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东风民用版捍马的详细配置图片,大家给定个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16:47
]]
“相信很多发烧友,会买这个初级的纪念版”——中国脑瘫的人很多吗?
原帖由 cp251 于 2007-9-5 12:07 发表
“相信很多发烧友,会买这个初级的纪念版”——中国脑瘫的人很多吗?



兄弟你还没到那个层次.........:L
7.JPG8.JPG
]]
超过30万,就情愿买原装的。
这车看着恶心,我还是心仪北京勇士,期待08年的勇士民用版!◎

东风旱马买7 8十W  相信买它的都是冤大头 啦
悍马的“动脉”——通用汽车公司的4L80E自动变速器,与6.5L大功率增压柴油机相匹配,被广泛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好,最耐用的4挡自动变速器。它不但使悍马容易驾驶,而且能通过平顺的动力传递提高车子的越野机动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它还能适应并迎合你的驾驶方式。
原帖由 永远的麦子 于 2007-9-5 12:13 发表



兄弟你还没到那个层次.........:L


确实,还真没傻到那个层次……;P
在原装H2的120W左右的价格基础上,本人认为该车在70-90W比较合适(大家不要喊贵,6.5的增压柴油机,防普通手雷的底盘,以及一些只能在军版上见到的装备,这个价格也是合理的,尤其是车身上的柳丁,味道实在足!美国底盘,军用轮胎增压系统!)
=======================================================================
有哪个“发烧”的花七十万到九十万买这车的?
不少玩越野的连陆地巡洋舰都买不起,很多是买二手车来改装的,谁要买那东西?
PS:多年之前,“嫖客”君威2.0都要卖二十多万的年代,这个土鳖版“寒马”就开价六十万..................
嘿嘿~~~80万的价格我看不如再多40万买老美原装的悍马!;P
80W? 打个对折一年没准能卖个千八百辆:D

另外民用版的底盘也能防雷吗?不会吧?美国的原装的民用版H1就已经为了减重,将弓型防雷打架做了轻量化改造,中国的民版会用军标?
定价88万,不过中国的国情是越贵越好卖
哎  我还是买2020吧
把这车和民用普通SUV比较的,就是没理解发烧的含义!  你130W买部陆虎,那不过是部SUV,世界上大把人在用,可买这车不一样,一来有纪念意义,二来刚刚出民用型,基本就是简装军版.......

很多人不理解真正有钱的SUV迷和军迷的心态,他们买了不是来开的,是用来纪念保存吹牛的....:D :D
很多人脑子没有烧坏,所以H2/H3才有市场。
天价
估计定价在30万左右市场还可以,高了就难说了
原帖由 luther 于 2007-9-5 21:10 发表
估计定价在30万左右市场还可以,高了就难说了



很尴尬...普通用户因为是国产的原因需要便宜,但30W估计成本的一半都达不到,光6.5的增压发动机,变速器,底盘悬挂,大家自己算下帐.......

东风这个产品只能成为少数发烧友的玩具,我已经讲过,大批量产是适应不了市场的.................
悍马是美国经济的特有产物,按照定位来说,就是相当于原来PLA用的北京JEEP!
按照币值换算过来,卖个7,8十万也是正常!
悍马越野性比起陆虎卫士,奔驰G,牧马人如何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所以越野发烧友去购买悍马的不会多,是军事发烧友可能就很多了(如果都是有钱的话),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先去买卫士和G
记得在那个丰田陆巡的帖子里,我跟贴说陆巡是最好的越野车,有个人讥笑我说似乎我不知道有种车叫悍马H2,当时我看了不禁苦笑一下,不得不佩服美国人打造品牌的能力的确很强。但是品牌效应不能取代事实,很多人以为悍马是军车演化而来的,越野性能一定超一流,其实非也!

