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视:外资品牌凭产业链优势展开攻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02:00
2007年09月17日09:11  来源:《电器》杂志

http://homea.people.com.cn/GB/6272435.html

     据赛迪顾问研究,2007年第二季度平板电视销量低于第一季度,虽然5月销量大幅上涨,但由于4月和6月两个月销量过低,第二季度平板电视整体销量缩减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扭转。数据显示,2007年第二季度,中国平板电视销售量达到156.21万台,比第一季度下降了10.56%,销售额达到132.8亿元人民币,比第一季度下降了13.4%。

  2007年第二季度,在液晶、等离子这两大平板电视阵营之间的竞争中,产能不断扩大和生产企业的积极推广使得等离子电视市场发展日趋平稳,值得一提的是,长虹、海信、创维、海尔等国产品牌纷纷推出32英寸等离子电视,向一贯被视为液晶电视强势规格领域进军。与此同时,液晶电视整体销量却有所下滑,这主要是由于国产品牌主销规格3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严重缺货造成的。

  等离子电视市场外资品牌仍占主导地位

  由于等离子电视产业链上游面板供应价格的限制,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一直是外资品牌的天下,2007年第二季度也不例外,外资品牌仍然占去等离子电视市场大半份额,日立和松下两大品牌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60%。而在国产品牌中,长虹加大对等离子电视领域的投入,与世纪双虹、MP公司成立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并在4月28日宣布启动中国第一条等离子屏生产线,成为国内率先完成等离子产业链资源整合的企业。在此基础上,长虹在市场运作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市场占有率在国产品牌中占据第一位。

  据赛迪顾问分析,等离子电视未来将朝两个方向发展。首先,目前3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供应量不足,导致这个规格附近液晶电视产品处于微利销售状态,许多品牌因此而推广热情降温。而32英寸等离子电视刚刚出现在市场上,具备足够多的卖点吸引消费者,参与竞争的品牌也比较少,利润空间相对丰厚。于是,在这一平板电视主销规格领域,等离子电视正在积极展开攻势。其次,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消费者对平板电视的需求正在进入大屏幕时代,等离子电视在大屏幕市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平板电视需求激增将极大地拉动等离子电视的销售。

  液晶电视市场

  外资品牌增长强劲

  液晶电视市场自4月以来,特别是“五一”黄金周期间,外资品牌大幅降低终端零售价格,市场竞争格局重新洗牌。第二季度,虽然海信销售量仍占据第一,但三星紧随其后,差距较小,并在5月和6月连续两个月销量超过海信,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液晶电视零售量市场占有率排行前五位企业队伍中,第一季度只有三星一家外资品牌,位居第四,而在第二季度,三星直追海信,位居第二,飞利浦也迎头赶上,位居第三。总体来看,液晶电视市场,外资品牌份额明显上升,且增长势头猛烈。

  2007年第二季度液晶电视市场竞争格局变化中,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快速下滑,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呈集体上升态势,特别是在32英寸、37英寸、40英寸、42英寸几个关键规格销量更是全面上涨。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产品的价格下调,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外资品牌的降价幅度大于国产品牌。

  平板电视的生产成本有60%~70%来自于面板,面板的生产企业以日、韩厂商为主,中国台湾地区也有一部分液晶面板生产企业。相比之下,外资整机品牌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三星、索尼、LG、飞利浦、夏普、松下等既是平板电视整机制造商,同时又是平板电视面板的主要供应商。经过市场培育期,这些外资品牌凭借产业链优势,一方面控制上游面板的供应,另一方面与国产品牌在终端打价格战,两头挤压国产品牌,展开抢占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

