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的长远趋势:朝鲜篇[转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8 12:52:33
东北亚的长远趋势:朝鲜篇

--------------------------------------------------------------------------------

● 于时语

  以笔者之见,庞中英教授《“未来的震荡”:展望东亚的趋势》一文对东北亚未来预测的最大不足,是泛泛论及实现统一后的韩国与美、中、日、俄的“良好关系”,而未能看到东北亚最重要的历史大势:中韩千年历史同盟的恢复,以及这一趋势对日美利益的挑战。

  中国民间的仇日情绪,已经被许多欲和日本和解的人士认为无法化解。可是这一情况和朝鲜半岛相比,恐怕得引用李商隐的名句“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日韩世仇远远超过中日世仇。

  对美国外交政策有重要影响的《外交事务》双月刊,几年前刊登了《纽约时报》大牌记者纪思道的专文,介绍东亚各国百姓对日本的仇恨。纪思道指出,在中国,这一仇恨还只是甲午战争以来百年之事;对朝鲜而言,这可是自“壬辰倭乱”起、积累四个世纪之久的深仇大恨。纪思道特别提到埋葬壬辰倭乱十万被害朝鲜人耳鼻的日本京都“耳冢”。不是朝鲜人,很难感受到这样的刻骨铭心之恨。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历史上曾自豪地以“小中华”自居的朝鲜民众对中国的深刻好感。朝鲜和韩国对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东北亚邻国这种黑白分明的喜恶之别,引起不少西方观察家的困惑与沮丧。《国际先驱论坛报》2002年5月30日发表评论文章,公开抱怨:“韩国有双重标准,在韩国人眼里,日本事事皆错、中国事事皆对。”


东北亚的地缘政治改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和韩国尽管表面上有巨大的意识形态差异,在建交以来却迅速发展了空前的经济、文化、政治关系,代表东北亚过去十多年来最大的地缘政治改组。

  举例来说,由于个人经历,金大中可以说是近代韩国最亲日的总统,上台初期曾首次决定参与日美军事演习,并对日本书籍报章进入韩国解禁。可是到了2002年元旦,金大中在新年致词中,居然破天荒地使用与外国盟友的“特殊关系”,来指汉城同北京的友好关系,这一词汇原来一直只是指汉城同华盛顿的长期关系,因此可知中韩关系实在不是政客们的主观意志所能改变。

  如上篇所述,日美同盟是华盛顿东北亚战略的基石。特别是布什政府上台以来,在新保守主义干将沃尔福威茨等人的主导下,采取了扶日制华、挺日抑韩的外交战略,放弃了原克林顿政府与朝鲜缓和的政策,从而破坏了金大中政府的“阳光政策”的实施基础,逆转了朝鲜半岛近年的缓和趋向。

  从国际战略讲,日本实在是韩朝最终统一的最大反对者,而朝鲜半岛的分裂对峙局面,是美军继续驻韩的口实。在大量韩国民众眼中,布什政府将朝鲜算在“邪恶轴心”之中,导致朝鲜半岛局势恶化,是华盛顿为私利而损及韩国和朝鲜民族利益,引起韩国朝野极大的反感。曾有韩国议员公开将布什称为“邪恶化身”,只是这种反美情绪的冰山顶端。


中国是韩最大外贸伙伴


  与此同时,中韩关系继续深入发展,最惹人注目的是中国正在取代美国成为韩国最大的外贸伙伴。按韩国商业部数字,2002年中国大陆加上香港对韩国的贸易额已经超过美国,到2003年9月,韩国光是和中国大陆的贸易额已经超过美国。如果注意到中韩贸易仅仅开始于1980年代末期,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才大规模发展,十年出头便压倒全球最大经济实体和外贸国,趋势和速度都实在令人咋舌。

  东北亚地缘政治的这种深刻重组,不能不引起美国和西方的严重关注。例如伦敦《金融时报》因此以“中韩关系威胁美国影响”为标题发表文章,惊呼中韩关系对美国的影响构成威胁,并结论汉城对于华盛顿的忠诚向北京转移,将对东北亚的大国势力平衡产生深远影响。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宣传努力,旨在削弱和逆转“韩国人眼里中国事事皆对”的传统。朝鲜难民问题,经常为这一努力提供了题材。去年12月,香港英文《亚洲时报》驻汉城的西方记者报道高句丽古墓群壁画归属争议,是另一明显例子。

