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食者——日本移民东北揭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5:58:36
三集纪录片《掠食者――日本移民东北揭秘》追踪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侵略政策的实施过程,透过具体的日本“开拓民”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最终命运,揭示出在那个年代,由于日本的政府狂热、社会团体的狂热以及民间的狂热,终于导致了日本移民在战败时的悲惨命运,全景地披露这一重大图谋的来龙去脉,为深入认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提供着充分的客观影像叙述。

  第一集(探索发现2003-61)

  日本自从明治天皇登基以来,为了侵略中国准备了几十年,于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从那时起,日本上层就产生了向中国东北移民来培育实力的思想,其中具体移民规划的提出者是儿玉源太郎和后藤新平。

  儿玉源太郎和后藤新平的殖民思路是:派遣大规模的日本人与中国东北的土地结合,通过农业把被占土地经营起来,形成日本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范围。即使在军事上和外交上失利,日本的利益也能够靠自身的经营得以存续,这种殖民理论叫“满洲经营论”。


从1912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尝试着各种方法向中国东北进行移民侵略,学术界称之为试探移民时期。

  爱川村实验揭开了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侵略的序幕。

  历史学者王子平:“日本在东北的移民对土地与移民之间的关系的要求确实与别的移民不一样。首先他不是以生存为目的,他是以占有为目的。他必须要让日本移民非常紧密地和土地结合在一起,使他真正地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但爱川村在建立的第一年就碰上了旱灾,对前途失去信心的日本移民大部分转向经商,有的漂洋回国,爱州村里只剩下3户移民陪伴着村口的这块石碑。

  后藤新平的退伍军人计划共有移民34户,到“九一八”之前仅剩下了17户。爱川村等计划均以失败告终,官方组织的农业移民继续留在中国东北的没有超过一千人。

  

42年12月23日五常神社五常县

东宫铁南和他的儿子

  1927年6月在日本东京的东方会议上出笼的《田中奏折》,发誓继承明治天皇的“大陆政策”,这份文件制定了将满蒙从中国版图中分离的政策,其中移民占领满洲被放在重要的位置。

  1929年日本政府设立“专管满蒙进取之事务”的拓务省,专门负责推行移民侵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四个月后,110多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大地全部沦陷。

  日本关东军在军事进攻的同时,又迫不及待地着手移民侵略活动。1932年1月,关东军在沈阳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移民问题,逐渐形成了以加藤完治为核心的殖民集团。

  历史学者高乐才:“加藤完治集团就是以加藤完治为首的所谓学术团体,特别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向政府游说向中国东北移民进行侵略。”

  

关东地方法院刑事审判

  1932年9月,492名日本退役军人被重新召集起来,他们接受了为期10天的短期训练,在出发之前来到明治神宫进行参拜,在仪式上,加藤完治鼓励他们前往中国为天皇建立皇村。

  这些退伍军人大多是最下层的农民,有的因破产而失业,现在怀着发财的梦想来到中国。而日本政府期待着他们潜入到中国的山河深处,在所到之处复制出大大小小的日本国。

  第二年2月这个屯垦大队进入吉林省依兰县永丰镇,他们组建的第一个定居点叫“弥荣村”,“弥荣”一词意思是“繁荣昌盛”。

  经过十四年的总结,弥荣村的移民方式更为贪婪:它有492个青壮年男性,不仅规模远远大过已往,并且回避了聚集一处的居住模式。关东军规定,武装移民在两年之后方可接来家属亲友,未婚者到那时才能组成家庭。两年之后,每一个人都构成了一个家庭,到那时,对中国土地的日本化就显得迅捷而顺畅,即彻底又自然。

  弥荣村规划用地六十七万亩,人均占地一千三百多亩,这相当于他们在日本时的228倍。在弥荣村,日本武装移民低价收购不成就抢夺良田,他们强行驱赶中国农民迁往别处。他们的名义是屯垦队,而依兰县的中国农民把他们称作“屯匪”。

  


国民政府徐特使来满

  历史学者辛培林:“日本试验移民阶段无论在思想准备上,物质准备上都是很不充分的。土地问题、物质问题、粮食问题 、住房问题 在这些问题上由于没有充分准备。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这种野性就暴露出来了,就开始抢中国农民的土地,抢中国农民的住房。”三集纪录片《掠食者――日本移民东北揭秘》追踪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侵略政策的实施过程,透过具体的日本“开拓民”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最终命运,揭示出在那个年代,由于日本的政府狂热、社会团体的狂热以及民间的狂热,终于导致了日本移民在战败时的悲惨命运,全景地披露这一重大图谋的来龙去脉,为深入认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提供着充分的客观影像叙述。

  第一集(探索发现2003-61)