悍马的第一个版本H1,是军车的翻版,公路性能奇差无比,加速性,制动性,最高速度几乎就是北京130那个水平,马力也太小了,速度上不去。(相反它的扭矩很大,可惜公路上无用武之地)。这种以通过性和巡航能力为设计目标,而且维护不计成本的军车根本不适合民用市场。把它和民用车一起比较,对悍马H1也不公平。

我们现在只说民用版本的H2。其实H2是卡车底盘做的,看好了,没错,就是雪佛兰卡车底盘。所以外形高大威猛,但车重难免大大超标。悍马H2是以公路性能为主的,越野性并不强,只有中、后差速器锁,越野性能也就是和霸道之类的一个级别。这款车的定位并非越野,而是和哈雷摩托一样的公路巡航酷车,最大的卖点就是外形有一种美国味的“酷”。而且对燃油品质要求很高。

真正的硬派越野车,是丰田陆地巡洋舰、奔驰G、陆虎卫士、吉普牧马人。梯形大梁结构,前后硬轴非独立悬挂,前、中、后三差速器锁是硬派越野车的不二选择。再加上皮实可*的发动机,才能让驾车人在茫茫四野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信心。

奔驰G和陆虎卫士,还有吉普牧马人,都是以军用吉普车为基础研制的,最初的用户也是军方。其中奔驰G是奔驰公司为伊朗军方研制的,因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故而转向民用市场。他们价格都比较高,而且车内空间非常小,适合短途越野而不适合带着辎重长途跋涉。前后硬轴的悬挂使得乘坐极其不舒服。一般只有西欧的军方和农民使用奔驰G和陆虎,美国农民用牧马人。在中国及世界其他地方非常稀少。而且这些车的造型过于朴素,中国识货的人更少,想买大奔摆阔的更不会选择这类车。对于跋涉距离不是很远的野外工作人员,这三种车是非常好的选择,可惜太贵了!

世界上名气最大,口碑最佳的越野车无疑是丰田陆地巡洋舰,几乎是所有探险工作者的标准装备。他的前身也是50年代丰田为日本自卫队生产的吉普车。这车要性能有性能,要空间有空间,还特别皮实耐用。丰田陆地巡洋舰中越野性能最High的是前后硬轴柴油发动机的LC105和LC70系列,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前独立后硬轴悬挂的LC100系列,装的是汽油机,加了70#劣质油照样开得乎乎的。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无论是走进非洲,还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还有西藏高原影片的拍摄。节目组车队用车的选择只有一种可能:陆地巡洋舰。再看看他们的世界同行,也别无选择。

我记得有本汽车杂志上一位读者写信给编辑,说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开一辆悍马H2去西藏。编辑的回复是:除非你是去自杀,否则请把车换成陆地巡洋舰。原因就是:悍马越野性能不强,车辆超重不适合西藏的公路,沿途几乎没有配件和适合的汽油供应,而这些对陆巡都不成问题。
现在我对越野车和SUV分一下类:

硬派越野车:奔驰G、陆虎卫士、吉普牧马人,陆巡LC70/105。除了陆巡之外,下一代坚持硬派传统的只有孤单的牧马人了,奔驰G和陆虎都向公路方向发展了。

越野工作车:丰田陆地巡洋舰LC80/LC100、日产奇骏、途乐、老三菱帕杰罗、老陆虎揽胜、老陆虎发现。其中丰田陆巡的越野能力最为出众,其余的要差一些。除了陆地巡洋舰,其余的车都越来越向公路SUV方向退化了。梯形大梁都变成了承载式车身,前后悬挂也都变成了独立式。这些车的前辈是越野车,现在和今后,其实应该算在公路SUV里面了。退化之后的这几种车适合主要用于公路,偶尔去越野的人。

公路SUV(样子像越野车而已):切诺基、悍马H2、丰田霸道、日产帕拉丁、保时捷卡宴、大众途瑞、奥迪 Allroad、帕杰罗速跑、宝马X5、凌志RX330、卡迪拉克SRX。后面四个成员几乎没任何越野能力,最好不要去冒险。

CUV(就是轿车底盘发展来的运动车):速霸路森林人、本田CR-V,三菱欧蓝德。这些车只是通过能力比轿车强些,更没越野能力了,稍微好点的是速霸路森林人,依*低重心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和AWD全时四驱,越野性能不可小觑。

样子像SUV的箱式皮卡:中国特产车。前独立悬挂,后钢板弹簧硬轴悬挂,其实都是皮卡货车底盘焊个车厢,2.2的老丰田491发动机更谈不上越野。

感谢丰田,感谢Jeep,让我们这些内心渴望自然的人们还有最忠实的坐驾可以选择。不知道这种选择还能延续多久
========================================================================
来自:http://www.xiye4wd.com/bbs/index.asp
要是我开价的话,30.8吧!华辰BMW320i的价.;P
原帖由 hxy138576 于 2007-9-5 22:04 发表
花个近百万买辆做工粗糙的油老虎~~~~估计这样的人实在不多

