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等着我 我一定会回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56:35
康斯坦丁-西蒙诺夫


如果你等着我 我一定会回来

  (If you wait for me, I will return;)

  但是 要真正地等着我 真真正正地

  (But wait for me truly, very truly.)

  等着我 直到秋雨绵绵 秋叶金黄 让人伤感

  (Wait for me when the yellow rain brings sadness,)

  等着我 直到雪花翻飞的那天

  (Wait for me when the snowflakes turn,)

  等着我 直到夏天主宰了一切

  (Wait for me when summer conquers all.)

  一直等到 过去都被遗忘 我们也不再是陌路人

  (Wait until the past is forgotten we no longer always be others;)

  一直等到 不再有书信来自异乡

  (Wait until from other lands no further news will come;)

  一直等到 那些曾和你一起等待的人 已不在人间

  (Wait until they shall rest, those who along with you have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有信念,才会有力量!)康斯坦丁-西蒙诺夫


如果你等着我 我一定会回来

  (If you wait for me, I will return;)

  但是 要真正地等着我 真真正正地

  (But wait for me truly, very truly.)

  等着我 直到秋雨绵绵 秋叶金黄 让人伤感

  (Wait for me when the yellow rain brings sadness,)

  等着我 直到雪花翻飞的那天

  (Wait for me when the snowflakes turn,)

  等着我 直到夏天主宰了一切

  (Wait for me when summer conquers all.)

  一直等到 过去都被遗忘 我们也不再是陌路人

  (Wait until the past is forgotten we no longer always be others;)

  一直等到 不再有书信来自异乡

  (Wait until from other lands no further news will come;)

  一直等到 那些曾和你一起等待的人 已不在人间

  (Wait until they shall rest, those who along with you have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有信念,才会有力量!)
:time: 好感人啊,有什么背景吗?
呼呼
   苏德之间的地面战争那才是战争
其他的都是过家家
原帖由 成都乱 于 2007-9-9 10:53 发表
:time: 好感人啊,有什么背景吗?

找了一下:

这是苏联作家康斯坦丁.西蒙诺夫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写下的不朽的诗篇.他当时就是一名战士.

  康斯坦丁.西蒙诺夫(1915-1979)是前苏联著名作家和诗人,《等着我》写于苏联卫国战争初期。1942年1月,许多文学家和音乐家准备撤往大后方,暂住莫斯科旅馆,西蒙诺夫把他的诗集送给了作曲家M.勃兰切尔,勃兰切尔为此诗感动,随后即谱了曲。

  当时苏联面临德国法西斯军队进攻,国家处在艰难之中,这首诗描写了战士的希望和妻子对丈夫忠贞不渝的爱和信念,一经发表争相传抄,给了战士以极大鼓舞,有的战士特意把此诗抄在信中寄给妻子。有位战士在战后写信给西蒙诺夫说:“您的诗,以及您在诗中所表达的对亲人深切的爱,支持我们度过战争岁月。”

  战后,西蒙诺夫以此诗为题,写了一出多幕话剧,导演戈尔恰可夫特意要求由勃兰切尔谱曲的《等着我》要保留在剧中。

  为了纪念这位诗人,在今天的圣彼得堡城北部,有一条街就命名为“西蒙诺夫街”。
更详细的资料::D

《等着我》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是深受红军战士喜爱的的一首诗,不仅被谱上曲子广为传唱,而且被搬上银幕。 电影海报如图:
  
  
  
  《等着我...》篇首题词“献给B.C.”,那么,“B.C.”是谁
  
  
  
