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刀具PK日本刀具 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36:24
现在来自欧洲的德国刀具在中国卖得很火,尤其是双立人、三叉,还有WMF。在北京的几个卖场(燕莎、赛特、百盛、崇光SOGO、蓝岛)都转了转,发现三叉和WMF都比较贵,一般都在1千以上,三叉一把15CM的小刀动不动就上千,没有1千以下的。一问MM,说是锻造的,一体成型的,纯进口的。仔细看刀上面的铭文,有Solingen字样,应该是德国货了。WMF的大马士革更是贵极,6千多,还是21CM的,晕!款式还很少,没什么挑选的余地。
转过来再看双立人的柜台,倒是很齐全,便宜的两三百的都有,不过再细细观察和厚着脸皮问MM,才知道现在的双立人也有三种货色:一类是完全德国双立人原厂进口的,这个价格也很贵,18CM的牛刀也是一千多(看上去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普通的钢片刀啊);第二种是中德合资的双立人(上海)公司生产的,据说是德国钢材德国工艺,最后在上海后期总成的,一般价格在400-600元;第三种就是双立人的中国弟弟“单立人”了(商标图案是一个人,比双立人少一个人,很多消费者不注意这个区别),这种是完全在国内制造的,中国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价格很便宜,一般在300元以下,有的甚至100多。再三追问之下,一个MM间接承认,后一种“单立人”完全就是从头到尾的国货。难怪啊!
除了这三个牌子的,还有什么美国的“鹅妈妈”、意大利的什么“菲姐”,还有一个做得很厚重的OQCOC(不太准确),再有就是什么香港的家能,这几个牌子也有厨刀卖,不过其工艺实在不敢恭维,那个“鹅妈妈”的刀有的连刀把的胶木都开裂了(在SOGO和崇文新世界都有发现),MM解释说是北京太干燥了。可笑!胶木是耐干湿的,只有铆接有问题,张力过大才会裂的,再一看产地——厦门。
犹豫了好久,最后一把也没买(真后悔当初没在德国买上几把)。为什么?贵倒是其次,关键是MM们的推销实在让我不放心,举一个例子,是“双立人”的,MM都是这么介绍的:
1,世界上最好的德国钢锻造的;
2,双立人独家专利技术的“冰锻”工艺;
3,刀刃永远免磨(永久锋利)。
各位,好在我还有一些金属加工的知识,几个反问过去,就把她们问得哑口无言了:什么是锻造?什么是大马士革?什么是冰锻?真有终身免磨的刀吗?哈哈,幸亏我不是跟她们抢饭碗,点到就算了。
真不明白,就这样一问三不知的MM,居然还信誓旦旦地鼓噪种种优点,卖那些动辄几千元的商品,是老板太蒙事?是商场太糊涂?或是故意制造什么噱头来糊弄消费者?搞不懂,就这水平还有人买吗?求证MM(其实也是白搭),回答都说很好卖啊,一天好几十把呢。真的?只能说中国消费者——“牛”!
其实,这些牌子中,真正专业做刀的,就只有“双立人”和“三叉”,其他的要么是专业生产锅具(WMF,德国造锅的第一,还有就是菲士乐,也是专业造锅的),要么就是国际上二三流的牌子,有的甚至根本上就是半路出家的本土货,不过是起了拼音字母的名字,搞得咱中国人以为是什么国际品牌(就跟大名顶顶的 “欧典”地板一样)。可惜的是,不知道什么缘故,在德国老老实实做刀的“双立人”到了中国,却拼命做起锅来了(俺在德国可从来没看见过什么双立人的锅),成了什么全能专家(大概这就是本土化吧),而那些一溜的中式厨刀,一看就是单一钢材制作的钢片刀(刃芯和刀侧、刀背全部就是一块片钢),难怪MM说,如果刀刃曲了,可以拿来重新开刃,只有“双立人”才能这样,其他牌子的遇到这种情况刀就废了。我的天,她居然把这个解说成了“双立人”的优点!那么,按这个逻辑,国内所有厂家生产的刀都可以做到这点,因为他们都是单一的钢片刀。注意,只有真正的锻打的夹芯钢,如果刀刃曲得严重了,就有可能不能在重新开刃了。你说,荒不荒唐?就这样的水平,居然在京城所谓著名的卖场里面卖所谓的国际品牌!难怪,这样的卖家要把中国的消费者训练成世界上最专业的消费者!
其实,我们的东邻——日本,就是一个盛产刀具的国家,和德国比起来,其历史、文化和工艺水平,甚至超过德意志的,只不过,可能是因为民族情感,很多人不愿意去了解和承认这一点的(但,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我们又大张旗鼓地购买使用什么东姿、松下、日立、索尼、本田、丰田、三菱、夏普?不少人甚至以此为炫耀?)。笔者以为,就事论事地说,日本的刀具水平是在德国之的,有这么几点可以依据:
1,日本是当今冶金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目前最常用的二十多种刃具钢中,日本研制出来的就多达十一种,其中,象什么AST系列、AUS系列、VG系列高级刃具钢都是日本研制出来的。有这么发达的基础工业,没有理由不相信生产不出好的刀具。
2,日本的制刀历史十分悠久。虽然,日本在刀具制作技术上曾经是中国的学生(唐朝时期),但由于善于学习和创新,到了宋代,日本的刀具水平就远远超过了中国,以至于到明朝抗倭战争中,由于明刀难以抵抗倭刀,戚继光不得不从日本进口了一批武士刀,用以研究和仿造。
3,特有的武士文化,使全国上下都有广泛的刀文化基础。在今天的日本,手工的刀具制作技术和方式被作为传统给刻意保留下来,全国每年都要举行匠人制作比赛,评选优秀的刀具作品,而制刀师也广泛地受人尊敬。
4,先进的金属加工工艺和质量管理系统,使日本刀具的品质都十分优异,断不会出现那种裂柄的现象。正因如此,日本现在是刀具出口的第一大国(而不是德国,尽管德国的出口量也很大),而且主要是出口到欧洲北美。
