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英阿马岛之争想台湾之......先了解一下马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09:25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又名福克兰群岛,位于南纬51°40′—53°00′、西经57°40′—62°00′,由346个岛礁组成,面积11,800平方公里,人口约2,000人,首府阿根廷(斯坦利)港。

    这个群岛距麦哲伦海峡东部入海口约450公里,距阿根廷大陆南部海岸最近处510公里,距英国本土约13,000公里。马岛扼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航道要冲。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前,麦哲伦海峡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主要海上通道,马岛踞该海峡以东咽喉要地,是过往该海峡或绕道合恩角的船只必经之地。巴拿马运河通航之后,马岛在军事上仍然是南大西洋的重要据点和南美大陆南部的海上前哨。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曾以这里为海军基地,成功地袭击在附近海域过往的德国舰艇。马岛距南极大陆较近、是到南极进行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前进基地和理想的物资中转站,也是将来开发南极大陆的重要出发地。

马岛长期有人居住的岛屿15个。主岛有二:东面的一个大岛叫索莱达岛,又叫东福克兰岛(简称“东岛”),面积6,760平方公里;西面的一个大岛叫大马尔维纳岛,又叫西福克兰岛(简称“西岛”),面积5,280平方公里。东西大岛被福克兰海峡隔开。东岛有两条东西走向的山脉(无人居住),厄斯本山海拔750米,是全岛的最高点。厄斯本山以南是拉福尼亚平原,约占东岛面积的一半,地势平缓,地表高差仅30米左右。厄斯本山以北,除有一小块高地外,大部分是海拔80米以下的丘陵地。西岛多山,地势崎岖。亚当山海拔700米,是西岛的最高点。


马岛属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约为5.5度,最高平均气温为18度,最低平均气温为零下4度。据说,冬季最低气温有时可达零下40度。

    马岛经济以畜牧业为主,为几家英国公司所垄断。马岛资源丰富。岛上已开采泥煤,是居民的主要燃料。此外,还有铝、银、铁、铅等矿藏。渔业资源很可观,据估计,附近海域蕴藏7,000万吨至2亿吨磷虾,每年可以捕捞300万吨鱼。大陆架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锰矿等,石油储量可达60亿桶,是英国北海油田储量的数倍。(但直到今天也没有开采到一滴石油)

    岛上交通不便。只有一些简易公路和土路,沟通各港口之间的联系。阿根廷港有简易公路分别通往达尔文港、圣卡洛斯港和路易斯港。

    马岛居民几乎全是英国移民的后裔,讲英语,多信基督教,大部分住在东岛。首府阿根廷港有居民1,060余人,是岛上唯一的城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2-23 13:11:54编辑过]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又名福克兰群岛,位于南纬51°40′—53°00′、西经57°40′—62°00′,由346个岛礁组成,面积11,800平方公里,人口约2,000人,首府阿根廷(斯坦利)港。

    这个群岛距麦哲伦海峡东部入海口约450公里,距阿根廷大陆南部海岸最近处510公里,距英国本土约13,000公里。马岛扼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航道要冲。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前,麦哲伦海峡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主要海上通道,马岛踞该海峡以东咽喉要地,是过往该海峡或绕道合恩角的船只必经之地。巴拿马运河通航之后,马岛在军事上仍然是南大西洋的重要据点和南美大陆南部的海上前哨。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曾以这里为海军基地,成功地袭击在附近海域过往的德国舰艇。马岛距南极大陆较近、是到南极进行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前进基地和理想的物资中转站,也是将来开发南极大陆的重要出发地。

马岛长期有人居住的岛屿15个。主岛有二:东面的一个大岛叫索莱达岛,又叫东福克兰岛(简称“东岛”),面积6,760平方公里;西面的一个大岛叫大马尔维纳岛,又叫西福克兰岛(简称“西岛”),面积5,280平方公里。东西大岛被福克兰海峡隔开。东岛有两条东西走向的山脉(无人居住),厄斯本山海拔750米,是全岛的最高点。厄斯本山以南是拉福尼亚平原,约占东岛面积的一半,地势平缓,地表高差仅30米左右。厄斯本山以北,除有一小块高地外,大部分是海拔80米以下的丘陵地。西岛多山,地势崎岖。亚当山海拔700米,是西岛的最高点。


马岛属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约为5.5度,最高平均气温为18度,最低平均气温为零下4度。据说,冬季最低气温有时可达零下40度。

    马岛经济以畜牧业为主,为几家英国公司所垄断。马岛资源丰富。岛上已开采泥煤,是居民的主要燃料。此外,还有铝、银、铁、铅等矿藏。渔业资源很可观,据估计,附近海域蕴藏7,000万吨至2亿吨磷虾,每年可以捕捞300万吨鱼。大陆架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锰矿等,石油储量可达60亿桶,是英国北海油田储量的数倍。(但直到今天也没有开采到一滴石油)