  西蒙诺《等着我吧……》的创作本意 二战期间苏军战士皆能背诵的、许多人还记得的那首诗《等着我吧……》。那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红军战士到处传诵的诗篇,像歌曲《喀秋莎》一样,它也曾在我国传诵一时。在蓝英年新著《被现实撞碎的生命之舟》(花城版)中,作者对这一名篇的创作本意作了新的诠释---1941年希特勒背信弃义进攻苏联,斯大林仓促应战,接连失利,大片领土沦丧,一时人心惶惶。苏联领导人当务之急是稳定民心,鼓舞斗志。正在此时,西蒙诺夫的《等着我吧……》一诗在《真理报》上发表。
   《等着我吧……》一经发表,影响极大,任何形容词都显得苍白无力,只好套用词话里的一句话:“凡有红军战士处皆能诵‘等着我吧’”,就连歌曲《喀秋莎》和爱伦堡的政论都无法与之相比。诗中写道: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只是你要苦苦地等待,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勾起你的忧伤满怀,等到那酷暑难挨,等到别人不再把亲人盼望,往昔的一切,一古脑儿抛开。等到那遥远的他乡,不再有家书传来,等到一起等待的人心灰意懒--都已倦怠。……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死神一次次被我击败!……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从死神手中,是你把我拯救出来。我是怎样死里逃生的,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白---只因为同别人不一样,你善于苦苦地等待。”(苏杭译)
   前线的士兵和后方的妇女都把这首诗当成护身符放在贴心的口袋里。丈夫一想到忠贞的妻子倚门守待,从前线凯旋归来时迎接他的是爱妻的拥抱,便斗志倍增。妻子则相信自己的等待能使丈夫避开死神,平安归来,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一首短诗能产生如此巨大的社会功能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西蒙诺夫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他在一篇谈如何创作《等着我吧》的文章中写道:“当时我在西部战场,在行军的战车中、掩蔽所里写了许多诗,其中包括这首献给远方爱人的《等着我吧》……因为它表述了千千万万战士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亲人朋友在等待着他们,而他们又理当被等待。这种等待可以减轻战争对他们的重压,这种等待有时会挽救他们的生命……”他所说的是诗所产生的客观效果而不是触发他写这首诗的灵感。私下问他时,他回答道:“真不知道怎么会写出这首诗,是它自己冒出来的。”后来又补充一句:“爱情的指使吧。”
   最后这句话虽接近创作本意,但仍太笼统。西蒙诺夫不论公开还是私下都没说实话,因为实在说不出口:祈求妻子瓦利娅·谢罗娃等待着他,别把他忘掉,或者迫使自己相信妻子在家等待他,因为他已预感到她不会等待。西蒙诺夫的女儿玛莎·西蒙诺夫1993年在《星火画报》第六期所发表的《我记得……》一文中谈到父母时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他那样爱她,不能不写。而她却不会等待,尽管《等着我吧》仅为她一人而写。最后的诗句‘只因为同别人不一样,你善于苦苦地等待’成为对千百万妇女不容怀疑的肯定,但对作者却是自我肯定,他想相信,并以男人特有的固执迫使自己相信。”1995年8月30日玛莎答《青年报》记者问时又几乎一字不差地重复了上面这段话,可见她对自己的看法坚信不疑。为什么瓦利娅·谢罗娃同别人不一样,不善于苦苦等待呢?这得从她同西蒙诺夫的关系说起。要说清他们如何从相爱到破裂又得从瓦利娅·谢罗娃的身世说起。
