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CCD相机关键基础器件光电耦合器件(CCD)的发展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50:35
嫦娥1号的星载遥感设备的基础成像材料,芯片和光感器件,是国产的还是引进的争论了很久。现提供一些44所的文章,应该对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能力有个初步的认识。

从航天清华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制造的又一颗微小卫星――NS―1号(即“纳星” 1号),“纳星”1号总设计师尤政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谈话:“NS―1的“遥感成像功能”是国内首次应用COMS工艺制造的图像成像器件,重量仅50克,具有集成度大和抗干扰的优点````````”

这个微小卫星覆盖幅宽100公里,分辨率100米 04年上天。

我国的44所拥有“光纤通信用长波长和短波长光电器件中试线”、“电荷耦合器件(CCD)研制开发线”、“集成光学器件研制开发线”等多条工艺线,四十四所主要从事半导体光发射器件、半导体光探测器件、集成光学器件、电荷耦合器件 (CCD)、红外焦平面器件、光电耦合器、光纤传输组件及摄像机、红外热像仪等光电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产品广泛用于光纤信息传输、通信、网络、传感、导航、激光测距、制导、引信、自动控制航空航天图象遥感、精密尺寸测量、计算机图文识别、信息存储、信息处理、微光与夜视等领域。
我觉得我国的CCD相机基础材料器件应该大都在这里出来的。
我国,目前第一代普通线阵CCD图像传感器(光敏元为MOS结构)和第二代对蓝光响应特性好的(光敏元为光电二极管阵列)CCPD均已形成128、256、512、1024、1728、2048、2500像元的系列产品,在实验室已做出了3456、4096像元的CCPD样品;面阵CCD图像传感器已研制出32×32、75×100、108×108、150×150、320×230、256×320、512×320、491×384、580×394、512×512、600×500、756×581、800×800像元器件。在实验室已研制出了1024×1024,2048×2048像元的器件,基本上形成了系列化产品。随着器件性能的改进,CCD摄像机也将得到迅速发展。 除可见光CCD图像传感器外,国内目前还研制出了线阵64、128、256、1024像元和面阵32×64、128×128、256×256像元硅化铂肖特基势垒红外CCD(Ptsi桽BIR CCD)。目前国内正在研制和开发的CCD有:512×512像元X射线CCD、512×512像元光纤面板耦合CCD像敏器件、512×512像元帧转移可见光CCD、1024×1024像元紫外CCD、1024像元X射线CCD、 512×512像元PtSi桽BIR CCD、微光CCD和多光谱红外CCD等。
  
另外,我国信息产业部下属研究所目前已从美国和俄罗斯引进可见光和红外CCD芯片生产线并开展试验工作,这将大大促进我国CCD芯片的产业化进程。我觉得引进的生产线是民用的,一,军用的不应是信息产业部牵头,二,军用的美国不给你!嫦娥1号的星载遥感设备的基础成像材料,芯片和光感器件,是国产的还是引进的争论了很久。现提供一些44所的文章,应该对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能力有个初步的认识。

从航天清华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制造的又一颗微小卫星――NS―1号(即“纳星” 1号),“纳星”1号总设计师尤政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谈话:“NS―1的“遥感成像功能”是国内首次应用COMS工艺制造的图像成像器件,重量仅50克,具有集成度大和抗干扰的优点````````”

