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首例主动阻断艾滋病毒母婴传播病例成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17:29
专题:2007年世界艾滋病日“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卢洪洲教授上午告诉记者,经过长达一年准备,一对“艾滋夫妇”近日产下一名女婴。

  与以往不同,这对“艾滋夫妇”是在已经知道其病情后主动选择阻断艾滋病毒母婴传播技术怀孕生育,这在沪上目前艾滋病人中尚属首例。截至昨天,宝宝胃口和精神状态都很好,与健康婴儿没有区别。

  新生宝宝从出生后开始接受6个星期的抗病毒预防治疗,“因为乳汁也是传播途径之一,所以妈妈不能喂奶”。

  虽然母婴阻断技术出现重大突破,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医学技术能保证艾滋病人百分百安全生产,卢洪洲教授建议,现阶段艾滋病人应避免怀孕。

  
稿源: 解放网-新闻晚报   编辑: 李娜专题:2007年世界艾滋病日“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卢洪洲教授上午告诉记者,经过长达一年准备,一对“艾滋夫妇”近日产下一名女婴。

  与以往不同,这对“艾滋夫妇”是在已经知道其病情后主动选择阻断艾滋病毒母婴传播技术怀孕生育,这在沪上目前艾滋病人中尚属首例。截至昨天,宝宝胃口和精神状态都很好,与健康婴儿没有区别。

  新生宝宝从出生后开始接受6个星期的抗病毒预防治疗,“因为乳汁也是传播途径之一,所以妈妈不能喂奶”。

  虽然母婴阻断技术出现重大突破,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医学技术能保证艾滋病人百分百安全生产,卢洪洲教授建议,现阶段艾滋病人应避免怀孕。

  
稿源: 解放网-新闻晚报   编辑: 李娜
十一月二十九日电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今天指出,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目前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政府将采取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和目标管理考核等措施,全面提高艾滋病综合干预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陈竺在此间举行的《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二00七年)》新闻发布会上说,面临的挑战包括: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与反歧视、综合干预、治疗关怀与支持、全社会参与,防治队伍建设、监督与评估等多个方面。

  他透露,中国政府将通过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加强对边远、农村地区和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鼓励受益人群特别是感染者参与艾滋病宣传工作;摸索男男性行为人群有效综合干预模式;加强对中低档和流动暗娼人群安全套推广使用为主的综合干预服务;继续稳步推进吸毒人群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同时规范性病诊疗服务,扩大母婴传播阻断覆盖面;探索实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综合管理模式。

  陈竺提出,要积极探索艾滋病治疗、关怀和支持工作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创造适合民间组织发展的良好政策与工作环境;加强企业参与和志愿者队伍和防治专业技术队伍能力建设,提高艾滋病防治监督与评估能力。

  他说,过去两年,中国政府颁布实施了《艾滋病防治条例》,将艾滋病防治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制定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二00六-二0一0年)》,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防治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以暗娼人群为目标的干预措施覆盖面和深度不断加大,今年暗娼行为干预工作扩大到全国所有的县、区;男男性行为人群干预工作试点逐步扩大、深入;针对吸毒人群的美沙酮维持治疗稳步推进。全国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今年上半年已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预防母婴传播工作稳步进展;自愿咨询检测全面展开;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覆盖三十一个省(区、市)一千一百九十个县(区)。

  截止今年十月底,全国累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数达三万九千二百九十八人,治疗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建立了艾滋病耐药监测系统,积极探索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关怀救助措施逐步落实。

  据知,自去年以来,中国积极履行向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加大投入力度,中央财政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从去年的八点五四亿元人民币增加到今年的九点四四亿元。

  

  
稿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李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做的性病艾滋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艾滋病最初源头源自1989年发现的146个吸毒人群。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日前参加了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艾滋病防治与媒体倡导暨亚洲媒体领袖防艾论坛,并在作演讲时透露了上述研究成果。

  终极来源是“金三角”
  吴尊友介绍,云南省某一个州,1989年发现146例艾滋病感染者,这些人都是吸毒人群,艾滋病仅存在于少数吸毒人群中,当时当地的总人口为100万。