  可以预见,2007年第三季度,外资品牌平板电视产品价格下调将继续拉动其销售量的增长,并同时对国产平板电视品牌形成强大压力,而由于平板电视面板生产线属于技术与资金密集型产业,目前国内生产企业大多还不具备充足的实力自建生产线,这也是国产品牌产业链整合受阻的主要原因,而其对国产品牌平板电视市场竞争造成的不利影响还将继续存在。 (赛迪顾问消费电子产业研究中心 田晓娜)2007年09月17日09:11  来源:《电器》杂志

http://homea.people.com.cn/GB/6272435.html

     据赛迪顾问研究,2007年第二季度平板电视销量低于第一季度,虽然5月销量大幅上涨,但由于4月和6月两个月销量过低,第二季度平板电视整体销量缩减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扭转。数据显示,2007年第二季度,中国平板电视销售量达到156.21万台,比第一季度下降了10.56%,销售额达到132.8亿元人民币,比第一季度下降了13.4%。

  2007年第二季度,在液晶、等离子这两大平板电视阵营之间的竞争中,产能不断扩大和生产企业的积极推广使得等离子电视市场发展日趋平稳,值得一提的是,长虹、海信、创维、海尔等国产品牌纷纷推出32英寸等离子电视,向一贯被视为液晶电视强势规格领域进军。与此同时,液晶电视整体销量却有所下滑,这主要是由于国产品牌主销规格3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严重缺货造成的。

  等离子电视市场外资品牌仍占主导地位

  由于等离子电视产业链上游面板供应价格的限制,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一直是外资品牌的天下,2007年第二季度也不例外,外资品牌仍然占去等离子电视市场大半份额,日立和松下两大品牌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60%。而在国产品牌中,长虹加大对等离子电视领域的投入,与世纪双虹、MP公司成立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并在4月28日宣布启动中国第一条等离子屏生产线,成为国内率先完成等离子产业链资源整合的企业。在此基础上,长虹在市场运作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市场占有率在国产品牌中占据第一位。

  据赛迪顾问分析,等离子电视未来将朝两个方向发展。首先,目前3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供应量不足,导致这个规格附近液晶电视产品处于微利销售状态,许多品牌因此而推广热情降温。而32英寸等离子电视刚刚出现在市场上,具备足够多的卖点吸引消费者,参与竞争的品牌也比较少,利润空间相对丰厚。于是,在这一平板电视主销规格领域,等离子电视正在积极展开攻势。其次,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消费者对平板电视的需求正在进入大屏幕时代,等离子电视在大屏幕市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平板电视需求激增将极大地拉动等离子电视的销售。

  液晶电视市场

  外资品牌增长强劲

  液晶电视市场自4月以来,特别是“五一”黄金周期间,外资品牌大幅降低终端零售价格,市场竞争格局重新洗牌。第二季度,虽然海信销售量仍占据第一,但三星紧随其后,差距较小,并在5月和6月连续两个月销量超过海信,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液晶电视零售量市场占有率排行前五位企业队伍中,第一季度只有三星一家外资品牌,位居第四,而在第二季度,三星直追海信,位居第二,飞利浦也迎头赶上,位居第三。总体来看,液晶电视市场,外资品牌份额明显上升,且增长势头猛烈。

  2007年第二季度液晶电视市场竞争格局变化中,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快速下滑,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呈集体上升态势,特别是在32英寸、37英寸、40英寸、42英寸几个关键规格销量更是全面上涨。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产品的价格下调,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外资品牌的降价幅度大于国产品牌。

  平板电视的生产成本有60%~70%来自于面板,面板的生产企业以日、韩厂商为主,中国台湾地区也有一部分液晶面板生产企业。相比之下,外资整机品牌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三星、索尼、LG、飞利浦、夏普、松下等既是平板电视整机制造商,同时又是平板电视面板的主要供应商。经过市场培育期,这些外资品牌凭借产业链优势,一方面控制上游面板的供应,另一方面与国产品牌在终端打价格战,两头挤压国产品牌,展开抢占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

  可以预见,2007年第三季度,外资品牌平板电视产品价格下调将继续拉动其销售量的增长,并同时对国产平板电视品牌形成强大压力,而由于平板电视面板生产线属于技术与资金密集型产业,目前国内生产企业大多还不具备充足的实力自建生产线,这也是国产品牌产业链整合受阻的主要原因,而其对国产品牌平板电视市场竞争造成的不利影响还将继续存在。 (赛迪顾问消费电子产业研究中心 田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