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温压弹 是不是传统的坑道作战就没用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9:01:34
是不是对防御的一方大大的不利了? 城市攻坚代价就小很多了?

有什么办法可以防御温压弹 吗?是不是对防御的一方大大的不利了? 城市攻坚代价就小很多了?

有什么办法可以防御温压弹 吗?
对付载具把~~除了以外基本没有~~
但是稳压弹也不是想用就用的~~
原帖由 DD168 于 2007-11-16 21:46 发表
是不是对防御的一方大大的不利了? 城市攻坚代价就小很多了?

有什么办法可以防御温压弹 吗?



怎么不是想用就用啊?有什么限制吗?  可以解释下吗

我想 如果你在碉堡里 我打你发火箭温压弹 惨了吧?  你在坑道里传统的炮击没有用 我来可钻地的温压弹 损失大了?
首先必须明确温压弹的杀伤原理:主要是超压和瞬间造成区域真空。
   想要绝对防护是不可能的,但在大型混凝土工事中的坑道缺可以通过加装简易防护门来减小超压的伤害,其效果和舰艇上水密门一样。而野战构筑的土木工事和类似阿富汗那样利用自然形成的洞穴作为工事的情况,则无法有效的降低超压杀伤效应。
   对区域真空的防护,自然形成的洞穴和野战临时挖掘的坑道中本来空气就稀薄,加上没有完备的通风系统,自然是没办法有效防护的。
   但也不能说因为温压弹的出现就放弃坑道战和坑道,坑道有其天然的防护优势,对其他武器也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除非你是野外对付大型坑道~或者山里的大型掩体
如果你是打城市地下室或者掩体。。不但附加破坏大还性价比低呢~~
稳压弹在越封闭的空间效果越好~~
原帖由 DD168 于 2007-11-16 21:54 发表



怎么不是想用就用啊?有什么限制吗?  可以解释下吗

我想 如果你在碉堡里 我打你发火箭温压弹 惨了吧?  你在坑道里传统的炮击没有用 我来可钻地的温压弹 损失大了?



   还真的不是想用就用~~~,面对大型水泥混凝土碉堡等很“硬”的目标时单靠温压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记住一点:永远不能因为出现了某种针对性武器就放弃一些东西。
原帖由 pla2003 于 2007-11-16 22:04 发表
首先必须明确温压弹的杀伤原理:主要是超压和瞬间造成区域真空。
   想要绝对防护是不可能的,但在大型混凝土工事中的坑道缺可以通过加装简易防护门来减小超压的伤害,其效果和舰艇上水密门一样。而野战构筑的土木工 ...

简单的气密防护根本没用。。能耐高温高压吗?
只要有一丝缝隙,,就可以渗透高压或者扩大缺氧区域了。。而且还有稳压药剂爆炸时的高温呢?
所以有介意用弹道导弹加稳压弹头来对付HM这样的群体目标
总是舰体有装甲保护。。但很多外露仪器就难保了
恩 现在战争真可怕  比以前难多了
原帖由 pla2003 于 2007-11-16 22:13 发表



   还真的不是想用就用~~~,面对大型水泥混凝土碉堡等很“硬”的目标时单靠温压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记住一点:永远不能因为出现了某种针对性武器就放弃一些东西。

稳压弹不是对付人员更好的麽?
原帖由 AK74MS 于 2007-11-16 22:14 发表

稳压弹不是对付人员更好的麽?


   那也要看目标是什么~~~独立碉堡类的半密闭空间里最有效~~~对于那些密闭性好,有坑道连接的碉堡就不怎么样了
原帖由 AK74MS 于 2007-11-16 22:13 发表

简单的气密防护根本没用。。能耐高温高压吗?
只要有一丝缝隙,,就可以渗透高压或者扩大缺氧区域了。。而且还有稳压药剂爆炸时的高温呢?
所以有介意用弹道导弹加稳压弹头来对付HM这样的群体目标
总是舰体有装 ...