    岛上交通不便。只有一些简易公路和土路,沟通各港口之间的联系。阿根廷港有简易公路分别通往达尔文港、圣卡洛斯港和路易斯港。

    马岛居民几乎全是英国移民的后裔,讲英语,多信基督教,大部分住在东岛。首府阿根廷港有居民1,060余人,是岛上唯一的城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2-23 13:11:54编辑过]
不一样!!!
一个是两个国家之争,
一个是一个国家内部问题!
马岛战争的历史背景 英阿两国对马岛主权的争议,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也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斗争。争议的焦点是,谁先发现和有效占领这些群岛。根据现有文字记载,英国“幸福号”船船长约翰·斯特朗于1690年发现两主岛之间的海峡,并以当时英国海军司库福克兰子爵的名字把它命名为“福克兰海峡”,而且首次登上该岛。后来,英国便称该群岛为“福克兰群岛”。

    十八世纪初,许多法国人陆续到过该岛,并将它命名为“马洛于内群岛”。此名源于法国探险队在法国的起点港口圣马洛,后来的西班牙名称“马尔维纳斯群岛”亦出于此。

    1764年,法国航海家路易·安东·德布甘维尔海军上将率领的探险队,首次在东岛建立了一个定居地,称为路易斯港。

    1765年,以约翰·拜伦为首的英国探险队登上西岛,建立了名为埃格蒙特港的定居地,并升起英国国旗,声称该岛归属英王。

    1766年,在海上称霸的西班牙人插足马岛。他们宣称,按照1493年教皇划定的分界线,这些岛屿位于西班牙的管辖范围之内,理应归西班牙所有。同年10月3日,法国人以24,000英磅的代价把东岛卖给了西班牙。 1770年,西班牙军队以武力赶走了西岛的英国人。1771年,按西、英两国达成的协议,英国人回到了西岛,重新驻扎在埃格蒙特港,但西班牙声称保留其主权。1774年,英国以节省军费为理由,主动撤走了西岛驻军。

    1806年,西班牙向拿破仑投降,英国乘机打击西班牙的势力,占领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但是,英国既未向马岛派遣驻军,也没有委任总督;观岛处于无政府状态达十多年之久。

    1810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人民起义,成立了拉普拉塔临时政府。1816年,“拉普拉塔联合省”正式宣布独立,并声明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1820年11月,戴维·朱厄特海军上校在索莱达港把阿根廷国旗插在要塞顶上。并宣布行使从西班牙继承来的主权。自1823年起由巴勃罗·阿雷瓜蒂任总督。

    1829年,英国致函阿外交部长,声明马岛归英所有。

    1833年1月2日,英国由约翰·詹姆斯·翁斯洛舰长率领“史诗女神”号护卫舰开进东岛的索莱达港;第二天,升起英国国旗,宣布奉命行使英对马岛的主权。阿驻马岛的海军中校何塞·玛丽亚·皮内多总督及其50名士兵被迫撤回布宜诺艾利斯。此后,马岛长期为英所占,但阿根廷从未放弃其主权要求,多次对英的占领提出异议,至今已达一个半世纪。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5年(1831年—1836年)的环球旅行时,到过马岛。他是第一个到那块领地访问的名人,因此东岛有个“达尔文港”。

    1948年,阿根廷和智利向马岛海域派驻海军,英国对此抗议。10年后,即1958年,这个问题提到联合国。

    1964年,阿一名飞行员驾机到马岛着陆,升起了阿国旗。同年,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开始审议马岛问题。审议后,建议由特委会邀请两国政府举行谈判,以求和平解决争端。

    1965年,联大第一次审议马岛问题。阿强调马岛是西班牙殖民体系的天然组成部分,应根据反殖宣言中确认的领土完整原则将马岛归还阿。英则坚持其对马岛的主权,强调居民自决权。大会最后通过了敦促阿英立即进行谈判、和平解决问题的决议。从1966年—1976年间,多届联大都作出了类似的协议或决议。

1966年阿根廷18名青年劫持一架飞机在马岛着陆,要求归还马岛。1971年英阿签署协定,英同意逐步把岛上居民并入阿根廷,以解决岛民的身份证问题,使他们可以在阿各地通行和接受高等教育。1972年阿在离阿根廷港5公里处修建了机场,班机定期往来。

    70年代初,勘查表明在马岛南部海域可能有丰富的石油以及天然气和其他矿藏。1973年英阿谈判气氛急转直下。1978年,两国恢复谈判。

    1980年英外交官在美国与阿根廷代表谈判提出这样的设想:马岛主权移交给阿根廷,但要阿方把马岛长期租接给英国。阿对此表示反对。同年12月,英政府把这一方案提交议会讨论时,遭到一些人的竭力反对。于是,英政府表示,马岛居民对该群岛的归属问题应有最后决定权。