你楼上那个就是
俺喜欢悍马,不过真买的话俺会选陆虎
如果要我选,0.5吨车会选卫士,1.5吨车就选优尼莫克!
真正的悍马军版设计目的是跟随坦克作战。基本坦克能通过得地方,悍马也要能通过。
军用的和民用的是永远不能通用的。
说到越野能力,还是军用的悍马最强。
]]
还H1,H1是简装民用版!和军版比起来就是底盘简化,使得在越野时受撞击能力难说!
我只能说,对这条疯狗,没办法了。你打狂犬病疫苗没?
原帖由 leonardo 于 2007-9-5 23:14 发表
真正的悍马军版设计目的是跟随坦克作战。基本坦克能通过得地方,悍马也要能通过。
军用的和民用的是永远不能通用的。
说到越野能力,还是军用的悍马最强。

也不能这样说,如果看过那些发烧友最BT的那些越野障碍挑战赛。光凭悍马那2吨的自重是怎么也不可能参赛的!倒是用来去比较恶劣路况的地区才比较合适。玩场地赛?真的门都没有。:D
扬名海湾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那场海湾战争,留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沙漠风暴”行动中,以美国为主的联军以绝对制空权对伊拉克的精确打击。而在随后的“沙漠军刀”行动中,联军地面武装力量由南向北一路推进。搭载“陶”式反坦克导弹和小口径机关炮的“悍马”越野车,在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一马当先,把伊拉克共和国卫队著名的“麦地那”装甲师打得落花流水。整个“沙漠军刀”行动只持续了100小时,“悍马”越野车以其彪悍的外形、充沛的动力、强大的火力成为这场战争中最耀眼的地面武器明星。

  1990年7月中旬,美军情报部门刺探到伊拉克部队开始大规模集结,并且有向南部伊科边境运动的迹象。随即美国五角大楼发布紧急命令,以空降82师为首的特战部队取消官兵休假进入紧急状态。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美国西部时间)8月7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宣布,从即日起美军发动代号为“沙漠盾牌”的军事行动,向波斯湾调集兵力。第二天,美军第82空降师率先抵达沙特阿拉伯。不仅如此,在这场行动中几乎所有以“悍马”和M151越野车(还没有完全淘汰)为主要装备的美军轻装部队和山地作战部队,其集结和部署的速度几乎是美军第一装甲师和第一机步师等这些重装部队的4倍以上。其高效战略机动性的秘密,就在于大量装备的“悍马”本身的特性。我们以美军快速兵力投放的主力机型之一——C一130H“大力神”战术运输机为例,其标准的货舱可以将3辆全副武装的“悍马”以及所属士兵,5个小时之内从中欧或者是印度洋上的军事基地运抵沙特。在运输M151A1越野车时,一架C一130H运输机勉强搭载4辆越野车以及所属士兵。然而“悍马”是标准的1.25吨级越野车,M151A1只是0.5吨级越野车而已。用一种不是很科学的量化比较法,可以说三辆“悍马”的战斗力是四辆M151A1越野车的200%以上。而对于重装部队的绝大多数装备而言,在当时除非动用美军装备较少的C一5“银河”重型战略运输机,否则“大红一师”和“马恩磐石”的兄弟们必须搭乘速度极慢的大型运输舰前往波斯湾。而事实证明了这一点,笨重的第一骑兵师几乎是“直到战争打响前20天,那些蠢材才从总统的家乡(得克萨斯州)赶到沙特完成部署”。

