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安博物馆收藏的枪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1:49:38
英国著名枪械研究专家理查德在枪械领域可谓见多识广,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什么样的枪没见过?”但是,日前当他参观了上海公安博物馆重新布置的枪械陈列室时,不禁对馆长汪志刚翘起大拇指说:“这是我在全世界见过的收藏枪支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博物馆,精彩。”

  据汪志刚介绍,上海公安博物馆收藏全世界17个国家的238支枪械,这次公开展出197支。这些枪械没有一件雷同,也就是说有197个类别。1949年前上海长期有外国殖民者租界,这些租界成为“国中之国”。外国殖民者为了保护自己,到上海后便购置大量各式各样枪械,因此遗留下丰富多采的各国枪械藏品。

  漫步于上海公安博物馆枪械陈列室,仿佛上了一堂形象的世界枪支发展历史课。


中国是现代枪支鼻祖


  汪志刚说,要论现代枪支鼻祖,当属中国。展厅一大群美轮美奂的欧美早期枪支的展柜中,有一件土巴拉叽很不起眼的展品,外形有些像现在的打气筒。这是一支由巨竹制成的突火枪,是中国南宋军事学家陈规于公元1132年发明。突火枪用巨竹做枪筒,内装黑火药、瓷片、碎铁、石子等。燃放后膛口喷火焰,散弹从枪口飞出杀伤对阵敌人。这可说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比西方早了几百年。

  西方到了14世纪初才有人研究兵器。14世纪中叶,意大利人发明了火门枪。但是它仅仅是一根简单的铁管,别无其他零件。展览陈列了不少西方早期珍贵的枪械真品,引人注目。如1640年意大利制造的发火手枪,17世纪英格兰骑兵使用的燧发单管手枪,19世纪美国制造的火帽双管枪等。


名闻遐迩的

柯尔特、勃郎宁枪械系列


  在上海公安博物馆展出的枪支中,以柯尔特、勃郎宁枪械系列的品种为最多。

  柯尔特枪械系列是美国著名枪械设计师和发明家塞缪尔·柯尔特发明设计。1835年,21岁的柯尔特发明了世界上真正实用的转轮手枪,并在英国获得专利,他也因此被誉为“现代手枪的开拓者,转轮手枪之父。”旧上海市警察局曾专门向美国柯尔特兵工厂定制了几千支柯尔特手枪,以供交通警察配带。

  而中国人对勃郎宁枪械系列的设计师约翰·摩西·勃郎宁,印象可能还更深一些。勃郎宁是世界自动武器发展史上里程碑式人物,也是美国有史以来成果最丰富的枪械设计师。1897年勃郎宁设计出第一支采用自由式枪支原理的自动手枪和子弹,没有引起美国重视。于是他转向欧洲,被比利时FN兵工厂看中,所以今天看到的许多勃郎宁枪械都是比利时生产。勃郎宁系列枪械在中国警察武器装备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笔者在上海公安博物馆看到的各种勃郎宁手枪、步枪、猎枪、卡宾枪、轻机枪,应有尽有,都曾在不同时期成为中国警察的主要枪械装备。


镇馆之宝:

孙中山自卫手枪


  博物馆展出的另一些枪支,本身可能并无多少稀奇之处,但因枪支主人的缘故而身价徒增。其中最具价值的无疑是孙中山用过的两支手枪:一支是西班牙制造的阿斯曲拉驳壳枪,俗称“快慢机”。这是一支非常珍贵的礼品枪,枪身纹饰华丽,24K镀金。枪柄用深海贝壳镶嵌。整支枪在冷色聚光灯照射下,令人目眩。

  这支礼品枪边上那支比利时制造的勃郎宁手枪像只丑小鸭,黑黑枪身暗淡无光,小小枪体远没有阿斯曲拉驳壳枪奢华张扬。但就是这支普通勃郎宁手枪,被中国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上海公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原来,1895年10月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脱险赴港,取道檀香山抵达伦敦,被清政府驻英大使诱捕。后经他学医时的老师康德黎鼎力相助才获救。康德黎为防意外,赠送勃郎宁手枪一支供孙中山自卫用。1949年后,曾担任孙中山秘书的国民党元老萧萱的子女将父亲珍藏多年的这支手枪赠交卢湾公安分局,并附上萧萱的亲笔说明,以证实此枪为孙中山的自卫手枪。