    这个就涉及到目标的具体类型了~~对于大型的混凝土工事(可参考一些国防工事),由于这些工事是针对“核”来设计的,其气密门多是钢制+气密垫圈。防高温高压自然比较强。
     舰艇等目标则是因为其本身有很多通风口,但通过关闭水密门等措施还是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超压对内部的杀伤。外部设备~~谁叫他是“外部”呢..........
     当然~~~一般肩射温压弹对付个独立碉堡是足够了~~~要不毛子也不会到处乱发~~~~
     对这个问题~~《防核恐怖袭击》(钱七虎 著)里有详细说明~~~里面有专门章节讨论高温超压的防护
:P 没用?你要是不挖,出来被乱炮轰死,挖深一点儿吧
原帖由 AK74MS 于 2007-11-16 22:13 发表

简单的气密防护根本没用。。能耐高温高压吗?
只要有一丝缝隙,,就可以渗透高压或者扩大缺氧区域了。。而且还有稳压药剂爆炸时的高温呢?
所以有介意用弹道导弹加稳压弹头来对付HM这样的群体目标
总是舰体有装 ...

超压是靠空气流动传导吧,如果只有一丝缝隙超压气体瞬间进入总量不多超压杀伤作用就有限,另外在坑道等狭小空间里坚持半个小时还是可以,高温高压的气体不会半个小时都不流动。云爆弹打进工事眼的概率不是很大。能防核难道还不能防温压弹。
理论上如果能够合理的配置通道和通风或其他歧路的形状和走向,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抵消温压弹的作用。

而且小型温压弹在对付有较大纵深但蜿蜒曲折的洞穴或坑道的时候也只能威胁其已经被发现的出入口,而对其内部却缺乏足够的杀伤手段!如果对方刻意的坑道内的支线长度设定在温压弹的杀伤半径以内,则进入坑道作战的敌人如果使用温压弹的话就要面对被自己发射出去的温压弹杀伤的危险。
以前有文章介绍过温压弹和普通爆炸武器区别,但是写得一团糟,那么温压弹是否就是燃料空气炸弹那种类型的武器,或者说基本就是一种东西?
原帖由 PRSOV 于 2007-11-17 03:36 发表
以前有文章介绍过温压弹和普通爆炸武器区别,但是写得一团糟,那么温压弹是否就是燃料空气炸弹那种类型的武器,或者说基本就是一种东西?



    :lol 可以那么理解.....薄皮大馅十八个褶~~那就是狗不理包子~~~~(请用天津口音念完....)
原帖由 PRSOV 于 2007-11-17 03:36 发表
以前有文章介绍过温压弹和普通爆炸武器区别,但是写得一团糟,那么温压弹是否就是燃料空气炸弹那种类型的武器,或者说基本就是一种东西?

我认为就是同一种东西,先让燃烧物与空气均匀混合延迟起爆,类似粉尘或瓦斯爆炸。
下雨阴天那玩意不好使.
原帖由 ahhstphlsp 于 2007-11-17 09:27 发表

我认为就是同一种东西,先让燃烧物与空气均匀混合延迟起爆,类似粉尘或瓦斯爆炸。



不一样的东西
温压弹没气溶胶云  在空旷的空间使用效果很差

从阿富汗战争到海湾战争及后续的多次战争中,有不少战地新闻报道都提及燃料空气炸弹的使用情况,但实际上很多报道却是将温压弹与燃料空气弹搞混了。温压弹虽与燃料空气弹相似但其爆轰作用机理却与燃料空气弹大不一样,威力效果也有不少差异。