  日本自从明治天皇登基以来,为了侵略中国准备了几十年,于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从那时起,日本上层就产生了向中国东北移民来培育实力的思想,其中具体移民规划的提出者是儿玉源太郎和后藤新平。

  儿玉源太郎和后藤新平的殖民思路是:派遣大规模的日本人与中国东北的土地结合,通过农业把被占土地经营起来,形成日本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范围。即使在军事上和外交上失利,日本的利益也能够靠自身的经营得以存续,这种殖民理论叫“满洲经营论”。


从1912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尝试着各种方法向中国东北进行移民侵略,学术界称之为试探移民时期。

  爱川村实验揭开了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侵略的序幕。

  历史学者王子平:“日本在东北的移民对土地与移民之间的关系的要求确实与别的移民不一样。首先他不是以生存为目的,他是以占有为目的。他必须要让日本移民非常紧密地和土地结合在一起,使他真正地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但爱川村在建立的第一年就碰上了旱灾,对前途失去信心的日本移民大部分转向经商,有的漂洋回国,爱州村里只剩下3户移民陪伴着村口的这块石碑。

  后藤新平的退伍军人计划共有移民34户,到“九一八”之前仅剩下了17户。爱川村等计划均以失败告终,官方组织的农业移民继续留在中国东北的没有超过一千人。

  

42年12月23日五常神社五常县

东宫铁南和他的儿子

  1927年6月在日本东京的东方会议上出笼的《田中奏折》,发誓继承明治天皇的“大陆政策”,这份文件制定了将满蒙从中国版图中分离的政策,其中移民占领满洲被放在重要的位置。

  1929年日本政府设立“专管满蒙进取之事务”的拓务省,专门负责推行移民侵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四个月后,110多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大地全部沦陷。

  日本关东军在军事进攻的同时,又迫不及待地着手移民侵略活动。1932年1月,关东军在沈阳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移民问题,逐渐形成了以加藤完治为核心的殖民集团。

  历史学者高乐才:“加藤完治集团就是以加藤完治为首的所谓学术团体,特别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向政府游说向中国东北移民进行侵略。”

  

关东地方法院刑事审判

  1932年9月,492名日本退役军人被重新召集起来,他们接受了为期10天的短期训练,在出发之前来到明治神宫进行参拜,在仪式上,加藤完治鼓励他们前往中国为天皇建立皇村。

  这些退伍军人大多是最下层的农民,有的因破产而失业,现在怀着发财的梦想来到中国。而日本政府期待着他们潜入到中国的山河深处,在所到之处复制出大大小小的日本国。

  第二年2月这个屯垦大队进入吉林省依兰县永丰镇,他们组建的第一个定居点叫“弥荣村”,“弥荣”一词意思是“繁荣昌盛”。

  经过十四年的总结,弥荣村的移民方式更为贪婪:它有492个青壮年男性,不仅规模远远大过已往,并且回避了聚集一处的居住模式。关东军规定,武装移民在两年之后方可接来家属亲友,未婚者到那时才能组成家庭。两年之后,每一个人都构成了一个家庭,到那时,对中国土地的日本化就显得迅捷而顺畅,即彻底又自然。

  弥荣村规划用地六十七万亩,人均占地一千三百多亩,这相当于他们在日本时的228倍。在弥荣村,日本武装移民低价收购不成就抢夺良田,他们强行驱赶中国农民迁往别处。他们的名义是屯垦队,而依兰县的中国农民把他们称作“屯匪”。

  


国民政府徐特使来满

  历史学者辛培林:“日本试验移民阶段无论在思想准备上,物质准备上都是很不充分的。土地问题、物质问题、粮食问题 、住房问题 在这些问题上由于没有充分准备。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这种野性就暴露出来了,就开始抢中国农民的土地,抢中国农民的住房。”

加藤完治

  1933年2月和7月,日本武装移民在中国东北的依兰县先后组建了“弥荣村”和“千振村”。日本移民从中国农民手中买地、买房时以势压人,当地农民在被掠夺之后变得一无所有。

  失去家园的中国农民秘密集结,成立民众义勇军。1934年3月爆发了“土龙山暴动”。从此,中国农民的反抗持续不断。

  弥荣村建立后仅仅两年,这个日本移民村遭受中国人民的武装打击多达二十四次,死伤60多人。

  在千振村1933年7月出现了集体骚动,一半以上的移民要求退团撤回日本。

  

