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事件八周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01:50
5.8事件八周年,转三篇文章
5.8事件八周年:时任驻南大使揭秘使馆被炸之谜
核心提示:近日,当代中国出版社推出时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潘占林的新书《战火中的外交官:亲历北约炸馆和南联盟战火》,试图解析这“千古之谜”。

北约缘何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美国和北约迄今没有公布相应文件和材料。近日,当代中国出版社推出时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潘占林的新书《战火中的外交官:亲历北约炸馆和南联盟战火》,试图解析这“千古之谜”。本文摘自该书。

米洛舍维奇真的躲在中国使馆?

美国和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后,各种流言蜚语不胫而走,各种背景的媒体蜚短流长。不难看出,有的媒体是为美国和北约的全球战略服务,因此,也就为其炸馆行为辩护,事后为其行为寻找借口。

说法之一是,轰炸针对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据说,一个日本记者后来回忆说,当时他看见从被炸使馆逃出几个白人,说塞语,不是消防队员。他就此推测,说米洛舍维奇当时藏在中国使馆。美国人获取确凿情报证明中国使馆允许米洛舍维奇避难的消息后,断然采取行动,既从肉体上消灭米洛舍维奇,又给坚决反战的中国以难堪。我驻南斯拉夫记者认为,要不是这位记者眼花了,就是他服务的那家报纸与某些势力配合,其动机令人怀疑。当然,这位记者的背景我们就不去考究了。

我在这里可以郑重地声明,关于米洛舍维奇总统在使馆避难一说,完全是彻头彻尾的捏造。我不愿去分析谎言制造者的意图,他受何人指使以及因此得到什么样的奖赏。我只简要分析了一下当时的局势和背景,对此种说法就不难做出判断。

迄至炸馆之日,北约空袭南斯拉夫已经进行了45天,南联盟虽然受到严重破坏,遭受巨大损失,但南军抗击北约的士气仍很高涨,南军的军事实力并未遭重创。南联盟国内局势稳定,秩序井然,没有发生内乱的迹象和可能。米洛舍维奇仍在主持大局,指挥抗击北约的战争。因此,对米洛舍维奇来说,不存在避难的问题。

退一万步说,假如米洛舍维奇真的在使馆避难,美国和北约也无权轰炸使馆。翻阅外交史,一些政界高层人士,包括总统以及总理,甚至包括普通公民到外国使馆避难之事不乏其例。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使馆馆舍、住宅及其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袭击使馆,是对维也纳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粗暴践踏,也为天理人性所不容。

说法之二,称米洛舍维奇要于5月7日夜来中国大使馆参加招待会。这实际上是说法之一的变种。奇怪的是,直到2004年10月,还有这种说法。据《中国青年报》载,原南联盟军事情报局上校情报员彼得科维奇近日在接受一家杂志采访时认为,1999年5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的初衷是想炸死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彼得科维奇说,北约情报部门获悉,5 月7日,中国大使馆将举行招待会,米洛舍维奇将出席,因此北约决定轰炸使馆,目的是置米洛舍维奇于死地。

这一说法带有一定的欺骗性,原因在于消息来源是南斯拉夫方面,而消息的传播者竟是原南联盟军事情报官员。我不认识这位官员,也不知道他是为谁从事情报工作,更不知道他是否是某国情报机构在南斯拉夫情报部门的卧底。但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在北约空袭南联盟期间,没有哪一个使馆还举行招待会,更何况在断水断电的情况下不知如何举行招待会。我想,彼得科维奇上校的说法,也许会蒙蔽一些不谙世事的人,但稍有常识的人,都不难识破这种说法是一个骗局。

说法之三,称美国人怀疑中国使馆曾被用作“无线电转播中心”。丹麦《政治报》记者延斯·霍尔舍、英国《观察家报》记者约翰·斯威尼等组成的调查小组披露了这样的结论:美国人怀疑中国使馆里隐藏有先进的通讯和电子窃听系统,中国方面把自己搜集到的军事情报传送给塞尔维亚方面;作为交换,南军将击落的F-117A隐形战斗机的残片交给中国。美国人以为中国已经搞到隐形技术,所以大为恼火,于是冒险对中国主权领土进行了轰炸。

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所有大使馆同其派出国都有无线电通讯联系,这一系统不可能移作他用。中国政府此后已多次发表郑重声明,中国大使馆不是南斯拉夫军队所谓“无线电转播中心”。

揭密北约的“双轨”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外国记者,一些有识之士披露的情况,提出的看法,为我们揭开了这厚重帷幕的一角,使人们在迷茫中能够看出事态的大体轮廓。

在伦敦,《观察家报》的记者采访了一位高级军官,披露北约在选择攻击目标时有个“双轨”系统:一个轨道是先由北约侦察机和士兵选定初级目标,然后由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和英、法、德三国的领袖认可;另一轨道的目标选择则“完全由美国单独控制”,包含一些“政治敏感”目标,须得到美国总统或美国国家安全局同意。如果“双轨说”成立,那么就可以认定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确是“有意或无意”地标错地图,要美国最高层相信那是南军指挥中心,绕开北约的核实机制予以摧毁。

1999年7月2日,美国《政企首要情报评论》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轰炸中国驻南使馆并非意外事件》的文章。文章说,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作为轰炸目标,是可以由不低于英国外交大臣库克和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一级的指挥官来批准的。这里提出的问题是,由哪一个来批准,还是两人一起来批准?人们应该已经觉察到根据盟国在任何战争中的关系而实行国家安全规划。这些战争包括美英控制的北约对南斯拉夫发动的战争。文章接着说,考虑到所有这些情况,有意轰炸中国使馆的动力也是来自英国政府和白宫政府。如果克林顿总统披露这一事实,甚至声明这起轰炸事件 “绝非意外”,他要么将在被人操纵的弹劾之下而下台,要么被某些深深潜伏在美国安全机构中的英美利益集团所暗杀。

5月中旬,美国国际行动中心华盛顿办事处负责人马尔科姆·坎依接受了我国驻美记者的专访,就北约袭击中国驻南联盟使馆事和美国轰炸南联盟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坎依认为,袭击中国驻南联盟使馆是美国干的,是有意所为,是美国战略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决不能软弱,应当要求全面调查、审判肇事者;美国轰炸南联盟主要出于战略和经济利益,美国新闻媒体完全受控于利益集团,美国没有新闻自由,美国民众被虚伪的新闻舆论所愚弄,美国政府启动战争机器的同时,也启动了宣传机器。

