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43:21
]]
正在下,准备晚上陪LP看:D
还没看:D :D :D
问下,北伐时候用啥冲锋枪?
看到冲锋时候北伐军用风语者里面凯奇的冲锋枪了,起码很像
用M1A1代替1928型的汤姆森,整个片子在国内算中上的水平。至少没有爱情来搅混水,表现南昌起义的战斗时间太少。宣传的仿雷霆救兵的手提摄像机拍摄方式根本没表现出来。现在就只期待12月的集结号了。
不行,冲锋枪从M1A1到汤姆生,司登,还有个不知啥的....
8看!
凑字
看过了,毕竟是大手笔,场面效果和编剧水平是《夜袭》没法比的,基本够的上80分。道具的问题么,八一厂道具师就那么些水平,每部片子都考据的化也不现实哈。
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大沙暴》里有李大嘴;《枪手》里有白展堂;《我的长征》里有郭芙蓉;《上将许世友》里有行捕头;《八月一日》里又是李大嘴~武林外传在现在滴军事题材作品里咋就那么阴魂不散涅?貌似就差佟香玉没出来了哈:D
值得一看,至少你要看过之后才能知道它有什么缺陷。
枪械我就不挑了,大家已经有更专业的讨论。但有一点是公认的,枪械、道具、烟火方面,八一厂代表了国内的最高水平。
演员表演无可挑剔。
人物塑造上,对陈独秀等中共早期领袖有比较饱满的刻画,这是前所未有的。陈独秀的两头受气,张国焘的犹豫不决,都表现出他们人性化的一面。只有李立三例外,像打了鸡血,凡出场必喊“暴动”,这是他的台词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两个字。当然,重点不在这几个人身上,周恩来和贺龙叶挺等起义将领是主角,除了贺龙带点个性化的军阀习气以外,其他都是“伟光正”的形象,这也是政治需要。
编剧方面有待改进。有两点值得商榷,一个是起义军中的革命女青年,一个是战场救小孩。且不说是否真实,我觉得这两个情节对表现主题起不到什么作用。不是反对儿女情长的内容,而是要用对地方,用得恰如其分,周恩来和邓颖超那段演得就很得体,不让人觉得生搬硬套。“女青年”和“救小孩”之类的篇幅完全可以表现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原帖由 bigblu 于 2007-10-5 02:15 发表
看过了,毕竟是大手笔,场面效果和编剧水平是《夜袭》没法比的,基本够的上80分。道具的问题么,八一厂道具师就那么些水平,每部片子都考据的化也不现实哈。
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大沙暴》里有李大嘴;《枪手》 ...


哈哈,姜超是脱离不开厨子形象了
贺龙的“炊事班”

JC.JPG
蔡挺锴也该表现一下,还有侯镜如,白鑫.
炊事班比较有意思:D :D :D

刚看完,觉得开头那几场战争场面拍的还可以,喜欢那段骑兵冲锋
:victory: :Q :Q
原帖由 f22 于 2007-10-5 22:05 发表
蔡挺锴也该表现一下,还有侯镜如,白鑫.


确实应该
把“女青年”和“救小孩”剪掉就有篇幅了
把李立三演成“一根筋”实在是搞笑:D

我成炊事班大周了,干啥玩意儿!!我小三轮呢??
原帖由 m1andm1a1 于 2007-10-4 23:05 发表
用M1A1代替1928型的汤姆森,整个片子在国内算中上的水平。至少没有爱情来搅混水,表现南昌起义的战斗时间太少。宣传的仿雷霆救兵的手提摄像机拍摄方式根本没表现出来。现在就只期待12月的集结号了。


说到国内战争电影的手提摄像机拍摄方式,想起几年前有部电影《国歌》,松沪会战时候的拍摄就很成功
1个半小时的片长太短了,如果能延长到跟《太行山上》一样的长度,内容会更饱满。还有影片结尾对毛朱的刻意表现,政治意味太浓了
原帖由 bigblu 于 2007-10-6 21:35 发表
1个半小时的片长太短了,如果能延长到跟《太行山上》一样的长度,内容会更饱满。还有影片结尾对毛朱的刻意表现,政治意味太浓了


我对这个结尾也不满意。
如果它想表现南昌起义的深远意义,不如一下跳到当代,闪几个今日中国军队的镜头。
借剧中人物之口喊政治口号太不自然了。
不知为啥,这么多拍南昌起义的片子就是看不到对李立三的表现,李立三同志虽然在左倾盲动时犯了错误,但也不能无视他的贡献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