    英阿双方对南乔治亚群岛和南桑德韦奇也存在争议。

    据阿根迁资料,1756年6月29日,西班牙船“雄狮”号首次在南乔治亚群岛靠近。该船船长把他们登陆的那个岛命名为圣佩德罗岛。1775年,英国海员约翰·库克对该群岛进行勘测,并绘制了地图,把它命名为乔治三世群岛。南乔治亚群岛由此得名。1904年11月16日,一批阿根廷海员登上南乔治亚岛;1905年1月1日,他们在格里特维肯港设立了一个气象站。1908年7月4日,英国宣布,南纬50度以南、西径80度以东的广大区域,包括马岛、南乔治亚群岛、南桑德韦奇群岛、南设得兰群岛、阿根廷的圣克鲁斯省一部、智利南方各省、整个火地岛等,均为英国统治区。

    1928年,阿根廷首次通过外交途径提出收复南乔治亚群岛主权的要求。1950年,英国人在南乔治亚岛升起英国国旗,没收了阿方气象站的全部设备,并把这些设备送回布宜诺斯利斯。1969年,英国在岛上建立了南极观测站和鲸鱼加工厂。

    据有关资料介绍,最早到达南桑德韦奇群岛的是俄国人别林斯高晋,时间是1819年。1908年7月4日英国宣布该岛属英国统辖范围,但未派人进驻。1976年,阿海、空军向该岛的图勒岛(即南休利岛)共派出了约20名人员(含科研人员),建立了“科尔布塔·乌拉杰”科学站。

    1982年2月26日—27日,英阿又在纽约举行正式谈判,但毫无结果,双方关系趋于恶化。阿根廷出于内政、外交和经济上的需要,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彻底消除长期存在的殖民主义这一“毒瘤”,决定采取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其它形式”来结束英国殖民主义者对马岛、南乔治亚群岛和南桑德韦奇群岛的武力统治,并在国内开始了积极的备战活动。

    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斯科蒂斯公司60人乘海军指挥的运输船,以拆除一个保加利亚人在南乔治亚群岛所建立的鲸鱼加工厂的陈旧设备为名,在南乔治亚群岛的利斯(又译“莱斯”)滩登陆,并插上阿国旗,两国关系旋即恶化。阿方决定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与政治形势,提前采取行动,收复马岛的主权,以此结束英军对马岛长期的武力占领。

    3月28日,阿方出兵,4月2日和3日先后在阿根廷港和南乔治亚岛登陆,马岛战争爆发。
马岛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著名的一场海战。虽然其规模远远不及一战、二战中那些场面宏大的海战,但是,由于导弹、核潜艇等新技术装备投入战场,使这场海战明显区别于传统海战,它实际上揭开了新时代的序幕——高科技战争时代来临了。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海军陆战队在航母舰载机的掩护下,一举登上马尔维纳斯群岛,顺利解除了岛上英军的武装。英国人不甘心150年的殖民地被阿根廷武力收复,于是组建了一支庞大的特混舰队决心夺回马岛。

    4月17日,英国特混舰队到达阿森松岛,舰队司令部作出了首先夺取南乔治亚岛的决定。19日,舰队启航南下,25日战斗打响,英军顺利夺占该岛。在此战中,英军首创直升机用导弹击伤潜艇的战例。28日,英军以南乔治亚岛为基地,对马岛为圆心的200海里区域实行海空立体封锁。阿根廷海军在禁区边缘的活动促使英军决定扩大袭击范围。5月2日,英国核潜艇用自导鱼雷击沉阿“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首创核潜艇击沉巡洋舰的战例。英军的这一作法迫使阿海军将水面舰艇全部撤回港内,同时决定用飞机打击英舰队。5月4日,阿“超级军旗”式战斗机用法国制造的“飞鱼”导弹击沉了英“谢菲尔德”号驱逐舰,首创空舰导弹击沉大型战舰的战例。由于法国将“飞鱼”导弹的机密技术参数透露给了英国,使英军防空电子干扰效率大增,有效遏止了阿军进一步扩大空袭战果。英军在完全掌握了海空控制权后,于5月21日开始登陆作战。阿军出动战斗机对登陆场和英舰队展开了攻击,击沉英舰船5艘、击伤4艘。由于实力对比悬殊,阿军未能阻止英军重占马岛的军事行动。

    马岛战争是以海军为主,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现代化战争。它不是一场单纯的海战,也许单纯的海战已经成为了历史。因此,统计海战战果也就失去了意义。在历时74天的战争中,英军参战舰船118艘,计100余万吨,飞机340架,兵力6.5万人。战争结果,英军损失舰船6艘、飞机34架,伤亡1000人,被俘200人;阿军损失舰船11艘、飞机105架,伤亡2300人,被俘1.13万人。

    马岛战争之后,高科技广泛应用于战争,兵者曰:制海权在于制空权,制空权在于制电磁权,制电磁权在于制外层空间权。战神驰骋的空间越来越广阔,不过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发生可供研究的堪称“大”字的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