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威特第35装甲旅阻击战看伊拉克军队的拙劣表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00:51
1990年8月2日凌晨,正当科威特的190万人民沉浸在梦乡时,战争突然降临到他们的头上。伊拉克10万大军在轰轰的坦克声中铺天盖地而来,从巴士拉、鲁迈拉、布塞亚兵分三路入侵了科威特。虽然科威特国小力弱,对战争毫无准备,但科威特军民仍然奋起抵抗,以英勇的行动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在巴士拉方向上的杰赫拉之战,就是科军第35装甲旅不畏强敌,狠狠打击侵科伊军的一个战例。





(一)   闪电突击  伊军占据优势





(二)   连夜准备  科军仓促应战





(三)   出其不意  阻击“汉姆拉比”师





(四)   将计就计  重创“麦地那”装甲师





(五)   “天鹰”奇袭  伊军再次受挫





(六)   死里逃生  科军撤往沙特





  





(一)闪电突击  伊军占据优势





杰赫拉城位于科威特的萨尔米高速公路和6号环形公路的交汇处,是通往科威特城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也是科威特的北大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战争爆发前,负责驻守该城的是科威特第80步兵旅。





战前,科军第35装甲旅驻扎在杰赫拉城以西,下辖第7、第8坦克营,第57机械化步兵营,第51炮兵营和旅反坦克营。坦克营的主要装备是英制“奇伏坦”MK5/2主战坦克,机械化步兵营混合装备有俄制БΜΠ-2步兵战车和美制M113系列装甲人员输送车,炮兵营装备美制M109A2式自行榴弹炮,旅反坦克连装备美制改进型“陶”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具体部署是:第7坦克营、第51炮兵营和旅反坦克连在驻地留守;第8坦克营担任北部油田的日常警卫任务,因而未配备坦克;第57机械化步兵营分别派出一个连驻守费莱凯岛和布比延岛。在战争爆发的前夜,第8坦克营营长奉命率领第3连返回旅驻地。





第35旅装备的“奇伏坦”系英国60年代研制的一种主战坦克,与当时先进的主战坦克相比,性能有些落后,不过其安装的120毫米大口径线膛坦克炮,配上激光测距机、弹道计算机、红外夜视瞄准镜和炮口参照传感器等装置后,使它拥有足以令任何对手生畏的强大火力,可谓是老当益壮。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主力部队是大名鼎鼎的共和国卫队。这支部队原是萨达姆的警卫部队,经过长达8年的两伊战火的考验,已成为伊拉克陆军中的精锐部队,常常作为伊拉克进攻作战的主要突击力量使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汉姆拉比”机械化师和“麦地那”装甲师。“汉姆拉比”机械化师下辖2个机械化旅和1个装甲旅,“麦地那”装甲师下辖2个装甲旅和1个机械化旅,每个装甲旅下辖3个坦克营和1个机械化营,机械化旅下辖3个机械化营和1个装甲营,主要装备是俄制T-72主战坦克和БΜΠ-2步兵战车。每个师一般有3个装备2C1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的炮兵营和1个装备2C3式152毫米自行加农榴弹炮的炮兵营,此外还有1个工兵营、1个突击营、1个防空营、1个侦察营和后勤单位。每个旅配有1个侦察排和1个迫击炮连。在侵科作战中,这两支精锐部队的作战任务是:“汉姆拉比”师沿阿布达利公路穿越穆特拉山脊,然后沿6号环形公路向南挺进;“麦地那”师沿萨尔米公路由西向东进攻杰赫拉,同“汉姆拉比”师一起对杰赫拉形成合围之势,歼灭科军第80步兵旅。战争开始后,这两个师迅速穿过伊、科边界沿预定作战路线推进,一路上未遇到大规模抵抗,很快就兵抵杰赫拉城下。





伊拉克对入侵科威特预谋已久,并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从“汉姆拉比”和“麦地那”师的作战行动上即可见一斑,而科军对战争毫无准备。此外,伊军在兵力、武器装备上都明显占有优势。





(二)连夜准备  科军仓促应战





1990年8月1日22时,第35装甲旅旅长萨利姆·苏鲁尔上校突然收到伊拉克即将入侵科威特的情报,震惊之余立即命令全旅进入戒备状态。





由于对战争的警惕性不足,第35旅不得不仓促进行战斗前的准备工作。派出执行任务的部队已来不及返回驻地,留在营地内的官兵们则经过电话通知后迅速集合。由于一些士兵暂时离队,一时间无法召集起来,因此第35装甲旅只好在驻地附近临时征集一些新兵参战。按科军规定,平时坦克和火炮不配发弹药,所以官兵们只好排成队临时领取弹药。经过8个小时的连夜工作,总算初步完成了战前准备。第7坦克营下辖3个连,除连长的坦克(该车在向东行进的路上发生故障,不得不放弃)外,每连配有9、10和7辆坦克;第8坦克营的第3连有10辆坦克,该连还配有全旅仅有的5辆БΜΠ-2步兵战车和数辆M113装甲人员输送车。但是,由于时间紧迫,仍有许多问题未能解决。例如没有一辆坦克进行过火炮校射;炮兵营的17门火炮中只有7门作好了战斗准备,更糟糕的是没有时间带上足够的弹药和全部补给品,第8营甚至没有携带足够的饮水,这在8月的科威特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三)攻其不备  阻击“汉姆拉比”师





8月2日凌晨1时,第35装甲旅收到情报说伊拉克军队已经全部占领科威特北部的边境哨所,正在向科威特城方向推进。





凌晨4时30分 ,第35旅反坦克连作为先头部队向杰赫拉城方向前进。该连分成两个分队,一个分队负责保卫萨利姆空军基地;另一个分队负责防守萨尔米高速公路和6号环形公路的交汇点,当该分队沿萨尔米公路向东前进时,看到4架伊拉克米格-23战斗机正在对萨利姆空军基地实施空袭,基地上空浓烟滚滚。





第35旅第7坦克营沿萨尔米公路向东前出至加尼姆绿洲附近地域,抵达公路以北的一处墓地。6时45分,营长艾哈迈德·瓦扎恩中校派出一辆装甲侦察车向位于穆特拉山脊上的警察站方向前进,对阿布达利公路进行侦察。侦察车出发不久后,发现伊军已经越过山脊开始向杰赫拉城东、西两侧发动进攻。瓦扎恩营长经请示苏鲁尔旅长后,立即命令全营迅速在墓地附近占领有利地形,准备战斗。





第7坦克营正面的敌人正是伊军的“汉姆拉比”机械化师一部。该师系伊军入侵科威特的北路先头部队,战争爆发后兵分两路向科威特城进攻,两个旅从南面沿阿布达利公路推进,一个旅从乌姆堡出发沿东海岸挺进,很快就沿80号高速公路和6号环形公路从东、西、南三面包围了杰赫拉城,但在该城他们遇到了科军第80步兵旅,该旅依靠仅有的3辆英制“萨拉丁”装甲车顽强抵抗,阻止了伊军的进攻。伊军立刻沿6号环形公路掉头向西继续推进,企图绕过杰赫拉继续南下进攻科威特城。也许伊军认为科威特军队不堪一击,他们在公路上排成行军纵队大摇大摆在前进,甚至对两翼未进行任何侦察和警戒。