这个微小卫星覆盖幅宽100公里,分辨率100米 04年上天。

我国的44所拥有“光纤通信用长波长和短波长光电器件中试线”、“电荷耦合器件(CCD)研制开发线”、“集成光学器件研制开发线”等多条工艺线,四十四所主要从事半导体光发射器件、半导体光探测器件、集成光学器件、电荷耦合器件 (CCD)、红外焦平面器件、光电耦合器、光纤传输组件及摄像机、红外热像仪等光电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产品广泛用于光纤信息传输、通信、网络、传感、导航、激光测距、制导、引信、自动控制航空航天图象遥感、精密尺寸测量、计算机图文识别、信息存储、信息处理、微光与夜视等领域。
我觉得我国的CCD相机基础材料器件应该大都在这里出来的。
我国,目前第一代普通线阵CCD图像传感器(光敏元为MOS结构)和第二代对蓝光响应特性好的(光敏元为光电二极管阵列)CCPD均已形成128、256、512、1024、1728、2048、2500像元的系列产品,在实验室已做出了3456、4096像元的CCPD样品;面阵CCD图像传感器已研制出32×32、75×100、108×108、150×150、320×230、256×320、512×320、491×384、580×394、512×512、600×500、756×581、800×800像元器件。在实验室已研制出了1024×1024,2048×2048像元的器件,基本上形成了系列化产品。随着器件性能的改进,CCD摄像机也将得到迅速发展。 除可见光CCD图像传感器外,国内目前还研制出了线阵64、128、256、1024像元和面阵32×64、128×128、256×256像元硅化铂肖特基势垒红外CCD(Ptsi桽BIR CCD)。目前国内正在研制和开发的CCD有:512×512像元X射线CCD、512×512像元光纤面板耦合CCD像敏器件、512×512像元帧转移可见光CCD、1024×1024像元紫外CCD、1024像元X射线CCD、 512×512像元PtSi桽BIR CCD、微光CCD和多光谱红外CCD等。
  
另外,我国信息产业部下属研究所目前已从美国和俄罗斯引进可见光和红外CCD芯片生产线并开展试验工作,这将大大促进我国CCD芯片的产业化进程。我觉得引进的生产线是民用的,一,军用的不应是信息产业部牵头,二,军用的美国不给你!
我国CCD图像传感器的市场与发展,主要是民用方面现在看,还是个很大的短板,信产部引进的生产线应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现在CCD相机没有使用国产器件的,至少我没有听说过。
44所的很多东西只是小批量搞搞,也就这样了。
]]
CCD器件采用美国仙童公司出产的143A型,该器件每块只有2048个元件(元件尺寸为13微米×13微米),但根据相机的视场角和焦距,每谱段CCD线列应有6000个这样的元件,为此采用拼接棱镜将3块143A型CCD器件拼接成一个长线列。
----------------------------------------------------------------------------------------
资源一号卫星的红外相机和CCD相机

于1999年10月14日首次发射并成功入轨的、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一号卫星携带了3台遥感器:中国研制的可见光-红外线多光谱扫描仪(简称“红外相机”)和CCD(电荷耦合器件)相机及巴西研制的宽视场成像仪。本文简要介绍红外相机和CCD相机的具体组成和主要性能。
  红外相机
  资源一号卫星的红外相机是一种采用光学-机械扫描方式工作的线成像装置。该相机的工作谱段有4个:一个在全色谱段,波长为0.50~0.90微米;两个在近红外谱段,波长分别为1.55~1.75微米和2.08~2.35微米;一个在远红外谱段,波长为10.4~12.5微米。
  1.具体组成
   资源一号卫星的红外相机是由扫描仪主体、编码器、放大器、配电器、遥测变换器、辐射致冷控制器和温度控制器等组成的一个涉及到光学、机械、电子等领域的复杂的工程项目。
  扫描仪主体是由结构、遮阳罩、扫描装置、扫描角监视器、主光学系统、扫描线校正器、星上定标系统、中继光学系统、焦面机构、前置放大器和辐射致冷器等组成的光机系统。其中:


——主体结构用于承载,主要用钛合金材料制成;
  ——扫描装置使扫描镜(为平面镜)往复摆动,扫描镜摆动角±2.5度,用铍制造;
  ——扫描角监视器用于监测扫描镜的角位置;
  ——主光学系统为有效孔径250毫米、焦距约1000毫米的R-C系统,镜头材料为融熔石英(又称石英玻璃),镜筒材料为铟钢;
  ——扫描线校正器由一对平面镜和驱动机构组成,用于校正卫星运动对扫描线的影响;
  ——星上定标系统包括内定标装置和太阳定标装置两部分,内定标装置用星上设置的标准辐射源进行定标,太阳定标装置利用太阳光作为标准辐射源进行定标,为相机所输出的信号提供参考基准;
  ——中继光学系统通过分光棱镜和3套光学系统使经过主光学系统的可见光-红外辐射分别中继到3个焦面上,使整个相机的光学系统(主光学系统+中继光学系统)的焦距分别为500毫米(远红外谱段)和1000毫米(其它3个谱段);
  ——在3个焦面上分别沿飞行方向设置一组或两组(每组8个)探测器,工作在全色谱段的一组探测器为硅光电二极管,工作在近红外谱段的两组探测器为光伏型碲镉汞,工作在远红外谱段的一组探测器(4个为备份)为光电导型碲镉汞,各探测器的单元尺寸均为0.1毫米×0.1毫米;

