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杨靖宇于死地的几个叛徒的最终下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8:11:56
第一个汉奸就是程斌。

程斌,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杨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曾跟随杨靖宇打了不少漂亮仗。于1938年7月率所部115人叛国投敌,就是他带领的“讨伐队”,把一手将他培养起来的杨靖宇将军逼入了绝境。

程斌从小跟随杨靖宇,对杨靖宇本人了解很深,常常凭猜测就能知道杨靖宇的大致去向。据关东军档案记载,程斌投降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带领敌人摧毁了抗联的补给生命线——密营,彻底切断了杨靖宇的粮道。密营是抗联在深山老林的秘密宿营地,储存有粮食、布匹、枪械、药品等赖以生存的物资。这是杨靖宇的一个独特创造,更是抗联孤军对抗日寇长达十四年不败的重要原因。凶狠的程斌将蒙江县境内的70多个密营破坏殆尽,一夜之间,杨靖宇将军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

程斌对杨靖宇十分了解,了解到什么程度?一听枪声就知道是谁了。过去日军不敢在山林里过夜,所以抗联白天再艰苦,晚上可以喘息、休整、转移。但程斌却带部队晚上连续追踪,这使抗联处境分外艰难,也是抗联战斗力大减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身经百战、善于转移的杨靖宇的部队被打散,杨靖宇被穷追不舍难以脱身,如果没有程斌,鬼子根本做不到。因此,程斌是祸害杨靖宇和其他抗联战士的第一大罪犯!

这个罪犯后来先后跟随他的主子岸古隆一郎前往热和、山西作恶。1945年,日本战败前夕,身为伪山西副省长的岸古隆一郎用氢化钾毒死全家人之后自杀。程斌在枪杀了几个投降的日本俘虏后混入华北野战部队,并且当上了指挥员。

说起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1951年沈阳的一个雨天,程斌打着雨伞在街上行走,一个人为避雨躲到他的雨伞下,结果程斌发现,这个人是一个曾叛变的原抗联干部。

不知什么原因,两个人分别都去举报了对方,结果在正肃反的当年,都被枪毙。

第二个致英雄杨靖宇于死地的叛徒,是杨靖宇的警卫排长张秀峰。这个从15岁起被杨靖宇抚养成人的叛徒1941年2月1日,携带机密文件和抗联经费9000块大洋叛变投敌,使日军立即包围了杨靖宇的宿营地,追踪杨将军直至牺牲。张秀峰1984年在他60多岁的时候还接受过记者采访,不知现在是否活着。

第三个致英雄于死地的是伪牌长赵廷喜,1940年2月22日上午,杨靖宇在蒙江县保安村以西五里的山里等到了四个砍柴的村民。他们是:伪牌长赵廷喜,村民孙长春,辛顺礼,迟德顺。由于居民点的警察不让砍柴的村民带食物下山,杨靖宇只好恳求他们回去带点食物和棉鞋,并答应多给钱。伪牌长赵廷喜还劝他:“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对投降的人不杀头的。”杨靖宇平静的说:“我是中国人哪,不能作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咱们中国就完了。要对的起自己的良心。”赵廷喜答应回去给他弄点粮食,然后和杨靖宇分手。

赵廷喜在回去的路上遇见了铁杆汉奸李正新。由于怕另外三人先报告了他们与杨靖宇的会面,导致全家被杀,因此向李正新说出了此事,李听后大喜马上向伪蒙江县警察本部的日本警佐西谷报告。西谷闻讯立即让赵廷喜带领自己和大批日伪军警宪特去围捕杨靖宇。因为他的告密使敌人最后找到了筋疲力尽的杨将军,1946年赵廷喜在白山市靖宇县被人民政府枪毙。

