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升”计划邹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03:33
汉翔公司目前虽然拥有一定的飞机制造和翻修能力,不过已不具备当年搞IDF专案的实力,使其在“翔升”项目面临许多困难,让“翔升”战机未来能否顺利腾飞蒙上一层阴影。
  在中国大陆歼-10飞机首度公开之后,在国内掀起一股歼-10热潮。有趣的是,台湾在半年以前也推出IDF战机的改良型,也就是所谓的”翔升”战机。尽管”翔升”战机已经进行约半年的试飞,不过由于台湾空军坚持保密的原则,”翔升”战机一直无法正式对外公开,但是这款战机在台湾仍旧引发各方的关注。

  台湾空军的IDF经国号战机自1992年开始陆续服役后,至今已经超过10年。在中国大陆推出歼-10战机之时,台湾空军亦对IDF战机进行改良,名曰“翔升”战机。但直到此时,这款肩负重任的战机仍然处于保密状态。

  IDF战机改良不易  

  IDF是“自制防御战机”英文前缀缩写,是当年美国精密计算两岸间的政治与军事形势,为台湾所规划的轻型防空战机。虽然台湾方面一直宣称,IDF是美国协助、台湾自行研制的先进战机,实际上却彻头彻尾是美国人的设计,从战机外型、结构、航电、发动机、机载武器到整个项目的管理,无一例外,本质上是一款“美制出口型战机”。

  在美国人的“量身订制”下,IDF战机是针对台海空域的空战环境而设计,其性能指标适合低空、距离台湾250海里范围、近距离与中距离的防空作战。IDF战机配备现代化的航电系统,以及具备视距外空战能力的“天剑”2型中程空对空飞弹,在台海空域的特定作战环境里,其整体稳定性以及低空、近中程的空战性能,甚至比台湾空军的幻影2000-5、F-16A/B还要优异。  

 由于IDF战机的作战任务比较单纯,不需要像F-16执行防空、制海、对地攻击等复杂任务,加上配备两部发动机,飞行的安全性优于单发动机的幻影2000-5和F-16,使得IDF战机相当受台湾年轻飞行员的欢迎。年轻飞行员从台湾空军官校毕业后,许多人都争取进入有IDF的单位里服役。

  不过,在美国人的“巧妙”设计下,IDF战机在许多方面都已经到达设计的极限,使得这型战机的改良升级余地极为有限。IDF战机的尺寸较小,燃料的携带量有限,加上发动机的推力受限,使得武器载荷量、作战航程都没有太多增加的余地,唯一能做文章的只有在航电与雷达系统部分,这成为“翔升”项目的核心部分。

  不过“翔升”项目的这部分改良却是一件知易行难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因为缺乏利益诱因,国际上没有厂商会为IDF战机的航电升级而努力,另外是汉翔公司目前缺乏系统整合的专业人员。

  向韩国的T-50取经  

 当年台湾在搞IDF项目时,准备了足够的经费,支持整个项目发展所需,美国国防厂商因为有利可图,自然乐于配合台湾方面的需要,研发IDF战机的各种配套系统。有了美国的全力支持,使得IDF战机刚问世时,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出口用美制航电与雷达系统。

  不过近20年之后,现今的客观环境与当年有了极大变化,由于IDF是台湾独有的战机,除非台湾愿意自掏大笔经费来做120架IDF航电升级,否则在相关系统毫无市场销售利益的情况下,是没有厂商愿意在这方面进行投资的。加上台湾空军的态度一直暧昧,一方面始终没有保证一定会进行IDF机队的航电升级,另一方面一再放消息将增购美制F-16战机,在这种气氛下,让国际间对IDF的航电改良项目提不起兴趣。

  没有商业利益吸引国际厂商投资,全数由台湾自掏腰包支持这类研发,很费钱而且存在许多技术风险。以台湾目前的财政状况来看,几乎不可能进行这种投资。不过对台湾来说相当幸运的是,韩国过去几年大力搞T-50高级教练机,让IDF战机的航电升级搭了顺风车。韩国完全是走台湾当年搞IDF战机的路子,整个T-50项目总共耗资十几亿美元。由于有钱好办事,美国国防厂商为T-50研发出近期最好的出口用美制航电系统,这正是当年IDF战机的翻版。

  IDF和T-50虽然是两种不同用途的军用飞机,但有趣的是,两种飞机的航电系统是一脉相承的。这两种飞机都使用美制出口用航电系统,其发展脉络基本上是从F-5E开始,由F-20、IDF、T-50一路发展过来的。IDF的航电系统架构与T-50几乎是相同的,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是,许多技术经过了十余年的时间获得大幅翻新,使得T-50能采用较新架构的系统。因此汉翔公司对于“翔升”项目的航电升级做法很简单,基本上是将T-50的先进航电系统移植到IDF战机来使用。