  如果说,以“悍马”为代表的轻型装备在战略机动性上表现超乎想象的话,那么其战术机动性和打击能力则是其在海湾战争中扬名的本钱。众所周知,轮式车辆在进行战术机动时,会面临诸多的问题。首先影响车辆通过能力的就是车辆对地面的压强,在这一点上履带式车辆凭借着宽大硕长的履带,MMP指数(车辆平均最大压力)远远低于轮式车辆。“悍马”采用了宽截面低压防弹轮胎和中央充放气系统,这样的配置一般出现在大型多轴轮式装甲车(比如闻名遐迩的“皮兰哈”轮式装甲输送车)上。采用了37×12.50 R16.5LT型宽截面低压防弹轮胎的“悍马”,在通过松软路面时其接地面积相对于老式车辆大大增加,对地面的压强随之减弱,通过能力骤然提升。而海湾战争地面推进的主战场是从沙特一科威特一伊拉克由南向北推进,其攻击路线上是平坦而松软的沙漠。加之“悍马”装备了中央充放气系统,在驶离硬质路面进入沙漠后,士兵可以在不停车的情况下快速自动降低车辆所有轮胎的气压,使其宽截面轮胎的按地面积进一步加大。有数据显示这时“悍马”的MMP指数只有272千帕,远远低于其他轮式军用车辆,和大多数履带式战车的MMP相近。也就是说,履带式车辆能通过的路面,对于“悍马”来说都是畅通无阻。如果你认为“悍马”越野车的“法宝”只此一件,那就大错特错了,能支撑其冲锋在前的“法宝”还有其优越的动力传动系统。“悍马”采用动力强劲的6.2升V型8缸柴油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10千瓦。在全副武装的状态(搭载4名士兵,战斗全重3574公斤)下,其单位功率高达31千瓦/吨左右。加之该车装备的是通用汽车公司3挡自动变速器和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即使是“医务站的那些女孩们”也能把“悍马”越野车开得飞快。

  真正让“悍马”越野车备受称赞的还是其独特的设计。为了使车辆更加坚固,该车摒弃了M15l的承载式车身设计,采用了矩形管状大梁结构的车架。车身除必要的少量钢质构件外,大面积的采用了铝合金、甚至是玻璃钢碳素纤维等轻质材料,以实现“最轻的车辆自重、最大的武器和战斗辎重搭载能力”。设计师们并没有“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悍马”继续采用了让M151声名狼藉的全独立悬挂系统,当然结构上早已上大相径庭。“悍马”采用更加稳妥的双A字支臂和大直径螺旋弹簧的结构,并且从整车结构上对车辆行驶稳定性进行加强。一方面,“悍马”采用了大型宽截面轮胎增大接地面积,加大了车辆对地面的附着能力,对车体结构进行了“扁”处理,采用了较大的轮距(轮距1.82米,M151的轮距为1.346),使车辆高速行驶转向或者紧急制动时机械力分布更加平衡。而且“悍马”采用了全时四驱,该车的前后车轴几乎完全一样,其差速器直接安装在车辆底盘的大梁上。这样即使出现三个车轮打滑,车辆凭借剩余的一个轮胎的扭矩输出,照样可以正常行驶。另一方面,该车的车底前部安装有粗壮的稳定杆,它与下控制臂和枢轴支架相连,稳定杆有效地减小了下部A字支臂振动对车辆平衡的影响。所以,即使美军士兵驾驶着“悍马”在倾斜的沙丘上“玩耍”,也不会出现车辆倾覆的情况。当然,为了防止车辆出现倾覆造成人员伤亡,设计师们在“悍马”上加装了高强度的铝合金防滚支架。存优去劣的独立悬挂让“悍马”的越野性能和行驶舒适度得以彰显,该车的离地间隙达到了410毫米(M151A1的离地间隙为240毫米),和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差不多。在中东广袤的沙漠上,寻常的沟沟坎坎和沙丘石砾并没有阻挡住“悍马”的脚步,反而成为其表演的舞台,当然配角就是倒霉的M151系列越野车。海湾战争结束后,在五角大楼向美国国会递交的报告中,那些技术官僚们声称“悍马”除了“座椅稍硬,不利于士兵长期驾驶巡逻”外几乎是无可指责。而可怜的M151系列车在得到“不堪大用”的评语后,在美军阵营中很快消失
浴火重生

