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档案第7期的马后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43:01
上外网不太方便,说的有点晚,不过还是说了比较舒服

EJ200那篇的作者看起来还是蛮专业的,不过对压比的理解似乎有点问题,这个看起来应该不是编辑的失误了。

关于三代发动机和四代发动机的比较中,三代机的“高压压气机单级压比”为0.72~0.88,这个……压比还有小于1的,那还是压气机吗,要它干吗?
最后一个大图上风扇的“级增压比”为4.2:1——牛也不至于此吧,高压压气机更是“级增压比”6.2:1,俄地神阿

我估计作者对计算压比的方法不对头,“级增压比”是单级压气机/风扇的增压比,风扇/压气机总增压比是每一级风扇/压气机增压比的乘积,也就是平均级压比是总增压比开级数次方,而不是除级数,这样级增压比就肯定是大于1的。上外网不太方便,说的有点晚,不过还是说了比较舒服

EJ200那篇的作者看起来还是蛮专业的,不过对压比的理解似乎有点问题,这个看起来应该不是编辑的失误了。

关于三代发动机和四代发动机的比较中,三代机的“高压压气机单级压比”为0.72~0.88,这个……压比还有小于1的,那还是压气机吗,要它干吗?
最后一个大图上风扇的“级增压比”为4.2:1——牛也不至于此吧,高压压气机更是“级增压比”6.2:1,俄地神阿

我估计作者对计算压比的方法不对头,“级增压比”是单级压气机/风扇的增压比,风扇/压气机总增压比是每一级风扇/压气机增压比的乘积,也就是平均级压比是总增压比开级数次方,而不是除级数,这样级增压比就肯定是大于1的。
总增压比是最后一个压气机的出口压强与第一个风扇/压气机的进口压强之比....:o
说压强怪怪的,而且也不准确,一般都说总压

你说得是整个发动机的总增压比,一般风扇和压气机各有一个增压比(我注明了前提的),再乘起来就是整个发动机的总压比,也就是高压压气机出口总压比风扇进口总压
]]
关于表格问题应是我的责任,该表引自2005/2《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第四代战斗机的动力装置” 。
原帖由 aliasmaya 于 2007-6-22 13:23 发表
感谢你对拙作的意见。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最后一个大图”并非本人所做,估计是编辑添加的。
本文尚未刊出的部分中有对EJ200压气机系统的介绍——“风扇增压比为4.211、级压比1.6147...5级HPC总压比6.2、级压比 ...

嗯,这就对了,这几个数我也自己算了
不过读者看到的可不管是谁贴上去的,编辑还要多沟通阿,多一个字可不得了
原帖由 aliasmaya 于 2007-6-22 13:32 发表
关于表格问题应是我的责任,该表引自2005/2《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第四代战斗机的动力装置” 。

……这个,欧无语了,如果《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出这样的错误,那干脆不要干算了,当然,如果真的是原始数据有问题的话。
关于四代机发动机参数选择的那一段是不是引用的,我记得《航空发动机新技术》里面有一个参数变化对总性能影响的表,和这个差不多。
原帖由 yingwu 于 2007-6-22 13:54 发表

……这个,欧无语了,如果《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出这样的错误,那干脆不要干算了,当然,如果真的是原始数据有问题的话。
关于四代机发动机参数选择的那一段是不是引用的,我记得《航空发动机新技术》里面有 ...


原文确实如此,不知是编辑错误还是另有缘故。
原帖由 yingwu 于 2007-6-22 13:54 发表

关于四代机发动机参数选择的那一段是不是引用的,我记得《航空发动机新技术》里面有 ...


文字部分是我写的,但表格并非出自本人之手。
下图是原稿中的片断。
4#给出的出口总温值是引用了意大利的文献资料。我采用定比热法估算EJ200高压压气机出口总温(k=1.4、绝热效率0.85~0.88),计算结果大于800K了。
两位都挺专业,回去再好好读读,之前可能囫囵吞枣了!
最后一页那个大图,介绍风扇和压气机的部分,把“级增压比”的”级“字去掉就对鸟~~

估计编辑打字打顺手了……
原帖由 炮火急袭-AA 于 2007-6-24 11:39 发表
最后一页那个大图,介绍风扇和压气机的部分,把“级增压比”的”级“字去掉就对鸟~~

估计编辑打字打顺手了……



:D
换个马甲一样认识~~~
原帖由 PLA 于 2007-6-24 12:39 发表



:D
换个马甲一样认识~~~


嘘……要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