坎依还说,美国和北约在解释这次事件的原因时前后不一致。他们先是称北约是在瞄准使馆附近的目标,导致偏离方向,因为中国使馆离北约要打的目标很近,北约这种误击已经有多次了。但是当事实证明,五枚导弹从不同角度袭击中国使馆时,国防部长科恩又改口称,北约用了1992年的地图,中国大使馆没有标进去。这不可能。任何贝尔格莱德的旅游图都清楚地标明了中国大使馆的位置,宣称美国情报部门使用旧地图是十分愚蠢又可笑的。同时,美国使馆的外交官在许多场合都去过中国使馆做客,中国使馆不是昨天才搬过去,而是已经建成三年了。同时美国及北约国家都会有一份各国使馆的清单和地址。美国称对每一个轰炸目标都经过了广泛讨论,包括美国政府官员,因此,他们应该能够识别中国使馆是一个错误目标,使用旧地图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坎依认为,袭击中国使馆是一个大阴谋,是美国的战略。这一战略不仅向中国政府,同时也向世界其他支持南联盟的国家和组织发出信号:不要反对我们轰炸南联盟,否则我们将轰炸你们的使馆、你们的领土和平民百姓。这也是对俄罗斯的警告。同时,美国发出的另一个信号是:亚洲可能成为美国的新战场,朝鲜和中国可能成为美国袭击的目标。亚洲国家也要听我的话,在台湾和西藏问题上,美国已经在干涉中国内部事务。

轰炸中国使馆 是给谁出难题?

我对美国及西方的有识之士们表示钦佩。他们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对事物有洞若观火的辨析力和透视力,同时又能仗义执言,讲出人人心中皆有而言中皆无的话。

首先,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这是美国和北约在“科索沃”战争中无可奈何的表现。截至炸馆之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已对南联盟连续轰炸了45天。南联盟所有的军事设施已经被轰炸了几遍,事关国计民生的工厂、企业、民用设施也几乎炸完,桥梁、公路也所剩无几,美国和北约还要为将来进军南塞留下通道。北约也间或轰炸平民住宅,造成不少平民伤亡。北约的决策者们知道,再大规模地轰炸民用设施和无辜平民会在世界范围内激起反战浪潮,进而会束缚北约手脚。而此时南斯拉夫当局尚无投降的迹象,而北约以打击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设施以激起民变,推翻米洛舍维奇总统的希望落空。

那些美国和北约的主战派们事先宣称,只要三天,最多一个星期就让米洛舍维奇跪下求饶,这成了他们大言不惭的自我吹嘘。北约骑虎难下,无计可施,于是采取“左道旁门”的卑劣做法,轰炸中国大使馆,打掉米洛舍维奇的所谓“精神支柱”,打击南斯拉夫人民抗击北约的战斗士气,达到扭转战局,便捷取胜的目的。当然,这也是对同情南斯拉夫,反对北约战争行动的俄罗斯的一个警告。

再者,轰炸中国大使馆,是对中国的火力侦察和战略试探。美国和北约的一些敌视中国的强硬派把中国看作是潜在对手,不愿看到中国的迅速崛起和飞跃发展,千方百计地遏制中国,挖空心思地在中国前进的道路上设置障碍,制造困难。借南斯拉夫战争之机炸中国使馆,对中国人民的民意和士气,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行探察,也相应地考究中国领导人的决策能力。中国人民愤怒的呐喊,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决心,中国领导人应付裕如地驾驭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的能力,高屋建瓴的高超斗争艺术,对那些对华强硬派是一副清醒剂:中国人民有过被侵略的经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安全,决不容忍国家领土、国家安全、民族尊严受到侵犯。

最后,轰炸中国大使馆,是美国对华强硬派给克林顿总统出难题,着眼于下届美国大选。克林顿总统表示致力于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表示严守中美关系的三个公报,在台湾问题上表示不支持台湾独立,不同台湾发展官方关系,不支持台湾加入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克林顿的对华政策引起了美国内对华强硬派的不满。他们以轰炸使馆这种非常手段,干扰克林顿的对华政策,破坏中美关系,打击克林顿的威望,挖民主党的墙脚,为下届共和党竞选总统做铺垫。

我这里要说,中美两国和平友好相处,是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主流。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那些策划炸馆事件的一小撮人,阻挡不住中美两国人民要和平、要友好的潮流。我想引用美国人士的话说:“真相终会大白于天下。”

资料:“5·8”事件

1999年当地时间5月7日夜间,北京时间5月8日,北约的美国B-2轰炸机发射使用5枚精确制导炸弹击中了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当场炸死三名中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炸伤数十名其他人,造成大使馆建筑的严重损毁。

事件发生后,国内民众群情激愤,很多大学生到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驻北京、上海等地的大使馆前示威游行。我国政府认为这是一次蓄意的袭击,强烈抗议北约军队的这种粗暴、野蛮的行为,并向美国等北约主要国家发表声明,要求其必须严惩凶手并赔礼道歉。

到1999年6月16日,美国特使、副国务卿皮克林终于在北京向我国政府报告了美国政府对北约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事件的调查结果。

美方的调查结果称,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是一起由美政府一些部门的一系列失误所导致的“悲剧性误炸”事件。美有关部门主要有三个重大失误:第一,目标定位方面的失误。第二,美数据库存在缺陷。第三,审查程序未能纠正上述两项失误。在此情况下,空袭计划进行。格林威治时间5月7日夜21时46分,从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出发的一架美B-2轰炸机向中国驻南使馆这一错误目标投下5枚全球定位系统制导、全天候、各重2000磅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JDAM)。由于是夜间飞行,加之飞行的速度和高度,机组无法看清中国驻南使馆的国旗及其它标志,不可能知道轰炸的是中国驻南使馆。

而中方指出,美方迄今对此事件发生原因所作出的解释是难以令人信服的,由此得出的“误炸”结论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能接受的。美国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美国袭击中国驻南联盟使馆事件的严重性,高度重视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和要求,切实进行全面彻底的调查,严惩肇事者,以实际行动向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满意的交待。中方指出,美国袭击中国驻南使馆构成美国的国际不法行为。中方要求美国政府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对中国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出迅速、充分和有效的赔偿。

6月25日,克林顿在华盛顿记者招待会上再次就我使馆被炸表示抱歉,但坚持说是“误炸”。

============================================

如何理解5.8?我们能做什么?

bambi (动脑筋爷爷)

  去年五月八日,我曾在广场上与情绪激动的人群进行辩论。如果说当时我只是对大
家处理这一事件的方式不太赞同、认为应该有更有利于我们的方式,那么,五.八之后
舆论倡导下所做的种种反省,就更远离我的价值观念了。

  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如果有事实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观点不同,也欢迎讨论


  第一, 有意还是无意?

