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灰,我真受不了你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36:52
这是21世纪第七个年头了,竟然还搞错“交换比”的概念,以为交换比1:n就是单挑比1挑n?
说话之前建议先过过脑子。去这里学习一下吧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390117&highlight=sub1这是21世纪第七个年头了,竟然还搞错“交换比”的概念,以为交换比1:n就是单挑比1挑n?
说话之前建议先过过脑子。去这里学习一下吧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390117&highlight=sub1
这种人经常见,见一个科欧普一个,总是科普不完,cd任重道远啊!
-------------我说的就是事实啊! 你想想美国人说一架F-22能打掉30架三代机( 我没YY吧? ) -------------竖一个不存在的靶子再驳,这一套在cd行不通的。
楼主即使不科普,等他看多了也会明白的。
原帖由 zwz 于 2007-8-27 19:10 发表
-------------我说的就是事实啊! 你想想美国人说一架F-22能打掉30架三代机( 我没YY吧? ) -------------竖一个不存在的靶子再驳,这一套在cd行不通的。


你怎么不说说有人还说183架F22可以堂堂正正的挑光全世界的三代机呢?
]]
原帖由 zwz 于 2007-8-27 19:17 发表
ls的这是什么意思?如果真有这种人,你大可骂其煞笔,关我什么事?


你既然是看那个帖子里觉得银灰的话错了,可是那个帖子里争论的两方里另一方错的好像也不少吧?我说的那点不算,F22对抗演练对盟国开放,F22的雷达可以让对方雷达致盲(如果硬要说无法锁定和致盲一回事的话那我承认是我错)等也很有问题吧?非要这么揪住一点问题的开个新帖来酸某个人吗
lz还开个新帖就为损人,有聊没聊啊?
版主锁吧~~下次有这样的就封!
因为这个人最近不过脑子的言论过多,有必要让他清醒清醒了:D
原帖由 Lohengrin 于 2007-8-27 19:25 发表
lz还开个新帖就为损人,有聊没聊啊?
版主锁吧~~下次有这样的就封!

我说得哪点不对?明确概念有错?
原帖由 罗萨利欧 于 2007-8-27 19:15 发表


你怎么不说说有人还说183架F22可以堂堂正正的挑光全世界的三代机呢?


还别说,我看183架F-22扫清全球空域还真有可能。~~;P当然,不要把地空导弹算进去
这个帖子有什么意义??
你觉得自己厉害?你来给大家科普?
原帖由 罗萨利欧 于 2007-8-27 19:22 发表


你既然是看那个帖子里觉得银灰的话错了,可是那个帖子里争论的两方里另一方错的好像也不少吧?我说的那点不算,F22对抗演练对盟国开放,F22的雷达可以让对方雷达致盲(如果硬要说无法锁定和致盲一回事的话那 ...

不要歪曲我的话,我的原话是红旗军演对盟国开放,瑞典的鹰狮就去打过,台湾也去过。你如果觉得这是错的话……你离军迷还有一大段路要走。至于说AESA可以让对方雷达致盲也并无不妥,被雷达对F-22的回波信息会被AESA高能信号所淹没,以至无法发现F-22,而并非仅仅无法锁定。
我倒觉得这个帖子还是很有意义的!
提醒众多新手在踊跃发言之余,也稍微花点时间学习点相关基础知识,没有什么问题吧?!
]]
原帖由 jerrygen 于 2007-8-27 19:50 发表
这个帖子有什么意义??
你觉得自己厉害?你来给大家科普?

我已经尽到了科普的义务,在一楼的链接里有。那个贴就是我发的。
“先纠正一个基本概念:交换比N:1表明两者单条时,a的胜率是b的n倍。同时也等效为两者群P,b的损失数是a的n倍(数学期望)。”——ZWZ是这么说的吧?
有把握地说,这么理解交换比不对!假设2架J8对2架F16A/B的交换比是3:1(都没有中距弹),8架J8对2架F16A/B的交换比还是3:1吗?不是,可能是1:1了。这个道理是——整体不等于局部之和。
红旗军演中用反复“复活”的二三十架F15/16/18战斗机能模拟出上百架战斗机围攻数架F22的结果吗?不能。把一个连一次投入战场和分三次(一次一个排)投入战场的效果大不相同!后一种做法叫“添油战术”,是兵法大忌!

