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都把大清帝国的改革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汉纳根的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6:26:18
一个德国贵族青年,不远万里,来到大清帝国,多次在黄龙旗下浴血奋战、死里逃生,直到终老天津,一生都把大清帝国的改革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套用毛领袖的名著,我们真该问一问:这是一种什么精神?(Shel JeAnns版权所有)



汉纳根(Constantin von Hanneken)的传奇一生,给我们后世留下的资料并不很多,1998年才在德国出版的《中国书简1879-1886》(Briefe aus China 1879-1886. Als deutscher offizier im Reich der Mitte.),可能是他本人所留下的唯一著作。但在中国近代的大量档案文献中,尤其是与北洋舰队有关的文献中,这位出身于德国赫森(Hesse)一军人世家的日耳曼贵族,其中文名字却不时可见。(Shel JeAnns版权所有)



1879年,24岁的汉纳根从德国陆军退役后,由中国驻柏林公使李凤苞聘请来华,先在天津充任淮军教练。天津武备学堂成立后,又出任学堂的教官。后来的民国副总统黎元洪就是武备学堂的学生,二人由此结下情谊。不久,他因不满清军还沿用镇压太平军时的老一套战法,离开军队,转而“从事于测算之役”,改行当工程师了。(Shel JeAnns版权所有)



来华不久,汉纳根被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Gustav von Detring)招为女婿,德璀琳与李鸿章的关系密切,有这样的“高干背景”,汉纳根在李鸿章眼中地位日重。1880年,李鸿章奉旨筹办北洋海军,汉纳根得以进入其幕府,担任军事顾问。(Shel JeAnns版权所有)



李鸿章十分推崇德国的军事技术,他曾说:“德国近年发奋为雄,其军政修明,船械精利,实与英俄各邦并峙。而该国距华较远,并无边界毗连,亦无传教及贩卖洋药等事……德国军器甚精,臣等近年购用不少……据称,德国陆军甲于天下,而步队尤精于马炮各队……至炮位一项,英德两国新式最精。德国克虏伯后门钢炮击败法兵,尤为驰名。……此项炮位(克虏伯后门钢炮)取准及远,精利无匹,在西洋各国最为着名利器。”(《卞长胜等赴德国学习片》,光绪二年(1876年)三月二十六日)。 (Shel JeAnns版权所有)



李鸿章命汉纳根会同汉员陆尔发及英国海军军官柯克(Captain Cocker)前往旅顺勘察炮台及船坞修理之所。李鸿章对于炮台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水师以船为用,以炮台为体。有兵船而无炮台庇护,则兵船之子药、煤、水一尽,必为敌所夺。有池、坞、厂、栈而无后炮台,亦必为敌所夺。故炮台极宜并举。” (Shel JeAnns版权所有)



根据汉纳根等的考察报告, 李鸿章决定先修旅顺黄金山炮台,并委派其负责设计、建造、监修,整个工程则由法国人承包。在旅顺基地的工程建设中,不仅各处的炮台是由汉纳根设计完成,而且开山、挖河、筑路、导海等工程也常由他策划与监督,成为旅顺工程局总办袁保龄最得力的助手。他还经手创办了旅顺水陆兵弁医院。对黄金山顶炮台,李鸿章十分满意,认为其“坚大玲珑,实为各路炮台未有之式”…….“内砌条石,外筑厚土,皆欲使炮子陷入难炸,即有炸幵,亦不致全行坍裂……台形扁而小,兵房子、药房均藏台墙之内,敌炮难以攻入。”日军也认为“黄金山炮台为第一坚固,置三百六十度回转自在大炮,海面攻之甚难……此台瞭望自由,胜过其它炮台……有八面射击之便”。(Shel JeAnns版权所有)



另外,汉纳根还负责设计和修建了大连湾、威海卫炮台。1887─1890年,汉纳根在威海卫港湾南北两岸、刘公岛、日岛主持修筑了13座海岸新式炮台,炮台之间均以长墙连接,其交叉火力能有效地防御海上目标,曾被人誉为 “东海屏障”。竣工后,李鸿章于1891年北洋海军进行军事演习之际,特地视察了这些炮台,并给予高度评价:“均得形势,做法坚固,足与大连湾各台相埒……岛北新筑地阱炮台,凿山通穴,夹层隧道,安设二十四生特后膛炮,机器升降,灵速非常,能阻击敌船而炮身蛰藏,不受攻击,为西国最新之式……岛南相距七里之日岛矗立水中,亦设地阱炮台,与南岸赵嘴炮台相为犄角,锁钥极为谨严。” (Shel JeAnns版权所有)



