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韩国人喜欢卡-32,而中国人喜欢MI-171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05:53
]]
韩国人实在没得选
KA-32系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原帖由 火花四射 于 2007-10-7 03:07 发表
KA-32系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搜救,运棒子。好像不能反潜
卡32要比MI171贵很多。
油漆刷厚了,看起来就是干净
棒子是舰上用

咱们买mi171是给陆航

MS没有可比性吧?我们海军不是也有几十架蜗牛吗?:L
米里-171才5百万美圆,卡-32要1千万美圆
韩国买得到黑鹰,为什么还要米17?我们要是还能搞到黑鹰不也一样吗?
]]
半岛一国富一国穷 赤裸裸地体现出来了啊
在舰载反潜机中,Z-9不是称职的反潜机,其航程和起飞重量不适合远海的反潜任务,载弹量也不够。Z-9的前身本来就是民用飞机,用来反潜实在勉为其难。中国军方仍然没有下决心换装KA28,可能还是价格的原因吧。直升机如此,固定翼反潜机就更是空白了。在日本已经装备了101架P-3C专职反潜机的情况下,中国海军连一架固定翼反潜机都没有。

不要看不起 民用飞机 . 偶记得 有个什么HH 打头的公司. 生产的一种叫MAX的飞机. 是专门伐树滴. 按航程和起飞重量 来说 适合反潜了吧!!!:b :b :b    人家其他早期产品 与蜗牛一样 可以没有尾桨呢!

就是找不到图了......在GOOLE 查HH  冒出来的都不是我要找的MAX 飞机....
原帖由 伪35军 于 2007-10-7 10:10 发表
在舰载反潜机中,Z-9不是称职的反潜机,其航程和起飞重量不适合远海的反潜任务,载弹量也不够。Z-9的前身本来就是民用飞机,用来反潜实在勉为其难。中国军方仍然没有下决心换装KA28,可能还是价格的原因吧。直升机如 ...



卡曼公司的K-MAX

这玩意结构太复杂,在恶劣条件下可靠性是个问题,貌似现在都没军方定货



谢谢 LS大大. 图太漂亮了.

现在的搜索BAIDU GOOGLE    多把H     当成了H漫  更别说 HH 了........
谢谢大大贴图讲解
但我看Z9反潜不行是因为它装了大反潜雷达后,只能不停的围着舰艇转来反潜. 滞空时间短. 这是她的起飞重量决定的.  
而KA32  和 S70 能带大雷达不用围着舰艇转来反潜,滞空时间长很多

为什么美国机机都那么好呢:Q


這螺旋桨怎么工作的啊???
[quote]原帖由 55300163 于 2007-10-7 09:01 发表
韩国买S70黑鹰,他美国主子还能不给??
问题是韩国在S70与KA32之间选了后者

???
说这话前搞清楚一个前提,韩国根本没有在S70和KA32之间做任何评估对比选择。要KA32的原因很简单——钱已经给了,不要白不要。不然怎么样?再花大笔钱买S70,KA32扔库里发霉?

说这种话就好象说“韩国在MIA2和T80之间选了后者”一样,属于偷换概念。
我们喜欢的是黑鹰啊.
如果是放在独岛上,为什么不选卡29呢?
]]
哎,可怜的陆航,黑鹰入手几十年,就没能盗版得出来~~~逼得只有买171;P
这玩意是当年顶债用的。
卡曼是交叉对转,有不在同一位置的2个轴,由于角度不同,正好让旋翼叶片互相间隔运转
卡莫夫是共轴对转,1个轴,一个轴套
技术含量是不同的,卡莫夫的东西效率更高
但相同的一点是,2者都比尾桨直升机复杂,效率更高
原帖由 超大老狼 于 2007-10-7 16:30 发表
哎,可怜的陆航,黑鹰入手几十年,就没能盗版得出来~~~逼得只有买171;P

中国10吨机要仿造 五桨的S70了.确实是好  便宜\稳定\技术成熟\
五桨的升力大、对材料要求稍低、噪音小、后面也不用函道。早该估计的WZ10是这样的才对。


2006.3中欧联合制造直十五直升机 预计2009年首飞

中新网3月14日电据国防科工委消息,继引进直九生产专利、联合研制EC120直升机之后,哈航集团与欧洲直升机公司的第三次整机合作又全面展开——双方已决定各投入50%的研发费用,共同设计、研发技术先进的中型民用直十五直升机,并在哈尔滨市和法国各建一条总装生产线,在两地同时生产这种直升机,面向全球市场销售。

