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謝之間 北京如何盤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48:56
亚洲时报

撰文 林泉忠   
2007/05/15, 週二

          蘇貞昌請辭閣揆所引爆的震撼,隨著張俊雄和邱義仁走馬上任,台灣的媒體很快把焦點移回到了2008年的總統大選上。蘇退張上,有利黨内重新整合,使現階段綠營進入了黨内初選以來最團結,也是陳水扁國務機費案以來最安穩的時期,無疑地有利於隨後立即部署一致對外的輔選機制。

         馬謝對決態勢成形過程,峰回路轉,目不暇給,北京當然也在分秒掌握。而大陸應對這次台灣大選的策略也將在隨即正式開始的馬謝競逐期間成爲矚目的焦點。不過,筆者以為這次北京的態度將更趨低調,力求保持“中立”。而在馬英九與謝長廷之間,筆者認為北京更傾向由謝長廷當選,以維持在對台政策上繼續掌握百分百的主導權。

北京傾向“中立”的緣由

         台灣自1996年實施總統直選後,選舉議題的焦點一直離不開兩岸關係與台灣的定位問題。同時,北京的意向與策略也每每影響台灣的選情。1996年北京舉行飛彈演習,強勢介入台灣的大選,反而導致李登輝高票當選。2000年大選前夕,朱鎔基疾言厲色地警告“誰要搞台獨,誰就沒有好下場”,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陳水扁的上台。到了2004年,為免重蹈覆轍,北京的態度轉向低調。因此,推論北京在這次台灣大選上,保持“中立”,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不過,情況並非如此簡單。自從上次大選至今,兩岸關係發生了不小的變化。胡錦濤上台後,重新調整對台政策,軟硬兼施。一方面於2005年3月制定《反國家分裂法》,一方面又積極與國民黨接觸,促成國共歷史性和解,並頻頻送出包括包機直航、台灣農產品外銷對岸、大陸觀光客來台等大禮,以爭取台灣民衆對大陸的向心力。不過,這些經貿大禮,並不足以動搖民進黨在台灣的支持力量,這也反映在去年底北高市長選舉的結果上。筆者與政治大學在此之前合作舉辦的認同民調,也顯示台獨的凝聚力仍在上昇。而臺灣社會對北京離心力延續的最重要原因,包括馬英九也認為是因爲大陸持續對台灣的“矮化”以及封殺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所致。

         “胡連會”後,國共之間的交流管道已經暢通,如果北京有心制止民進黨繼續掌權,完全可以透過現有的機制,與國民黨開始政治談判,釋放國民黨一旦上台後,兩岸會更和平,台灣人民會活得更有尊嚴的訊息;同時適當公佈一些讓台灣的國際地位有所提昇,如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加入世衛的具體措施。然而,直至目前爲止,並沒有跡象顯示北京有如此的部署。因此在現階段,北京寧可保持“中立”,再慢慢盤算。

馬若上台 不利北京掌握對台政策主導權

         其實,馬英九上台並不利於北京繼續全盤操控對台政策、乃至兩岸關係的主導權。馬在2005年7月當選國民黨主席後,就不斷放話,要求大陸給台灣“活路”。雖然北京在去年國共論壇時已經答允討論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然而至今並沒有任何讓馬英九滿意的實質性進展。

         可以預知的是,馬英九一旦當選總統,將對北京施加更大壓力,不但會繼續要求擴大外交空間,還會進一步迫使北京在“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上作出妥協。這包括要求大陸停止“矮化”台灣的各種稱呼。譬如,稱台灣的“外交部”為“台灣涉外部門”,“行政院長”為“台灣行政機構負責人”,“總統府秘書長”為“馬英九幕僚長”等。

         國民黨籍立委吳育昇日前接受大陸媒體專訪時,迎合對方的説法,說馬英九是“台灣領導人競選人”後,就隨即引發馬英九的不滿,強調他參選的是“中華民國總統”。

         如果謝長廷上台,北京可以對謝的任何呼籲與要求置之不理,甚至如同對付陳水扁一樣,隨便冠之以“台獨活動”了事。然而,換上友黨的馬英九,北京就不可能不讓步了。

作者為日本琉球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亚洲时报

撰文 林泉忠   
2007/05/15, 週二

          蘇貞昌請辭閣揆所引爆的震撼,隨著張俊雄和邱義仁走馬上任,台灣的媒體很快把焦點移回到了2008年的總統大選上。蘇退張上,有利黨内重新整合,使現階段綠營進入了黨内初選以來最團結,也是陳水扁國務機費案以來最安穩的時期,無疑地有利於隨後立即部署一致對外的輔選機制。