杜月笙的枪像水果刀


  博物馆还陈列着一些有浓厚神秘色彩的特种手枪,有些枪支甚至在间谍片中也难得一见。它们有的是从国民党警察局那里接收过来,也有的是解放后破获特务案时缴获。这些特种枪械,或是军事、情报、安全、警察部门担负特殊任务时使用;或被犯罪组织、地痞流氓用于暗杀、恐怖等犯罪活动。

  展品中有一支形似水果刀的小刀枪,为当年上海滩青帮大亨杜月笙所用。在有关杜月笙的种种传说中,最为传奇的说法之一是:杜月笙生前出门,尽管保镖众多,但随身总要佩带一把微型手枪。可真正目睹过这把手枪真容的可以说少之又少。

  杜月笙原是水果摊学徒出身,擅削梨子,喜欢把玩削梨小刀。没人想到他手中这把“水果刀”其实是一把微型手枪。这支6.35mm口径微型枪是在瑞士定造,可以填装一发子弹。这支枪隐蔽性非常强,如果谁想打杜月笙的主意,他就可利用削水果动作麻痹对方,然后出其不意击发子弹,两米之内有绝对的杀伤力。

  旧上海另一大流氓黄金荣用过的手枪也极稀罕。这支6.35mm口径可折叠、比利时制造李若佛转轮手枪,折起来只有鸡蛋大小,又是用24K黄金制成,称三寸金枪。这支微型手枪弹仓内居然可装6发子弹,还有个小皮套,酷似北方人用的旱烟袋。当初黄金荣出入各种社交场合,有谁想到这个“旱烟袋”,竟是能迅速致人于死地的现代化利器呢?中国知名枪械专家钱柏椿说,他一生见过的枪成千上万,这样珍贵的微型枪还是头一回见到。

  还有一种外形酷似烟盒、英国制造的特种枪也十分厉害,可一次装填7发子弹。当枪手开杀戒时,会绅士般掏出烟盒,然后递过来请对方抽烟,对方可能连烟都没看清就吃了子弹。

  神出鬼没的钢笔枪在影视片里出现的比较多,真正能见到实物的想必并不多。公安博物馆里陈列的8支钢笔枪,都是国际名笔外形。杀手们在上衣口袋插上一支,又有谁会怀疑那是杀人武器呢?

  还有一种更小的毒气枪,外形很像短的活动铅笔,全长仅6厘米。子弹就压在枪管内,弹头都经过极毒溶液浸泡。一旦被这种子弹击中,必死无疑。英国著名枪械研究专家理查德在枪械领域可谓见多识广,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什么样的枪没见过?”但是,日前当他参观了上海公安博物馆重新布置的枪械陈列室时,不禁对馆长汪志刚翘起大拇指说:“这是我在全世界见过的收藏枪支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博物馆,精彩。”

  据汪志刚介绍,上海公安博物馆收藏全世界17个国家的238支枪械,这次公开展出197支。这些枪械没有一件雷同,也就是说有197个类别。1949年前上海长期有外国殖民者租界,这些租界成为“国中之国”。外国殖民者为了保护自己,到上海后便购置大量各式各样枪械,因此遗留下丰富多采的各国枪械藏品。

  漫步于上海公安博物馆枪械陈列室,仿佛上了一堂形象的世界枪支发展历史课。


中国是现代枪支鼻祖


  汪志刚说,要论现代枪支鼻祖,当属中国。展厅一大群美轮美奂的欧美早期枪支的展柜中,有一件土巴拉叽很不起眼的展品,外形有些像现在的打气筒。这是一支由巨竹制成的突火枪,是中国南宋军事学家陈规于公元1132年发明。突火枪用巨竹做枪筒,内装黑火药、瓷片、碎铁、石子等。燃放后膛口喷火焰,散弹从枪口飞出杀伤对阵敌人。这可说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比西方早了几百年。

  西方到了14世纪初才有人研究兵器。14世纪中叶,意大利人发明了火门枪。但是它仅仅是一根简单的铁管,别无其他零件。展览陈列了不少西方早期珍贵的枪械真品,引人注目。如1640年意大利制造的发火手枪,17世纪英格兰骑兵使用的燧发单管手枪,19世纪美国制造的火帽双管枪等。


名闻遐迩的

柯尔特、勃郎宁枪械系列


  在上海公安博物馆展出的枪支中,以柯尔特、勃郎宁枪械系列的品种为最多。

  柯尔特枪械系列是美国著名枪械设计师和发明家塞缪尔·柯尔特发明设计。1835年,21岁的柯尔特发明了世界上真正实用的转轮手枪,并在英国获得专利,他也因此被誉为“现代手枪的开拓者,转轮手枪之父。”旧上海市警察局曾专门向美国柯尔特兵工厂定制了几千支柯尔特手枪,以供交通警察配带。

