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高危期的症结点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20:19
台海高危期的症结点何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28  
  中评社香港12月28日电/大陆海协会副会长王在希日前表示,2008年5月前,台湾政局不但复杂多变,而且陈水扁还有可能变本加厉,给台海局势带来更多不确定的因素。

  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陈子帛今日在联合早报撰文指出,这些话语代表着官方的判断和结论,一是复杂多变,二是诸多不确定,三是什么事都可能发生,所有的关注点集中在入联公投之上。这和以往的表述相比并没有太多新意。

  但与此同时,来自大陆另一种说法是,台湾政局的错综复杂,与两大阵营的选举策略和布局息息相关,认为由于大陆处置得当,陈水扁的台独时间表被打乱,台海和平的稳定得到维护,两岸朝和平稳定方向发展的势头不会改变。

  文章说,很明显,这两种表述互为矛盾,但可以看出北京的判断逻辑,即台湾目前的纷乱和即将展开的两大选举有关,对陈水扁将如何变本加厉无法准确把握,因此才会对日渐增多的不确定产生焦灼和焦虑。

  至于说大陆方面措施得当,似乎是希望外界明瞭,北京迄今为止还没有随扁起舞,是明智的选择。此外,借助华盛顿对陈水扁持续施压,北京“虽不满意但还能接受”。

岛内选举凸显统独之争

  在时间点上,近期以及2008年台湾政局以及两岸关系有以下的特点和意义:

  首先,台湾政局发展始终围绕着选举以及2000年以来政党轮替过程的跌宕,民进党力争维持执政优势,在野的国民党则希望夺回执政权,这就决定了台湾选举有一般政治博弈的特点,同时也展现出因为政治环境狭窄,两大阵营狭路相逢的决战态势。更重要的是,由于选举结果将牵动两岸关系格局,过程就显得更为激烈。

  其次,2000年之后,台湾政权首度由主张台独的分裂势力所掌握,使其后的任何重大政治发展拐点总凸现出所谓的统独之争、维持现状和改变现状之争。这种争议在选举过程中缺少实质意义,充其量只是族群和选举资源的凝聚和动员,但在两岸关系以及中美关系的战略棋盘上,却随时能挑动起国际社会敏感的神经,刺激中美两大国之间的互动,波及区域安全和稳定。外部因素对台湾政局的影响,在关键时刻表现得极为直接,甚至会产生诸多意想不到的边际效应。

  再次,擅长选举的民进党,在拥有执政优势和行政资源之下表现尤其突出;而作为威权时代象征的国民党,尽管在过去八年间努力朝本土化、在地化转型,但因为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在博弈过程中总处于被动,无法掌握选举议题的主轴。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的攻防,加上被人诟病的恶质选举文化,也使得这次选举过程充满争议。从长期存在的贿选现象、桩脚文化,乃至各种官司的旋踵出现,一阶段投票或二阶段投票争议,入联公投的推出,更将北京和华盛顿卷入,并极大程度地为政治选举动员所用。涉及马英九特别费案的定谳结果,也属于这个范围。

  在喧哗之中,我们依然记得,被视为“台独教父”的李登辉曾公开表示,北京奥运会前后及至上海世博会之前,台湾若无法脱离中国大陆,则台独无望。我们也清晰记得,某位美国智库曾很冷静地罗列出三十多种台湾独立的可能性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任何一种台独模式的实现前提,并不是美国的介入和鼓励,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和多数民众的接受和同意。

中美着力点都不多

  这就告诉我们,北京这些年的处置得当,包括盘马弯弓惜不发的一以贯之,挑衅中持续保持冷静的难能可贵,针对突发性事件和不可预测诸多变数的处理过程,注入了更多的科学决策成分,逐渐摸索出中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共同管理”框架,还有更多的柔性政策诉求,等等。