另外,有把握地说,一枚AIM-120的单价绝不是2万美元(ZWZ认为是),网上可搜到,是30多万。

ZWZ需要学习哦:D
日本空军这个概念。
]]
曾看过介绍,一个欧洲人,好像是英国人,统计分析一战或二战的战斗结果后总结了一个公式:战斗力与兵力数量的立方成正比。有兴趣的去查一下,可能我记的有点偏差,但大意是不会错的。
原帖由 大海小鱼 于 2007-8-27 20:49 发表
曾看过介绍,一个欧洲人,好像是英国人,统计分析一战或二战的战斗结果后总结了一个公式:战斗力与兵力数量的立方成正比。有兴趣的去查一下,可能我记的有点偏差,但大意是不会错的。



“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战争”的情况下,你说的理论完全不成立了。
原帖由 involute 于 2007-8-27 20:44 发表


嗯,逗逗咳嗽,没有日本空军这个概念。


啊,sorry,打空军打惯了忘记人家是自慰队了。。。
所谓空域限制、指挥能力限制,我不认为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金科玉律。
假设空战中某空域按某理论已经饱和了,这时又有几架战斗机飞进来,那么是新来的该掉下去还是原来就在里面的该掉下去?不好说吧
1个人能指挥1000个人吗?直接指挥100个人都不可能。1个团长能指挥全团1000多人吗?可以,分层指挥。
原帖由 involute 于 2007-8-27 20:52 发表



“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战争”的情况下,你说的理论完全不成立了。

“完全不成立”?只有当一方能完全剥夺另一方的信息权时才能这么说吧
原帖由 大海小鱼 于 2007-8-27 20:42 发表
“先纠正一个基本概念:交换比N:1表明两者单条时,a的胜率是b的n倍。同时也等效为两者群P,b的损失数是a的n倍(数学期望)。”——ZWZ是这么说的吧?
有把握地说,这么理解交换比不对!假设2架J8对2架F16A/B的 ...



其实,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的战争中,F-22不会采取这种坚持到弹尽粮绝的战术。
战场,对于拥有F-22的一方是单向透明的,无论对方投入多少力量,F-22总会利用掌握信息优势这一特点,选择对方的薄弱环节发起进攻,然后开溜。你看不见,追不上,打不着,力量投入再多也不管用。无论F-22作为攻击方或者防御方,对手与它的差距足以让对方无法达到战术目标,那么,还谈论交换比有什么意义吗?
原帖由 大海小鱼 于 2007-8-27 21:02 发表

“完全不成立”?只有当一方能完全剥夺另一方的信息权时才能这么说吧


嗯,与F-22对战,难道不是被剥夺了信息权?
原帖由 zwz 于 2007-8-27 20:46 发表
即使有数量优势,也未必完全能发挥出来。原因很简单,一个空域内能容纳的飞机是有限的,awacs指挥的飞机数也是有上限的。
比如f-22有一个中队,20架。你有60架su-27。但由于60架su-27不可能都在与f-22的作战空 ...

狗斗的确是,但现在空域饱和,就意味着雷达区域重叠无死角,F-22有可能同时被5/6支导弹锁定,危险哦
如果这是二战时期,大海小鱼的理论一定会派上大用场。但是喷气机出现之后,由于不适应喷气机的性能,大机群编队战术已经被完全废除,取而代之的是2~4架一组的小编队空战模式,空域内容纳的飞机数目限制更加明显。
原帖由 大海小鱼 于 2007-8-27 20:49 发表
曾看过介绍,一个欧洲人,好像是英国人,统计分析一战或二战的战斗结果后总结了一个公式:战斗力与兵力数量的立方成正比。有兴趣的去查一下,可能我记的有点偏差,但大意是不会错的。

兰彻斯特平方律……要看你有没有条件把兵力展开投入进去,在狭窄山路上,你纵有千军万马也只有一个人能与拦路的敌人交战。飞机空战是需要一定空域的,不是你能投入多少飞机就能一拥而上,而且,土鳖国并没有你说的那么多飞机可以投进去
原帖由 yf23 于 2007-8-27 21:41 发表

兰彻斯特平方律……要看你有没有条件把兵力展开投入进去,在狭窄山路上,你纵有千军万马也只有一个人能与拦路的敌人交战。飞机空战是需要一定空域的,不是你能投入多少飞机就能一拥而上,而且,土鳖国并没有你 ...