  这项合作协议已于2005年12月5日在法国巴黎签署,双方工程技术人员目前已开始进行该型号直升机的联合设计工作,预计2009年实现直十五首飞。

  据介绍,直十五属于6吨级直升机,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较大的中型直升机,可广泛用于运输、安全、搜救等民用领域。中欧联合研制的直十五直升机将弥补中国此前在这个级别直升机生产上的空白。业内人士估计,未来10年内,全球6吨级直升机的市场需求会超过800架。

  哈航集团与欧洲直升机公司的第一次合作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哈航从欧洲直升机公司引进了直九直升机生产专利,当时的直九机整个型号的开发设计均由法方完成。1992年开始的第二次合作,是双方联合研制EC120直升机,哈航在这次合作中占了24%的工作份额和项目份额,该机型的总装一直由法方独自完成,哈航集团直到2005年才建成总装生产线并于当年交付了8架机。这次合作,哈航从设计到研发再到生产,均与法方平分秋色,这标志着哈航的直升机研发和生产能力都已迈上了国际先进水平。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美国空军UH-60“黑鹰”多用途直升机

    研制国家:美国
  型号: UH-60“黑鹰”
  研制单位:西科斯基公司
  现状:现役

  一、概述:

  1972年,美国陆军展开了一项名为“通用战术运输机系统”(UTTAS)的计划,该计划决定用一种飞机取代UH-1系列直升飞机用于部队运送、指挥控制、伤员撤离以及侦察。最后决定由西科斯基公司的YUH-60A和波音公司的YUH-61A竞争该计划的订单。两种飞机均于1974年首飞其中波音公司的YUH-61A旋翼为四片复合材料桨叶,使用与YUH-60A相同的发动机,可以搭乘11人。1976年12月,西科斯基公司赢得了合同,开始制造UH-60A,起名为“黑鹰”(Black Hawk)

  二、性能指标:

  长19.76米,机身宽2.36米,高5.13米,机身为半硬壳结构。由于大量采用各类树脂和纤维等复合材料,其空重较轻。该机最大起飞重量约10吨,最高时速292公里,航程603公里。

  旋翼直径16.36米,尾桨直径3.35米,机长(旋翼、尾桨旋转)19.76米,(旋翼、尾梁折叠),机身长15.26米,机高(尾桨旋转)5.18米,(至桨毂顶部)3.79米。

  最大允许速度361千米/小时,最大平飞速度(海平面)293千米/小时,最大巡航速度(高度1220米,35摄氏度)268千米/小时,垂直爬升率(海平面、32.2摄氏度)3.55米/秒,实用升限5790米,悬停高度(有地效、35摄氏度)2895米,航程(最大起飞重量、最大内部燃油、30分钟余油)600千米,续航时间2小时18分钟。

  三、结构特点:

  黑鹰的主旋翼由钛合金和玻璃纤维制造,发动机为两台1622轴马力通用电气T700-GE-700涡轮轴发动机并列安装于机身顶部的两肩位置,4片直径16.36米的全铰接式大弯度旋翼可以折叠。为改善旋翼的高速性能,桨叶还采用了先进的后掠桨尖技术。4片昆桨设在尾梁左侧,以略微上倾的角度安装,可协助主旋翼提供部分升力。另外尺寸很大的水平尾翼还可增加飞行中的稳定性。

  两扇推拉式舱门开关方便,可保证载员迅速进出。

  四、武器控制与电子系统:

  “黑鹰”航电设备十分齐全,除各种先进的电子战装置外,机身上部还设有专门对讨热寻的对空导弹的AN/ALQ—144红外干扰机。这种绰号“迪斯科旋转灯”的有源红外干扰装置几乎装备了所有美军现役直升机,它可以精确模仿直升机发动机废气的红外光谱,干扰导弹的热寻的导引头。

  五、技术特点分析与述评:

  黑鹰属于师级运输直升机,与UH-1相比,它大幅度提升了部队容量和货物运送能力。在大部分天气情况下,3名机组成员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操纵将飞机运送1个其装满员全副武装的11人步兵班。在拆除8个座位后可以运送四个担架。黑鹰的正副驾驶座都有防弹装甲保护,该装甲可以防护23毫米脱壳弹攻击。黑鹰还有一个货运挂钩可以执行外部吊运任务。

