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镖局轶事:慈禧西逃请镖局当护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12:50
2007年10月01日 13:16新世纪周刊]
镖局的生存法则绝不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是忠于职业、保货第一。走镖最主要的禁忌还有:不能问囊中何物、不能接触雇主宝眷、不能中途讨赏。
这是一个存在过500多年的行业,它在上个世纪20年代消亡又在世纪末重现
围绕镖局在中国出现年代的问题,一直有不少争议,《水浒传》中保护“生辰纲”的那些人还不算严格意义上商业化了的保镖。《镖局春秋》的作者古认为那只是一些零星的个人行为。在他2007年8月出版的这本书里,古将保镖在明末出现归为私有经济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安全需求。
他还为镖局500年历史总结出一套“官府要有硬后台,绿林要有硬关系,自身要有硬功夫”的成功学。
被挖掘出来的镖师
广盛镖局创始人戴二闾在19世纪初被乔家专门请去走镖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在200年后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中登场,而且还被饰成一位美髯老英雄。他更想不到当年客居之地河南赊店镇,今天正计划用4年时间花费4个亿,修复他曾经生活过的那片明清七十二条街。
这位山西祁县人氏,是形意拳创始人戴龙邦之子。形意拳不传外人,父传子学分外严格,光是戴家拳的基本功“蹲猴猴”戴二闾就蹲了三年,打实基础父亲才将戴家拳械悉数传授给儿子。
河南赊店汇集了众多晋商,戴二闾的武功和声威可谓“晋人皆知”,山西同乡重金把他请到河南来为他们保镖看中的就是他的“硬功夫”。
英国人贝思飞在《民国时期的土匪》一书中这样记载在这里设镖局的必要性:“豫西南的赊店镇曾是通过唐河和白河运往汉口的货物集散地,从蒙古和西北来的商队也在那里逗留。”显然这里是一个南北通衢的商贸集散地。
清嘉庆六年(1801年)戴二闾应邀到河南社旗县赊店创立广盛镖局,和这一行业当初的出现是同一个道理:自由商旅的存在、车匪路霸的横行,缺一不可地成就了他。戴二闾受乡人之托为晋商走镖遍及山陕、鄂皖、苏鲁、京津和口外。
目前,戴二闾的广盛镖局刚刚修复,从它的位置可以想见,当年戴当家的一出门就能看到50米开外的“天下第一会馆”山陕会馆。他的客人不少都来自这里,这里也是他常去议事的地方。而他那五间坐西面东的门头前,高高飘扬着“广盛镖 ”的镖旗,内里一进三的大院落,也成了今天赊店旅游业中的一大景观。招待商贾的 客厅、估完价谈成镖礼后的签押房、存放镖箱的仓房、镖头居室、镖师居室以及练武场都成了后世寻找中国镖局历史那段记忆盲区的地方。
按照这行的规矩,每一次走镖,当家人戴二闾并不知道货主托保的是什么货,他也不管这货的来路正与否,他干这一行承袭的是世代镖局的规矩,正规经营所获得保,不义之财也不能打听。镖局在江湖中的地位就是由它自己的“三硬”和这种职业操守来巩固的,尽管江湖上对镖局持捧的态度,但是阅尽江湖的金庸却是贬低镖局的,这也许是因为金大侠自有一套道德规范的缘故。
不知道什么货怎么估价呢?这就全靠他聘的大掌柜眼明心亮算盘精准了。大掌柜的通常以货物的包装规模以及货主的报价来估,货主也不敢乱报高价——因为镖礼一般是逢千抽五,最高是按百分之五来抽的。
镖礼其实就是镖银,但是这种以生命相许的行业是不能说成“镖价”或“镖钱”的,只能表示以“礼”酬谢,才能表达对武行的敬重
走镖禁忌多
戴二闾亲自押那些分量过重镖,威风凛凛地骑着高头大马行进在队伍的最前列,背后是绣着他广盛镖局字号的镖旗、骡子队和封闭得严严实实的镖箱。趟子手每到一山一林都要高喊“合吾”抑扬迂回让绿林中人听到,在这种声威的衬托下,一来戴二闾的身影会更为高大,二可用来知会沿路江湖之人不要再动邪念以免伤了和气。