  文章指出,但也不能不承认,北京目前呈现的自信和从容,多多少少也暴露出处理台湾问题的诸多盲点和力所不逮。“力所不逮”在于北京对台湾政局的政策影响力处于递减过程,力度的把握以及实质效果不尽人意,甚至还有明显的反作用。

  文章表示,必须承认,北京借助美国之手对陈水扁以及民进党走火入魔、铤而走险的阻止和施压,是所有危机处理过程的亮点,北京涉台决策系统对来之不易的联美治扁框架和模式评价是正面的。但也不能不意识到,从2004年至今,美国能够做的、可以达致的效果有限,以至出现言而无行、虚应故事,甚至指称白宫对陈水扁依然网开一面、高举轻放的批评。

  外界观察中,北京现阶段所有的“忍辱负重”,阶段性目标恰恰是为了争取让北京奥运会平稳顺利进行。这一切不仅为美国白宫洞悉,更为陈水扁玩弄于股掌之中,“陈水扁们”洞察北京无意在奥运会之前对台采取任何非和平方式的对应和处置,华盛顿充其量也就是布什总统公开斥责,口头示警,难有危及台湾实际利益的动作。

  因此,陈水扁在特支费案、去蒋化、正名、去匾以及入联公投等议题设定中,不断吸纳政治能量,获得了凝聚铁票的效益。在北京和华盛顿公开施压和吓阻过程中,他不断营造悲情氛围,激发亲绿和中间选民的反弹情绪。中美对台危机管理给陈水扁留下的夹道,加上国民党的应对无力,给陈水扁和民进党累计最后冲刺的动能。平心而论,他到现在失分不多,反而是北京和华盛顿自觉和不自觉地陷入欲罢不能、进退两难的境地。华盛顿只是尽了人事,人们批评其消极被动,着力点有限,并不为过。但北京何尝不是?

接近战略摊牌的临界

  文章认为,高危期的判断只能证明北京在现阶段政策运作有某种程度的难以适从,现时的主要对应措施只是起到紧急刹车或者加大油门的作用,处置得当则是相对于过往动辄恶语相向,企图恐吓,徒增反感而言。究其实,症结点在于:

  入联公投已经被定性为变相的“法理台独”,一旦通过就是迈向“法理台独”危险的一步。我们的关注点是,入联公投一旦通过,北京依然还是言多于行吗?如果言行并重,非和平方式的主要手段又将是什么?美国准备怎么介入,是袖手旁观,还是再造一次类似九五、九六年的台海危机?

  文章指出,入联公投即便未能通过,却极有可能成为台湾任何一个重大政治过程的持续话题,要点不在以什么名称入联,而在于公民投票一旦成为台湾社会表达政治意愿的常态,它给北京当局带来的政治冲击远远超过入联本身,影响深远且广泛。

  高危期不在2008年5月之前,而在5月之后。马英九一旦被判定有罪,那就是国民党和蓝营的高危期,影响的是选情结果。入联公投通过与否,如果只是为选举服务,则其危害性仍然在可控范围。我们关注的,除了它的确具备了迈向“法理台独”危险的一步之外,今后的台海关系互动,越接近战略摊牌的临界,主体认同和公民自主性带来的困扰,或许比现在还要多得多。

  如果这就是高危期,或者是化解与加剧高危期的症结点,那还需要做些什么呢?台海高危期的症结点何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28  
  中评社香港12月28日电/大陆海协会副会长王在希日前表示,2008年5月前,台湾政局不但复杂多变,而且陈水扁还有可能变本加厉,给台海局势带来更多不确定的因素。

  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陈子帛今日在联合早报撰文指出,这些话语代表着官方的判断和结论,一是复杂多变,二是诸多不确定,三是什么事都可能发生,所有的关注点集中在入联公投之上。这和以往的表述相比并没有太多新意。

  但与此同时,来自大陆另一种说法是,台湾政局的错综复杂,与两大阵营的选举策略和布局息息相关,认为由于大陆处置得当,陈水扁的台独时间表被打乱,台海和平的稳定得到维护,两岸朝和平稳定方向发展的势头不会改变。