  根据我们公布的资料,根据我们对现代科技所怀有的信心,说这一事件完全是误炸
、是一连串失误造成,确实不能令人信服。

  但是如果说有意,那么矛头应该针对谁,谁应该真正为这起事件负责,这不是可以
简单下结论的。是某几个中上层军官的授意?是整个美国(北约)军方的企图?或者,
更进一步,是美国行政部门、再加立法部门合谋的行动?(我以为,只有在后一种意义
上,我们才可以把整个美国视为这一事件的罪魁祸首。)

  无论如何,这不是一起在当时就能够做出适当判断的事件,需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
,需要我们对美国政治的了解。而我们甚至在还没有完全清楚一共被几颗导弹击中、没
有派出自己的调查人员赶赴现场的情况下,措辞中就认定美国有意发动了袭击,我以为
是草率、卤莽的。

  这种草率卤莽的不良后果就是,首先,从当时国际上的反应看,多数国家都对这一
事件表示了遗憾和震惊,但我没有看到哪个国家(可能除了南)附和我们的看法,同声
谴责美国是有意发动了这一打击。我觉得,如
果要证明它有意,需要充分得多的证据;因为我们不仅要让我们自己相信,还要有切实
的证据让旁观者相信,从而为我们的立场赢得真正的支持。

  就是说,同样那些话,如果我们是在一个月、两个月以后,在我们的调查人员过去
之后,我们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公布我们的这些指责,那也会有说服力的多。就是说,一
开始我们就认定对方是有意,这对民间无妨,但在国家的姿态中、在领导人的决策中,
这便有欠冷静、理智。

  其次,从我了解的美国国内的反应看(包括在华的美国人),他们多数都不认为这
是一起有意的事件,这种时候,难道不是需要我们做更细致的调查、搜集更多的资料吗
?况且,他们的态度也说明,至少他们都不认为这一事件应该是有意的,就是说他们认
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还不至于发展到要兵戎相见的地步。这难道不是我们在考虑我们的
反应时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吗?

  最后,退一万步说,即使这一事件确如有些人所想,是蓄意而为,是为了试探中国
的反应,为了搞乱中国,就算是美国国会和总统合谋的行为吧,由于我们的国力,由于
我们还要利用美国、利用和世界的种种经济政治联系来发展自己,从而不可能做出非常
强硬的姿态,立刻指责对方有意,其实是把自己逼到了绝路上,让自己在谈判中没有回
旋的余地了。而且,前面已经说了,美国并不是铁板一块,它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这
种时候尤其需要政治智慧,去赢得这部分声音的支持。

  第二, 我们的反应

  我完全支持社会的力量向美国大使馆、领事馆表达我们的抗议,我也认为许多人参
与游行完全出自真心。有一晚,我在三角地,看见有同学彻夜为三位死难者守灵时,我
是真正为他们感动的。

  但是,有几件事情让我不能不思考。

  首先,我记得98年印尼事件时,对于同学们的游行愿望,政府是严格要求按法律程
序进行申请,并且最后加以拒绝。在北大,我知道在约定去游行的那天,校方、应该还
有警察在各个门口堵截,不许学生出门参与这一去印尼使馆游行的行动,声称要学生对
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一种恐吓了)。那么,5.8游行呢?为什么一切法律都不要了?
申请也不用了?而且,政府还在有意无意地提供方便和组织。

  如果政府在一切事件上都是这种态度处理,那么我没有任何的疑问。但正是因为这
种区别对待,让我不得不起疑心,有些疑点到现在也没有消释:比如,为什么当天克林
顿就向我们的领导人打电话,而我方拒接,而且这样的消息也不向外公布?为什么而后
美方的某些表示歉意的举动我们都不如实、客观告诉人民?这是什么用意?

  再从事后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反省看,多数的矛头都对准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人权观
念,还有新闻自由。难道因为这样一次事件,就能够推出对这些价值和制度的否定吗?
这是什么舆论导向?我不能不怀疑这里的别有用心。

  其次,对同学们在游行、抗议中的反应,我承认一定有些人是感到真正的悲痛的,
但我的总体印象是觉得游行队伍中是愤怒大于悲痛,而且许多的愤怒只是纯粹情绪的发
泄,如同骂街。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我宁可看到几千人一言不发,在三角地默默地为
死者哀悼,在使馆前面无声地抗议,也不愿意听到那么多声嘶力竭的叫喊,那么多仇恨
、失去理智的语言。是哪一种更能让人感觉到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的力量和决心,更能
让对手生畏?哪一种更表明我们的肤浅和无力?

  事实上,正是我们这种方式,注定了我们会遗忘,会淡然,注定了我们的愤怒不会
变为长久的行动的决心。

  第三, 我们能够做什么?

  我确实不认为美国公布的调查报告就是最后的真相,而从我们政府的态度来看,现
在我们的调子也已经降低,不再把整个美国视为一个敌人,而只是希望它拿出一个令人
信服的调查结果,我认为这是明智的。

  正是由于我们和美国的实力对比,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象美国对利比亚那样迫使它进
行调查、交出凶手,至少政府没有这样的实力做后盾可以让它对美国用这么一种口气说
话。

  我觉得,有血性的中国人,如果真的从这一事件中感觉到了真正的侮辱,立志为国
雪耻,那么,他可以把追查这一事件的真正真相作为自己毕生的目标,就象以色列人二
战后追捕纳粹战犯那样,以一种顽强的毅力和决心坚持到底。到那时,再用切实的证据
,把美国、把真正的凶手压到审判席上,至少是道德和全世界舆论的审判席上,我认为
,这么做的人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而最悲哀的莫过于,可能几十年后,美国人自己把有关的秘密档案解密,让我们知
道了真相,而我们自己却已经淡忘了这起事件。

  第四, 这一事件中值得我们反省的方面很多,而有关舆论所做的反省我认为恰恰
是最浅薄的。我不认为它证明了美国新闻自由和美国式民主的虚伪,也不认为它就可以
表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

  事实上,由于美国所处的国际地位,我觉得,以后在我们处理国际关系,包括内政
的某些方面时,是不是应该把如何有助于美国国内亲华势力的壮大,让它成为一个有影
响力的利益集团,把这也列入我们的一个考虑因素?