绿林里有懂规矩识相的或相熟的也应一声“合吾”,这就算是对上号了。也有不识相的,上来硬抢。但是镖局的责任是把镖保住送到,而不是半路打架,所以还得要先“春点”一番,也就是再次深入地对对黑话。如果绿林强人问:“穿的谁家衣?吃的谁家饭?”镖局一定要按江湖法则回答“穿的朋友衣,吃的朋友饭?”——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车匪路霸”,就不会有保镖这一行,这话既给足了强人面子,外人又听不懂,一举两得。如果真碰上楞的非劫不可了,那就要一番武功分出高低,镖行的规矩是把人打得还有几口气,能爬着回去,但绝不把匪贼打死。镖局的生存法则绝不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是忠于职业、保货第一。走镖最主要的禁忌还有:不能问囊中何物、不能接触雇主宝眷、不能中途讨赏。
镖行里有一句话叫“镖不喊沧州”,河北沧州至今仍是武术之乡,更何况在冷兵器时代。由于武术之乡所特有的武德,这里的地面上本来就比较平静,而且地方武林也有镇压邪恶势力的能力。所以各地镖局都以在沧州地界不再喊镖来表示对沧州这个高手辈出的武界的尊重。
戴二闾名声大振却恰恰是因为无意间破坏了这个武林之约。有次广盛镖局镖走山东,戴二闾亲自押镖路过河北沧州,一个新伙计不懂江湖规矩喊冒了一嗓子,结果因为一声镖引发了一场武林纷争。
沧州武界的尹玉文三位武师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种从未出现过的搅局乱案,于是拦路问罪。戴二闾自知属下冒犯了江湖,所以再三致歉,但是三位武师不依不饶。戴二闾与他们过招时仍是一再相让,但他让得很客气,只有内行人才看得出来,尽管戴二闾口口声声“承让、承让”,三武师还是败于戴家形意拳下。“戴家拳”和“广盛镖局”在江湖上更是声名鼎沸。
这也算是戴二闾与沧州的缘分,戴二闾与沧州的缘分却不止这些,到了1856年,这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内家拳还是传给了河北沧州人氏李老农。
慈禧西逃不靠御林军
要说北京贯市著名的李家镖局,那就是被天上掉下来的皇差给砸着了。
1900年8月16日八国联军进北京屠城前,西太后逃得比百姓快、太监逃得比太后快、御林军在洋人攻到东华门之前早已溃不成军。15日清晨6点,慈禧带着光绪及储君大阿哥溥一行发不及簪地仓皇出逃。
太后和光绪一行落荒之时忽然想起了这个名声在外的昌平贯市李家镖局,李家的声名西太后在娘家做玉兰姑娘时就有耳闻,而且还知道李家的骡轿比别家的宽敞,于是命李家来走这趟皇差。
李家哪有过如此奢侈的想象,马上用黄布把骡轿裹起来,以配两宫的身份。这次李家镖局一路尽忠保驾在侧,直到把两宫送至太原。
一年后太后从西安回鸾并没有忘记李家镖局的护驾之功,给了李家皇封,还赐了殷实厚赏。这一具有政治和经济意味的厚赏被李家很好地使用起来——此后的每个新春,李家这一家族式的镖局就赶大车、扯黄旗,从昌平进京、进宫,又是进贡又是领赏,一路招摇广而告之。于是在坊间,李家镖局就有了“御前镖户”的名号。
镖解皇杠是最令镖局欢欣的业务,押过皇杠的镖师还会被封个八九品的武官虚衔,有了这个护身符在路遇匪盗之时,就可以持“路引”去调动周边官府或驻军解围。
李家镖局当然就不只是八九品了。有些镖头年纪大了有了些积蓄,还可以买到个二三品的虚职,养老、给镖局拿去当路引都可以更好地办事。但无论如何,纵然是李家那样真正地受了皇封的镖局,还是民间组织的性质。
但是请官府来逢凶化吉并不是江湖中人最好的选择。一般情况下盗贼只要不是楞头青,都会很识时务,他们知道镖师是战而不屈的角色,镖师也知道盗贼是知难而退的朋友,相互会给个面子。这用贼匪们行话说,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放走了扎手的(镖师),就能捞到顺手的(没有保镖的商旅)”。