——辐射致冷器使设置近红外谱段探测器和远红外谱段探测器的焦面温度分别达到148开和105开;
  ——放大装置包括主放大器和多路传输器,主放大器用于将前置放大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多路传输器用于将各单元探测器的输出信号由并行变成串行。
  编码器采用计算机控制,用来将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和按规定的格式将信号进行编码。
  辐射致冷控制器用于卫星入轨后对辐射致冷器进行去污和将防污罩打开,以使辐射致冷器开始正常工作。
  资源一号卫星红外相机获取的地物辐射信息通过工作于X波段的高码速率数传系统向地面发送。
  2.主要性能
  在资源一号卫星运行轨道高度(标称值为海拔778公里)上,红外相机的扫描幅宽为119公里,与探测器单元尺度相对应的地面像元的尺度(通常称为像元分辨率)分别为156米(远红外谱段)和78米(其它3个谱段)。
  资源一号卫星红外相机的性能虽然与美国陆地卫星4号和5号地球资源卫星(分别于1982年和1984年发射)携带的专题成像仪的性能有一定程度的差别,但红外相机在近红外谱段探测器选择、焦面机构、中继光学系统、星上定标系统和星上计算机等方面有不少创新。
  资源一号卫星红外相机的研制负责单位为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508所)。

CCD相机
  资源一号卫星的CCD相机是一种采用线列成像CCD作探测器的成像系统。 该相机的工作谱段有5个:一个在蓝光谱段,波长为0.45~0.52微米;一个在绿光谱段,波长为0.52~0. 59微米;一个在红光谱段,波长为0.63~0.69微米;一个在近红外谱段,波长为0.77~0.89微米;一个在全色谱段,波长为0.51~0.73微米。
  1.具体组成
  资源一号卫星的CCD相机由光机设备、光机控制盒、温控设备和电路等组成。该相机也是一个涉及到光学、机械、电子等领域的复杂的工程项目。
  光机设备是相机的主体,由反射镜、主光学镜头组、定标装置、焦面机构、成像CCD器件(线列)和驱动电路等组成。其中:
  ——反射镜为平面镜,用于将来自地物的光反射到镜头内,反射镜可作±32度的侧向摆动,从而使相机能每间隔3天对某一地面景物进行重复成像;
  ——主光学镜头组为全折射式透镜组,焦距520毫米,相对孔径1/4,视场角8.4度,镜头材料为特种光学玻璃,镜头组前另有一块石英玻璃保护镜;
  ——定标装置包括照明灯和照明光学系统,用于为相机的输出信号提供参考基准;
  ——焦面机构包括由分光棱镜、拼接棱镜和滤光镀膜组成的棱镜分光系统以及CCD器件和匹配电路、调焦机构,棱镜分光系统将通过镜头的可见光-红外线分解为4个(即蓝、绿、红光和近红外)多光谱和一个全色光谱的光,探测各谱段光的线列CCD分别安装在相应棱镜后端的焦面上;
  ——调焦机构按地面遥控指令进行调焦,以使实际的焦面位于能获取到优质图像信号的位置上;
  ——驱动电路用于将时钟脉冲发生器发出的信号馈给CCD器件;
  ——CCD器件采用美国仙童公司出产的143A型,该器件每块只有2048个元件(元件尺寸为13微米×13微米),但根据相机的视场角和焦距,每谱段CCD线列应有6000个这样的元件,为此采用拼接棱镜将3块143A型CCD器件拼接成一个长线列。
  光机控制盒用于控制反射镜、调焦机构等活动部件的运动。
  温控设备可保证相机各部分的温度处于规定的范围内。其中,反射镜温度控制在5~15摄氏度,主光学镜头组温度控制在20±3摄氏度,焦面机构温度控制在18±3摄氏度。
  CCD器件获取的地物辐射信息经电子电路放大处理后,通过工作于X波段 的高码速率数传系统向地面发送。

