼。在那个成功的时刻,祝福、掌声、欢笑、拥抱都传递着一种心情:“以前挑灯鏖战的日子,只为今晚,值了!”
  “金娃娃”第一声“啼哭”的希望
  固液混合发动机样机这个“金娃娃”在六院诞生了!但这其中所需要付出的艰辛恐怕只有那些“曾经沧海”的研制人员才能体味。至今令孙再庸难以忘怀的是2005年7月8日的那次混合模式原理样机进行点火试验的情景。这是一次非常关键的试验,直接关系到原理是否可行,意义十分重大。当试验成功时,孙再庸真是“得意忘形”了,二三十秒钟的试验,他几乎是激动地喊着看完的。因为,他十分清楚“原理可行”就意味着方案走得通,项目能继续做下去。
  研制期间,他们突破了许多关键技术,在总体设计方案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技术创新,取得了原理样机、小推力地面试验测试系统等实物成果,并申报了3项国防专利。
  孙再庸胸有成竹地说:目前,小卫星固液混合动力系统基本能满足小卫星姿轨控动力系统的要求,可以转入工程样机的研制。
  小卫星固液混合发动机样机试验的成功,好比“金娃娃”的第一声“啼哭”,带来的不仅仅是兴奋和喜悦,更是一种希望。目前,我国卫星姿轨控、轨道机动的动力系统多采用液体火箭和固体火箭发动机。固液混合发动机与液体火箭发动机相比,采用氧化剂和固体燃料的固液混合发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无毒无污染、价格低廉等优势;与固体火箭发动机相比,具有可以多次点火启动、关机、推力可调等优点。固液混合发动机在小卫星动力系统的应用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小卫星固液混合动力系统的研制成功是航天预研的一颗硕果,项目组的眼界也因此而放远。他们认为:把这种技术扩展到大型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技术领域,应用于低轨道或亚轨道运载器以及小型运载火箭、大型运载火箭助推器等方面,对于丰富我国航天动力系统的种类、拓展航天动力系统的应用领域、提高我国航天运载技术的整体水平和能力、建立完善的航天运输系统,具有深远的意义。
  孙再庸的项目组期待着,他们的预研成果能尽早在航天产品中一显身手。
  (责任编辑:刘涛)

航天41所研制成功小卫星固液混合动力系统
http://www.china-spacenews.com     2008年03月21日 
【大字体】 【小字体】 【打印】 【关闭窗口】   
    中国航天报 记者 宋丽芳 通讯员 王文斌
  这是一个奇迹。一个由平均年龄仅有30多岁的12个人组成的团队,仅用短短数年时间,就在塞外青城研制成功了一个重点科研项目——小卫星固液混合动力系统。国内专家评价,这是国内最先进的固液混合发动机样机。中国成为继英、美之后,第三个掌握这种技术的国家。近日,记者走进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六院,见到了这支由41所副所长孙再庸博士带领的团队。
  一次“点拨”托生出个“金娃娃”
    孙再庸开门见山地说:研制小卫星固液混合动力系统,是自己留学回国后从事的第一个项目,也是特别想做的一件事。如果把小卫星固液混合动力系统比喻为“金娃娃”,那么,“金娃娃”的诞生,需要特别感谢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栾恩杰到六院时的一次“点拨”。
  2002年的一天,栾恩杰到六院检查工作时,谈到了他不久前出访欧洲空间局时了解到的国外开展小卫星固液混合发动机研制的情况。闻听此言,院领导为之一振。这种固液发动机具有无毒、无污染等“绿色”环保特性,国外目前也仅有英国和美国掌握这种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六院领导毫不犹豫地表示:可以干。
  可以干,谁来干?在六院,41所是从事固体发动机的专业研究所,副所长孙再庸是院里唯一的“海归”博士,而且所学专业为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也只有他才能胜任这项研究。于是,从2003年8月开始,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41所,由孙再庸牵头。