但威海卫炮台鉴于形势,只能顾及海中,不能兼顾后路。同在北洋海军任军事顾问的英国人泰莱(William Ferdinand Tyler)说:“威海南岸之陆路炮台,其后路并无保障,敌人可由此来攻也。”汉纳根自己也曾“具禀声明,并条陈慎防敌军由陆后犯事宜”,建议朝廷加强炮台后路的防守。但当时朝廷从经费角度考虑,不顾李鸿章的多方陈情,坚持要求北洋裁减兵勇,大大影响海岸炮台和整个军港后方的纵深防御。从后来甲午战争中威海卫防御战来看,海岸炮台在打击日舰、封锁航道、阻击日舰突入港口方面起了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日军步兵从后路攻陷南帮和北帮炮台后,日舰从海上发起六次冲击,试图突入港湾,但均被刘公岛、日岛上的炮台和北洋舰队的舰炮击退,且有多艘军舰被炮火击伤。(Shel JeAnns版权所有)



汉纳根则因一再强调后路防卫,被一些中国官吏认为“怀挟私意”,实际上我估计大半是因为他承担了不少工程项目,利益攸关,没能摆平一些“关系”——当然,此点仅属我根据中国迄今的官场生态的推测,尚需论证——既然受到排挤,且任期已满,汉纳根遂于1890年返回德国。(Shel JeAnns版权所有)



1894年6月,汉纳根“以私事重至中华”,时值中日危机,汉纳根主动向李鸿章提出去朝鲜察看形势。7月23日,这位德国贵族登上了那条倒霉的英国商船高升号(Kowshing),成为这艘运送清军的船只上唯一的“普通乘客”。(Shel JeAnns版权所有)



高升号事件中,精通中文的汉纳根一直在清军将领与英国船员、日本海军之间进行斡旋。高升号被日舰开炮击沉后,汉纳根漂流四五小时之后,游到夏巴奥尔岛,并弄到一条渔船划到塔库香岛,接着到达济物浦,是他通知了附近的德国军舰伊力达斯号进行救援,送回了112名中国士兵,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可谓是与中国军队用鲜血凝成了战斗情谊。(Shel JeAnns版权所有)



汉纳根针对高升号事件所做的证词,成为该事件的重要研究文献。他在证词中指控日军屠杀落水的中国官兵,此点引起国际舆论对日本的严厉谴责,但他也指出 “事实是,游水的人们不但被日军舰、亦被垂沉的船上的人射击。后者可能有一种野蛮的想法,即倘使他们一定要死,他们的兄弟们亦不许活着。”很遗憾,中国的研究者们引用这一证词时,却有意识地回避了这一段。(详见本博《日本人屠杀落水中国官兵:又一罗生门史实 [黄海上的三国演义之3]》)(Shel JeAnns版权所有)



侥幸生还并救助了百多名中国官兵的汉纳根,进一步受到了李鸿章的重用。8月23日,汉纳根被任命为北洋海军总查,赏五品花翎总兵衔。在9月那场中日海军主力决战的大东沟海战中,他与提督丁汝昌在旗舰定远号上指挥作战。丁汝昌身受重伤后,汉纳根与右翼总兵刘步蟾共同督战。海战持续近5个小时,实际上双方是势均力敌,互有胜败。战后朝廷特颁谕旨,表彰汉纳根“教练有方 ……奋勇效力,深堪嘉奖。加恩赏给二等第一宝星,以示鼓励”,又因其“在船督战尤为出力”,赏加双眼花翎提督衔,真正成了“红顶洋大人”。(Shel JeAnns版权所有)



黄海海战后,汉纳根先后向李鸿章和清政府条陈速购西洋快船,以加强海军。同时,他还向清政府建议改革军制,筹建新军。他扩充海军的建议,得到了清政府的认可,但编练新军的主张,却因牵涉到过多的利益调整而难以落实,甚至连相知的李鸿章也认为这一建议可能削弱自己的“兵权”,“专任汉纳根,不归华帅节制。太阿倒持,原不可不虑……仍宜中堂(李鸿章)慨然自任也”(盛宣怀语)。


