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面向21世纪的美国海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52:03
(我们中国要加油啊!!!!)

以下文章转自  http://www.pladaily.com.cn
美国海军新发展(一)


  一、美国海军的新战略


  21世纪的军事革命将同人类所经历的大工业革命一样具有划时期意义,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各国海军将在战略、武器装备等诸多方面令人耳目一新。

  回顾2001年布什上台后,进行了冷战后最深刻的军事战略调整,把"保卫美国国土"和"全球远征作战"作为主要战略任务。其中,"保卫美国国土"是美国国防部首次提出的主要战略任务,并将这一任务规范为提高战略威慑、防空、导弹防御能力,提高处理美国本土发生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及CBRNE武器(即"化学、生物、放射性、核、增强高爆炸药"武器)事件,以及对发生在美国领土的恐怖主义行动做出果断反应的能力。在这当中,我们应该看到战略威慑、导弹防御和反恐怖行动三点很值得注意和深思的新内容,由此而来的一系列变化都是围绕这些"支柱"来进行。例如,尽管美国将其战略核弹头减少到1700~2200枚,但是,这个数量已足以威慑任何国家。

  而新战略的"全球远征作战"实际包括"大规模作战行动"和"小规模应急作战"。表面上看是为了保护"遍布全世界的"美国霸权利益和履行美国对世界各地盟友的"安全承诺"。布什政府突出强调,增强远征作战能力是为了防止敌对力量主宰关键地区,特别是欧洲、东南亚、东亚濒海区(指日本以南到澳大利亚、再到孟加拉湾这一地区)、中东和西南亚地区。美国政府认为,敢于挑战美国在东亚濒海地区利益或盟友安全的敌人,主要是地区军事强国,这些"假想敌"一般拥有试图阻止美军进入的种种先进军事技术或设施。经过多次"战场模拟",美军认为必须发展新的海上和空间投送力量的方式,开发可对敌实施纵深攻击的新武器、新战法,拥有确保己方自由利用空间和阻止敌方利用空间的制空能力,拥有比敌人更强的信息作战能力以及获得更多的海外军事基地。

  "9·11"事件以后,美国军事战略又注入反恐怖行动新内容,目的是保卫美国本身安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看到的美国实际行动范围已超出其本土,特别是伊拉克战争,美国从兵力投放到火力打击,已"成功"塑造了全球环境和控制世界的重要角色。

  因此,美国军事战略任务就是保卫美国、前沿威慑、海外大规模作战和小规模应急作战,而美国海军仍旧承担着急先锋的重要地位。当然,在未来的日子里,美国海军随着军事战略的重点转移,向亚洲地区倾斜是无庸讳言的。换言之即:当美国政府认为亚洲地区正逐渐成为最可能出现对美国构成大规模军事挑战的地区,从孟加拉湾到日本海的东亚沿海地区存在着"特殊作战"时,其战略任务和战略重点以及其军事部署自然会向亚洲,尤其是东亚沿海区域增调兵力,扩展海外军事基地。

  在新的战略指导方针中,规定了美国海军可以利用任何手段,包括使用大型核武器,包括现有的核威慑力量,打击利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放射性武器和核武器等实施恐怖袭击的恐怖主义者,打击一切对美国家安全、特别是对本土安全构成威胁的武装力量。同时,要求海军集中力量研制高效常规武器来增强打击能力。2002年,美国海军提出"21世纪海上力量"概念,要求海军必须具备从原来单一的夺取制海权发展到有能力在海上取得整个战争胜利的能力,重点围绕海上攻击、海上防御和海上基地等三个方面加快海军建设。

  在新的战略指导方针下,美国海军确定海军优先发展装备的原则是海军必须积极寻求新技术来提高和改善现有海军武器装备,努力采用科技新成果,制造适应海军新任务的先进武器,并将"海上打击"、"海上盾牌"和"海上基地"三大新的作战概念引入新世纪的海军发展,以始终保持美海军在武器装备上的领先优势,完成其未来海军建设的战略转移,使其具有如下的能力:

  ·灵活性与适应性:海上远征部队能够根据任何一种实际情况的特殊需要"量体裁衣"和按需配置,从支援海岸警备队在美国重要性沿海港口和航道担负海上警戒,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执行联合打击任务与特种作战任务。

  ·介入:由于海军在国际海域活动,不需要受陆上基地的限制,所以它能够及时到达战位,随时投入行动,在全战区投送进攻和防御力量,从而能在需要时保障联合部队其它成员的介入。

  ·快速精确打击:美国海上远征部队能在"整个上半圆"遂行各种进攻和防御支援任务,从而圆满完成担负的使命。前沿部署的战斗群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及其他打击武器,即使在内陆国家和非战斗人员伤亡备受关注的地区也能够准确打击目标。

  ·持续的前沿存在、灵活的阵位变换和急速的反应:美国海军通过后勤舰队所搭建的"钢桥"实现了在前沿地区的自给自足、自我保障。正常情况下,他们要在世界上对美国重要的地区部署6个月,随着反恐怖战争向前发展,部署周期可能会缩短。此外,当它们处在某个地区,本身所具备的战略和战术机动性使它们能够迅速地的移动到别的地区,在新的地区它们存在的时间将根据需要而定。如果需要,更多的兵力会从美国各基地急速开赴前沿,构筑巨大的军事能力。

  ·生命力:虽然"基地"组织等对美国海军在北阿拉伯海的活动不存在威胁,美国海军仍然留心在港口或繁忙航路上可能发生的无告警威胁。从恐怖分子袭击"科尔"号驱逐舰得到的教训正在被应用于所有舰队,很好地表明了海军对付类似可能的或许是不明确的威胁的战备状态。与此同时,美国舰艇设计建造强调对非对称袭击威胁和包括反舰巡航导弹、弹道导弹、有人驾驶飞机、水面舰艇以及潜艇在内的常规威胁的被动防御。由于未来在濒海地区和大洋作战环境中几乎可以肯定会遇到这些常规的威胁,美国海军正在研制和部署主动"软杀伤"措施和"硬杀伤"防御武器。


  二、美国海军军费投入


  与此同时,40余天的"对伊战争"结束后,美国海军在三军中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而布什对海军的青睐又使人看到如果布什于2004年的总统大选中继续获胜,对海军的投入将更大。

  美国海军即将公布《2004财年预算概览》,而此前,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了总额达3289亿美元的2003财年国防预算,这一预算比国会批准的2001财年预算多326亿美元。


  布什总统在竞选时曾经承诺对国防的各方面进行全面审查(包括战略、兵力构成等)。早在2002年2月,拉姆斯菲尔德国防部长曾指示79岁高龄的国防部实力评估部长马歇尔对军事力量进行全面评估。马歇尔是被公认的激进派,他一直反对海军建造大型航空母舰,主张海军应该减少水面舰艇,以潜艇和武库舰为主要作战平台(美国海军在4年前已经放弃研制武库舰)。拉姆斯菲尔德将马歇尔的研究成果汇编成一份报告,其核心是重视亚洲就要首先重视海空军,美国的军事行动重点将从欧洲转向亚洲,为此必须加强兵力投送能力和远离本土部署部队的自给自足能力,海军应停止建造大型航母,而改建小型航母。终于,拉姆斯菲尔德国防部长宣布放弃1993年阿斯平前部长在《防务全面审查》之后一直奉行的"同时打赢两场大规模战争"的构想,而提出美军应付的是一场战争和几个小规模地区冲突想法。

  今年是美国防务全面审查的一年,布什总统已向国会提交了将于10月1日开始的2004财政年度政府预算,其中包括总额为3799亿美元的国防预算,这一开支比本财年的3646亿美元增加153亿美元,增幅为 4.2%。根据这一预算,美国将大幅增加在特种部队和无人驾驶间谍机方面的军费开支,以对付美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而包括海军陆战队在内的海军的开支为1146亿美元,增幅为3.5%。另外,军人的工资将增加2%至6.2%。根据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重点开发未来型武器的要求,美国下年度将花费14亿美元购买包括"全球鹰"间谍机和 "掠夺者"侦察机在内的无人驾驶飞机。下年度国防预算还包括海军用于建造战舰的120多亿美元,这一数额比本年度增加 27亿美元。海军计划在2004年度建造7艘新战舰,并花费15亿美元着手建造一艘预计于2007年开始服役的新一代航空母舰。根据这一预算案,美国的国防开支到2005年将增加到4000亿美元,到2007年将增加到4400亿美元,到2009年将增加到4830亿美元。美国的军费开支逐年增加,数额甚至比冷战时期还高。由于美国目前面临巨额预算赤字,这一预算案已遭到国内一些人士的批评。海军预算概要中列出的2003年度预算额为990亿1900万美元,比上一年度预算多51亿5400美元。其中,三军预算约占国防部预算的85%,其大致的比例如下:陆军为28.5%,海军(包括陆战队)为37%,空军34.5%。

  预算中的人员编制,海军现役军人37万6000人(比上一年度多83人),其中军官5万374人(减少10人),士兵31万8258人(增加310),在校生4000人(减少217),海军预备役8万7000(增加989)。海军陆战队现役17万2600人,其中军官 1万7888人,士兵15万4712,预备役3万9558人,均与上一年度相同。文职人员继续减少,现有18万1586人(减少6595人),与1990年相比减少了48%。


  三、现役作战舰艇


  美国海军将一些舰船划为"作战部队舰船",其总数是海军规模的具体体现。里根政府时曾提出"600艘舰船的海军",目前已经大规模削减,以致人们称之为"300舰船的海军"。航母12艘、水面舰艇116艘、弹道导弹核潜艇18艘、两栖战舰39艘、水雷战舰艇17艘、支援舰船25艘。2艘斯普鲁恩级驱逐舰和2艘佩里级护卫舰退出现役,其空白由新造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填补,数量没有变化。攻击型核潜艇54艘,减少了1艘,战斗补给舰(征用的弹药运输船)也减少1艘。作战舰艇总数为312艘。比1997年《防务全面审查报告》规定的304艘还多8艘。

  9艘核动力和3艘常规动力航母的体制没有改变,2003年随着"里根"号(CVN-76)加入现役,"星座"号(CV-64)将退出现役。如果只保留9艘航母,"小鹰"号航母有可能被裁掉,而日本很难同意核动力航母在日本停泊,所以,海军将强烈反对削减航母。

  根据《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削减条约》,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将由18艘减为14艘。"三叉戟"的弹头数也由8个降为4个。而最近美国论证了减到10艘俄亥俄级潜艇的可行性。水面舰艇仍以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正在继续建造的阿利·伯克级驱逐为主力,斯普鲁恩级驱逐舰和佩里级护卫舰将陆续退出现役。并且前者的退役速度要比后者快,因为后者更适合沿海作战,使用维修费也较低。

  洛杉矶级仍是攻击型核潜艇的主力,90年代末有2艘海狼级加入现役,该级第3艘预计在2004年服役。此后,从1998年开始建造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将陆续替代洛杉矶级执行作战任务。

  两栖战舰将继续维持12个戒备大队,与航母战斗群数量保持一致。计划建造12艘的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将在2003年服役,2005年现役两栖战舰将达到38艘,预备役2艘。战时可以投送2.5个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