  在海湾战争结束后,尽管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对“悍马”显示出足够的满意度,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性能,新的改进计划随即展开。针对海湾战争中单兵作战物资消耗日趋增长的态势,1992年初,AM通用汽车公司对“悍马”进行了第一轮大规模技术改进。首先,为了进一步增强“悍马”对复杂地形特别是障碍物的穿越能力,设计师们对该车的前后驱动桥进行了改进,并将前驱动桥的位置进一步提前,这样“悍马”的接近角从47度增加到63度。其次,针对士兵平均弹药消耗量大增、班组武器重型化现象,“悍马”的悬挂系统得到了加强,承重结构特别是大梁进行了重新设计,这样车辆的越野搭载能力提高了80%左右,达到了1996公斤,也就是说改进型“悍马”从一辆标准的1.25吨级越野车一跃成为了一辆标准的2吨级越野车。最后,针对海湾战争中美军地面武器超乎想象的燃料消耗,仅以减轻作战部队给后勤支援部队的压力,“悍马”采用了新型的6.5升柴油发动机和全新设计的4档自动变速器,其动力输出由110千瓦增加到120千瓦,但是车辆的平均燃料消耗却从18升/百公里降低到15升/百公里。在“悍马”标准的25加仑(美制加仑,大约折合94.6公升)燃油箱加注完满后,其最大公路行程达到640公里以上。这是“悍马”自1985年生产的M998之后的第二个基准车型,美国陆军称之为“重型悍马变型车”(Heavy HMMWV Variant),简称“HHV”,装备编号为M1097。

  HHV基型车交付美国陆军坦克汽车司令部和蓝绶带委员会试验评估,证明其发展基本符合在海湾战争中暴露问题的整改。HHV基型车研制成功之后,针对部队需要和战场的经验教训,通用汽车公司对“悍马”进行了进一步研发。对HHV基型车进一步的细节完善工作在1993年初展开,对动力系统进行了协调匹配改进,对发动机的涡轮增压进气系统和三元催化转化排气系统进行了优化。在同等情况下发动机能够得到更多的氧气,在发动机没有进行过多技术改造的情况下,输出功率提高到125千瓦。同时,该车的变速箱加装了电子智能控制系统,使车辆驾驶更为轻松,当然座椅系统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加强人性化要求。同时,对车辆的转向系统进行了细致的改进,包含转向轮的灵活程度控制、转向操纵结构的强化、转向信号的控制和消除等等。在HHV基准车型上改进和完善后的车辆被称为HMMWV A2车型(国内有些资料翻译为M998A2车型。殊不知M998只是悍马越野车的第一个基准车型的装备编号,而A2车型的基准车型是M1097,是悍马越野车的第二个基准车型)。

  就在HMMWV A2车型发展的同时,另一个编号为HMMWV A1车型的研制工作也随即展开。和前者不同的是,HMMWV A1车型并不是在HHV基型车的底盘上进行的改进,而是利用HHV基型车的部分技术对HMMWV早期车型的改进升级。包含改进车辆驾乘人员的座椅;加装了安全分离装置的停车制动杆;改进“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和火力突击车的武器支架;同时换装了HMMWV A2车型的后桥驱动装置,增加车辆在山地作战条件下的稳定性。针对车辆突击中砂砾和小型灌木容易使复合材料质地的发动机舱盖破损的情况,HMMWV A1车型的发动机舱盖换成了更坚固的冲压钢板组件。其识别方法,通常是在车型编号后加A1后缀,譬如美军第82空降师装备的M1044A1火力突击车和M1038A1人员输送车都是HMMWV Al车型。这里存在一个例外的情况,就是M1097A1武器搭载车,这个车型属于在HHV基准车型的小幅度完善型,其车辆基本性能更接近于HMMWV A2车型,但是在细节上采用的是HMMWV AI车型的规格,其在美军装备序列中划归HMMWV A1车型。也许有读者存在疑惑,既然HMMwV A2车型的技术要比HMMWV A1车型“先进”得多,为什么还要发展HMMWV A1车型呢?众所周知,和美国陆军绝大部分重装部队对“悍马”搭载能力的提升要求不同,诸如海军陆战队和空降部队等一些特战部队,他们的兵力投放往往依赖空中平台,HMMWVA2车型虽然搭载能力比HMMWV A1车型高接近80%左右,但是其装备重量达到2.676吨,战斗全重则达到了4.672吨。基础作战平台装备重量过大对诸多在集结、部署时间要求比较高的特战部队来说,意味着整个作战保障系统也要随之变化。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些美军特战部队往往会采购一些诸如奔驰G 270CDI和路虎“卫士”110等0.5吨级越野车作为“悍马”的补充车型,却较少在美军行列里看到诸如乌尼莫克和平茨高尔这类3~5吨级高机动越野车。不是后面这丽种车型的性能不够好,而是他们实在太重了。

