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悲剧人物魏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6:35:29
魏延在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空有一身好武艺,一生颠沛游离,保了三个主人,没有一个信任他。刘备对魏延稍好些,又碰上个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的诸葛亮,压制了他一辈子,有功不奖,出好主意也决不采纳,死后还不忘把他置于死地,真是十足的悲剧人物,要说魏延品性怎么也好过三姓家奴的吕布,而吕布再不济也还霸占一方,最后轰轰烈烈地战死,强过窝囊一生的倒霉蛋魏延。

魏延是个有性格、有特点,武艺高超的大将,一生怀才不遇。先保刘表,只看他在刘表处连入厅议事的资格都没有,可见是个未入流的干部。其实他对刘备也算忠心,从那时起就想投入刘备麾下。刘备率兵到荆州,魏延冒着危险开城迎接,却被文聘截住斯杀,刘备说是不忍看刘表自相残杀,领兵他去,魏延杀退文聘,一看已空无一人,只好暂时去投韩玄,一投刘备以失望告终。

韩玄仍然不重用魏延。到刘备打长沙时,韩玄要杀老将黄忠,又是魏延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地率众杀掉韩玄救了黄忠,打开城门迎入刘备。兴冲冲以为要立功受奖的魏延,谁想到诸葛亮见到他即一声断喝:把魏延绑了,推出斩首。还是刘备觉得魏延有功无过,才保住了一条小命,还要被呵斥一番,说他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只许你老老实实,不许你乱说乱动,如其不然,定要取尔狗命。二投刘备又闹了个灰头土脸。其实这才是冤乎枉哉,所谓相面用现在科学的方法来衡量,纯属子虚乌有,诸葛亮不过是看他一反刘表,二反韩玄就认定他有反骨,一辈子都不信任他,直到入川成了头号大将仍然是只利用不重用。

魏延其实是可以和关、张、赵、马、黄并列的大将军,但评定五虎上将却把他排除在外。入川时黄、魏争功,虽然有点意气用事,但总是说明魏延的工作积极性是很高的,在那种受压抑的环境中,能焕发出这样的积极性还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笔者认为,魏延其实是智勇双全的,如果充分发挥他的积极性、创造性,也许三国的历史会改写。

白帝城刘备败亡后,五虎凋零,魏延成了头号大将,诸葛亮本应改变看法,重用魏延,有事相商,互为倚靠,而恰恰相反,诸葛亮仍一如既往的压制他,对他提出的建议,对了也不听。一出祁山时,诸葛亮先施反间计,让曹魏罢了善于用兵的大将司马懿的兵权,正处于人员调整的内乱时期。魏延建议抄近路出斜谷,直取长安,现在看来,这个建议是非常正确的。但诸葛亮一向不听人言,只相信自己,何况是他一直另眼相看的魏延,不但不采纳其意见,还把魏延好一顿呵斥,弄得魏延好生没趣,以后再没有提出过任何建议。每一次打仗时,遇到硬仗、危险较大的战斗,诸葛亮总是派魏延出马;碰到能得功劳的战斗,却只派魏延去诱敌等辅助角色。难怪有一次需要勇将出马,诸葛亮目视魏延,魏延低头不语,实在是太伤魏延的自尊心了。

即使如此,魏延既没有考虑跳槽,也没有想过谋反,其人品也就算是不错了,如果是现代人,恐怕早就跳槽多次了。诸葛亮死后与其说是魏延造反,还不如说是逼反了魏延更确切一些。诸葛亮死后把兵权交给杨仪,是不是利用杨仪和魏延死不对眼,默许他伺机收拾魏延?魏延岂能不怕杨仪利用职权,找茬收拾他?诸葛亮早应想到魏延必定是不甘心束手就擒,与其让人收拾还不如拼个鱼死网破,到头来还是被诸葛亮定计害死,诸葛亮对魏延可谓用心良苦,郁郁一生的魏延可说是三国中第一大悲剧人物。魏延在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空有一身好武艺,一生颠沛游离,保了三个主人,没有一个信任他。刘备对魏延稍好些,又碰上个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的诸葛亮,压制了他一辈子,有功不奖,出好主意也决不采纳,死后还不忘把他置于死地,真是十足的悲剧人物,要说魏延品性怎么也好过三姓家奴的吕布,而吕布再不济也还霸占一方,最后轰轰烈烈地战死,强过窝囊一生的倒霉蛋魏延。

魏延是个有性格、有特点,武艺高超的大将,一生怀才不遇。先保刘表,只看他在刘表处连入厅议事的资格都没有,可见是个未入流的干部。其实他对刘备也算忠心,从那时起就想投入刘备麾下。刘备率兵到荆州,魏延冒着危险开城迎接,却被文聘截住斯杀,刘备说是不忍看刘表自相残杀,领兵他去,魏延杀退文聘,一看已空无一人,只好暂时去投韩玄,一投刘备以失望告终。