 2.主要性能
  在资源一号卫星运行轨道高度上,CCD相机的推刷宽度为113公里,与CCD元件尺度相对应的地面像元尺度(即像元分辨率)为20米。
  资源一号卫星CCD相机的性能与法国于1986年和1990年分别发射的斯波特1和2号卫星携带的CCD相机的性能相当。
  资源一号卫星CCD相机的研制负责单位为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504所)和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我军现在一些军用笔记本电脑是不是"全自制"的:L
在消费类CCD上大概没谁能和日本厂商争吧,他们之间的专利交互授权策略把其他厂商的路堵死了。
根子还是在IC生产工艺上,目前国内搞出来也没有商业竞争力。搞个能够凑合着用用的应该还可以。
如果我们能自己生产高性能的哪怕是线阵,嫦娥也不必费劲地去搞那个古怪的广角镜头了。
现在买到CCD器件不是那么困难,法国,加拿大都有产品。日本垄断了绝大多数的CCD产能,但是能制造的国家就多一点。
原帖由 暗夜流星 于 2007-11-25 17:47 发表
CCD器件采用美国仙童公司出产的143A型,该器件每块只有2048个元件(元件尺寸为13微米×13微米),但根据相机的视场角和焦距,每谱段CCD线列应有6000个这样的元件,为此采用拼接棱镜将3块143A型CCD器件拼接成一个长线 ...



我以为你说的证据是什么,原来是上世纪的资源1号,这个资料我也有,我觉得这个资料很难说明问题,第一中巴和资的卫星,本身就是国际化的产物,根本就是单纯的民用项目,巴西和中国都可以从国际市场上招标买设备至于02,03星的情况可就又不一样了。很正常。
但是宇航级别的高性能线阵估计是搞不到,所以资源一号要去拼接(用级别比较低的CCD去拼凑)
如果你有可以证明的资料拿来给我看
比如中国哪颗星使用了自己的CCD


原帖由 银灰 于 2007-11-25 17:55 发表



我以为你说的证据是什么,原来是上世纪的资源1号,这个资料我也有,我觉得这个资料很难说明问题,第一中巴和资的卫星,本身就是国际化的产物,根本就是单纯的民用项目,巴西和中国都可以从国际市场上招标买设备 ...
嫦娥的主控计算机尚且使用欧洲的ERC32,CCD就更难制造一些。
我还当某人是什么大内高手哦.原来也是道听徒说加点小道关系跑这来扯淡.居然把44所的垃圾民品广告拿来当证据.连长鹅的CCD是哪里出的都没搞清楚,还指望别人给你泻点好货.不要做白日梦了.回去多读点资料再来混吧
;P ;P ;P
美国仙童公司
已经不存在了