  到2006年底的17年间,这个州感染人数超过2万,达到总人口的近2%,当地总人口为110万人。这时候,感染涉及到的人群已经有工人、农民、干部、警察、教师,其中孕产妇占1%以上,婚检青年占1%以上。这个期间,艾滋病感染也从云南向全国流行。

  吴尊友表示,经数据分析研究,我国吸毒人群传播的艾滋病,主要来源于泰国的亚型,源于1989年发现的云南省的146个吸毒人群。而男性同性恋在中国的亚型病毒毒株,和欧美同性恋的毒株非常接近。

  对于这146个吸毒人群感染艾滋病的来源,国家控制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博导张孔来昨天告诉早报记者,这些人主要还是从毒品的集中地“金三角”而来。

  艾滋病是这么传播的
  艾滋病是从一个人传向几个人,从几个人传向一群人,再从一群人传向整个社会的。这个缓慢的过程是怎么传播的呢?

  研究显示:吸毒的人通过共用注射器,使病毒在吸毒人群当中传播;吸毒人员又通过性行为把艾滋病传染给配偶。调查表明,男性吸毒者的性滥行为,明显高于不吸毒的正常人。女性吸毒者,50%以上都卖淫。男的吸毒者嫖娼,会把艾滋病传给卖淫妇女;女性吸毒者卖淫,会传给嫖客;嫖客感染以后,又把艾滋病带回家,传给家庭妇女;家庭妇女如果处在生育期,就会传给孩子。这样,艾滋病就从一部分人,向整个社会蔓延扩散。

  专家称,一个人感染了艾滋病以后会出现抗体,过八到十年可能出现症状,从出现症状到诊断为艾滋病还有一段时间,如果诊断为艾滋病,没有治疗的话,两年就会死亡。这是在没有任何干预、没有任何治疗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个典型的情况。实际情况是有的人可能发病早一点,有的人发病晚一点,有的人可能不发病。

  
稿源: 东方早报   编辑: 李娜
  “世界艾滋病日”前夕,记者走近广州艾滋告知人,感受她们的重压与困惑
  经过你的手,把一份感染艾滋病的诊断报告送到感染者手上,会是什么样的感受?面对不幸被“宣判”抑或侥幸“脱险”的检测者,你又将说些什么?这些问题,是艾滋告知人每天需要面对的工作。

  2006年,广东省开始推行艾滋告知制度。如今,广东省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数百个HIV检测网络,在每个检测网点,相应的咨询人员已担当起艾滋告知人的角色。

  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即将来临之际,记者走进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门诊艾滋病咨询室,近距离接触了广州艾滋告知人——小钟与小李,两名年轻的女护士,感受她们承受的重任、压力以及困惑。

  来的人基本都有心理准备
  11月28日,降温后的广州有了瑟瑟的秋意。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门诊艾滋病咨询室外,零零散散地站着几撮人,阳光照在他们脸上,透出灰暗、麻木的颜色。

  刘昌(化名)一早和妻子、兄弟从外地赶过来,拿到了一张“HIV抗体阳性确认报告”。青霉斑已经爬上了刘昌的脸,他是一个确证、并已病发的艾滋病患者。刘昌用很低的声音跟妻子商量着自己住院的事情,三个人眼神空洞,没有泪水,也没有惊惶失措。

  刘昌的确证报告是小钟发的。从这三人踏进艾滋病咨询室的那一刻,她已敏锐地分辨出,谁感染了艾滋——刘昌脸上的青霉斑已经给出明确提示。这个有着多年吸毒史的男人憔悴得看上去有50多岁,实际上他才33岁。

  刘昌刚走,郑锋(化名)便焦急地跑进诊室。他有些紧张地问小钟,“结果”什么时候知道?

  “下午三点。”

  “那蔡卫平主任还出诊吗?”

  “他下午不出诊了。”

  “那怎么办?我是从深圳赶过来的,能不能先给我看看?”