温压武器(Thermobaric Weaponry)亦称温压弹,是指采用温压炸药的弹药,可以是炸弹、单兵榴弹、火箭弹甚至导弹。而FAE燃料空气弹因为含有液体燃料,往往体积庞大,维护困难,象菊花戒刀这种大威力燃料空气弹甚至需要运输机才能投掷。温压弹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顾名思义,温压弹主要利用温度和压力效应产生杀伤教果,引爆后会发生剧烈燃烧,大量向四周辐射热量,同时产生高压冲击波。传统使用HE高爆炸药为主要装药的高爆炸弹都增强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杀伤效应,但在燃烧后效上却提升不大,而温压弹产生的高热和冲击波无孔不人,这种独特的杀伤效应是传统弹药(以破片或金属射流作为主要杀伤手段)难以比拟的,特别适合于杀伤洞穴、地下工事、建筑物等封闭空间内的敌人。温压战斗部的装药实际是饱含高可燃固体物质和助燃剂的高爆炸药,不像FAE燃料空气弹那样需要大量的液态燃料,爆轰过程并不需要形成气溶胶云团,爆速比燃料空气弹要高出差不多一倍,温压战斗部也不象燃料空气弹那样需要二次引爆或延时反应引爆,温压战斗部的高爆炸药中温压炸药中添加了铝、硼、硅、钛、镁、锆等物质的粉末,这些粉末在加热状态下起燃并释放大量能量,大大增强了温压炸药的热效应和压力效应。温压炸药的爆炸过程由3个过程组成:最初的爆炸无氧爆炸反应。不需要从周围空气中吸取氧气,持续时间为数百万分之一秒,主要是分子形式的氧化还原反应。此阶段仅释放一部分能量,并产生大量富含燃料的产物。无氧爆炸后的无氧燃烧反应。不需要从周围空气中吸取氧气,持续时间为数万分之一秒,主要是燃料粒子的燃烧。最后是爆炸后的有氧燃烧反应。需要从周围空气中吸取氧气,持续时间为千分之一秒,主要是富含燃料的产物与周围空气混合燃烧。此阶段释放大量能量,延长了高压冲击波的持续时间,并使火球越来越大。

  这3个爆炸过程确定了温压弹的基本性能:最初的无氧爆炸反应确定了其高压性能,以及对装甲的侵彻能力。爆炸后的无氧燃烧反应确定了其中压性能,以及对墙壁/工事的穿透能力;爆炸后的有氧燃烧反应确定了高压冲击和热性能,以对人员和装备的损伤能力。通过调整上述3个过程,使温压弹可以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针对不同的目标调整装药。温压弹在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使用时杀伤效应大不一样。炸药在开放空间爆炸时的杀伤效应,按作用距离由近到远,依次是热杀伤、冲击波杀伤,破片杀伤。传统的爆破,破片式弹药的破片速度一般可达1500米/秒,可飞行数千米,这就是为什么爆破/破片式弹药成为对付开放空间非隐蔽人员的主要武器。相比之下,以热和冲击波效应为主的温压弹在开放空间的杀伤效果欠佳,但在封闭空间内使用时则如鱼得水。如下图所示,火球和冲击波能沿着坑道传播,进入破片无法到达的地方。破片会被墙壁,沙袋和防护装置阻挡,而冲击波反而会因为墙壁和其他表面的反射而加强,在相同作用距离下与开放空间相比,封闭空间内的人员将遭受强度大得多的冲击波。
  
  目前,温压弹的杀伤效应主要体现在高压冲击波和热杀伤上,其次是冲击波与建筑物等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碎片(如飞溅的砖块、玻璃和金属片)以及有毒气体与烟雾所导致的窒息。在这些杀伤效应中,对人员而言最致命的莫过于冲击波。冲击波能作用于多种人体组织(如皮肤、脂肪、肌肉和骨骼),使它们因压缩,扭曲和撕裂而受损。含氧的体内器官(如心脏、肺、肠)更容易受冲击波伤害。最新研究表明,冲击波还会导致神经、血液等发生化学变化。