不过大家猜猜它的继任者是谁~~
大家很熟悉的


;P ;P
CMOS的国内有两家公司在做,一家已经大批量上市了。
做个广告,
2007年1月北京思比科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30万像素的摄像芯片为目前业界尺寸最小、性价比最高的一款芯片。该芯片的研制成功使在高端手机上集成一个专门用于可视电话的小型高性能摄像头成为可能。该公司为3G手机双摄像头开发的超薄型低功耗30万像素CMOS摄像芯片和用于网络视频系统的高感度摄像芯片也已经开发成功并实现了大批量生产。思比科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可以为我国TD-SCDMA第3代移动通信终端提供双摄像头(320/200万像素加30万像素)解决方案的民族企业。
   2007年1月北京思比科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自主开发成功的3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SP80818,可以广泛应用于2G/3G手机和多媒体摄像设备。SP80818与同类结构功能相同的产品相比,无论是从工艺、算法、还是电路原理都有很多技术突破,形成了以“SuperPixTM”和“SuperImageTM”为核心的技术特点。基于这些核心技术,SP80818具有高图像品质,超低功耗的特点。此图像传感器可以通过一个二线串行接口编程进行伽玛校正、曝光控制、白平衡控制、色度饱和度校正、颜色复原校正及镜头阴影补偿等功能。思比科公司在设计能力和工艺性能方面的突破,使SP80818具有很高的性价比。从2007年3月实现销售到2007年9月为止,实现累计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累计利润150万元。
   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不仅在民用市场具有巨大的需求,同时在国防装备上也具有广泛的用途,开发国产化的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不仅可以改变目前完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而且可以迅速形成一个新的高科技产业增长点,提高我国在此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北京思比科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集中了国内外优秀的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设计专家,基于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SP(模拟信号处理)技术和ISP(图像信号处理)技术,已经成功开发了具有动态范围大、功耗低、噪声小、图像质量好等特点明显的10万像素至3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与国外同类芯片相比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基于该项目的研制完成,将打破国外在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领域的长期垄断地位,填补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为国内手机及相关企业提供核心芯片,增强国内企业高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并形成10万像素到500万象素满足不同应用领域要求的系列芯片,在三年之内可以创造一个年产值超过10亿元大关的高科技产品,并实现出口创汇,为北京经济发展作贡献。与国产多媒体处理器芯片配套,在中关村地区建立一个完成的多媒体高科技产品产业链。

封装形式 COB、CLCC、PLCC
生产工艺 0.18um CMOS image sensor Proce


光学镜头:1/8英寸;像素尺寸:2.8um x 2.8um;分辨率640 x 480。
速率: 60fps @ 54MHz; 30 fps @ 27MHz
扫描方式:Progressive;信噪比>42dB;动态范围:> 80dB
模数转换器:10-bit;
电源电压:
数字  1.8V;
模拟:2.8V
接口:2.8V
输出数据格式:
CbCr/Raw RGB
RGB565/RGB555/RGB444
功耗:Active(30fps) < 25mA; Suspen d< 10uA,
封装形式:CLCC 48, COB, CSP


参数 内容
光学格式 1/8″
图像分辨率 640×480
像素尺寸 2.8um×2.8um
成像面积 1.792mm×1.344mm
帧率 VGA 30 fps@27MHZ
信噪比 43dB
动态范围 68 dB
灵敏度 0.77V/lux-sec
暗电流 1mv/sec@30℃
主入射角 22°
温度范围 -10℃~ 70℃
A/D转换 11位
扫描模式 逐行扫描
输出格式 YCbCr/Raw RGB
电源电压 数字 1.7V~1.9V
模拟 2.5V~3.3V
I/O 2.5V~3.3V
功耗 Active(30fps) 90mW
Suspend 10uA



企业注册所在地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五街7号昊海大厦201室
CMOS镜头可能会替代CCD的,

现在CCD的像素干扰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部分高端机型已开始使用CMOS镜头了
看完上面那个千万别HKC,那是30万像素的,充其量也就是用在手机上的,在这方面我们还是有很长路要走,KC还是要白的,上海宏力代工的CMOS 可以达到1292 x 1048的水平.也就是常说的一百万像素,还是做不了好的像机.
所以我们要收回台湾,收回台湾后,
CCD,CPU,主板都将不是问题

;P ;P ;P
LZ的题目是CCD,到这里变成了CMOS,又跑题了
看完上面那个千万别HKC,那是30万像素的,充其量也就是用在手机上的,在这方面我们还是有很长路要走,KC还是要白的,上海宏力代工的CMOS 可以达到1292 x 1048的水平.也就是常说的一百万像素,还是做不了好的像机.
-------------------
SMIC有做130万的,张江有国内,国外两家公司在哪做。
原帖由 fr6zp 于 2007-11-25 18:36 发表
我还当某人是什么大内高手哦.原来也是道听徒说加点小道关系跑这来扯淡.居然把44所的垃圾民品广告拿来当证据.连长鹅的CCD是哪里出的都没搞清楚,还指望别人给你泻点好货.不要做白日梦了.回去多读点资料再来 ...