  还有,我们自己在处理这一事件中,有哪些方面出现了失误?我们的体制有哪些不
适应处理这些事件的地方?当我们处于弱势时,政府应该采取一种怎样的应对策略,又
怎样让民间的声音能够得到表达?

  这些,也许是更有意义的问题。


  动脑筋爷爷关于自己“立场”的补充:

第一,从这一事件得不出对民主制度、新闻自由、人权观念的否定。从这一角度反省五
八是一种别有用心的误导。

第二,在我们国力不如对方、不可能用强硬手段介入调查、惩办凶手的情况下,我们没
有充分发挥政治智慧,为自己赢得尽可能多的支持,包括美国国内力量的支持。

第三,游行群众的反应恰恰表现了我们的无力,不是一个真正有力量的民族。

第四,一个人如果真正把这一事件作为耻辱,他可以做什么?

===========================================================
北京,谁知道真相? 添加书签
本帖版权归原作者,其它网站转载须注明出处,传统媒体转载须事先与原作者和西祠胡
同[http://xici.net]联系。
作者: hotman 发表日期: 2000-10-07 02:49:58 返回《思想的境界》 快速返回
《北京,谁知道真相?》评介
舒 崇
去年“五八”使馆被炸事件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当年喧嚣一时的反美示威抗
议活动也早已平息下去了,可是,有关这次事件的前因後果、来龙去脉,至今仍留
下若干疑团。今年二月,香港的太平洋世纪出版社出版了《北京,谁知道真相?》一
书,该书的副标题是“‘误炸’与‘抗议’的深层新闻”。作者署名“陈实”(看来
是个化名),北京某报高级记者。全书共314页,前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吴国光
博士为这本书写了一篇序。正象吴国光写到的那样,围绕着使馆被炸事件之後北京
出现的种种问题,这本书都提供了详尽和真实的答案。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
看门道”。陈实的这本《北京,谁知道真相?》是一本既能看热闹,更能看门道的好
书。
《北京,谁知道真相》不是一本理论书,而是一部长篇现场报告。作者由於
工作关系,有机会经常出席包括中宣部“吹风会”在内的高层会议,因此能够了解
许多外人难以了解的“内部消息”,又称得上北京的地头蛇,方方面面的关系象蜘
蛛网一样稠密,对社会底层的动态也十分熟悉,再加上沉迷於互联网,对海外的信
息也相当灵通。笔锋所及,包括了街头活动、校园动向、媒体内部运作以及高层若
干内幕。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事件发生之初,中共当局的紧张和困窘,一
方面想利用部分民众的反美情绪转移视线,渡过“六四”十周年这一关,另一方面
又唯恐民众的抗议活动失去控制,并且担心中美关系破裂,在国际上陷入困境。通
过这本书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原来这次反美示威抗议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当
局暗中鼓励、操纵和组织的产物,而就在自发参加抗议的民众中间,也不乏借题发
挥的成分。
作者告诉我们,第一批到美国大使馆示威的人被打了,有人说是被使馆门口
等签证的人给打了,但其实是给使馆门口的警察打的,打人的是新派去的便衣警察
,本来负责四五六月份敏感期使馆区的治安,当时还没接到可以游行的通知,一见
有人来游行,先打一顿再说。作者还写到一件小事,北京某大学组织学生抗议示威
,有个年级共一百多人,上面要求有一半的人参加游行,结果报名的只有两个,最
後系里以“表现记入档案”相要挟才凑够了人数。游行的人知道有组织撑腰,有点
过激行为、做点出格的事,不但不会惹麻烦,还会得到某种鼓励。
不奇怪吗?大使馆被炸,炸死的却全是记者。我们知道,在使馆事件中被炸死
的三个记者——许杏虎、朱颖、邵云环——都是光明日报国际部的驻外记者,有传
言说这三名记者实际上是中共安全部人员。作者告诉我们,光明日报驻外记者都属
於国际部,而国际部的人在报社是非常特殊的,显然和其他记者不是一类。国家安
全部以某个新闻单位记者的名义外派人员,在新闻界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作者还提
到,许杏虎写的战地日记,因为写的比较客观,领导批评是“屁股坐到北约那边去
了”扣住没发表。
作者写到了由中共一手控制的媒体在五八事件中是如何运作的,扮演了何种
角色,也写到了媒体的工作人员在私下交谈时表达的不同意见以及对当局的冷嘲热
讽。尽管在五八事件中,有少数知识分子按照当局的鼓点起舞,但多数知识分子扮
演了“沉默的一群”,还有一些人勇敢地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这在当时的气氛下
尤其难能可贵。事实上,《北京,谁知道真相》这本书的写作与出版,本身就代表
了中国知识分子勇气和良知。它为这一段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证词。
在“五八”事件一年多以後再读这本现场实录,读到某些知识分子当时夸张
幼稚的表演,真为他们脸红。再看一看中共对美国外硬内软的态度,不是很令人深
思吗?
《北京,谁知道真相》一书材料丰富,文笔生动,很有可读性。作者用事实
和形象说话,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於人。不论你对“五八”事件原先持什么观
点,我相信你都会对这本书发生兴趣,都能从书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并由此引出新
的思考。5.8事件八周年,转三篇文章
5.8事件八周年:时任驻南大使揭秘使馆被炸之谜
核心提示:近日,当代中国出版社推出时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潘占林的新书《战火中的外交官:亲历北约炸馆和南联盟战火》,试图解析这“千古之谜”。

北约缘何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美国和北约迄今没有公布相应文件和材料。近日,当代中国出版社推出时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潘占林的新书《战火中的外交官:亲历北约炸馆和南联盟战火》,试图解析这“千古之谜”。本文摘自该书。

米洛舍维奇真的躲在中国使馆?