  文章说,很明显,这两种表述互为矛盾,但可以看出北京的判断逻辑,即台湾目前的纷乱和即将展开的两大选举有关,对陈水扁将如何变本加厉无法准确把握,因此才会对日渐增多的不确定产生焦灼和焦虑。

  至于说大陆方面措施得当,似乎是希望外界明瞭,北京迄今为止还没有随扁起舞,是明智的选择。此外,借助华盛顿对陈水扁持续施压,北京“虽不满意但还能接受”。

岛内选举凸显统独之争

  在时间点上,近期以及2008年台湾政局以及两岸关系有以下的特点和意义:

  首先,台湾政局发展始终围绕着选举以及2000年以来政党轮替过程的跌宕,民进党力争维持执政优势,在野的国民党则希望夺回执政权,这就决定了台湾选举有一般政治博弈的特点,同时也展现出因为政治环境狭窄,两大阵营狭路相逢的决战态势。更重要的是,由于选举结果将牵动两岸关系格局,过程就显得更为激烈。

  其次,2000年之后,台湾政权首度由主张台独的分裂势力所掌握,使其后的任何重大政治发展拐点总凸现出所谓的统独之争、维持现状和改变现状之争。这种争议在选举过程中缺少实质意义,充其量只是族群和选举资源的凝聚和动员,但在两岸关系以及中美关系的战略棋盘上,却随时能挑动起国际社会敏感的神经,刺激中美两大国之间的互动,波及区域安全和稳定。外部因素对台湾政局的影响,在关键时刻表现得极为直接,甚至会产生诸多意想不到的边际效应。

  再次,擅长选举的民进党,在拥有执政优势和行政资源之下表现尤其突出;而作为威权时代象征的国民党,尽管在过去八年间努力朝本土化、在地化转型,但因为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在博弈过程中总处于被动,无法掌握选举议题的主轴。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的攻防,加上被人诟病的恶质选举文化,也使得这次选举过程充满争议。从长期存在的贿选现象、桩脚文化,乃至各种官司的旋踵出现,一阶段投票或二阶段投票争议,入联公投的推出,更将北京和华盛顿卷入,并极大程度地为政治选举动员所用。涉及马英九特别费案的定谳结果,也属于这个范围。

  在喧哗之中,我们依然记得,被视为“台独教父”的李登辉曾公开表示,北京奥运会前后及至上海世博会之前,台湾若无法脱离中国大陆,则台独无望。我们也清晰记得,某位美国智库曾很冷静地罗列出三十多种台湾独立的可能性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任何一种台独模式的实现前提,并不是美国的介入和鼓励,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和多数民众的接受和同意。

中美着力点都不多

  这就告诉我们,北京这些年的处置得当,包括盘马弯弓惜不发的一以贯之,挑衅中持续保持冷静的难能可贵,针对突发性事件和不可预测诸多变数的处理过程,注入了更多的科学决策成分,逐渐摸索出中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共同管理”框架,还有更多的柔性政策诉求,等等。

  文章指出,但也不能不承认,北京目前呈现的自信和从容,多多少少也暴露出处理台湾问题的诸多盲点和力所不逮。“力所不逮”在于北京对台湾政局的政策影响力处于递减过程,力度的把握以及实质效果不尽人意,甚至还有明显的反作用。

  文章表示,必须承认,北京借助美国之手对陈水扁以及民进党走火入魔、铤而走险的阻止和施压,是所有危机处理过程的亮点,北京涉台决策系统对来之不易的联美治扁框架和模式评价是正面的。但也不能不意识到,从2004年至今,美国能够做的、可以达致的效果有限,以至出现言而无行、虚应故事,甚至指称白宫对陈水扁依然网开一面、高举轻放的批评。