  战斗补给舰担负着为在海外执行作战任务的舰艇提供海上补给的任务。有燃料、弹药补给舰和军事海运司令部所属的油船、干货船、弹药运输船等。

  为了满足在全球展开的需求,美国的军事海运司令部拥有137海上运输船,其中海上预置船38艘,(海军16艘、陆军15艘、空军3艘、总部所属弹药运输船1艘、其他3艘)与上一年度一致。其他船只99艘(航空补给船2艘、医院船2艘、高速运输船8艘、快速反应预备部队76艘、大型中速滚装船11艘),比上一年度增加2艘。


  四、舰船建造/改装/研制


  已决定建造的CVN-77是现役尼米兹级航母和CVN(X)之间的过渡型航母,它采用了一体化的岛型建筑和高效的推进装置。"艾森豪威尔"号(CVN-69)继续进行大修,其中包括更换核燃料,2002年度的预算是11亿200万美元。2艘攻击型核潜艇在进行包括更换核燃料在内的大修,拨款4亿5000万美元。

  即将开工建造的各类舰船有6艘,其中阿利·伯克级驱逐舰3艘、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1艘、黄蜂级两栖攻击舰1艘、弹药补给舰1艘。6艘舰船的建造总预算虽然在表中列出了,但是,美国多采取先行拨付的做法,例如对尚未建造的圣安东尼奥级也拨出了4亿2100万美元,所以,除了3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建造费为29亿6600万美元以外,其他各舰的建造费用不详。

  目前,每年的建造数量不足7艘,如果要维持前次《四年防务审查》所规定的水平,每年需要建造9艘,目标是每年建造8至10艘。


  五、舰载武器装备


  计划采办的舰载导弹如下,"标准"blockⅢB和ⅣA型舰空导弹91枚,拨款2亿2000万美元,替代"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的"拉姆"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90套,耗资4300万美元,首次采办34枚可在飞行中变换攻击目标的战术"战斧"巡航导弹,共计5000万美元,改进型"海麻雀"舰空导弹继续采办38枚,共计4500万美元。

  研究开发经费的安排是:对预计2006年开工的CVN(X)航母继上一年度之后继续拨款3亿700万美元。对新一代水面作战舰艇DD-21首次拨款3亿5500万美元,该级舰为对陆攻击型驱逐舰,排水量12000吨,采用新型的电力推进系统,搭载150枚导弹。

  前面已经提到美国海军在考虑让18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中的4艘(或8艘)退出现役,不过,计划在2004年度拨款20亿美元将2艘改装成巡航导弹潜艇。目前正在论证两种方案,一种搭载154枚"战斧"和战术"战斧"导弹,一种是将导弹数量压缩为98枚,利用余下的空间安装可运送66名特种部队的设施,设计费首次投入8600万美元。但这是一种备选方案,并非一定实施。在此之前,美国海军没有象俄罗斯海军飞航导弹潜艇(SSGN)那样的舰种,但是,其攻击型核潜艇装备"战斧"导弹,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巡航导弹潜艇("海狼"级50枚、"弗吉尼亚"级40枚、"洛杉矶"级最多搭载38枚)。

  美国海军正在研制的战区导弹防御有两大系统,一是区域防御系统,一是全战区防御系统。区域防御系统担负低层即在大气层内拦截目标的任务,有效作战半径为50~100千米。全战区防御系统担负高层即在大气层外拦截目标的任务,有效作战半径300千米。

  区域防御系统首次获得了3亿8800万美元的研究开发费。该系统将装备40艘"宙斯盾"舰,计划从2003年首先装备"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另外,对C4I系统继续拨款3亿3500万美元。

  以下列举的项目虽没有列出研发预算,却是世人关注的。首先是在"标准"舰空导弹基础上改进的对陆攻击导弹(LASM),射程150海里,圆误差概率10~20米。第二是127毫米62身倍的舰炮,使用火箭助推增程制导炮弹,射程63海里(现役127毫米炮的射程是13海里)。发射速度每分钟12发,使用GPS制导,圆误差概率10米。预计装备2004年开始采办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它的后继型是先进舰炮系统,采用垂直发射,口径155毫米,射程100海里,发射速度每分钟15发,每门炮备弹700发,预计2009年以后列装。


  六、飞机、海军陆战队装备


  现役航母舰载机联队10个、海军陆战队航空联队3个、巡逻机联队3个、反潜直升机联队2个,预备役的战术航空联队、巡逻、反潜联队、直升机联队、支援航空联队、海军陆战队航空联队各1个,保持不变。海军现役飞机数量为1461架(减少10架),陆战队1019架(减少1架)。海军预备役飞机220架(减少2架),陆战队186架(减少1架)。

  预计采办的飞机有:F/A-18E/F战斗攻击机48架,31亿5700万美元,E-2C预警机5架,2亿7900万美元,海军陆战队MV-22偏转翼运输机12架,10亿5800万美元,MH-60S扫雷直升机13架,2亿4600万美元,T-45TS教练机6架,1亿7900万美元,KC-130J加油机4架,2亿9900万美元,合计88架,比上一年度减少38架。《概览》指出:"目标是每年采办180至210架飞机",所以还不足半数。

  预计采办的机载武器有:先进中程空空导弹(AMRAAM)57枚,4000万美元。SLAM-ER增程型防区外对地攻击导弹30枚,2600万美元。AIM-9X空空导弹105枚,2700万美元。JDAM联合直接攻击弹药1417枚,预算不详。

  海军陆战队的3个远征部队(70个大队),与上一年度一样,每个远征部队由司令部、1个师、1个航空联队、1个支援群组成。预计采办或改进的装备有:AAV7A1两栖坦克170辆,7700万美元。IRV回收车8辆2100万美元。HMMWVA2机动多用途装甲车1466辆,1亿900万美元。MTVR替代中型战术车1946辆,3亿1200万美元。各种通信、电子器材2亿1900万美元。为延长323辆LAV轻型装甲车的服役期限拨款2600万美元。

  研究开发的主要投向是:JSF联合战斗机继续获得7亿6700万美元的预算。海军将采办480架舰载型,海军陆战队短距垂直起降型609架。对偏转翼V-22运输机继续投资2亿5300万美元。对F/A-18E/F继续投资2亿5300万美元。对SH-60R反潜直升机继续投资1亿4900万美元。


  应该看到,在布什执政后的几年当中,美国不但在军费上直线上扬,而且海军的发展也极为受重视,特别是通过对阿富汗、伊拉克的军事打击,海军装备的发展与调整正提到日程上来,并根据这两次非对抗性的战争,已将部分新的武器装备进行了实战试验,2004年度的预算必将在延续了以往预算的同时有所增加。除非布什参加大选有新的"形象",否则《四年防务审查》所确定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今后的发展方向,而曾经有过的美国海军最大的抵触是关于削减航母和攻击型核潜艇的问题等将不再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2-24 20:06:47编辑过]
(我们中国要加油啊!!!!)

以下文章转自  http://www.pladaily.com.cn
美国海军新发展(一)


  一、美国海军的新战略


  21世纪的军事革命将同人类所经历的大工业革命一样具有划时期意义,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各国海军将在战略、武器装备等诸多方面令人耳目一新。

  回顾2001年布什上台后,进行了冷战后最深刻的军事战略调整,把"保卫美国国土"和"全球远征作战"作为主要战略任务。其中,"保卫美国国土"是美国国防部首次提出的主要战略任务,并将这一任务规范为提高战略威慑、防空、导弹防御能力,提高处理美国本土发生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及CBRNE武器(即"化学、生物、放射性、核、增强高爆炸药"武器)事件,以及对发生在美国领土的恐怖主义行动做出果断反应的能力。在这当中,我们应该看到战略威慑、导弹防御和反恐怖行动三点很值得注意和深思的新内容,由此而来的一系列变化都是围绕这些"支柱"来进行。例如,尽管美国将其战略核弹头减少到1700~2200枚,但是,这个数量已足以威慑任何国家。

  而新战略的"全球远征作战"实际包括"大规模作战行动"和"小规模应急作战"。表面上看是为了保护"遍布全世界的"美国霸权利益和履行美国对世界各地盟友的"安全承诺"。布什政府突出强调,增强远征作战能力是为了防止敌对力量主宰关键地区,特别是欧洲、东南亚、东亚濒海区(指日本以南到澳大利亚、再到孟加拉湾这一地区)、中东和西南亚地区。美国政府认为,敢于挑战美国在东亚濒海地区利益或盟友安全的敌人,主要是地区军事强国,这些"假想敌"一般拥有试图阻止美军进入的种种先进军事技术或设施。经过多次"战场模拟",美军认为必须发展新的海上和空间投送力量的方式,开发可对敌实施纵深攻击的新武器、新战法,拥有确保己方自由利用空间和阻止敌方利用空间的制空能力,拥有比敌人更强的信息作战能力以及获得更多的海外军事基地。

  "9·11"事件以后,美国军事战略又注入反恐怖行动新内容,目的是保卫美国本身安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看到的美国实际行动范围已超出其本土,特别是伊拉克战争,美国从兵力投放到火力打击,已"成功"塑造了全球环境和控制世界的重要角色。

  因此,美国军事战略任务就是保卫美国、前沿威慑、海外大规模作战和小规模应急作战,而美国海军仍旧承担着急先锋的重要地位。当然,在未来的日子里,美国海军随着军事战略的重点转移,向亚洲地区倾斜是无庸讳言的。换言之即:当美国政府认为亚洲地区正逐渐成为最可能出现对美国构成大规模军事挑战的地区,从孟加拉湾到日本海的东亚沿海地区存在着"特殊作战"时,其战略任务和战略重点以及其军事部署自然会向亚洲,尤其是东亚沿海区域增调兵力,扩展海外军事基地。

  在新的战略指导方针中,规定了美国海军可以利用任何手段,包括使用大型核武器,包括现有的核威慑力量,打击利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放射性武器和核武器等实施恐怖袭击的恐怖主义者,打击一切对美国家安全、特别是对本土安全构成威胁的武装力量。同时,要求海军集中力量研制高效常规武器来增强打击能力。2002年,美国海军提出"21世纪海上力量"概念,要求海军必须具备从原来单一的夺取制海权发展到有能力在海上取得整个战争胜利的能力,重点围绕海上攻击、海上防御和海上基地等三个方面加快海军建设。

  在新的战略指导方针下,美国海军确定海军优先发展装备的原则是海军必须积极寻求新技术来提高和改善现有海军武器装备,努力采用科技新成果,制造适应海军新任务的先进武器,并将"海上打击"、"海上盾牌"和"海上基地"三大新的作战概念引入新世纪的海军发展,以始终保持美海军在武器装备上的领先优势,完成其未来海军建设的战略转移,使其具有如下的能力:

  ·灵活性与适应性:海上远征部队能够根据任何一种实际情况的特殊需要"量体裁衣"和按需配置,从支援海岸警备队在美国重要性沿海港口和航道担负海上警戒,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执行联合打击任务与特种作战任务。

  ·介入:由于海军在国际海域活动,不需要受陆上基地的限制,所以它能够及时到达战位,随时投入行动,在全战区投送进攻和防御力量,从而能在需要时保障联合部队其它成员的介入。

  ·快速精确打击:美国海上远征部队能在"整个上半圆"遂行各种进攻和防御支援任务,从而圆满完成担负的使命。前沿部署的战斗群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及其他打击武器,即使在内陆国家和非战斗人员伤亡备受关注的地区也能够准确打击目标。