美国和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后,各种流言蜚语不胫而走,各种背景的媒体蜚短流长。不难看出,有的媒体是为美国和北约的全球战略服务,因此,也就为其炸馆行为辩护,事后为其行为寻找借口。

说法之一是,轰炸针对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据说,一个日本记者后来回忆说,当时他看见从被炸使馆逃出几个白人,说塞语,不是消防队员。他就此推测,说米洛舍维奇当时藏在中国使馆。美国人获取确凿情报证明中国使馆允许米洛舍维奇避难的消息后,断然采取行动,既从肉体上消灭米洛舍维奇,又给坚决反战的中国以难堪。我驻南斯拉夫记者认为,要不是这位记者眼花了,就是他服务的那家报纸与某些势力配合,其动机令人怀疑。当然,这位记者的背景我们就不去考究了。

我在这里可以郑重地声明,关于米洛舍维奇总统在使馆避难一说,完全是彻头彻尾的捏造。我不愿去分析谎言制造者的意图,他受何人指使以及因此得到什么样的奖赏。我只简要分析了一下当时的局势和背景,对此种说法就不难做出判断。

迄至炸馆之日,北约空袭南斯拉夫已经进行了45天,南联盟虽然受到严重破坏,遭受巨大损失,但南军抗击北约的士气仍很高涨,南军的军事实力并未遭重创。南联盟国内局势稳定,秩序井然,没有发生内乱的迹象和可能。米洛舍维奇仍在主持大局,指挥抗击北约的战争。因此,对米洛舍维奇来说,不存在避难的问题。

退一万步说,假如米洛舍维奇真的在使馆避难,美国和北约也无权轰炸使馆。翻阅外交史,一些政界高层人士,包括总统以及总理,甚至包括普通公民到外国使馆避难之事不乏其例。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使馆馆舍、住宅及其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袭击使馆,是对维也纳公约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粗暴践踏,也为天理人性所不容。

说法之二,称米洛舍维奇要于5月7日夜来中国大使馆参加招待会。这实际上是说法之一的变种。奇怪的是,直到2004年10月,还有这种说法。据《中国青年报》载,原南联盟军事情报局上校情报员彼得科维奇近日在接受一家杂志采访时认为,1999年5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的初衷是想炸死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彼得科维奇说,北约情报部门获悉,5 月7日,中国大使馆将举行招待会,米洛舍维奇将出席,因此北约决定轰炸使馆,目的是置米洛舍维奇于死地。

这一说法带有一定的欺骗性,原因在于消息来源是南斯拉夫方面,而消息的传播者竟是原南联盟军事情报官员。我不认识这位官员,也不知道他是为谁从事情报工作,更不知道他是否是某国情报机构在南斯拉夫情报部门的卧底。但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在北约空袭南联盟期间,没有哪一个使馆还举行招待会,更何况在断水断电的情况下不知如何举行招待会。我想,彼得科维奇上校的说法,也许会蒙蔽一些不谙世事的人,但稍有常识的人,都不难识破这种说法是一个骗局。

说法之三,称美国人怀疑中国使馆曾被用作“无线电转播中心”。丹麦《政治报》记者延斯·霍尔舍、英国《观察家报》记者约翰·斯威尼等组成的调查小组披露了这样的结论:美国人怀疑中国使馆里隐藏有先进的通讯和电子窃听系统,中国方面把自己搜集到的军事情报传送给塞尔维亚方面;作为交换,南军将击落的F-117A隐形战斗机的残片交给中国。美国人以为中国已经搞到隐形技术,所以大为恼火,于是冒险对中国主权领土进行了轰炸。

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所有大使馆同其派出国都有无线电通讯联系,这一系统不可能移作他用。中国政府此后已多次发表郑重声明,中国大使馆不是南斯拉夫军队所谓“无线电转播中心”。

揭密北约的“双轨”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外国记者,一些有识之士披露的情况,提出的看法,为我们揭开了这厚重帷幕的一角,使人们在迷茫中能够看出事态的大体轮廓。

在伦敦,《观察家报》的记者采访了一位高级军官,披露北约在选择攻击目标时有个“双轨”系统:一个轨道是先由北约侦察机和士兵选定初级目标,然后由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和英、法、德三国的领袖认可;另一轨道的目标选择则“完全由美国单独控制”,包含一些“政治敏感”目标,须得到美国总统或美国国家安全局同意。如果“双轨说”成立,那么就可以认定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确是“有意或无意”地标错地图,要美国最高层相信那是南军指挥中心,绕开北约的核实机制予以摧毁。

1999年7月2日,美国《政企首要情报评论》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轰炸中国驻南使馆并非意外事件》的文章。文章说,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作为轰炸目标,是可以由不低于英国外交大臣库克和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一级的指挥官来批准的。这里提出的问题是,由哪一个来批准,还是两人一起来批准?人们应该已经觉察到根据盟国在任何战争中的关系而实行国家安全规划。这些战争包括美英控制的北约对南斯拉夫发动的战争。文章接着说,考虑到所有这些情况,有意轰炸中国使馆的动力也是来自英国政府和白宫政府。如果克林顿总统披露这一事实,甚至声明这起轰炸事件 “绝非意外”,他要么将在被人操纵的弹劾之下而下台,要么被某些深深潜伏在美国安全机构中的英美利益集团所暗杀。

5月中旬,美国国际行动中心华盛顿办事处负责人马尔科姆·坎依接受了我国驻美记者的专访,就北约袭击中国驻南联盟使馆事和美国轰炸南联盟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坎依认为,袭击中国驻南联盟使馆是美国干的,是有意所为,是美国战略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决不能软弱,应当要求全面调查、审判肇事者;美国轰炸南联盟主要出于战略和经济利益,美国新闻媒体完全受控于利益集团,美国没有新闻自由,美国民众被虚伪的新闻舆论所愚弄,美国政府启动战争机器的同时,也启动了宣传机器。