  外界观察中,北京现阶段所有的“忍辱负重”,阶段性目标恰恰是为了争取让北京奥运会平稳顺利进行。这一切不仅为美国白宫洞悉,更为陈水扁玩弄于股掌之中,“陈水扁们”洞察北京无意在奥运会之前对台采取任何非和平方式的对应和处置,华盛顿充其量也就是布什总统公开斥责,口头示警,难有危及台湾实际利益的动作。

  因此,陈水扁在特支费案、去蒋化、正名、去匾以及入联公投等议题设定中,不断吸纳政治能量,获得了凝聚铁票的效益。在北京和华盛顿公开施压和吓阻过程中,他不断营造悲情氛围,激发亲绿和中间选民的反弹情绪。中美对台危机管理给陈水扁留下的夹道,加上国民党的应对无力,给陈水扁和民进党累计最后冲刺的动能。平心而论,他到现在失分不多,反而是北京和华盛顿自觉和不自觉地陷入欲罢不能、进退两难的境地。华盛顿只是尽了人事,人们批评其消极被动,着力点有限,并不为过。但北京何尝不是?

接近战略摊牌的临界

  文章认为,高危期的判断只能证明北京在现阶段政策运作有某种程度的难以适从,现时的主要对应措施只是起到紧急刹车或者加大油门的作用,处置得当则是相对于过往动辄恶语相向,企图恐吓,徒增反感而言。究其实,症结点在于:

  入联公投已经被定性为变相的“法理台独”,一旦通过就是迈向“法理台独”危险的一步。我们的关注点是,入联公投一旦通过,北京依然还是言多于行吗?如果言行并重,非和平方式的主要手段又将是什么?美国准备怎么介入,是袖手旁观,还是再造一次类似九五、九六年的台海危机?

  文章指出,入联公投即便未能通过,却极有可能成为台湾任何一个重大政治过程的持续话题,要点不在以什么名称入联,而在于公民投票一旦成为台湾社会表达政治意愿的常态,它给北京当局带来的政治冲击远远超过入联本身,影响深远且广泛。

  高危期不在2008年5月之前,而在5月之后。马英九一旦被判定有罪,那就是国民党和蓝营的高危期,影响的是选情结果。入联公投通过与否,如果只是为选举服务,则其危害性仍然在可控范围。我们关注的,除了它的确具备了迈向“法理台独”危险的一步之外,今后的台海关系互动,越接近战略摊牌的临界,主体认同和公民自主性带来的困扰,或许比现在还要多得多。

  如果这就是高危期,或者是化解与加剧高危期的症结点,那还需要做些什么呢?
北京总结:陈水扁“台独”时间表被打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26  
  中评社北京12月26日电/一年来,台湾政局错综复杂,随着选举的日益临近,蓝绿两大阵营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台湾当局抓紧推动“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入联公投”等“台独”分裂活动,但是由于大陆方面处置得当,台海和平的稳定得到维护,两岸关系朝和平稳定方向发展的势头不会改变。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12月25日,全国台湾研究会“台湾政局暨两岸关系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京举行。70多位台湾问题专家学者与会。专家们认为,今年台海局势复杂多变,我们同“台独”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维护了台海局势的和平与安定。但也要看到,陈水扁当局不顾台湾舆论的谴责和国际社会的反对,正在加紧推动举办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的‘公投’”,迈出走向“法理台独”的危险一步,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台海和平面临严重威胁,台海局势仍然处于高危期。明年上半年,岛内政局不但复杂多变,而且随着陈水扁的变本加厉,有可能更加严峻,为台海和平与两岸关系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  

  陈水扁“台独”时间表被打乱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在希说,回顾2007年,台海形势复杂多变,但我们把反对和遏制“台独”作为对台工作的首要任务,重点是阻止“台独”分裂势力通过推动“宪改”、“公投”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通过努力,不仅维护了台海地区局势的相对稳定,更重要的是,打乱了陈水扁当局推动“宪改”的时间表,打乱了他的“台独”步骤,使台湾当局不得不用“入联公投”代替“宪改”。  