郁闷之下的汉纳根沉寂了一段时间,经老丈人德璀琳指点,在其连襟、开滦矿务局总经理那森的协助下,由德华银行投资,自己亲自勘探,历时三年,在直隶与山西交界处的井陉找到优质矿苗,建立井陉矿务公司。民国初年,他任用大总统徐世昌之弟徐世纲等“太子党”,及充分运用自己与黎元洪的师生之谊,从而得到北洋政府的大力协助,迅速成为“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此前,这位似乎干一行精一行的德国贵族,在天津曾协助其岳父开办天津印字馆,建立跑马场等,在商业上露过一手。



汉纳根发家致富后,生活奢华,家中仆役都要叫“韩大人”,也算入乡随俗。他还资助过德皇威廉二世的御用厨师起士林在天津开办点心铺。一战爆发后,汉纳根在天津为德军购买大量军用物资,并在德侨中募捐。汉纳根戏剧性的破产据说也与募捐有关:他在会场设立三个德国士兵形象的木牌,分别涂以黑、白、黄三种颜色,其上布满钉孔,牌前各放一碗铜钉。然后他宣布:在黑色士兵上按一个钉子,代表捐款10马克;在白色士兵上按一个钉子,代表捐款100马克; 在黄色士兵上按一个钉子,代表捐款1000马克。很快,黑、白两个士兵的身上,按满了铜钉,而最“贵”的黄色士兵身上的铜钉很少。汉纳根见状不满,自己拿起铜钉,将黄色士兵身上的钉孔按满,终于将自己的财产丧失殆尽。



中国加入协约国后,在黄龙旗下出生入死多次的汉纳根成了敌侨。德国战败后,他被遣送回国,井陉煤矿也被 “收归国有”。 1921年,年过花甲的汉纳根再次回到中国,但只能靠变卖德璀琳的遗产及老部下的接济度日。1925年汉纳根因患食道癌死去,根据他的遗愿,遗体运回德国安葬,一代传奇人物就此结束了他的传奇一生一个德国贵族青年,不远万里,来到大清帝国,多次在黄龙旗下浴血奋战、死里逃生,直到终老天津,一生都把大清帝国的改革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套用毛领袖的名著,我们真该问一问:这是一种什么精神?(Shel JeAnns版权所有)



汉纳根(Constantin von Hanneken)的传奇一生,给我们后世留下的资料并不很多,1998年才在德国出版的《中国书简1879-1886》(Briefe aus China 1879-1886. Als deutscher offizier im Reich der Mitte.),可能是他本人所留下的唯一著作。但在中国近代的大量档案文献中,尤其是与北洋舰队有关的文献中,这位出身于德国赫森(Hesse)一军人世家的日耳曼贵族,其中文名字却不时可见。(Shel JeAnns版权所有)



1879年,24岁的汉纳根从德国陆军退役后,由中国驻柏林公使李凤苞聘请来华,先在天津充任淮军教练。天津武备学堂成立后,又出任学堂的教官。后来的民国副总统黎元洪就是武备学堂的学生,二人由此结下情谊。不久,他因不满清军还沿用镇压太平军时的老一套战法,离开军队,转而“从事于测算之役”,改行当工程师了。(Shel JeAnns版权所有)



来华不久,汉纳根被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Gustav von Detring)招为女婿,德璀琳与李鸿章的关系密切,有这样的“高干背景”,汉纳根在李鸿章眼中地位日重。1880年,李鸿章奉旨筹办北洋海军,汉纳根得以进入其幕府,担任军事顾问。(Shel JeAnns版权所有)



李鸿章十分推崇德国的军事技术,他曾说:“德国近年发奋为雄,其军政修明,船械精利,实与英俄各邦并峙。而该国距华较远,并无边界毗连,亦无传教及贩卖洋药等事……德国军器甚精,臣等近年购用不少……据称,德国陆军甲于天下,而步队尤精于马炮各队……至炮位一项,英德两国新式最精。德国克虏伯后门钢炮击败法兵,尤为驰名。……此项炮位(克虏伯后门钢炮)取准及远,精利无匹,在西洋各国最为着名利器。”(《卞长胜等赴德国学习片》,光绪二年(1876年)三月二十六日)。 (Shel JeAnns版权所有)