坎依还说,美国和北约在解释这次事件的原因时前后不一致。他们先是称北约是在瞄准使馆附近的目标,导致偏离方向,因为中国使馆离北约要打的目标很近,北约这种误击已经有多次了。但是当事实证明,五枚导弹从不同角度袭击中国使馆时,国防部长科恩又改口称,北约用了1992年的地图,中国大使馆没有标进去。这不可能。任何贝尔格莱德的旅游图都清楚地标明了中国大使馆的位置,宣称美国情报部门使用旧地图是十分愚蠢又可笑的。同时,美国使馆的外交官在许多场合都去过中国使馆做客,中国使馆不是昨天才搬过去,而是已经建成三年了。同时美国及北约国家都会有一份各国使馆的清单和地址。美国称对每一个轰炸目标都经过了广泛讨论,包括美国政府官员,因此,他们应该能够识别中国使馆是一个错误目标,使用旧地图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坎依认为,袭击中国使馆是一个大阴谋,是美国的战略。这一战略不仅向中国政府,同时也向世界其他支持南联盟的国家和组织发出信号:不要反对我们轰炸南联盟,否则我们将轰炸你们的使馆、你们的领土和平民百姓。这也是对俄罗斯的警告。同时,美国发出的另一个信号是:亚洲可能成为美国的新战场,朝鲜和中国可能成为美国袭击的目标。亚洲国家也要听我的话,在台湾和西藏问题上,美国已经在干涉中国内部事务。

轰炸中国使馆 是给谁出难题?

我对美国及西方的有识之士们表示钦佩。他们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对事物有洞若观火的辨析力和透视力,同时又能仗义执言,讲出人人心中皆有而言中皆无的话。

首先,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这是美国和北约在“科索沃”战争中无可奈何的表现。截至炸馆之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已对南联盟连续轰炸了45天。南联盟所有的军事设施已经被轰炸了几遍,事关国计民生的工厂、企业、民用设施也几乎炸完,桥梁、公路也所剩无几,美国和北约还要为将来进军南塞留下通道。北约也间或轰炸平民住宅,造成不少平民伤亡。北约的决策者们知道,再大规模地轰炸民用设施和无辜平民会在世界范围内激起反战浪潮,进而会束缚北约手脚。而此时南斯拉夫当局尚无投降的迹象,而北约以打击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设施以激起民变,推翻米洛舍维奇总统的希望落空。

那些美国和北约的主战派们事先宣称,只要三天,最多一个星期就让米洛舍维奇跪下求饶,这成了他们大言不惭的自我吹嘘。北约骑虎难下,无计可施,于是采取“左道旁门”的卑劣做法,轰炸中国大使馆,打掉米洛舍维奇的所谓“精神支柱”,打击南斯拉夫人民抗击北约的战斗士气,达到扭转战局,便捷取胜的目的。当然,这也是对同情南斯拉夫,反对北约战争行动的俄罗斯的一个警告。

再者,轰炸中国大使馆,是对中国的火力侦察和战略试探。美国和北约的一些敌视中国的强硬派把中国看作是潜在对手,不愿看到中国的迅速崛起和飞跃发展,千方百计地遏制中国,挖空心思地在中国前进的道路上设置障碍,制造困难。借南斯拉夫战争之机炸中国使馆,对中国人民的民意和士气,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行探察,也相应地考究中国领导人的决策能力。中国人民愤怒的呐喊,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决心,中国领导人应付裕如地驾驭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的能力,高屋建瓴的高超斗争艺术,对那些对华强硬派是一副清醒剂:中国人民有过被侵略的经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安全,决不容忍国家领土、国家安全、民族尊严受到侵犯。

最后,轰炸中国大使馆,是美国对华强硬派给克林顿总统出难题,着眼于下届美国大选。克林顿总统表示致力于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表示严守中美关系的三个公报,在台湾问题上表示不支持台湾独立,不同台湾发展官方关系,不支持台湾加入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克林顿的对华政策引起了美国内对华强硬派的不满。他们以轰炸使馆这种非常手段,干扰克林顿的对华政策,破坏中美关系,打击克林顿的威望,挖民主党的墙脚,为下届共和党竞选总统做铺垫。

我这里要说,中美两国和平友好相处,是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主流。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那些策划炸馆事件的一小撮人,阻挡不住中美两国人民要和平、要友好的潮流。我想引用美国人士的话说:“真相终会大白于天下。”

资料:“5·8”事件

1999年当地时间5月7日夜间,北京时间5月8日,北约的美国B-2轰炸机发射使用5枚精确制导炸弹击中了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当场炸死三名中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炸伤数十名其他人,造成大使馆建筑的严重损毁。

事件发生后,国内民众群情激愤,很多大学生到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驻北京、上海等地的大使馆前示威游行。我国政府认为这是一次蓄意的袭击,强烈抗议北约军队的这种粗暴、野蛮的行为,并向美国等北约主要国家发表声明,要求其必须严惩凶手并赔礼道歉。

到1999年6月16日,美国特使、副国务卿皮克林终于在北京向我国政府报告了美国政府对北约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事件的调查结果。

美方的调查结果称,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是一起由美政府一些部门的一系列失误所导致的“悲剧性误炸”事件。美有关部门主要有三个重大失误:第一,目标定位方面的失误。第二,美数据库存在缺陷。第三,审查程序未能纠正上述两项失误。在此情况下,空袭计划进行。格林威治时间5月7日夜21时46分,从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出发的一架美B-2轰炸机向中国驻南使馆这一错误目标投下5枚全球定位系统制导、全天候、各重2000磅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JDAM)。由于是夜间飞行,加之飞行的速度和高度,机组无法看清中国驻南使馆的国旗及其它标志,不可能知道轰炸的是中国驻南使馆。

而中方指出,美方迄今对此事件发生原因所作出的解释是难以令人信服的,由此得出的“误炸”结论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能接受的。美国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美国袭击中国驻南联盟使馆事件的严重性,高度重视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和要求,切实进行全面彻底的调查,严惩肇事者,以实际行动向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满意的交待。中方指出,美国袭击中国驻南使馆构成美国的国际不法行为。中方要求美国政府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对中国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出迅速、充分和有效的赔偿。

6月25日,克林顿在华盛顿记者招待会上再次就我使馆被炸表示抱歉,但坚持说是“误炸”。

============================================

如何理解5.8?我们能做什么?

bambi (动脑筋爷爷)

  去年五月八日,我曾在广场上与情绪激动的人群进行辩论。如果说当时我只是对大
家处理这一事件的方式不太赞同、认为应该有更有利于我们的方式,那么,五.八之后
舆论倡导下所做的种种反省,就更远离我的价值观念了。

  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如果有事实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观点不同,也欢迎讨论


  第一, 有意还是无意?