  黑鹰配备了两挺挺M60D 7.62毫米机枪,必要时可进行火力支援。

  “黑鹰”作为突击运输直升机在执行低飞作战任务时,极易遭受地面火力攻击,故该机在提高生存力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其矾身及旋翼在制造上大量使用各类防弹材料,驾驶舱和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均设有装甲:两台发动机由机身隔开,相距较远,如有一台被击中损坏,另一台仍可继续工作。而“黑鹰”的抗坠毁措施尤其值得一提,它采用的固定式抗坠毁起落架、机身下部的蜂窝状填料,以及高效减震座椅等,据说可保证机体在30米高度以8米/秒左右速度作粗猛着地时,最终传到乘员身上的撞击动能已被逐级减至人体可承受的水平。同时该机的坠毁传感器和易断连接器可以立即切断电气系统,防渗漏燃油管路及自封油箱将保证坠机后不至因漏油而失火。

  UH-60机身长,且低矮,使其可以装进C-130运输机之中运送而不比拆掉旋翼。C-141可以运送两架,C-5可以运送5架。

  六、装备情况及型号演变:

  “黑鹰”及各类变型直升机自1979年投放市场以来,目前已售出约3000架,在全球30多个国家(地区)都拥有用户。美国陆军自己也装备有1600余架。

  S-70A
  美国陆军型号UH-60A, UH-60C, UH-60L, UH-60M,UH-60Q,AH-60L, EH-60A, MH-60A, MH-60K,MH-60L
  美国空军型号UH-60A, HH-60G, MH-60G
  美国海军型号MH-60S
  美国海军陆战队型号VH-60N
  以色列国防军型号猫头鹰(Yanshuf)
  日本自卫队型号UH-60J和UH-60JA

  S-70B
  美国海军型号SH-60B、MH-60R、SH-60F、HH-60H
  美国海岸警卫队型号HH-60J
  日本海上自卫队型号SH-60J、SH-60K
  西班牙海军型号HS.23

  中国台湾海军型号S-70C(M)-1、S-70C(M)-2

 美军按照用途不同又将黑鹰分成C、E、H、M、S、U、V七大类,这仅仅是黑鹰国内型号,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的黑鹰又各有不同的型号。在其国内型号中,UH-60系列是最早服役也是用途最广的一类,U即通用,这类黑鹰有UH-60A、 UH-60C、UH-60G、UH-60L、UH-60M、UH-60P、UH-60Q、UH-60X八种;CH-60是货运型黑鹰,专门执行货运任务,其中C代表货物,该型总共出现过CH-60S一种;EH-60是特殊电子战黑鹰,E即电子战,共有EH-60A、EH-60B、EH-60C、EH- 60L四种;HH-60是搜索和救援型黑鹰,共有HH-60A、HH-60D、HH-60E、HH-60G、HH-60H、HH-60J六种;MH-60是多用途黑鹰,主要用于执行特战,共有MH-60A、MH-60G、MH-60K、MH-60L、MH-60S五种;SH-60是反潜型黑鹰,共有SH- 60B、SH-60F、SH-60R三种;VH-60是政要人员专用运输机,共有VH-60A、VH-60N三种型号。

  七、作战使用:

  UH-60及其改型被广泛装备于美军各支部队。用于战斗人员运送、物资运输,后勤补给,突防、反潜反舰,火力支援,搜救,伤员救护、特种部队机降以及后勤支援。

  八、实战表现:

  1983年10月25日美军入侵格林纳达的“急怒”行动中,共有32架“黑鹰”参战,仅损失一架。这是由于担任行动总指挥的美国海军不习惯夜战,在白天实施行动造成的。而在另一次突袭行动中,载有美陆军“游骑兵”突击队的3架“黑鹰”在降落时遭对方轻武器扫射,慌乱中先后相撞并坠地。机舱内的美国特种兵虽个个鼻青脸肿,但均末受重伤。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黑鹰”所具备的较强抗坠毁特性。

  1989年12月20日凌晨,在美军对巴拿马实施代号“正义事业”的入侵行动中,“黑鹰”再度披挂上阵。这一次,戴有AN/PVS—7B夜视镜的“黑鹰”飞行员驾机在30米左右的超低空快速绕过各种障碍,去完成各类棘手任务。其中一支陆军突击队搭乘“黑鹰”突然机降至巴拿马城东的托里霍斯国际机场,担任守卫的诺列加精锐卫队——“2000年营”由于粹不及防,被迅速解除了武装。这支利用“黑鹰”机降成功的突击队,为美军后续部队利用该机场源源开人起了关键作用。

  1991年1月24日拂晓,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的近400架直升机(其中“黑鹰”约占一半)从沙特北部13个地点陆续起飞,深入伊拉克境内80公里纵深处的幼发拉底河谷地带,去给实施所谓“左勾拳”行动的美国第7军的重装部队建立一个前进补给基地。据一位当时在场的美联社记者形容说:直升机起飞时扬起的沙尘把天空都染黄了,这群“黑鹰”在空中形成6道黑色的走廊,景象蔚为壮观。这或许是军事史上最胆大包天的一次直升机行动!当天傍晚,以“黑鹰”和“支奴干”为主的直升机群将2000名士兵、50辆军车及大批弹药、油料运至新开辟的155平方公里的补给区内。事后证明,这座由直升机建起的前线补给点对合围科威特境内伊军起到了关键作用。