韩玄仍然不重用魏延。到刘备打长沙时,韩玄要杀老将黄忠,又是魏延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地率众杀掉韩玄救了黄忠,打开城门迎入刘备。兴冲冲以为要立功受奖的魏延,谁想到诸葛亮见到他即一声断喝:把魏延绑了,推出斩首。还是刘备觉得魏延有功无过,才保住了一条小命,还要被呵斥一番,说他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只许你老老实实,不许你乱说乱动,如其不然,定要取尔狗命。二投刘备又闹了个灰头土脸。其实这才是冤乎枉哉,所谓相面用现在科学的方法来衡量,纯属子虚乌有,诸葛亮不过是看他一反刘表,二反韩玄就认定他有反骨,一辈子都不信任他,直到入川成了头号大将仍然是只利用不重用。

魏延其实是可以和关、张、赵、马、黄并列的大将军,但评定五虎上将却把他排除在外。入川时黄、魏争功,虽然有点意气用事,但总是说明魏延的工作积极性是很高的,在那种受压抑的环境中,能焕发出这样的积极性还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笔者认为,魏延其实是智勇双全的,如果充分发挥他的积极性、创造性,也许三国的历史会改写。

白帝城刘备败亡后,五虎凋零,魏延成了头号大将,诸葛亮本应改变看法,重用魏延,有事相商,互为倚靠,而恰恰相反,诸葛亮仍一如既往的压制他,对他提出的建议,对了也不听。一出祁山时,诸葛亮先施反间计,让曹魏罢了善于用兵的大将司马懿的兵权,正处于人员调整的内乱时期。魏延建议抄近路出斜谷,直取长安,现在看来,这个建议是非常正确的。但诸葛亮一向不听人言,只相信自己,何况是他一直另眼相看的魏延,不但不采纳其意见,还把魏延好一顿呵斥,弄得魏延好生没趣,以后再没有提出过任何建议。每一次打仗时,遇到硬仗、危险较大的战斗,诸葛亮总是派魏延出马;碰到能得功劳的战斗,却只派魏延去诱敌等辅助角色。难怪有一次需要勇将出马,诸葛亮目视魏延,魏延低头不语,实在是太伤魏延的自尊心了。

即使如此,魏延既没有考虑跳槽,也没有想过谋反,其人品也就算是不错了,如果是现代人,恐怕早就跳槽多次了。诸葛亮死后与其说是魏延造反,还不如说是逼反了魏延更确切一些。诸葛亮死后把兵权交给杨仪,是不是利用杨仪和魏延死不对眼,默许他伺机收拾魏延?魏延岂能不怕杨仪利用职权,找茬收拾他?诸葛亮早应想到魏延必定是不甘心束手就擒,与其让人收拾还不如拼个鱼死网破,到头来还是被诸葛亮定计害死,诸葛亮对魏延可谓用心良苦,郁郁一生的魏延可说是三国中第一大悲剧人物。
没有好好读过,不敢发表言论
还是顶一个,飘走
魏延是署国第一冤案,魏延也是一面镜子,让大家看到诸葛亮丑一面;不过魏延不被三主看重是不是他年轻时候干过什么缺德事啊
胃炎背叛了两个主子,猪才敢继续相信他
楼主把三国演义看多了。刘备汉中称王只封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四员大将。对魏延也相当不错,封为汉中太守,地位仅次于关,张,马,黄。比赵云的地位还高。对于魏延的子午谷偷袭长安的计划,也不必浪费口水了。那根本就是一个不成熟的计划。那六百里长的子午谷如何通过?魏延死后两年,魏国大都督曹真就是走的子午谷伐蜀的,结果走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的路程。就算到了长安城下就靠魏延所带的那五千精兵,想打长安根本就不够。雍州刺史郭淮当时可在天水,魏延想不死都难。三国志记载魏延“秉性矜高,心胸比较狭窄多疑,为人反复”。如果真的打下长安,谁能保证他会不会成为一个新的割据势力呢~!
魏延汉中太守的官职在重要性上仅次于统领荆襄的关羽,这还不叫重用什么叫重用?
性格决定命运~~~~~~~~~~~~~
原帖由 小文同学 于 2007-6-4 13:29 发表
胃炎背叛了两个主子,猪才敢继续相信他




两次背叛,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刘备

----这点也得考虑下,呵呵
三国充满断背情节;P
原帖由 风卷云 于 2007-6-4 13:06 发表
魏延是署国第一冤案,魏延也是一面镜子,让大家看到诸葛亮丑一面;不过魏延不被三主看重是不是他年轻时候干过什么缺德事啊

体现诸葛亮丑一面的事例不少,遗憾的是魏延的例子并不算是。
不从军令,毁坏栈道甚至攻击友军,几陷蜀汉全军于绝境。骄而无谋,虽无谋反之心却行谋反之实,焉能不败?
还是陈寿说好:“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D
原帖由 成都乱 于 2007-7-29 23:31 发表

体现诸葛亮丑一面的事例不少,遗憾的是魏延的例子并不算是。
不从军令,毁坏栈道甚至攻击友军,几陷蜀汉全军于绝境。骄而无谋,虽无谋反之心却行谋反之实,焉能不败?
还是陈寿说好:“览其举措,迹其规矩, ...