我觉的你蛮好笑的,44所自己都诚认我们在民品领域与美日比差距很大! 尤其与日本比在民品领域根本不具备竞争能力。

西光集团都说过,日本在民品CCD领域基本把大部分的技术知识产权都撰在自己手里,中国想在民品CCD领域开发新技术的话,都可能造成侵权行为,因为民品CCD技术基本都已经开发成熟了,你再高新技术,可能最后都是陌路同宗的结果。所以西光在民品上基本都是走CM0S研究。
44所基本都是国防用的,它的文章太八股基本都是什么什么为国防做出重要贡献,但在民品领域44所认为在产业化领域与日本美国差距很大,可以说还不具备大规模产业化能力。

还有一个八股文章:长春光机所的
长春光机所成功争取到天绘一号卫星有效载荷研制任务
依靠国家需求的牵引和在光学仪器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长春光机所成功争取到了天绘一号卫星有效载荷----立体测绘相机的研制任务。其中CCD相机地面像元分辨率5米,光谱范围0.51μm~0.69μm,相机交会角25°;多光谱相机地面像元分辨率10米,范围0.43μm~0.52μm,0.52μm~0.61μm,0.61μm~0.69μm,0.76μm~0.90μm。成像幅宽60公里,轨道高度500公里,相机几何精度、结构稳定性要求高,研制周期短,长春光机所将全力完成好项目研制工作。
TG的立体相机貌似满有历史的说。。。。。。。。:hug: :time: :time:
原帖由 dadasuancai 于 2007-11-25 20:24 发表
所以我们要收回台湾,收回台湾后,
CCD,CPU,主板都将不是问题

;P ;P ;P
你当美日的都是傻子啊......
原帖由 暗夜流星 于 2007-11-25 17:59 发表
如果你有可以证明的资料拿来给我看
比如中国哪颗星使用了自己的CCD




具体在哪颗星应用我不是内部人士,我回答不了,我给你个小八股吧,
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光学的单位和人员骤增,特别是激光、微光、红外等技术的出现,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当时,为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陆续在全国成立了上海光机所(激光和激光工程)、西安光机所(高速摄影与瞬态光学)、成都光电所(光电技术与自适应光学)、安徽光机所(大气光学与遥感)、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与航天航空遥感)、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微光与光电)、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激光)、昆明技术物理所(红外、热成像)、电子部11所(红外、激光)、13所(半导体)、44所(CCD器件),航天部8358所(激光、光电、红外)等,他们在光学和光电领域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侧重。

从国防分类看,44所主要负责CCD基础光感和光电耦合器件,成品不是他们的主业。所以找哪颗星有他研制的相机可能找不到,但找里面的器件是没问题的,他研制的东西主要是军品,试验室或者他们自己的小规模生产线生产出少量器件供一颗或少数几颗星用就足够了,至于民用产业化他现在也做不到。
长春光机所也同理。
44所这个名称就是他的军内编号。

比如神州系列号飞船的电子设备CCD相机等,使用的是44所产品。他公开宣传最多的就是在神州飞船上的应用。
总的来说我国军用遥感技术起步很早,基本跟着美日欧,保密做的最好。

民用遥感产业到现在都没形成,但市场需求极大,形成巨大落差,导致民品CCD相机,以及各种成像光谱仪被国外产品占据。

我国是现在才认识到民品也不能忽视的说。
在CMOS问题上,BKC举高点比较现实。
CMOS器件的问题主要还是在于工艺问题,所以实际上如果没有自己的IC厂,很多工艺的控制,比如漏电、均匀性、Mirco Lense等都很难解决。从商业上来说,CMOS单元要小(2.8um还是大了些),成品率要高,否则就死得很惨。
中国人(包括台湾省)能做的,价格战都会极为残酷的。

从理论上来说,CMOS器件可以超越CCD的,因为在功耗控制上有很大优势。但是从目前实际看来,在工艺控制上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是,如果有大的工艺进步(或许Intel和IBM能做到),那么,CMOS还有重大突破的余地。
nikon的D3不是都叛逃到cmos阵营了码?
原帖由 银灰 于 2007-11-25 21:37 发表


具体在哪颗星应用我不是内部人士,我回答不了,我给你个小八股吧,
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光学的单位和人员骤增,特别是激光、微光、红外等技术的出现,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当时,为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陆续在 ...