  而中国人对勃郎宁枪械系列的设计师约翰·摩西·勃郎宁,印象可能还更深一些。勃郎宁是世界自动武器发展史上里程碑式人物,也是美国有史以来成果最丰富的枪械设计师。1897年勃郎宁设计出第一支采用自由式枪支原理的自动手枪和子弹,没有引起美国重视。于是他转向欧洲,被比利时FN兵工厂看中,所以今天看到的许多勃郎宁枪械都是比利时生产。勃郎宁系列枪械在中国警察武器装备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笔者在上海公安博物馆看到的各种勃郎宁手枪、步枪、猎枪、卡宾枪、轻机枪,应有尽有,都曾在不同时期成为中国警察的主要枪械装备。


镇馆之宝:

孙中山自卫手枪


  博物馆展出的另一些枪支,本身可能并无多少稀奇之处,但因枪支主人的缘故而身价徒增。其中最具价值的无疑是孙中山用过的两支手枪:一支是西班牙制造的阿斯曲拉驳壳枪,俗称“快慢机”。这是一支非常珍贵的礼品枪,枪身纹饰华丽,24K镀金。枪柄用深海贝壳镶嵌。整支枪在冷色聚光灯照射下,令人目眩。

  这支礼品枪边上那支比利时制造的勃郎宁手枪像只丑小鸭,黑黑枪身暗淡无光,小小枪体远没有阿斯曲拉驳壳枪奢华张扬。但就是这支普通勃郎宁手枪,被中国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上海公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原来,1895年10月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脱险赴港,取道檀香山抵达伦敦,被清政府驻英大使诱捕。后经他学医时的老师康德黎鼎力相助才获救。康德黎为防意外,赠送勃郎宁手枪一支供孙中山自卫用。1949年后,曾担任孙中山秘书的国民党元老萧萱的子女将父亲珍藏多年的这支手枪赠交卢湾公安分局,并附上萧萱的亲笔说明,以证实此枪为孙中山的自卫手枪。


杜月笙的枪像水果刀


  博物馆还陈列着一些有浓厚神秘色彩的特种手枪,有些枪支甚至在间谍片中也难得一见。它们有的是从国民党警察局那里接收过来,也有的是解放后破获特务案时缴获。这些特种枪械,或是军事、情报、安全、警察部门担负特殊任务时使用;或被犯罪组织、地痞流氓用于暗杀、恐怖等犯罪活动。

  展品中有一支形似水果刀的小刀枪,为当年上海滩青帮大亨杜月笙所用。在有关杜月笙的种种传说中,最为传奇的说法之一是:杜月笙生前出门,尽管保镖众多,但随身总要佩带一把微型手枪。可真正目睹过这把手枪真容的可以说少之又少。

  杜月笙原是水果摊学徒出身,擅削梨子,喜欢把玩削梨小刀。没人想到他手中这把“水果刀”其实是一把微型手枪。这支6.35mm口径微型枪是在瑞士定造,可以填装一发子弹。这支枪隐蔽性非常强,如果谁想打杜月笙的主意,他就可利用削水果动作麻痹对方,然后出其不意击发子弹,两米之内有绝对的杀伤力。

  旧上海另一大流氓黄金荣用过的手枪也极稀罕。这支6.35mm口径可折叠、比利时制造李若佛转轮手枪,折起来只有鸡蛋大小,又是用24K黄金制成,称三寸金枪。这支微型手枪弹仓内居然可装6发子弹,还有个小皮套,酷似北方人用的旱烟袋。当初黄金荣出入各种社交场合,有谁想到这个“旱烟袋”,竟是能迅速致人于死地的现代化利器呢?中国知名枪械专家钱柏椿说,他一生见过的枪成千上万,这样珍贵的微型枪还是头一回见到。

  还有一种外形酷似烟盒、英国制造的特种枪也十分厉害,可一次装填7发子弹。当枪手开杀戒时,会绅士般掏出烟盒,然后递过来请对方抽烟,对方可能连烟都没看清就吃了子弹。

  神出鬼没的钢笔枪在影视片里出现的比较多,真正能见到实物的想必并不多。公安博物馆里陈列的8支钢笔枪,都是国际名笔外形。杀手们在上衣口袋插上一支,又有谁会怀疑那是杀人武器呢?

  还有一种更小的毒气枪,外形很像短的活动铅笔,全长仅6厘米。子弹就压在枪管内,弹头都经过极毒溶液浸泡。一旦被这种子弹击中,必死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