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第78次整机热试车圆满成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0:26:43
好,好消息
六院这次要发财了。
是要用在长征5上吗?
都什么年代了还搞液氧/煤油发动机
原帖由 freder 于 2007-9-14 15:23 发表
都什么年代了还搞液氧/煤油发动机


嘿嘿嘿嘿,大推力煤油发动机很经济的。对燃料储存条件要求低很多,维护保障起来简单的多。

貌似各国新的大推力火箭都采用煤油液氧发动机的。
原帖由 hrht956 于 2007-9-14 19:00 发表
日本掉下來還沒搞出人命,他們也記取教訓,同胞整天拿別人過去的失敗取笑,對自己的過去大概淡忘了..:D

==================================================================
在航空航天等高风险领域,任何国家的失败我们都不应耻笑的,都应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
对于某些网友对日本的取笑,这种心理应该可以理解的,因为历史!!!
但这并不足取,也并不代表所有中国人的态度。
探月、空间站用得着啊。

感觉中国步伐走得非常稳,非常好!:victory:
液氢液氧发动机还继续开发吗?
可喜可贺
新火箭的心脏
DF-31还不是用固体燃料推进剂,卫星不像导弹就没必要那么奢侈了。
:L 120吨,总觉得推力还是太小!:lol
原帖由 fleetc 于 2007-10-2 09:27 发表
:L 120吨,总觉得推力还是太小!:lol


还有大推力的...不过很慢.毕竟没那么强需求
CZ-5之后更大运载能力的火箭除了载人登月的需求,几乎没有其他用途
原帖由 panyihao 于 2007-10-2 02:05 发表
DF-31还不是用固体燃料推进剂,卫星不像导弹就没必要那么奢侈了。


其实固体也不贵,国外运载火箭大量采用作为助推器。固体的结构很简单。
原帖由 酒后胡言 于 2007-9-24 21:48 发表
液氢液氧发动机还继续开发吗?

当然啊,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是未来长5 5米架构火箭的蕊级,120吨液氧煤油相反是助推,没有蕊级只有助推有什么用啊!
好事,长5要加油!  文昌要快建.
内部人士来了啊。
原帖由 shh 于 2007-10-2 13:10 发表


其实固体也不贵,国外运载火箭大量采用作为助推器。固体的结构很简单。

听说固体的控制比液体的要麻烦,是不是这么回事,请给科普一下.
原帖由 超大老狼 于 2007-10-10 03:07 发表

听说固体的控制比液体的要麻烦,是不是这么回事,请给科普一下.

固体什么都烦,就发射准备简单,所以导弹为了追求反应时间才大部分固体化。
主要是控制燃烧比较困难,但是结构简单多了。
好象还没有能够实现熄火后二次点火的固体发动机吧。
50吨推力做芯级?太小了吧?5。5米火箭是什么东西?:D
芯有200吨,加上480吨的助推。酷比了。
原帖由 moze002 于 2007-10-10 12:53 发表
芯有200吨,加上480吨的助推。酷比了。

不对,芯级是2台YF77液氢液氧,2*50=100吨,助推器有2种2。25米的是1台YF100液氧煤油高压补燃,3。25米的是2台YF100。
如果是打14吨的GTO最大型就是2台YF77 100吨,4个3。35米助推8*120=960吨,合计1060吨。最大型的重量就有800吨以上,你才580吨推力不够用。说到这不得不佩服一下小日本,它们倒是做出了推力100吨以上的液氢液氧用于H2A。
原帖由 G6-52L 于 2007-10-10 12:49 发表
50吨推力做芯级?太小了吧?5。5米火箭是什么东西?:D

不是5。5米,是长征5号,5米直径的芯级,我打字省略了,搞得兄弟看错,不好意思。:$
原帖由 freder 于 2007-9-14 15:23 发表
都什么年代了还搞液氧/煤油发动机

你这个说法很有问题啊,我们现在的YF-100是高压补燃的,目前只有俄国和我们做出来了,美国还购买了俄国的RD180用于它的宇宙神5呢,你是想说美国最落后?
衡量火箭发动机的指标主要是比冲和经济性,我国目前长征火箭上用的是肼发动机(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比冲约为250秒,而且肼有剧毒。液氢液氧比冲最高现在达到了460秒,但经济性最差也就是最贵,而且因为都是超低温所以要求很高,氢又容易挥发,如果在密封的环境中氢浓度达到一定值遇到点电火花什么的就会爆炸,安全性不好。而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比冲则适中(我国的YF100据说为370秒)完全没有以上两种发动机的缺点,尤其是经济性只有液氢液氧的1/100。看东西要通盘考虑,不要只盯着某一性能不放。
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比冲370应当达不到,我记得好象是290,比肼发动机略高些。
发射前累计试车要40000秒

美国F1试车累计230000多秒

老毛子的RD170累计试车100000多秒

看来在15年前上天,还要努力啊
原帖由 超大老狼 于 2007-10-10 03:07 发表

听说固体的控制比液体的要麻烦,是不是这么回事,请给科普一下.