  研究表明,冲击波对目标的杀伤效应主要依赖于峰值压力以及高压持续时间。其中,对武器装备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主要取决干峰值压力的大小,而对动物的损伤程度则主要取决于冲击波的持续时间的长短。温压弹与传统高爆炸药相比,能够产生持续的高压冲击波(见下图),因此冲击波杀伤力远大于后者。寻找对付冲击波杀伤的防护措施非常困难。我们可以借助防火服对付热杀伤,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冲击波的杀伤半径超过了热杀伤半径,针对热杀伤的防护措施事实上作用不大;我们也可以穿上防弹衣来抵挡飞行的碎片,但研究表明,用普通防弹衣对付冲击波甚至会招来更大的伤害。

在温压武器的实际应用上现代先进军事强国都显示出积极的态度,特别是针对有危害性生化物质存在的目标,温压武器特有的高温和燃烧后效赋予了有效的消弭生化危害扩散的手段。通过更换战斗部装药和引信,大多数在役航空炸弹就能够改用温压战斗部,而最初的所谓铝热剂航弹实际上也是一种较简单的温压武器。除了空对地武器,不少地面打击武器也应用了温压装药技术,如前苏联研制的PRO—A SHMEL,TBG一7和RShG—1温压火箭助推榴弹,而中国仿制PRO—A SHMEL的温压武器是PF97式93毫米单兵云爆火箭发射器,虽然名称是“云爆火箭”,但实际使用的是温压战斗部。美国的温压武器就有BLU—118B 温压炸弹,XMl060温压榴弹、AGM—114M“海尔法”导弹所采用的温压战斗部和由“肩射多用途攻击武器”(SMAW)发射的温压弹等等。为了应付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的游击战和山地伏击战,美国陆军紧急研制了型号为XMl060的一种40毫米温压榴弹。这种40毫米弹药可以用M203枪挂榴弹发射器发射,专门用来对付山洞或地下工事中的人员。试验表明,XMl060在封闭或半封闭空间中爆炸时,可以产生5倍于人员杀伤标准的高压冲击波,而且爆炸呈半球状扩张,爆炸区域内的人员基本上没有逃生的可能。2003年美军就向阿富汗运去了1600多枚用于实战。美国目前还在研制一种25毫米温压榴弹,计划用于XM—25单兵榴弹发射器和XM—307班组榴弹发射器,预计2008—2009年装备部队。

在继续发展燃料空气炸药(FAE)系统方面,不仅要求更高的可靠性而且要求更高的效力。这个目的可通过发展所谓的单一作用燃料空气炸药(Single- Event-FAE)和使用燃料颗粒物和/或炸药颗粒物来实现。采用单一作用的燃料空气炸药就不再需要用第二爆炸装药来起爆气溶胶云。

大约30年以前,在美国把FAE作为武器系统来发展。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研制成功燃料空气炸药。原来,人们理解为将液体燃料以气溶胶的形态尽可能大面积地散布于地面附近。此间,气溶胶与空气混合,接着引燃气溶胶云以致于发生气体爆炸。气体爆炸时,爆速约2000米/秒、超压约20巴。由此产生的结果是,这些常规的FAE只能用于反所谓的"软"目标,例如部队聚集地、机场上的飞机或者用于扫雷,但不适用于反装甲目标或其它的加固目标,如坦克或者永久性设施。当然,用这些常规的FAE反"软"目标比用传统的炸药更有效,因为就一定量的燃料和炸药而言,能使较大的面积受到足够大的压力而且压力持续时间足够长。


979~1985年,在德国弗劳恩霍费尔化工研究所(ICT)就已经进行了以燃料空气炸药为题目的试验工作。当时,主要使用液体燃料。

为提高FAE系统的可靠性,有希望不使用爆炸装药而实现气溶胶云的爆炸,因为把爆炸装药置入气溶胶云中并放到正确位置以及到最佳时刻引爆气溶胶云是很困难的。从原理上考虑,通过选择适合的燃料和从结构上采取措施可控制FAE-物质散布时的反应动力学或气流状况,以致于爆燃成功地转变为爆轰。
第一代FAE