镖局重生
清末民初时,十大镖局无论声威远播还是皇恩浩汤,一家也存不下去了。就像这个行业的诞生有它特殊的历史条件一样。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场军阀混战,直奉皖川桂滇每支军队都有保护自己的各割据势力的武装,这些能够使整个国家都处于“城头变幻大王旗”年代的势力,岂是镖局能够抗衡的。
中国镖局在20世纪20年代自动消亡成了历史的必然。
在无产的年代,没有资产需要保护,因为没有资产也就少了很多生命危险,所以在长达六七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没有镖局这一行业同时也没有保镖这一职业。直到20世纪末,随着私有财产的再次出现和中国人对隐私权的意识提高,镖局在中国大陆以一个变体的形式出现了,那就是今天的保安公司。
古认为今天“镖局”分为文武两档,武档就是保安公司以及所属的保安人员;文档是私家侦探所和它雇佣的私家侦探。他的理由是:这一文一武都属于得人钱财与人免灾的行当,它们和镖局一样,不问雇主的身份只忠于自己的职守。
2007年10月01日 13:16新世纪周刊]
镖局的生存法则绝不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是忠于职业、保货第一。走镖最主要的禁忌还有:不能问囊中何物、不能接触雇主宝眷、不能中途讨赏。
这是一个存在过500多年的行业,它在上个世纪20年代消亡又在世纪末重现
围绕镖局在中国出现年代的问题,一直有不少争议,《水浒传》中保护“生辰纲”的那些人还不算严格意义上商业化了的保镖。《镖局春秋》的作者古认为那只是一些零星的个人行为。在他2007年8月出版的这本书里,古将保镖在明末出现归为私有经济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安全需求。
他还为镖局500年历史总结出一套“官府要有硬后台,绿林要有硬关系,自身要有硬功夫”的成功学。
被挖掘出来的镖师
广盛镖局创始人戴二闾在19世纪初被乔家专门请去走镖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在200年后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中登场,而且还被饰成一位美髯老英雄。他更想不到当年客居之地河南赊店镇,今天正计划用4年时间花费4个亿,修复他曾经生活过的那片明清七十二条街。
这位山西祁县人氏,是形意拳创始人戴龙邦之子。形意拳不传外人,父传子学分外严格,光是戴家拳的基本功“蹲猴猴”戴二闾就蹲了三年,打实基础父亲才将戴家拳械悉数传授给儿子。
河南赊店汇集了众多晋商,戴二闾的武功和声威可谓“晋人皆知”,山西同乡重金把他请到河南来为他们保镖看中的就是他的“硬功夫”。
英国人贝思飞在《民国时期的土匪》一书中这样记载在这里设镖局的必要性:“豫西南的赊店镇曾是通过唐河和白河运往汉口的货物集散地,从蒙古和西北来的商队也在那里逗留。”显然这里是一个南北通衢的商贸集散地。
清嘉庆六年(1801年)戴二闾应邀到河南社旗县赊店创立广盛镖局,和这一行业当初的出现是同一个道理:自由商旅的存在、车匪路霸的横行,缺一不可地成就了他。戴二闾受乡人之托为晋商走镖遍及山陕、鄂皖、苏鲁、京津和口外。
目前,戴二闾的广盛镖局刚刚修复,从它的位置可以想见,当年戴当家的一出门就能看到50米开外的“天下第一会馆”山陕会馆。他的客人不少都来自这里,这里也是他常去议事的地方。而他那五间坐西面东的门头前,高高飘扬着“广盛镖 ”的镖旗,内里一进三的大院落,也成了今天赊店旅游业中的一大景观。招待商贾的 客厅、估完价谈成镖礼后的签押房、存放镖箱的仓房、镖头居室、镖师居室以及练武场都成了后世寻找中国镖局历史那段记忆盲区的地方。