看到伊军毫无戒备的样子,瓦扎恩营长当机立断,命令开火。“奇伏坦”坦克的120毫米火炮在1000米~1500米的近距离上猛烈开火,顿时伊军数辆车冒烟起火,其士兵纷纷弃车逃跑。遭到突然打击的伊军尚未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正当第7坦克营同伊军展开激烈战斗的同时,第8坦克营第3连从南面开抵战场。连长阿里上尉接到命令准备率部横穿6号环形公路,解救被伊军包围的科第80步兵旅。由于6号环形公路是一条6车道高速公路,路中央设有隔离墩,坦克无法通行;并且伊军控制了公路北部的两座桥梁,到达下一座桥梁需要绕很大一段弯路。既然一时间难以找到穿过公路的合适地点,因此阿里上尉果断决定同第7坦克营会合,共同打击公路上的敌军。





当阿里连长的坦克出现在第7坦克营的右翼时,瓦扎恩营长开始把他们当成了伊军,命令“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迎上去进行攻击,幸运的是他们及时认出了“奇伏坦”坦克。事后瓦扎恩营长回忆说:“我们已经把手指放在了板机上,感谢真主,我们发现来的是“奇伏坦”坦克,便中止了射击。”





阿里连长命令本连在萨尔米公路以南立即占领阵地,以便同第7坦克营一起对公路上的伊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并可以用火力控制6号环形公路上被伊军占领的两座桥梁。正当各车紧张地准备投入战斗时,一辆轿车从后方急驶而至,驾车的是该连最好的一名炮长,他由于暂时离队未能赶上部队开拔,于是自己开车赶来参加战斗。喜出望外的阿里连长当即命令他担任本车的炮长。





恰在此时,1辆伊军指挥车打算从南面一座桥下穿过6号环形公路,阿里连长下命令全连开火消灭它。初经战场的科军坦克手们一时没能反应过来,于是阿里连长只好命令本车射击。刚刚钻进坦克的炮长果然名不虚传,不慌不忙地操炮射击,首发就将这辆指挥车打瘫在桥下,起火*。科军其它坦克见状也纷纷向伊军开火。一开始所有坦克的炮弹都射向一个目标,阿里连长急忙命令各车分散火力打击整个伊军纵队。这时被打懵了的伊军还不知道炮火是从哪里打来的,一队伊军卡车满载着步兵从第3连前方驶过,坦克手们当然不会放过到口的“佳肴”,一阵猛烈的炮火把几百名伊军士兵连同他们的卡车送上了西天。这时,阿里连长发现了一个极好的目标——1门2C1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他亲自操炮射击,调炮、测距、开火,这门自行榴弹炮还没来得及从运载车上卸下来就变成了一堆废铁。





失去进攻锐气的“汉姆拉比”师几乎没有组织象样的反击,一些伊军士兵干脆躲在公路一侧等待战斗的结束,也有一些士兵穿插到第3坦克连的右翼,用轻武器和俄制ПРГ火箭筒攻击科军坦克,但未给科军造成多大损失。在战斗过程中,一个伊军坦克排试图机动到东面向第3连发起反击,结果很快就被科军一辆接一辆地击毁了。





就这样,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两把尖刀之一——“汉姆拉比”机械化师被实力弱小的科威特第35装甲旅阻滞在杰赫拉城外。





(四)将计就计  重创“麦地那”装甲师





上午11时,第35旅旅长苏鲁尔上校接到情报说有一支装甲部队从后面接近该旅阵地。由于其中有的坦克炮塔上飘扬着绿色旗帜。因此科军开始以为他们是沙特阿拉伯派来的增援部队。哈桑上尉离开阵地上前打算与先头坦克取得联系,这时他突然发现这支部队装备的是T-72主战坦克和BMП步兵战车,他们是伊拉克军队!可是他已经没有办法回头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哈桑上尉没有表现出丝毫慌乱,他装成一无所知的样子,沉着地大声询问对方的番号和指挥官姓名,得到回答后才返回阵地,并立即向上级报告。毫无察觉的伊军坦克和装甲车继续前进,沿萨尔米公路闯入了第7营和第8营第3 连阵地之间。当伊军先头坦克开始转向准备沿6号环形公路向南行驶时,科军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开火,第7营在右翼横扫伊军车队,第8营第3连则迎头痛击,不一会儿伊军整整一个连的T-72主战坦克就变成了一堆冒烟的废铁,还有6辆装甲车人员输送车和车上士兵一起成了科军的俘虏。





这支伊军装甲部队是“麦地那”装甲师的先头旅。该师沿萨尔米公路由西向东推进,打算夹击杰赫拉城的科军。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打头的坦克还挂上了沙特阿拉伯的旗帜,以迷惑科军,结果没想到还没到杰赫拉城郊就先吃了一顿猛烈的炮火。经受了短暂的混乱和重大伤亡后,“麦地那”师开始沿公路向西后撤,一直退到距科军阵地约3公里的一处公路收费站才开始重新集结。科军见此立即呼唤第51炮兵营开火,一阵猛烈的火力突袭打得伊军士兵抱头鼠窜,东躲西藏。





将计就计,英勇的科军第35旅官兵又打掉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另一把尖刀——“麦地那”装甲师的锐气。





“麦地那”师不愧是伊军的王牌部队,该师继续后撤至穆特拉山脊,脱离了科军火炮射程,然后立即在山下公路以北设置炮兵阵地,并很快就向科军炮兵阵地实施反击。但科军第51炮兵营毫不示弱,一边实施机动一边还击,同伊军展开了激烈的炮战。炮战中,数发伊军炮弹落在了科军第35旅指挥所附近。在此担任炮兵观测员的炮兵营长不幸负了重伤。





(五)“天鹰”奇袭  伊军再次受挫





正当科军第51炮兵营与伊军炮兵展开激烈炮战时,1架科威特空军的A-4“空中之鹰”攻击机出现在战场上空,飞机驾驶员是马吉德·艾哈迈德中校,他奉命从萨利姆空军基地紧急起飞轰炸沿萨尔米公路入侵的伊军。由于形势混乱、时间紧迫,艾哈迈德根本无法了解地面的战斗形势,只能在基地地面指挥官的引导下飞赴战区。





看到自己的空军参战,第51炮兵营的官兵们士气大振。但当A-4飞机在阵地上空盘旋时,他们又很快担心起来,因为他们离伊军太近了,又没有对空联络手段,飞行员在高速飞行中可分不清“奇伏坦”坦克和T-72坦克以及敌我双方的具体位置。弄不好就会“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自家人”,看来只有靠真主保佑了。





