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上海“远东第一监狱”印度看守大罢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12:28:36
1930年:上海“远东第一监狱”印度看守大罢工
2007年04月03日 10:36文摘报

旧中国在近代史上发生了不少罢工活动,省港罢工、安源路矿罢工、上海的五卅罢工,但是也许很少人知道,在号称“远东第一监狱”的上海提篮桥监狱,1930年也发生过一次由50多名印度看守举行的大罢工。更由于这次印度看守的罢工,给这座由英国人管理的监狱在管理理念和人员的构成上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

我们首先对旧上海公共租界时期监狱管理人员的构成作一分析。1930年以前,提篮桥监狱管理人员主要由西籍、印籍、华籍三部分人员组成。典狱长由英国出任;监狱的科室人员以英国与俄国、捷克等西欧诸国家人员为主,统称“西籍”;看守人员以印度人为主。在西籍、印籍、华籍人员中,印度人要占65%以上。历史上曾有大批印度人被英国人招募到中国从事巡捕(警察)职业,上海人称之为红头阿三。

由于监狱中印度看守人数较多,为了利于做好印度看守这一群体的工作,1930年6月,典狱长拟在200多名印度看守中提拔一名中级管理人员。当时无论从任职资历和工作能力上看,狱中有两名对象比较看好,一名是49号看守,另一位是33号看守。49号看守,在提篮桥监狱工作了20多年,从警时间较长,人际关系、群众基础、协调能力较好;33号看守,文化水平较高,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明显低于49号看守,但他头脑活络,思维较敏捷,与典狱长的关系较好。在200多名印度看守中,大多人倾向于49号看守出任他们的领导。但是,典狱长正式宣布名单时,结果出乎意料,33号看守出线夺魁。于是,许多印度看守愤愤不平,认为监狱管理层处事不公。于是,6月27日,监狱有50多名印度看守实行罢工,罢工的人数占到印度看守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且他们绝大多数处于监狱管理工作的第一线。看守罢工后,监狱管理工作乱了套,犯人的日常管理,包括用餐、放风都没有了时间概念,典狱长只好临时把科室人员拉去顶班。

典狱长是一个强硬派,事后也感到自己决策有点失误,但是他又不想轻率地撤销对33号看守的任职令。可是这50多名印度看守却铁了心,并把平常工作中积下的怨气也发了出来,感到罢工后仍不解气。为了扩大影响,对典狱长施加压力,6月28日,他们集中起来,还穿了整齐的制服,佩戴好领章帽徽,步行到位于苏州河畔今天的外滩中山东一路33号大院内的英国驻沪领事馆前请愿,要与英国驻沪总领事对话。这是自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英国在上海设立领事馆以来遇到为数极少的一次。

英国驻沪领事白伦为防止事态扩大化,亲自出面会见提篮桥监狱的印度看守。几位印度看守向英领事提出,我们要通过民主的办法,自行推选1名能为大家办事的负责人。老谋深算的英国驻沪领事白伦听完以后,劝告各印度看守结束请愿,停止罢工,返回监狱工作,并答应努力向有关部门转达。

罢工的印度看守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态度仍然十分强硬,不愿意回监狱复工。但是提篮桥监狱当局态度更强硬,并到英国驻沪领事署前发布命令,印度看守请愿人员必须停止活动,限令当日下午6点前回到监狱上班复工,否则一律开除公职。晚上6时过后,大家陆续散去,但是就是不去监狱复工上班。次日早晨,监狱的几十名印度看守打着“要民主,要自由”的口号又聚集到外滩英国驻沪领事馆前静坐请愿,而且参加活动的人数比第一天有所增加。静坐、请愿人员一直延续到中午还未散去。最后,当局为了维持自身权威,“枪打出头鸟”,抓住一名印度看守,指控他为煽动分子,以“煽动罪”予以问罪,另对凡是参加罢工、静坐、请愿活动的印度看守一律开除公职,并罚去他们当年应得之年度津贴,限时交出制服和搬出集体宿舍。不少印度看守只能暂去虹口东宝兴路上的一个印度教堂内栖身。

面对提篮桥监狱看守人员的缺额,警务处马上采取紧急措施,连忙从各巡捕房调入华籍巡捕进行补充。从1930年起,也就是当年6月印度看守进行罢工活动起,提篮桥监狱管理人员中,华籍人员逐年增加,而且英籍、印籍、华籍人员的比例也逐年发生了变化,变化趋向是印籍看守逐渐减少,华籍看守逐渐增加。(据《检察风云》徐家俊/文)
1930年:上海“远东第一监狱”印度看守大罢工
2007年04月03日 10:36文摘报