  ·持续的前沿存在、灵活的阵位变换和急速的反应:美国海军通过后勤舰队所搭建的"钢桥"实现了在前沿地区的自给自足、自我保障。正常情况下,他们要在世界上对美国重要的地区部署6个月,随着反恐怖战争向前发展,部署周期可能会缩短。此外,当它们处在某个地区,本身所具备的战略和战术机动性使它们能够迅速地的移动到别的地区,在新的地区它们存在的时间将根据需要而定。如果需要,更多的兵力会从美国各基地急速开赴前沿,构筑巨大的军事能力。

  ·生命力:虽然"基地"组织等对美国海军在北阿拉伯海的活动不存在威胁,美国海军仍然留心在港口或繁忙航路上可能发生的无告警威胁。从恐怖分子袭击"科尔"号驱逐舰得到的教训正在被应用于所有舰队,很好地表明了海军对付类似可能的或许是不明确的威胁的战备状态。与此同时,美国舰艇设计建造强调对非对称袭击威胁和包括反舰巡航导弹、弹道导弹、有人驾驶飞机、水面舰艇以及潜艇在内的常规威胁的被动防御。由于未来在濒海地区和大洋作战环境中几乎可以肯定会遇到这些常规的威胁,美国海军正在研制和部署主动"软杀伤"措施和"硬杀伤"防御武器。


  二、美国海军军费投入


  与此同时,40余天的"对伊战争"结束后,美国海军在三军中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而布什对海军的青睐又使人看到如果布什于2004年的总统大选中继续获胜,对海军的投入将更大。

  美国海军即将公布《2004财年预算概览》,而此前,国防部向国会提交了总额达3289亿美元的2003财年国防预算,这一预算比国会批准的2001财年预算多326亿美元。


  布什总统在竞选时曾经承诺对国防的各方面进行全面审查(包括战略、兵力构成等)。早在2002年2月,拉姆斯菲尔德国防部长曾指示79岁高龄的国防部实力评估部长马歇尔对军事力量进行全面评估。马歇尔是被公认的激进派,他一直反对海军建造大型航空母舰,主张海军应该减少水面舰艇,以潜艇和武库舰为主要作战平台(美国海军在4年前已经放弃研制武库舰)。拉姆斯菲尔德将马歇尔的研究成果汇编成一份报告,其核心是重视亚洲就要首先重视海空军,美国的军事行动重点将从欧洲转向亚洲,为此必须加强兵力投送能力和远离本土部署部队的自给自足能力,海军应停止建造大型航母,而改建小型航母。终于,拉姆斯菲尔德国防部长宣布放弃1993年阿斯平前部长在《防务全面审查》之后一直奉行的"同时打赢两场大规模战争"的构想,而提出美军应付的是一场战争和几个小规模地区冲突想法。

  今年是美国防务全面审查的一年,布什总统已向国会提交了将于10月1日开始的2004财政年度政府预算,其中包括总额为3799亿美元的国防预算,这一开支比本财年的3646亿美元增加153亿美元,增幅为 4.2%。根据这一预算,美国将大幅增加在特种部队和无人驾驶间谍机方面的军费开支,以对付美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而包括海军陆战队在内的海军的开支为1146亿美元,增幅为3.5%。另外,军人的工资将增加2%至6.2%。根据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重点开发未来型武器的要求,美国下年度将花费14亿美元购买包括"全球鹰"间谍机和 "掠夺者"侦察机在内的无人驾驶飞机。下年度国防预算还包括海军用于建造战舰的120多亿美元,这一数额比本年度增加 27亿美元。海军计划在2004年度建造7艘新战舰,并花费15亿美元着手建造一艘预计于2007年开始服役的新一代航空母舰。根据这一预算案,美国的国防开支到2005年将增加到4000亿美元,到2007年将增加到4400亿美元,到2009年将增加到4830亿美元。美国的军费开支逐年增加,数额甚至比冷战时期还高。由于美国目前面临巨额预算赤字,这一预算案已遭到国内一些人士的批评。海军预算概要中列出的2003年度预算额为990亿1900万美元,比上一年度预算多51亿5400美元。其中,三军预算约占国防部预算的85%,其大致的比例如下:陆军为28.5%,海军(包括陆战队)为37%,空军34.5%。

  预算中的人员编制,海军现役军人37万6000人(比上一年度多83人),其中军官5万374人(减少10人),士兵31万8258人(增加310),在校生4000人(减少217),海军预备役8万7000(增加989)。海军陆战队现役17万2600人,其中军官 1万7888人,士兵15万4712,预备役3万9558人,均与上一年度相同。文职人员继续减少,现有18万1586人(减少6595人),与1990年相比减少了48%。


  三、现役作战舰艇


  美国海军将一些舰船划为"作战部队舰船",其总数是海军规模的具体体现。里根政府时曾提出"600艘舰船的海军",目前已经大规模削减,以致人们称之为"300舰船的海军"。航母12艘、水面舰艇116艘、弹道导弹核潜艇18艘、两栖战舰39艘、水雷战舰艇17艘、支援舰船25艘。2艘斯普鲁恩级驱逐舰和2艘佩里级护卫舰退出现役,其空白由新造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填补,数量没有变化。攻击型核潜艇54艘,减少了1艘,战斗补给舰(征用的弹药运输船)也减少1艘。作战舰艇总数为312艘。比1997年《防务全面审查报告》规定的304艘还多8艘。

  9艘核动力和3艘常规动力航母的体制没有改变,2003年随着"里根"号(CVN-76)加入现役,"星座"号(CV-64)将退出现役。如果只保留9艘航母,"小鹰"号航母有可能被裁掉,而日本很难同意核动力航母在日本停泊,所以,海军将强烈反对削减航母。

  根据《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削减条约》,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将由18艘减为14艘。"三叉戟"的弹头数也由8个降为4个。而最近美国论证了减到10艘俄亥俄级潜艇的可行性。水面舰艇仍以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正在继续建造的阿利·伯克级驱逐为主力,斯普鲁恩级驱逐舰和佩里级护卫舰将陆续退出现役。并且前者的退役速度要比后者快,因为后者更适合沿海作战,使用维修费也较低。

  洛杉矶级仍是攻击型核潜艇的主力,90年代末有2艘海狼级加入现役,该级第3艘预计在2004年服役。此后,从1998年开始建造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将陆续替代洛杉矶级执行作战任务。

  两栖战舰将继续维持12个戒备大队,与航母战斗群数量保持一致。计划建造12艘的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将在2003年服役,2005年现役两栖战舰将达到38艘,预备役2艘。战时可以投送2.5个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

  战斗补给舰担负着为在海外执行作战任务的舰艇提供海上补给的任务。有燃料、弹药补给舰和军事海运司令部所属的油船、干货船、弹药运输船等。

  为了满足在全球展开的需求,美国的军事海运司令部拥有137海上运输船,其中海上预置船38艘,(海军16艘、陆军15艘、空军3艘、总部所属弹药运输船1艘、其他3艘)与上一年度一致。其他船只99艘(航空补给船2艘、医院船2艘、高速运输船8艘、快速反应预备部队76艘、大型中速滚装船11艘),比上一年度增加2艘。


  四、舰船建造/改装/研制


  已决定建造的CVN-77是现役尼米兹级航母和CVN(X)之间的过渡型航母,它采用了一体化的岛型建筑和高效的推进装置。"艾森豪威尔"号(CVN-69)继续进行大修,其中包括更换核燃料,2002年度的预算是11亿200万美元。2艘攻击型核潜艇在进行包括更换核燃料在内的大修,拨款4亿5000万美元。

  即将开工建造的各类舰船有6艘,其中阿利·伯克级驱逐舰3艘、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1艘、黄蜂级两栖攻击舰1艘、弹药补给舰1艘。6艘舰船的建造总预算虽然在表中列出了,但是,美国多采取先行拨付的做法,例如对尚未建造的圣安东尼奥级也拨出了4亿2100万美元,所以,除了3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建造费为29亿6600万美元以外,其他各舰的建造费用不详。

  目前,每年的建造数量不足7艘,如果要维持前次《四年防务审查》所规定的水平,每年需要建造9艘,目标是每年建造8至10艘。


  五、舰载武器装备


  计划采办的舰载导弹如下,"标准"blockⅢB和ⅣA型舰空导弹91枚,拨款2亿2000万美元,替代"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的"拉姆"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90套,耗资4300万美元,首次采办34枚可在飞行中变换攻击目标的战术"战斧"巡航导弹,共计5000万美元,改进型"海麻雀"舰空导弹继续采办38枚,共计4500万美元。

  研究开发经费的安排是:对预计2006年开工的CVN(X)航母继上一年度之后继续拨款3亿700万美元。对新一代水面作战舰艇DD-21首次拨款3亿5500万美元,该级舰为对陆攻击型驱逐舰,排水量12000吨,采用新型的电力推进系统,搭载150枚导弹。

  前面已经提到美国海军在考虑让18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中的4艘(或8艘)退出现役,不过,计划在2004年度拨款20亿美元将2艘改装成巡航导弹潜艇。目前正在论证两种方案,一种搭载154枚"战斧"和战术"战斧"导弹,一种是将导弹数量压缩为98枚,利用余下的空间安装可运送66名特种部队的设施,设计费首次投入8600万美元。但这是一种备选方案,并非一定实施。在此之前,美国海军没有象俄罗斯海军飞航导弹潜艇(SSGN)那样的舰种,但是,其攻击型核潜艇装备"战斧"导弹,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巡航导弹潜艇("海狼"级50枚、"弗吉尼亚"级40枚、"洛杉矶"级最多搭载38枚)。

  美国海军正在研制的战区导弹防御有两大系统,一是区域防御系统,一是全战区防御系统。区域防御系统担负低层即在大气层内拦截目标的任务,有效作战半径为50~100千米。全战区防御系统担负高层即在大气层外拦截目标的任务,有效作战半径300千米。

  区域防御系统首次获得了3亿8800万美元的研究开发费。该系统将装备40艘"宙斯盾"舰,计划从2003年首先装备"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另外,对C4I系统继续拨款3亿3500万美元。

  以下列举的项目虽没有列出研发预算,却是世人关注的。首先是在"标准"舰空导弹基础上改进的对陆攻击导弹(LASM),射程150海里,圆误差概率10~20米。第二是127毫米62身倍的舰炮,使用火箭助推增程制导炮弹,射程63海里(现役127毫米炮的射程是13海里)。发射速度每分钟12发,使用GPS制导,圆误差概率10米。预计装备2004年开始采办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它的后继型是先进舰炮系统,采用垂直发射,口径155毫米,射程100海里,发射速度每分钟15发,每门炮备弹700发,预计2009年以后列装。


  六、飞机、海军陆战队装备


  现役航母舰载机联队10个、海军陆战队航空联队3个、巡逻机联队3个、反潜直升机联队2个,预备役的战术航空联队、巡逻、反潜联队、直升机联队、支援航空联队、海军陆战队航空联队各1个,保持不变。海军现役飞机数量为1461架(减少10架),陆战队1019架(减少1架)。海军预备役飞机220架(减少2架),陆战队186架(减少1架)。

  预计采办的飞机有:F/A-18E/F战斗攻击机48架,31亿5700万美元,E-2C预警机5架,2亿7900万美元,海军陆战队MV-22偏转翼运输机12架,10亿5800万美元,MH-60S扫雷直升机13架,2亿4600万美元,T-45TS教练机6架,1亿7900万美元,KC-130J加油机4架,2亿9900万美元,合计88架,比上一年度减少38架。《概览》指出:"目标是每年采办180至210架飞机",所以还不足半数。