  不过对汉翔公司来说,将T-50的航电硬件装备移植到“翔升”战机不难,不过配套的软件,像飞行控制软件、任务计算器软件等则需要重写,这些对汉翔公司来说却是一项艰难的挑战。其实这牵涉到汉翔公司的痛处,以及改良IDF战机的另一个困境,那就是汉翔公司缺乏足够的系统整合技术专业人员,这类专业人才不是台湾目前的运作体制能够培养出来的,而且需要整个工业体制有坚实的技术基础才能发挥其价值。

  “翔升”项目的技术挑战  

 事实上,无论是IDF战机还是韩国的T-50教练机,飞机的所有次系统都是美国供应的,并由美国厂商来整合。在美国的充分支持下,台湾与韩国虽然都成功地造出飞机,但是都面临相同的问题,基本上是将一座漂亮的灯塔盖在沙滩上,本身没有扎实的技术底子,完全是建筑在美国航天与国防工业的基础上搞出的这两款飞机。  

 除最重要的航电系统之外,加装保形油箱是“翔升”战机的改良重点之一,而且装上该油箱的“翔升”战机已经实际进行过试飞。不过有专家却强烈怀疑,翔升战机目前所改装的保形油箱可能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所谓适形油箱,也就是外界认为类似美制F-16 Block60的可拆装式实用保形油箱。有专家甚至怀疑“翔升”战机的保形油箱可能只是虚有其表,其原因是保形油箱技术远比外界想象的要困难许多。

  加装保形油箱需要考虑的技术问题相当多,如机身装上保形油箱后,飞机的整个阻力改变影响战机操控性等。而且机身加上保形油箱后,还要考虑可能会造成机身上维修用的进手门无法开启,造成维修的困难的问题。另外,保形油箱的实用性也是一个问题——是否需要长时间的拆装,而且装上后能否发挥其价值。更重要的是,为了配合保形油箱,飞机的整个结构、维修进手门、甚至飞控系统都需要大幅翻新。

  由于牵涉的层面较大,加装保形油箱的战机极可能需要重新进行风洞试验、结构测试甚至是飞行认证,绝非只是外界简单地认为装上油箱便可了事。也因此,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花了七、八年时间才搞定F-16的适形油箱技术,而且该油箱也不像外界原先以为能快速拆装,需要专用器械和超过6个小时才能完成拆装。所以有专家认为,以台湾汉翔公司有限的研发经费来看,能在短时间搞定“翔升”战机的保形油箱是很有问题的。

  另外台湾方面还报道,“翔升”战机还计划配备“青云”油气弹、“万剑”集束攻击武器等“中科院”研制的空对地武器,以执行空对地任务。不过,IDF的原始设计是轻型防空战机,速度、航程、武器载荷能力都较为有限,进行这种修改所能发挥的实战效益恐怕是相当有限。另外,即便是勉强执行这类任务,面对解放军近年陆续问世的新型防空飞弹系统,战斗生存性也令人存疑。

  台湾航空工业的困境

  无视技术能力不足、却执意发展先进战机,台湾的IDF战机和韩国的T-50教练机堪称是过去20年来的典型。耗费庞大的资源搞研发、买设备、搞生产线,不过当飞机生产完毕之后,由于没有后续项目持续来搞,好不容易培养的研发与制造能量将逐渐散去,一切都将回到原点,而这些完全都在美国人的计算之内。

  其实,台湾汉翔公司的困境不在于技术,主要问题在于台湾实在没有发展起航天产业的本钱。缺乏源源不断的经费持续搞项目,汉翔公司就无法持续发展航天业,技术人才自然无法累积。也因此,汉翔公司目前虽然拥有一定的飞机制造和翻修能力,不过已不具备当年搞IDF专案的能力,使其在“翔升”项目面临许多困难,让“翔升”战机未来能否顺利腾飞蒙上一层阴影。



大公报汉翔公司目前虽然拥有一定的飞机制造和翻修能力,不过已不具备当年搞IDF专案的实力,使其在“翔升”项目面临许多困难,让“翔升”战机未来能否顺利腾飞蒙上一层阴影。
  在中国大陆歼-10飞机首度公开之后,在国内掀起一股歼-10热潮。有趣的是,台湾在半年以前也推出IDF战机的改良型,也就是所谓的”翔升”战机。尽管”翔升”战机已经进行约半年的试飞,不过由于台湾空军坚持保密的原则,”翔升”战机一直无法正式对外公开,但是这款战机在台湾仍旧引发各方的关注。