  “要等结果出来才知道你有没有感染。”

  郑锋有些失望地走出诊室,不一会儿,他折回头,叮嘱小钟,他下午三点钟会过来拿“结果”。

  这个不到十平方米的房间里,每天进出着形形色色的人,来咨询、抽血化验、以及被确证……护士小钟和小李,一动一静的两个年轻护士,已经在此拍搭工作三年。

  2006年广东省艾滋病告知制度推行后,她们承担起艾滋病告知的工作。这份工作常常忙得连午休时间也没有,她们要给艾滋感染者进行健康宣教、整理验单,管理档案、对他们进行追踪随访,这一系列工作繁复而费神。

  通过自己的手,把“感染艾滋”的“宣判”送出去,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其实比癌症的确诊报告要好多了。”两人给出了同样的答案——很多人患癌症是意想不到的,而走进这里的人,之前多是有过高危行为,有了心理准备的。

  最同情那些被丈夫感染的妻子
  艾滋门诊每天都有初诊病人,平均每天三到四个,初诊结果“阳性”后,确证报告基本也是这个结果了。

  “多数人得知自己感染艾滋后,会很茫然。”小李见得多了,也发现了不同人群的特点——女性感染者会掩面痛哭,而男性感染者多追问“我还能活多久?”

  在小李眼里,相比那些因为吸毒、不洁性行为而感染艾滋病的人来说,最让人同情的是那些被丈夫传染的妇女,“心里会觉得她们可怜。”

  “曾经有个中年妇女,被丈夫传染,婆婆得知她感染艾滋后将她赶出家门,最后连孩子也不让见。”小李坦言,对于这样的感染者,会多给一些心理抚慰,她甚至会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她们,开导她们,提醒她们按时吃药,定时复查。

  但工作久了,两人也总结出了一个原则,跟病人关系要把握得亲疏得当,关系太近了工作也不好做。“有时候大家太熟,有些人便会提无理要求,比如要你帮他插队、寄药,有些事情是我们没法办到的。”

  最怕“恐艾症”患者纠缠
  中午十一点半,一个黄色夹克衫的中年男人走进咨询室,来回踱着步子,犹犹豫豫不想离去。小钟和小李抬头看到,问他“医生怎么诊断”。

  “医生说没事。”

  “我早说没事了,每次结果都正常。”小李说。

  “但我还是觉得有症状。”

  “那你再去血液科或者肿瘤科查一查。”心直口快的小钟建议。

  “痴线(粤语,神经病的意思)——”中年男人突然骂了起来。

  小钟摇摇头,无可奈何地笑。

  中年男人穿着讲究,出门口拿着新款手机拨电话,又徘徊了一会儿方才离去。

  几个月前,这名中年男人就开始来做艾滋病检测,每个星期跑三四趟,HIV抗体检测结果均显示“阴性”,被告知未感染艾滋,但还是继续往这里跑。

  “典型的‘恐艾症’患者。最怕遇到这种人了,有时候一缠就是一两个小时。”小钟说。作为告知人,除了面对艾滋病感染者,有时候还要应付未感染者的纠缠,而且这类人在现实生活中比例还不小。

  “概括这类人可用三个关键词:中年、文化层次不低、不洁性行为。”

  小钟担心地说,应该呼吁大家重视这个问题了,要让社会更加重视不洁性行为的危害。

  曾被艾滋病人的针扎到过
  小李如今已是一个5岁孩子的母亲,她现在的工作仍处于“保密”状态。除了丈夫,家里人都不知道,“不想告诉他们,主要是怕家人多想,担心。”

  小钟相反,家里人都知道她的这份工作,“他们对我很放心。”

  两个年轻人性格不同,小钟快人快语,是那种“未见其人先见其声”的爽朗性子;小李则温柔内向很多。

  提起这份工作,两人都笑着说,脾气坏了许多,压力太大。

  “有时半夜醒来,会突然想到自己得了艾滋病怎么办?”小李曾经不小心被艾滋病人的针扎到过,平时管理这么多人的资料,保守着几千人的秘密,不但不敢告诉别人自己的工作细节,有时候在公车或地铁上认出接待过的感染者,她也不敢打招呼。

  不敢贸然告知感染者配偶
  在艾滋病咨询室的一角,是三层高高矗立的柜子,里面有数千份艾滋感染者的档案。

  无论是平时登记资料还是偶尔开柜子查找档案,她们都是小心翼翼,“这些资料是要绝对保密的。”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研究所所长林鹏告诉记者,2006年,广东省开始推行艾滋告知制度。根据有关规定,艾滋病告知仅限于其本人,只有经本人同意后,才可以告知其配偶或家人。若在一定期限内,感染者本人仍未告知其配偶,艾滋告知人可直接告知其配偶,以确定感染者近期性伴侣并进行追踪。

