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抽象思维走进现实社会 关注“信息领土”安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57:31
战争维度迅疾扩展

    信息时代,“信息领土”一词逐渐从人们的抽象思维中走进了社会,成为全维全向虚拟与现实并存的立体疆域。与此同时,关于“信息领土”安全的种种隐忧和阵痛也伴随出

现———“信息领土”并不安全。

    正当网络专家们兴奋地论证着“网络效应同节点数量成正比”并付诸于现实之时,拥有强大整合力量的网络被病毒瘟疫所吞噬,一座又一座防火墙被穿透,并呈现出几何级数的扩散趋势,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金融等系统安全直接受到威胁。

    1998年,正当国内互联网建设如火如荼之时,“BackOrifice”的黑客软件及其源代码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新鲜出炉;1999年,CIH病毒全球肆虐,一天间约有26万台电脑感染;2001年,RedCode病毒侵袭了某地政府网站,整个网络被疯狂发送的数据包堵塞;此后,病毒入侵金融领域的序幕也迅疾拉开……然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世人关注网络安全,更关注国家“信息领土”的安全。

    同时人们也看到,伴随世界新军事变革,战争的维度也随之延伸,人们对以信息疆土为打击对象的网络战争概念已不再生疏。

    网络战青睐“和平时期”

    网络的“新大陆”,造就了网络战概念的产生,而如今也早已不再是新鲜词。

    1990年,海湾战争中美军首次把网络攻击手段应用于实战。据悉,早在开战前美军就在伊拉克进口的一批计算机散件中预置了病毒芯片,战争开始不久伊拉克整个防空指挥控制网络即遭受病毒感染,顷刻间伊军的防空作战能力几乎丧失殆尽。

    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网络战手段得到了新的发展。在整个空袭期间,北约除了对南联盟实施空中“硬”打击外,还对其国家网络信息控制系统、军队自动化网络指挥控制系统进行了“软”攻击,使之信息资源与作战效能均受到巨大损失。同时,南联盟和外籍电脑“黑客”也对北约信息系统进行了连续的网上攻击,使北约的通信控制系统、参与空袭的各作战单位电子邮件系统,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电脑病毒的重创。据报道,“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的指挥控制系统曾被迫停止运行3个多小时,美国白宫网站也曾一整天无法工作。作战双方都借助网络攻击手段来达成战略目的,起到了空袭与反空袭所起不到的作用,美国国防部高官曾称,这是“全球性网络战争”。

    时至今日,网络已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特殊领域,网络战争也脱离了电子战方式附属物的角色,其外延已扩展到了和平时期的全民网络。

    网络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网络的开放性和安全性是一对永远不可能彻底解决的矛盾。从技术角度而言,计算机网络基本要素的各个环节,任何时候都可能成为敌对双方攻击对方、保护己方的目标和要点。就军队网络系统来说,只要有一个节点与民用网络相联,就存在着被敌人从民用网络入侵的可能,这已被世界各国所关注。

    火速打造信息防御之“盾”

    当前,世界各国的网络建设任务都十分繁重,在加强民用网络和军事网络安全建设的同时,都在加大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以提高自身的网络防御能力,对抗和抵御敌对国家的网络入侵,维护网络和“信息领土”的安全。

    新的世纪,信息安全对军事安全和文化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和平时期,黑客只能从防火墙外发起攻击;而在战争时期,敌国可以发动特种战和信息战的混合袭击,采用物理介入等方式从防火墙内外发起攻击,这就要求民用网络系统必须保持领先的信息技术和防止信息战的两手准备。而且,对任何一个信息安全领域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国家来说,飞速发展的信息科技和信息系统的承载量,不仅仅意味着繁荣,更多的也是一种隐忧。近期,国内外有关专家概括了信息领域的几大挑战:首先是金融安全,近年来随着金融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以及金融网络迅猛发展,金融网络已逐渐成为犯罪分子的重要目标;国家要害部门和领域遭受信息网络攻击,重点是境外黑客和病毒的大规模袭击;再有就是利用信息网络敛财和敲诈,不断有人利用计算机修改、仿造银行存款和储蓄卡,操纵股票交易,窃取钱财;尤其是散布和传播影响社会稳定的信息愈演愈烈。

    着力发展自主性核心技术

    目前,各国都在为寻找信息安全建设新的出路而努力。这一点,美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美国是最早提出信息空间安全保障概念的国家之一,1998年美国政府颁发了《保护美国关键基础设施》总统令,围绕“信息保障”成立了多个组织和10多个全国性机构,提出了“深度防御策略”,确定了包括网络与基础设施防御、区域边界防御、计算环境防御和支撑性基础设施深度防御的目标。尤其引人注目的是,2000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还建立了第三支信息数字化部队。与美军以往的数字化作战部队不同,其职能是专门负责信息高速公路和数字化战场上秘密信息和信息安全保卫管理。据悉,在信息战演练中,该部队已被赋予保卫美国国家金融系统不受敌对国家信息部队攻击破坏的任务。2003年9月,美国国土安全部又成立了国家计算机安全局(NCSD),其任务是应急处理主要的计算机安全事件、进行信息恢复、发出警告、指导当前计算机空间分析等,旨在抗击针对政府部门和重要民间骨干网的Internet攻击行为,其未来定位是“国家安全计算机空间战略”,将更多地依靠非政府性业界合作,保护国家计算机资产,进而保护国家重要基础设施。

    目前,世界各国围绕经济全球化、网络一体化的新趋势,都十分重视“信息领土”安全建设,纷纷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而其重点大都是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把握和夺取信息优势,捍卫自己的“信息领土”。