第四个致英雄于死地的是1938年6月跟随程斌叛变的张奚若,张奚若是程大队有名的机枪射击手。1935年参加抗联,为一军一师师部机枪连机枪射手。1940年1月9日在江县错草顶子战斗中,他将机枪架在树杈上向抗联射击,被杨靖宇一枪打中受伤,送到沈阳治疗一个多月,2月21日刚回江。他的把兄弟副射手白万仁、弹药手王佐华在2月15日那天追剿杨靖宇的过程中,因冻伤掉队,被收容在蒙江县城里养伤,这个被人称之为“铁三角”的战斗小组2月23日中午聚在一起正在打牌。驻江的伪通化省本部接到杨靖宇在三道崴子的报告,因部队都在山里“讨伐”,一时无兵可派,就把那些在县城里养伤的伤兵集合起来,派到现场。张奚若和白万仁、王佐华被编为第一批快速挺进队,挨在岸谷身边。当敌人向杨靖宇喊降不奏效时,岸谷向张奚若下达了“干掉他”的命令。张奚若随即扣动扳机,英雄杨靖宇倒在那棵树前的雪地上。张奚若后来经伪装,逃过肃反。未受任何惩罚,1984年接受过记者采访,现估计还活着第一个汉奸就是程斌。

程斌,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杨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曾跟随杨靖宇打了不少漂亮仗。于1938年7月率所部115人叛国投敌,就是他带领的“讨伐队”,把一手将他培养起来的杨靖宇将军逼入了绝境。

程斌从小跟随杨靖宇,对杨靖宇本人了解很深,常常凭猜测就能知道杨靖宇的大致去向。据关东军档案记载,程斌投降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带领敌人摧毁了抗联的补给生命线——密营,彻底切断了杨靖宇的粮道。密营是抗联在深山老林的秘密宿营地,储存有粮食、布匹、枪械、药品等赖以生存的物资。这是杨靖宇的一个独特创造,更是抗联孤军对抗日寇长达十四年不败的重要原因。凶狠的程斌将蒙江县境内的70多个密营破坏殆尽,一夜之间,杨靖宇将军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

程斌对杨靖宇十分了解,了解到什么程度?一听枪声就知道是谁了。过去日军不敢在山林里过夜,所以抗联白天再艰苦,晚上可以喘息、休整、转移。但程斌却带部队晚上连续追踪,这使抗联处境分外艰难,也是抗联战斗力大减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身经百战、善于转移的杨靖宇的部队被打散,杨靖宇被穷追不舍难以脱身,如果没有程斌,鬼子根本做不到。因此,程斌是祸害杨靖宇和其他抗联战士的第一大罪犯!

这个罪犯后来先后跟随他的主子岸古隆一郎前往热和、山西作恶。1945年,日本战败前夕,身为伪山西副省长的岸古隆一郎用氢化钾毒死全家人之后自杀。程斌在枪杀了几个投降的日本俘虏后混入华北野战部队,并且当上了指挥员。

说起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1951年沈阳的一个雨天,程斌打着雨伞在街上行走,一个人为避雨躲到他的雨伞下,结果程斌发现,这个人是一个曾叛变的原抗联干部。

不知什么原因,两个人分别都去举报了对方,结果在正肃反的当年,都被枪毙。

第二个致英雄杨靖宇于死地的叛徒,是杨靖宇的警卫排长张秀峰。这个从15岁起被杨靖宇抚养成人的叛徒1941年2月1日,携带机密文件和抗联经费9000块大洋叛变投敌,使日军立即包围了杨靖宇的宿营地,追踪杨将军直至牺牲。张秀峰1984年在他60多岁的时候还接受过记者采访,不知现在是否活着。

第三个致英雄于死地的是伪牌长赵廷喜,1940年2月22日上午,杨靖宇在蒙江县保安村以西五里的山里等到了四个砍柴的村民。他们是:伪牌长赵廷喜,村民孙长春,辛顺礼,迟德顺。由于居民点的警察不让砍柴的村民带食物下山,杨靖宇只好恳求他们回去带点食物和棉鞋,并答应多给钱。伪牌长赵廷喜还劝他:“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对投降的人不杀头的。”杨靖宇平静的说:“我是中国人哪,不能作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咱们中国就完了。要对的起自己的良心。”赵廷喜答应回去给他弄点粮食,然后和杨靖宇分手。