         馬謝對決態勢成形過程,峰回路轉,目不暇給,北京當然也在分秒掌握。而大陸應對這次台灣大選的策略也將在隨即正式開始的馬謝競逐期間成爲矚目的焦點。不過,筆者以為這次北京的態度將更趨低調,力求保持“中立”。而在馬英九與謝長廷之間,筆者認為北京更傾向由謝長廷當選,以維持在對台政策上繼續掌握百分百的主導權。

北京傾向“中立”的緣由

         台灣自1996年實施總統直選後,選舉議題的焦點一直離不開兩岸關係與台灣的定位問題。同時,北京的意向與策略也每每影響台灣的選情。1996年北京舉行飛彈演習,強勢介入台灣的大選,反而導致李登輝高票當選。2000年大選前夕,朱鎔基疾言厲色地警告“誰要搞台獨,誰就沒有好下場”,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陳水扁的上台。到了2004年,為免重蹈覆轍,北京的態度轉向低調。因此,推論北京在這次台灣大選上,保持“中立”,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不過,情況並非如此簡單。自從上次大選至今,兩岸關係發生了不小的變化。胡錦濤上台後,重新調整對台政策,軟硬兼施。一方面於2005年3月制定《反國家分裂法》,一方面又積極與國民黨接觸,促成國共歷史性和解,並頻頻送出包括包機直航、台灣農產品外銷對岸、大陸觀光客來台等大禮,以爭取台灣民衆對大陸的向心力。不過,這些經貿大禮,並不足以動搖民進黨在台灣的支持力量,這也反映在去年底北高市長選舉的結果上。筆者與政治大學在此之前合作舉辦的認同民調,也顯示台獨的凝聚力仍在上昇。而臺灣社會對北京離心力延續的最重要原因,包括馬英九也認為是因爲大陸持續對台灣的“矮化”以及封殺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所致。

         “胡連會”後,國共之間的交流管道已經暢通,如果北京有心制止民進黨繼續掌權,完全可以透過現有的機制,與國民黨開始政治談判,釋放國民黨一旦上台後,兩岸會更和平,台灣人民會活得更有尊嚴的訊息;同時適當公佈一些讓台灣的國際地位有所提昇,如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加入世衛的具體措施。然而,直至目前爲止,並沒有跡象顯示北京有如此的部署。因此在現階段,北京寧可保持“中立”,再慢慢盤算。

馬若上台 不利北京掌握對台政策主導權

         其實,馬英九上台並不利於北京繼續全盤操控對台政策、乃至兩岸關係的主導權。馬在2005年7月當選國民黨主席後,就不斷放話,要求大陸給台灣“活路”。雖然北京在去年國共論壇時已經答允討論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然而至今並沒有任何讓馬英九滿意的實質性進展。

         可以預知的是,馬英九一旦當選總統,將對北京施加更大壓力,不但會繼續要求擴大外交空間,還會進一步迫使北京在“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上作出妥協。這包括要求大陸停止“矮化”台灣的各種稱呼。譬如,稱台灣的“外交部”為“台灣涉外部門”,“行政院長”為“台灣行政機構負責人”,“總統府秘書長”為“馬英九幕僚長”等。

         國民黨籍立委吳育昇日前接受大陸媒體專訪時,迎合對方的説法,說馬英九是“台灣領導人競選人”後,就隨即引發馬英九的不滿,強調他參選的是“中華民國總統”。

         如果謝長廷上台,北京可以對謝的任何呼籲與要求置之不理,甚至如同對付陳水扁一樣,隨便冠之以“台獨活動”了事。然而,換上友黨的馬英九,北京就不可能不讓步了。

作者為日本琉球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
马谢二人谁当选其实互有利弊,马英九领导的国民党在去中国化上可能不会推动,但对大陆会有更多实际上的利益索取,对最终的统一很难说到底是好是坏。
实际上,民进党糟糕的政绩才是通往统一的助力,因为大陆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上的实力全面远远超越台湾,才是统一的唯一硬道理
lumuyu是我比较佩服的斑竹,引用信息全面,评价简短到位,而且思路判断一直非常清晰。
马英九是拿了你的好处还要骂你娘的主~或者说有不少所谓泛蓝人士都TMD是这种心态~
操,大陆欠你的?
管它谁上呢,只要台独就就地消灭。我看马英九2008照样赢不了
国际活动空间问题上,大陆绝不能后退!
马是笑面虎,谢是大灰狼,我们要做的就是准备好强弓硬弩!
国际空间只是解释权的问题,真正的经济利益才是需要严重关注的。
对台湾只能口惠而实不至。
别管谁上台,台湾的“国际空间”都必须先给压缩成零再说。:vi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