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帖)<闪电战>与<突击>和O版书的密切关系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17:35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闪电战>和<突击>这两本比较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军刊,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两者与OSPEY的东东或多或少都有点瓜葛,在这里就将自己的观点和大家一起讨论下,权当解个闷.
,<闪电战>不用多说,经常转载O社的书而且非常忠于原书连彩色中插也基本上照搬来.但是以前对于<突击>和O社的书间的关系就不是很了解,近来无意中看了些资料,发现两者之间的也存在些关系只是比前两者的关系更加隐蔽,通常采用缩写改编的手法而且中插也保留<突击>的一贯印刷风格不保留.如某期上关于福克DR1上的王牌就是脱胎于O社的ACES 系列中的某本.
      当然相关的例子应该还有所以我先开个头也希望大家来个考证啊.长期以来一直关注<闪电战>和<突击>这两本比较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军刊,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两者与OSPEY的东东或多或少都有点瓜葛,在这里就将自己的观点和大家一起讨论下,权当解个闷.
,<闪电战>不用多说,经常转载O社的书而且非常忠于原书连彩色中插也基本上照搬来.但是以前对于<突击>和O社的书间的关系就不是很了解,近来无意中看了些资料,发现两者之间的也存在些关系只是比前两者的关系更加隐蔽,通常采用缩写改编的手法而且中插也保留<突击>的一贯印刷风格不保留.如某期上关于福克DR1上的王牌就是脱胎于O社的ACES 系列中的某本.
      当然相关的例子应该还有所以我先开个头也希望大家来个考证啊.
沙发一个看看

O社的那些小册子还能缩编?本来就没多少字了.............
强烈BS翻译O社的书,同样是翻译我还是觉得许多日版的书写的比O社好很多,却少有人去翻译,实在心里痒痒,下次我也去翻几篇投稿了。
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的,中国目前在很多领域都是拿来主义。这也很正常,因为日本韩国台湾的等等都是靠拿来主义火起来的。只要是忠实于原版,翻译水平高就好了。就怕有些出版商翻译的乱七八糟就上市。那还不如看原版的呢。《闪电战》是这些出版商里面翻译的比较好的。估计和作者主要是香港人有关。另外《较量》也有很多是翻译的Osprey等外国出版商的。翻译的大不如《闪电战》。还是看我发的帖子吧。介绍国外的军事书籍。直接看了外文原版的以后你就会发现国内的军事杂志都成了初级的了。
原帖由 SARUPA 于 2007-8-10 10:11 发表
强烈BS翻译O社的书,同样是翻译我还是觉得许多日版的书写的比O社好很多,却少有人去翻译,实在心里痒痒,下次我也去翻几篇投稿了。


就这还经常被扣帽子,翻译日本估计会被砸场!

;P
原帖由 mop1818 于 2007-8-25 14:09 发表
闪电战》是这些出版商里面翻译的比较好的。估计和作者主要是香港人有关。

笑死我了,就一群广西人弄的,还香港人?!;P
原帖由 禽流感 于 2007-8-25 15:08 发表

笑死我了,就一群广西人弄的,还香港人?!;P



我说的是翻译的人,不是出版的人.如果的确是国内人翻译的.我觉得比突击,较量翻译的强多了.
早期的<火力时代>和<闪电战>就是香港出版的,繁体字.现在是不是转到大陆来了我不清楚.不过香港人的翻译风格一看就看出来.

早期的<现代军事>也是香港出版发行的.后来转到了兵器工业部,就没法看了.
原帖由 mop1818 于 2007-8-26 15:28 发表
早期的和就是香港出版的,繁体字.现在是不是转到大陆来了我不清楚.不过香港人的翻译风格一看就看出来.

早期的也是香港出版发行的.后来转到了兵器工业部,就没法看了.

早期的现代军事的确经典,我有些90年左右的,应该是港版的吧.还有三本台版的军事家,朋友有借无还啊,可惜了.(在苏州火车站25元/本)
原帖由 mop1818 于 2007-8-26 15:28 发表
早期的和就是香港出版的,繁体字.现在是不是转到大陆来了我不清楚.不过香港人的翻译风格一看就看出来.

早期的也是香港出版发行的.后来转到了兵器工业部,就没法看了.

兄弟每期闪电战都没看呀?每期写得清清楚楚,地址在广西柳州。他们最近不在招翻译么?英德法俄日。他们自始至终都是在广西,香港那边只不过注册一家公司而已,现在随便找家代理机构不都能注册一个香港的公司么?为了规避国内的一些政策,故意说是香港出的,什么双子星出版社云云,书还不都是在国内印的,否则哪有那么容易就在内地能买到?你能在内地买到香港出的其它书刊不?还有那个大中华书店,我每次去香港都要去旺角那个正宗的大中华书店去看看,几乎每次去老板就要跟我抱怨,说内地有家大中华军事书店,那是假的……不过必须承认,他们翻译的水平确实很高。
偶没银子爱好又多都是要烧钱的,只能见什么收什么拉
;P 闪电战感觉还是不错的,毕竟是面向大众的嘛
O社的东西错误是不少,但是话又说回来,不管怎么说,作为普及兴趣型而言,还是有意思的。
原帖由 风水宝地 于 2007-8-26 19:16 发表

早期的现代军事的确经典,我有些90年左右的,应该是港版的吧.还有三本台版的军事家,朋友有借无还啊,可惜了.(在苏州火车站25元/本)

我也有几本早期的,当时确实难找。
O社的东西普及型的为主;内容还是挺广泛的,也是写很热门的东西。
要说错误也是不少的
关键在于我国的读者对于西方战史了解甚少,尤其是业余爱好者;教科书式的读物太过刻板和不够具体才导致O社的东西只要是翻译出来往往是手欢迎的。
电驴上O社的东西很多,英文好直接读原版就是了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O社还真是做科普呢....嘿嘿......
说起来,有谁知道O社的历史的?
原帖由 雪千寻 于 2007-8-29 23:20 发表
说起来,有谁知道O社的历史的?


In the 1960s Brooke Bond Tea Company began including a series of military aircraft cards with packages of their tea. The cards proved popular, and the artist, Dick Ward, proposed the idea of publishing illustrated books about military aircraft. The idea was approved and a small subsidiary company called Osprey was formed. The company’s first book, North American P-51D Mustang in USAAF-USAF Service, was published in 1969. Soon after, Ward proposed trying the same idea with famous military units, and in 1971 the first Men-at-Arms title appeared.
Over the next 20 years, Osprey grew steadily, adding new titles and new series to their ever-growing catalogue. Although Osprey has produced books of all types, the main focus remains on military history. In 1998 the company became independent and moved from London to Oxford. Soon an additional office was set up in New York to handle sales in the United States. Osprey Publishing now includes over 30 employees and publishes an average of 10-12 books a month.
From 2002 to 2004 Osprey's trade sales in the United States, via distributor MBI Publishing, grew by 40%. As a result in December 2004 Osprey decided to take over U.S. sales and marketing from MBI and launched its own subsidiary, Osprey Publishing Inc. The office, located in New York, was to include a permanent staff of four.
瓦卡卡卡卡,原来居然是这样开始的........: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