艾哈迈德中校准确地认出他的敌人。他凭借高超的飞行技术,驾机从伊军阵地上空飞掠而过,把200多公斤的5枚MK82式重型炸弹狠狠地倾泻到“汉姆拉比”师和“麦地那”师的头上,伊军阵地上顿时一片火海。遗憾的是,他的飞机在返航途中不幸被1枚伊军萨姆-6地对空导弹击落。





与此同时,伊拉克的空军也出现在空中,不过他们派来的是武装直升机。阿里连长发现1架伊军的俄制米-8“河马”直升机向杰赫拉城飞来,这种直升机主要用于运输和空-地联络,没有反坦克导弹,不足为惧。





但很快阿里连长就发现自己想错了。数架伊军的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径直向他的坦克飞来,这可是伊军的王牌直升机,专门用来打坦克,配有12枚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弹,其反坦克火力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看着越飞越近的米-24,阿里连长的心里一阵阵发紧,看来今天要为武装直升机打坦克增加一个战例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米-24机群好象听到什么召唤,突然掉转机头,沿米-8直升机的航线飞走了!阿里连长又逃过了一场大难。





(六)死里逃生  科军撤往沙特





清醒过来的伊军开始发起疯狂反扑,科军第51炮兵营首当其冲。1个装备BMП-2步兵战车的机械化连一边开火一边向炮兵阵地冲来,数发30毫米炮弹落到了炮兵阵地上,好在伊军仓促中发射的是穿甲弹而不是高爆榴弹,而且没有直接命中,因此未造成科军人员大量伤亡或火炮严重损失,第51炮兵营的炮手们压低炮口,用反坦克榴弹平射伊军步兵战车,一连摧毁了数辆,迫使其停止进攻。





随后,第51炮兵营向东方向转移,并在距战场10公里处重新构筑了发射阵地。但是由于营长受伤,需要等待新的炮兵观测员进入位置,加上通信不畅,代理营长纳比尔少校一时无法同苏鲁尔旅长取得联络,炮兵营不得不推迟开炮。





“麦地那”师再次集结部队发起进攻,这一次动用了两个旅。此时科军的弹药已经不多了,特别是坦克主炮的弹药极度缺乏,每辆坦克只剩下2~3发炮弹。鉴于敌军的进攻压力越来越大,为了避免被“汉姆拉比”师和“麦地那”包围,苏鲁尔旅长命令全旅撤退至萨尔米公路以南的新阵地,由第8营第3连掩护第7营先撤。





经过数小时连续的激烈战斗,阿里连长已经是精疲力竭了。8月的科威特烈日当空,气温高达40℃,“奇伏坦”坦克的炮塔里又闷又热,他打开了指挥塔舱盖,才稍稍感到凉快了一些。这时他的驾驶员不知为何驾驶坦克移动了10~20米,然后停了下来。就在这时,一发伊军坦克炮弹准确地击中了他们原来的位置,让他们出了一身冷汗。不过阿里上尉的好运还没完,当他们撤退到新阵地时,他的坦克又差点儿被自己人当成伊军坦克给报销掉。





第35旅撤至新阵地后,接到上级命令单独行动。旅长决定继续撤退到沙特阿拉伯与科威特的边界地带,这样可以避免两翼和后方被伊军包围。下午4时30分,全旅安全到达沙、科边界,经过联系后,第二天凌晨进入沙特境内。





至此,科威特第35坦克旅在海湾战争初期的战斗以胜利而告终。





不过,给这场战斗划上句号的却是伊拉克空军,当第35旅的最后一支部队刚刚进入沙特境内,一架伊拉克空军的F-1型“幻影”战斗机就轰炸了他们过夜的营地,也算是给他们送行吧。





此战中科威特第35坦克旅可谓有勇有谋成功阻挡牵制了数倍于已方的伊拉克精锐部队,并重创了对手,反观伊拉克边队做为了一支经过两伊战争铸造的部队却表现的战术异常拙劣,在受袭后表现的惊慌失措指挥混乱,更有大量士兵被对方轻易俘虏,而之后的陆航武装直升机也未能重创科军一辆坦克,从理论上说这支久经沙场的精锐部队竟被一支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菜鸟部队打的如此狼狈实在是不中思议,令人质疑伊拉克军队在两伊战争中到底学到了些什么?1990年8月2日凌晨,正当科威特的190万人民沉浸在梦乡时,战争突然降临到他们的头上。伊拉克10万大军在轰轰的坦克声中铺天盖地而来,从巴士拉、鲁迈拉、布塞亚兵分三路入侵了科威特。虽然科威特国小力弱,对战争毫无准备,但科威特军民仍然奋起抵抗,以英勇的行动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在巴士拉方向上的杰赫拉之战,就是科军第35装甲旅不畏强敌,狠狠打击侵科伊军的一个战例。





(一)   闪电突击  伊军占据优势





(二)   连夜准备  科军仓促应战





(三)   出其不意  阻击“汉姆拉比”师





(四)   将计就计  重创“麦地那”装甲师





(五)   “天鹰”奇袭  伊军再次受挫





(六)   死里逃生  科军撤往沙特





  





(一)闪电突击  伊军占据优势





杰赫拉城位于科威特的萨尔米高速公路和6号环形公路的交汇处,是通往科威特城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也是科威特的北大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战争爆发前,负责驻守该城的是科威特第80步兵旅。





战前,科军第35装甲旅驻扎在杰赫拉城以西,下辖第7、第8坦克营,第57机械化步兵营,第51炮兵营和旅反坦克营。坦克营的主要装备是英制“奇伏坦”MK5/2主战坦克,机械化步兵营混合装备有俄制БΜΠ-2步兵战车和美制M113系列装甲人员输送车,炮兵营装备美制M109A2式自行榴弹炮,旅反坦克连装备美制改进型“陶”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具体部署是:第7坦克营、第51炮兵营和旅反坦克连在驻地留守;第8坦克营担任北部油田的日常警卫任务,因而未配备坦克;第57机械化步兵营分别派出一个连驻守费莱凯岛和布比延岛。在战争爆发的前夜,第8坦克营营长奉命率领第3连返回旅驻地。





