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民国很精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7:06:15
作者:逸乐


 公元1912年1月16日紫禁城养心殿东暖阁,大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正老泪纵横的跪在隆裕太后的脚下诉说着时局的艰难,小火炕上的隆裕太后抱着6岁的宣统皇帝无助的看着眼前这个胖子,不久前他还被视为帝国的最后拯救者,转眼间就来胁迫皇帝退位了。

  同样的孤儿寡母,隆裕却远没有慈禧的本事。小时侯听父母的、长大听婆婆的、老公时不时的还和她玩点冷暴力。终于把他们都耗死了,本想着自己当家作主却又遇到了“窃国大盗” 袁世凯,应了那句戏文“天不佑我大清”,隆裕算是没辙了。

  三个月前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在湖北武昌取得成功,湖北军政府成立。武昌首义的成功,鼓舞了全国各地人民的革命斗志,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明确表示脱离清政府,大清帝国土崩瓦解。早在这次起义的6年前既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先生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经过数次起义的失败终于获得成功。在满清长达267年的异族统治中孙先生所领导的同盟会不是第一个反抗组织,远有天地会的“反清复明”、近有太平天国的武装起义,后两者虽然都曾撼动过清朝的统治基石却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究其原因史学家有多种看法,不再一一枚举。其中作者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此提出算是另类视角--------------宣传口号不同。

  自古造反者必先提出一个口号,一是为造反行为找到合适的理由(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嘛),二是为参与造反者壮胆儿(毕竟这是掉脑袋的事)。从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刘福通的“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无不如此。再看“反清先驱”天地会的宣传口号:“反清复明”, 这自然包含了亡国的愤恨以及对旧王朝的依恋,团结了广大同胞的抗争热情,但同时也有很大的局限。因为明朝末年吏治腐败、天怒人怨,未见得比大清强出许多,老百姓要的是填饱肚子,复不复明还在其次,精神上的东西来的快去的也快,随着清朝统治的深入“反清复明”渐渐被许多人淡忘了。

  百年后的太平天国则提出了全新口号:“田产均耕,均田均赋”要达到天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国,并为此制订了理论著作《天朝田亩制度》。在这个国家穷人永远都是大多数,分得了土地的穷苦农民以无比的热情追随太平天国一路攻占了大清半壁江山,可惜只有物质没有精神的生活让他们失去了方向迅速堕落,理想国垮了。
  两次深刻的教训却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数十年后一个全新的口号终于在孙中山先生的口中掷地有声的念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反清复明”+“均田均赋”的现代版,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聚为一体。从此革命党人遇到不愁吃穿的汉族显贵、地主乡绅一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鼓励之,遇到衣不遮体、无产无地的穷苦百姓一律“民生平等,平均地权”诱惑之,汉族同胞都站在了一条战线上,埋葬封建王朝自然指日可待了。可见一个正确口号的提出是革命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细节决定成败啊!
  作者:逸乐


 公元1912年1月16日紫禁城养心殿东暖阁,大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正老泪纵横的跪在隆裕太后的脚下诉说着时局的艰难,小火炕上的隆裕太后抱着6岁的宣统皇帝无助的看着眼前这个胖子,不久前他还被视为帝国的最后拯救者,转眼间就来胁迫皇帝退位了。

  同样的孤儿寡母,隆裕却远没有慈禧的本事。小时侯听父母的、长大听婆婆的、老公时不时的还和她玩点冷暴力。终于把他们都耗死了,本想着自己当家作主却又遇到了“窃国大盗” 袁世凯,应了那句戏文“天不佑我大清”,隆裕算是没辙了。

  三个月前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在湖北武昌取得成功,湖北军政府成立。武昌首义的成功,鼓舞了全国各地人民的革命斗志,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明确表示脱离清政府,大清帝国土崩瓦解。早在这次起义的6年前既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先生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经过数次起义的失败终于获得成功。在满清长达267年的异族统治中孙先生所领导的同盟会不是第一个反抗组织,远有天地会的“反清复明”、近有太平天国的武装起义,后两者虽然都曾撼动过清朝的统治基石却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究其原因史学家有多种看法,不再一一枚举。其中作者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此提出算是另类视角--------------宣传口号不同。

  自古造反者必先提出一个口号,一是为造反行为找到合适的理由(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嘛),二是为参与造反者壮胆儿(毕竟这是掉脑袋的事)。从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刘福通的“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无不如此。再看“反清先驱”天地会的宣传口号:“反清复明”, 这自然包含了亡国的愤恨以及对旧王朝的依恋,团结了广大同胞的抗争热情,但同时也有很大的局限。因为明朝末年吏治腐败、天怒人怨,未见得比大清强出许多,老百姓要的是填饱肚子,复不复明还在其次,精神上的东西来的快去的也快,随着清朝统治的深入“反清复明”渐渐被许多人淡忘了。

