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和學術的區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32:41
什么是知识?

“知”的意思: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
同本义 [know]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5)
懂得,了解,理会 [understand]
(10)
识别;区别 [distinguish]
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淮南子》
(16)
感到,感觉,察觉 [perceive]
[君主]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而终不自知。――《吕氏春秋·情欲》
识者固知。――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17)
参与 [participate in;have a hand in]
高、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角,国子知之。――《左传·成公十七年》

“识”的意思:
(形声。从言。戠(zhí)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5)
认识 [know;recognize]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孟子·告子上》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王安石《伤仲永》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9)
感觉;识别;辨别 [distinguish]


中国民间(百度)的解释:

知识到底是什么,目前仍然有争议。我国对知识的定义一般是从哲学角度作出的,如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


上述定义为我们讨论知识的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但宏观的哲学反映论的认识还需要从个体认知角度进行具体化,这样才能有效地用以指导学校的具体教学。


与哲学不同,认知心理学是从知识的来源、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及表征形式等角度对知识进行研究的。例如,皮亚杰认为,经验(即知识)来源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种经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它来自外部世界,是个体作用于客体而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联系认识;另一类是逻辑──数学经验,它来自主体的动作,是个体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如儿童通过摆弄物体,获得关于数量守恒的经验,学生通过数学推理获得关于数学原理的认识。皮亚杰对知识的定义是从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来表述的。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为知识是“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这是从知识所包含的内容的角度说的,属于一种现象描述。

我们认为,在理解知识的含义时,有必要把作为人类社会共同财富的知识与作为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区分开来。人类社会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并不是客观现实本身,而是个体的一种主观表征,即人脑中的知识结构,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又包括概念、命题、图式,它们分别标志着个体对客观事物反应的不同广度和深度,这是通过个体的认知活动而形成的。一般来说,个体的知识以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网络结构(认知结构)的形式存储于大脑之中。哲学主要对人类社会共同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心理学则主要对个体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


中国科学院的解释

     知识,作为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其内涵和外延因使用者不同而异。一般可区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两种概念。根据韦伯斯特(Webster)词典1997年的定义,知识是通过实践、研究、联系或调查获得的关于事物的事实和状态的认识,是对科学、艺术或技术的理解,是人类获得的关于真理和原理的认识的总和。总之,知识是人类积累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这就是广义的知识概念。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为了有利于经济分析,将广义的知识按内容分为如下四种。关于“知道是什么”的知识,记载事实的数据;关于“知道为什么”的知识,记载自然和社会的原理与规律方面的理论;关于“知道怎样做”的知识,指某类工作的实际技巧和经验;关于“知道是谁”的知识,指谁知道是什么,谁知道为什么和谁知道怎么做的信息。

    其中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即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运动规律、原理方面的理论体系,可称之为狭义的知识概念。

    还可从形式上区分,前两类知识是易于文字记载的认识类知识,有人称之为“有形知识”,非常容易编码(信息化),可通过各种传媒获得。第三、四类知识更多地是没有记载的经验类知识,有人称之为“隐形知识”(tacit knowledge)或无形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获得。


维基的解释

知识

知识是对某个主题确信的认识,并且这些认识拥有潜在的能力为特定目的而使用。认知事物的能力是哲学中充满争议的中心议题之一,并且拥有它自己的分支—知识论。从更加实用的层次来看,知识通常被某些人的群体所共享,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操作和管理。


定义知识

主条目:知识论

尽管知识是日常生活里的中心组成部分,但知识的确切定义仍然是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有着极大兴趣的话题。根据许多思想家的论述,知识必须具备三个特征:被证实的(justified)、真的(true)和被相信的(believed)。达到这样的三个条件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通过描述知识是如何应用来考察知识也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在这种意义上,知识是由不同意向讨论着的信息。DIKW体系将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纳入到一种金字塔形的层次体系中,而这个模型与DIKW体系是一致的。