第35旅装备的“奇伏坦”系英国60年代研制的一种主战坦克,与当时先进的主战坦克相比,性能有些落后,不过其安装的120毫米大口径线膛坦克炮,配上激光测距机、弹道计算机、红外夜视瞄准镜和炮口参照传感器等装置后,使它拥有足以令任何对手生畏的强大火力,可谓是老当益壮。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主力部队是大名鼎鼎的共和国卫队。这支部队原是萨达姆的警卫部队,经过长达8年的两伊战火的考验,已成为伊拉克陆军中的精锐部队,常常作为伊拉克进攻作战的主要突击力量使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汉姆拉比”机械化师和“麦地那”装甲师。“汉姆拉比”机械化师下辖2个机械化旅和1个装甲旅,“麦地那”装甲师下辖2个装甲旅和1个机械化旅,每个装甲旅下辖3个坦克营和1个机械化营,机械化旅下辖3个机械化营和1个装甲营,主要装备是俄制T-72主战坦克和БΜΠ-2步兵战车。每个师一般有3个装备2C1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的炮兵营和1个装备2C3式152毫米自行加农榴弹炮的炮兵营,此外还有1个工兵营、1个突击营、1个防空营、1个侦察营和后勤单位。每个旅配有1个侦察排和1个迫击炮连。在侵科作战中,这两支精锐部队的作战任务是:“汉姆拉比”师沿阿布达利公路穿越穆特拉山脊,然后沿6号环形公路向南挺进;“麦地那”师沿萨尔米公路由西向东进攻杰赫拉,同“汉姆拉比”师一起对杰赫拉形成合围之势,歼灭科军第80步兵旅。战争开始后,这两个师迅速穿过伊、科边界沿预定作战路线推进,一路上未遇到大规模抵抗,很快就兵抵杰赫拉城下。





伊拉克对入侵科威特预谋已久,并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从“汉姆拉比”和“麦地那”师的作战行动上即可见一斑,而科军对战争毫无准备。此外,伊军在兵力、武器装备上都明显占有优势。





(二)连夜准备  科军仓促应战





1990年8月1日22时,第35装甲旅旅长萨利姆·苏鲁尔上校突然收到伊拉克即将入侵科威特的情报,震惊之余立即命令全旅进入戒备状态。





由于对战争的警惕性不足,第35旅不得不仓促进行战斗前的准备工作。派出执行任务的部队已来不及返回驻地,留在营地内的官兵们则经过电话通知后迅速集合。由于一些士兵暂时离队,一时间无法召集起来,因此第35装甲旅只好在驻地附近临时征集一些新兵参战。按科军规定,平时坦克和火炮不配发弹药,所以官兵们只好排成队临时领取弹药。经过8个小时的连夜工作,总算初步完成了战前准备。第7坦克营下辖3个连,除连长的坦克(该车在向东行进的路上发生故障,不得不放弃)外,每连配有9、10和7辆坦克;第8坦克营的第3连有10辆坦克,该连还配有全旅仅有的5辆БΜΠ-2步兵战车和数辆M113装甲人员输送车。但是,由于时间紧迫,仍有许多问题未能解决。例如没有一辆坦克进行过火炮校射;炮兵营的17门火炮中只有7门作好了战斗准备,更糟糕的是没有时间带上足够的弹药和全部补给品,第8营甚至没有携带足够的饮水,这在8月的科威特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三)攻其不备  阻击“汉姆拉比”师





8月2日凌晨1时,第35装甲旅收到情报说伊拉克军队已经全部占领科威特北部的边境哨所,正在向科威特城方向推进。





凌晨4时30分 ,第35旅反坦克连作为先头部队向杰赫拉城方向前进。该连分成两个分队,一个分队负责保卫萨利姆空军基地;另一个分队负责防守萨尔米高速公路和6号环形公路的交汇点,当该分队沿萨尔米公路向东前进时,看到4架伊拉克米格-23战斗机正在对萨利姆空军基地实施空袭,基地上空浓烟滚滚。





第35旅第7坦克营沿萨尔米公路向东前出至加尼姆绿洲附近地域,抵达公路以北的一处墓地。6时45分,营长艾哈迈德·瓦扎恩中校派出一辆装甲侦察车向位于穆特拉山脊上的警察站方向前进,对阿布达利公路进行侦察。侦察车出发不久后,发现伊军已经越过山脊开始向杰赫拉城东、西两侧发动进攻。瓦扎恩营长经请示苏鲁尔旅长后,立即命令全营迅速在墓地附近占领有利地形,准备战斗。





第7坦克营正面的敌人正是伊军的“汉姆拉比”机械化师一部。该师系伊军入侵科威特的北路先头部队,战争爆发后兵分两路向科威特城进攻,两个旅从南面沿阿布达利公路推进,一个旅从乌姆堡出发沿东海岸挺进,很快就沿80号高速公路和6号环形公路从东、西、南三面包围了杰赫拉城,但在该城他们遇到了科军第80步兵旅,该旅依靠仅有的3辆英制“萨拉丁”装甲车顽强抵抗,阻止了伊军的进攻。伊军立刻沿6号环形公路掉头向西继续推进,企图绕过杰赫拉继续南下进攻科威特城。也许伊军认为科威特军队不堪一击,他们在公路上排成行军纵队大摇大摆在前进,甚至对两翼未进行任何侦察和警戒。





看到伊军毫无戒备的样子,瓦扎恩营长当机立断,命令开火。“奇伏坦”坦克的120毫米火炮在1000米~1500米的近距离上猛烈开火,顿时伊军数辆车冒烟起火,其士兵纷纷弃车逃跑。遭到突然打击的伊军尚未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正当第7坦克营同伊军展开激烈战斗的同时,第8坦克营第3连从南面开抵战场。连长阿里上尉接到命令准备率部横穿6号环形公路,解救被伊军包围的科第80步兵旅。由于6号环形公路是一条6车道高速公路,路中央设有隔离墩,坦克无法通行;并且伊军控制了公路北部的两座桥梁,到达下一座桥梁需要绕很大一段弯路。既然一时间难以找到穿过公路的合适地点,因此阿里上尉果断决定同第7坦克营会合,共同打击公路上的敌军。





当阿里连长的坦克出现在第7坦克营的右翼时,瓦扎恩营长开始把他们当成了伊军,命令“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迎上去进行攻击,幸运的是他们及时认出了“奇伏坦”坦克。事后瓦扎恩营长回忆说:“我们已经把手指放在了板机上,感谢真主,我们发现来的是“奇伏坦”坦克,便中止了射击。”





阿里连长命令本连在萨尔米公路以南立即占领阵地,以便同第7坦克营一起对公路上的伊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并可以用火力控制6号环形公路上被伊军占领的两座桥梁。正当各车紧张地准备投入战斗时,一辆轿车从后方急驶而至,驾车的是该连最好的一名炮长,他由于暂时离队未能赶上部队开拔,于是自己开车赶来参加战斗。喜出望外的阿里连长当即命令他担任本车的炮长。





恰在此时,1辆伊军指挥车打算从南面一座桥下穿过6号环形公路,阿里连长下命令全连开火消灭它。初经战场的科军坦克手们一时没能反应过来,于是阿里连长只好命令本车射击。刚刚钻进坦克的炮长果然名不虚传,不慌不忙地操炮射击,首发就将这辆指挥车打瘫在桥下,起火*。科军其它坦克见状也纷纷向伊军开火。一开始所有坦克的炮弹都射向一个目标,阿里连长急忙命令各车分散火力打击整个伊军纵队。这时被打懵了的伊军还不知道炮火是从哪里打来的,一队伊军卡车满载着步兵从第3连前方驶过,坦克手们当然不会放过到口的“佳肴”,一阵猛烈的炮火把几百名伊军士兵连同他们的卡车送上了西天。这时,阿里连长发现了一个极好的目标——1门2C1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他亲自操炮射击,调炮、测距、开火,这门自行榴弹炮还没来得及从运载车上卸下来就变成了一堆废铁。