1. 材料的选择


常规FAE用燃料即FAE-燃料的重要选择评价标准是,可使用性好、毒性低、蒸汽压低、沸点高、每质量单位的能量产率高、爆轰极限宽和引爆点火能低。使用常规FAE-系统时,燃料散布后形成的燃料/空气-云的引爆通过爆炸装药来实现。静态起爆预先混合的具有爆轰能力的气体/空气-混合物需要最少量的炸药。这个炸药量(Mc)取决于气体种类、气体浓度和燃料/空气-云的几何形状。乙炔和氢气可首先作为FAE-燃料。乙炔和氢气具有宽爆轰极限。乙炔是几乎不可压缩的,而且比能低。其它碳氢化合物由于Mc值较高而不适合用作FAE-燃料,因为引爆散布到空气中的气体所需要的炸药量为多倍Mc。由于要求的条件很多,因而可用作FAE-燃料的物质的种类很有限;至今基本上只使用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MAPP-气体(由甲基乙炔、丙二烯和丙烷组成的一种混合物)。
2. 气溶胶云的散布模拟


通常使用装有燃料的圆柱形容器来进行平面散布燃料。在圆柱形容器中,纵向放置的固体炸药爆炸。此间,容器的特殊结构外壁被破坏,使燃料散布在外面形成环面似的气溶胶云。为了描述在环境空气中的散布和混合过程,使用了一个所谓的双区混合模型可确定可燃的气溶胶云体积和形成最大的可爆炸气溶胶云体积的时间。
3. 在ICT的FAE-试验


在ICT的试验中,使用轴向装有黑索今(粒度<10m)爆炸装药的圆柱形容器(直径100毫米,高300毫米)。为描述圆柱形容器外壁的破坏程度,在容器壁上铣削有刻槽作为标准断裂处,以致于形成25块带状碎片。实际试验一律使用环氧乙烷作燃料。试验在ICT的采石场进行。使用若干个高速摄像机测定爆轰波阵面的传播,总共用了7个压力传感器测定压力/时间曲线。

为了获得有关气溶胶云散布的试验数据,从安全的角度考虑,首先使用丙烯进行了几次初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直到自炸装药引爆后的一定时间,气溶胶云的体积与自炸装药的质量是成比例的。

在初步试验数据资料和混合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实际试验。用7.5千克环氧乙烷填充容器并用14克的黑索今自炸装药引爆。在自炸装药引爆后80毫秒,用100克炸药的第二装药引爆气溶胶云。此刻,形成最大的可爆炸气溶胶云体积。第二装药放置在离地面1米的高度和距容器2米之处。试验评价得出气溶胶云中的爆速正如理论期望值1880米/秒。根据峰值超压和标准脉冲以及相应的TNT曲线,可确定这些非预先混合的可爆炸气溶胶云的TNT当量。这个TNT 当量低于预先混合的气溶胶系统的TNT当量。由这些数据可推导出全部炸药量的约50%都起作用,似乎有化学计算的混合物存在。这个数据同从混合模型中获得的值相符。就对压力和脉冲进行比较而言,化学计算的气体/空气混合物中1千克气体分别相当于5.9千克TNT或3.5千克TNT。气溶胶云中或气溶胶云下接近地面的最大超压为32巴。在理论上,冲击波侧面袭击时的最大超压可达19巴,正面袭击时的最大超压可达49巴,所以这个测定值可信。

最后,用多个容器做了几次试验,以便确定离容器多大距离爆轰仍能向"邻的"气溶胶云传播。用高速摄影机射下了引爆之前片刻两个相邻的气溶胶云团的散布状态,其特点是气溶胶云边缘的结构不规则。这可解释为在这种散布状态下液体以许多单一"射流"的形式散布。在两个气溶胶云团的中间用一个单独的爆炸装药引爆气溶胶云,还拍射下了约一半散布的燃料爆炸时气溶胶云的爆炸状态。
第二代和第三代FAE