按照这行的规矩,每一次走镖,当家人戴二闾并不知道货主托保的是什么货,他也不管这货的来路正与否,他干这一行承袭的是世代镖局的规矩,正规经营所获得保,不义之财也不能打听。镖局在江湖中的地位就是由它自己的“三硬”和这种职业操守来巩固的,尽管江湖上对镖局持捧的态度,但是阅尽江湖的金庸却是贬低镖局的,这也许是因为金大侠自有一套道德规范的缘故。
不知道什么货怎么估价呢?这就全靠他聘的大掌柜眼明心亮算盘精准了。大掌柜的通常以货物的包装规模以及货主的报价来估,货主也不敢乱报高价——因为镖礼一般是逢千抽五,最高是按百分之五来抽的。
镖礼其实就是镖银,但是这种以生命相许的行业是不能说成“镖价”或“镖钱”的,只能表示以“礼”酬谢,才能表达对武行的敬重
走镖禁忌多
戴二闾亲自押那些分量过重镖,威风凛凛地骑着高头大马行进在队伍的最前列,背后是绣着他广盛镖局字号的镖旗、骡子队和封闭得严严实实的镖箱。趟子手每到一山一林都要高喊“合吾”抑扬迂回让绿林中人听到,在这种声威的衬托下,一来戴二闾的身影会更为高大,二可用来知会沿路江湖之人不要再动邪念以免伤了和气。
绿林里有懂规矩识相的或相熟的也应一声“合吾”,这就算是对上号了。也有不识相的,上来硬抢。但是镖局的责任是把镖保住送到,而不是半路打架,所以还得要先“春点”一番,也就是再次深入地对对黑话。如果绿林强人问:“穿的谁家衣?吃的谁家饭?”镖局一定要按江湖法则回答“穿的朋友衣,吃的朋友饭?”——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车匪路霸”,就不会有保镖这一行,这话既给足了强人面子,外人又听不懂,一举两得。如果真碰上楞的非劫不可了,那就要一番武功分出高低,镖行的规矩是把人打得还有几口气,能爬着回去,但绝不把匪贼打死。镖局的生存法则绝不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是忠于职业、保货第一。走镖最主要的禁忌还有:不能问囊中何物、不能接触雇主宝眷、不能中途讨赏。
镖行里有一句话叫“镖不喊沧州”,河北沧州至今仍是武术之乡,更何况在冷兵器时代。由于武术之乡所特有的武德,这里的地面上本来就比较平静,而且地方武林也有镇压邪恶势力的能力。所以各地镖局都以在沧州地界不再喊镖来表示对沧州这个高手辈出的武界的尊重。
戴二闾名声大振却恰恰是因为无意间破坏了这个武林之约。有次广盛镖局镖走山东,戴二闾亲自押镖路过河北沧州,一个新伙计不懂江湖规矩喊冒了一嗓子,结果因为一声镖引发了一场武林纷争。
沧州武界的尹玉文三位武师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种从未出现过的搅局乱案,于是拦路问罪。戴二闾自知属下冒犯了江湖,所以再三致歉,但是三位武师不依不饶。戴二闾与他们过招时仍是一再相让,但他让得很客气,只有内行人才看得出来,尽管戴二闾口口声声“承让、承让”,三武师还是败于戴家形意拳下。“戴家拳”和“广盛镖局”在江湖上更是声名鼎沸。
这也算是戴二闾与沧州的缘分,戴二闾与沧州的缘分却不止这些,到了1856年,这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内家拳还是传给了河北沧州人氏李老农。
慈禧西逃不靠御林军
要说北京贯市著名的李家镖局,那就是被天上掉下来的皇差给砸着了。
1900年8月16日八国联军进北京屠城前,西太后逃得比百姓快、太监逃得比太后快、御林军在洋人攻到东华门之前早已溃不成军。15日清晨6点,慈禧带着光绪及储君大阿哥溥一行发不及簪地仓皇出逃。
太后和光绪一行落荒之时忽然想起了这个名声在外的昌平贯市李家镖局,李家的声名西太后在娘家做玉兰姑娘时就有耳闻,而且还知道李家的骡轿比别家的宽敞,于是命李家来走这趟皇差。
李家哪有过如此奢侈的想象,马上用黄布把骡轿裹起来,以配两宫的身份。这次李家镖局一路尽忠保驾在侧,直到把两宫送至太原。