据我所知,日本的著名刀具品牌也远比德国多,不下十几种。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比较一下德国刀和日本刀的优劣或者特点?希望有这种兴趣和爱好的朋友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吧。现在来自欧洲的德国刀具在中国卖得很火,尤其是双立人、三叉,还有WMF。在北京的几个卖场(燕莎、赛特、百盛、崇光SOGO、蓝岛)都转了转,发现三叉和WMF都比较贵,一般都在1千以上,三叉一把15CM的小刀动不动就上千,没有1千以下的。一问MM,说是锻造的,一体成型的,纯进口的。仔细看刀上面的铭文,有Solingen字样,应该是德国货了。WMF的大马士革更是贵极,6千多,还是21CM的,晕!款式还很少,没什么挑选的余地。
转过来再看双立人的柜台,倒是很齐全,便宜的两三百的都有,不过再细细观察和厚着脸皮问MM,才知道现在的双立人也有三种货色:一类是完全德国双立人原厂进口的,这个价格也很贵,18CM的牛刀也是一千多(看上去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普通的钢片刀啊);第二种是中德合资的双立人(上海)公司生产的,据说是德国钢材德国工艺,最后在上海后期总成的,一般价格在400-600元;第三种就是双立人的中国弟弟“单立人”了(商标图案是一个人,比双立人少一个人,很多消费者不注意这个区别),这种是完全在国内制造的,中国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价格很便宜,一般在300元以下,有的甚至100多。再三追问之下,一个MM间接承认,后一种“单立人”完全就是从头到尾的国货。难怪啊!
除了这三个牌子的,还有什么美国的“鹅妈妈”、意大利的什么“菲姐”,还有一个做得很厚重的OQCOC(不太准确),再有就是什么香港的家能,这几个牌子也有厨刀卖,不过其工艺实在不敢恭维,那个“鹅妈妈”的刀有的连刀把的胶木都开裂了(在SOGO和崇文新世界都有发现),MM解释说是北京太干燥了。可笑!胶木是耐干湿的,只有铆接有问题,张力过大才会裂的,再一看产地——厦门。
犹豫了好久,最后一把也没买(真后悔当初没在德国买上几把)。为什么?贵倒是其次,关键是MM们的推销实在让我不放心,举一个例子,是“双立人”的,MM都是这么介绍的:
1,世界上最好的德国钢锻造的;
2,双立人独家专利技术的“冰锻”工艺;
3,刀刃永远免磨(永久锋利)。
各位,好在我还有一些金属加工的知识,几个反问过去,就把她们问得哑口无言了:什么是锻造?什么是大马士革?什么是冰锻?真有终身免磨的刀吗?哈哈,幸亏我不是跟她们抢饭碗,点到就算了。
真不明白,就这样一问三不知的MM,居然还信誓旦旦地鼓噪种种优点,卖那些动辄几千元的商品,是老板太蒙事?是商场太糊涂?或是故意制造什么噱头来糊弄消费者?搞不懂,就这水平还有人买吗?求证MM(其实也是白搭),回答都说很好卖啊,一天好几十把呢。真的?只能说中国消费者——“牛”!
其实,这些牌子中,真正专业做刀的,就只有“双立人”和“三叉”,其他的要么是专业生产锅具(WMF,德国造锅的第一,还有就是菲士乐,也是专业造锅的),要么就是国际上二三流的牌子,有的甚至根本上就是半路出家的本土货,不过是起了拼音字母的名字,搞得咱中国人以为是什么国际品牌(就跟大名顶顶的 “欧典”地板一样)。可惜的是,不知道什么缘故,在德国老老实实做刀的“双立人”到了中国,却拼命做起锅来了(俺在德国可从来没看见过什么双立人的锅),成了什么全能专家(大概这就是本土化吧),而那些一溜的中式厨刀,一看就是单一钢材制作的钢片刀(刃芯和刀侧、刀背全部就是一块片钢),难怪MM说,如果刀刃曲了,可以拿来重新开刃,只有“双立人”才能这样,其他牌子的遇到这种情况刀就废了。我的天,她居然把这个解说成了“双立人”的优点!那么,按这个逻辑,国内所有厂家生产的刀都可以做到这点,因为他们都是单一的钢片刀。注意,只有真正的锻打的夹芯钢,如果刀刃曲得严重了,就有可能不能在重新开刃了。你说,荒不荒唐?就这样的水平,居然在京城所谓著名的卖场里面卖所谓的国际品牌!难怪,这样的卖家要把中国的消费者训练成世界上最专业的消费者!
其实,我们的东邻——日本,就是一个盛产刀具的国家,和德国比起来,其历史、文化和工艺水平,甚至超过德意志的,只不过,可能是因为民族情感,很多人不愿意去了解和承认这一点的(但,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我们又大张旗鼓地购买使用什么东姿、松下、日立、索尼、本田、丰田、三菱、夏普?不少人甚至以此为炫耀?)。笔者以为,就事论事地说,日本的刀具水平是在德国之的,有这么几点可以依据:
1,日本是当今冶金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目前最常用的二十多种刃具钢中,日本研制出来的就多达十一种,其中,象什么AST系列、AUS系列、VG系列高级刃具钢都是日本研制出来的。有这么发达的基础工业,没有理由不相信生产不出好的刀具。
2,日本的制刀历史十分悠久。虽然,日本在刀具制作技术上曾经是中国的学生(唐朝时期),但由于善于学习和创新,到了宋代,日本的刀具水平就远远超过了中国,以至于到明朝抗倭战争中,由于明刀难以抵抗倭刀,戚继光不得不从日本进口了一批武士刀,用以研究和仿造。
3,特有的武士文化,使全国上下都有广泛的刀文化基础。在今天的日本,手工的刀具制作技术和方式被作为传统给刻意保留下来,全国每年都要举行匠人制作比赛,评选优秀的刀具作品,而制刀师也广泛地受人尊敬。
4,先进的金属加工工艺和质量管理系统,使日本刀具的品质都十分优异,断不会出现那种裂柄的现象。正因如此,日本现在是刀具出口的第一大国(而不是德国,尽管德国的出口量也很大),而且主要是出口到欧洲北美。
据我所知,日本的著名刀具品牌也远比德国多,不下十几种。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比较一下德国刀和日本刀的优劣或者特点?希望有这种兴趣和爱好的朋友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吧。
从这个网站上列出的刀的价格看。欧洲刀美国刀要比东洋刀便宜得多。
国内的欧洲刀都是杀人价啊。