1. 单一作用的FAE(Single-Event-FAE)


就FAE-武器系统的最佳效力而言,意味着起爆用的爆炸装药在燃料散布后置于气溶胶云能爆炸的范围内,而且当尽可能大范围的气溶胶云处于能爆炸的范围内时引爆气溶胶云。对于FAE的实际使用来说,从技术上实现这一要求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此,考虑怎样采用其它方法来代替第二装药进行引爆。考虑了下述两种可能性并进行了试验研究。人们谈论所谓单一作用的FAE,是因为释放燃料和引爆气溶胶云或多或少都只体现出一个"结果"。

不使用第二装药的可能性在于使用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与燃料或氧化剂反应时生成原子团,以致于反应加速并在转爆轰的过程中产生尽可能强的冲击波。在英裔美国人的文献中称作所谓的"剂"。例如用自燃推进剂卤化氟,如三氟化氯、三氟化溴和五氟化碘与燃料柴油、铝或环氧丙烷相结合。另一项研究也涉及到三氟化氯和三氟化溴;这些物质不仅可能增强燃料的雾化,而且可能引发燃料与混入的空气之间的反应,但是至多保持爆炸反应。此外,提及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如三乙基铝和其它物质如硅烷、甲硼烷、磷化氢和过氧化物作可能的候选材料。这些材料的优点是,对燃料是惰性的且只与混入的空气反应,以致于在引爆之前有生成气溶胶云所需要的时间。使用这些物质时正好应考虑到,在引爆气溶胶云之前首先燃料云很可能会散布。从原理上讲,适当地调整反应动力学来控制反应过程,以致于实现这一要求都是可能的。

1992年的1篇美国专利介绍题为单一作用的FAE的新观点。这种新观点建议采用所谓的SWACER-效应(通过释放内聚能量来增强冲击波)引爆散布的气溶胶云。这个建议于1970年被提出后,在70年代末第一次被试验证明。产生这种效应的先决条件是,在可反应的混合物中形成感应时间梯度、温度梯度或原子团浓度梯度。在最高原子团浓度范围内实现引爆,相应的冲击波沿浓度值减小的方向传播。在化学能量释放直至爆炸的传播过程中,冲击波能够被增强。
2. 使用固体颗粒物


使用固体燃料颗粒物和/或炸药颗粒物比用常规FAE可获得更好的爆轰性能,即更高的压力。燃料颗粒物如铝粉或粉尘散布在空气中时能爆炸,正如用激波管做相应试验所显示的一样。此外,散布在空气中的炸药粉尘如RDX、PETN和TNT都是可爆炸的。但是,这两种情况的反应机理是很不相同的。也有文献报道有关燃料颗粒物、铝粉和炸药颗粒物的爆炸以及杂化异质混合物(即燃料颗粒物与炸药颗粒物的混合物)的爆炸机理和试验研究情况。
3. 理论模型与计算代码


按Chapman-Jouguet-理论计算爆轰参数的计算模型有若干个,例如EQUIL、BLAKE、TIGER或THEETAH。这些模型提供取决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浓度的爆速值、冲击波正面后的温度值和冲击波正面的峰值超压。对于多组分系统(通常出现多个冲击波正面),这些计算值当然只或多或少地与测量峰值超压一致。描写FAE-容器被炸开后气溶胶云的散布过程以及取决于地点和时间的反应物浓度的分布的模型也是人们所期望的。ICT使用的模型是前面所提及的双区混合模型。从文献中发现的最新模型出自1999年,例如KIVA 和CTH正继续发展中。
4. 用气体发生器取代炸药装药散布物质