失去进攻锐气的“汉姆拉比”师几乎没有组织象样的反击,一些伊军士兵干脆躲在公路一侧等待战斗的结束,也有一些士兵穿插到第3坦克连的右翼,用轻武器和俄制ПРГ火箭筒攻击科军坦克,但未给科军造成多大损失。在战斗过程中,一个伊军坦克排试图机动到东面向第3连发起反击,结果很快就被科军一辆接一辆地击毁了。





就这样,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两把尖刀之一——“汉姆拉比”机械化师被实力弱小的科威特第35装甲旅阻滞在杰赫拉城外。





(四)将计就计  重创“麦地那”装甲师





上午11时,第35旅旅长苏鲁尔上校接到情报说有一支装甲部队从后面接近该旅阵地。由于其中有的坦克炮塔上飘扬着绿色旗帜。因此科军开始以为他们是沙特阿拉伯派来的增援部队。哈桑上尉离开阵地上前打算与先头坦克取得联系,这时他突然发现这支部队装备的是T-72主战坦克和BMП步兵战车,他们是伊拉克军队!可是他已经没有办法回头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哈桑上尉没有表现出丝毫慌乱,他装成一无所知的样子,沉着地大声询问对方的番号和指挥官姓名,得到回答后才返回阵地,并立即向上级报告。毫无察觉的伊军坦克和装甲车继续前进,沿萨尔米公路闯入了第7营和第8营第3 连阵地之间。当伊军先头坦克开始转向准备沿6号环形公路向南行驶时,科军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开火,第7营在右翼横扫伊军车队,第8营第3连则迎头痛击,不一会儿伊军整整一个连的T-72主战坦克就变成了一堆冒烟的废铁,还有6辆装甲车人员输送车和车上士兵一起成了科军的俘虏。





这支伊军装甲部队是“麦地那”装甲师的先头旅。该师沿萨尔米公路由西向东推进,打算夹击杰赫拉城的科军。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打头的坦克还挂上了沙特阿拉伯的旗帜,以迷惑科军,结果没想到还没到杰赫拉城郊就先吃了一顿猛烈的炮火。经受了短暂的混乱和重大伤亡后,“麦地那”师开始沿公路向西后撤,一直退到距科军阵地约3公里的一处公路收费站才开始重新集结。科军见此立即呼唤第51炮兵营开火,一阵猛烈的火力突袭打得伊军士兵抱头鼠窜,东躲西藏。





将计就计,英勇的科军第35旅官兵又打掉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另一把尖刀——“麦地那”装甲师的锐气。





“麦地那”师不愧是伊军的王牌部队,该师继续后撤至穆特拉山脊,脱离了科军火炮射程,然后立即在山下公路以北设置炮兵阵地,并很快就向科军炮兵阵地实施反击。但科军第51炮兵营毫不示弱,一边实施机动一边还击,同伊军展开了激烈的炮战。炮战中,数发伊军炮弹落在了科军第35旅指挥所附近。在此担任炮兵观测员的炮兵营长不幸负了重伤。





(五)“天鹰”奇袭  伊军再次受挫





正当科军第51炮兵营与伊军炮兵展开激烈炮战时,1架科威特空军的A-4“空中之鹰”攻击机出现在战场上空,飞机驾驶员是马吉德·艾哈迈德中校,他奉命从萨利姆空军基地紧急起飞轰炸沿萨尔米公路入侵的伊军。由于形势混乱、时间紧迫,艾哈迈德根本无法了解地面的战斗形势,只能在基地地面指挥官的引导下飞赴战区。





看到自己的空军参战,第51炮兵营的官兵们士气大振。但当A-4飞机在阵地上空盘旋时,他们又很快担心起来,因为他们离伊军太近了,又没有对空联络手段,飞行员在高速飞行中可分不清“奇伏坦”坦克和T-72坦克以及敌我双方的具体位置。弄不好就会“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自家人”,看来只有靠真主保佑了。





艾哈迈德中校准确地认出他的敌人。他凭借高超的飞行技术,驾机从伊军阵地上空飞掠而过,把200多公斤的5枚MK82式重型炸弹狠狠地倾泻到“汉姆拉比”师和“麦地那”师的头上,伊军阵地上顿时一片火海。遗憾的是,他的飞机在返航途中不幸被1枚伊军萨姆-6地对空导弹击落。





与此同时,伊拉克的空军也出现在空中,不过他们派来的是武装直升机。阿里连长发现1架伊军的俄制米-8“河马”直升机向杰赫拉城飞来,这种直升机主要用于运输和空-地联络,没有反坦克导弹,不足为惧。





但很快阿里连长就发现自己想错了。数架伊军的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径直向他的坦克飞来,这可是伊军的王牌直升机,专门用来打坦克,配有12枚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弹,其反坦克火力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看着越飞越近的米-24,阿里连长的心里一阵阵发紧,看来今天要为武装直升机打坦克增加一个战例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米-24机群好象听到什么召唤,突然掉转机头,沿米-8直升机的航线飞走了!阿里连长又逃过了一场大难。





(六)死里逃生  科军撤往沙特





清醒过来的伊军开始发起疯狂反扑,科军第51炮兵营首当其冲。1个装备BMП-2步兵战车的机械化连一边开火一边向炮兵阵地冲来,数发30毫米炮弹落到了炮兵阵地上,好在伊军仓促中发射的是穿甲弹而不是高爆榴弹,而且没有直接命中,因此未造成科军人员大量伤亡或火炮严重损失,第51炮兵营的炮手们压低炮口,用反坦克榴弹平射伊军步兵战车,一连摧毁了数辆,迫使其停止进攻。





随后,第51炮兵营向东方向转移,并在距战场10公里处重新构筑了发射阵地。但是由于营长受伤,需要等待新的炮兵观测员进入位置,加上通信不畅,代理营长纳比尔少校一时无法同苏鲁尔旅长取得联络,炮兵营不得不推迟开炮。





“麦地那”师再次集结部队发起进攻,这一次动用了两个旅。此时科军的弹药已经不多了,特别是坦克主炮的弹药极度缺乏,每辆坦克只剩下2~3发炮弹。鉴于敌军的进攻压力越来越大,为了避免被“汉姆拉比”师和“麦地那”包围,苏鲁尔旅长命令全旅撤退至萨尔米公路以南的新阵地,由第8营第3连掩护第7营先撤。





经过数小时连续的激烈战斗,阿里连长已经是精疲力竭了。8月的科威特烈日当空,气温高达40℃,“奇伏坦”坦克的炮塔里又闷又热,他打开了指挥塔舱盖,才稍稍感到凉快了一些。这时他的驾驶员不知为何驾驶坦克移动了10~20米,然后停了下来。就在这时,一发伊军坦克炮弹准确地击中了他们原来的位置,让他们出了一身冷汗。不过阿里上尉的好运还没完,当他们撤退到新阵地时,他的坦克又差点儿被自己人当成伊军坦克给报销掉。