  事实上,这个工作开展的难度颇大。如果感染者本人不愿意,其配偶感染情况很难追踪。

  小钟有亲身体会。

  一个年轻女孩在拿到“HIV抗体阳性确认报告”后,一直拒绝告知其男友。多次健康宣教后,她表示会亲自告诉对方,但一直到结婚,她都没有将实情告诉对方。

  “她说不告诉老公,是不想老公离开自己,因为太爱他了。”小钟无奈地表示,对于这样的感染者,只能尽量地做工作,但对方若刻意隐瞒,提供的信息不真实,她们也无法联系到对方。

  况且,贸然告知也会带来不良后果。

  “如果贸然将丈夫感染艾滋的情况告诉其妻子,妻子很可能一时接受不了,把这个消息再告诉其他家人,造成感染者隐私的泄露等不良后果。”

  只有不断地提醒,不断地对感染者进行宣教。

  与此同时,尽管定期追踪随访的工作一丝不苟,但仍有感染者会流失。有些人出国了,有些人不愿意再治疗了,有时候连电话也换掉,再也联系不上。而这种情况,广州市以外的感染者会较多出现。

  对于那些愿意接受追踪随访的感染者,只要有咨询电话打来,小李都会耐心地一一解答,重复着有些甚至已说了上千遍的话。

  -艾滋告知人   艾滋病告知人的主要工作:要给艾滋感染者进行健康宣教、整理验单,管理档案、对他们进行追踪随访。
  根据有关规定,艾滋病告知仅限于其本人,只有经本人同意后,才可以告知其配偶或家人。若在一定期限内,感染者本人仍未告知其配偶,艾滋告知人可直接告知其配偶,以确定感染者近期性伴侣并进行追踪。

  
稿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都市报   编辑: 李娜
  十一月二十九日,中国内地二00七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五万(四至六万)人,因艾滋病死亡二万(一点五万至二点五万)。截至今年十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已达二十二万三千五百零一例,其中艾滋病病人六万二千八百三十八例;死亡二万二千二百零五例。

  这是中国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今天联合发布的《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二00七年)》披露的数字。

  国家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今年联合对中国艾滋病疫情进行新的估计,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专家共同参加,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推荐的疫情估计模型作为基本方法,分析相关数据得出的报告显示:

  截至今年底,全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七十万(五十五万至八十五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为百分之零点零五(百分之零点零四至零点零七)。其中艾滋病病人八点五万(八至九万)人;今年新发的五万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占百分之四十四点七;男男性传播占百分之十二点二;注射吸毒传播占百分之四十二;母婴传播占百分之一点一。

  目前,中国艾滋病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具有疫情上升速度有所减缓;性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疫情地区分布差异大;流行因素广泛存在等特点。

  据知,二00五年,中国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对中国艾滋病流行疫情进行了评估,共同发布了《二00五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报告。

  
稿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李娜
  最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艾滋病最初源头源自1989年发现的146个吸毒人群。艾滋病是从一个人传向几个人,从几个人传向一群人,再从一群人传向整个社会的。这个缓慢的过程是怎么传播的呢?

  吸毒的人通过共用注射器,使病毒在吸毒人群当中传播;吸毒人员又通过性行为把艾滋病传染给配偶。调查表明,男性吸毒者的性滥行为,明显高于不吸毒的正常人。女性吸毒者,50%以上都卖淫。男的吸毒者嫖娼,会把艾滋病传给卖淫妇女;女性吸毒者卖淫,会传给嫖客;嫖客感染以后,又把艾滋病带回家,传给良家妇女;良家妇女如果处在生育期,就会传给孩子。这样,艾滋病就从一部分人,向整个社会蔓延扩散。如果控制不利的话,就逐渐向整个社会蔓延。这个过程是缓慢的,是静悄悄发生的,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发生的。感染的人不知道他感染了,他感染以后再传染给别人,别人也不知道。