一年后太后从西安回鸾并没有忘记李家镖局的护驾之功,给了李家皇封,还赐了殷实厚赏。这一具有政治和经济意味的厚赏被李家很好地使用起来——此后的每个新春,李家这一家族式的镖局就赶大车、扯黄旗,从昌平进京、进宫,又是进贡又是领赏,一路招摇广而告之。于是在坊间,李家镖局就有了“御前镖户”的名号。
镖解皇杠是最令镖局欢欣的业务,押过皇杠的镖师还会被封个八九品的武官虚衔,有了这个护身符在路遇匪盗之时,就可以持“路引”去调动周边官府或驻军解围。
李家镖局当然就不只是八九品了。有些镖头年纪大了有了些积蓄,还可以买到个二三品的虚职,养老、给镖局拿去当路引都可以更好地办事。但无论如何,纵然是李家那样真正地受了皇封的镖局,还是民间组织的性质。
但是请官府来逢凶化吉并不是江湖中人最好的选择。一般情况下盗贼只要不是楞头青,都会很识时务,他们知道镖师是战而不屈的角色,镖师也知道盗贼是知难而退的朋友,相互会给个面子。这用贼匪们行话说,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放走了扎手的(镖师),就能捞到顺手的(没有保镖的商旅)”。
镖局重生
清末民初时,十大镖局无论声威远播还是皇恩浩汤,一家也存不下去了。就像这个行业的诞生有它特殊的历史条件一样。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场军阀混战,直奉皖川桂滇每支军队都有保护自己的各割据势力的武装,这些能够使整个国家都处于“城头变幻大王旗”年代的势力,岂是镖局能够抗衡的。
中国镖局在20世纪20年代自动消亡成了历史的必然。
在无产的年代,没有资产需要保护,因为没有资产也就少了很多生命危险,所以在长达六七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没有镖局这一行业同时也没有保镖这一职业。直到20世纪末,随着私有财产的再次出现和中国人对隐私权的意识提高,镖局在中国大陆以一个变体的形式出现了,那就是今天的保安公司。
古认为今天“镖局”分为文武两档,武档就是保安公司以及所属的保安人员;文档是私家侦探所和它雇佣的私家侦探。他的理由是:这一文一武都属于得人钱财与人免灾的行当,它们和镖局一样,不问雇主的身份只忠于自己的职守。
好文章,长见识了.
以前有个同学,据他说他爷爷解放前就是开镖局的,平日里很神气,没人敢惹,后来有一回和在下过招,一脚即撂倒:D
古代的"黑水公司":D :D :D
西方的保安公司的中国古代版。
原帖由 孙大炮 于 2007-10-1 22:19 发表
以前有个同学,据他说他爷爷解放前就是开镖局的,平日里很神气,没人敢惹,后来有一回和在下过招,一脚即撂倒:D

------------------------------------------
可能是林平之他老爹那样的镖师.
想起老舍《断魂枪》里沙子龙!老舍本来是想写成长篇的,如果写成了~~~估计金庸就是失点色了!
原帖由 孙大炮 于 2007-10-1 22:19 发表
以前有个同学,据他说他爷爷解放前就是开镖局的,平日里很神气,没人敢惹,后来有一回和在下过招,一脚即撂倒:D


解放前开镖局?也就是49年前应该有30岁了吧~~~也就是191X年的人!您多大年纪?跟您过招时他多大年纪?
原帖由 leelek 于 2007-10-2 14:08 发表
想起老舍《断魂枪》里沙子龙!老舍本来是想写成长篇的,如果写成了~~~估计金庸就是失点色了!

不传不传,留下自我欣赏.
原帖由 leelek 于 2007-10-2 14:10 发表


解放前开镖局?也就是49年前应该有30岁了吧~~~也就是191X年的人!您多大年纪?跟您过招时他多大年纪?

  大炮是个孙子过招,不是跟爷爷过招;P
原帖由 夜太黑 于 2007-10-3 00:49 发表

  大炮是个孙子过招,不是跟爷爷过招;P

跟他爷爷过招也许一脚撂倒的就是我了;fu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