第35旅撤至新阵地后,接到上级命令单独行动。旅长决定继续撤退到沙特阿拉伯与科威特的边界地带,这样可以避免两翼和后方被伊军包围。下午4时30分,全旅安全到达沙、科边界,经过联系后,第二天凌晨进入沙特境内。





至此,科威特第35坦克旅在海湾战争初期的战斗以胜利而告终。





不过,给这场战斗划上句号的却是伊拉克空军,当第35旅的最后一支部队刚刚进入沙特境内,一架伊拉克空军的F-1型“幻影”战斗机就轰炸了他们过夜的营地,也算是给他们送行吧。





此战中科威特第35坦克旅可谓有勇有谋成功阻挡牵制了数倍于已方的伊拉克精锐部队,并重创了对手,反观伊拉克边队做为了一支经过两伊战争铸造的部队却表现的战术异常拙劣,在受袭后表现的惊慌失措指挥混乱,更有大量士兵被对方轻易俘虏,而之后的陆航武装直升机也未能重创科军一辆坦克,从理论上说这支久经沙场的精锐部队竟被一支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菜鸟部队打的如此狼狈实在是不中思议,令人质疑伊拉克军队在两伊战争中到底学到了些什么?
这又是一篇一面倒的文章,你能肯定这是真实的情况吗?
伊拉克军队的无能也太夸张了..
:o
科威科籍华裔写的? 充满对科威科的感情,演义文字和八股套路全文都是,
--------------------------------------------------------------------------------------------------------------------
从理论上说这支久经沙场的精锐部队竟被一支没有任何实战经验
的菜鸟部队打的如此狼狈实在是不中思议,令人质疑伊拉克军队在两伊战争中到底学到了些什么?

我比较感兴趣,科威特人个个如些神勇,重创共和国卫队,那最后占领科威科的是天顶星人吗?
为什么没有提及科军战损呢?是没有还是不想说还是无法统计?
  科威特是暂时打击了伊拉克军。一场垃圾部队和垃圾部队战斗的故事。科威特军局部的胜利不能够改变战争的进程。
原帖由 布衣之笑 于 2007-6-11 20:15 发表
科威科籍华裔写的? 充满对科威科的感情,演义文字和八股套路全文都是,
--------------------------------------------------------------------------------------------------------------------
从理论上说这 ...


这是科威特军队在这场短暂战争中的唯一一个亮点,这些军队大多其实是外籍军队没几个是科威特人,人家钱多命精贵没兴趣打仗.
越是打了败仗,越是需要英雄
原帖由 发福 于 2007-6-12 02:11 发表
为什么没有提及科军战损呢?是没有还是不想说还是无法统计?