  百年后的太平天国则提出了全新口号:“田产均耕,均田均赋”要达到天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国,并为此制订了理论著作《天朝田亩制度》。在这个国家穷人永远都是大多数,分得了土地的穷苦农民以无比的热情追随太平天国一路攻占了大清半壁江山,可惜只有物质没有精神的生活让他们失去了方向迅速堕落,理想国垮了。
  两次深刻的教训却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数十年后一个全新的口号终于在孙中山先生的口中掷地有声的念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反清复明”+“均田均赋”的现代版,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聚为一体。从此革命党人遇到不愁吃穿的汉族显贵、地主乡绅一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鼓励之,遇到衣不遮体、无产无地的穷苦百姓一律“民生平等,平均地权”诱惑之,汉族同胞都站在了一条战线上,埋葬封建王朝自然指日可待了。可见一个正确口号的提出是革命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细节决定成败啊!
 武昌起义后局势对清庭愈发不利,朝堂上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已经束手无策,此时内阁总理大臣奕劻、协理大臣那桐为首的朝臣提出将袁世凯召回以挽回败局的策略,西方列强们也担心中国境内再一次爆发类似“义和团”的运动,在他们看来也只有启用袁世凯才能稳定局面,但这遭到摄政王载沣的反对。载沣就是现在的小皇帝溥仪的亲爸爸,四年前因为光绪帝死后无子,慈禧立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为新君,指定载沣为摄政王,这位皇阿玛上任不久就发布谕旨解除了袁世凯的所有职务,打发他回了老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你袁世凯控制的北洋新军扩张势力威胁到了满族亲贵集团的统治地位呢!说到底是对汉族大臣的不信任。此时载沣虽然反对启用袁世凯,但自己对时局已经无能为力,只好对奕劻等人说:“你们既然这样主张,姑且照你们的办”,“但是你们不能卸责”。那桐回答他说:“不用袁,指日可亡;如用袁,覆亡尚希稍迟,或可不亡”。于是,一道圣旨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给予湖北军务全权,进剿革命军。

  袁世凯到底何许人也?引得朝廷眼巴巴的指望他这根救命稻草?

  袁世凯,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1859年9月16日,生于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袁世凯在镇压朝鲜国内兵变中立下战功,被清庭授予顶戴花翎,加三品衔。1895年12月,袁世凯由军务处大臣荣禄奏派扩练驻天津小站的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聘德国军官十余人担任教习,又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百余名学生任各级军官,并引用和培植一批私人亲信,以加强对全军的控制。这些人以后大都成为清末民初的军政要人。如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等。小站练兵是清末新式军队发展的转折点,也奠定了袁世凯一生事业的基础。在镇压义和团的行动中获得慈禧太后的赏识,从此声誉鹊起,扶摇直上。

  1901年11月,继李鸿章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实授,权势更加显赫。《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迫于内外形势,施行新政。袁世凯表示极力拥护,并借机扩大自己的权力。1902年,兼任政务处参预政务大臣和练兵大臣,在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次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袁世凯任会办大臣,掌握实权。创办各种武备学堂,并聘请大批日本军官担任教习。至1905年北洋六镇编练成军,每镇一万二千五百余人,除第一镇系满族贵族铁良统率的旗兵外,其余五镇都在他的控制之下,重要将领几乎都是小站练兵时期的亲信军官。同时,袁世凯还兼任督办电政大臣、督办铁路大臣及会议商约大臣。在此期间,他在发展北洋工矿企业、修筑铁路、创办巡警、整顿地方政权及开办新式学堂等方面,都颇有成效。通过办理新政,他得以“内结亲贵,外树党援”,处心积虑扩张权势,很快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

日盛则衰、月满则亏,正当袁世凯踌躇满志的时候,倒霉的日子也到了。公元1908年对他一直宠信有嘉的慈禧太后过世,失去了最大政治靠山的袁世凯随即成为满清显贵眼中首要的敌人,摄政王载沣甚至愈联手张之洞杀袁,张中堂以江山社稷为重劝服载沣放弃了这个念头,改为解除袁世凯一切职务让其回老家养病,“袁世凯患足疾,着即开缺回籍养疴”。
  
  对于袁世凯来说这个理由非常荒谬,他的脚在朝鲜战场上的确负过伤,但平时并无大碍。 “你不能看我脑袋大脖子粗,就忽悠我腿有病,我老袁到底有病没病,让我走两步不就清楚了吗?”。可惜载沣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戎马一生的袁世凯只有乖乖的收拾行装回了河南老家。
  
  在彰德洹上村购置了一座大庄园,里面庭台楼阁、水池假山,起名“养寿园”,这的确是一处养老的好地方。袁世凯用足了心思就是要告诉朝廷我已安心归于乡野,不再过问政事。但园子里却专设了电报房,用于随时与他的北洋旧部保持密切联系,朝廷里有他重金贿赂结成死党的庆亲王奕劻,可见袁世凯一直想着东山再起!
  
