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中国论坛社社长:德国铁娘子不识时务非俊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36:52
法国总统萨尔科奇访问中国满载而归,却使德国朝野引发了一场针对默克尔访华的大争论。

  外长施泰因迈尔不满默克尔8月访华冒犯北京,指责她的“愚蠢外交政策损害了德国国家利益”。德国大企业家与银行巨子担忧中德关系变化影响双边贸易关系,有意要“默克尔向中国人磕头”。德国外交政策专家则认为,德国被法国“捡了便宜”,默克尔已经处于“骑虎难下的境地”。

  萨尔科奇与默克尔同属右翼保守政党首领,同为欧洲政坛新秀,他们也同样调整政策推行“价值外交”而向美国靠拢。但是两者的对华外交与访华之行结果却大相径庭:一个以圆融成熟的外交手段完满实现访华目的,揭开中法关系新的一页;一个却不识时务逆水行舟,给中德关系蒙上一片阴影。

  这种差别不能用法国人热情浪漫与德国人求实刻板的民族性格来解释,而是出于对中国形势的评估判断,外交智慧的运用,以及如何追求国家利益的政策选择。

  法国总统看到有机可乘

  萨尔科奇在法国大选中也曾强调人权问题,但当他以总统身份访华之前察觉中德关系生变而有机可乘时,就决定不让人权部长随行,把经贸问题放到首要地位。他称赞中国“对世界作出的贡献”,不提“中国威胁”而说“你们不必惧怕世界,因为世界并不怕你们”。他重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表示坚决反对“台独”,反对“入联公投”。

  他在中国三天访问的回报,是为法国赢得了总值300亿美元的“空客”与核电站订单,让所有西方企业家望而兴叹。在中法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萨尔科奇从降落西安到离开上海,把整个访问编织成为一首完美的中法友谊协奏曲。

  但是默克尔,这位从东德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转变为资本主义德国总理的“铁娘子”,却用昔日的老眼光来看待已经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中国。她在北京以一种高人一等的口吻声称,“人权对于我们来说极其重要”,“没有人有权利把自己置于别人之上……人类尊严不可被分割”。

  这位德国总理在北京不打一声招呼,回去之后却在官邸堂而皇之接见达赖。接着又去印度访问,宣称“印度是亚洲最大的民主国家”,德印两国具有“共同的民主价值观”与“很强的合作空间”。

  默克尔观点片面与错误

  德国执政基督教联盟党最近推出的新亚洲战略文件,清楚地表明了默克尔的政策思路,认为中国发展“给大西洋两岸的民主体制带来挑战”,德国需要“联合欧美和亚洲的民主国家来遏制中国崛起所造成的威胁”。

  这表明,默克尔虽说要改变“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政策,其实还是在围绕中国而转动。只不过是从正面转向反面,把中国从战略合作伙伴转为挑战者来对待而已。

  默克尔如此改弦易辙,显然是从片面与错误的观点出发的。

  首先,人权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经济人权是民生,政治人权是民主。谁都看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政府的努力,已经使中国发展超越了维持温饱的阶段,向小康社会迈进。

  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民主政治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人民享有的民主自由程度比过去已有很大变化。默克尔对中国经济人权状况明显改善视而不见,却以西方的标准来指责中国人权状况,这是不公平的。

  其次,“价值外交”是用意识形态观点与西方标准把世界划分为民主与不民主两个阵营,在国与国之间培植对立情绪。冷战时期早已结束了,默克尔却在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又重弹冷战时代的旧调,有意制造意识形态的对立,这对促进国际合作与世界稳定是有害而无益的。

  三,今天的亚洲大国外交局面错综复杂。中美俄日印五个大国之间既需要相互合作以利经济发展,又相互制约以防备未来变化。他们需要保持相互关系的稳定,也需要发展和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合作。

  但默克尔作为一个欧洲大国的首脑,却跑到东方来在亚洲大国关系中插一杠子,扮演某种想拉一派压一派的角色。这既不利于亚洲大国合作,也不会有利于亚洲与欧洲的合作。

  四,达赖喇嘛是前西藏宗教领袖,又是反对中国而长期流亡在外的政治人物。默克尔在德国总理府内接见达赖,不是一种无关紧要的私人行为,而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默克尔以“我想见谁就见谁”的理由来拒绝中国抗议与德国内部责难,其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不仅如此,德国舆论还提出这样的指责:按照默克尔的“民主价值”认同原则,她将来是不是也会去认同号称民主的台湾,而不惜违反“一个中国”的原则呢?

  默克尔当政不过几年,但是在德国政坛与国际外交舞台上却显露一副咄咄逼人之势,因而获得了美国媒体的“政治女强人”称号。但是拿她来与当年的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相比,无论智慧、能力、魅力、资历与国际影响,还差得很远。

  想当年撒切尔夫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国会谈香港问题,本来企图以保留英国治权来换取中国收回主权,不意却在邓大人面前碰了一个钢钉子。她心有余悸,步出大会堂时在高高的台阶上跌了一跤。

  克林顿上任之初也曾经想以人权来制约中国,搞得中美关系十分紧张,但最后不得不放弃了以人权换贸易这张牌。在中国国力比过去强盛得多,中国人权状况也有明显改进的今天,默克尔却反而想祭起这张牌来制约中国。

  除了说她这个二流“铁娘子”不识时务,必然碰壁之外,还能说什么呢?虽然她在内外压力下已表白要保持中德良好关系,但只要“价值外交”方针不变,默克尔访华之行留下的阴影是不会很快消除的。