旧中国在近代史上发生了不少罢工活动,省港罢工、安源路矿罢工、上海的五卅罢工,但是也许很少人知道,在号称“远东第一监狱”的上海提篮桥监狱,1930年也发生过一次由50多名印度看守举行的大罢工。更由于这次印度看守的罢工,给这座由英国人管理的监狱在管理理念和人员的构成上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

我们首先对旧上海公共租界时期监狱管理人员的构成作一分析。1930年以前,提篮桥监狱管理人员主要由西籍、印籍、华籍三部分人员组成。典狱长由英国出任;监狱的科室人员以英国与俄国、捷克等西欧诸国家人员为主,统称“西籍”;看守人员以印度人为主。在西籍、印籍、华籍人员中,印度人要占65%以上。历史上曾有大批印度人被英国人招募到中国从事巡捕(警察)职业,上海人称之为红头阿三。

由于监狱中印度看守人数较多,为了利于做好印度看守这一群体的工作,1930年6月,典狱长拟在200多名印度看守中提拔一名中级管理人员。当时无论从任职资历和工作能力上看,狱中有两名对象比较看好,一名是49号看守,另一位是33号看守。49号看守,在提篮桥监狱工作了20多年,从警时间较长,人际关系、群众基础、协调能力较好;33号看守,文化水平较高,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明显低于49号看守,但他头脑活络,思维较敏捷,与典狱长的关系较好。在200多名印度看守中,大多人倾向于49号看守出任他们的领导。但是,典狱长正式宣布名单时,结果出乎意料,33号看守出线夺魁。于是,许多印度看守愤愤不平,认为监狱管理层处事不公。于是,6月27日,监狱有50多名印度看守实行罢工,罢工的人数占到印度看守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且他们绝大多数处于监狱管理工作的第一线。看守罢工后,监狱管理工作乱了套,犯人的日常管理,包括用餐、放风都没有了时间概念,典狱长只好临时把科室人员拉去顶班。

典狱长是一个强硬派,事后也感到自己决策有点失误,但是他又不想轻率地撤销对33号看守的任职令。可是这50多名印度看守却铁了心,并把平常工作中积下的怨气也发了出来,感到罢工后仍不解气。为了扩大影响,对典狱长施加压力,6月28日,他们集中起来,还穿了整齐的制服,佩戴好领章帽徽,步行到位于苏州河畔今天的外滩中山东一路33号大院内的英国驻沪领事馆前请愿,要与英国驻沪总领事对话。这是自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英国在上海设立领事馆以来遇到为数极少的一次。

英国驻沪领事白伦为防止事态扩大化,亲自出面会见提篮桥监狱的印度看守。几位印度看守向英领事提出,我们要通过民主的办法,自行推选1名能为大家办事的负责人。老谋深算的英国驻沪领事白伦听完以后,劝告各印度看守结束请愿,停止罢工,返回监狱工作,并答应努力向有关部门转达。

罢工的印度看守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态度仍然十分强硬,不愿意回监狱复工。但是提篮桥监狱当局态度更强硬,并到英国驻沪领事署前发布命令,印度看守请愿人员必须停止活动,限令当日下午6点前回到监狱上班复工,否则一律开除公职。晚上6时过后,大家陆续散去,但是就是不去监狱复工上班。次日早晨,监狱的几十名印度看守打着“要民主,要自由”的口号又聚集到外滩英国驻沪领事馆前静坐请愿,而且参加活动的人数比第一天有所增加。静坐、请愿人员一直延续到中午还未散去。最后,当局为了维持自身权威,“枪打出头鸟”,抓住一名印度看守,指控他为煽动分子,以“煽动罪”予以问罪,另对凡是参加罢工、静坐、请愿活动的印度看守一律开除公职,并罚去他们当年应得之年度津贴,限时交出制服和搬出集体宿舍。不少印度看守只能暂去虹口东宝兴路上的一个印度教堂内栖身。

面对提篮桥监狱看守人员的缺额,警务处马上采取紧急措施,连忙从各巡捕房调入华籍巡捕进行补充。从1930年起,也就是当年6月印度看守进行罢工活动起,提篮桥监狱管理人员中,华籍人员逐年增加,而且英籍、印籍、华籍人员的比例也逐年发生了变化,变化趋向是印籍看守逐渐减少,华籍看守逐渐增加。(据《检察风云》徐家俊/文)