赵廷喜在回去的路上遇见了铁杆汉奸李正新。由于怕另外三人先报告了他们与杨靖宇的会面,导致全家被杀,因此向李正新说出了此事,李听后大喜马上向伪蒙江县警察本部的日本警佐西谷报告。西谷闻讯立即让赵廷喜带领自己和大批日伪军警宪特去围捕杨靖宇。因为他的告密使敌人最后找到了筋疲力尽的杨将军,1946年赵廷喜在白山市靖宇县被人民政府枪毙。

第四个致英雄于死地的是1938年6月跟随程斌叛变的张奚若,张奚若是程大队有名的机枪射击手。1935年参加抗联,为一军一师师部机枪连机枪射手。1940年1月9日在江县错草顶子战斗中,他将机枪架在树杈上向抗联射击,被杨靖宇一枪打中受伤,送到沈阳治疗一个多月,2月21日刚回江。他的把兄弟副射手白万仁、弹药手王佐华在2月15日那天追剿杨靖宇的过程中,因冻伤掉队,被收容在蒙江县城里养伤,这个被人称之为“铁三角”的战斗小组2月23日中午聚在一起正在打牌。驻江的伪通化省本部接到杨靖宇在三道崴子的报告,因部队都在山里“讨伐”,一时无兵可派,就把那些在县城里养伤的伤兵集合起来,派到现场。张奚若和白万仁、王佐华被编为第一批快速挺进队,挨在岸谷身边。当敌人向杨靖宇喊降不奏效时,岸谷向张奚若下达了“干掉他”的命令。张奚若随即扣动扳机,英雄杨靖宇倒在那棵树前的雪地上。张奚若后来经伪装,逃过肃反。未受任何惩罚,1984年接受过记者采访,现估计还活着
:@ 我靠,这些人就在新中国光明正大的活着
汉奸碑”:从另一面折射抗联英雄的伟大
   摘自 鼎盛王朝   pop3  2007-04-23 19:07
http://top.jschina.com.cn/bbs/ccb/index.cgi

  这是一段东北抗日战争时期的插曲,这也是一段应让世人了解的事实。在桓仁满族自治县人们意外地发现了6块“汉奸碑”。“汉奸”也有碑?细想也是,在当时日本鬼子心中,汉奸才是中国的“良民”,自然要为其歌功颂德了。就在杨靖宇将军带领着抗联战士在那白山黑水间与侵华日寇浴血奋战之时,一些意志薄弱者叛变投敌。结果,其不光彩的“赴死”成就了这不光彩的碑上面的所谓“业绩”。“汉奸碑”

   7月初,在桓仁资深的党史、地方史学者赵彦老师的引导下,记者先后来到桓仁满族自治县的铧尖子镇、向阳乡等地,对能够佐证杨靖宇将军及抗日民主联军在辽东地区英勇抗击日寇的业绩,能够填补本溪、辽东抗联史料空白的“汉奸碑”进行了采访。

   桓仁县出土的“汉奸碑”共有6块,都是日寇为那些被抗联战士打死的伪军和汉奸所立。八里甸子镇马鹿泡村保留一块,铧尖子镇东堡村保留3块,向阳乡保留一块。这5块“汉奸碑”3块保持完好,有一块正面和右侧保持完好,而背面的主要碑文却完全被铲除。还有一块正面和背面的碑文全被铲除,只剩下右侧面的立碑时间。碑文用汉文楷书刻字,碑的刻制表现具有明显的日本习惯,正面是碑的主人名称,背面是碑主人的原籍、死亡时间和“业绩”等,而右侧面是立碑的时间和立碑者。

   从八里甸子镇马鹿泡村附近出土的是一块小的保持得较为完整的“汉奸碑”。其正面碑文为:“故自卫团员阎国立君殉职地”,背面刻着汉奸阎国立的“业绩”:“阎国立君系桓仁县人,充当八里甸子自卫团员,于康德三年四月二十七日,该君奉命往大小闹枝沟出探,被共匪杨伪司令掳去,至五区小龙爪沟地方被匪枪杀,惨哉殉职。”碑的右侧面刻制“康德六年九月十八日协和会建立”。