  预计采办的机载武器有:先进中程空空导弹(AMRAAM)57枚,4000万美元。SLAM-ER增程型防区外对地攻击导弹30枚,2600万美元。AIM-9X空空导弹105枚,2700万美元。JDAM联合直接攻击弹药1417枚,预算不详。

  海军陆战队的3个远征部队(70个大队),与上一年度一样,每个远征部队由司令部、1个师、1个航空联队、1个支援群组成。预计采办或改进的装备有:AAV7A1两栖坦克170辆,7700万美元。IRV回收车8辆2100万美元。HMMWVA2机动多用途装甲车1466辆,1亿900万美元。MTVR替代中型战术车1946辆,3亿1200万美元。各种通信、电子器材2亿1900万美元。为延长323辆LAV轻型装甲车的服役期限拨款2600万美元。

  研究开发的主要投向是:JSF联合战斗机继续获得7亿6700万美元的预算。海军将采办480架舰载型,海军陆战队短距垂直起降型609架。对偏转翼V-22运输机继续投资2亿5300万美元。对F/A-18E/F继续投资2亿5300万美元。对SH-60R反潜直升机继续投资1亿4900万美元。


  应该看到,在布什执政后的几年当中,美国不但在军费上直线上扬,而且海军的发展也极为受重视,特别是通过对阿富汗、伊拉克的军事打击,海军装备的发展与调整正提到日程上来,并根据这两次非对抗性的战争,已将部分新的武器装备进行了实战试验,2004年度的预算必将在延续了以往预算的同时有所增加。除非布什参加大选有新的"形象",否则《四年防务审查》所确定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今后的发展方向,而曾经有过的美国海军最大的抵触是关于削减航母和攻击型核潜艇的问题等将不再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2-24 20:06:47编辑过]
美国海军新发展(二)


——航空母舰"老树发新芽"


  新世纪伊始,美国便在阿富汗、伊拉克打了两场"牛刀杀鸡"之战,随着40多天的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已渐渐散去,我们不难从战争进行的整个过程看出,美国海军对"海上打击"、"海上盾牌"和"海上基地"三大新的作战概念进行了实战演练。

  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美军为应对未来的挑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作战理论。美国海军以联合作战为指针,在《2020年海军构想》中,进一步发展了"由海向陆"的思想,将支援近岸和陆上作战作为海军的首要任务;海军陆战队则提出了"由舰到目标机动"的构想,即依托先进装备将登陆作战中的海上机动、由海到岸、岸上机动三个阶段,合成为无间歇的一体化行动。

  目前,依据国家军事战略的调整,美国酝酿于20世纪90年代中的面向21世纪的航空母舰计划即将推出。这一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其一,继续建造第10艘尼米兹级CVN-77核动力航空母舰,该舰于2002年拨款,2003年开工建造,2006年下水,2008年建成服役,届时它将用于接替47年舰龄的"小鹰"号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其二,在CVN-77航母之后,结束尼米兹级航母的建造,转而设计建造一级全新的航空母舰,首舰计划于2006年开工建造,2013年正式服役,届时将 用于取代服役52年的美海军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新航母开始用的代号是CVX,后 来改为CVNX,这表明美国未来建造的航母仍将采用核动力推进方式。

  为了替CVNX航母的设计和建造作好技术上的准备,不久前美国海军作出决定,将在CVNX上采用的一些新的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逐步在CVN-77及新航母的1号舰(CVNX-1)和2号舰(CVN X-2)上进行试验和验证,待较为成熟和可靠后再将其推广应用到CVNX航母的后续舰上。

  迄今为止,虽然CVNX航母的最终设计方案仍未敲定,但其总的设计走向和要采用的新技术和 新设备却已经开始研究和探索,它的基本轮廓和特征已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在人们面前。

  1、仍然是一型大吨位、大甲板航母

  在研究和论证未来航母采用何种设计方案时,有关研究机构曾提出吨位分别为大、中、小, 载机量分别为80架、60架、40架三种类型的航母提供选择,结果美国海军毫不动摇地选择了建 造大吨位、大甲板航空母舰的方案,其理由是充分的:一是大型航母的效费比较之中、小型 航母要大得多。据研究,一艘10万吨级的航母由于所载的飞机、航空燃油和弹药多,其攻击 威力及战斗持续能力几乎等同于2艘65000吨级中型航母的作战效能,而2艘这样的中型航 母的建造费和使用费则要大于1艘大型航母。二是更有利于未来先进舰载机的搭载和作战使用。未来的舰载机将向重型化和高速化方向发 展,所需起、降距离相应加长,因而更适合在大甲板航母的操作和使用,而中、小型航母的 甲板长度和宽度有限,难以搭载未来先进的作战飞机,从而影响战斗力的发挥。三是大型航母的适航性更好。无论是实施远洋作战,还是跨越大洋,实施由海到陆的近岸作战,大吨位航母较之中、小吨位航母的适航性都更好,因而也更有利于舰载机的起降和作战 。除此之外,大型航母在作战使用的灵活性、舰艇的生存性、舰员生活的舒适性等方面较之 中小型航母独具优势。

  2、具有较强的隐身特性

  以往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美国海军战舰几乎都不采用外形隐身技术。这就使得美舰的目标特征特别明显。据测试,仅尼米兹级航母上层建筑的雷达反射面积就与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整 舰的反射信号相当。美国新一代航母力图改变这一做法,在设计上注重增强舰艇自身的隐身性能。具体来说就 是重新安排岛式上层建筑和露天部位的布置,使其设计成倾斜的多面体,并尽量缩小其体积 避免岛式上层建筑的拥挤状态。其中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将传统的"岛"与舰桥一分为二,一个置于甲板右舷前侧,负责舰只操作;另一个置于甲板右舷靠后,负责舰载机的起、降作业。这样就极大地减少了舰桥的体积。同时将原来众多的雷达、通信天线全部内置化,使其成为2个平顺光滑的"小岛",并对一些突出部位采用敷设雷达吸波涂料等措施,通过以上 这样一些改进就会使航母的雷达反射面积大幅减少,从而达成外形隐身的目的。除此之外,CVNX航母在降低红外辐射、舰艇噪声和可见光信号,消除舰体磁场和电子设备的 电磁辐射等方面也将采取相应的隐身措施。

  3、采用新型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

  现役的尼米兹级与CVNX虽同属核动力航母,但两者的推进系统并不相同,前者采用的是传统的机械 推进系统,后者则将采用一种全新的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综合全电子推进系统是一种将舰上动力机械能源转换成电力能源,同时向全舰提供日用和推 进 用电的综合利用与统一管理的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采用模块化、系列化、标准化产 品,新造舰采购费用降低;对全舰能源实行综合管理、能源消耗少,机器磨损小,运行经济 性好;装机数量减少、节省操作和维修人员;发电机组布置灵活,电网多路供电,系统更安全可靠;电力推进噪音低,隐身效果好;便于现代化改装,较易兼容先进技术;有足够大的功率储备,可为电磁弹射器、阻拦装置、升降机等较大用电设备提供足够的电力等。

  由于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具有其它推进系统不可比拟的优点,因而被誉为是21世纪海军舰艇 最先进的推进系统,目前,美、英、法、德等国正加紧开发和研究,并已取得重大进展。

  就舰上安装的核反应堆本身而言,CVNX与尼米兹级航母也不完全相同。CVNX的反应堆将更为 紧凑、安全、有效,其反应堆堆芯的使用时间更长(类似于能够运行30年的弗吉尼亚级攻击 型核潜艇的反应堆),这将使CVNX航母在长达50年全寿命期里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更换核燃 料的次数,增加在航时间,节省大量经费。

  4、自动化程度高、舰员少

  据计算,美国海军现役每艘尼米兹级航母50年全寿命周期的总费用高达210亿美元,这一数 字是十分惊人和难以承受的。为此,降低费用已成为设计建造下一代航母的关键问题。据一项研究表明,在航母的各项开支中最大的单项开支为人员开支,它不仅包括人员的工资 、津贴及培训费等直接开支,而且还包括基地、营房、医疗、给养等间接性开支。

  目前,1艘尼米兹航母的编制人员达6000人之多,这就迫切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配备以有效降低航母的全寿命周期费用,而要减少人员配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提高舰艇的"智 能化",即自动化水平。

  在航母上,航空保障和支援人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采用先进的飞行管制系统,减少飞机在舰面的位置移动,提高维修保养和加油等作业的自动化水平,安装新型弹射器以及着舰制动 装置等措施,CVNX航母就可有效减少舰面航空保障人员的人数;而通过众多信息传感器的融 合、采用新型计算机支援系统和多功能控制台,实现信息的综合显示等手段,则可削减航空 情报中心和战斗情报中心的多余人员。

  从弹药库搬运弹药,在飞机甲板和机库里为飞机装配不但费力费事,而且危险性大,CVNX航 母通过采用易操作,可靠性好的升降机,配置装配弹药的机器人等措施,将可裁减大量的搬 运工作人员。

  在现役航母上,炊事调理人员、补给人员等非战斗性人员过多。为此,通过采用全自动化的 炊事加工机械,事先调理好的成品或半成品食品、自动化的仓库管理系统和物品搬运装置以 及自动化的洗涤清理设备等措施将可达到削减上述人员的目的。当然其它部门,如动力装置 部门、损害管制部门、配电部门等实施自动化后,也可裁减为数不少的人员。据研究,通过一系列减员增效,可使吨位相当于尼米兹级的CVNX航母人数降为4500人以下, 大约减少25%。除裁减人员外,未来航母通过提高舰艇功能的可靠性以减少舰艇的大修次数,通过安装有效 的反应堆以延长反应堆堆芯的使用寿命等措施也可有效降低航母的全寿命费用。

  5、提高舰载C4ISR系统

  C4ISR系统是集预警探测、情报侦察、指挥控制、综合通信为一体的自动化指挥系统,它 是C3I系统的延伸和发展。CVNX航母是未来海上作战的核心,作为编队的指挥舰,它将配备比现役航母更先进的C4ISR系统。其中包括更高层次的"先进作战指挥系统"、"联合 分布系统"、"协同作战能力系统"等重要作战系统。这些系统不仅能够用于指挥和协调本 编队内各型舰艇和飞机的作战能力,而且为适应未来联合作战的需要,包括通信设备在内的 各个子系统还能够与岸基部队、空军、陆军、远征部队以及盟军部队全部兼容,以便既能够 作为联合部队的指挥中心发挥作用,也能够作为联合部队的一支重要作战力量实施火力支援 和兵力投送。

  为此,在设计上连接CVNX情报系统的网络和结构必须适应动态的情报处理环境,并且与 各系统具有通用性。由于该领域今后的发展异常迅速,因此全舰各系统的设备都必须具备"即插即用"的性能。

  此外,CVNX航母舰载C4ISR系统还必须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并起到将航母纳入美国海 军未来的网络中心战之中的作用。

  6、加强自身防御能力

  现役航空母舰只安装有十分有限的自卫武器系统,因此在面对海上全方位、多批次饱和攻击的威胁时,自身防御能力较差。

  未来的CVNX航母预定将配备一种新型舰艇自卫武器系统,该系统是美国海军专为非宙斯盾舰 艇开发的,它与舰上的传感器和武器系统相连,其主要特点是能够充分地调动现有舰载传感 器和舰载武器的潜在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舰载武器的自身防御作用。