Purser & Pasmore认为要精确地定义知识是非常困难的。例如:何谓知识?如何获取知识?何者是有效的知识?这些问题是非常难回答的,但若无法回答知识是什么,将难以设计能产生更多知识及有效利用的组织。因此,Purser & Pasmore则将知识定义为:“用以制定决策用的事实、模式、基模、概念、意见、及直觉的集合体。”Badaracco将知识定义为:从人类活动中所获取的真理、原则、思想及资讯。日本学者田中郁次郎则认为知识是一种多元的概念,具有多层次的意义。知识牵涉到信仰、承诺与行动等,可分为内隐与外显知识。何光国则认为知识是一、经验累积的纪录;二、事实组织的系统化;三、对事实的理解;四、一种理解的行为或状态;五、人的已知和未知。此外Davenport,依据知识的特性指出,知识是一种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及经过文字化的资讯,而且还包括专家独特的见解,为新经验的评估、整合与资讯等提供架构。

由上述可知,知识是抽象的,是借由某种形式呈现以传达概念。例如:古代的结绳记事、白旗示降等,都是借由结绳、白旗等符号来传达概念。但是当人类活动越是频繁,则简单的符号就不足传达双方的意念。因此,有了文字、语言等符号兴起以作为沟通的工具。在沟通过程中还是需要经过思考,最后才能产生出知识。由此可知,知识就是经由前人的经验累积形成的。



几位学者对知识的定义:
Quinn(1996):知识是存在于专业人员身上的技能财产,可分为:实证知识、高级技能、系统认知、自我激励创造力等。
Harris(1996):知识是资讯、文化脉络及经验的组合。
Qunitas(1997):知识是企业无形资产。
Nonaka(1994):认为当讯息(message)被赋予意义后,就成为资讯(information),而资讯再经过整理后,才转化为知识(konwledge)。知识是人类理解与学习的结果。


其他的定义

知识是“与经验、上下文(Context)、解释和思考(reflection)结合在一起的信息。它是一种可以随时帮助人们决策与行动的高价值信息”—T. Davenport et al., 1998。

“显式的或者已编码的(codified)知识是指一种用正式、系统化的语言传输的知识;另一方面隐性知识拥有个人化的特征,这使得隐性知识很难被正规化和通讯。”—I. Nonaka, 1994

知识是结构化的经验、价值、相关信息和专家洞察力的融合,提供了评价和产生新的经验和信息的框架。

   

什么是学术?

“学”的意思: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3)
同本义 [study;learn]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刘开《问说》
(5)
模仿 [imitate;mimic]
(6)
讲述,说 [speak]

“术”的意思:
(形声。从行,术声。行,甲骨文中指道路。本义:城邑中的道路)
(3)
注:“大道也。”
泛指街道、道路 [street;road]
(6)
方法;策略 [method;tactics]
(8)
特指君主控制和使用臣下的策略、手段 [tactics]
权术;计谋 [political trickery]
(10)
又如:术数(方法和谋略);术计(权术计谋);术略(韬略;谋略);术谋(讲求权术谋略)
(11)
技艺;业术 [art;skill;techinque]
(12)
又如:营造术;雕刻术;术道(才艺之道);航海术
(13)
法,法律 [law]
(14)
学说 [theory]


中国民间(清华非官方人员等)的解释:

   在学界以外的人看来,学术深不可测,不大敢碰。其实,所谓学术,不过是较为系统、较专门的学问而已。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个再聪明的人要涉猎所有领域是不可能的,让“术业有专攻”的人来介绍一下他的专攻,使学者们或者学子们及时学习到各种知识,岂不快哉!

------------------------------------------
   学术应该分为两个不同的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学”,第二个层面是“术”。“学”的层面是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术”的层面是要解决“怎么样?”“怎么做?”的问题。知识的核心部分是“学”的问题,外围部分是“术”的问题。如果把知识或文化分为“意”、“象”、“言”三个部分,“意”是“学”的层面,是知识的本体,它是学者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是对知识的本质的思考和理解。在这一方面的突破意味着知识的观念更新,是科学思维方式的演进,是知识核心的突变。很少有学者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

要有突破,就是知识的进步,它会推进人类知识或科学的发展;

“象”和“言”属于“术”的层面,它是“意”的表达和言说,是属于解释层面的东西,大部分学着做的是这一方面的工作,是对“意”的解释。因此,我们看到,有的学者写了大量的书,可以说是学富五车,但由于是在 “术”的层面做文章,因此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是学术道路上的过客,没有成为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反之,有的学者一生只发表了几篇文章,他则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这是因为它是在“学”的层面上做文章,在人类学术史上有重大的突破。