这是在用机炮的情况下吧,雷达和导弹的使用令能压制空域增大,不是令战斗空域也相对增大吗?
上面的老大谁分析一下一个F22两机编队如何分别击落我两个3代4机编队的哦?
原帖由 123fdsajkl 于 2007-8-27 21:51 发表

这是在用机炮的情况下吧,雷达和导弹的使用令能压制空域增大,不是令战斗空域也相对增大吗?

同一空域容纳的飞机更少了
原帖由 sub1 于 2007-8-27 22:00 发表
上面的老大谁分析一下一个F22两机编队如何分别击落我两个3代4机编队的哦?

4代机傻了去跟三代机编队限制自己的速度
F22是神么?;funk
原帖由 罗萨利欧 于 2007-8-27 19:22 发表


你既然是看那个帖子里觉得银灰的话错了,可是那个帖子里争论的两方里另一方错的好像也不少吧?我说的那点不算,F22对抗演练对盟国开放,F22的雷达可以让对方雷达致盲(如果硬要说无法锁定和致盲一回事的话那 ...

apg-77确实能够让对方雷达在照射22的时候跟瞎子一样,这算什么问题?
原帖由 大海小鱼 于 2007-8-27 21:00 发表
所谓空域限制、指挥能力限制,我不认为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金科玉律。
假设空战中某空域按某理论已经饱和了,这时又有几架战斗机飞进来,那么是新来的该掉下去还是原来就在里面的该掉下去?不好说吧
1个人能指挥 ...

搞笑,你试试看雷达一照一识别就是自己人是什么感觉吧,或者试试看撞机的感觉也可以。

别拿无知当个性。
原帖由 yf23 于 2007-8-27 22:18 发表

同一空域容纳的飞机更少了

但所谓高低搭配,层数也增加了,起码三层,还是比以前少吗?
原帖由 123fdsajkl 于 2007-8-27 22:33 发表

但所谓高低搭配,层数也增加了,起码三层,还是比以前少吗?

我不知道你说的三层是什么
空空导弹分别进行惯导对准、任务装定。当目标满足发射导弹条件,火控系统发出导弹“解锁”指令。
   
   攻击阶段 飞行员发射第一枚导弹后,便进入下一个攻击阶段。在此阶段,飞行员仍需操纵机载雷达保持对多个目标的跟踪及空情监测,并继续完成后续导弹的瞄准、发射以及对所有导弹的指令制导。
   退出攻击阶段 当最后一枚导弹导引头自主截获目标并进入了末导阶段,火控系统发出允许脱离指令,飞行员机动脱离,当导弹命中目标后,多目标攻击的整个过程完成。
   
    实施中远距同时或连续多目标攻击,是技术成份大于战术成份的攻击行动。由于其攻击距离远,对飞行员的传统意义上的战术动作要求不高.但对机载雷达、火控系统要求很高。需要机载雷达、火控系统计算等多个相关系统,对多个空中目标同时进行搜索跟踪、目标识别、战术计划制定、威胁等级判断、攻击排序、火力分配、雷达照射兼容性检查、雷达扫描中心计算、最佳引导指令计算、操纵指令计算、空情监视以及多枚空空导弹的瞄准、发射、制导等多方面工作。
   
   指挥引导战术
   
    第三代战斗机作战半径大,指挥引导方法由单一的指挥机构实施的集中引导,变为由若干个指挥引导网来统一实施的分散引导。战斗机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在上、下、左、右60°方位,距离120千米左右都可以发现目标,并可在80千米以上截获目标。在接敌阶段,指挥机构只要概略通报目标的方位、距离,就可协助飞行员截获目标。战斗机的全向攻击能力使其不仅可采用对头、斜对头的攻击方式,在前半球发现和截获目标,也可用雷达在尾后发现和截获目标,发现距离最远可达50千米,截获距离最远可达40千米。
   
    在引导战斗机接敌过程中,应以战术方案的协同,从有利的方向、高度出航和接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低空、大负高度差的方法接敌。在适当的距离上再上升至有利的作战高度。
   
    虽然战斗机的探测距离可达120千米,但由于武器射程限制,雷达过早开机不但没必要,反而过早暴露,也使雷达受敌方干扰,易先遭敌攻击。一般可在地面机构或预警机指挥下,对头、斜对头时在距离目标80~60千米、尾后攻击在20~30千米时打开雷达.按指挥所的通报进行搜索发现。为破坏敌机的发现条件,在雷达开机的同时实施电子干扰。
   