  根据我们公布的资料,根据我们对现代科技所怀有的信心,说这一事件完全是误炸
、是一连串失误造成,确实不能令人信服。

  但是如果说有意,那么矛头应该针对谁,谁应该真正为这起事件负责,这不是可以
简单下结论的。是某几个中上层军官的授意?是整个美国(北约)军方的企图?或者,
更进一步,是美国行政部门、再加立法部门合谋的行动?(我以为,只有在后一种意义
上,我们才可以把整个美国视为这一事件的罪魁祸首。)

  无论如何,这不是一起在当时就能够做出适当判断的事件,需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
,需要我们对美国政治的了解。而我们甚至在还没有完全清楚一共被几颗导弹击中、没
有派出自己的调查人员赶赴现场的情况下,措辞中就认定美国有意发动了袭击,我以为
是草率、卤莽的。

  这种草率卤莽的不良后果就是,首先,从当时国际上的反应看,多数国家都对这一
事件表示了遗憾和震惊,但我没有看到哪个国家(可能除了南)附和我们的看法,同声
谴责美国是有意发动了这一打击。我觉得,如
果要证明它有意,需要充分得多的证据;因为我们不仅要让我们自己相信,还要有切实
的证据让旁观者相信,从而为我们的立场赢得真正的支持。

  就是说,同样那些话,如果我们是在一个月、两个月以后,在我们的调查人员过去
之后,我们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公布我们的这些指责,那也会有说服力的多。就是说,一
开始我们就认定对方是有意,这对民间无妨,但在国家的姿态中、在领导人的决策中,
这便有欠冷静、理智。

  其次,从我了解的美国国内的反应看(包括在华的美国人),他们多数都不认为这
是一起有意的事件,这种时候,难道不是需要我们做更细致的调查、搜集更多的资料吗
?况且,他们的态度也说明,至少他们都不认为这一事件应该是有意的,就是说他们认
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还不至于发展到要兵戎相见的地步。这难道不是我们在考虑我们的
反应时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吗?

  最后,退一万步说,即使这一事件确如有些人所想,是蓄意而为,是为了试探中国
的反应,为了搞乱中国,就算是美国国会和总统合谋的行为吧,由于我们的国力,由于
我们还要利用美国、利用和世界的种种经济政治联系来发展自己,从而不可能做出非常
强硬的姿态,立刻指责对方有意,其实是把自己逼到了绝路上,让自己在谈判中没有回
旋的余地了。而且,前面已经说了,美国并不是铁板一块,它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这
种时候尤其需要政治智慧,去赢得这部分声音的支持。

  第二, 我们的反应

  我完全支持社会的力量向美国大使馆、领事馆表达我们的抗议,我也认为许多人参
与游行完全出自真心。有一晚,我在三角地,看见有同学彻夜为三位死难者守灵时,我
是真正为他们感动的。

  但是,有几件事情让我不能不思考。

  首先,我记得98年印尼事件时,对于同学们的游行愿望,政府是严格要求按法律程
序进行申请,并且最后加以拒绝。在北大,我知道在约定去游行的那天,校方、应该还
有警察在各个门口堵截,不许学生出门参与这一去印尼使馆游行的行动,声称要学生对
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一种恐吓了)。那么,5.8游行呢?为什么一切法律都不要了?
申请也不用了?而且,政府还在有意无意地提供方便和组织。

  如果政府在一切事件上都是这种态度处理,那么我没有任何的疑问。但正是因为这
种区别对待,让我不得不起疑心,有些疑点到现在也没有消释:比如,为什么当天克林
顿就向我们的领导人打电话,而我方拒接,而且这样的消息也不向外公布?为什么而后
美方的某些表示歉意的举动我们都不如实、客观告诉人民?这是什么用意?

  再从事后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反省看,多数的矛头都对准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人权观
念,还有新闻自由。难道因为这样一次事件,就能够推出对这些价值和制度的否定吗?
这是什么舆论导向?我不能不怀疑这里的别有用心。

  其次,对同学们在游行、抗议中的反应,我承认一定有些人是感到真正的悲痛的,
但我的总体印象是觉得游行队伍中是愤怒大于悲痛,而且许多的愤怒只是纯粹情绪的发
泄,如同骂街。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我宁可看到几千人一言不发,在三角地默默地为
死者哀悼,在使馆前面无声地抗议,也不愿意听到那么多声嘶力竭的叫喊,那么多仇恨
、失去理智的语言。是哪一种更能让人感觉到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的力量和决心,更能
让对手生畏?哪一种更表明我们的肤浅和无力?

  事实上,正是我们这种方式,注定了我们会遗忘,会淡然,注定了我们的愤怒不会
变为长久的行动的决心。

  第三, 我们能够做什么?

  我确实不认为美国公布的调查报告就是最后的真相,而从我们政府的态度来看,现
在我们的调子也已经降低,不再把整个美国视为一个敌人,而只是希望它拿出一个令人
信服的调查结果,我认为这是明智的。

  正是由于我们和美国的实力对比,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象美国对利比亚那样迫使它进
行调查、交出凶手,至少政府没有这样的实力做后盾可以让它对美国用这么一种口气说
话。

  我觉得,有血性的中国人,如果真的从这一事件中感觉到了真正的侮辱,立志为国
雪耻,那么,他可以把追查这一事件的真正真相作为自己毕生的目标,就象以色列人二
战后追捕纳粹战犯那样,以一种顽强的毅力和决心坚持到底。到那时,再用切实的证据
,把美国、把真正的凶手压到审判席上,至少是道德和全世界舆论的审判席上,我认为
,这么做的人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而最悲哀的莫过于,可能几十年后,美国人自己把有关的秘密档案解密,让我们知
道了真相,而我们自己却已经淡忘了这起事件。

  第四, 这一事件中值得我们反省的方面很多,而有关舆论所做的反省我认为恰恰
是最浅薄的。我不认为它证明了美国新闻自由和美国式民主的虚伪,也不认为它就可以
表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

  事实上,由于美国所处的国际地位,我觉得,以后在我们处理国际关系,包括内政
的某些方面时,是不是应该把如何有助于美国国内亲华势力的壮大,让它成为一个有影
响力的利益集团,把这也列入我们的一个考虑因素?