  舰艇自卫系统中的传感器主要包括:经过改进的多部对空搜索雷达,先进综合电子战系统( 取代现役的SLQ-32电子支援设备),一套全新的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及热成像传感器等。

  舰艇自卫系统中的武器主要包括有"拉姆"滚转弹体导弹、"密集阵" Block-1B近防武器系统,"海麻雀"导弹及"软"武器"纳卡尔"主动诱饵系统等。CVNX航母的舰艇自卫武器系统借助光纤局部区域网络技术,能将舰上防空传感器及武器与新 型计算机和先进显控台结合起来,可处理舰艇探测设备搜集到的所有信息,并具备同时准确 跟踪多个空中目标的能力,可迅速对来袭目标的威胁程序进行评估,以最高的效率指挥舰载 武器系统依次对目标实施攻击,从而能够有效对付和拦截来自各个方向的反舰导弹的"饱和 攻击"。

  7、搭载更为简洁的舰载机机型

  舰载机是决定未来航母战斗力最重要的因素。在CVNX上将不再像现在这样装备7~8种机型,而是精简到3~4种,即只装备正在研制中的"联合攻击战斗机JSF(Joint Strike Fighter)"、"通用支援飞机" CSA(Common Support Aircraft)和SH-60R直升机等新一代舰载机。

  目前,在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尼米兹级中配置有8种机型:F-14"雄猫"防空战斗机,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B电子战飞机、S-3A/B反潜机、E-2C预警机、ES-3A电子侦察机、SH-60F"海鹰"反潜直升机及HH-60H运输直升机。美军的航母舰载机配置是一种传统的配置方案,特点是分工较细,利于发挥不同飞机的性能特点,但不利于舰上的起降,给维修也带来不便和困难。JSF是美海、空军联合研制的一种多用途战斗/攻击机。它将用于替换美海军现有各种型号的舰载战斗/攻击机,以及空军的F-16等型号的飞机。JSF飞机共有4种型别,各型飞机在机体结构和材料、飞行系统、电子设备、武器配备以及推 进系统等方面将具有70~90%的通用性。该型机将具备隐身能力,类似美国空军最新研制的F -22隐身战斗机,但其经济性和实用性更好。它可携带先进的内置式空空导弹、空对地(舰) 导弹和各种"智能"武器,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单机一次出动的杀伤力比 现役飞机提高数倍。样机计划2000年试飞,2004年开始批量生产,2008年空军型开始服役, 海军型将于2010年服役,正好用于搭载到数年后服役的CVNX航母上。

  CSA共用支援机将取代现用的E-2C预警机、S-3B反潜机、EA-6B电子战飞机、ES-3A电子侦察 机,以及一部分由S-3B改装的空中加油机,由统一的CSA机体安装不同的设备,派生成执行 不同支援任务的机种,是一种装有双发动机的多座机,速度为亚音速,大小与现在的S-3型 相近。SH-60R直升机用于取代现役的SH-60F"海鹰"反潜直升机。舰载机的简化和更新无疑 将起到提高航母作战能力、简化维修保养工作以及节省人力的作用。

  8、更先进的航空支援设施

  飞机弹射器和飞机着舰制动装置(也称阻拦装置)是航母上最重要的航空支援设备。目前美国 海军所使用的蒸汽弹射器,体积超过1100立方米而重量接近500吨,运作效率只有4%~6%, 存在着设备过重、体积庞大、效率太低的缺陷。而且,由于缺少蒸汽能量回馈系统,飞机会 因为持续承受短暂而巨大的冲力而损害结构缩短寿命,且维修时需要耗用大量时间与人力。 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方面研究了多种不使用蒸汽的弹射器方案。其中电磁飞机弹射器的成功已指日可待。有望在CVNX航母上得到运用。电磁飞机弹射器实际上就是利用电磁能量来弹射舰载飞机。电磁弹射器预计输出的能量达12 2百万焦耳,大大高于蒸汽弹射器的95百万焦耳(MJ),可以让飞机的离舰速度达到每秒28~1 03米,而且可降低飞机起飞所受的巨大冲力,有利于延长飞机使用寿命,多出的能量对航母 飞行作业来说,可让航母无须调转船艏面对迎风方向就可以顺利展开弹射作业。除此之外, 其系统体积少于425立方米且总重少于225吨,运作效率高达70%等,都是现役蒸汽弹射器 所无法赶上的优点。未来CVNX航母使用电磁弹射系统可望比现在的蒸汽弹射系统节省50%的重量,65%的容积和30 %的人力,它将更有利于舰面布置,并使飞行甲板设施的总重会因此减少约1000吨。

  与此同时,为取代目前已明显落后的飞机阻拦装置,一种使用线性马达技术的电磁着舰制动 装置也正在研制之中。其技术性能标准是,在飞机以每秒45~87米(时速162~313千米)的速 度着舰时,将挂住飞机的拦阻索以12~95MJ的能量将其拉回。这种制动装置比现有装置重量轻、容积小,但是,却能使飞机着舰的距离缩短,制动时给机 体施加的应力也小,由此可增加飞机着舰的次数并延长飞机的寿命。此外,该装置的操作及 维修保养相对较容易,因而可减少相关人员的配备。

  届时,由未来型全新航空母舰加盟的21世纪美国海军将更具杀伤力,也更具威胁。
美国海军新发展(三):航空兵"简约时尚"

  近几场局部战争证明了60年前杜黑的"空中制胜"论,由此也可见,不管是海战、还是陆战,高技术航空兵都将是未来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力量。

  在美国海军中,航空兵一直处于核心地位。目前,美国海军航空兵拥有14万兵力,装备12艘大型航空母舰和4100架各型飞机,作战能力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空军还要强大。美国海军航空兵编为太平洋舰队航空兵、大西洋舰队航空兵和陆战队航空兵,主要作战力量为12个航母大队、11个舰载航空联队、4个岸基反潜巡逻机联队和4个陆战队航空联队,共有各型飞机中队229个。装备的飞机种类繁多,分为战斗攻击机、反潜巡逻机、信息作战飞机、加油运输机、直升机、教练机、试验机等7大类,共计有36个型号,非常之庞杂。其中,战斗攻击机有195架F-14型"雄猫"舰载战斗机、775架F/A-18A/B/C/D型"大黄蜂"战斗攻击机和176架AV-8B型"鹞"式垂直起降攻击机;反潜巡逻机有228架P-3C型"猎户座"岸基反潜巡逻机和114架S-3B型"海盗"航母舰载反潜机;信息作战飞机有75架E-2C型"鹰眼"预警机、124架EA-6B型"徘徊者"电子干扰机、12架EP-3E型岸基电子侦察机、16架ES-3型航母舰载电子侦察机、16架E-6型通信中继机等;加油运输机有C-2A、C-9B、C-12、UP-3、KC-130等型号,共200多架;直升机有236架SH-60B/F型"海鹰"舰载反潜直升机和1000余架其他型号的直升机,包括MH-53E型"海龙"扫雷直升机、HH-60型救援直升机、CH-60型"黑鹰"突击运输直升机、CH-46E型"海上骑士"运输直升机、AH-1W型"超级眼镜蛇"攻击直升机、UH-1N型"休伊"通用直升机等;教练机有T-2、TA-4J、T-34C、T-39、T-44A、T-45、TH-57|等型号,计800多架;试验机有F/A-18E/F型"超级大黄蜂"战斗攻击机、MV-22型"鱼鹰"偏转翼飞机、"侦察兵"型无人机等。

  美海军为确保未来海战的空中优势,正在通过研制新型飞机和改进现役飞机两种途径,更新其庞大的飞行部队。重点是开发具有隐身能力、垂直起降能力、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高性能多用途作战飞机和无人机,目前的新型飞机研制项目主要有四项:一是F/A-18E/F型"超级大黄蜂"战斗攻击机计划,现已完成研制定型,2002年开始装备航空母舰,计划建造548架,用于取代现役的F-14和F/A-18A/B/C/D型舰载机;二是JSF隐身联合打击战斗机计划,这是属于第五代的先进通用战斗机,拟取代美国海、空军的F/A-18、F-16、A/V-8B型作战飞机和英军的"鹞"式飞机,目前正在进行方案演示验证,2010年左右可望服役;三是MV-22型"鱼鹰"偏转翼飞机计划,拟建造458架,装备海军陆战队,用于取代现役的CH-46、CH-53等型机。MV-22型机早在1986年就开始研制,历时15年、耗费20多亿美元,至今还未服役,2000年先后有2架样机在试飞时坠毁,暴露了其技术上还存在严重问题。据报道,10年来"鱼鹰"样机已多次发生事故,导致多达30人死亡,今年3月12日又差一点发生机毁人亡事故,为此美国防部下令推迟生产计划,并进行全面调查,"鱼鹰"计划很可能面临下马的危险;四是先进的无人机计划,包括"侦察兵"型无人直升机、多用途无人战斗机、小型舰载无人机等。现役飞机改进项目主要有E-2C预警机、EA-6B电子干扰机、P-3C反潜巡逻机、SH-60B/F反潜直升机等的现代化改装和升级。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趋势是提高质量、缩小规模。未来,美海军将陆续装备F/A-18E/F型"超级大黄蜂"战斗攻击机、"鹰眼2000"预警机、JSF联合打击战斗机、SH-60R型"海鹰"反潜直升机、无人战斗机等新型飞机,同时陆续退役"雄猫"、"大黄蜂"以及AV-8B、ES-3、CH-46E、AH-1W、UH-1N、T-2、TA-4J、T-39等型机,飞机型号将减少三分之一左右,从而可以大大减轻后勤保障和维修压力。21世纪上半叶,美海军航空兵的总体规模将略有缩小,飞机总数将控制在3500架以内,但是主要作战力量仍将维持12个航母大队、11个舰载航空联队、4个岸基反潜巡逻机联队和4个陆战队航空联队不变。由于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性能的提高,作战能力将会大幅增强。
  (一)装备F/A-18E/F型"超级大黄蜂"战斗攻击机


  2000年,VFA-115中队成为第一个正式装备F/A-18E的作战中队,并于2002年6月开始在美国的"林肯"号核动力航母上服役。2003年2月,"林肯"号航母再次驶入波斯湾,它所携带的一个中队12架F/A-18E将是首次参加军事行动。

  从外形上看,F/A-18E/F相对于C/D型的最大变化是机体放大了一些。其中机身加长了0.86米,翼展加宽了1.31米,机翼面积增加了9.3平米,飞机空重从10455千克增加到1388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增加到近30吨。做这样的放大,首先是为了增加飞机的航程。F/A-18战斗机的航程不足是它的一个主要缺陷。尤其是F/A-18C/D,由于作战任务的需要增加了不少设备,但是燃油并未增加,所以作战半径呈下降的趋势。1992年的F/A18-C/D执行空战任务时作战半径为680千米,执行攻击任务时的作战半径为770千米,达不到军方的要求。改进后的F/A-18E/F内部燃油从4926千克增加到6531千克,增加了1/3,航程则增大了近40%。F/A-18E/F可以携带4枚AIM-120和2枚AIM-9导弹及副油箱,在离开航母740千米的距离上巡逻71分钟,超过了F14的巡逻时间。另外,F/A-18E/F还可以携带空中加油吊舱,为别的飞机加油。通过改进,使F/A-18的航程不足的缺点得到克服,满足其执行舰队防空和远程攻击的任务需要。