转自新华网战争维度迅疾扩展

    信息时代,“信息领土”一词逐渐从人们的抽象思维中走进了社会,成为全维全向虚拟与现实并存的立体疆域。与此同时,关于“信息领土”安全的种种隐忧和阵痛也伴随出

现———“信息领土”并不安全。

    正当网络专家们兴奋地论证着“网络效应同节点数量成正比”并付诸于现实之时,拥有强大整合力量的网络被病毒瘟疫所吞噬,一座又一座防火墙被穿透,并呈现出几何级数的扩散趋势,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金融等系统安全直接受到威胁。

    1998年,正当国内互联网建设如火如荼之时,“BackOrifice”的黑客软件及其源代码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新鲜出炉;1999年,CIH病毒全球肆虐,一天间约有26万台电脑感染;2001年,RedCode病毒侵袭了某地政府网站,整个网络被疯狂发送的数据包堵塞;此后,病毒入侵金融领域的序幕也迅疾拉开……然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世人关注网络安全,更关注国家“信息领土”的安全。

    同时人们也看到,伴随世界新军事变革,战争的维度也随之延伸,人们对以信息疆土为打击对象的网络战争概念已不再生疏。

    网络战青睐“和平时期”

    网络的“新大陆”,造就了网络战概念的产生,而如今也早已不再是新鲜词。

    1990年,海湾战争中美军首次把网络攻击手段应用于实战。据悉,早在开战前美军就在伊拉克进口的一批计算机散件中预置了病毒芯片,战争开始不久伊拉克整个防空指挥控制网络即遭受病毒感染,顷刻间伊军的防空作战能力几乎丧失殆尽。

    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网络战手段得到了新的发展。在整个空袭期间,北约除了对南联盟实施空中“硬”打击外,还对其国家网络信息控制系统、军队自动化网络指挥控制系统进行了“软”攻击,使之信息资源与作战效能均受到巨大损失。同时,南联盟和外籍电脑“黑客”也对北约信息系统进行了连续的网上攻击,使北约的通信控制系统、参与空袭的各作战单位电子邮件系统,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电脑病毒的重创。据报道,“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的指挥控制系统曾被迫停止运行3个多小时,美国白宫网站也曾一整天无法工作。作战双方都借助网络攻击手段来达成战略目的,起到了空袭与反空袭所起不到的作用,美国国防部高官曾称,这是“全球性网络战争”。

    时至今日,网络已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特殊领域,网络战争也脱离了电子战方式附属物的角色,其外延已扩展到了和平时期的全民网络。

    网络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网络的开放性和安全性是一对永远不可能彻底解决的矛盾。从技术角度而言,计算机网络基本要素的各个环节,任何时候都可能成为敌对双方攻击对方、保护己方的目标和要点。就军队网络系统来说,只要有一个节点与民用网络相联,就存在着被敌人从民用网络入侵的可能,这已被世界各国所关注。

    火速打造信息防御之“盾”

    当前,世界各国的网络建设任务都十分繁重,在加强民用网络和军事网络安全建设的同时,都在加大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以提高自身的网络防御能力,对抗和抵御敌对国家的网络入侵,维护网络和“信息领土”的安全。

    新的世纪,信息安全对军事安全和文化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和平时期,黑客只能从防火墙外发起攻击;而在战争时期,敌国可以发动特种战和信息战的混合袭击,采用物理介入等方式从防火墙内外发起攻击,这就要求民用网络系统必须保持领先的信息技术和防止信息战的两手准备。而且,对任何一个信息安全领域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国家来说,飞速发展的信息科技和信息系统的承载量,不仅仅意味着繁荣,更多的也是一种隐忧。近期,国内外有关专家概括了信息领域的几大挑战:首先是金融安全,近年来随着金融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以及金融网络迅猛发展,金融网络已逐渐成为犯罪分子的重要目标;国家要害部门和领域遭受信息网络攻击,重点是境外黑客和病毒的大规模袭击;再有就是利用信息网络敛财和敲诈,不断有人利用计算机修改、仿造银行存款和储蓄卡,操纵股票交易,窃取钱财;尤其是散布和传播影响社会稳定的信息愈演愈烈。

    着力发展自主性核心技术

    目前,各国都在为寻找信息安全建设新的出路而努力。这一点,美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美国是最早提出信息空间安全保障概念的国家之一,1998年美国政府颁发了《保护美国关键基础设施》总统令,围绕“信息保障”成立了多个组织和10多个全国性机构,提出了“深度防御策略”,确定了包括网络与基础设施防御、区域边界防御、计算环境防御和支撑性基础设施深度防御的目标。尤其引人注目的是,2000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还建立了第三支信息数字化部队。与美军以往的数字化作战部队不同,其职能是专门负责信息高速公路和数字化战场上秘密信息和信息安全保卫管理。据悉,在信息战演练中,该部队已被赋予保卫美国国家金融系统不受敌对国家信息部队攻击破坏的任务。2003年9月,美国国土安全部又成立了国家计算机安全局(NCSD),其任务是应急处理主要的计算机安全事件、进行信息恢复、发出警告、指导当前计算机空间分析等,旨在抗击针对政府部门和重要民间骨干网的Internet攻击行为,其未来定位是“国家安全计算机空间战略”,将更多地依靠非政府性业界合作,保护国家计算机资产,进而保护国家重要基础设施。

    目前,世界各国围绕经济全球化、网络一体化的新趋势,都十分重视“信息领土”安全建设,纷纷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而其重点大都是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把握和夺取信息优势,捍卫自己的“信息领土”。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