原创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一生只做“学”的层面上的问题,一旦有突破,它就会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但是这样的学者,一生最辛苦的,他们的思想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学术权威的认可,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又是很长,要等到他死后才能得到认可,有的学者生时没有成名,而在死后,在名声大振,成为一道亮丽的彩虹。因此,推进人类学术发展的是这样的学者,而不是那些旨在“术”的层面上做文章的学者。

----------------------------
百度和维基不知道谁抄谁的 :D  (完全重复的我已经把维基的剔除了,重要的保留了。)

百度的解释

学术
学术,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这个词对应的英文Academia更常见的意义是指进行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科学与文化群体,在作这个意义用时对应于中文的学术界或学府。Academia这个词来自于地名(Akademeia)。这个地方位于古代雅典的外围。那里的体育馆曾由于被柏拉图改为学习中心而闻名。

延伸开来,Academia这个词也可以用来指“知识的累积”,在这个意义上通常译为学术。学术的发展和传播跨越了好几个时代。在17世纪,英国及法国的宗教学者常用学院(或学园)来表示高等教育机构。英语称呼为academy而法语称呼为academe及academie。

学者,指在大学或高等学府中以研究为职业的人员,常常也是教师。学者通常都拥有高等学位。在美国,学者跟教授几乎是同义词。在英国,根据不同的学术级别分为院士、讲师、高级讲师或助理教授及教授。学者一词在英文中可对应于academic或scholar,这两者在英文中的意义稍有不同。后者也指在大学大量出现以前以研究为职业的人。学者一般不包括管理人员。

某些社会学家把学府划分成四种基本的历史类别:古代学府、早期学府、学术学会及现代大学。学府的模式最少有两种:自古代发展而成的欧洲模式,以及由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十八世纪中期、汤玛斯·杰弗逊在十九世纪早期开创的美国模式。

一、结构

学术常以学科和领域来划分。这是源自于中世纪欧洲的第一所大学内的学者思想模型所定下来的三学四科。

随著时日变迁,人类不断修订及开创学科和领域。自启蒙时代,学术领域变得越来越专门,研究的范围划分得越来越小。因此跨领域的研究常常得到今天学术界的奖项。这也使实际行政及资助上制造困难。事实上,过往很多跨领域的研究后来变成了今天的专门领域,譬如认知科学。简而言之,这就是学术内部分化的历史进程。

很多学术机构在行政结构上反映了学科的划分,例如不同领域的课程或学部或学院。纵然有些重叠的部分(学院成员、研究及行政人员),通常每一个学院都拥有各自的的行政及财政拨款。再者,学术机构一般都有整体的行政结构,没有单一学院、学科及领域所能够控制。学术自主是学术事业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证学术界相对地免受政治和财政压力。

1、资格和学位

学位是授予那些完成主要学术课程及资格。按典型的顺序,学生完成了学士学位,接著完成硕士学位,最后才完成博士学位。这最近才在欧洲被规范为波隆纳过程的一部分。虽然在某些专业及创意领域中只有一个硕士学位的老师及学者是十分常见,但在很多其他的领域中拥有博士学位及其他终极的学位的研究员及教授才是比较常见的。

2、学术会议

在跟学术出版有密切关系的学术会议及讲座中,领域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常常被邀请向更广大观众阐述他们在著作或论文中的想法。这些文章的作者籍著这些机会来进一步解释著作中不够清晰的地方。在学术会议中,学者能够得到更快的回应及评论。由于事前已经派发有关论文,出席会议的能够有足够时间阅读论文并准备一些尖锐的问题。

3、冲突目标

在学术界之内,不同的小组都有不同甚至互相冲突的目标。在当代学院,这些冲突都是十分普遍。

①实用与理论

学术界常常被“实践”所诬蔑,譬如在日常生活中,就业中和商业上。学术界的评论家却说,学术理论被绝缘从现实世界,因而不必须考虑到行动真正的作用、结果和风险。这个绝缘的情况被称呼为“象牙塔”。这经常常导致学院派和实用派之间在许多知识领域内产生紧张,特别是在学院派对实用者的行动有很重要的影响时候。 有时候,实用派对学院派的批评也被看作反智主义。从平衡的角度来看,即使学术界跟现实世界绝缘,那并不意味学术研究没有价值。实际上,许多学术发展最后变成丰硕的应用果实。可是,如果学者考虑学术的偏狭性,这也许增加他们研究的价值及冲击。