  由于翼展加宽,可以在机翼下外侧增加一对外挂点(每个可以携带520千克载荷),全机外挂点数量增加到11个,最大外挂载荷增加到8000千克。外挂点的增加使外挂武器、吊舱以及副油箱的搭配方案更加多样化,使F/A-18E/F在执行任务时有更大的灵活性。另外,飞机的起降性能也有所改善。飞机进场着舰速度下降了4.1米/秒,最大着舰回收载荷4200千克,比F/A-18C/D增加了1600千克。这说明F/A-18E/F可以带更多的武器在航母上降落,也就意味着它在出航时可以携带执行多种任务的武器,如果武器没投放出去还可以带回来。F/A-18E/F可以携带AIM9、AIM7、AIM120等多种空空导弹和各种激光制导炸弹、JDAM炸弹、"小牛"导弹(AGM65)、"斯拉姆"导弹AGM84,以及JSOW(AGM154)和JASSM(AGM158)防区外对地攻击导弹。还可以携带电子战、侦察、红外等多种战术吊舱,执行多任务的能力非常完善。
  出于成本考虑和稳妥起见,目前的F/A-18E/F的航电设备基本和F/A-18C/D相同,但是也做了一些修改。而且F/A-18E/F保留了较大的设备空间和足够的电力,可以对航电设备进行升级。


  飞控系统取消了原来的平尾操纵部件的机械备份。在F/A-18设计初期,为了安全起见保留了平尾操纵系统的机械备份,由于电传飞控可靠性得到了长期的检验,这一备份可以取消。另外,由于F/A-18E/F进一步放宽了纵向静稳定度,即使保留了机械备份飞行员也无法操纵,所以干脆取消。飞控系统在软件上也做了改进,可以在大迎角下过滤掉飞行员引起偏航的指令,保证飞机在大迎角下飞行安全。E/F型采用了电传油门,油门和发动机之间没有机械连接,这样飞行员拉油门就没有限制,可以一下拉到底,有利于在舰上的起飞。

  飞机采用APG73雷达。这种雷达由APG65雷达改进而来,保留了以前的天线和发射机,物理外形基本相同,但是采用的全新的数据处理系统,据称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了10倍。最大探测距离148千米,边扫描边跟踪模式(TWS)下作用距离85千米,可以同时跟踪10个目标,显示其中8个。该雷达还具备多普勒波束锐化测地功能、合成孔径功能等对地探测能力,可以给飞行员提供清晰的地面景象,以进行导航和目标指示。

  2002年出厂的第25批F/A-18/E/F改变了航电系统的总体设计,更换了计算机和软件,为将来换装APG79主动相控阵雷达做准备。预计2004年在第27批飞机上可以试用这种雷达。使用主动相控阵雷达,不仅是改进了雷达自身的功能,而且具备了将整个电子战功能一体化的潜力。即将雷达搜索、敌我识别、雷达告警和电子干扰等功能全部集成在一起,共用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雷达接受到有威胁的电磁波时可以提供告警信息,还可以分析出电磁波的频率特性,由发射机产生相应的电磁波进行干扰。由于信息处理能力增强,雷达可以分配较低的能量对目标进行快速的扫描,降低了雷达波被对方截获的概率。使用相控阵雷达,将使F/A-18E/F的电子战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飞机的座舱显示系统也有一些改进。原来的 C/D 型在平显下边是一个机械式的控制仪表板,现在改用单色液晶显示面板,以触摸方式激活并输入通信、导航的数据,也可以显示雷达和前视红外信息。中间的多功能显示器改为158×158毫米的彩色液晶显示器,主要用来显示数字地图。左侧多用途显示器的下方还有一个小的显示器,显示燃料和发动机的情况。F/A-18E/F还准备使用为F22及JSF研制的联合头盔显示系统(JHMCS),该头盔把显示信息投射到飞行员的护目镜上,并用一个磁性跟踪器跟踪飞行员头部的转动。这样,飞行员看到哪里,整个火控系统就跟到哪里。


  在电子和光电对抗方面,E/F型准备采用综合防御电子对抗系统(IDECM),其核心部件是AN/ALQ214射频干扰器,同时还可以集成ALR67(V)3雷达告警器,AAR-57通用导弹告警器、AN/ALE-47箔条和红外干扰弹分撒器、ALE-50(ALE-55)光纤拖曳诱饵(可以发射电磁波,吸引雷达制导的导弹)等对抗设备,形成一个总体的光电和电子对抗系统。在F/A-18E/F上还可能采用激光红外对抗系统,用激光器发射特定波长的激光对红外导引头进行主动干扰。

  F/A-18E/F可以携带多种战术吊舱。其中包括雷神公司新研制的ATFLIR先进前视红外吊舱。该吊舱采用第三代的红外凝视焦平面成像技术,可以提供导航、目标指示功能,并配备有激光目标指示器。海军还在1999年开始为双座型的F/A-18F开发共享侦察吊舱(SHARP),希望用装备这种吊舱的F/A-18F来取代目前装备TARPS的F-14飞机,使之具备战术侦察能力。该系统使用光电和红外传感器,允许F/A-18F在斜向距离83KM的距离上搜集图像,并通过数据链传输给地面。该吊舱还可以接受APG73雷达的合成孔径数据。

  经过各方面的改进,F/A-18E/F的作战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改进后的飞机机动性基本保持不变, 9000米以上的爬升和加速能力稍有下降。最大过载从9G降低到7G,可能会降低瞬间盘旋能力,但是只要保持足够的敏捷性,配合上头盔显示器和大离轴发射的AIM9X导弹,近距空战性能不会受到影响现在。

  现在的空战中超视距空战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F/A-18E/F具有先进的雷达和电子战系统,优良的人机工程,并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配合AIM120导弹,超视距作战能力在第三代战斗机中应该是比较强的。如果换装主动相控阵雷达,这一能力还会进一步增强。它在执行攻击任务的时候也可以携带AIM120导弹,遇到空中威胁时可以依靠超视距攻击来自卫。

  F/A-18E/F所装备的APG73雷达具有良好的对地探测功能。配合雷达高度表、GPS导航系统和数字化地图,可以低空高速突防;也可以远距离发射防区外对地攻击导弹以降低作战的危险性。它所装备的ATFLIR先进前视红外吊舱使飞机可以在夜间超低空突防。

  尽管如此,由于F/A-18E/F不是完全隐身的战斗机,所以在复杂环境中执行攻击任务所面临的危险仍然非常大,需要强大的电子压制能力作为掩护。这一点仅凭飞机自身所配备的自卫电子战系统是无法作到的,需要专门的电子战飞机的掩护。美国航母舰队目前所配备的电子战飞机主要是EA-6B。但是这种飞机服役时间过长,在2015年之前要全部退出现役。因此,波音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着手将双座型的F/A-18F改装为专门的电子战飞机,即F/A-18G"咆哮者"以期取代EA-6B。2001年9月,正式更名为EA-18电子战飞机,2001年11月,完成首次试验飞行,以验证振动数据和电磁兼容性 。如果该项计划得到军方的认可,最快将在2014年开始服役。该飞机的部件和F/A-18F具有高度的兼容性,在不执行电子战任务的时候也可以执行一般的作战任务,因此可以简化航母的后勤保障负担,提高任务的灵活性。

  F/A-18E/F相对F/A-18C/D来说是一个全面的改进,具备较强的空战和对地攻击性能以及电子战能力,以填补航母编队在第四代战斗机服役之前的战斗力空缺。但是F/A-18E/F毕竟不是一个全新的型号,它所获得的战斗力提高,主要得益于美国强大的航空工业所提供的先进设备。这种飞机相对其他优秀的第三代战斗机来说,战斗力并没有本质的提高。目前世界上军事实力较强的国家都开始装备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F/A-18E/F相对于这些战斗机来说,能否取得作战的优势还很难下结论。

  (二)JSF联合打击战斗机计划

  JSF联合打击战斗机计划是美军进入新世纪之际最大规模的军用飞机发展项目。由于美国空军、海军和陆战队现役的3000多架F-16战斗机、F/A-18战斗攻击机、AV-8B垂直短距起降攻击机将于2010年左右开始全面退役,海军、空军和陆战队都需要一种具有隐身能力、价格较低的第五代多用途战斗攻击机。不过各军种的要求有所不同,海军需要常规起降的航母舰载型,能够承担2010年以后的各种空战和对地、对海攻击任务,而且必须具有1000公里以上的作战半径;空军要求新型机价格便宜、可维护性好,使用灵活,与高档的F-22重型隐身战斗机形成高、低搭配;陆战队则要求必须具备垂直/短距起降能力,以满足陆战队两栖作战的特殊需要,并能在两栖攻击机起降。

  为了避免重复开发、降低研制成本、减少使用经费,美国防部于1995年9正式决定研制一种海、空军和陆战队通用的JSF联合打击战斗机,即统一开发一基本机型,然后根据各军种的不同要求,研制三种变型机,包括空军常规起降型、海军航母舰载型和陆战队垂直/短距起降型。美国防部要求各种变型机的结构应具有90%的共同点,采用单台发动机,起飞总重在20吨左右,最大载弹量6吨以上,作战半径1000公里以上,并具有良好的隐身性能、高机动性和很强的攻击能力,单机价格控制在5000万美元以内(美空军F-22"超级明星"隐身战斗机单机价格达1亿美元)。

  美国航空界的三巨头--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麦道公司迅速设计出各自的方案,参加投标,最终美国防部选中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方案进入方案演示验证阶段的决赛,并向两家公司分别拨款大约7亿美元,各建2架飞行验证机进行对比验证,并于2002年底选定洛克希德·马丁方案。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负责研制的JSF验证机称为X-35,1997年9月完成初始设计,1998年4月开始首机的装配,2000年年中完成2架验证机的总装,编号分别为X-35A、X-35B,其中X-35A为空军用常规起降型,于2000年9月18日开始试飞;X-35B为陆战队和英军用垂直/短距起降型,于2000年10月24日开始试飞。海军舰载型虽然采用常规起降,但与空军型区别比较大,除了机翼可折叠,并加装有供在航母上起降用的专用装备(如前起落架上的弹射挂钩和机身后部的尾钩)外,主要是机翼增大了18%,以满足海军的特殊需要,设计编号为X-35C,但还没有生产样机。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是美国空军F-22型机的研制者,因此,在设计X-35时,最大限度地采用了F-22的成熟技术,X-35的整体结构类似F-22,基本上是F-22的缩小型,机翼为蝶形上单翼,翼展10米,前缘后掠角35度,后缘前掠角15度,并有较大的前缘襟翼;机长15米,机身采用了翼身融合技术和先进的复合材料,具有低可探测性,2个菱形进气道位于机身两侧;尾翼由双垂尾和全动式差动平尾组成,垂尾外倾25度,平尾的前后缘分别与机翼的前后缘平行,利于减少雷达反射面积。

  X-35的动力装置同样采用普拉特·惠特尼公司F119-PW-100型发动机的改进型,其中常规起降型采用一台F119-611加力涡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达164千牛,推重比10以上,并使用二维矢量转向喷管,可提高飞机的短距起降能力和机动性;垂直起降型则采用一台F119-612发动机,配备英国劳斯莱斯公司的3个推力转向喷管,提供垂直起降能力,除主喷管位机尾外,另有2个位于驾驶舱后的机身中部,并设有垂直进气口,垂直进气口和喷管平时关闭,垂直起降时才使用,结构类似俄罗斯的雅克-141型机。垂直起降时,主喷管提供40%的推力,其余2个垂直喷管提供60%的推力。 X-35将装备与F-22类似的先进火控系统,具备"先敌发现,先敌开火"的能力。为提高隐身性能,机上采用了内部弹舱和大量的内部油箱,融合有传感器的智能蒙皮,复合材料的用量达35-40%,广泛采用隐身涂料。同时,X-35还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使用维护性,战时的再次升空时间仅为15分钟。X-35同样装备27毫米机炮,内置弹舱可载2枚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和2枚1000磅联合直接攻击弹药,机外可挂载5443千克各种弹药和副油箱。