李鸿章命汉纳根会同汉员陆尔发及英国海军军官柯克(Captain Cocker)前往旅顺勘察炮台及船坞修理之所。李鸿章对于炮台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水师以船为用,以炮台为体。有兵船而无炮台庇护,则兵船之子药、煤、水一尽,必为敌所夺。有池、坞、厂、栈而无后炮台,亦必为敌所夺。故炮台极宜并举。” (Shel JeAnns版权所有)



根据汉纳根等的考察报告, 李鸿章决定先修旅顺黄金山炮台,并委派其负责设计、建造、监修,整个工程则由法国人承包。在旅顺基地的工程建设中,不仅各处的炮台是由汉纳根设计完成,而且开山、挖河、筑路、导海等工程也常由他策划与监督,成为旅顺工程局总办袁保龄最得力的助手。他还经手创办了旅顺水陆兵弁医院。对黄金山顶炮台,李鸿章十分满意,认为其“坚大玲珑,实为各路炮台未有之式”…….“内砌条石,外筑厚土,皆欲使炮子陷入难炸,即有炸幵,亦不致全行坍裂……台形扁而小,兵房子、药房均藏台墙之内,敌炮难以攻入。”日军也认为“黄金山炮台为第一坚固,置三百六十度回转自在大炮,海面攻之甚难……此台瞭望自由,胜过其它炮台……有八面射击之便”。(Shel JeAnns版权所有)



另外,汉纳根还负责设计和修建了大连湾、威海卫炮台。1887─1890年,汉纳根在威海卫港湾南北两岸、刘公岛、日岛主持修筑了13座海岸新式炮台,炮台之间均以长墙连接,其交叉火力能有效地防御海上目标,曾被人誉为 “东海屏障”。竣工后,李鸿章于1891年北洋海军进行军事演习之际,特地视察了这些炮台,并给予高度评价:“均得形势,做法坚固,足与大连湾各台相埒……岛北新筑地阱炮台,凿山通穴,夹层隧道,安设二十四生特后膛炮,机器升降,灵速非常,能阻击敌船而炮身蛰藏,不受攻击,为西国最新之式……岛南相距七里之日岛矗立水中,亦设地阱炮台,与南岸赵嘴炮台相为犄角,锁钥极为谨严。” (Shel JeAnns版权所有)



但威海卫炮台鉴于形势,只能顾及海中,不能兼顾后路。同在北洋海军任军事顾问的英国人泰莱(William Ferdinand Tyler)说:“威海南岸之陆路炮台,其后路并无保障,敌人可由此来攻也。”汉纳根自己也曾“具禀声明,并条陈慎防敌军由陆后犯事宜”,建议朝廷加强炮台后路的防守。但当时朝廷从经费角度考虑,不顾李鸿章的多方陈情,坚持要求北洋裁减兵勇,大大影响海岸炮台和整个军港后方的纵深防御。从后来甲午战争中威海卫防御战来看,海岸炮台在打击日舰、封锁航道、阻击日舰突入港口方面起了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日军步兵从后路攻陷南帮和北帮炮台后,日舰从海上发起六次冲击,试图突入港湾,但均被刘公岛、日岛上的炮台和北洋舰队的舰炮击退,且有多艘军舰被炮火击伤。(Shel JeAnns版权所有)



汉纳根则因一再强调后路防卫,被一些中国官吏认为“怀挟私意”,实际上我估计大半是因为他承担了不少工程项目,利益攸关,没能摆平一些“关系”——当然,此点仅属我根据中国迄今的官场生态的推测,尚需论证——既然受到排挤,且任期已满,汉纳根遂于1890年返回德国。(Shel JeAnns版权所有)



1894年6月,汉纳根“以私事重至中华”,时值中日危机,汉纳根主动向李鸿章提出去朝鲜察看形势。7月23日,这位德国贵族登上了那条倒霉的英国商船高升号(Kowshing),成为这艘运送清军的船只上唯一的“普通乘客”。(Shel JeAnns版权所有)



高升号事件中,精通中文的汉纳根一直在清军将领与英国船员、日本海军之间进行斡旋。高升号被日舰开炮击沉后,汉纳根漂流四五小时之后,游到夏巴奥尔岛,并弄到一条渔船划到塔库香岛,接着到达济物浦,是他通知了附近的德国军舰伊力达斯号进行救援,送回了112名中国士兵,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可谓是与中国军队用鲜血凝成了战斗情谊。(Shel JeAnns版权所有)