在使用炸药颗粒物或者混合物中只掺有较少量炸药颗粒物的情况下,散布可能有问题。必须采取措施,以便在引爆炸药装药破坏容器和散布物质之后,不会由冲击波直接引爆或者由炸药爆炸气体起爆。这对于使用液体燃料或固体燃料不那么关键,因为开始散布时还没有或者只有很少量的空气中的氧气混入。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气体发生器散布物质有可能避免爆炸冲击波中产生的高压和高温。此外,气体发生器可定做成满足对由散布物质形成的气溶胶云的要求,即散布持续时间、气溶胶云的几何形状、云中的物质密度等等。这些通过适当地选择气体发生器的物理、化学性能是可能实现的,以致于获得适合的燃速、气体发生率、燃烧温度等等。不言而喻,不仅作为化学物质的气体发生剂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容器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开口机理也具有重要意义。容器的结构影响物质散布过程中的气流状况和容器中压力的产生。散布物质的量和种类同样是重要的参数。由此得出结论,整个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即气体发生器、容器结构和散布物质的种类在它们的性能方面都必须是相互精确校准的。
5. 将含能固体颗粒物和SWACER-效应结合使用

SWACER-效应仅可用于气态或液态燃料。显然,将含能固体颗粒物和SWACER-效应结合使用便涉及到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但是,如果这一方案得以实现就可同时达到两个基本目的:第一是通过含能固体颗粒物实现较高的效力;第二是可使用单一作用的FAE。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反复的循环下去
原帖由 ahhstphlsp 于 2007-11-17 01:28 发表

超压是靠空气流动传导吧,如果只有一丝缝隙超压气体瞬间进入总量不多超压杀伤作用就有限,另外在坑道等狭小空间里坚持半个小时还是可以,高温高压的气体不会半个小时都不流动。云爆弹打进工事眼的概率不是很大。能 ...

楼主说是是温压~~不是云爆;P

防核与防常规武器的标准个要求应该不一样吧?
核武是利用瞬时冲击波,电磁波风暴还有后期的核污染来作用于目标

但温压的爆轰时间长..而且造成的气压还有缺氧不是一时半会何以恢复的
学习了...
看这期<坦克装甲>中说塔利班在阿富汗山区坑道中设了很多安全门大大削弱了温压弹的杀伤力.
温压弹有什么厉害的?
坑道里的人只要准备一个很小的氧气瓶,穿上救火员的石棉衣服,到时候往铁箱子里一躲,把盖子一盖就万事大吉了。估计普通的铁皮文件箱都绰绰有余,不要说是一般保险箱了。
超压高温都是瞬间的,有什么可怕的?
发现教主回帖 拜一下 不过教主那种超压人能活吗?
原来被人攻击时还有时间穿装备来防温压弹:L
完了 难得发个贴 居然教主也来了:Q
有了RPG,是不是传统的装甲部队就没用了?:D
什么温压弹,云爆弹,燃料空气弹,名称乱七八糟的.到底是不是一种玩意?
原帖由 cjgg 于 2007-11-18 10:36 发表
什么温压弹,云爆弹,燃料空气弹,名称乱七八糟的.到底是不是一种玩意?


不是一种东西
原帖由 wordsman 于 2007-11-17 22:16 发表
发现教主回帖 拜一下 不过教主那种超压人能活吗?

难不成这超压还能压扁铁箱子不成?
按教主的方法去做的话,最后的结果会变成叫花鸡~~
教主所有的帖子在原理上都是正确的。

我们这些凡人只需要解决具体操作问题就可以了。质疑教主是罪恶的。
好作品,赞一个.
]]
我还是没弄懂温压弹的原理[:a3:]
温压弹=云爆弹≠空气燃料炸弹?
温压弹也扩散燃烧剂,但是不需要2次点燃?一边爆炸(燃烧)一边扩散?
空气燃料炸弹先扩散燃烧剂再点燃?

以前看到一张示意图,说的是空气燃料炸弹的燃烧剂通过工事孔洞、坑道和洞穴的人口扩散到内部,然后再点燃产生高温高压
学习!是不是在陆军万炮齐发打金门的同时,扔几颗大号的下去[:a2:] [:a2:] [: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