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无公害蔬菜”流入福州“好又多” 全面下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09:07
  “好又多”有关负责人称,被供货商骗了,保留起诉权利;中绿(泉州)则表示,可能是底下员工违规操作

  本报讯假“无公害蔬菜”流入福州好又多,本报昨日的这则报道,引起读者广泛关注。

  昨日,福州好又多一早就将假“无公害蔬菜”下架处理。好又多有关负责人还表示,好又多本身也是受害者,被供货商骗了,保留起诉中绿(泉州)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的权利。

  而中绿(泉州)有关负责人表示,可能是公司管理上有疏忽,底下采购人员没按公司规定采购,导致这起假“无公害蔬菜”事件的发生。

  福州好又多:假“无公害蔬菜” 一早就下架
  昨日上午7时许,福州好又多超市五里亭店服务员正忙着给假“无公害蔬菜”下架。好又多超市华南福建区事业部高等专员唐雪云介绍,昨日一早,超市领导就通知她们将假“无公害蔬菜”全部下架。截止昨日上午7时30分,福州好又多超市四家门店的货架上,已再也找不到中绿“无公害蔬菜”了。

  唐雪云表示,好又多超市是今年3月1日和中绿(泉州)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签定的合同,今年12月1日到期。当初超市采购部在和中绿(泉州)签定合同前,除检查无公害蔬菜相关认证证书外,还派人前往中绿(泉州)无公害基地考察,最后才与对方签定了供货协议。每次订货单也都是传给中绿(泉州)公司。

  中绿(泉州)公司市场处负责人刘经理也表示,订货单确实是他们传给福州加工点的。

  “好又多第一时间将全部中绿(泉州)‘无公害蔬菜’下架,好又多本身也是受害者,被供货商骗了。”唐雪云表示,好又多超市保留起诉中绿(泉州)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的权利。

  中绿(泉州):可能是管理疏忽 员工违规采购
  昨日下午,中绿(泉州)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的有关负责人针对福州假“无公害蔬菜”事件向记者反馈说,经调查了解,公司在福州亚峰蔬菜批发市场设立了一个采购点,但所采购的蔬菜样品每天都要送回泉州公司检验。

  中绿(泉州)市场处负责人刘经理则向记者补充说,公司在亚峰蔬菜批发市场采购的蔬菜来源于福州某联营生产基地,但刘经理没说具体是福州哪家联营基地,要确认后再告诉记者。

  而在11月7日晚,记者跟踪黑包装窝点采购人员在亚峰蔬菜批发市场采购时,发现采购人员还在菜摊上讨价还价,并且所买蔬菜摊点数也与中绿(泉州)公司提供不符。

  对于窝点的蔬菜来源是否是中绿(泉州)公司设在亚峰蔬菜批发市场的采购点,目前工商部门仍在调查。

  刘经理最后向记者坦言,可能是公司管理上有疏忽,底下采购人员没按公司规定采购,而是进行低价采购。

  刘经理介绍,该加工点设在福州,监管起来比较难。公司稽查部一周会派人到福州检查2~3次,但还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至于被查处的黑包装窝点为何没有相关执照,刘经理解释说目前还在办理中。

  调查:“无公害蔬菜”要做到三保证
  “无公害蔬菜”和普通蔬菜有什么区别?福州市场上,有多少“无公害蔬菜”在销售?昨日,记者做了一番调查。

  记者从福州市绿色食品办公室获悉,“无公害蔬菜”是“无公害农产品”的一种。其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要达到这个要求,“无公害蔬菜”要有三个保证体系。

  首先,“无公害蔬菜”要保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不得在产地及产地水源附近倾倒垃圾和排放生活污水;使用什么样的农药、肥料都有严格要求,不得施用国家禁用、淘汰的农用化学物质;使用生活垃圾、污水沉淀污泥充当肥料,蔬菜生产过程全程监控。

  第二,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农业环境监测机构,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质量进行随时监测和评价。

  最后,在“无公害蔬菜”的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无公害操作,实行抽查、复检和标志有效期制度,防止“无公害蔬菜”受到污染。

  “往普通蔬菜上贴标签,自称无公害蔬菜显然是违规的。”市绿色食品办公室负责人曾晓勇表示,取得无公害蔬菜认证资格的蔬菜基地,应该向农业部门申请购买无公害标识。未贴无公害标识或标识与实物不符都不是“无公害蔬菜”。

  记者昨日还走访了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家乐福福新店、永辉超市西门店等多家超市。目前有享通、中国利农、绿丰三种品牌“无公害蔬菜”在超市有销售。

  位于南平市延平区的某无公害蔬菜加工中心一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的无公害蔬菜全部来自生产基地,他们会根据订货单进行采摘。

  福清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先生则向记者表示,该基地一个月只能生产200—300吨“无公害蔬菜”,但从没听说过向批发市场购买然后自己包装的“无公害蔬菜”。

  林先生说,目前别说广大市民对“无公害蔬菜”知之甚少,就连他们也不能一下子辨别产品真伪。他说,“无公害蔬菜”的辨别主要是看产地是否具备生产“无公害蔬菜”资格,二是看产品标签,至于对蔬菜农残留检测,并不是辨别真假“无公害蔬菜”的主要手段。在蔬菜的流通、销售环节,更是缺少相关部门监管。