  1993年初,美国著名的军械公司奥盖拉·豪斯-埃斯哈德特公司接到五角大楼的订单,授权其在HHV基准车型的底盘上进行装甲改造。按照美国陆军坦克汽车司令部的车辆防护要求,该公司对“悍马”进行了轮舱防雷处理和车身防弹处理。改装后的装甲“悍马”编号为XMl109UV—HHV,该车的防护水准达到了北约II级装甲车辆标准。然而,糟糕的是在加装了将近1.5吨的装甲后,XMl 109UV—HHV车型的有效武器搭载能力由HHV基准车型的1.996吨,下降到只有590公斤,变成了一辆彻头彻尾的0.5吨级车辆。这对于美国陆军来说,是不可能接受的。HHV基准车型的装甲化改造,在完成了数量样车后计划终止。
终极“悍马”

  “索马里事件”之后,世界轻型军用车辆装甲化已是大势所趋。面对北约盟友的士兵可以躲在“美洲狮”、“小猎犬”(这两种车型均采用依维柯M40.12W底盘改装)等装甲车中巡逻,而美军士兵却只能提心吊胆地驾驶着没有任何防护的“悍马”执行任务。1994年底,美国陆军坦克汽车司令部与通用汽车公司签订了新型“悍马”越野车的研制合同。考虑到新的车型主要用于改装各种类型的装甲作战平台,作战区域由野战条件变成了有一定基础设施建设的城镇。在研制合同中,美国陆军明确提出可以适当降低“悍马”的机动能力,在不低于世界同类车辆水准的情况下,提高车辆武器搭载冗余,以便能适应加装沉重的装甲。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悍马”原有的高机动性,通用汽车公司研制出新型V8柴油发动机,该发动机和HHV车型所搭载的发动机相比,换装了更高效的涡轮增压系统和燃油高压喷射系统。在发动机气缸容积同为6.5升的情况下,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由125千瓦提高到145千瓦,与发动机相匹配的变速箱则为更加先进的4L80E型智能伺服电控变速箱。通用汽车公司针对未来“悍马”大负荷的要求,对车辆的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甚至车架都进行了加固处理,其技术水准完全按照中型卡车的要求。改装后的“悍马”被称为HMMWV ECV(The Expanded Ca—pacity Vehicle),简称ECV车型,其装备编号为M1113。ECV车型的装备重量达到了2.858吨,比M998重了将近600公斤,但是其搭载能力也提高了11O%左右,由1134公斤提升到2359公斤,由一个标准的1.25吨级车辆变成了一个标准的2.5吨级车辆。因此,也有人把ECV车型称为“终极悍马”。当然,搭载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是要付出代价的,ECV车型的接近角和离去角分别为46度和33度,其爬坡能力大幅度下降,纵向爬坡和横向爬坡均为40%,就这两方面而言,“悍马”ECV已经变成了一辆很平庸的越野车。车底离地间隙也由0.41米下降到了0-38米。在保持了113公里的最高时速的同时,由于装备重量的大幅度提升,在5216公斤的满载状态下,即便是采用了最新型的低油耗发动机,其最大公路行程(25加仑标准油箱)降低了40%以上,只有380公里。据有关资料显示,满载的ECV车型在越野条件下,最大行程不超过300公里,和“油老虎”M1主战坦克成了名副其实的难兄难弟。