除了35旅退入沙特外其他科威特军队基本上都不战而降了。
阿拉伯军队的战斗力,都是半斤对八两!
1991年海湾战争的伊拉克军队与其苏联中国造武器


1991年的海湾战争是“一边倒”的战争。多国部队依仗高技术兵器优势,以极微小的伤亡击溃号称百万的
伊拉克陆军,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但伊军并不是全然被动挨打,也创造了一些反击的小插曲。1991年1月29[1
日夜,伊军装甲部队从科威特发起突然袭击,占领沙特边境小镇海夫吉。这场伊军主动出击,倒打一耙的越境
作战,被美军称为“海夫吉战斗”。
背景
海夫吉镇距离科沙边界15千米,人口约3.5万人,是沙特东北沿海的一个油田小镇,居民多为油田员工及
家属。海夫吉是沙特沿海公路通向科威特的必经之路。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该镇即在伊拉克远程火炮的射
程之内。镇内居民为躲避战火,早已逃散一空,是一座空镇。1991年1月29日,联军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大规模空袭行动已进行了12天。伊拉克空军作战飞机数量不
多、性能落后,地面防空系统也无法抗击多国部队的空中打击,处于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尽管伊军在反空袭
作战中处于下风,但其地面部队隐蔽良好,人员和装备尚未受到大的损失。为了尽早把联军拖入地面战斗,发
挥伊军陆军装甲部队的数量优势,伊军借鉴了两伊战争中的阵地作战经验,试图通过地面主动进攻,给美军造
成伤亡或俘虏部分美军士兵,干扰多国部队中央总部司令的作战决心,扭转战局或在谈判桌上取得主动。
1月28日,萨达姆召集伊军高级将领,决定使用其驻科威特的装甲部队,在海夫吉方向进行越境作战。当
日,美国空军预警机和无人侦察机发现在科威特南部的伊军调动频繁。但联军认为,伊军不可能主动发起进
攻,频繁的兵力调动大概是伊军准备从科威特撤退。驻扎在科沙边境的美军及阿拉伯联军部队虽然增加了守备
兵力,但对伊军的主动攻击缺乏戒备。
战斗经过
参加海夫吉战斗的伊军部队为驻扎科威特的伊拉克陆军第3军装甲第3师、机械化步兵第5师。1月29日夜到
1月30日凌晨,伊装甲部队编为数个营团级规模的装甲纵队,在科威特南部集结,向沙特境内海夫吉地区发起了四次越境攻击作战。
第一次攻击作战发生在1月29日晚9时30分。伊军第3装甲师的一个装甲纵队乘着夜色,率先越过科威特边
陲小镇瓦夫腊以西27千米处的边界,向美军守备部队,海军陆战队远征旅轻装甲步兵营阵地发起攻击。伊军装
甲纵队编有约40辆T-72M和T-62主战坦克,以及数量大致相等的BMP-1步兵战车。此时美军一架E-8A空中监视/
指挥机刚结束在伊拉克中部的例行巡逻飞行,准备返回沙特空军基地。在经过科威特上空时,发现伊军数支营
级规模的装甲纵队正急速向南部沙特境内开进,而在科威特境内的伊军重型火炮呈新月形布置,火力直指南
方——毫无疑问,伊军的越境突击作战已经开始。美军立即召唤空军进行拦阻性打击,海军陆战队AV-8B攻击
机和AH-1W武装直升机首先赶到战区。不久,美国海军F/A-18战斗/攻击机和空军A-10攻击机、AC-130武装运
输机也参加战斗。进攻的伊军装甲纵队损失10辆坦克、伤亡数十人,4人被俘,被迫撤回科威特边界之内。
第二次攻击的时间与第一次攻击大致相同,在瓦夫腊以南的沙科边界。伊军由大约40辆T-72和69式坦克组
成的坦克纵队展开攻击阵形,企图与第一次攻击的伊军配合,包抄美军防御部队。与第一次攻击时一样,守备
的美军也是轻装的海军陆战队轻装甲步兵营,当时阵地上仅有6辆M60A3主战坦克,另装备了一些LAV-25装甲输
送车、AAV7A1两栖装甲车以及“悍马”越野车。伊军的坦克纵队在越过边界不久即被布置在前线的美军侦察哨
发现,美军立即作出反应。这也是美军首次在战场上与其畏如狮虎的苏制T-72主战坦克交手。美军前线侦察哨
且战且退,待伊军坦克纵队进入轻装甲步兵营的主阵地后,即以步兵反坦克武器进行还击。由于伊军夜视器材
性能较差,战斗中损失1辆坦克后,即退回原出发地。
前两次攻击战斗尚未结束,29日晚11时左右,伊军一支机械化纵队越过海夫吉以北边界,向海夫吉镇开
进。该纵队由一个机械化步兵营及一个加强的坦克连组成,编有40辆左右的BMP-1、BTR步兵战车及12辆69式[
中型坦克。面对的联军守备部队为沙特国民卫队第2特遣队之一部,主要由步兵构成,只有少量配备无后坐力
炮的军用吉普。与前两次攻击的秘密开进相反,伊军机械化纵队以行军队形,直接走沿海公路向海夫吉进发。
在接近沙特国民卫队预设阵地时,69式坦克和步兵战车的炮塔均转向后,伪装成前来“投降”的伊军部队。正
在沙特国民卫队士兵犹豫之时,伊军坦克的炮塔重新转回正面开火,沙特国民卫队阵地遭受突然袭击,被迫向
南撤退。伊军经过约一小时的追击作战后,占领海夫吉镇。
1月30日零时左右,伊军又派出一支由机械化步兵和坦克组成的部队,在海夫吉镇西北30千米处越过沙特]
边界,向联军发动第四次攻击。参战的伊军部队与前三次攻击相似,仍为一个机械化步兵营和一个配备69式坦
克的装甲连,当面的对手为美海军陆战队的一个轻型装甲营,配备有M60A3主战坦克和LAV-25装甲人员输送
车,并可随时召唤空军火力支援。在美空军的打击下,伊军装甲部队未接近美军主阵地即损失惨重,被迫退回
科威特境内。
海夫吉陷落之后,美军才姗姗来迟。在美空军的打击下,占领海夫吉的伊军装甲纵队损失13辆装甲车辆,
但伊军步兵已在海夫吉站稳脚跟,建立了有效的防御工事。在此情况下,美军第1师和第2海军陆战师紧急行
动,调来团级规模的部队部署在海夫吉以南地区,阻止伊军在占领海夫吉之后的进一步推进,同时迅速调集部
队,准备进行反击作战。美军重装部队,沙特、阿曼、卡塔尔等阿拉伯国家联军在海夫吉附近集结,空军的大
批作战飞机、海军舰艇整装待命,联军收复海夫吉的决心已定。美军收复海夫吉的战斗被安排在1月31日凌
晨。这是考虑到沙漠地区气候炎热,晚间作战可减轻人员疲劳,同时还可利用联军夜视器材的优势。
收复海夫吉的作战部署是:阿拉伯联军的卡塔尔特遣队封锁海夫吉北面的伊军退路,沙特皇家陆军第8旅
封锁海夫吉南面的要道,主攻任务则由沙特国民卫队承担,美军只提供空中和炮火支援。这是美国人的小算
盘,意图让阿拉伯联军替代美国大兵进行城市作战,尽量减少美国大兵的伤亡。
1月31日凌晨2时30分,联军收复海夫吉反击作战开始。沙特国民卫队第2特遣队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炮兵、
战术飞机以及海军舰炮支援下,向海夫吉发动攻击。进攻开始时,联军部队被伊军猛烈的防御火力拦阻,进展
缓慢。随后,联军增加进攻兵力,加强空中火力支援,突入该镇。此时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防守该镇的伊军并
没有展开反突击和顽强的巷战,而是丢弃所有坦克、步战车和卡车等重装备,趁夜色沿沙漠逃窜。经过几小时
激战,沙特部队以亡19人,伤36人的代价收复了该镇,缴获多达100多辆军用卡车及数十辆完好的69坦克、63[
式装甲车。海夫吉城内战斗结束一小时后,沙特国民卫队特遣队及卡塔尔特遣队又在该镇以北11千米处,与溃
逃的伊军残余部队交战,俘虏伊军士兵160人,肃清了海夫吉周围地区的残敌。
2月2日,伊军又派1个连的兵力,越界向海夫吉方向进攻,被东线联合部队在联军战术飞机的支援下击
退。至此,海夫吉地区地面战斗全部结束。
伊军武器盘点
参战的伊军装甲第3师和机械化第5师都是伊军的精锐。在1990年8月吞并科威特的战斗中,就是这两个师
打头阵,第一天就突破科威特军防线,随即攻占科威特城,使科军在短短两天内全面崩溃,还完整俘获了停在
机场跑道的近百架科威特“幻影”-2000战斗机。在海夫吉战斗中,伊军主要派遣了以下坦克装甲车辆参战。
T-72M主战坦克 两伊战争初期,伊拉克部队遭遇伊朗的英制“酋长”主战坦克。“酋长”的厚甲重炮使
伊军受到强烈刺激,遂决定从苏联引进T-72M主战坦克。在苏联帮助下,伊拉克于80年代后期在本国建立了坦
克生产线,利用从苏联进口的关键部件组装生产T-72M主战坦克。T-72M是T-72坦克的出口简化型,不仅装甲