  在他养病期间,北京的日子也不好过。载沣放逐袁世凯后,任用了一批满族亲信控制军权,将袁的很多旧部革职查办,但袁世凯在北洋军的影响根深蒂固,决非一朝一夕所能铲除。因为他管理军队很有一套,曾重金聘请德国教官进行近代化军事训练,对违反军纪者严厉惩处,对表现优异者立刻予以嘉奖,做到赏罚分明,一改旧军队吃空额,克扣军饷的劣习。每次发饷他都亲自监督营官,把军饷足额发到士兵手中。久而久之士兵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跟袁走,有肉吃”。
  
  他还经常深入各营,接近下级军官和士兵,对各级军官和幕僚,甚至棚头,几乎都能叫出名字,并了解他们的性格和优缺点,以便用其所长。并经常亲临现场观看操练,有一次要阅兵时下起大雨,有人要给他打伞,袁世凯坚决不让,说:“士兵都在雨中,我怎么不能”。。。。。。
  
  您没有看错,我们电视上最熟悉的场景,竟然真实的出现在100年前一个北洋军阀的身上,看来任何名人都是有闪光点的。袁世凯正是用纪律和亲情为纽带打造了一支完全听命于他的铁军,曹锟、段祺瑞、冯国璋、卢永祥、陆建章等日后叱诧风云的民国闻人都来自于这支军队。
 朝廷这边也无暇顾及袁世凯,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一件接着一件,虽然遭到了血腥镇压,但革命的火焰越烧越旺。1909年10月,天津港码头,从轮船上走下两个年轻人,为首的是同盟会的高层骨干,他们怀揣一个重要使命:刺杀大清摄政王--载沣。俩人一路北上,在北京琉璃厂租了一栋房子,开办了一家“守真照相馆”做为掩护,秘密谋划暗杀行动。他们将购置好的爆炸物混装入照相器材当中偷运回国,由一位国际友人带入北京。
  
  俩人详细调查载沣的行踪。醇亲王载沣的醇王府在什刹海附近,载沣每天早上8点出王府,经过鼓楼大街从景山后门进入皇宫。他们本准备在鼓楼大街的矮墙后投炸弹,但正赶上鼓楼大街修扩马路,闲杂人太多,无法行动。后来注意到什刹海和后海分界处的一座小桥银锭桥,环境非常僻静,而小桥附近又有一条阴沟可容藏身。于是决定事先将炸弹埋在小桥下,自己则藏身于阴沟里,待载沣过桥时用电线引爆炸弹,和载沣同归于尽。
  
  这是一次计划周密的自杀性袭击。在晚清,领导人的坐架还是马车,并无有效防护,一旦引爆,目标必死无疑。这种刺杀方法因为简洁有效,被本.拉登在内的众多后生晚辈引用至今。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夜里二人在桥下埋设炸药时被人发现。原来小桥附近有一个车夫,多天前老婆突然和人私奔。戴绿帽子的滋味不好受,半夜没事就起来溜达,走到银锭桥附近,忽然看到有人影在桥下挖土,以为是在埋藏财宝,潜伏在一旁偷看,等到了桥下才发现原来是个奇怪的铜铸装置,他感到蹊跷,于是赶紧报警,警察也没见过这么高科技的产品。
  
  先把它取出,抬到官府。第二天清早,请来了美国使馆的洋大人长眼,才弄清楚原来是一枚威力巨大的炸弹。这可是条爆炸性的大新闻,还没等清朝政府封锁消息,北京的各大报纸就已争先登出“银锭桥下发现炸弹,有人想行刺摄政王”的新闻。多层次、多视角分析了事情真相,有认为这是清廷内部的势力斗争。有人说炸弹中包炸药的报纸写有伦敦字样,而载洵贝子和载涛贝勒正好刚从伦敦回来,很可能是他们搞的暗杀阴谋;也有人分析认为是
  庆亲王想篡权的阴谋,但怀疑到是革命党所为的却寥寥无几,三天后又有报纸登出新闻,说银锭桥炸弹案的凶犯已经抓获,这使二人稍为放心。于是开始策划下一次行动。
  
  在晚清末年,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署打开了封闭已久的国门,作为现代文明标志的报纸也被引入中国,新闻自由的概念第一次被老百姓熟知。由于很多报社都有“外资”背景,使得清政府无权干涉记者们的报道自由。既然政府不能控制舆论,就只好主动出击。于是有“不愿透漏姓名”的官员爆料说这次暗杀很可能是清廷内部争权夺利所为。想以此麻痹真正的刺客,便于抓捕真凶。
  