  还有,我们自己在处理这一事件中,有哪些方面出现了失误?我们的体制有哪些不
适应处理这些事件的地方?当我们处于弱势时,政府应该采取一种怎样的应对策略,又
怎样让民间的声音能够得到表达?

  这些,也许是更有意义的问题。


  动脑筋爷爷关于自己“立场”的补充:

第一,从这一事件得不出对民主制度、新闻自由、人权观念的否定。从这一角度反省五
八是一种别有用心的误导。

第二,在我们国力不如对方、不可能用强硬手段介入调查、惩办凶手的情况下,我们没
有充分发挥政治智慧,为自己赢得尽可能多的支持,包括美国国内力量的支持。

第三,游行群众的反应恰恰表现了我们的无力,不是一个真正有力量的民族。

第四,一个人如果真正把这一事件作为耻辱,他可以做什么?

===========================================================
北京,谁知道真相? 添加书签
本帖版权归原作者,其它网站转载须注明出处,传统媒体转载须事先与原作者和西祠胡
同[http://xici.net]联系。
作者: hotman 发表日期: 2000-10-07 02:49:58 返回《思想的境界》 快速返回
《北京,谁知道真相?》评介
舒 崇
去年“五八”使馆被炸事件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当年喧嚣一时的反美示威抗
议活动也早已平息下去了,可是,有关这次事件的前因後果、来龙去脉,至今仍留
下若干疑团。今年二月,香港的太平洋世纪出版社出版了《北京,谁知道真相?》一
书,该书的副标题是“‘误炸’与‘抗议’的深层新闻”。作者署名“陈实”(看来
是个化名),北京某报高级记者。全书共314页,前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吴国光
博士为这本书写了一篇序。正象吴国光写到的那样,围绕着使馆被炸事件之後北京
出现的种种问题,这本书都提供了详尽和真实的答案。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
看门道”。陈实的这本《北京,谁知道真相?》是一本既能看热闹,更能看门道的好
书。
《北京,谁知道真相》不是一本理论书,而是一部长篇现场报告。作者由於
工作关系,有机会经常出席包括中宣部“吹风会”在内的高层会议,因此能够了解
许多外人难以了解的“内部消息”,又称得上北京的地头蛇,方方面面的关系象蜘
蛛网一样稠密,对社会底层的动态也十分熟悉,再加上沉迷於互联网,对海外的信
息也相当灵通。笔锋所及,包括了街头活动、校园动向、媒体内部运作以及高层若
干内幕。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事件发生之初,中共当局的紧张和困窘,一
方面想利用部分民众的反美情绪转移视线,渡过“六四”十周年这一关,另一方面
又唯恐民众的抗议活动失去控制,并且担心中美关系破裂,在国际上陷入困境。通
过这本书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原来这次反美示威抗议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当
局暗中鼓励、操纵和组织的产物,而就在自发参加抗议的民众中间,也不乏借题发
挥的成分。
作者告诉我们,第一批到美国大使馆示威的人被打了,有人说是被使馆门口
等签证的人给打了,但其实是给使馆门口的警察打的,打人的是新派去的便衣警察
,本来负责四五六月份敏感期使馆区的治安,当时还没接到可以游行的通知,一见
有人来游行,先打一顿再说。作者还写到一件小事,北京某大学组织学生抗议示威
,有个年级共一百多人,上面要求有一半的人参加游行,结果报名的只有两个,最
後系里以“表现记入档案”相要挟才凑够了人数。游行的人知道有组织撑腰,有点
过激行为、做点出格的事,不但不会惹麻烦,还会得到某种鼓励。
不奇怪吗?大使馆被炸,炸死的却全是记者。我们知道,在使馆事件中被炸死
的三个记者——许杏虎、朱颖、邵云环——都是光明日报国际部的驻外记者,有传
言说这三名记者实际上是中共安全部人员。作者告诉我们,光明日报驻外记者都属
於国际部,而国际部的人在报社是非常特殊的,显然和其他记者不是一类。国家安
全部以某个新闻单位记者的名义外派人员,在新闻界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作者还提
到,许杏虎写的战地日记,因为写的比较客观,领导批评是“屁股坐到北约那边去
了”扣住没发表。
作者写到了由中共一手控制的媒体在五八事件中是如何运作的,扮演了何种
角色,也写到了媒体的工作人员在私下交谈时表达的不同意见以及对当局的冷嘲热
讽。尽管在五八事件中,有少数知识分子按照当局的鼓点起舞,但多数知识分子扮
演了“沉默的一群”,还有一些人勇敢地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这在当时的气氛下
尤其难能可贵。事实上,《北京,谁知道真相》这本书的写作与出版,本身就代表
了中国知识分子勇气和良知。它为这一段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证词。
在“五八”事件一年多以後再读这本现场实录,读到某些知识分子当时夸张
幼稚的表演,真为他们脸红。再看一看中共对美国外硬内软的态度,不是很令人深
思吗?
《北京,谁知道真相》一书材料丰富,文笔生动,很有可读性。作者用事实
和形象说话,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於人。不论你对“五八”事件原先持什么观
点,我相信你都会对这本书发生兴趣,都能从书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并由此引出新
的思考。
说不清啊,进来学习........
楼主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原帖由 flankerz 于 2007-5-8 14:07 发表
楼主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你有证据吗?
落后就要挨打
谣言止于智者, 楼主知道不?
沙发没有了~T死做沙发的~:D :D
啥时候才能有真相?:L
血债血偿   当年的宰相和核心简直就是面瓜,我们也要搞美国人,在在伊朗,伊拉克,在阿富汗,卖更多的武器,先用冷枪修理他

58一炸,炸醒了中国国内歌声升平的假相       炸出了壮大军力的理由  无论如何,出来混的早晚要还的
58事件其实很简单,就是美国在摸中国的底牌.类似军事上的火力侦察.
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每年这一天我都记得,今天做手术的时候还和同事说起,可惜知道是5.8的几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