  JSF联合打击战斗机的生产量将超过3000架,其中美军计划采购2852架,包括海军航母舰载型480架、陆战队垂直/短距起降型609架、空军型1763架,英国海、空军将采购140架,潜在用户还包括美国的其他盟国海、空军(主要是目前F-16、F/A-18和各型"鹞"式飞机的用户)。首架JSF联合打击战斗机的生产型机最早可望于2008年面世,海军常规起降舰载型可能于2010年左右开始交付美海军服役,2012年JSF将达到每年195架的最高生产量。英国海军的垂直短距起降型将于2012年开始装备其2艘未来型航空母舰。


  (三)无人机(UAV)

  未来战场环境要求舰队具有大纵深的球形攻防体系,无人潜航器(UUV)和无人机分别是这一体系中下半球和上半球的重要攻防要素。近年来,美国对其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研发,并取得了惊人的成果,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实战中得到广泛应用,受到军界的一致好评,美国海军也十分重视这一项目的研发和应用。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联合参谋部作战部参谋、海军战争学院研究生彼得.梅菲特海军少校,2000年3月在美国海军《行动》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无人革命》的文章,他认为,如果研制装备一系列高性能、多用途的舰载无人机,必将使美国海军的综合作战能力获得巨大的提高,从而给未来海战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无人机最先用于导弹、火炮打靶用的靶机,由于其无需冒人员伤亡的风险、可以进入高危险和敌方上空活动,八十年代以来逐渐被用于执行侦察监视、目标搜索、火力校正、毁伤评估等多种任务。在1982年以色列侵黎战争、1991年海湾战争以及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各种军用无人机发挥了重要作用。海湾战争中,美海军首次在2艘战列舰上使用无人侦察机搜索岸上目标、为舰炮校正火力。

  目前,美海军拥有18架"猎人"型无人侦察机和8套48架"先锋"型无人侦察机。其中,"猎人"型是美国与以色列联合研制的具有持久活动能力的近程侦察、监视、目标搜索无人机,1990年首次试飞,1994年6月开始服役,供海军和陆军使用。"猎人"无人机总重726公斤、最大飞行时速204公里、升限4575米、活动半径150公里、续航时间达12小时、有效负载113公斤,装备电视摄像机、红外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等,美海军主要配备大型两栖攻击舰,用于为舰炮和舰载作战飞机攻击岸上目标进行实时火力校正、探测和搜寻海上水雷和岸上目标、引导陆战队实施快速攻击等。

  "先锋"型为中、近程无人侦察机,1986年开始装备海军陆战队,该型机总重200公斤、有效负载45公斤、最大时速167公里、续航时间6小时、航程193公里,载超高频遥测系统和光电、红外或电视传感器,侦察高度304-3658米,数据信号联络距离185米。由于"猎人"型和"先锋"型都是固定翼无人机,采用弹射起飞、撞网回收,需要特殊的起飞和回收装置,使用灵活性较差,因此只能在大型舰船和陆地上使用。

  随着现代技术,尤其是自动化技术的高速发展,无人机的性能(包括起飞重量、有效负载、飞行速度、留空时间、活动半径以及使用灵活性、可操纵性等)将明显提高,担负的任务也会越来越广,不久很有可能出现高性能的无人驾驶战斗机。为了加速发展无人机,美海军于1996年专门在海航系统司令部成立了代号为PMA-263的无人机开发研究中心,目前正在开发的有5个项目:"侦察兵"无人直升机、多用途舰载无人机、小型舰载无人机、中程无人机以及无人机战术控制系统。除"侦察兵"已基本定型外,其余项目还处于初期研发阶段。
  "侦察兵"无人直升机是格罗曼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第一种舰载无人直升机,1996年开始研制,现已建成3架原型机,正在进行试验评估,2002年进行作战试验。该型机飞行时速为193公里,实用升限5486米,作战航程205公里,续航时间可达6小时,主要装备光学侦察器材,担负战场侦察监视、目标跟踪与引导、导弹中继制导等任务。每套系统由3架无人直升机和2部控制器组成。由于无需特殊的起飞和回收装置,因此能在所有带直升机平台的海军舰艇上使用,美海军拟至少订购33套,可望在2003年开始服役。


  由于人体自身对失重、大过载的忍受有限,如果飞机时速超过3倍音速或机动过载超过9个重力加速度(即9g),飞行员就会很容易疲劳,甚至失去知觉。因此,有人驾驶飞机的发展已经受到人体自身的限制。而无人机则不受限制,可以进行更高速、更大过载的超高速、超机动飞行,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长远看,智能型无人战斗机终将会取代有人驾驶的战斗机。

  美海军对舰载无人机寄予相当大的厚望,对其未来发展规划了三个阶段,近期重点开发"侦察兵"型舰载无人直升机及先进的中、近程舰载无人侦察机,装备大、中型水面舰船和海军陆战队,主要担负海战场侦察监视、目标搜索、火力校正等传统任务;中期开发一系列的无人机系统,包括高、中、低空和远、中、近程的无人机,担负侦察巡逻、空中预警、目标跟踪、中继通信、中继制导、信息作战、特种攻击等广泛任务,与有人驾驶作战飞机一起组成全能型、混合海军航空兵作战部队,从而大大提高整体作战能力;远期设想开发智能型的多用途舰载无人战斗攻击机,取代传统的有人驾驶作战飞机,担负空战和对海、对地攻击等各种作战任务。

  2015年以前,美海军将重点开发以下三大类的舰载无人机:高空类:高空类舰载无人机是指高空、远程、长续航力的重型无人机,可以在24000米以上的高空连续活动数周、甚至数月时间,类似小型、低轨道战术卫星和美空军正在研制的"全球鹰"高空侦察无人机,不易被敌人击落。此类无人机有效负载较大(1000公斤以上),主要配备远程超精度的可见光和远红外探测器、合成孔径雷达、数据链等先进的侦察、通信和电子战设备,主要担负侦察预警、通信指挥、信息作战任务;也可以配备激光炮等先进武器,用于自卫和对弹道导弹等特殊目标的拦截。高空类无人机可以从航母上或岸上基地起飞,2-3架保障1个航母战斗群。

  中空类:中空类舰载无人机是一种中型无人机,主要在中、低空活动,有效负载500公斤左右,配备航母、两栖舰等大、中型水面舰船,能在空中连续活动24-48小时。这类无人机除担负侦察监视、预警指挥、电子进攻与防御等任务外,还可以携载大部分的机载对海、对地攻击武器,执行对海和对地攻击任务,可以承担目前许多有人驾驶战斗攻击机担负的危险攻击任务,从而大大减少人员伤亡。
  低空类:低空类舰载无人机将包括多种小型无人机,翼展在3米左右,有效负载在30公斤左右,续航时间10小时左右。这些无人机可以由中、小型水面舰艇和潜艇携带,甚至可以在舰上现场装配,能够担负侦察、搜索、攻击等广泛任务。一艘类似现役导弹巡洋舰或驱逐舰的水面作战舰,可以配备多达13-15架的小型舰载无人机,因而可大大提高舰队的侦察探测、预警指挥和攻击能力。由潜艇携载的未来无人战斗机将建成"变形金刚",可以象"战斧"巡航导弹一样安放在潜艇的垂直发射管中,潜艇可在水下将其垂直发射升空,无人战斗机升空后即展开机翼,自动飞行、自动搜索目标和攻击。


  涉及舰载无人机的关键技术包括远程遥控技术、自动飞行控制技术、武器智能控制技术、自动起飞与回收技术以及新材料、模块化建造技术等。远程遥控技术是高性能无人机的基础。现役无人机由于受遥控距离短、遥控灵活性差的限制,活动半径和机动性都有限,无法担负远距离、高难度的作战任务。未来舰载无人机将装备先进的计算机远程遥控系统,舰上只需1-2人通过计算机和远程数据交换系统,即可遥控无人机升空实施远距离、高难度的各种侦察、攻击等作战任务,甚至可以遥控无人机进行灵活机动的空中格斗。无人机控制人员可以象玩游戏那样,很方便地控制无人机进行各种作战活动。

  未来舰载无人机还将装备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飞机升空后可以根据预置的有关数据进行自动飞行,无需舰上人员进行遥控,类似现在的巡航导弹。并可以通过武器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进行目标搜索、监视、跟踪和武器分配、武器发射等作战行动。

  自动起飞与回收技术是实现固定翼无人机舰载化的关键。除无人直升机外,现役的舰载无人机起飞时都采用弹射起飞,大多与常规的航母舰载机一样使用蒸汽弹射器弹射升空,不同的是无人机比较轻、小,因此所需弹射功率比较小。回收时,大多采用撞网回收法,即在舰上拉起尼龙绳网兜住,有些无人机则先降落在海面上、然后再从海面上捞起来。未来舰载无人机将采用先进的电磁弹射器从飞行甲板上弹射起飞或直接垂直起飞;回收时,则采用低速常规降落、垂直降落或使用机械臂在空中回收等方法。

  未来舰载无人机将广泛采用碳纤维为主的隐身复合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使用模块化建造技术。机翼、机身、发动机、各种武备等按标准的模块结构建造,可以很方便的拆卸、安装。舰载时可以拆卸后放置,使用时快速安装,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占用空间。使用时,换装不同的武器和装备模块(如侦察器材模块、攻击武器模块等),即可执行不同的任务。

  现代高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建造高性能无人机提供了可能。最近,美国空军研制的、仅重30磅的"空中探索"号无人机,历时26小时,成功地飞越了大西洋。长达3700公里的航程,仅消耗1.5加仑汽油。该机配备了微型通信、导航和大气测量设备,造价只有2万5千美元。

  美国海军的彼得.梅菲特少校设想,未来一艘1万吨级的水面作战舰至少可以配备4架小型多用途舰载无人机,最多可以配备13-15架。其中机库分为三层,最多可停放13架无人机(上二层各5架、底层3架),飞行甲板可停放2架。飞行甲板上有2座电磁弹射器,机库中间为自动回收系统。回收时,无人机以50节的低速度降落,然后用特殊的回收钩将其钩住。飞行甲板下面为武器装备库。梅菲特少校设想的这种舰载无人机,外形与美国空军现役的B-2隐形战略轰炸机非常象,简直就是微型化的B-2,同样具有隐身能力,配用不同的武器装备模块,即可组成侦察机、预警机、通信中继机、攻击机、战斗机、反潜机等不同功能的无人机。一艘导弹巡洋舰或驱逐舰配备这些无人机后,综合攻防能力将成倍提高。

  未来的海军舰队,很有可能将由搭载各种舰载无人机的水面和水下作战平台组成,无人机会代替有人飞机,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2-25 8:52:29编辑过]
美国海军新发展(五):濒海战斗舰(LCS)