  事情的起因是北京为在吉林省发现的高句丽古墓群壁画,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因为高句丽文化跨越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并被认为是朝鲜族先民建立,《亚洲时报》渲染中国的行动是剥夺朝鲜文化,甚至会引起北京对朝鲜的领土要求。该记者耸人听闻地声称:“朝鲜人到时可能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夺走他们的历史文化遗产,失去朝鲜人民族认同的一根重要支柱,而且将来还可能会面临来自中国的领土要求。”


日本是最大输家


  这是一份极具挑衅性的报道,为了加强效果,该记者还有意将有关考古工作和最近发起振兴东北经济的“东北工程”混淆在一起。可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对他这一所谓关乎朝鲜民族根本利益的争议,朝鲜和韩国都只作出极其低调的反应,和两者的激烈反日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笔者因此于1月初在《亚洲时报》英文版发表对应的评论,从李唐皇室可能的高丽族血液,今天被亿万中国佛教徒顶礼膜拜的地藏菩萨(传说前世是九华山化成寺祖师、新罗王子金乔觉),在韩国“世世冠冕不绝”的孔子圣裔(包括了1990年代的韩国外长孔鲁明)等许多例子,介绍中韩两国千年来的友好往来和共同文化传统,而论证了中韩因壁画归属争议而导致领土冲突之说的无稽。笔者并指出东北亚近年的重要地缘政治演变,以及美日对这一历史趋向的不安。

  总之,东北亚未来最重要的历史大势,是朝鲜半岛的统一和中韩千年历史同盟的恢复。这一发展会深刻影响统一后的韩国与美、中、日、俄的“良好关系”,其中最大输家是日本,其次是美国。对这一前景,文明冲突权威亨廷顿若干年前就有过论述。

  但是北京对韩政策仍然应该小心行事,短期目标是防止朝鲜核危机恶化,长期目标是恢复和加强中韩历史同盟,同时必须警惕在朝鲜难民和古墓群壁画争议之类问题上损害中韩感情,授日美以柄。 (下)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东北亚的长远趋势:朝鲜篇

--------------------------------------------------------------------------------

● 于时语

  以笔者之见,庞中英教授《“未来的震荡”:展望东亚的趋势》一文对东北亚未来预测的最大不足,是泛泛论及实现统一后的韩国与美、中、日、俄的“良好关系”,而未能看到东北亚最重要的历史大势:中韩千年历史同盟的恢复,以及这一趋势对日美利益的挑战。

  中国民间的仇日情绪,已经被许多欲和日本和解的人士认为无法化解。可是这一情况和朝鲜半岛相比,恐怕得引用李商隐的名句“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日韩世仇远远超过中日世仇。

  对美国外交政策有重要影响的《外交事务》双月刊,几年前刊登了《纽约时报》大牌记者纪思道的专文,介绍东亚各国百姓对日本的仇恨。纪思道指出,在中国,这一仇恨还只是甲午战争以来百年之事;对朝鲜而言,这可是自“壬辰倭乱”起、积累四个世纪之久的深仇大恨。纪思道特别提到埋葬壬辰倭乱十万被害朝鲜人耳鼻的日本京都“耳冢”。不是朝鲜人,很难感受到这样的刻骨铭心之恨。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历史上曾自豪地以“小中华”自居的朝鲜民众对中国的深刻好感。朝鲜和韩国对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东北亚邻国这种黑白分明的喜恶之别,引起不少西方观察家的困惑与沮丧。《国际先驱论坛报》2002年5月30日发表评论文章,公开抱怨:“韩国有双重标准,在韩国人眼里,日本事事皆错、中国事事皆对。”


东北亚的地缘政治改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和韩国尽管表面上有巨大的意识形态差异,在建交以来却迅速发展了空前的经济、文化、政治关系,代表东北亚过去十多年来最大的地缘政治改组。

  举例来说,由于个人经历,金大中可以说是近代韩国最亲日的总统,上台初期曾首次决定参与日美军事演习,并对日本书籍报章进入韩国解禁。可是到了2002年元旦,金大中在新年致词中,居然破天荒地使用与外国盟友的“特殊关系”,来指汉城同北京的友好关系,这一词汇原来一直只是指汉城同华盛顿的长期关系,因此可知中韩关系实在不是政客们的主观意志所能改变。