   这块“汉奸碑”,正好从反面印证了1936年4月,杨靖宇将军率领抗联,从桓仁县东部的刀尖岭到本溪县的老和尚帽山地区,拖垮伪军邵本良部队的战斗历程。

   经过对“汉奸碑”的考证研究发现,立碑者均为“协和会”,立碑的时间均为“康德六年九月十八日”。据考证,康德六年是1939年,日期正是“九·一八”事变雪耻日。这一年,也正是日伪围剿杨靖宇将军抗联部队的紧要时期,为了给汉奸打气,为了让“九·一八”的阴云永远地笼罩在中国人民的头上,日寇一次性地大批为战死的汉奸立碑。据向阳乡的老百姓讲,过去向阳乡地区有汉奸碑40余个。而向阳乡正是杨靖宇将军设在桓仁东部的密营根据地。东北解放后,这些“汉奸碑”或被愤怒的人们推倒砸碎,或被“汉奸”的后人、亲属偷偷地将碑文铲掉推倒掩埋。碑中的故事

   关于汉奸阎国立死亡之事,八里甸子镇马鹿泡村的老人们讲述了一段这样的故事。“阎国立不是杨靖宇将军打死的,是日本人自己飞机炸死的……”老百姓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那是1939年4月27日,杨靖宇将军率领抗联一师,从老秃顶子地区出发,经过马鹿泡村、洋湖沟村向和尚帽大山一带进发。抗联的部队走得不急,与日伪军的先头部队十分接近。鬼子的飞机时时跟屁股侦察轰炸。这天,鬼子的飞机看到抗联战士骑潮马进了小龙爪沟的一片树林,便盘旋轰炸,没承想把争功抢先的汉奸阎国立炸死了……老百姓相传几代人的故事,正好印证了有关资料的记载。

   1936年杨靖宇将军为了解救抗联一师部分被日伪军围困在老秃顶子的部队,率抗联主力从桓仁县的刀尖岭、向阳乡一带出发,渡过浑江奔老秃顶子地区而去。

   原来,日本人和邵本良一见杨靖宇光在大山里走而不打,便调集兵力包围了在老秃岭子地区的第一师一部,想来个围点打援。杨靖宇看出了敌人的伎俩后,便来了个将计就计,不顾连日的倾盆大雨率部向老秃顶子急进。敌人一见杨靖宇“上了圈套”,便鼓足了劲在后面猛追,还派出了飞机。可没想到杨靖宇带着部队到了老秃顶子转了一圈以后,就走了。与此同时,被敌人包围的第一师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就这样,杨靖宇将军一直牵着邵本良的鼻子走,历时33天,行程1900多华里,最后,把敌人拖得疲惫不堪。

   4月末,杨靖宇带领部队来到了本溪县和尚帽子大山地区。这天拂晓,杨靖宇集合部队讲话,他对大家说:咱们一连走了20多天,现在不走了。咱们就在犁树沟摆下一个口袋阵,让邵本良来钻。

   第二天上午,邵本良和他的日本顾问英俊志雄带一个先头营进了“口袋”。那一仗,虽然邵本良等少数日伪军冒死逃脱,但其主力部队被杨靖宇将军的部队歼灭。这就是杨靖宇将军“牵牛鼻子”的故事。

   这段史料与“阎国立汉奸碑”碑文记载的时间地点完全吻合。“大小闹枝沟”即现在的新宾满族自治县大四平街镇所辖,碑中的小龙爪沟就是现在的八里甸子镇马鹿泡村的小龙爪沟。英雄牺牲在叛徒手中

   1939年至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的游击战转入了极端艰苦的斗争阶段。正是由于叛徒的出卖,使杨靖宇将军的行踪暴露,并于1940年2月23日壮烈牺牲。

   那么,杨靖宇将军究竟牺牲在什么人枪下呢?有人说是将军“自刎”,有人说是牺牲在日军的枪下,还有人说是牺牲在叛徒汉奸的手中。为了弄清这段历史,吉林省通化市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长期以来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

   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馆长王维儒回忆说,20世纪50年代初,为寻找和确认杀害杨靖宇的凶手大费周折。一度曾根据靖宇县保安村群众的传说,将“自杀说”认定为杨靖宇牺牲的原因。