静冈村开拓团水部

  到1935年,有三分之一的“弥荣村”移民退团或逃跑;在“千振村”,退团者接近一半,剩下的半数武装移民生活在惊悸不安之中。

  转眼间又到了征募第三次武装移民的季节了,受“土龙山暴动”影响第三次只征招到259人,而两年前的第一次招募时有900多人报名。

  东宫铁男和加藤完治发现仅凭借个人的力量很难蒙蔽成年移民,经过共同策划,这两人将希望转移到青少年身上。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在全国进行战争动员的同时进行全国移民动员,以此来保证充沛的移民来源。

  1936年广田内阁发表“二十年百万户移民”方案,计划向中国东北移民侵入一百万户共计500万人。

  

开拓总局

  历史学者辛培林:“二十年的百万户计划,它就是要通过这一百万户改变中国的人口构成。通过这种野蛮的或者说很原始的方式,来占领中国的东北。”

  1937年11月,日本近卫内阁的反应速度创造了五十年来行政方面的新纪录,在短短两个月之内,不仅完成了政府拨款,实际的招募工作也同时开始了。

  就这样,近十万日本青少年的命运被匆匆地决定了。这些青少年被命名为义勇队移民,它和分村移民构成日本政府最主要的两种移民方式。

  到1945年日本战败,共有八万六千多名15到18岁的青少年被安置到中苏边境地区,这就是关东军的“活人堡垒”计划。

  历史学者辛培林:“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有北进政策。它把日本青少年义勇军,部署在所谓的“满苏边境”。结果在1945年8月苏军进攻东北的时候,这些青少年义勇军大量地死亡,充当了炮灰。”

  

满洲开拓政策基本要纲案

  原日本青少年义勇队开拓团员岩间典夫:“你说我是牺牲品也好什么也好,当时我们不来中国你能行?那上面就不行了。”

  1939年以后,日本政府把移民更名为开拓民,移民村更名为开拓团。到1945年日本投降,共有800多个开拓团侵入中国东北。

  开拓团在中国东北构成了特殊的食利阶层,它的实质是外来的地主团体。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大量征兵,青年男性开始不敷使用,一般开拓团越来越少,青少年义勇队开始占据移民的主体地位,每年以一万多人的速度迁往中国东北。

  日本青少年移民到达中国不久,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以及枯燥的生活诱发了一种被称为“屯垦病”的精神疾病,一些人肆意地将强奸、殴打、偷抢等暴行加害在驻地邻近的中国农民身上,而在青少年移民内部,放火、斗殴甚至互相残杀之类的事件频繁发生。

  

内原训练所

  为了渡过危机,日本政府建立了“寮母”制度。

  历史学者孙继武:寮就是宿舍,管理宿舍的中年女性就叫寮母。青少年离家脱离父母了,在这里有一个女性来管理,这样就稳定了青少年移民的情绪。

  “大陆新娘”是和“青少年义勇队”相对应的机制,并且被宣传得更为频繁。从1941年开始,日本政府征召大批17到25岁的日本女子集体送往中国东北,嫁给“义勇队开拓团”团员。

  青少年义勇队正在育龄,日本政府的这种婚配制度形成了极高的生育率,新出生的婴儿享有“大地之子”的荣誉,报纸宣传说他们将是建设满洲新天地的中坚,他们的出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

  在精神方面,日本的移民动员体系用一些神话来蛊惑人心。每天清晨,所有的开拓团员都必须做一套《皇国体操》。他们面向日本天皇所在的方向高声喊叫。在自我陶醉的仪式之中,没有一个人去思考他们为什么在中国的土地上做这样的体操,没有一个人能想到他们的开拓给中国的百姓带来了什么。

内原训练所

  1941年原籍鹿儿岛和冲绳县的八百多个日本开拓民来到黑龙江省方正县建立伊汉通开拓团,他们把炮台山脚下的正郊屯改名为吉兴村,并建起开拓团本部。中国百姓根据日本语发音称之为红部。

  本部周围土地非常辽阔,是方正县最好的耕地,原来居住在这里的中国农民被驱赶到西边的山地中。

  这年冬天这条山沟里的死亡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一天死亡的人数最多达30余人,全家挑灶者(全家死亡)20余户。

  到1944年,已经有57个移民点取消了开拓团的名称,改叫村庄。从日本的侵略构想来看,开拓团的外来色彩较浓,而现在从体制上进入中国的社会结构内部,外来的开拓者就变成了本乡本土的居民。

  

签订日满协议

  采访历史学者赵连泰:“它总的方针是与中国农民融为一体,然后慢慢演变。它是采取一种隐蔽的办法。”

  所谓的“五族协和”、“王道乐土”等宣传口号在被占领者与占领者之间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出现。

  采访历史学者辛培林:“我亲身采访过一个中国农民,给日本开拓团放猪。他多次挨过日本开拓民的打骂。日本开拓民对中国这个放猪的农民就称呼为猪。”