1、固体的比冲不如液体

2、固体的一旦点着就关不了。
这个小运载的第一级就是长征五的2.25米模块

记者一日在珠海航展上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悉,按规划,中国小运载火箭预计在二○一○年完成研制,同时正积极开展空射小运载研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新型小运载火箭是一种用于发射小型航天器的三级结构型液体运载火箭,它以一百二十吨液氧煤油发动机以及十五吨液氧煤油发动机为主要动力。新型小运载火箭系统简单可靠,技术经济性好,发射准备周期短,运载费用低,可提供搭载、一箭一星和一星多星发射,能满足未来小卫星发射市场需求,应用前景良好。

相关新闻
“中国制造”成为本届珠海航展最大看点 (11.1) 珠海航展首日卖出三颗卫星三枚火箭(组图) (11.1) 第二批首架标准型欧洲战斗机开始进行总... (11.1) 中国航空发动机获3大跨越 空军部队率先... (11.1) 设计总师称L-15确有俄血统 飞行抬头困... (11.1)   未来五至十年,中国将发射小卫星五十多颗,国外今年至二○一五年约有两百到三百颗小卫星需要发射。按规划,中国预计在二○一○年研制完成小运载火箭后,以“经济、可靠、快速、灵活”见长的新型小运载火箭将成为小卫星发射任务主力军。

  该负责人称,与此同时,中国正积极开展空射小运载的研制工作,将利用载机把运载火箭携带至离地面一定高度的空中进行发射,运载火箭为十三吨级带翼三级固体火箭,采用腹挂式方案,力争“十一五”末期突破关键技术并实现空射运载火箭系统首次飞行。