  在ECV车型研制成功后,美国奥盖拉·豪斯·埃斯哈德特军械公司立即展开了新型“悍马”装甲改造。其中按照美国陆军战术要求改装出来的车型,装备编号为M1114;按照美国空军特战部队战术要求改装出来的车型,装备编号为M1116。这两款车都是充分利用ECV车型可观的搭载冗余,对车身采用防弹钢板冲压,其最薄弱的发动机舱进气格栅和散热格栅也加装了网状防弹内衬,虽然不能防御大口径步枪穿甲弹的攻击,但是对于小口径步枪弹和炮弹弹片有足够的防御能力。其车门玻璃和前向观察窗玻璃也换成了防弹玻璃,封闭的驾驶舱和载员舱设有可向后开启的顶舱盖,在舱口前端设有轻型武器支架。在车底安装了该公司的高密度装甲板,轮舱位置设置了V型爆炸气流导偏装置。其中,M1116车型在车体顶部中央位置的舱口的武器站,安装一个环状防弹指挥塔,在射手探身进行火力攻击时能防御对方的流弹袭击。另外,载货舱也进行了隔舱化防弹处理。不过M1116装备数量极少。在加装近1.4吨装甲后,M1114和M1116车型相比较ECV车型的基准车型M1113而言,有效搭载能力由2.359吨下降到1.043吨,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1吨级轻型装甲车。
也许有些读者会有疑问,既然美军早在1996年初就开始装备M1114轻型装甲“悍马”越野车,为什么2003年之后在伊拉克执行任务的美军士兵依然频频遭到袭击,造成了诸多伤亡呢?到2003年,美军装备的“悍马”高达十几万辆,其中绝大部分没有装甲。就算是奥盖拉·豪斯·埃斯哈德特军械公司每年改装1万辆,也要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更何况他们大多数都是老式车型,本身的改造价值有限。以早期的M998为例,该车采购价格不到2万美元(1985年币值),现在改装成一辆装甲“悍马”却要花费10~15万美元。也许完成改装后3~5年这些车辆就要退出现役,其经济性较差。并且,M998的有效载荷只有1.134吨,改装一辆装甲“悍马”所需要的装甲组件却高达1.3吨以上。用一个不恰当的说法,一辆M998完成有效防弹措施后,这辆车只能当半固定堡垒使用,不能再搭载士兵和武器。

  目前驻伊美军士兵为了保命,开始对自己的“悍马”进行DIY改装——使用一些不规范的普通钢板或者是防弹钢板焊装在“悍马”的要害部位。这种非标准改装出来的“悍马”防弹性能,恐怕只能起到安抚士兵恐惧心理的作用。美军并没有停止对“悍马”越野车的进一步改进,来自《简氏防务周刊》的消息,美军在ECV车型的基础上研制出可以披挂模块式装甲的“悍马”越野车,其最新装备编号为M151和M1152。最大特征就在于其防雷和防弹组件为模块化,在执行巡逻和警戒任务时披挂上装甲,完成任务时可以“解甲归田”。

  结束语

  基于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美军的每一次军事变革都会引来如潮的关注和评论。在这些军事变革思维中诞生的各种武器无不得到世人的瞩目,就“悍马”越野车而言,即得到过如雷的赞誉,也受到过猛烈的抨击。但是,其作为世界轻型越野车发展上的一个奇迹,注定会进入军事装备发展的史册。今天“悍马”越野车依然在世界各地驰骋,其是非功过的评述恐怕还要等到其完全退役的那一天。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现在谈论“悍马”越野车退役还为时过早。
以上资料来自: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7-03-22/0753436146.html
原帖由 居中偏左 于 2007-9-5 19:00 发表

进口的H1有多少?买寒马的“特定人群”有多少真是玩越野的?在H2出来之后H1进口量才多少?“特定人群”还没有傻到买一在公路上最多一百五,加速时间两位以上,几十升一百公里,另外加钱才改好内饰的H1!



:L
建议你去看看越野E族
奔驰板块里面
有人
专门去
德国
订购
ORC
改装的
符合国际汽联标准可以直接上场参加国际越野拉力赛的
奔驰G

防滚架,防爆附加赛车油箱,发动机扩缸,专业的比赛变速器,专门调校的地盘

而且还是一次订购了两辆
人家放在家里自己玩。。


不同的产品,定位不同。
原帖由 蟑螂炖豆腐 于 2007-9-6 01:59 发表



:L
建议你去看看越野E族
奔驰板块里面
有人
专门去
德国
订购
ORC
改装的
符合国际汽联标准可以直接上场参加国际越野拉力赛的
奔驰G

防滚架,防爆附加赛车油箱,发动机扩缸,专业的比赛变速 ...

H1里面真的没几个是拿来越野的!
69千瓦的发动机啊!
车内人员空间真是不敢恭维,各位编辑如此清凉打扮坐进去都如此足促。如果军版的也是这样,真要为那些穿戴齐整、挂满装备的士兵们汗一个鸟。: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