②学校所在城镇与在校师生

大学经常坐落于市镇外围。在某些情况,这导致当地居民及大学成员在政治、经济及其他领域上产生不安。美国东北地区某些居民曾尝试阻止学生注册为当地居民而不在他们的父母的住所鼓励他们投缺席选票,只是为了保留对当地地方政治的控制。电影Breaking Away把这个冲突搬上萤幕。

③商业与学者资助

商业所资助的研究的目的常常则重于追求利润。这与追求知识有点冲突。

----------------------------------

维基的解释

学术,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这个词对应的英文Academia更常见的意义是指进行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科学与文化群体,在作这个意义用时对应于中文的学术界或学府。Academia这个词来自于地名(Akademeia)。这个地方位于古代雅典的外围。那里的体育馆曾由于被柏拉图改为学习中心而闻名。

延伸开来,Academia这个词也可以用来指“知识的累积”,在这个意义上通常译为学术。学术的发展和传播跨越了好几个时代。在17世纪,英国及法国的宗教学者常用学院(或学园)来表示高等教育机构。英语称呼为academy而法语称呼为academe及academie。

冲突目标

在学术界之内,不同的小组都有不同甚至互相冲突的目标。在当代学院,这些冲突都是十分普遍。

实用与理论

学术界常常被"实践"所诬蔑,譬如在日常生活中,就业中和商业上。学术界的评论家却说,学术理论被绝缘从现实世界,因而不必须考虑到行动真正的作用、结果和风险。这个绝缘的情况被称呼为‘象牙塔’。这经常常导致学院派和实用派之间在许多知识领域内产生紧张,特别是在学院派对实用者的行动有很重要的影响时候。 有时候,实用派对学院派的批评也被看作反智主义。从平衡的角度来看,既使学术界跟现实世界绝缘,那并不意味学术研究没有价值。 实际上,许多学术发展最后变成丰硕的应用果实。可是,如果学者考虑学术的偏狭性,这也许增加他们研究的价值及冲击。

======================

头都晕了,明天以后有时间再研究,大家有心得的跟贴啊,看看几句话能不能表达清楚!没心得的也欢迎灌水!:D什么是知识?

“知”的意思: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
同本义 [know]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5)
懂得,了解,理会 [understand]
(10)
识别;区别 [distinguish]
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淮南子》
(16)
感到,感觉,察觉 [perceive]
[君主]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而终不自知。――《吕氏春秋·情欲》
识者固知。――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17)
参与 [participate in;have a hand in]
高、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角,国子知之。――《左传·成公十七年》

“识”的意思:
(形声。从言。戠(zhí)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5)
认识 [know;recognize]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孟子·告子上》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王安石《伤仲永》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9)
感觉;识别;辨别 [distinguish]


中国民间(百度)的解释:

知识到底是什么,目前仍然有争议。我国对知识的定义一般是从哲学角度作出的,如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


上述定义为我们讨论知识的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但宏观的哲学反映论的认识还需要从个体认知角度进行具体化,这样才能有效地用以指导学校的具体教学。


与哲学不同,认知心理学是从知识的来源、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及表征形式等角度对知识进行研究的。例如,皮亚杰认为,经验(即知识)来源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种经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它来自外部世界,是个体作用于客体而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联系认识;另一类是逻辑──数学经验,它来自主体的动作,是个体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如儿童通过摆弄物体,获得关于数量守恒的经验,学生通过数学推理获得关于数学原理的认识。皮亚杰对知识的定义是从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来表述的。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为知识是“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这是从知识所包含的内容的角度说的,属于一种现象描述。

我们认为,在理解知识的含义时,有必要把作为人类社会共同财富的知识与作为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区分开来。人类社会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并不是客观现实本身,而是个体的一种主观表征,即人脑中的知识结构,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又包括概念、命题、图式,它们分别标志着个体对客观事物反应的不同广度和深度,这是通过个体的认知活动而形成的。一般来说,个体的知识以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网络结构(认知结构)的形式存储于大脑之中。哲学主要对人类社会共同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心理学则主要对个体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