  到1945年初,日本向中国派遣开拓团的总数达到了860多个,它们密布东北各地,被用来稀释中国的人口结构,另一方面,关东军给每个开拓团都配备了武器,并要求经常军训。

  随着征兵力度的加大,每一个开拓团的村子里很少能见到青壮年男性,剩下的几乎全是妇女、老人和儿童。

  

青少年义勇队

  与此同时,移民活动并未因战事紧张而停步。直到1945年4月,还有1056户农民被送往中国东北。

  此时距日本战败只有五个月,日本开拓团悲剧的大幕即将拉开。

  8月9日,苏联军队从四面八方攻入伪满洲国境内,其主攻方向正是开拓团密布的所谓国防第一线地带。由青少年义勇队构成的防线顷刻间被苏军瓦解,三分之一青少年义勇队员的生命徒然消失了。

  1945年8月15这天中午,松田千卫割草回来准备编织草袋。这里部落长关清治突然通知她:日本战败投降了,赶快回家做好准备,下午就走,往哈尔滨方向撤退!

  匆忙之中这位日本妇女背起女儿,带上三天的干粮,开始了十一天的逃难生活。

  

拖拉机旁合影,信浓村 拷贝

  由于形势不明、处处受阻,亡命途中的日本开拓民在山林里狼奔豕突,几乎无路可走。一路上倒毙和自杀的尸体不计其数。

  逃亡途中,从逊克县出发的岩间典夫等人白天不敢行走,他们躲到荒郊野外后很快陷入饥饿之中。

  采访岩间典夫:“有人吃疯狗,自己也疯了,吃猫,口吐白沬,这是侵略带给我们的灾难。”

  松田千卫和她的女儿与别的难民汇集在一处,11天时间一共才走了60多公里,一路上死者累累,侥幸活着的人最终来到了方正县的伊汉通开拓团。

  其他的日本难民从同江、饶河、虎林、宝清等地赶来,由于路途漫长,死亡的人数更加惊人。

  1945年10月过后,中国东北的严寒如期而至,在伊汉通开拓团本部吉利村,一万多名日本开拓团员默默地熬着日子等待遣返。在这个阶段由于寒冷、饥饿等原因出现了大量的死亡现象。

  

向贫民粮食配给

  这一年12月松田千卫染上疾病,几天后她6岁的女儿佐智子也病倒了。

  在整个移民侵略的过程中松田千卫的悲剧只是日本移民侵略所带来灾难的冰山之一角。

  就在松田千卫来到北靠山屯之前,在1938年的秋天里为了给开拓团清出土地,日军纵火烧毀农民的房屋,从依兰县城到土城子村烧得75里没有人烟,100多中国农民惨遭杀害。杀戮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刺刀挑死,另一种是用细绳将人的大拇指和大脚趾拴在一起扔在江中,日军给这个杀人方法起了个艳丽的名字,叫“燕子凫水式”。

  这些惨绝人寰的场面日军没有文字记录更没有拍照,当时的中国农民也没有文字记载的能力和条件,这些隐藏在文字之下的历史事件牢牢地记在中国农民的心底。

  在炮台山上,五千多具日本人的遗骸被埋在这里,它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日本移民公墓。炮台山上的第二座公墓是中国养父母之墓,它由日本遗孤发起建成。

  1945年冬天,许多中国人来到了设在伊汉通开拓团本部的难民收养所收养日本难民。

  中国长春市有一栋中国养父母楼,1945年这些善良的中国妇女收养了年幼的日本遗孤,七十年代之后这些遗孤返回了日本,楼里只剩下了这些孤单的老人,57年的亲情如今化为无奈的思念。

  在1945年寒冷的冬天里,共有4000多名日本妇女和儿童被中国农民收留和抚养。后来许多日本妇女嫁给中国农民,被日本官方称为“残留夫人”。松田千卫也是这样。

  1946年5月到11月间,大批被遣返的日本人从葫芦岛登船回国。到此时为止,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侵略的阴谋以彻底失败而告终。这些被遣送的移民回到日本,回到了他们应该生活的地方。

  松田千卫在丈夫去世后回到日本山形县定居,她开始撰写文章致力于中日两国的和平与友好。

  今天,在东京郊外的一个山岗西侧,一块石碑面向西北而立,朝向着中国东北方向。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仍有许多人在此地聚会,当年的移民口号仍被三呼。

  战争中,全部33万移民中有八万多人因所谓的开拓事业而死亡,在战后,“遗孤”、“残留夫人”等名词也被日本人所熟知,但是中国人和日本人的鲜血、苦难和死亡,在战后的日本,既没有人试图寻找原因,也没有人宣布对此事负责
這些日本人…也可說是日本軍國主義對華「侵略戰爭」的受害者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