  计划是基于美国海军从二战以来到冷战结束前一直是一支远离本土、横跨大洋进行作战的远洋攻击海军,所追求的是在全球海洋中部署大型战舰以拥有海洋控制权,但随着冷战的结束,苏联迅速崩溃,美国海军的远洋舰艇开始进入许多国家的濒海海域,在这一海区,由于目标数量多,电磁环境复杂,且多数国家拥有各类反舰导弹和空中支持,美国海军大量装备的昂贵的宙斯盾战舰一旦遭受重创显然极不合算,而采用价格低廉的小型战舰是避免价值昂贵的现代作战舰艇在濒海受损的解决方法。

  2001年年中,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ONR)正式提出建造濒海战斗舰(LCS)概念:该型舰排水量为500-600吨,吃水3米,航程4000海里,最大航速50-60节。与此同时,作为滨海战斗舰的配套工作,美国海军从2001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其中包括:使用司莱斯船作为战斗舰验证其滨海作战战略,并租借挪威海军的高速巡逻艇"盾牌"号和澳大利亚高速船(HSV),以试验一种利用小型、高速、高机动的舰艇在融入模块化设计后执行各种任务的概念。2002年5月,美国防御计划指南提出美国海军要寻求一种新的、小型、隐身"濒海战斗舰"。目前,关于濒海战斗舰舰队规模尚未确定,但至少在30艘以上。这些舰可以按每个中队3-5艘部署。

  美海军在寻求濒海战斗舰计划中,除了本国海军自身运作外,还吸收外国厂商参与概念研究,并计划参考联合攻击战斗机计划模式,实施政府级的国际合作。有6支研究团队于2002年11月初开始了LCS计划的"焦点任务舰"(FMS)概念研究。


  其中有洛克西德·马丁海军电子和监视系统及船用系统公司提出了由可变排水量双体船演变的"变猫"(VeriCat),见图1。该公司的国外合作伙伴是德国布隆福斯公司,两个公司共同研究设计模块和开发先进推进系统工作。研究内容包括:减少信号特征、提高生存能力、先进的动力系统、以开放式系统结构为基础的综合作战系统、损管和建造技术,包括钢板的激光切割等。

  诺斯罗普·格鲁曼船舶系统公司(NGSS)与瑞典考库姆公司和他的合作公司德国HDW共同合作,以瑞典海军的维斯比级隐身护卫舰为母型提出了LCS方案(见图2)。

  由通用动力公司和巴斯钢铁厂领导的国际合作公司集中在与澳大利亚的奥斯塔船厂合作上,提出的以澳大利亚三体船型为基础的方案(见图3)。奥斯塔船厂作为平台设计的主要单位,研究船体、上层建筑、动力装置和航行控制系统等。另外,这支研究队伍还包括在系统集成、无人飞机和模块化设计见长的波音公司,在造船、通信、导航、武器和自卫系统方面颇有经验的BAE系统公司,在仿真、控制和训练方面很有经验的CAE公司和对设计建造水翼小水线面船(HYSWAS)颇具实力的海上应用物理有限公司(MAPC)。

  在将合同授予商业公司的同时,美国海军研究局领导支持先进双体船型研究的X艇项目也在进行中。该艇就是众所周知的濒海后勤支援试验艇,其主要试验目标是支持水动力、先进的升力船体和减小阻力的聚合物涂层研究等。试验结果将反馈给濒海战斗舰(LCS)计划。

  目前,LCS已进行下一阶段的招投标工作。投标结束后,将在2003年底最后选定2个或3个工业研制队伍作为濒海战斗舰的初始合同商。然后美海军再进行一轮选择,于2004财年底把竞争者减到1-2个;并且将于2005财年将合同批准给1家建造总承包商。美国国防计划指导委员会要求在2006财年之前完成该舰的初始开发及采购工作。美海军预期先订购2艘,作为濒海战斗舰的0型(Flight 0),该舰将于2007年参加试验和用于军事活动。试验中获得的经验,特别是对任务模块的经验,反馈给濒海战斗舰的1型(Flight 1)。美海军计划在2009财年前购买9艘濒海战斗舰。

  关于濒海战斗舰的大小尚未最后确定,总的原则是相对要小;但是每艘舰经费的上限已经给定,为2.2亿美元。

  LCS的舰体结构采用可重新组合的开放式结构,即可以根据任务的变化换装不同的模块。模块具有高度自动化可实现"即插即用"。为此,濒海战斗舰引进了所谓的"海上构架"(Seaframe)的概念,它是由舰体、动力和其它船本身作业所需要的系统组成,这个海上构架能够根据特定的需要安装可互换的任务模块。该项技术是模块化建造技术的升华,也可称为满足灵活性要求的模块化。该技术意图是让合适的专家同时参加舰上相应的模块工作,以便更能发挥人才的优势。从而避免在阿拉伯湾驱逐舰执行封锁任务时,声呐专家无用的情况发生。并通过实行舰员集体轮换,可使该型舰能在海上运行1年以上。


  模块化有效载荷包括:舰炮、无人水下航行器(UUV)、声呐和其它设备。而海岸警卫队特别感兴趣的可能是模块化命令与控制系统。

  目前,已进行试验的模块是水雷战(MIW)模块。这种水雷战模块已在高速船HSV-X1上做过试验,并且计划在HSV-X2上采用这种模块。这种水雷战模块构成包括:机载反水雷措施(MCM)、水面反水雷措施支援设备和爆炸物处理(EOD)/海上哺乳动物作业设施。该种水雷战模块包括以下两种型号:一型是"探测模块",由2架MH-60直升机、AN/AQS-20型声呐、遥控猎雷系统和2条水下无人潜器组成;另一型是"穿通型模块",由1架MH-60型直升机、机载激光防御水雷系统、快速机载扫雷系统、机载使水雷失效系统和爆炸物处理(EOD)系统。

  在船型方面,舰壳和上层建筑的材料为高级铝合金,但主要结构采用钢制材料,一些部位采用复合材料。该舰外形采用内倾形式以减少雷达反射信号,并采用全封闭的上层建筑和通信/传感器桅杆。在恶劣海况下具有更好的低速航行性能,从而有利于直升机/无人机的安全起降。该舰也装备高速拦截艇的下水和回收设施,以支持特种作战。直升机甲板下部还装备有折叠跳板,可以进行轻型装甲车辆、火炮等装备的滚装运输。舰上设备尽可能采用商业流行技术(COTS)以减少费用支出和研制风险。

  研制濒海战斗舰的首要目的在于取代美国海军现有护卫舰的位置。但更为重要的方面则是未来将依靠和最有可能要求传统部队和浮现出的高速船能力的结合,以便成功地完成未来从人道主义救援、后勤支援到撤离非军事人员(NEO)和兵力投射,从而得到、保持和持续进入濒海区的能力。保证海军攻击部队、海军陆战队和陆军各作战单位进入濒海区的安全。

  未来的作战环境对舰艇的机动性、隐身性、规模数量和模块化技术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分析的结果证明,未来美国海军在前沿使用较小、较快、相对吃水较浅、结构可变和采用模块化的濒海战斗舰具有更高的战斗价值。该型舰续航力大、造价低、生存能力强、可支援性好。总之,具有很好的可承受性。这种反应时代特征的新要求,显然是目前护卫舰无法胜任的,只有按新概念发展的濒海战斗舰才能拥有。

  濒海战斗舰在舰体、系统集成和任务模块的可变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在控制濒海战区中能发挥先锋的作用。濒海战斗舰的使命任务可以归纳为:执行反潜战,尤其以柴电潜艇为主要目标;水雷战和防御集群式小艇的攻击。


  传感器网(ESG)、协同交战能力(CEC)、全球信息网(GIG)和军队网的出现和发展都支持网络中心战(NCO)的原则,将大大增加单舰和编队级的战斗力。濒海战斗舰上能通过使用指挥、控制、通信、监视和搜索(C4ISR)设施和直升机在海军网络中心战中的网络里有效地发挥节点作用。海军在沿海区域可以灵活地对其进行混合部署,可以在尽量减少风险情况下,靠近潜在敌海岸更为危险的水域署。其优势将使舰艇能在离海港只有数小时航程的海域活动。

  另一方面,美海军认为,在其它舰艇到达某个战区之前,航速达到50节的濒海战斗舰(LCS)是确保该战区安全的必需。它将提供更灵活的作战机动性和具有更优越的攻击与防御能力。50节的速度将能够允许LCS先于战区的其它舰艇提前将传感器放置在水中,来熟悉和描绘作战范围。在主战舰艇行进时,LCS将能够对任何威胁做出反应。这样的速度也将允许LCS重新配置其任务模块和迅速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以应对特定威胁。速度也将为LCS提供摆脱鱼雷和潜艇的能力。高速的LCS将能够切断潜艇接近的途径。在对付空中威胁时,速度能使LCS迅速逃脱飞机搜寻的范围、改善舰艇欺骗的效率、改善对付来袭导弹的措施。LCS能够拦截或躲避水面舰艇特别是更具有速度效率的密集小艇。速度高和吃水浅将有助于LCS避免水雷的攻击。

  应该说,美国发展的濒海战斗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护卫舰,而是有时代特征的为其军事战略服务必备的新型战舰。这型战舰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在越南战争期间在沿岸水域执行的"以小制小、以快制快"的战术的继续和现代发展。今天,美国海军为了执行濒海战略的需要,执行全球军事行动的需要,填补濒海战区的需要,提出了"21世纪海上力量"的概念。这一概念描述了美国海军研发优于现在的以航母作战群和两栖预备作战群为基础的、传统结构的海上力量,即综合运用快速机动化舰艇、网络化情报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以最小努力取得最大成果集现代军事和科学技术之大成的濒海战斗舰。这一举措,无论在军事上、科学管理上和技术上都有令人深省的革新理念。
以上文章转自  http://www.pladaily.com.cn
美海军研究局推动“21世纪海上力量”成为现实
   
美军DDX级驱逐舰3D构想图



  美国《每日防务》2003年9月5日报道,美海军研究局(ONR)正在开发具有开创性的概念和技术,使海军海上力量的转型美国《每日防务》2003年9月5日报道,美海军研究局(ONR)正在开发具有开创性的概念和技术,使海军海上力量的转型成为现实。

  诸如经济可承受武器系统、半体长鱼雷(MK48鱼雷的改进型,弹长只有原鱼雷的一半)和电磁炮等武器都在朝装备舰队的方向不断前进。这些武器都是用技术彻底改变海军项目的范例。

  经济可承受武器是一种射程640~960千米(400~600英里)、速度150~200节的巡航导弹。这种导弹的战斗部重90千克(200磅),单价低于10万美元。

  当美海军走向濒海作战之后,海军研究人员开始研制半体长鱼雷以弥补MK48鱼雷的不足。MK48鱼雷在濒海浅水域反射环境中存在识别方面的问题。

  随着海军的逐步电气化和战舰不总是以极高速度航行,使得可使用的电能越来越多,这促使研究人员开始研究电磁轨道炮,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制成功。ONR正在与英国皇家海军和陆军合作实施该项目。估计在8~10年后,就可以在DD(X)驱逐舰上看到射程在400~480千米(250~300英里)的电磁轨道炮。此外,ONR正在与电船协会合作,开发安装在电动船上的电源及其相关技术。

  ONR还在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合作开发HyFly导弹。这种导弹的速度可以达到7马赫,可以装在MK41垂直发射系统的弹箱中。在未来18个月内,ONR将制造出演示用的样弹。(来源: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详细!第一个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