   谢罗娃出身于戏剧世家,母亲波洛维茨卡娅是著名的话剧演员。谢罗娃17岁考入青年工人剧院附属的戏剧学校,毕业后留剧院当演员。1939年在影片《倔强的姑娘》中饰主角,一举成名。后又在《等待着我》、《俄罗斯问题》和《格林卡》等影片中饰女主角,成为四十年代苏联红极一时的女影星。她生得标致、丰满、性感,同美国影星梦露有相似之处。1938年同苏联歼击航空兵飞行员安纳托利·谢罗夫相遇。谢罗夫一见钟情,立即向她求婚。瓦利娅怕嫁给飞行员整天担惊受怕,犹豫不决。有一次她随剧院赴列宁格勒演出,谢罗夫到车站送行,恋恋不舍地望着瓦利娅。次日瓦利娅抵达列宁格勒,一出车厢便看见谢罗夫手捧鲜花站在车厢门口,瓦利娅惊讶万分,问他怎么会在这儿。谢罗夫告诉她送走她后直奔机场,一飞行员朋友把他带到列宁格勒。这一刹那瓦利娅便决定了自己的终身。婚后谢罗夫以志愿军身份参加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击落敌机6架,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39年谢罗夫在一次试飞中牺牲,瓦利娅痛不欲生。一个月后生下儿子。她自己说如果没有这孩子她决活不下去。为了纪念父亲,儿子也取名安纳托利。
   西蒙诺夫1940年在青年工人剧院舞台上初次见到瓦利娅的时候,正是她在痛苦中挣扎的时期。瓦利娅的美貌令西蒙诺夫神魂颠倒。于是瓦利娅便从舞台走入西蒙诺夫的生活中。西蒙诺夫从第一个剧本《一次爱情经历》直到五十年代中期的所有作品都是献给瓦利娅·谢罗娃的。西蒙诺夫和谢罗娃的婚姻在莫斯科传为美谈。西蒙诺夫对谢罗娃爱得如醉如狂,对小安纳托利也很好,孩子也很爱科斯佳(西蒙诺夫的昵称)叔叔。但谢罗娃眼里却不时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她曾对女友乌瓦罗娃说:“儿子越长越像父亲,一看见他我便想起安纳托利,回想起我们一起度过的无比美好的日子的每个细节,心便碎了。科斯佳是个好人,可我……”谢罗娃内心的波动,敏感的诗人是不会感觉不到的。
   卫国战争爆发后,西蒙诺夫同许多作家一样以《红星报》记者身份奔赴前线。他预感到谢罗娃对他的感情将会冷淡,以至变心。预感并未欺骗西蒙诺夫。 1943年谢罗娃随乐团赴布良斯克前线演出,同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相遇,有美男子之称的英俊统帅与绝代佳人双双堕入情网。谢罗娃心里又掀起久已平息的感情狂浪,谁料叱咤风云的元帅原是多情种子,两人爱得昏天黑地。但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像他们那样身份的人的爱情只能昙花一现。短暂而炽热的爱情不仅加深她同西蒙诺夫已有的裂痕,而且给予她本人致命的打击。她以酒麻痹内心的灼疼,逐渐成瘾,无法戒掉。罗科索夫斯基对谢罗娃也一往情深,战争结束后仍常到西蒙诺夫寓所前小立片刻,望一眼谢罗娃卧室的窗帷。多年后谢罗娃在青年工人剧院时期的老搭档帕维尔讲了一件他所目睹的事:有一次谢罗娃对他说,五点整,一秒不差,一辆政府要员的轿车准时开到她家门前,车里的人将在门前“立正”几分钟,并说他可能见过那个人。五点钟谢罗娃拉开窗帷,一辆吉姆车刚好开到。从车里走出一个人,帕维尔一眼便看到军服上的元帅肩章。1949年罗科索夫斯基被斯大林派往波兰任国防部长,吉姆车才不再出现。此后她同西蒙诺夫的关系并未好转,反而恶化。谢罗娃已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桃色事件时有发生。1950年谢罗娃生了个女儿,西蒙诺夫见到后意味深长地说:“头发是黑的,这么说是我的!”西蒙诺夫终于无法再忍受,由爱转恨,同她决裂。他们是1957年离婚的。除《等着我吧》一诗上留有瓦·谢两个字外,西蒙诺夫删掉作品中所有她的名字。这时西蒙诺夫跻身高位,担任作协副总书记,并多次荣获斯大林奖金,已是有影响的人物。他不希望谢罗娃的名字再出现在海报和银幕上,这些机构的领导对此心领神会。
   离婚后谢罗娃的日子很艰难。她离开列宁共青剧院,在小剧院也没待住,又转到莫斯科苏维埃剧院,仍没待住。影片当然没再拍。为同母亲争女儿玛莎的赡养权打了一年官司,母亲认为她是酒鬼无权抚养女儿,应由她抚养。谢罗娃虽最终胜诉,但精神已崩溃。她同儿子安纳托利一起酗酒,家里能变卖的东西都变卖了,惟一保存下来的是西蒙诺夫给她写的信。七十年代西蒙诺夫生病住院,玛莎来看他,西蒙诺夫叫她把他写给她母亲的信全部带来,他看过便还给她。玛莎送去后西蒙诺夫让她三天后来取。玛莎取信时发现父亲一下子仿佛老了十岁。西蒙诺夫说:“这些信仿佛昨天写的。凡是提到你的地方我都剪下来还你,其余的都要通通烧掉,不能落入他人手里。”
   现在,不少人还记得三十年代苏联著名女影星,如玛卡罗娃、拉德尼娜、奥尔洛娃,可有谁还记得四十年代令观众着迷的谢罗娃呢?她完全被人遗忘了。
   西蒙诺夫写这首诗的动机和它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之间的差异如此之大,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所罕见夫在
  