·作者为华盛顿中国论坛社社长
陈有为法国总统萨尔科奇访问中国满载而归,却使德国朝野引发了一场针对默克尔访华的大争论。

  外长施泰因迈尔不满默克尔8月访华冒犯北京,指责她的“愚蠢外交政策损害了德国国家利益”。德国大企业家与银行巨子担忧中德关系变化影响双边贸易关系,有意要“默克尔向中国人磕头”。德国外交政策专家则认为,德国被法国“捡了便宜”,默克尔已经处于“骑虎难下的境地”。

  萨尔科奇与默克尔同属右翼保守政党首领,同为欧洲政坛新秀,他们也同样调整政策推行“价值外交”而向美国靠拢。但是两者的对华外交与访华之行结果却大相径庭:一个以圆融成熟的外交手段完满实现访华目的,揭开中法关系新的一页;一个却不识时务逆水行舟,给中德关系蒙上一片阴影。

  这种差别不能用法国人热情浪漫与德国人求实刻板的民族性格来解释,而是出于对中国形势的评估判断,外交智慧的运用,以及如何追求国家利益的政策选择。

  法国总统看到有机可乘

  萨尔科奇在法国大选中也曾强调人权问题,但当他以总统身份访华之前察觉中德关系生变而有机可乘时,就决定不让人权部长随行,把经贸问题放到首要地位。他称赞中国“对世界作出的贡献”,不提“中国威胁”而说“你们不必惧怕世界,因为世界并不怕你们”。他重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表示坚决反对“台独”,反对“入联公投”。

  他在中国三天访问的回报,是为法国赢得了总值300亿美元的“空客”与核电站订单,让所有西方企业家望而兴叹。在中法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萨尔科奇从降落西安到离开上海,把整个访问编织成为一首完美的中法友谊协奏曲。

  但是默克尔,这位从东德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转变为资本主义德国总理的“铁娘子”,却用昔日的老眼光来看待已经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中国。她在北京以一种高人一等的口吻声称,“人权对于我们来说极其重要”,“没有人有权利把自己置于别人之上……人类尊严不可被分割”。

  这位德国总理在北京不打一声招呼,回去之后却在官邸堂而皇之接见达赖。接着又去印度访问,宣称“印度是亚洲最大的民主国家”,德印两国具有“共同的民主价值观”与“很强的合作空间”。

  默克尔观点片面与错误

  德国执政基督教联盟党最近推出的新亚洲战略文件,清楚地表明了默克尔的政策思路,认为中国发展“给大西洋两岸的民主体制带来挑战”,德国需要“联合欧美和亚洲的民主国家来遏制中国崛起所造成的威胁”。

  这表明,默克尔虽说要改变“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政策,其实还是在围绕中国而转动。只不过是从正面转向反面,把中国从战略合作伙伴转为挑战者来对待而已。

  默克尔如此改弦易辙,显然是从片面与错误的观点出发的。

  首先,人权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经济人权是民生,政治人权是民主。谁都看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政府的努力,已经使中国发展超越了维持温饱的阶段,向小康社会迈进。

  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民主政治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人民享有的民主自由程度比过去已有很大变化。默克尔对中国经济人权状况明显改善视而不见,却以西方的标准来指责中国人权状况,这是不公平的。

  其次,“价值外交”是用意识形态观点与西方标准把世界划分为民主与不民主两个阵营,在国与国之间培植对立情绪。冷战时期早已结束了,默克尔却在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又重弹冷战时代的旧调,有意制造意识形态的对立,这对促进国际合作与世界稳定是有害而无益的。

  三,今天的亚洲大国外交局面错综复杂。中美俄日印五个大国之间既需要相互合作以利经济发展,又相互制约以防备未来变化。他们需要保持相互关系的稳定,也需要发展和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合作。

  但默克尔作为一个欧洲大国的首脑,却跑到东方来在亚洲大国关系中插一杠子,扮演某种想拉一派压一派的角色。这既不利于亚洲大国合作,也不会有利于亚洲与欧洲的合作。

  四,达赖喇嘛是前西藏宗教领袖,又是反对中国而长期流亡在外的政治人物。默克尔在德国总理府内接见达赖,不是一种无关紧要的私人行为,而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默克尔以“我想见谁就见谁”的理由来拒绝中国抗议与德国内部责难,其理由是不能成立的。

  不仅如此,德国舆论还提出这样的指责:按照默克尔的“民主价值”认同原则,她将来是不是也会去认同号称民主的台湾,而不惜违反“一个中国”的原则呢?

  默克尔当政不过几年,但是在德国政坛与国际外交舞台上却显露一副咄咄逼人之势,因而获得了美国媒体的“政治女强人”称号。但是拿她来与当年的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相比,无论智慧、能力、魅力、资历与国际影响,还差得很远。

  想当年撒切尔夫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国会谈香港问题,本来企图以保留英国治权来换取中国收回主权,不意却在邓大人面前碰了一个钢钉子。她心有余悸,步出大会堂时在高高的台阶上跌了一跤。

  克林顿上任之初也曾经想以人权来制约中国,搞得中美关系十分紧张,但最后不得不放弃了以人权换贸易这张牌。在中国国力比过去强盛得多,中国人权状况也有明显改进的今天,默克尔却反而想祭起这张牌来制约中国。

  除了说她这个二流“铁娘子”不识时务,必然碰壁之外,还能说什么呢?虽然她在内外压力下已表白要保持中德良好关系,但只要“价值外交”方针不变,默克尔访华之行留下的阴影是不会很快消除的。

·作者为华盛顿中国论坛社社长
陈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