   但是,从缴获的当年伪《满洲国治安小史》上却记载:“岸谷一声令下:‘打死他!’机枪射手便扣动了扳机,杨倒下了。”那个“机枪射手”极有可能就是杀害杨靖宇的元凶。可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机枪射手都无法认定。

   1984年夏天,吉林省通化市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带着这个问题,找到当年赴现场指认杨靖宇尸体的原抗联一路军特卫排排长、1940年2月1日叛变投敌的张秀峰,让他提供线索。张秀峰倒是很干脆,说:杨靖宇是张奚若打死的,这个绝对没有错。据张秀峰说,张奚若是程斌大队有名的机枪射击手,原籍辽宁本溪桓仁,1935年参加抗联,为一军一师师部机枪连机枪射手,1938年6月随程斌叛变。1940年2月23日中午,张奚若和副射手白万仁(原是桓仁县拐子磨人)、弹药手王佐华聚在一起打牌。驻蒙江的伪通化省本部接到杨靖宇在三道崴子的报告,张奚若和白万仁、王佐华被编为第一批快速挺进队,安排在日军岸谷的身边。当敌人向杨靖宇喊降不奏效时,岸谷向张奚若下达了“打死他”的命令。张奚若随即扣动扳机,杨靖宇倒在了雪地上。

   当晚,日伪军在蒙江喝庆功酒,张奚若、白万仁、王佐华坐在首席上,张奚若向人们炫耀说:“正当杨靖宇抬起腿要跑的一刹那,我一个点射,就打在了他的胸口上。”

   1985年靖宇县史志办终于查找到张奚若的线索。原来,解放后“肃反”运动开始,让已在梅河口市安家落户的张奚若感觉到风声不好,便找到同在梅河口的王佐华:不管什么时候千万不能说出我开枪杀了杨靖宇的事,万一有人揭出来,就由你扛着,你的老母亲我给你养,牢饭我给你送。大老粗王佐华很义气地答应下来。不久,王佐华被捕入狱。他在狱中一直坚持“杨靖宇是自刎的”。后来,张奚若将家搬到了通化市柳河县。1958年,白万仁也被捕入狱,正好与王佐华在吉林省镇赉劳改农场相见。两人经交谈,王佐华才意识到自己被张奚若“蒙”了。1965年王佐华在监狱开展的立功赎罪活动中,揭发了张奚若是杀害杨靖宇凶手的事实。

   之后,吉林省通化市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在内蒙古扎赉特旗一个极其偏远的小村庄,找到了白万仁。白万仁比程斌小一岁,早年当过胡子,1935年被抗联一师收编,后随同程斌叛变。提起杨靖宇将军之死,白万仁骂道:“张奚若,最不是东西。”于是,详细地讲起张奚若开枪打死杨靖宇及后来订立攻守同盟的经过。

   许多抗联老战士得知此事后,对此也都非常遗憾,杨靖宇的警卫员黄生发当年曾力主将杀害杨靖宇的凶手送上法庭,少年铁血队指导员王传圣也赞成这一主张。但咨询法律部门后方知,一是早已过了追诉期,二是拿不出有效的证据。

   破损、肮脏的“汉奸碑”被人们踩在脚下,巍峨、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矗立在眼前。当历史如同流水一般渐渐远去之时,英雄却永远留在了世人心间。图片说明:发现于桓仁满族自治县的“汉奸碑”。   景奇本报记者司成钢文/摄
   摘自 鼎盛王朝   pop3  2007-04-23 19:07
http://top.jschina.com.cn/bbs/ccb/index.cgi
张奚若向人们炫耀说:“正当杨靖宇抬起腿要跑的一刹那,我一个点射,就打在了他的胸口上。”
败类!真该千刀万剐!
看来肃反还是有漏网之鱼
这些混蛋!怎么能活这么久!
肃反还是办了些好事的
把这几个家伙作成像,跪在杨将军墓(纪念碑呀,诸如此类)前,世代受人唾弃.
我就不不明白了,对这写家伙还要讲什么追诉期,还要讲什么有效证据.
这和以前电影里的情节完全不一样,是真实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