  1993年8月,在索马里的维和行动演化成了美军与艾迪德派别间的武装对抗。克林顿急令160特遣队配合陆军第75别动队第3突击营的400名特种兵开赴摩加迪沙,捉拿艾迪德。9月25日凌晨,第一架“黑鹰”被击落,机上美军3死2伤。10月3日,由于美军前几次夜间行动均未得手,于是战地指挥官麦克尼特中校决定在中午展开突袭。但白天动武的决定使160特遣队擅长夜战的优势尽失,行动失去了隐蔽性。战斗中,两架“黑鹰”被索马里人用苏制40火箭筒击落,一架“黑鹰”遭重创后挣扎着逃回基地。美军官兵18死76伤,另有1人被俘。祸不单行。第二年4月14日,两架载有联合国官员的“黑鹰”在伊拉克北部“禁飞区”上空被美军F—15战机击落,机上26人无一生还。由于当时“黑鹰”机上的“敌我识别应答机”未按规定开放,而“黑鹰”在飞行时外形又颇似俄制米—24“雌鹿”,故造成美军判断失误,导致误击。

  1994年9月18日,美国悍然以重兵入侵海地,“黑鹰”直升机再度在行动中出任重要角色。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这次行动中,美军以“艾森豪威尔”及“美国”号这两艘大型航母为基地,搭载有40余架“黑鹰”直升机。行动开始后,它们从航母起飞,将同舰的第10山地师的数千名官兵机降至太子港机场。这是冷战后美军所尝试的一种全新作战模式,即在掌握了制空、制海权的前提下,利用航母的巨大乘载量,将陆军人员一次性运抵战区,在舰载攻击机的支援下,利用随舰的陆军直升机实施垂直登陆。
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人搞清楚ka-32到底是什么东西
]]
K32是救生用途
K28是反潜机,两者关系就象SU27和SU30.
是用途不同的不同改型而已.
原帖由 izebra 于 2007-10-7 16:37 发表
卡曼是交叉对转,有不在同一位置的2个轴,由于角度不同,正好让旋翼叶片互相间隔运转
卡莫夫是共轴对转,1个轴,一个轴套
技术含量是不同的,卡莫夫的东西效率更高
但相同的一点是,2者都比尾桨直升机复杂,效率更 ...


卡曼比卡莫夫 的桨要大! 如果单说占地面积小的话 卡莫夫 是比较好的!

卡曼 的两个桨 旋转是不一样滴.一个顺时针;一个逆时针. 偶第一次看到PP 时 想了好久才想出来滴.....:L

卡莫夫 的共轴技术 不知道 是不是来源于  图95 . 不过 技术上的创新精神 是值得学习滴.
卡莫夫的共轴技术和图95的共轴技术是两码事。
贵太多了,35万美金一架9成新的M-171。
黑鹰才是王道啊~~~:lol
MI-171就好像解放卡车在中国一般,有一大堆专用大批量生产设备,价格无比低廉
KA32作为吊挂直升机很好,比SH60还好
共轴双旋翼的结构还是太复杂了,维护很不方便,而且棒子有了黑鹰再养mi171不划算啊
171便于撒花,一下丢一堆过去:D
ka32是准备给海军的!
卡32体积较小 上舰比较合适 米17不合适上舰
虽然曾经在《舰船知识》或者是《现代舰船》上见过KA-32与MI-8/17以及武装运输型的KA-32(也可能是KA-2X)与Mi-24母鹿的对比,文章认为KA要强于MI。
但是就我国而言,我认为Mi-8/17/171更加适合我国的情况。
首先是效费比高,关键在于Mi-8/17/171更加便宜,而且据说差价还比较大。
其次是技术系统的延续,Mi-8/17/171是老朋友了,那么空勤、地勤、后勤乃至整个系统都有历史传承性,这对于外购的装备而言,这是相当大的优势,如果是自己开发的装备虽然也应该讲传承,但是其重要性相对于外购装备而言相对要弱一些。
还有就是共轴技术的复杂程度和可靠性问题。这比传统结构的要复杂一些,从理论上讲可靠性就要差点,同时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所以我以为Mi-8/17/171相对于KA-32而言是更适合我国国情的装备。
陆航看中mi171的是大载重量,
KA28上舰靠的是优秀的起降性能,
性能诉求不一样,自然选择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