  过去五年,中国连续成功发射“海洋一号”、“创新一号”及探测双星等高性能现代小卫星。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已具备CAST-968、CAST-2000、CAST-Mini三种小卫星、微小卫星系列平台的开发能力,具备二十四个月快速构建、研制小卫星能力。
看来许多人高中物理没有学好,或者是没有用好,对于长征五号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思想没有搞懂,所以才会说嫌咱们的液氢/液氧发动机推力太小,还要用煤油/液氧发动机,显得落后。
当然,应该承认我们的发动机推力不够大,但目前长征五号的组成上,正好把这两种发动机和模块化应用组成的非常好。这是由长征五号的工作方式决定的,长征五号的工作方式是:
采用一级半方式实现发射低轨道卫星,采用二级半发射同步卫星。所谓半级,就是捆绑的助推火箭。在具体工作时,同传统多级火箭不同的是,在传统火箭第一级脱离时,脱离的是助推火箭(当然时间点上不完全一致,是个时间范围),芯级火箭在脱离后,相当于传统多级火箭的第二级,可以把载荷运载到低轨道。如果需要发射同步卫星或者高轨道卫星,则还需要增加第二级,组成所谓二级半配置。
由于上面的工作方式,那么就应该用二级火箭的标准来要求芯级。考虑到速度越高,载荷越大消耗的能量越高,应该选择比冲的火箭更合适,更附和效费比(打个简单比方,你可以用飞机运载计算机CPU,绝对不会运送煤炭,因为煤炭的成本较低,运费比其价值还高,CPU的话,运费在其价值中占用要少很多)。所以,火箭的上面级,即第二级和第三级采用液氢/液氧更合适。由于长征五号的芯级要起到传统火箭第二级的作用,所以采用液氢液氧就是个合理的选择。
通常,传统火箭第二级开始点火时,火箭重量已经大大减轻,这时不再需要很大的推力,所以通常都是百吨级别的,长征五号芯级本身要起到传统火箭第二级的作用,虽然我们研制的50吨虽然小,但还是满足了我们的要求。另外选择50吨的原因还有符合我们的能力发展,其中还有一个考虑就是50吨发动机还可以用于长征五号的上面级,具有减少研发成本,压缩发动机型号的好处。这就是为什么长征五号芯级使用了推力不大的火箭发动机的原因。
其实,俄罗斯的能源号芯级,美国的航天飞机上的发动机,都采用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在地面起飞时,而且发动机推力占总推力的比例也不大,关键的原因是他们的芯级或者使用液氢/液氧的部分,是要在高空使用,一直用到低轨道上去。
说完芯级,再说说助推器。在助推器的使用上,就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原有火箭推力不够,运载能力低,通过增加助推器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我们的长征2号捆绑火箭就是这个思路。不用助推器,火箭也能发射,运载能力降低。另外一种思路是将助推器当作传统多级火箭的第一级来使用,做到压缩火箭级数,并且通过调整助推器的数量,灵活调整推力,并且实现模块化。这样的火箭,由于芯级火箭推力不够,被当作传统火箭第二级来使用,所以没有助推器,就无法使用。长征五号的设计就是采用第二种思路,所以要求助推器的推力要大。
当明白助推器的要求后,那么怎么达到大推力,而且成本低廉,这就是助推器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由于助推器相当于传统火箭第一级来使用,大家可以设想采用液氢/液氧达到大推力和运营成本,所以这种情况下,液氢/液氧作为助推器是非常不划算的。比较划算的做法是采用煤油/液氧或者固体火箭。这就是目前美国航天飞机、俄罗斯能源号、欧洲阿丽亚娜五号和长征五号对助推器的选择。
由于我们没有大推力的固体火箭,所以选择采用煤油/液氧发动机作为助推器,是非常合适的,效费比不错。通过捆绑不同直径的火箭,装备不同的发动机数量,实现灵活的推力调整,从而用两种发动机,三个直径模块,实现了运载能力从1-25吨的灵活应用。
反观日本的H2和H2A火箭,一开始就是想采用液氢/液氧实现大运载,主要研发突破放在了大推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的研发上,H2可以不需要助推器就可以把卫星送入轨道,捆绑固体火箭,只是为了提高载荷能力。如果把火箭的第一级当作运载重物的载重卡车,载重卡车上运载的奔驰轿车用来运载重要的客人(卫星)来做比方,H2的运载方式就是全部用奔驰来运载,其成本可想而知,怎么也不可能便宜。而且大推力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日本采用了复杂的高燃烧效率技术,但带来的是可靠性降低,在航天这个高风险的领域,并不合适。随后日本汲取了教训,简化了结构,发展出了H2A。但从设计思想来看,其本质上地面起飞许多推力还是依靠芯级火箭,而不象其他火箭通过助推器来实现,所以成本无论如何还是高的(要知道液氢比煤油贵,而且难伺候)。
当然日本人有日本人的想法,就通过研制大推力液氢/液氧发动机,今后能够用在航天飞机或者类似能源号这样的芯级上。但毕竟太超前了,不用现在大推力液氢/液氧发动机有点说不过去,用的话成本又太高,更改火箭设计,调整到现在流行的助推器推力大,采用低成本手段,芯级推力小,主要实现高空的使用方法,又不大可能。所以,日本目前火箭可以说走入了另外一个歧途。
所以,航天的火箭研发,在没有需求的时候,不要太超前。太超前投入大,而且使用费用高。随着需求的发展,逐步进行开发,是个很好的策略。当然,必要的前期预研也是必要的,但还是要以需求为主来进行。
当然,如果我们突破的大推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技术,譬如突破了200吨级别,然后煤油/液氧推力可以达到700吨到800吨级别,我们就能够造出使用两级半的载人登月火箭。即相当于能源号或者美国战神五号这样的火箭。

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走的太快会跌倒,在航天这个烧钱的行业和高风险行业,稳定还是很重要很重要的。
好消息!再接再厉!:D
原帖由 TSQ 于 2007-11-14 18:17 发表
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走的太快会跌倒,在航天这个烧钱的行业和高风险行业,稳定还是很重要很重要的。

在航空航天这样高风险的行业里,稳定确实很重要,巴西就是因为火箭连续发射失败停止发展火箭了.
快了。。。。。。。
学习                   。
31,32楼TSQ的分析非常到位, 我感到最高兴的就是在中国新的运载火箭系统里充分体现了两个字:  经济. 或者叫低成本. 在非常有限的经费限制下, 在目前中国在大推力火箭技术还不够成熟的条件下, 既有突破, 又要有继承, 长5的方案是真的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我们积累到一定的经验, 到200吨液氧煤油的级别的时候, 载人登月或上航天飞机都没有问题了.
]]
楼上的TSQ写的很好,受教了
50吨的的氢氧发动机实在太小,关键技术可以买到吗?
自己没办法解决变着发指也要买到啊?
时间不等人,希望航天人能加油快点送人登月
我估计长5完发射成功后,240吨或者更大的煤油液氧发动机就要研制了,这样可以在3.35米里面用一台240吨发动机代替2台120吨的。毕竟起飞的时候用10台发动机也太多了点。
根本不用研大推力火箭,,,你们想下,如果第一级捆绑八个助推器,,,那么就是有十六个一百二十吨级的火箭发动机,,,,哈哈,,到时起码可以把五十吨的物体送入低道,,,到时连发两箭就可以登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