中国科学院的解释

     知识,作为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其内涵和外延因使用者不同而异。一般可区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两种概念。根据韦伯斯特(Webster)词典1997年的定义,知识是通过实践、研究、联系或调查获得的关于事物的事实和状态的认识,是对科学、艺术或技术的理解,是人类获得的关于真理和原理的认识的总和。总之,知识是人类积累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这就是广义的知识概念。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为了有利于经济分析,将广义的知识按内容分为如下四种。关于“知道是什么”的知识,记载事实的数据;关于“知道为什么”的知识,记载自然和社会的原理与规律方面的理论;关于“知道怎样做”的知识,指某类工作的实际技巧和经验;关于“知道是谁”的知识,指谁知道是什么,谁知道为什么和谁知道怎么做的信息。

    其中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即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运动规律、原理方面的理论体系,可称之为狭义的知识概念。

    还可从形式上区分,前两类知识是易于文字记载的认识类知识,有人称之为“有形知识”,非常容易编码(信息化),可通过各种传媒获得。第三、四类知识更多地是没有记载的经验类知识,有人称之为“隐形知识”(tacit knowledge)或无形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获得。


维基的解释

知识

知识是对某个主题确信的认识,并且这些认识拥有潜在的能力为特定目的而使用。认知事物的能力是哲学中充满争议的中心议题之一,并且拥有它自己的分支—知识论。从更加实用的层次来看,知识通常被某些人的群体所共享,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操作和管理。


定义知识

主条目:知识论

尽管知识是日常生活里的中心组成部分,但知识的确切定义仍然是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有着极大兴趣的话题。根据许多思想家的论述,知识必须具备三个特征:被证实的(justified)、真的(true)和被相信的(believed)。达到这样的三个条件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通过描述知识是如何应用来考察知识也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在这种意义上,知识是由不同意向讨论着的信息。DIKW体系将数据、信息、知识、智慧纳入到一种金字塔形的层次体系中,而这个模型与DIKW体系是一致的。

Purser & Pasmore认为要精确地定义知识是非常困难的。例如:何谓知识?如何获取知识?何者是有效的知识?这些问题是非常难回答的,但若无法回答知识是什么,将难以设计能产生更多知识及有效利用的组织。因此,Purser & Pasmore则将知识定义为:“用以制定决策用的事实、模式、基模、概念、意见、及直觉的集合体。”Badaracco将知识定义为:从人类活动中所获取的真理、原则、思想及资讯。日本学者田中郁次郎则认为知识是一种多元的概念,具有多层次的意义。知识牵涉到信仰、承诺与行动等,可分为内隐与外显知识。何光国则认为知识是一、经验累积的纪录;二、事实组织的系统化;三、对事实的理解;四、一种理解的行为或状态;五、人的已知和未知。此外Davenport,依据知识的特性指出,知识是一种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及经过文字化的资讯,而且还包括专家独特的见解,为新经验的评估、整合与资讯等提供架构。

由上述可知,知识是抽象的,是借由某种形式呈现以传达概念。例如:古代的结绳记事、白旗示降等,都是借由结绳、白旗等符号来传达概念。但是当人类活动越是频繁,则简单的符号就不足传达双方的意念。因此,有了文字、语言等符号兴起以作为沟通的工具。在沟通过程中还是需要经过思考,最后才能产生出知识。由此可知,知识就是经由前人的经验累积形成的。



几位学者对知识的定义:
Quinn(1996):知识是存在于专业人员身上的技能财产,可分为:实证知识、高级技能、系统认知、自我激励创造力等。
Harris(1996):知识是资讯、文化脉络及经验的组合。
Qunitas(1997):知识是企业无形资产。
Nonaka(1994):认为当讯息(message)被赋予意义后,就成为资讯(information),而资讯再经过整理后,才转化为知识(konwledge)。知识是人类理解与学习的结果。


其他的定义

知识是“与经验、上下文(Context)、解释和思考(reflection)结合在一起的信息。它是一种可以随时帮助人们决策与行动的高价值信息”—T. Davenport et al., 1998。

“显式的或者已编码的(codified)知识是指一种用正式、系统化的语言传输的知识;另一方面隐性知识拥有个人化的特征,这使得隐性知识很难被正规化和通讯。”—I. Nonaka, 1994

知识是结构化的经验、价值、相关信息和专家洞察力的融合,提供了评价和产生新的经验和信息的框架。

   

什么是学术?