他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总对顶头上司有意见,肯定是卖力不讨好。
原帖由 高非 于 2007-7-30 00:19 发表

他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总对顶头上司有意见,肯定是卖力不讨好。

:lol 说到老魏的要害了.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真是说绝了.:lol
我也来为魏延鸣下不平.
魏蜀吴三国,蜀国地盘最小,人口最少。全国的精兵也就是诸葛亮带领的10万大军。这也是蜀国的家底,诸葛亮为什么谨慎不愿意冒险,就是因为他败不起,十万大军完了也就意味着蜀国完了。诸葛亮知道在他死后蜀国没有人是司马懿的对手,所以第一任务是把这10万大军安全地带回成都。魏严是蜀国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如果他领导这10万大军肯定会和司马懿决战。以司马懿的智谋魏严根本不是其对手。所以魏严为了蜀国的政治利益不得不死。
两次背叛,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刘备

----这点也得考虑下,呵呵
===============================
难道刘备是当时的偶像派?
原帖由 小李肥刀 于 2007-7-30 13:49 发表
魏蜀吴三国,蜀国地盘最小,人口最少。全国的精兵也就是诸葛亮带领的10万大军。这也是蜀国的家底,诸葛亮为什么谨慎不愿意冒险,就是因为他败不起,十万大军完了也就意味着蜀国完了。诸葛亮知道在他死后蜀国没有 ...

:(
这种说法似是而非.
诸葛亮知道在他死后蜀国没有司马地对手因而要撤军是对地,老魏是主战派也是对地,但这并不意味这老魏一定要被牺牲掉.
诸葛地遗言: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老魏若从命,什么事都没有.
可是他非但不从命,还"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

终于身死族灭.
其疯狂举动恐怕孔明也想不到.
:( 害死他的正是他自己.
原帖由 ☆龙骑兵☆ 于 2007-7-30 15:01 发表
两次背叛,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刘备

----这点也得考虑下,呵呵
===============================
难道刘备是当时的偶像派?

:D 没错,"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
超级偶像派.
游戏里俺还是很喜欢他地
原帖由 成都乱 于 2007-7-30 15:14 发表

:(
这种说法似是而非.
诸葛亮知道在他死后蜀国没有司马地对手因而要撤军是对地,老魏是主战派也是对地,但这并不意味这老魏一定要被牺牲掉.
诸葛地遗言: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老魏 ...

百家讲坛里易中天先生也是这种观点,认为魏延是政治利益的牺牲品。而且魏延在诸葛亮死后马上就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公开的想要军权领兵去与司马懿决战。
原帖由 小李肥刀 于 2007-8-1 10:50 发表

百家讲坛里易中天先生也是这种观点,认为魏延是政治利益的牺牲品。而且魏延在诸葛亮死后马上就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公开的想要军权 ...

;P 魏延是政治利益的牺牲品不假,但那是他自找的.要是他尽军人本分,从命,会有后来地下场么??
退一步,就是不从命,老老实实地呆着对抗司马也不会导致后来地身死族灭、身败名裂地下场吧:( 最多做烈士么:D
可他老人家却把满腔革命激情对准友军发泄,又烧栈道又开火的,差点让蜀军陷入绝境.:L
被当反贼灭族能怪得了谁?;P
看见屈人。。。。。。。问个好:D
诸葛亮死的时候,魏延当时的职务比杨仪姜维大得多,然而却让魏延为杨仪等断后,魏延肯定心有不甘,但是诸葛亮为了蜀国的利益,不得不如此,因为他知道如果让魏延接掌全军主帅,他一定会率军接着和魏军死拼,然而当时主帅新亡,诸将不合,人心浮动,蜀军不能再战,如果魏延掌军硬要再战,则蜀国必亡。所以诸葛亮不得已,只能委屈魏延,让做这样的安排。
但是魏延不服之下,脾气上来来,做出出格的事情,这是诸葛亮没有想到的。
原帖由 讨虏校尉 于 2007-8-1 18:33 发表
诸葛亮死的时候,魏延当时的职务比杨仪姜维大得多,然而却让魏延为杨仪等断后,魏延肯定心有不甘,但是诸葛亮为了蜀国的利益,不得不如此,因为他知道如果让魏延接掌全军主帅,他一定会率军接着和魏军死拼,然而 ...

:handshake 此言得之.
不见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