  台湾空军的IDF经国号战机自1992年开始陆续服役后,至今已经超过10年。在中国大陆推出歼-10战机之时,台湾空军亦对IDF战机进行改良,名曰“翔升”战机。但直到此时,这款肩负重任的战机仍然处于保密状态。

  IDF战机改良不易  

  IDF是“自制防御战机”英文前缀缩写,是当年美国精密计算两岸间的政治与军事形势,为台湾所规划的轻型防空战机。虽然台湾方面一直宣称,IDF是美国协助、台湾自行研制的先进战机,实际上却彻头彻尾是美国人的设计,从战机外型、结构、航电、发动机、机载武器到整个项目的管理,无一例外,本质上是一款“美制出口型战机”。

  在美国人的“量身订制”下,IDF战机是针对台海空域的空战环境而设计,其性能指标适合低空、距离台湾250海里范围、近距离与中距离的防空作战。IDF战机配备现代化的航电系统,以及具备视距外空战能力的“天剑”2型中程空对空飞弹,在台海空域的特定作战环境里,其整体稳定性以及低空、近中程的空战性能,甚至比台湾空军的幻影2000-5、F-16A/B还要优异。  

 由于IDF战机的作战任务比较单纯,不需要像F-16执行防空、制海、对地攻击等复杂任务,加上配备两部发动机,飞行的安全性优于单发动机的幻影2000-5和F-16,使得IDF战机相当受台湾年轻飞行员的欢迎。年轻飞行员从台湾空军官校毕业后,许多人都争取进入有IDF的单位里服役。

  不过,在美国人的“巧妙”设计下,IDF战机在许多方面都已经到达设计的极限,使得这型战机的改良升级余地极为有限。IDF战机的尺寸较小,燃料的携带量有限,加上发动机的推力受限,使得武器载荷量、作战航程都没有太多增加的余地,唯一能做文章的只有在航电与雷达系统部分,这成为“翔升”项目的核心部分。

  不过“翔升”项目的这部分改良却是一件知易行难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因为缺乏利益诱因,国际上没有厂商会为IDF战机的航电升级而努力,另外是汉翔公司目前缺乏系统整合的专业人员。

  向韩国的T-50取经  

 当年台湾在搞IDF项目时,准备了足够的经费,支持整个项目发展所需,美国国防厂商因为有利可图,自然乐于配合台湾方面的需要,研发IDF战机的各种配套系统。有了美国的全力支持,使得IDF战机刚问世时,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出口用美制航电与雷达系统。

  不过近20年之后,现今的客观环境与当年有了极大变化,由于IDF是台湾独有的战机,除非台湾愿意自掏大笔经费来做120架IDF航电升级,否则在相关系统毫无市场销售利益的情况下,是没有厂商愿意在这方面进行投资的。加上台湾空军的态度一直暧昧,一方面始终没有保证一定会进行IDF机队的航电升级,另一方面一再放消息将增购美制F-16战机,在这种气氛下,让国际间对IDF的航电改良项目提不起兴趣。

  没有商业利益吸引国际厂商投资,全数由台湾自掏腰包支持这类研发,很费钱而且存在许多技术风险。以台湾目前的财政状况来看,几乎不可能进行这种投资。不过对台湾来说相当幸运的是,韩国过去几年大力搞T-50高级教练机,让IDF战机的航电升级搭了顺风车。韩国完全是走台湾当年搞IDF战机的路子,整个T-50项目总共耗资十几亿美元。由于有钱好办事,美国国防厂商为T-50研发出近期最好的出口用美制航电系统,这正是当年IDF战机的翻版。

  IDF和T-50虽然是两种不同用途的军用飞机,但有趣的是,两种飞机的航电系统是一脉相承的。这两种飞机都使用美制出口用航电系统,其发展脉络基本上是从F-5E开始,由F-20、IDF、T-50一路发展过来的。IDF的航电系统架构与T-50几乎是相同的,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是,许多技术经过了十余年的时间获得大幅翻新,使得T-50能采用较新架构的系统。因此汉翔公司对于“翔升”项目的航电升级做法很简单,基本上是将T-50的先进航电系统移植到IDF战机来使用。