“学”的意思: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3)
同本义 [study;learn]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刘开《问说》
(5)
模仿 [imitate;mimic]
(6)
讲述,说 [speak]

“术”的意思:
(形声。从行,术声。行,甲骨文中指道路。本义:城邑中的道路)
(3)
注:“大道也。”
泛指街道、道路 [street;road]
(6)
方法;策略 [method;tactics]
(8)
特指君主控制和使用臣下的策略、手段 [tactics]
权术;计谋 [political trickery]
(10)
又如:术数(方法和谋略);术计(权术计谋);术略(韬略;谋略);术谋(讲求权术谋略)
(11)
技艺;业术 [art;skill;techinque]
(12)
又如:营造术;雕刻术;术道(才艺之道);航海术
(13)
法,法律 [law]
(14)
学说 [theory]


中国民间(清华非官方人员等)的解释:

   在学界以外的人看来,学术深不可测,不大敢碰。其实,所谓学术,不过是较为系统、较专门的学问而已。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个再聪明的人要涉猎所有领域是不可能的,让“术业有专攻”的人来介绍一下他的专攻,使学者们或者学子们及时学习到各种知识,岂不快哉!

------------------------------------------
   学术应该分为两个不同的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学”,第二个层面是“术”。“学”的层面是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术”的层面是要解决“怎么样?”“怎么做?”的问题。知识的核心部分是“学”的问题,外围部分是“术”的问题。如果把知识或文化分为“意”、“象”、“言”三个部分,“意”是“学”的层面,是知识的本体,它是学者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是对知识的本质的思考和理解。在这一方面的突破意味着知识的观念更新,是科学思维方式的演进,是知识核心的突变。很少有学者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

要有突破,就是知识的进步,它会推进人类知识或科学的发展;

“象”和“言”属于“术”的层面,它是“意”的表达和言说,是属于解释层面的东西,大部分学着做的是这一方面的工作,是对“意”的解释。因此,我们看到,有的学者写了大量的书,可以说是学富五车,但由于是在 “术”的层面做文章,因此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是学术道路上的过客,没有成为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反之,有的学者一生只发表了几篇文章,他则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这是因为它是在“学”的层面上做文章,在人类学术史上有重大的突破。

原创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一生只做“学”的层面上的问题,一旦有突破,它就会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但是这样的学者,一生最辛苦的,他们的思想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学术权威的认可,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又是很长,要等到他死后才能得到认可,有的学者生时没有成名,而在死后,在名声大振,成为一道亮丽的彩虹。因此,推进人类学术发展的是这样的学者,而不是那些旨在“术”的层面上做文章的学者。

----------------------------
百度和维基不知道谁抄谁的 :D  (完全重复的我已经把维基的剔除了,重要的保留了。)

百度的解释

学术
学术,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这个词对应的英文Academia更常见的意义是指进行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科学与文化群体,在作这个意义用时对应于中文的学术界或学府。Academia这个词来自于地名(Akademeia)。这个地方位于古代雅典的外围。那里的体育馆曾由于被柏拉图改为学习中心而闻名。

延伸开来,Academia这个词也可以用来指“知识的累积”,在这个意义上通常译为学术。学术的发展和传播跨越了好几个时代。在17世纪,英国及法国的宗教学者常用学院(或学园)来表示高等教育机构。英语称呼为academy而法语称呼为academe及academie。

学者,指在大学或高等学府中以研究为职业的人员,常常也是教师。学者通常都拥有高等学位。在美国,学者跟教授几乎是同义词。在英国,根据不同的学术级别分为院士、讲师、高级讲师或助理教授及教授。学者一词在英文中可对应于academic或scholar,这两者在英文中的意义稍有不同。后者也指在大学大量出现以前以研究为职业的人。学者一般不包括管理人员。

某些社会学家把学府划分成四种基本的历史类别:古代学府、早期学府、学术学会及现代大学。学府的模式最少有两种:自古代发展而成的欧洲模式,以及由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十八世纪中期、汤玛斯·杰弗逊在十九世纪早期开创的美国模式。

一、结构

学术常以学科和领域来划分。这是源自于中世纪欧洲的第一所大学内的学者思想模型所定下来的三学四科。

随著时日变迁,人类不断修订及开创学科和领域。自启蒙时代,学术领域变得越来越专门,研究的范围划分得越来越小。因此跨领域的研究常常得到今天学术界的奖项。这也使实际行政及资助上制造困难。事实上,过往很多跨领域的研究后来变成了今天的专门领域,譬如认知科学。简而言之,这就是学术内部分化的历史进程。