稿源: 海峡都市报   编辑: 韩怡“好又多”有关负责人称,被供货商骗了,保留起诉权利;中绿(泉州)则表示,可能是底下员工违规操作

  本报讯假“无公害蔬菜”流入福州好又多,本报昨日的这则报道,引起读者广泛关注。

  昨日,福州好又多一早就将假“无公害蔬菜”下架处理。好又多有关负责人还表示,好又多本身也是受害者,被供货商骗了,保留起诉中绿(泉州)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的权利。

  而中绿(泉州)有关负责人表示,可能是公司管理上有疏忽,底下采购人员没按公司规定采购,导致这起假“无公害蔬菜”事件的发生。

  福州好又多:假“无公害蔬菜” 一早就下架
  昨日上午7时许,福州好又多超市五里亭店服务员正忙着给假“无公害蔬菜”下架。好又多超市华南福建区事业部高等专员唐雪云介绍,昨日一早,超市领导就通知她们将假“无公害蔬菜”全部下架。截止昨日上午7时30分,福州好又多超市四家门店的货架上,已再也找不到中绿“无公害蔬菜”了。

  唐雪云表示,好又多超市是今年3月1日和中绿(泉州)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签定的合同,今年12月1日到期。当初超市采购部在和中绿(泉州)签定合同前,除检查无公害蔬菜相关认证证书外,还派人前往中绿(泉州)无公害基地考察,最后才与对方签定了供货协议。每次订货单也都是传给中绿(泉州)公司。

  中绿(泉州)公司市场处负责人刘经理也表示,订货单确实是他们传给福州加工点的。

  “好又多第一时间将全部中绿(泉州)‘无公害蔬菜’下架,好又多本身也是受害者,被供货商骗了。”唐雪云表示,好又多超市保留起诉中绿(泉州)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的权利。

  中绿(泉州):可能是管理疏忽 员工违规采购
  昨日下午,中绿(泉州)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的有关负责人针对福州假“无公害蔬菜”事件向记者反馈说,经调查了解,公司在福州亚峰蔬菜批发市场设立了一个采购点,但所采购的蔬菜样品每天都要送回泉州公司检验。

  中绿(泉州)市场处负责人刘经理则向记者补充说,公司在亚峰蔬菜批发市场采购的蔬菜来源于福州某联营生产基地,但刘经理没说具体是福州哪家联营基地,要确认后再告诉记者。

  而在11月7日晚,记者跟踪黑包装窝点采购人员在亚峰蔬菜批发市场采购时,发现采购人员还在菜摊上讨价还价,并且所买蔬菜摊点数也与中绿(泉州)公司提供不符。

  对于窝点的蔬菜来源是否是中绿(泉州)公司设在亚峰蔬菜批发市场的采购点,目前工商部门仍在调查。

  刘经理最后向记者坦言,可能是公司管理上有疏忽,底下采购人员没按公司规定采购,而是进行低价采购。

  刘经理介绍,该加工点设在福州,监管起来比较难。公司稽查部一周会派人到福州检查2~3次,但还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至于被查处的黑包装窝点为何没有相关执照,刘经理解释说目前还在办理中。

  调查:“无公害蔬菜”要做到三保证
  “无公害蔬菜”和普通蔬菜有什么区别?福州市场上,有多少“无公害蔬菜”在销售?昨日,记者做了一番调查。

  记者从福州市绿色食品办公室获悉,“无公害蔬菜”是“无公害农产品”的一种。其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要达到这个要求,“无公害蔬菜”要有三个保证体系。

  首先,“无公害蔬菜”要保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不得在产地及产地水源附近倾倒垃圾和排放生活污水;使用什么样的农药、肥料都有严格要求,不得施用国家禁用、淘汰的农用化学物质;使用生活垃圾、污水沉淀污泥充当肥料,蔬菜生产过程全程监控。

  第二,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农业环境监测机构,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质量进行随时监测和评价。

  最后,在“无公害蔬菜”的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无公害操作,实行抽查、复检和标志有效期制度,防止“无公害蔬菜”受到污染。

  “往普通蔬菜上贴标签,自称无公害蔬菜显然是违规的。”市绿色食品办公室负责人曾晓勇表示,取得无公害蔬菜认证资格的蔬菜基地,应该向农业部门申请购买无公害标识。未贴无公害标识或标识与实物不符都不是“无公害蔬菜”。

  记者昨日还走访了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家乐福福新店、永辉超市西门店等多家超市。目前有享通、中国利农、绿丰三种品牌“无公害蔬菜”在超市有销售。

  位于南平市延平区的某无公害蔬菜加工中心一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的无公害蔬菜全部来自生产基地,他们会根据订货单进行采摘。

  福清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先生则向记者表示,该基地一个月只能生产200—300吨“无公害蔬菜”,但从没听说过向批发市场购买然后自己包装的“无公害蔬菜”。

  林先生说,目前别说广大市民对“无公害蔬菜”知之甚少,就连他们也不能一下子辨别产品真伪。他说,“无公害蔬菜”的辨别主要是看产地是否具备生产“无公害蔬菜”资格,二是看产品标签,至于对蔬菜农残留检测,并不是辨别真假“无公害蔬菜”的主要手段。在蔬菜的流通、销售环节,更是缺少相关部门监管。

稿源: 海峡都市报   编辑: 韩怡
这年头``````
连菜都要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