    战斗机雷达搜索发现目标的最大高度差为±10千米,可根据目标情况采用各种高度差弓}导接敌。在速度方面,由于受脉冲多普勒雷达的限制,在对头攻击时,雷达能发现大于210千米/小时飞行的目标,而对小速度目标不易发现。尾后攻击时,战斗机速度大于目标速度150千米/小时以上才能稳定跟踪目标。同时,采用大速度接敌可增加导弹射程,以达到先敌攻击。发射后,应下令己机减速从而使敌机的攻击距离减小。根据情况适时改变己机接敌速度是争取空战主动性的关键。基本引导方法有下面几种。
   
    对头、斜对头攻击战术 这是主要攻击方法。这里又分两种态势。其一,在均势或优势条件下。飞机起飞后,在指挥机构引导下采用改变飞行剖面的方法,在适当距离时,迅速上升至有利的作战高度,一般是低于目标2000~4000米, M数为0.8~0.9。与敌机构成对头或斜对头态势,夹角0°~60°,此时距离应在120千米左右。距离目标80~60千米时雷达开机进行搜索,发现目标后,火控系统转入“自动”状态,截获目标后,飞行员按平显提示,操纵飞机对目标进行中距瞄准攻击。当实施对头、斜对头攻击未果,或近距离机载雷达未发现敌机时,迅速以大坡度转弯脱离,视情引导己机实施侧方或尾后占位攻击。

   
其二,在劣势条件下。如果敌机的超视距作战能力要强于己机,己机升空后受指挥机构引导的过程几乎是一样的,只是在距离80千米时,己机雷达仅保持“初通”。距离50千米时,引导己机以大坡度实施水平转弯机动或“U”形机动控根据情况实时下令己机大坡度回转。回转同时才打开雷达与目标再次形成对头或斜对头态势。地面通报目标的方位、距离,协助飞行员迅速截获目标,飞行员按平显提示,操纵飞机对目标进行中(近)距攻击。然后迅速以大坡度转弯脱离或半滚倒转脱离,地面再视情引导己机实施侧方或尾后攻击。
   
    尾后攻击战术 在不具备对头条件或对头攻击失败时,可用尾后攻击。升空后,在指挥所引导下改变剖面,低空隐蔽接敌,适当距离时迅速上升至有利作战高度(取正负高度差2000~4000米),以180~200千米/小时以上正速度差接敌,接敌转弯前开雷达搜索,转弯后以小于30°的航向夹角追赶目标,距离20千米左右发射导弹,进行中(近)距攻击。
   
    指挥引导战术要点 依靠地面指挥引导选择正确的出航方法、战术摆位、开雷达时机,对空战起着决定作用。
   
    在摆位时,虽然第三代战斗机的雷达探测范围是左右60°,但如不是正对或斜对目标飞行,可能造成目标瞬间偏出探测区域的现象,影响雷达发现和截获目标。因此若条件允许,应尽量使空中发现目标在平显左右20°范围内。再者,由于脉冲多普勒雷达所限,对高速逼近的目标很有效,而对垂直于己机航迹飞行或与己机同向飞行的目标发现概率小,距离近。因此,应根据态势变化及时引导己机机动,尽量形成对头或斜头态势。在进行尾后攻击时,应不断测定目标速度,及时指挥己机增速,以保持较大速度差,便于战斗机远距发现和截获目标。
   
    为使战斗机尽早发现目标,地面尽可能准确通报目标方位距离,协助飞行员手动截获目标。但如果较近距离仍未截获目标,应提醒空中飞行员用自动状态探测和截获。对头进入时距离应掌握在 35 千米,尾后进入时距离应掌握在20千米。
   
    战时电磁环境异常复杂。一方面战斗机自身要积极实施反干扰,同时要发挥编队主观能动性。在情报保障良好时,尽量用成功率较高的具体引导,使有限的兵力得到最合理运用。在敌施放强烈干扰,无可靠情报保障时要结合目视引导。在敌施放间歇干扰时,应抓住点滴情报,结合敌情判断进行推测引导。在只有部分警戒雷达情报条件下,可直接使用有较大灵活性的具体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