  云南省某一个州,1989年发现146例艾滋病感染者,这些人都是吸毒人群。到了2006年的17年间,这个州感染人数约2万,达到总人口的近2%。这个时候,感染涉及到的人群已经有工人、农民、干部、警察、教师,其中孕产妇占1%以上,婚检青年占1%以上。我们现在采取很多措施,比如针对吸毒人员的美沙酮治疗也好,针具交换也好,针对卖淫妇女推广的避孕套措施也好,都是直接使这些高危特殊人群受益,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是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

  最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用分子流行病学做了一个详细的关于中国艾滋病病毒亚型的分析,我们的数据表明,吸毒人群传播的艾滋病,主要是来源于泰国的亚型,源于1989年发现的那146个吸毒人群。而男性同性恋在中国的亚型病毒毒株,和欧美同性恋的毒株非常接近。这个例子明显地说明,如果我们不能在早期把艾滋病控制住的话,那艾滋病就会变成灾难。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和真实的教训,我们怎么能够通过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让他们理解?

  澳大利亚艾滋病宣传片在争议中播放20年
  还有一个故事。1989年,泰国卫生部流行病学处通过监测发现,在卖淫妇女当中,艾滋病的感染率高达40%。我的朋友把这个报告报到泰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结果没有反应,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反应。我的朋友就找了他的媒体朋友,《曼谷时报》把这个结果登出来了,这一下子炸锅了,推动了整个泰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很快,泰国在北部几个省进行了艾滋病的进一步监测和宣传,这也使得整个亚洲的艾滋病防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澳大利亚也有一个宣传片,是澳大利亚在1987年通过全国广播电视做的一种群众性宣传,到今年这个宣传片已经播放了整整20年。这个宣传片产生的影响非常巨大。我的同事中,有两个澳大利亚人,他们仍然记得这个宣传片。关于这个宣传片,在澳大利亚,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评论,收到了很多批评意见,但它产生的效果,从总体来说,在全民防治、引起全体澳大利亚人民对艾滋病的重视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艾滋病有很大的特殊性。媒体参与在推动艾滋病防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艾滋病的宣传和其它疾病的宣传有哪些不一样?怎么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和预防艾滋病。怎么处理好艾滋病的严重性的宣传,是采取比较“恐吓”的方法,让人家产生震撼效果更好,还是用非常平和的方法去宣传,告诉大家,艾滋病只是一个普通的疾病,让大家不要害怕效果更好?这两种宣传方法,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艾滋病不严重,为什么要让大家重视?

  100人感染艾滋病 有人发病有人不发病
  还有一个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怎么把一个科学复杂的道理,用浅显易懂、通俗的东西表达出来。艾滋病的问题非常复杂,从事专业领域的人,更多地强调它的科学性,而媒体针对的是广大的群众,媒体需要的是通俗性。

  几年以前,有人把注射器装进红墨水给人注射,造谣说会传染艾滋病,所以人们问:艾滋病病毒在普通环境当中究竟能存活多长时间?这需要我们怎么把这些问题解释清楚。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公众希望有一个非常简单明了的答案,这对我们就是一个挑战。科学工作者怎么能够和媒体沟通,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描述,或者用公众能够理解的方式,把它讲清楚。

  艾滋病疫情每年新发感染还是不少,但是新发感染的比例比前几年有所减少,我们用什么样的语言,或者用什么样的图画,把这个信息准确表达出来,而不至于造成误导,比如性接触,比如吸毒,比如血液安全和污染等。

  一个人感染了艾滋病以后会出现抗体,过八到十年可能出现症状,从出现症状到诊断为艾滋病还有一段时间,如果诊断为艾滋病,没有治疗的话,两年就会死亡。这是在没有任何干预、没有任何治疗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个典型的情况。实际情况是有的人可能发病早一点,有的人发病晚一点,有的人可能不发病。

  我们从事艾滋病防治,注重的是科学,讲的是道理,而读者也好,听众也好,观众也好,他首先得感觉到趣味性,有吸引力。这次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等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就将艾滋病宣传的科学性和通俗性、准确性结合起来,让科学研究和大众宣传结合起来,这既是媒体的重要工作,也是媒体和我们专业人员共同研究的问题。

  
稿源: 北京日报   编辑: 李娜
不错````````: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