  两位革命志士虽然报有必死的决心,但斗争经验稍显不足,一时疏忽被警察包围了“守真照相馆”,二人被擒获。由于谋刺摄政王是一个大案,民政部尚书肃亲王善耆亲自审理此案。肃亲王是清朝建国元勋八大世袭王室的第一家,是当时清廷中头脑见识过人的少有人才。他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女儿:川岛芳子。
  
  肃亲王看到从为首的青年身上搜缴的三篇手稿《革命之趋势》、《革命之决心》、《告别同志书》之后,感慨万分,非常佩服这个年轻人的人品见识,更佩服他为革命献身的精神。肃亲王对清廷的腐败也感到深恶痛绝,所以对革命党人的反叛行为也十分同情,他后来说:“如果我不是出生在王族,我早就加入革命党反叛朝廷了”。
  
  两人惺惺相惜了。。。。。。
  
  由于清廷此时已经宣布预备立宪,1910年4月25日清廷法部按照文明国家之法,开庭审理这起行刺未遂案。二人在被告席上昂首挺胸,慷慨陈词,不但没有招供同党,反而争说自己是行刺的主谋,希望以此来为对方减轻刑罚,令在场人士十分动容。
  
  看到这视死如归的气魄,肃亲王意识到:革命党人行刺的目的就是玉石共焚、杀身成仁。杀了他们不仅不能吓倒那些不怕死的革命党人,反而会激发民众对清廷的憎恶和反感。本来加害皇族是满门抄斩的死罪,但肃亲王决定从轻发落二人,以安抚天下人心。
  
  摄政王载沣则主张立斩二人(哭。。。他们杀的是我啊,你肃亲王装什么好人)。但经过善耆的反复劝说,终于同意从轻发落。1910年4月29日,清廷以“误解朝廷政策”为由,免除二人死罪,判处他们永远监禁。
  
  在狱中等待审判的日子里,为首的那位青年毫无惧色,写出了广为革命志士传颂的名句:“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位大气凛然的有种男儿,名叫:汪精卫。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那一快,是指出发前陈璧君委身于他吧:D
]]
人是会变的。要看主流。汪的主流就是汉奸,他这么高的身份投敌,给国人当时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其恶劣,其罪难恕。
大家千万不要以一个人做过什么好事而迷惑于他的坏事,反过来也一样。
老毛做为加入孙总理国民政府的高官前后都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值得肯定。其它就找不出来了。只找到一条很小的支流。
老蒋抗战领导全国做出了杰出贡献,值得肯定,但是割据台湾,分裂祖国,这么多年来亲痛仇快,是为罪人。但主流是抗战及北伐。
5楼照片中的陈璧君太像洪金宝了
写民国? 有些事情牵扯到本朝,可能部分内容会语焉不详。
周恩来跟邓颖超也是一个俊男配一个。。。。。。。
原帖由 cy1222 于 2008-3-9 15:06 发表
周恩来跟邓颖超也是一个俊男配一个。。。。。。。

睁着眼睛说瞎话。
男人最怕一念之差啊!哈哈哈:D
好像又没下文了;funk
民国四大美男子,撇开被摧残的汪某人,还有周公、张少帅以外,最后一个是谁啊,似乎看到过N个版本,蒋中正、梅兰芳还有那个纨绔军阀唐生明,不一而足。
原帖由 壮圆郎 于 2008-3-9 20:07 发表
好像又没下文了;funk
民国四大美男子,撇开被摧残的汪某人,还有周公、张少帅以外,最后一个是谁啊,似乎看到过N个版本,蒋中正、梅兰芳还有那个纨绔军阀唐生明,不一而足。

更新会有的
工商干部猛啊!
何时继续呢?其实民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包括军阀混战的阶段,万不能用现成的规矩套子去套他。一来既有秩序打破后的强人政治是必然的一种尝试,老大中国走过来走过去,其他各条路走不通,才走到现在。二来民国时期的诸多草创极重要而具历史深度,一些规划拿到现在也是我们力未能及的
原帖由 壮圆郎 于 2008-3-9 20:07 发表
好像又没下文了;funk
民国四大美男子,撇开被摧残的汪某人,还有周公、张少帅以外,最后一个是谁啊,似乎看到过N个版本,蒋中正、梅兰芳还有那个纨绔军阀唐生明,不一而足。

居然把周公扯进民国四大美男子里面去,无敌了啊:L
原帖由 风君子 于 2008-3-14 10:01 发表

居然把周公扯进民国四大美男子里面去,无敌了啊:L

;funk 难道我错了么
四大美男子 通常的说法是
1 汪精卫 2 周恩来 3梅兰芳 4 张学良
梅兰芳其实应该算作是 伪娘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