   谢罗娃的“情人”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是卫国战争中战功仅次于朱可夫元帅的红军将领,他是1941年胜利大阅兵的总指挥,曾担任苏联、波兰两国国防部长。斯大林评价朱可夫时说:比科涅夫强,可以和罗科索夫斯基一拼--可见罗科索夫斯基地位之高!并且,罗科索夫斯基还有一个美名:苏联红军中最“帅”的将帅。
西蒙诺夫生平:
   Константин Михайлович Симонов
  
   (191511.28彼得格勒~1979.8.28莫斯科)
   苏联俄罗斯作家,原名基里尔,继父是一名军官,儿时军人家庭的生活对他一生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西蒙诺夫毕业于技工学校,曾担任车工。1934年发表第一首诗作,1935-1938年就读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1939年任《红星报》军事记者,此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剧本《我城一少年》(1941)表达苏联人民对即将来临的战争的必胜信心。战争初期的抒情诗作充满激情,反映了爱情、友谊、思乡和与祖国的共同命运,如《等着我吧……》(1941)、《阿辽沙,你可记得斯摩棱斯克的大道……》(1941),在战士中广为流传。剧本《俄罗斯人》(1942)歌颂经受了战争考验的苏联人民的精神力量。长篇小说《日日夜夜》(1943~1944),描写苏联红军在保卫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英勇事迹。战争后期,随军经过东欧各国,直至柏林,写有特写和短篇故事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4卷,1942~1945)。战后到过美国。剧本《俄罗斯问题》(1946)揭露美国统治集团发动新战争的企图。还发表诗集《友与敌》(1948)。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 1949年10月访问中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9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描写从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在西部边境的溃败、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罗斯战役的胜利,具有广阔的历史画面和生动的战时生活的细节描写,三部曲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陆续发表了几部战时札记,最著名的有《洛巴金日记摘抄录》(1965)。30年代至50年代发表过几十篇文艺评论文章,主要评论同时代的作家及其创作。 西蒙诺夫曾任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52~1956)、苏共中央监察委员(1956~1961,1976~1977)。他先后获得斯大林奖金6次、列宁奖金1次、列宁勋章3枚,1974年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2.根据西蒙诺夫作品改编的5部电影:
  《等着我》 《日日夜夜》 《生者与死者》《洛帕京日记》《俄罗斯问题》
貌似还有一个更好的翻译版本。。。直等到大雪纷飞,直等到酷暑难挨,直等到愁煞人的秋雨勾起你忧伤满怀。。。
原帖由 gladiatorzk 于 2007-9-9 17:28 发表
貌似还有一个更好的翻译版本。。。直等到大雪纷飞,直等到酷暑难挨,直等到愁煞人的秋雨勾起你忧伤满怀。。。

是这首吧?:D

等着我吧

──献给B.C.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只是要你苦苦地等待,

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

勾起你的忧伤满怀,

等到那大雪纷飞,

等到那酷暑难捱

等到别人不再把亲人盼望,

往昔的一切,一古脑儿抛开。

等到那遥远的他乡

不再有家书传来,

等到一起等待的人

心灰意懒——都已倦怠。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不要祝福那些人平安:

他们口口声声地说——

算了吧,等下去也是枉然!

纵然爱子和慈母认为——

我已不在人间

纵然朋友们等得厌倦,

在炉火旁围坐,

啜饮苦酒,把亡魂追荐……

你可要等下去啊!

千万不要同他们一起,

忙着举起酒盏。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死神一次次被我挫败!

就让那不曾等待我的人

说我侥幸——感到意外!

那没有等下去的人不会理解——

亏了你的苦苦等待,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

从死神手中,是你把我拯救出来。

我是怎样在死里逃生的,

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白——

只因为你同别人不一样,

你善于苦苦地等待。

1941年
大家玩过《使命的召唤》这个游戏吗? 游戏里苏军战役斯大林格勒那关,是我所玩过游戏最震撼的!

我当时差点都哭了,一开始给我5发子弹,要从死去战友的身上捡子弹和枪械,只能向前冲(因为你的背后有自己人的督战队,如果后退或装死你会被自己人击毙)

那个场面震撼,自己的战友在敌人和自己督战队的射击下一排排倒下,一个刚和自己打过招呼的人瞬息间就不在了,你只有向前冲,一切听天由命,我当时差点哭了。战争真的太残酷了

建议大家玩玩《使命的召唤》这个游戏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

战斗还在残酷地进行。

我要勇敢地为他包扎伤口,

从那炮火中救他出来。
这是源于<决战中的较量>的情节,两个人一枝枪一人五发子弹?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缺的不是枪不是弹药而是缺人,当时给新兵用的是冲锋枪.
这首也不错
[wma]http://vod.chinaauto.net/vod/baihualin.wma[/wma]
原帖由 幻海魔刀 于 2007-9-9 20:24 发表
这是源于的情节,两个人一枝枪一人五发子弹?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缺的不是枪不是弹药而是缺人,当时给新兵用的是冲锋枪.