  不过对汉翔公司来说,将T-50的航电硬件装备移植到“翔升”战机不难,不过配套的软件,像飞行控制软件、任务计算器软件等则需要重写,这些对汉翔公司来说却是一项艰难的挑战。其实这牵涉到汉翔公司的痛处,以及改良IDF战机的另一个困境,那就是汉翔公司缺乏足够的系统整合技术专业人员,这类专业人才不是台湾目前的运作体制能够培养出来的,而且需要整个工业体制有坚实的技术基础才能发挥其价值。

  “翔升”项目的技术挑战  

 事实上,无论是IDF战机还是韩国的T-50教练机,飞机的所有次系统都是美国供应的,并由美国厂商来整合。在美国的充分支持下,台湾与韩国虽然都成功地造出飞机,但是都面临相同的问题,基本上是将一座漂亮的灯塔盖在沙滩上,本身没有扎实的技术底子,完全是建筑在美国航天与国防工业的基础上搞出的这两款飞机。  

 除最重要的航电系统之外,加装保形油箱是“翔升”战机的改良重点之一,而且装上该油箱的“翔升”战机已经实际进行过试飞。不过有专家却强烈怀疑,翔升战机目前所改装的保形油箱可能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所谓适形油箱,也就是外界认为类似美制F-16 Block60的可拆装式实用保形油箱。有专家甚至怀疑“翔升”战机的保形油箱可能只是虚有其表,其原因是保形油箱技术远比外界想象的要困难许多。

  加装保形油箱需要考虑的技术问题相当多,如机身装上保形油箱后,飞机的整个阻力改变影响战机操控性等。而且机身加上保形油箱后,还要考虑可能会造成机身上维修用的进手门无法开启,造成维修的困难的问题。另外,保形油箱的实用性也是一个问题——是否需要长时间的拆装,而且装上后能否发挥其价值。更重要的是,为了配合保形油箱,飞机的整个结构、维修进手门、甚至飞控系统都需要大幅翻新。

  由于牵涉的层面较大,加装保形油箱的战机极可能需要重新进行风洞试验、结构测试甚至是飞行认证,绝非只是外界简单地认为装上油箱便可了事。也因此,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花了七、八年时间才搞定F-16的适形油箱技术,而且该油箱也不像外界原先以为能快速拆装,需要专用器械和超过6个小时才能完成拆装。所以有专家认为,以台湾汉翔公司有限的研发经费来看,能在短时间搞定“翔升”战机的保形油箱是很有问题的。

  另外台湾方面还报道,“翔升”战机还计划配备“青云”油气弹、“万剑”集束攻击武器等“中科院”研制的空对地武器,以执行空对地任务。不过,IDF的原始设计是轻型防空战机,速度、航程、武器载荷能力都较为有限,进行这种修改所能发挥的实战效益恐怕是相当有限。另外,即便是勉强执行这类任务,面对解放军近年陆续问世的新型防空飞弹系统,战斗生存性也令人存疑。

  台湾航空工业的困境

  无视技术能力不足、却执意发展先进战机,台湾的IDF战机和韩国的T-50教练机堪称是过去20年来的典型。耗费庞大的资源搞研发、买设备、搞生产线,不过当飞机生产完毕之后,由于没有后续项目持续来搞,好不容易培养的研发与制造能量将逐渐散去,一切都将回到原点,而这些完全都在美国人的计算之内。

  其实,台湾汉翔公司的困境不在于技术,主要问题在于台湾实在没有发展起航天产业的本钱。缺乏源源不断的经费持续搞项目,汉翔公司就无法持续发展航天业,技术人才自然无法累积。也因此,汉翔公司目前虽然拥有一定的飞机制造和翻修能力,不过已不具备当年搞IDF专案的能力,使其在“翔升”项目面临许多困难,让“翔升”战机未来能否顺利腾飞蒙上一层阴影。



大公报
顶帖是义务!
我觉得写的不够客观,彻底无视了汉翔本身的研究

而且汉翔有些人才还被棒子挖去整T50了,文章里把汉翔写的啥都不懂去请教棒子。。。。。。
原帖由 xzzr 于 2007-8-2 22:43 发表
我觉得写的不够客观,彻底无视了汉翔本身的研究
而且汉翔有些人才还被棒子挖去整T50了,文章里把汉翔写的啥都不懂去请教棒子。。。。。。

嗯....南韩从汉翔挖走的人,不会比离子鱼强多少.离子鱼对于平头老百姓而言其专业知识是很丰富的,但是对于中国航空工业而言,
离子鱼也仅仅是一颗螺丝钉而已.
所谓汉翔被挖角,不过是猎头公司受托找相关航空背景的管理人才或者部门负责人的时候,给汉翔的人介绍了一个薪水更好的职位
罢了.正常的人员流动.不必太过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