汉纳根针对高升号事件所做的证词,成为该事件的重要研究文献。他在证词中指控日军屠杀落水的中国官兵,此点引起国际舆论对日本的严厉谴责,但他也指出 “事实是,游水的人们不但被日军舰、亦被垂沉的船上的人射击。后者可能有一种野蛮的想法,即倘使他们一定要死,他们的兄弟们亦不许活着。”很遗憾,中国的研究者们引用这一证词时,却有意识地回避了这一段。(详见本博《日本人屠杀落水中国官兵:又一罗生门史实 [黄海上的三国演义之3]》)(Shel JeAnns版权所有)



侥幸生还并救助了百多名中国官兵的汉纳根,进一步受到了李鸿章的重用。8月23日,汉纳根被任命为北洋海军总查,赏五品花翎总兵衔。在9月那场中日海军主力决战的大东沟海战中,他与提督丁汝昌在旗舰定远号上指挥作战。丁汝昌身受重伤后,汉纳根与右翼总兵刘步蟾共同督战。海战持续近5个小时,实际上双方是势均力敌,互有胜败。战后朝廷特颁谕旨,表彰汉纳根“教练有方 ……奋勇效力,深堪嘉奖。加恩赏给二等第一宝星,以示鼓励”,又因其“在船督战尤为出力”,赏加双眼花翎提督衔,真正成了“红顶洋大人”。(Shel JeAnns版权所有)



黄海海战后,汉纳根先后向李鸿章和清政府条陈速购西洋快船,以加强海军。同时,他还向清政府建议改革军制,筹建新军。他扩充海军的建议,得到了清政府的认可,但编练新军的主张,却因牵涉到过多的利益调整而难以落实,甚至连相知的李鸿章也认为这一建议可能削弱自己的“兵权”,“专任汉纳根,不归华帅节制。太阿倒持,原不可不虑……仍宜中堂(李鸿章)慨然自任也”(盛宣怀语)。


郁闷之下的汉纳根沉寂了一段时间,经老丈人德璀琳指点,在其连襟、开滦矿务局总经理那森的协助下,由德华银行投资,自己亲自勘探,历时三年,在直隶与山西交界处的井陉找到优质矿苗,建立井陉矿务公司。民国初年,他任用大总统徐世昌之弟徐世纲等“太子党”,及充分运用自己与黎元洪的师生之谊,从而得到北洋政府的大力协助,迅速成为“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此前,这位似乎干一行精一行的德国贵族,在天津曾协助其岳父开办天津印字馆,建立跑马场等,在商业上露过一手。



汉纳根发家致富后,生活奢华,家中仆役都要叫“韩大人”,也算入乡随俗。他还资助过德皇威廉二世的御用厨师起士林在天津开办点心铺。一战爆发后,汉纳根在天津为德军购买大量军用物资,并在德侨中募捐。汉纳根戏剧性的破产据说也与募捐有关:他在会场设立三个德国士兵形象的木牌,分别涂以黑、白、黄三种颜色,其上布满钉孔,牌前各放一碗铜钉。然后他宣布:在黑色士兵上按一个钉子,代表捐款10马克;在白色士兵上按一个钉子,代表捐款100马克; 在黄色士兵上按一个钉子,代表捐款1000马克。很快,黑、白两个士兵的身上,按满了铜钉,而最“贵”的黄色士兵身上的铜钉很少。汉纳根见状不满,自己拿起铜钉,将黄色士兵身上的钉孔按满,终于将自己的财产丧失殆尽。



中国加入协约国后,在黄龙旗下出生入死多次的汉纳根成了敌侨。德国战败后,他被遣送回国,井陉煤矿也被 “收归国有”。 1921年,年过花甲的汉纳根再次回到中国,但只能靠变卖德璀琳的遗产及老部下的接济度日。1925年汉纳根因患食道癌死去,根据他的遗愿,遗体运回德国安葬,一代传奇人物就此结束了他的传奇一生
恐怕只能说他是个冒险者。
一个旱鸭子来北洋水师担任官职实在是腐败到家了。
一个企图在中国大捞一把的洋投机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