嘿嘿,当时那个情节看的我很诧异,怀疑导演是不是查二战资料时查成了一战, 沙俄的薄弱的工业确实使很多部队枪支弹药奇缺,但苏联不同,是个工业巨人,兵员也并非真的就可以挥霍。苏联有很多可批评的地方,但导演似乎找错了地方。
不过对督战队的冷酷表现一下还是应该的,在残酷的战争中这种冷酷是常态
《使命召唤:联合进攻》里面的苏军政委就不再督战了,总是冲在主角前面。不过主角的任务往往是掩护他。
原帖由 che 于 2007-9-9 21:21 发表
《使命召唤:联合进攻》里面的苏军政委就不再督战了,总是冲在主角前面。不过主角的任务往往是掩护他。


你也玩过呀:handshake
原帖由 白云居士 于 2007-9-9 21:15 发表

嘿嘿,当时那个情节看的我很诧异,怀疑导演是不是查二战资料时查成了一战, 沙俄的薄弱的工业确实使很多部队枪支弹药奇缺,但苏联不同,是个工业巨人,兵员也并非真的就可以挥霍。苏联有很多可批评的地方,但 ...

督战队当时确实是有的,因为苏军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了太多的兵力,大多只训练一两个月的新兵上战场前一个个都信念十足,可真见识了炮弹乱飞子弹乱扫的恐怖景象转眼间斗志就崩溃了导致大量部队未战先溃,所以督战队在这个时候成立,这也确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斯大林先发表对全国讲话告诉所有人别再拿地大物博来自我意淫了,谁敢后退对谁都不留情,斯大林格勒的督战队并不像电影里那么靠近前线,往往隔着几个街区来拦截逃兵,否则督战队如此靠近前线德军一炮打上来,督战的都炸死了谁再来挡逃兵?
原帖由 白云居士 于 2007-9-9 21:15 发表

嘿嘿,当时那个情节看的我很诧异,怀疑导演是不是查二战资料时查成了一战, 沙俄的薄弱的工业确实使很多部队枪支弹药奇缺,但苏联不同,是个工业巨人,兵员也并非真的就可以挥霍。苏联有很多可批评的地方,但 ...

还有我记得斯大林格勒战役时苏军从后方运来的援兵是在晚上渡河进入阵地的,电影里居然大白天的渡河,给德军战机当靶子打啊?
我的翻译:

予终归

汝思予兮
予终归
切切盼兮
切切盼
秋雨绵绵兮
秋叶黄
冬雨雪兮
雪花飞
复夏日兮
高阳耀
淙淙逝水兮
终归一
自异乡兮
无音信
盼无痕兮具浩渺
电脑老掉牙了,玩不了这些好家伙了,只能玩大鱼吃小鱼:')
居然还有两段啊?这翻译成诗经体裁难度太高了!:Q
原帖由 xcxy 于 2007-9-9 21:47 发表
我的翻译:

予终归

汝思予兮
予终归
切切盼兮
切切盼
秋雨绵绵兮
秋叶黄
冬雨雪兮
雪花飞
复夏日兮
高阳耀
淙淙逝水兮
终归一
自异乡兮
无音信
盼无痕兮具浩渺

好文采,P服P服:D
原帖由 梦回秦汉 于 2007-9-9 21:49 发表
电脑老掉牙了,玩不了这些好家伙了,只能玩大鱼吃小鱼:')


《使命的召唤1》也是一个很老的游戏

这个游戏里苏军任务苏大林格勒那关,比电影《兵临城下》还要震撼,因为你操作游戏身临其境的感受,是电影无法体现的
绞尽脑汁后我的翻译(三阕全篇):

予终归

汝思予兮
予终归
切切盼兮
切切盼
秋雨绵绵兮
秋叶黄
冬雨雪兮
雪花飞
复夏日兮
高阳耀
淙淙逝水兮
终归一
自异乡兮
无音信
盼无痕兮
具浩渺


汝盼予兮
予终归
恹恹绝望兮
非福祉
慈心绝望兮
子无思
围火塘兮
啜苦醪
荐亡魂兮
无复思
莫随渠众兮
独我思

汝候予兮
予终归
凶加予身兮
幸无碍
有匪思者兮
谓之意外
矢镞(炮火)遮天兮
匪汝莫之活予
予汝二人兮
心知晓
汝不人同兮
唯独我思
写的真好!
原帖由 xcxy 于 2007-9-9 22:53 发表
绞尽脑汁后我的翻译(三阕全篇):

予终归

汝思予兮
予终归
切切盼兮
切切盼
秋雨绵绵兮
秋叶黄
冬雨雪兮
雪花飞
复夏日兮
高阳耀
淙淙逝水兮
终归一
自异乡兮
无音信
盼无痕兮
具浩渺

...

大才子啊:victory:
又多认识了个西蒙诺夫。
:victory: :victory:
:handshake
:D :D :P ;P :D
写的真好!
原来我改得诗给人挖坟了。:D
真感人啊,老毛子的文学透着一股子血性和率真,非常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