  王在希强调,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台湾问题和对台工作的论述,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对台方针政策的一贯性、连续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们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四点意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入联公投”在世界上不得人心  

  与会专家学者指出,陈水扁当局顽固推行“入联公投”,在世界上不得人心,许多国家发表声明或谈话表示反对和谴责。12月3日,欧盟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湾当局所搞的“入联公投”。美国多次表态反对“入联公投”,层级已经升至国务卿。赖斯最近公开批评 “入联公投”,称这是一项“挑衅性的政策”。岛内舆论认为,美国此前对台湾从未用过如此严厉的辞汇,赖斯的讲话代表了美国最高层的决策。截至目前,已有58个国家公开声明反对“入联公投”。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嘉树说,“入联公投”是陈水扁个人的“困兽之斗”,虽然他搞的规模很大,并不代表“台独”势力的市场扩大。他坚持搞“入联公投”要付出损害台美关系的代价,美国的政策虽然有两面性,但在这个问题上是真的反对。
 与会者认为,陈水扁当局推行“入联公投”,在国际社会上是没有市场的,这种剑走偏锋的做法只能让其更加孤立,陷入越来越被动的局面。有学者指出,最近国际上有所谓“新台湾地位未定”论抬头,需要我们密切注视。  

  清华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震涛指出,台湾当局把政治上的“去中国化”推及经济领域,导致近年岛内经济不断下滑。加之民众对政治信心渐失,厌烦感逐日递增,当局愈发不得人心。  

  有学者强调,我们已分别连续第11次和第15次挫败台“加入”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的图谋,成功恢复了中国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合法权利,沉重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  

  两岸关系仍然处于高危期  

  北京台湾经济研究会李鉴研究员用“波澜不惊,暗潮汹涌”来概括2007年的台海局势。  

  他认为,今年上半年蓝绿阵营的“内斗”多于“互斗”,下半年则为蓝绿“互斗”多于“内斗”。同时,国际反‘独’阵线进一步扩大和巩固。明年岛内有两次重要选举,台湾政局的走向将面临重大变化,它既可能成为过去十多年两岸关系紧张的一个拐点、由不断摆荡走向长期稳定的分水岭;同时又可能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敏感期”与“危机易爆点”,有可能导致困扰与动荡的长期化。因此台湾局势仍然处于高危时期,而无论哪一方上台执政都会引起两岸关系的变化,我们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王在希强调,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尚未消除,“台独”的危险性依然存在。尤其是台湾当局领导人企图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冒险性、危险性依然存在。各种形形色色的“台独”分裂活动,始终是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需要再次重申的是,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将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粉碎一切“台独”分裂图谋,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广大台湾同胞与我们一道,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共同维护台海和平。  

  推动两岸关系良性发展  

  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明年上半年台湾局势将充满变数。  

  他们指出,有几个时间点值得密切关注:12月28 日,台湾司法单位将对马英九的“特别费案”做出二审宣判,而审判结果直接影响马能否参加明年3月的“大选”;明年1月12日,将进行台湾民意机构选举,选举结果被认为是测试3月“大选”的“人气指标”;明年3月22日,“大选”能否如期举行?选举结果能否得到认可?5月执政权力能否顺利交接?因此从现在起至明年5月,是岛内权力的过渡与交接期,存在着某种程度震荡的可能性,甚至不排除发生动乱的可能。美国派薄瑞光去台湾,除了表达反对“入联公投”外,主要关心的就是上述几点。  

  台湾研究会副会长许世铨说,展望明年的台海局势,应该看到,决定的因素并不是陈水扁一伙,而是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稳定的力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但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做好我们的工作,推动两岸关系良性发展。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不容分割,不管陈水扁使出什么“台独”分裂招数,也都改变不了这些事实。
哪有什么高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