和动力系统制作粗陋,夜视能力也极其有限,其主动红外夜视仪的有效探测距离仅800米。在1月29日夜的战斗]
中,伊军T-72M坦克向仅有步兵反坦克武器的美海军陆战队阵地发起攻击,结果遭到美军“陶”式反坦克导弹
的打击。由于伊军坦克视距仅800米,而“陶”式的红外热像仪探测距离达2 000米,伊军坦克陷入被动,决心
不足,结果是坦克反被步兵击退。
T-55/69式中型坦克 两伊战争期间,由于T-72M坦克价格昂贵且产量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伊军仍装备有大
量的T-55以及69-II式中型坦克。其中69-II中型坦克是69式中型坦克的改进型,拥有简易弹道计算机和双稳
系统。如果乘员技术熟练,69-II可以进行动对动射击。海夫吉战斗中,参战的伊军老式坦克中有相当部分是[
69-II。在29日夜间的战斗中,曾有一辆69-II突入美军阵地,美空军A-10攻击机匆忙向其发射“小牛”空地
导弹,结果导弹偏离目标,在距离一辆美海军陆战队的LAV25装甲车30米处爆炸,差点又酿成误伤悲剧。这个
战例也说明,69-II中型坦克由于夜视器材限制,在夜战中必须采取近战战术,才能咬住敌军。
BMP-1步兵战车 苏制BMP-1步兵战车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的步兵战车”。在海夫吉战斗中,BMP-1上的
73毫米低压滑膛炮成了伊军最有效的武器之一。该炮配有自动装填机构,射速快,精度好。其弹药由RPG-7火
箭筒所配破甲、反步兵弹药改进而来,有相当强的反步兵和反装甲能力。联军反击收复海夫吉的战斗中,沙特
国民卫队的攻击部队向海夫吉发起冲击,在中途遭到伊军73毫米滑膛炮的压制,损失惨重。其实当时海夫吉镇
内的伊军手中仅有数辆BMP-1,但由于火炮射速较快,仍旧能够形成密集弹幕,海夫吉战斗中低膛压的曲射炮
是支援步兵的最佳武器。
63式装甲车 在80年代,装甲人员输送车在前苏军机械化部队中几乎“绝迹”,因此当伊军需要大量装甲
人员输送车时,只能选择中国生产的63式(531)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63式装甲车只有4对负重轮,外观短
小,但其车内空间却相当宽敞。出口伊拉克的63式装甲车采用德制柴油机及传动装置,在炎热的沙漠地带具有
极高的可靠性。海夫吉战斗中,63式装甲车表现相当活跃,充当伊军装甲纵队的侦察前哨。但63式装甲车的最
大弱点是装甲薄弱,装甲平均厚度仅为20~30毫米,同时夜视装备也与联军有相当大的差距。伊军装甲纵队的
63式在暗夜条件下与卡塔尔联军的一小批法制AMX-30坦克遭遇,伊军某团级指挥官乘坐的一辆63式装甲指挥车
冲在最前,竟然将AMX-30坦克认为是卡车,用车载12.7毫米高射机枪对其进行扫射,结果被反应过来的AMX-
30一炮打了个对穿。
防护力薄弱是参战双方装甲人员输送车的共同特点。在海夫吉战斗中,不只是伊军的63装甲车,美军及沙
特国民卫队的装甲人员输送车也遭遇过同样问题。在联军反击的战斗中,沙特国民卫队冲入海夫吉镇,与伊军
展开巷战。国民卫队的M113装甲人员输送车在几分钟内即被伊军RPG-7反坦克火箭筒摧毁3辆。整个收复海夫吉
的战斗中,国民卫队阵亡达19人,伊军阵亡人数不到100人,联军的伤亡比是海湾战争中最大的一次。
战术检讨
在联军方面,尚处在试验阶段,以两架样机首次参加实战的E-8“联合星”发挥了战场监视的作用,功不
可没。美军海军陆战队地面装甲部队和海军陆战队航空队的AH-1、AV-8B的空地协同作战战术熟练,应变迅
速,也在战斗中有充分表现。但在另一方面,与历史上无数次的联军作战通病类似,多国联军各个部队之间的
协同在海夫吉战斗中再次暴露不同步的问题,甚至美军陆战队和隶属空军的A-10战机两家之间也缺乏配合,多
次出现误伤事件。这种情形可能也是在最后沙特和卡塔尔部队反击阶段,美军反而停止近距离空中支援的原
因。
在联军的装甲车辆方面,美海军陆战队的M60A3虽然在战前已经增加了附加装甲,但在伊军T-72面前仍显
力不从心,因此这次战斗也成为这种老坦克在美军的绝唱。几年后就或被沉海,或以超低价倾销。作为沙特陆
军主力的法制AMX-30是一种60年代设计的坦克,虽然号称具备最好的战术机动性能,但装甲比M60A3更薄弱,
其正面装甲最厚仅80毫米,勉强能抗23毫米机关炮的打击,甚至不能抗BMP-1步兵战车主炮一击。只是在这次
战斗中它走了大运,没有被伊军T-72和69击中过,但也让沙特人看清楚了它的缺点,因此战后沙特部队也以
M1A2逐步替换了AMX-30。
伊军在空中优势失去的情况下,为发挥陆军地面作战的优势,尽快把联军拖入地面作战的企图是好的。伊
军采取主动进攻的措施,选择联军地面进攻准备尚不充分的时机,派遣装甲部队越界作战,在战役上达成了较
好的突然性,占领了海夫吉镇。这说明,即使在对手空中优势的严厉打击下,伊军的装甲部队仍旧具有战斗
力。但从实战的结果看,伊军的进攻行动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既没有将联军提前拖入地面战斗,海夫吉镇也
得而复失。其原因除美军拥有绝对制空权、伊军装甲部队在空袭中损失惨重外,在装甲兵的运用上,伊军也存
在以下问题:
战术思想错误 多路小型进攻是伊拉克惯用的战法。伊军在海夫吉地区的战斗,是在70多千米的正面上,
在40个小时之内,在3个方向6个地段分别实施的营级规模的进攻。无论伊军的主观愿望如何,这种客观上分散
使用兵力的办法,对联军构不成大的威胁,而且易被联军各个击破。
作战目的模糊 此次海夫吉之战,伊军进攻的作战目的是占领一两个沙特城镇,而不是以歼灭敌之有生力
量为最高作战目的,在占领城镇之后没有进行有效的防御部署,在遭遇反击之后则丢弃技术装备全面“转
进”。热衷于抢夺城镇而不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原则,是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形成的不良习气。这种带有沙
漠游牧民族风格的袭扰式进攻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在两伊战争时期能够起到鼓舞士气、配合停战谈判的作
用,但在海湾战争环境下,无法动摇联军的作战决心。]
协同能力差 地面部队在开进和发起攻击的过程中,ZSU-23等自行防空车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跟进作战,
造成了在美军空袭时,伊军只能用坦克的高射机枪还击,完全不能对美军飞机造成威胁。实战证明:在无制空
权的条件下,机械化部队无法脱离阵地实施机动作战。不但如此,地面炮兵火力的支援也不充分。除了第一次
攻击行动,其余几次攻击都没有足够的炮火支援,使得装备有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的伊军重装甲部队竟然无法
突破美海军陆战队(相当于轻摩托化步兵)的防线。
战术情报不准确及时 伊军对联军的空中预警巡逻规律没有完全把握,导致攻击被返航的E-8空中指挥机
发现,失去了攻击的突然性。占领海夫吉后,当联军集中兵力采取保卫反击作战时伊军敌情不明,准备不足。
坦克性能落后,缺乏夜视器材及手段 海夫吉战斗中,伊军主要面对的对手是美海军陆战队,T-72M与美
军最先进的M1A1主战坦克未能交手,但也暴露出了伊军坦克性能上的劣势。最先进的T-72M主战坦克夜视仪有
效探测距离甚至不如美军的单兵反坦克导弹,加之步坦协同能力差,屡次发生坦克部队被美军轻步兵部队击退
的战例。
海夫吉战斗结束三周之后,多国部队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大规模地面战斗打响。而此时的伊军装甲部队
在持续一个多月的大规模空袭中损失惨重,不仅再无法发动越境反击战,甚至已无法组织有效的防御作战。海
夫吉战斗是海湾战争中地面战斗的前传,却是伊军装甲部队主动攻击行动的“绝唱”。
排版混乱没有法看:L
1992年兵器知识的原文居然又登场了!只是换了个标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