  如上篇所述,日美同盟是华盛顿东北亚战略的基石。特别是布什政府上台以来,在新保守主义干将沃尔福威茨等人的主导下,采取了扶日制华、挺日抑韩的外交战略,放弃了原克林顿政府与朝鲜缓和的政策,从而破坏了金大中政府的“阳光政策”的实施基础,逆转了朝鲜半岛近年的缓和趋向。

  从国际战略讲,日本实在是韩朝最终统一的最大反对者,而朝鲜半岛的分裂对峙局面,是美军继续驻韩的口实。在大量韩国民众眼中,布什政府将朝鲜算在“邪恶轴心”之中,导致朝鲜半岛局势恶化,是华盛顿为私利而损及韩国和朝鲜民族利益,引起韩国朝野极大的反感。曾有韩国议员公开将布什称为“邪恶化身”,只是这种反美情绪的冰山顶端。


中国是韩最大外贸伙伴


  与此同时,中韩关系继续深入发展,最惹人注目的是中国正在取代美国成为韩国最大的外贸伙伴。按韩国商业部数字,2002年中国大陆加上香港对韩国的贸易额已经超过美国,到2003年9月,韩国光是和中国大陆的贸易额已经超过美国。如果注意到中韩贸易仅仅开始于1980年代末期,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才大规模发展,十年出头便压倒全球最大经济实体和外贸国,趋势和速度都实在令人咋舌。

  东北亚地缘政治的这种深刻重组,不能不引起美国和西方的严重关注。例如伦敦《金融时报》因此以“中韩关系威胁美国影响”为标题发表文章,惊呼中韩关系对美国的影响构成威胁,并结论汉城对于华盛顿的忠诚向北京转移,将对东北亚的大国势力平衡产生深远影响。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宣传努力,旨在削弱和逆转“韩国人眼里中国事事皆对”的传统。朝鲜难民问题,经常为这一努力提供了题材。去年12月,香港英文《亚洲时报》驻汉城的西方记者报道高句丽古墓群壁画归属争议,是另一明显例子。

  事情的起因是北京为在吉林省发现的高句丽古墓群壁画,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因为高句丽文化跨越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并被认为是朝鲜族先民建立,《亚洲时报》渲染中国的行动是剥夺朝鲜文化,甚至会引起北京对朝鲜的领土要求。该记者耸人听闻地声称:“朝鲜人到时可能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夺走他们的历史文化遗产,失去朝鲜人民族认同的一根重要支柱,而且将来还可能会面临来自中国的领土要求。”


日本是最大输家


  这是一份极具挑衅性的报道,为了加强效果,该记者还有意将有关考古工作和最近发起振兴东北经济的“东北工程”混淆在一起。可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对他这一所谓关乎朝鲜民族根本利益的争议,朝鲜和韩国都只作出极其低调的反应,和两者的激烈反日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笔者因此于1月初在《亚洲时报》英文版发表对应的评论,从李唐皇室可能的高丽族血液,今天被亿万中国佛教徒顶礼膜拜的地藏菩萨(传说前世是九华山化成寺祖师、新罗王子金乔觉),在韩国“世世冠冕不绝”的孔子圣裔(包括了1990年代的韩国外长孔鲁明)等许多例子,介绍中韩两国千年来的友好往来和共同文化传统,而论证了中韩因壁画归属争议而导致领土冲突之说的无稽。笔者并指出东北亚近年的重要地缘政治演变,以及美日对这一历史趋向的不安。

  总之,东北亚未来最重要的历史大势,是朝鲜半岛的统一和中韩千年历史同盟的恢复。这一发展会深刻影响统一后的韩国与美、中、日、俄的“良好关系”,其中最大输家是日本,其次是美国。对这一前景,文明冲突权威亨廷顿若干年前就有过论述。

  但是北京对韩政策仍然应该小心行事,短期目标是防止朝鲜核危机恶化,长期目标是恢复和加强中韩历史同盟,同时必须警惕在朝鲜难民和古墓群壁画争议之类问题上损害中韩感情,授日美以柄。 (下)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