说那么多干嘛?拿个看的见摸的着的东西来,我在CD上最看不惯一些人老是自称"内部人士"了.
挖个坟
http://www.gov.cn/wszb/zhibo175/content_815849.htm

目的是看看有什么新进展
07年的时候我听说是CCD水平大约在别人80年代后期水平,现在怎么样了?
民用的肯定是悲剧的了,产业化水平摆在那里
军用科研级的,应该自己生产的勉强可用吧
银灰 发表于 2007-11-25 20:44


    这个八股不说明什么问题,长光的CCD都是买国外的然后拼接的
国内在这个方面很悲剧,  军品就不说了, 可以做出个别性能堪用的满足特殊需求,但核心部件都是进口
民用方面引进的生产线,基本属于淘汰的技术, 或者是最一般的,主要用于低端民用,充其量能练个手,培养一批
产业人员,  高段方面, 科研和军用的CCD 和ICCD  我们基本没办法, 即便是民用的ICCD 我们也只能买到
小口径的. 日本人防范很严, 另外这东西是300%以上的暴利.
各位来BKC吧  下面那两教授都是大牛

CCD能够利用光电效应,将相机的成像以模拟信号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交给周边的处理芯片转化为数字图像。不过最近一个由荷兰Delft技术学院的Edoardo Charbon带领的研究小组则开发出了一种名为Gigavision的新成像技术,这种成像技术能直接输出数字图像。他们的研究发现,如果将光线照射在 内存芯片上,那么芯片中的每一个存储单元便能将光能转换为充电电能存储在单元内部。

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能直接生成数字化的影像信息,无需使用模-数转换芯片,这样便能大大简化相机内周边元件的数量和设计,非常有利于相机分辨率的进一步提升,据称分辨率可以提升到现有的100倍左右。

当然这种新技术也有其自身的缺陷。首先使用这种技术制成的感光像素由于尺寸极小,因此其感光性并不高(像素尺寸越大,感光性便越好)。其次,由于采取数字化存储方式,因此每个像素单元只能记录1/0两种信息,而无法像CCD那样储存灰度等信息。目前Charbon的团队采用过度取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对彼此相邻的100个像素的图像信息作求取平均值的计算,以此得到灰度信息,事实证明这种做法还是比较可行的。

“结果显示,采用这种算法得到的灰度数值要比传统CCD得到的要精确得多。”研究小组的成员Martin Vetterli表示:“过去CCD方案所使用的模拟转数字方法无法很好地反应出实际的光照情况。”另外,在低光照度或较高光照度的条件下Gigavision的表现也比传统CCD方案要优越。

当然,要想看到基于这种技术的一亿像素级别的手机摄像头上市还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不过Vetterli宣称该团队年底会推出较大像素规模的Gigavision芯片产品,而这些成像芯片明年早些时候便有望被投入实际的拍照应用中去。
嫦娥一号的CCD器件是从英国进口的,这个在后来都有公开的报道的
嫦娥一号 是英国的 嫦娥二号是加拿大的 嫦娥三号应该是国产的了 据说正在研发
银灰 发表于 2007-11-25 17:34

不错啊:D
民用的,现在才想到去和巨头抢市场,晚了!
等到别人放宽限制,买便宜生产线是可行的。

军用、宇航用,应该攻关。
CMOS。。说起来民用数码相机用这个产品当感光器而且技术优秀的就只有 佳能。。。

上次看到美国的数亿象素的相机拍的照片之类的。。。这差距啊。。。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