http://www.knifecenter.com
管他日本刀好还是德国刀好,学习人家的优点,打好中国的刀吧!
有钱打刀不如用来造核弹
原帖由 dboy 于 2007-7-30 11:11 发表
有钱打刀不如用来造核弹

打刀又不会挪用造核弹的钱!两者又不矛盾你这是哪跟哪呀?
倭寇的刀钢很优秀,日耳曼的刀型和打磨很优秀
日本传统的制刀技术在现在的那些生活用刀甚至高端的手工刀上都是看不到的,而且对现代工业技术也没什么指导意义。
ATS34在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是日本的钢~它只不过是不是154CM的仿制货而已~~虽然在质量上来说要超过154CM~但我们能因为J7的性能超过mig21就说J7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吗?
而且德国不是只有双立人~~索林根,博克不是德国的吗?现代刀具中,日本只有在钢材方便比较好而已~量产刀方面跟美国,德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价格也远高于美国跟欧洲品牌~~~
况且~~~~兄弟你见过几把世界名牌大厂的刀断柄的啊?我是至今没见过~~~~
买那些不如收藏点中国的仿古刀具了,唐刀,汉剑,明清腰刀都比现代刀具有韵味的多了
原帖由 gotohell 于 2007-7-30 13:11 发表
买那些不如收藏点中国的仿古刀具了,唐刀,汉剑,明清腰刀都比现代刀具有韵味的多了