很多学术机构在行政结构上反映了学科的划分,例如不同领域的课程或学部或学院。纵然有些重叠的部分(学院成员、研究及行政人员),通常每一个学院都拥有各自的的行政及财政拨款。再者,学术机构一般都有整体的行政结构,没有单一学院、学科及领域所能够控制。学术自主是学术事业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证学术界相对地免受政治和财政压力。

1、资格和学位

学位是授予那些完成主要学术课程及资格。按典型的顺序,学生完成了学士学位,接著完成硕士学位,最后才完成博士学位。这最近才在欧洲被规范为波隆纳过程的一部分。虽然在某些专业及创意领域中只有一个硕士学位的老师及学者是十分常见,但在很多其他的领域中拥有博士学位及其他终极的学位的研究员及教授才是比较常见的。

2、学术会议

在跟学术出版有密切关系的学术会议及讲座中,领域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常常被邀请向更广大观众阐述他们在著作或论文中的想法。这些文章的作者籍著这些机会来进一步解释著作中不够清晰的地方。在学术会议中,学者能够得到更快的回应及评论。由于事前已经派发有关论文,出席会议的能够有足够时间阅读论文并准备一些尖锐的问题。

3、冲突目标

在学术界之内,不同的小组都有不同甚至互相冲突的目标。在当代学院,这些冲突都是十分普遍。

①实用与理论

学术界常常被“实践”所诬蔑,譬如在日常生活中,就业中和商业上。学术界的评论家却说,学术理论被绝缘从现实世界,因而不必须考虑到行动真正的作用、结果和风险。这个绝缘的情况被称呼为“象牙塔”。这经常常导致学院派和实用派之间在许多知识领域内产生紧张,特别是在学院派对实用者的行动有很重要的影响时候。 有时候,实用派对学院派的批评也被看作反智主义。从平衡的角度来看,即使学术界跟现实世界绝缘,那并不意味学术研究没有价值。实际上,许多学术发展最后变成丰硕的应用果实。可是,如果学者考虑学术的偏狭性,这也许增加他们研究的价值及冲击。

②学校所在城镇与在校师生

大学经常坐落于市镇外围。在某些情况,这导致当地居民及大学成员在政治、经济及其他领域上产生不安。美国东北地区某些居民曾尝试阻止学生注册为当地居民而不在他们的父母的住所鼓励他们投缺席选票,只是为了保留对当地地方政治的控制。电影Breaking Away把这个冲突搬上萤幕。

③商业与学者资助

商业所资助的研究的目的常常则重于追求利润。这与追求知识有点冲突。

----------------------------------

维基的解释

学术,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这个词对应的英文Academia更常见的意义是指进行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科学与文化群体,在作这个意义用时对应于中文的学术界或学府。Academia这个词来自于地名(Akademeia)。这个地方位于古代雅典的外围。那里的体育馆曾由于被柏拉图改为学习中心而闻名。

延伸开来,Academia这个词也可以用来指“知识的累积”,在这个意义上通常译为学术。学术的发展和传播跨越了好几个时代。在17世纪,英国及法国的宗教学者常用学院(或学园)来表示高等教育机构。英语称呼为academy而法语称呼为academe及academie。

冲突目标

在学术界之内,不同的小组都有不同甚至互相冲突的目标。在当代学院,这些冲突都是十分普遍。

实用与理论

学术界常常被"实践"所诬蔑,譬如在日常生活中,就业中和商业上。学术界的评论家却说,学术理论被绝缘从现实世界,因而不必须考虑到行动真正的作用、结果和风险。这个绝缘的情况被称呼为‘象牙塔’。这经常常导致学院派和实用派之间在许多知识领域内产生紧张,特别是在学院派对实用者的行动有很重要的影响时候。 有时候,实用派对学院派的批评也被看作反智主义。从平衡的角度来看,既使学术界跟现实世界绝缘,那并不意味学术研究没有价值。 实际上,许多学术发展最后变成丰硕的应用果实。可是,如果学者考虑学术的偏狭性,这也许增加他们研究的价值及冲击。

======================

头都晕了,明天以后有时间再研究,大家有心得的跟贴啊,看看几句话能不能表达清楚!没心得的也欢迎灌水!:D
能不能长话短说阿:D
楼主发错地方了
原帖由 happywar 于 2007-9-14 00:52 发表
能不能长话短说阿:D

還在想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