  由于国内没有经验可供借鉴,孙再庸只能白手起家。他先从国外资料中找到“规定动作”,再从中苦思创新“自选动作”。半年后,从日本留学归来的硕士赵慧杰研究员及时加盟,两人一起摸索并着手撰写立项报告。他们清楚地记得,单单这份立项报告就几经波折,从41所到六院再到集团公司,光大大小小的专家评审会就达10多次,这也使得这份立项报告从“雏形”变为“成熟”。
  2004年10月,国防科工委对小卫星固液混合动力系统项目作出批示,并提供了经费支持。他们立即确定了项目目标——发展小卫星的新型姿轨控动力系统,研制多模式推力小卫星动力系统样机,掌握无氧HTPB基固体推进剂的设计、生产、使用技术,完成固液混合发动机设计性能分析及工作过程数值仿真软件的开发。
  2005年初,时任院长的贺军科将一份报纸交给他们,上面是美国研制成功“太空船一号”用固液混合动力系统的报道,以此表示对此项任务的关注。之后,新上任的院长张玉峰也对此项任务予以高度关注,从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金世学所长则从人力资源保障上为项目组开辟了“绿色通道”,此项目组最后发展成为一支以孙再庸为负责人,“海归”与“本土”高学历专业人员担当主力的“豪华阵容”。有了院领导、所领导的大力支持,项目组人员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成。
  2007年7月,塞外的一个傍晚,首台固液混合发动机样机静静地卧在六院南地试车台上,前来参加试验的项目组人员和来自协作单位人员的眼睛里都透着深深的期盼。当项目组主任设计师张永梅发出“开始录像,数据采集,点火”的指令时,瞬间,从发动机喷管喷出了红色的火焰。随后,在不同的时间设定模式下,发动机自动关机和启动11次,喷出的火焰犹如间歇绽放的礼花,分外耀眼。在那个成功的时刻,祝福、掌声、欢笑、拥抱都传递着一种心情:“以前挑灯鏖战的日子,只为今晚,值了!”
  “金娃娃”第一声“啼哭”的希望
  固液混合发动机样机这个“金娃娃”在六院诞生了!但这其中所需要付出的艰辛恐怕只有那些“曾经沧海”的研制人员才能体味。至今令孙再庸难以忘怀的是2005年7月8日的那次混合模式原理样机进行点火试验的情景。这是一次非常关键的试验,直接关系到原理是否可行,意义十分重大。当试验成功时,孙再庸真是“得意忘形”了,二三十秒钟的试验,他几乎是激动地喊着看完的。因为,他十分清楚“原理可行”就意味着方案走得通,项目能继续做下去。
  研制期间,他们突破了许多关键技术,在总体设计方案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技术创新,取得了原理样机、小推力地面试验测试系统等实物成果,并申报了3项国防专利。
  孙再庸胸有成竹地说:目前,小卫星固液混合动力系统基本能满足小卫星姿轨控动力系统的要求,可以转入工程样机的研制。
  小卫星固液混合发动机样机试验的成功,好比“金娃娃”的第一声“啼哭”,带来的不仅仅是兴奋和喜悦,更是一种希望。目前,我国卫星姿轨控、轨道机动的动力系统多采用液体火箭和固体火箭发动机。固液混合发动机与液体火箭发动机相比,采用氧化剂和固体燃料的固液混合发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无毒无污染、价格低廉等优势;与固体火箭发动机相比,具有可以多次点火启动、关机、推力可调等优点。固液混合发动机在小卫星动力系统的应用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小卫星固液混合动力系统的研制成功是航天预研的一颗硕果,项目组的眼界也因此而放远。他们认为:把这种技术扩展到大型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技术领域,应用于低轨道或亚轨道运载器以及小型运载火箭、大型运载火箭助推器等方面,对于丰富我国航天动力系统的种类、拓展航天动力系统的应用领域、提高我国航天运载技术的整体水平和能力、建立完善的航天运输系统,具有深远的意义。
  孙再庸的项目组期待着,他们的预研成果能尽早在航天产品中一显身手。
  (责任编辑:刘涛)
是指hybrid engine?
膏体发动机?

spaceship one上的算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