现在的仿古刀比真正的古刀韵味差得太远了。
文章估计是外行写的,买进口也许之后外行才去上述几个商店去买,北京的刀友群体是一支,具有头脑,金钱的队伍,但是不会白白让上述商店得到利润,刀就是工具没什么可比的。
玩刀多年,世界名牌玩了许多,经手许多,也没什么值得留恋,怀念的。
证明有钱,不玩刀,玩刀不能证明你有钱。几千元的进口刀部分品牌PK国产王麻子
张晓泉只能画= 所以价格不能代表刀子的性能,价格不等于销铁如泥 吹毛断发。
它就是一个工具。
兄弟耍刀,从来只有两种。
一种找上好的汽车板簧(某些地区叫做弓)找邻居老师傅(打铁20余年了)叮叮当当一整天,大小砍刀随意,价格便宜量又足,砍柴一只用它。钢板一样,淬火就看手艺了。磨刀从来不用油石,而用当地特产的山石(石灰岩?)除了比较软之外,没有什么缺点。
真要收藏?
有的是蝴蝶啊蜘蛛啊之类的卖。

ps:菜刀你用工业产品?一看就不是好厨师。
那玩意要自己根据需要找人打,自己磨。左面刻“泰瑞保”,右边刻“万德服”。刃口一定要自己磨,基本上4、5把菜刀磨废了,也就琢磨透了。
这种菜刀有什么缺点?对打造师父要求太高了。另外,太重了。你看电影,一把菜刀切在案板上,左摇又晃的,基本不是好刀。本家菜刀,随手一甩,除了菜墩子外,都废了。
再ps:国内比较著名的东乡刀,用的也是板簧。
再再再ps:常识不说了,砍铁的刀不能切菜,刀刃不一样。根据个人经验,刀口的锋利程度,除了和刀刃形状有关系外,和磨刀石的关系更大。:D
再再再再ps:不锈钢那东西,能作刀吗?
另ps:吹日本不是这么吹的。:D
原帖由 秦国大将猛舔 于 2007-7-30 11:34 发表

打刀又不会挪用造核弹的钱!两者又不矛盾你这是哪跟哪呀?

那就用来买子弹吧,现在打仗还用刀干什么?刀利不如子弹多。
这种菜刀有什么缺点?对打造师父要求太高了。另外,太重了。你看电影,一把菜刀切在案板上,左摇又晃的,基本不是好刀。本家菜刀,随手一甩,除了菜墩子外,都废了。
==================
哈哈哈哈。。。。。。:D :D :D
晕,吃饱了,怎么到超大招惹这麻烦?超大上懂刀的高人多如牛毛,看了帖子还不要被骂啊。
厨刀俺还能说两句,双立人也就是个大众品牌有点像LV,三叉(乌斯套夫)有点像范斯哲了。欧洲的话双立人100欧朝下一般,乌斯套夫100欧朝上,要是一套主厨餐具5000-8000欧差不多了。
刃具钢??现在手工刀具用材和GB中的刃量具钢组不完全是一回事啊,而努力追求高纯净度真空冶炼和消除偏析的粉末冶金的恰恰是轴承钢,AUS系列也多可以归结在高温轴承钢组里。

何况低合金工具钢之上有高速钢,之上还有硬质合金,再向上还有立方氮化硼和工业金刚石,就是轴承钢里也还有个渗碳轴承钢,含碳量一般才0.2-0.3%,甚至GCr15改性出来的,降低碳含量增加寿命的品种也比比皆是,难道统统拿来做刀??

下过一个常用刀钢成分列表,对比一下,154CM是什么?是GB中两种高温轴承钢之一的Cr14Mo4,另一种是Cr4Mo4V。52100是什么?是GCr15。1095是什么?实际相当于T10Mn,锰含量范围稍稍向下措开一点点。W6Mo5Cr4V2=M2 。CrWMn≈O1。Cr12Mo1V 1≈D2。ZBD189,这东西号称含碳量3%,根据传统分类,这是生铁来着。

刨去虚浮词句,在现代工程词典里,手工刀具从材料到制作没什么了不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